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再论社会分层的功能

摘要:本文首先对传统理论进行梳理,寻求有关分层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社会分层的重要特征--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相依并存,推导出分层同时具备积极和消极两种功能,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两种功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类型各不相同;最后揭示出影响社会分层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功能;影响因素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本文将对社会分层功能的理论、性质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一、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理论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何作用或功能呢?对此社会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并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①。

功能论以戴维斯和莫尔为代表,基本观点是: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分层因社会整合、社会协调和社会团结而产生,

冲突论则以达伦道夫和米尔斯为代表,“冲突理论家,如他们名字所指出的那样,将社会不平等看作是由于争夺供应短缺的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斗争所造成的”②。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社会分层因人们的相互竞争、相互冲突和相互征服而产生。

功能论与冲突论对社会分层功能的看法各持一端的一个基本原因是两者的理论前提不同,即功能论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层”的理解不一样。功能论所指的“层”是广义的层,主要是反映层级之间量的差异;而冲突论所说的“层”是狭义的层,主要反映层级之间质的差异,而且是特指阶层间利益根本对立的、有剥削和被剥削甚至压迫被压迫关系的阶级。简言之,功能论的“层”以社会分

①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②[美]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工和职业分化为基础,冲突论的“层”以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为基础,前提的不同必然导致结论的不同。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一直存在两大主要的思想流派,即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功能论吸收了保守主义学派的理论假设,强调社会分层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利的方面;而冲突论借鉴了激进主义学派的理论假设,强调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利方面。从辩证的眼光来看,两种观点从根本上说都是正确的,但也都不能全面阐释社会分层的功能,因为人类社会比两种理论体系中任何一个所假设的情况都要复杂得多。

二、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性质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是如何形成的呢?了解社会分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分层功能的性质。社会分层的原因复杂多样,这里从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从社会整体层面看,社会分层即社会分裂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权力和特权等强制性力量作用的结果。既然如此,整体层面的社会分层原因有二:一是社会需求,二是权力和特。也就是说,社会分层既有社会需求等社会合作方面的原因,也有权力和特权等社会冲突方面的原因。

社会分层是社会需求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分化。戴维斯曾论述,人类社会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有才能的社会个体能够并且愿意从事社会中非常重要而且要求很高的工作,并确保他们在占据这些职位后,能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职责。戴维斯支指出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为不同的职位提供不同的报酬,职位的重要性和技术性程度决定着报酬的分配。由此,社会分层现象必然产生。

社会分层同时又是权力和特权作用的结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领域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奴隶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

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①在这里,社会分层受权力和特权的干预和影响,主要反映了个人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或子群体是属于领导阶级还是属于被领导阶级。

从社会个体的层面看,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形成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过程,既然如此,个体层面的社会分层原因也有二:一是能力,二是机会。也就是说,社会分层既有能力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机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能力是指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它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能力,是人们从事各项工作并争取各种资源的能力基础。特殊能力以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为基础。特殊能力是获取社会资源的关键。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能力的强弱与获取资源的可能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能力的不同是导致社会分层的主观或个体因素。

三、关于社会分层功能的影响因素

社会分层功能的发挥,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一般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具体因素,是指社会分层系统自身的状况和特征。

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着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分层类型不同,从而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发挥。

在原始社会,由生产力水平低,劳动产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基本没有或很少有剩余产品。伦斯基曾指出:“在原始的狩猎和采集社会中,权力、特权和声望多半是个人技艺和能力的一个函数。”②许多人类学家观察到,原始社会的社会分层依据通常是年龄,因为在社会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年龄代表着阅历和经验,年纪越大,知识和经验就越丰富。因此,依据年龄进行的社会分层仍然是一种能力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社会剩余产品出现刺激了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层日益普遍和凸现。社会分层既满足了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权力和特权的表现或产物。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获得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虽然权力和特权仍然是社会分层的重要甚至是主要依据,然而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层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社会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 168页。

②[美]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分层的总体状况以分层为主。

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因素还来自于社会分层系统自身,其具体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阶层结构性质;另一方面是层际距离和层际关系。①阶层结构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对社会分层功能的影响。封闭性的分层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与其身份地位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阶层间缺乏流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容易引发下层阶级的反抗。因此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负功能。开放性的分层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与其身份地位的联系是短暂的、临时性的,社会成员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者自动跨越地位层次,阶层间的流动渠道通畅,那么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正功能。

影响社会分层功能的因素, 除阶层结构性质外,还有阶层间的层际距离和层际关系。

社会分层必然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阶层之间的距离越大,这种不平等就越显著,他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社会表现也就越不同。阶层之间的适当距离能激发人们的拼搏进取的精神;但距离过大,则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引起下层民众的反抗,导致社会斗争和冲突。因此,如果社会分层中的层际距离适当,那么这种社会分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正功能;反之则表现为负功能。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分层的正功能,努力抑制社会分层的负功能。社会分层的负功能与正功能之间是一种消蚀关系,抑制了社会分层的负功能,就能保护社会分层正功能的成果,就能使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始终占主导地位。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 317页。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社会分层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探[ J]

[2] 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6] 风笑天.社会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7]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4 「内容提要」社会分层有多种标准,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而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分层标准。本文分析了区分社会地位差异的十种资源,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还分析了这十种资源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战略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分层/分层标准/和谐社会 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的是人们的利益差别、地位差别和不均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是

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分层理论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考察收入差别、职业差别以及财产、权力、声望、教育等方面的差别,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分层的多种标准。而不同的理论家在采用某种视角、采用某种分层标准的时候,总是与一定的研究目的相联系的。换言之,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 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标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依此目的,社会分层、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对于上述第一类视角的持有者,著名社会分层理论家伦斯基称之为“激进主义者”,对于第二类,则称之为“保守主义者”。伦斯基指出,激进主义者的信念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不合理的,而保守主义者的信念则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合理的。从分层标准的差异看,第一类常

社会学概论课件整理

专题一:社会与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概念的来源 古汉语中,社指祭祀土地的地方,“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 会是聚集在一起。 “社会”就是因祭祀土地而聚集在一起。 重点祭祀的日子,称为"社日",这是古代重大的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现在社会的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源于英语中的“Society”。 严复的翻译是“群”(《群学肄言》)。 翻译成“社会”,是从日本译文中直接借用过来的。(二)“社会”的涵义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会”概念有不同含义。 人类社会 西方社会、城市社会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上流社会、黑社会 社会人、社会青年 广义的“社会”是指“人们各种活动和生活的总和”。 如:社会系统、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等。 狭义的“社会”是指与市场、国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人们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社会。 经济领域由市场调节 政治领域由国家(政府)主导 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由公众自我管理 (三)“社会”的功能 整合功能 社会观念、规范、制度将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和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交流功能 社会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交往工具(语言、符号) 提供交往场所(家庭、组织、群体) 交往的规范等 导向功能 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观念、规范能够 维护正常的秩序; 调整人际关系; 规定思想行动方向。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个体生命短暂,社会长存,社会传承文明。 人生的“三不朽”。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从社会事实出发,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 个人如何形成社会 社会总体运行规律 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 (一)社会学的特征 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社会学要求我们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是如此这般地生活,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行动。 对个人成功的解释。 社会学还教我们去了解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确凿无疑和真实的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民族、职业结构等,强调整体把握,多用定量研究。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微观社会 指社会的个体结构,表现为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细致研究个体生活状况、行为、差异等特征; 多为定性研究。 林耀华:《金翼》; 费孝通:《江村经济》。 刘倩:《南街社会》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从社会关系的层次、水平划分) 个人关系: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互动。如同事、上下级、朋友、买卖、邻里、家庭等。 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社会关系; 其特点为非正式、不稳定、数量多、直接体验等。 群体关系: 在社会群体和组织层面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属中间层次。如社会团体、利益群体、阶级阶层等。 1

陆学艺社会分层理论

陆学艺社会分层理论述评 一、前言 迄今为止,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产物。在阶级阶层消亡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任何社会都有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不存在阶级斗争,但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必然也存在阶层,以及阶层之间的矛盾。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一方面,使得中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增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失和市场的无序,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较大的差异。基于社会资源分配和再分配而产生的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现象,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的核心问题。阶层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的重大问题。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试图比较全面地勾画或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具体画面,其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笔者对此社会分层理论作简要的梳理。 二、理论来源 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很多,其中有代表性和影响的,一是马克斯·韦伯的“多元体系观”,认为在一个社会内存在着阶级、身份群体、政党二种“政治仗同休”,其中,阶级与经济秩序相联系,身份群体与社会秩序相联系,政党与政治或法律秩序相联系。二是帕森斯、默顿等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社会分层观”,认为社会差、地位差、收入差、贫富差是社会统一体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即差别是天经地义的。三是马克思的以阶级划分为核心的社会分层观。他认为“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在一定阶段上,也就是在私有制和国家出现之初。此外,马克思还谈到过阶级的进一步分层问题,有过“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等表述。“由于现代化过程的加剧,阶层的分野是不可避免的”。陆学艺的理论就基于马克思的理论之上建立的。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 摘要: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很多人在高兴之余也不免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是怎样进行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社会分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怎么样……等等不一而足。为此,本文主要从读者有疑问的地方写起,将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亦即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的概念;然后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以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后针对当今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一点评价。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进行阐述时,我会进一步选取当代两个比较有影响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简要介绍,最后再一一对应着进行相应的点评。 关键词:当代社会;社会分层;分层原因;分层影响 正文: 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会在进入正文之前,大致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分层。根据《社会学教程》介绍:(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

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简而言之,(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 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介绍社会分层现状的理论比较多,在此我谨选择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进行介绍。 李强在《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一文中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发现现在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而且认为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他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是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型群体是由一系列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3)根据调查显示: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的是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9 合法性12 主观主义13 异化16 社会几何学18 姿势对话21 实践的模糊逻辑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10 社会建构论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8 叙事知识(利奥诺)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波普诺教授认为,这种社会地位是指在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从社会分层的意义上讲,社会地位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同时,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决定了阶层的划分?有二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一是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认为分层体系中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的维度:权力和声望。 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2.“十二阶层说”:零点调查基于数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十一个分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0.6%)、私营企业主(1.4%)、企业管理人员(0.6%)、专业技术人员(5.2%)、高级行政人员(2.8%)、初级教育文化工作者(2.5%)、办事人员(4.9%)、工商服务人员(10.4%)、个体户(14.3%)、工人(14.7%)、农业劳动者(31.8%)、无业、失业人员(10.7%)。 3.“七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张翼将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消费分层的划分依据,划分了七个阶层:最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7.2%、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0.6%、中上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7.7%、中间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22.0%、中下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9.7%、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2.9%、最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9.9%。 4.“四大利益集团说”:清华大学李强、孙立平、沈原教授提出。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利益受损的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特殊获益者群体是在改革20余年中获益最大的人,如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公司董事长、高级经理、工程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球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管理层、技术层等等;普通获益者群体是改革以来在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利益的群体,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既有知识分子、干部,也有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办事员、店员、工人、农民等;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是指在改革的现阶段利益受到损害者,包括在改革前期获益的前两个群体中的一部分,如城镇中的失业、下岗人员;社会底层群体指贫困地区的农民等等。在此基础上,李强教授将第一个群体称为上层,第二个群体称为中层,第三个群体称为中下层,第四个群体称为底层。同时,李强教授认为对目前各个社会群体之所以难以命名,恰恰反映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问题

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问题 社会分成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社会分层,是指在社会(垂直)分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成员在机会、能力、阶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一些成员 得以享有更多所谓社会资源,占据更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所有的社会成 员彼此之间呈现出高低尊卑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它反映了社会 成员之间的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社会分成的划分标准主要有财富、声望、权 力等。在西方国家社会分层与社会成员出生的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社会 分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分层对各方面就 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社会分层可能就导致了社会的各种不平等。 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不同阶层的家庭对于子 女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来自较好家庭条件的考生在学习条件、素质养成和特长训练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他们与其他人的竞争从一开始 就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上层家庭有着更好的资源和金钱来支持子女的教育问题,给他们最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得孩子更加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更 加有利于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对孩子的未来职业规划也能有很好的指引和帮助。而对于较低层次的家庭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自己 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环境学习,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帮助,总是充 满无奈,甚至于,供孩子读书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更无从谈起“全方面”的 学习,对于所谓的兴趣发展无疑是一种阻碍。在西方中上层阶级的子女享受的 教育都是非常好的,他们的子女所进的学校与下层阶级的子女所进的学校都不同,一开始在入学上造成了不平等。对于入学以后在学校的学习更是充满了各 种不平等。就算他们在同一个学校,那些下层阶层的子女通常遭受到各种歧视。同样是考上大学对于上层家庭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礼物”,而对于较低 层次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种“负担”,很有可能在中途,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即便是,勉强能承担的了“昂贵”的学费,那么孩子的生活费又将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得在就学的同时,花时间和精力去兼职赚取生活费。但是与此同时, 有钱人家的孩子则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管是参加 社团,学习某种特长,或是出门旅游开阔眼界等等,再次扩大了不公平状况。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 (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 (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 (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 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家庭关系③家庭团体④家庭结构; (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 ①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 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

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 ④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范;③人的愿望和价值观。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及观点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1、针对系统理论在家庭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杜赫提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 (1)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 (2)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3)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都要被重视); (4)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 (5)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 (6)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 (7)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 (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家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2)对家庭系统的了解,要和家庭其他子系统联系起来; (3)如果只是分别了解家庭中各个子系统,则不能全面了解家庭的功能;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二,社会分层理论 整个社会分层理论就是两大派,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 马克思用社会阶级理论来解释整个社会结构,他认为工业化以后,整个 社会就是两个极端的阶级:一个无产阶级,一个资产阶级。马克思理解这个社 会就是阶级社会,这个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很重要,马克思重视的是生产过程,拥有了生产资料,就可以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就可以剥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和 剩余价值,造成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平等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造成的,所以产生了一个两极矛盾对立的社会、异化的社会,要推翻这个异化的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就需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韦伯进行了三点修正,把阶级的概念拓宽了,不仅仅是个生产资料,还有 一个市场机会,市场机会也能影响你的阶级地位,市场机会的多寡也能决定你 的社会地位。这是第一点修正;第二点修正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权力对社 会地位的影响;第三点修正就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社会声望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所以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多元的,称为多元分层理论。个人的社会 地位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社会声望还是非常 重要的。多元分层理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社会标准: 声望 三,社会分层的特点 (一)每一层次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大致的相同的地位,在经济关系、政治倾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 的相似性 (二)不同的层次之间在纵向上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 (三)三是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 持久的社会不平等的体系。”当特定的社会利益分配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 不平等体系固定下来,并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认同时,这种不平等就被制度化。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化,提供了社会分层的产生机制。 (四)现象和过程的统一。

社会分层十讲笔记

第一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概述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定义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是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包括了个人或者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 二、社会差异、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正等概念辨析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意义 一、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 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帕克、帕森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 三、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四、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 第三节社会分层的形成过程 一、形成社会分层的机制是什么? 第一,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定义了社会资源的价值。 第二,社会分配规则决定这些资源在不同位置的社会群体中如何分配。 第三,社会分层机制形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会流动”。 二、构成社会分层的两个基本方面 第四节怎样看待各类社会分层标准 一、社会封层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二、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第一,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剥削与被剥削划分社会阶层。(马克思) 第二,按照收入划分社会分层群体。 第三,按照市场地位划分阶层。(韦伯) 第四,根据职业划分社会阶层。(涂尔干) 第五,根据政治权力划分阶层。 第六,按照文化资源区分阶层。 第七,社会资源。 第八,因社会声望资源不同而形成的分层群体。 第九,民权资源的分配。 第十,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分配。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 (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 (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 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 (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论 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 (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 (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 (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4.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 (1)后实证主义--20世纪后期,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占主导地位。 (2)新人文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洲兴起的新人文主义,又称新韦伯主义。 (3)批判诠释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被称为“用历史诠释学观点考察真理”的里程碑。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对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分层理论题库答案

亲爱的同学: 这是我用扫描仪扫描后又校对的,但由于时间仓促,肯定会 有一些字是错的,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自己纠正。学校不给我们电子版,故尊重为主,请大家只将本文档用作自己学习之用,谢谢合作!祝同学们在考试中都能顺利通过,取得好成绩! 《社会阶层分析》答案 答案 MA 社会不平等P2 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和社会机会分配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和 等级分化的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既有先赋性的性别、肤色、种族等因素,更主要 的是来自于法律法规、制度等制度性、结构性社会因素。 MA阶级P11 阶级是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研究领域最为常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含义是指依据人群的类别和性质进行的人群分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另一个 集团的劳动。 MA社会封闭(韦伯)P41 韦伯所谓的社会封闭,指的是社会群体所采取的一种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行动,即把资源和机会局限于一小部分拥有特别资格的人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拥有较多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群体,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以最大化,垄断一些 重要的资源和机会,以确保只有他们这些人才能享受这些资源和机会。 MA市场能力(吉登斯)P109 指享有同样的经济机会——他称之为市场能力(market capacities) ,市场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2)教育和技能资格(如学历)的拥有状况(3)体力劳动能力。 MA矛盾的阶级位置(欧林. 赖特)P94 解答: 赖特是这样来划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阶级位置的: 资产阶级所居于的阶级位置具有对投资资金、生产资料(工具)、劳动力的控制权;而工人阶级则处于完全没有这三种控制权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经理人员、专业人员、小雇主则处于完全拥有三种控制权和完全没有控制权之间,他们处于一种矛盾的阶级位置上。各种经历人员即是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因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分享上述三种控制权,但他们又不是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专业技术人员所处的阶级位置即是无产阶级又是小资产阶级,说他们是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赚取工资,在生产中受资本的控制;说他们是小资产阶级,则是因为他们可以控制生产中他们当前的劳动进程。另一个处于矛盾阶级位置上得群里是小雇主,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是直接生产者,由此

阶级分层: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另一种解读(一)

阶级分层: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另一种解读(一) ——基于学理层面思考的中国阶级分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在使国力得到极大的增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情况下,财产分配产生较大的差距。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丛生,社会阶层(阶级)分化,曾经一度淡忘的阶级现象又开始出现。韦伯对于社会分层的解释,为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提供了新的思考,即他认为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变迁阶段。因此,根据什么样的社会分层理论分析社会分层状况,首先取决于社会变迁或者社会分化处于哪个阶段。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条件下,如何解读我国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状况?第二,从什么意义上理解新的社会阶级分化?第三,阶级的产生是否会导致阶级对抗? 一、从阶级分层到阶层分层:一个历史过程仔细阅读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人们不太注意的是,韦伯把阶级和阶层(阶层在社会学分层研究中一般是指地位群体)的分析方法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即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本身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他指出:“货物获得和货物分配的基础某种程度上(相对的)稳定,有利于等级划分,而任何技术的-经济的动荡和变革就威胁着它,并把'阶级状况'推到首位。赤裸裸的阶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和国家,一般都是技术的-经济的变革的时代;而每当经济的变革进程缓慢立即就会导致'等级的'形成的增长,社会的'荣誉'又会恢复其重要性。”2]根据笔者所见,韦伯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等级的社会分层和阶级的社会分层两者的相互交替,从而在社会变迁中,社会分层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阶级分层和等级(地位)分层不会同时出现,或者说在社会变迁的特定阶段,社会分层或者是表现为地位分层或者表现为阶级分层。用现在的话语表述,在社会转型时期,即“技术-经济动荡和变革”时期,社会分层主要表现为阶级的分层。一方面,技术和经济的变革瓦解了原有的地位分层,社会地位(分层)处于不稳定时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正如马克思分析的那样,是阶级斗争非常尖锐的时期,因为所有人都想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在社会稳定时期,主要表现为地位分层,此时“蛋糕”已经瓜分完毕,阶级之间的紧张趋于松弛,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分配的规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阶级对抗开始走向阶级合作,甚至阶级本身也不存在了。②根据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笔者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社会分层在理论上或在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应该是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再到阶级分化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新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因而这个社会仍然是一个阶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方面,仍然存在着旧的封建买办阶级势力的残余,这是行将归于灭亡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四个民主阶级,这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在经济上都是必要的,在政治上也都是进步的、要求民主的,它们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在这四个阶级当中,工人阶级是主要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而自由资产阶级也将拥有一定的领导权。3]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完成,中国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变化,财富的重新分配已经完成,经济意义上的阶级被消解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中国社会主要阶层。按照历史的逻辑,中国理应进入阶层社会,但是各种政治运动,使得中国的财富分配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③并且以政治因素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在当时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不溶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更不用说能够达到成熟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阶层的稳定,从而使人们原有的经济资源能够对他的社会地位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在毛泽东阶级理论的指导下,经济意义上的阶级被消灭了,但是政治意义上的阶级分层一直存在。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财富的重新分配一直处于不稳定、非均衡、非制度化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的“双轨制”一直到90年代开始的国企改革、“圈地运动”、证券市场(圈钱运动)以及房改、教改、医改等,暴富现象不断产生,其

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分析大众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分析大众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媒编织的巨大的信息网略里,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报刊、广播、电视、书籍、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渗透在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众传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和社会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略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作为这个网略编织者和信息传播者,今天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媒介为我们提供新闻,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为我们提供知识,帮助我们提高素质,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我们提供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文化享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能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紧张压力下解放出来,获得轻松和休息。如此等等,大众传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一而足,更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改造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二、大众传媒是组织社会大众强有力的工具。在我们国家,作为各级党和政府组织直接管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大众传媒通过信息的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协助政府

机关开展工作,并以其具有的公开性、权威性、直达性、显著性等特性在传达上级方针政策,宣传中心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大众传媒的独特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国家机关的政务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实施非强制性的监督。这种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该理论强调社会系统都会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以上大众传媒对人的生活和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即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具有稳定社会稳定的功能。 著名社会学家默顿指出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功能。显然,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领域,尤其是网络媒体之中可谓是鱼龙混杂,许多媒体为谋一己私利,违背职业操守,传播虚假消息,混淆公众视听,甚至存在网络欺诈等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恶劣影响。 然而,从冲突论来看,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组织直接管理报纸、电台、电视台。大众传媒在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存在,宣传政府意志和主张,从而实现对大众思想和认识的引导或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统治阶级

智慧树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经典三大家分别是()。 A:韦伯 B:涂尔干 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答案: 韦伯,涂尔干,马克思 2、社会学理论等同于社会理论。 A:对 B:错 答案: 错 3、古典社会理论侧重于研究经验世界。 A:对 B:错 答案: 错 4、美国社会学理论的根基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之上。 A:对 B:错 答案: 对 5、当代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分析单位是个体行动。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答案: 社会行动 2、韦伯的社会学可以称为()社会学。 A:科学的 B:解释的 C:正确的 D:德国的 答案: 解释的 3、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了()种类型。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四 4、新教属于韦伯所划分的宗教类型中的()。

A:入世禁欲主义 B:出世禁欲主义 C:入世神秘主义 D:出世神秘主义 答案: 入世禁欲主义 5、社会秩序合法性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哪些进行分类()。A:习惯 B:法律 C:道德 D:理念 E:情感 答案: 习惯,法律,理念,情感 6、不属于过渡性质的合法分配的类型是()。 A:理性的法律 B:传统型支配 C:卡里斯玛式 答案: 理性的法律,传统型支配 7、稳定的支配形式就构成了社会秩序。() A:对 B:错 答案: 对 8、官僚制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往理性化方面运转。()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以下是马克思著作的是()。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 D:《个人表现与集体表现》 答案: 《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法 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 3、异化劳动的基本形式包括()。 A: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B: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C: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 D:人同人关系的异化 答案: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同人关系的异化 4、以下是马克思提出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是()。

社会分层的意义

社会分层的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社会分层的意义 学号: 名字:孙静 一.定义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二.作用(意义) 1、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面对芸芸众生,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社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社会上的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4] 2、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 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金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所以,我们只要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 3、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 4、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比较剧烈的时期。研究证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已经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背景,几乎所有社会冲突都与分层问题有关,社会分层是今日中国关乎社会安全、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研究领域。 5. 通过社会统计产生的社会分层,总的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客观存在。分层后,便于通过立法或其他管理社会的手段,调整、平衡各阶层人的利益,通过这种管理活动,使社会尽量和谐。 6.功能论认为,社会分层在各个社会中长期存在,是社会所必需的,因而是合理的。功能论的代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分层并不是由社会成员个人的意愿而产生的,它产生于社会的需要,并作为一种不平等体系维持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社会分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分层会起到激励作用,保持社会活力。因此,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分配比平均主义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绝大多数人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则又重新唤起社会的活力。另一方面,围绕“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又存在一些竞争和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发展,可见,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也会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现有的社会分层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怎样将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间的差别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就成为政策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