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曹操与曹植
文言文《曹植聪慧》阅读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曹植聪慧》阅读答案及解析【原文】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翻译】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几十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言论说出来是议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
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
曹操对此感到很惊异。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曹植聪慧答案】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聪慧文言文及翻译
曹子建,字子建,魏王曹操之子,幼而聪慧,才情横溢。
其文采风流,盖世无双,遂有“建安七子”之称。
今日,吾欲以文言文赞其聪慧,以飨后世。
昔者,曹操征伐四方,子建随父出征,年仅十二。
时逢敌军,曹操令子建作文以激励士气。
子建提笔疾书,文辞激昂,义薄云天,敌军闻之,士气大挫。
此一役,子建初露锋芒,世人皆叹其聪慧过人。
子建幼时,尝读《诗经》,日有所诵,夜有所思。
一日,曹操问子建:“子建,吾闻《诗经》多矣,汝能诵之乎?”子建对曰:“臣能诵之,然不知其义。
”曹操曰:“子建,汝诵之,吾为汝解其义。
”子建遂诵《诗经》一篇,曹操听后,赞不绝口,曰:“子建聪慧,吾未见其匹。
”及长,子建博览群书,无所不通。
一日,曹操设宴,诸子皆在。
曹操命子建作赋,以显其才。
子建应声而作,辞藻华丽,意蕴深远,满座皆惊。
曹操叹曰:“子建之才,吾所不及也。
”子建不仅文采出众,武艺亦高强。
尝有盗贼,潜入曹操府中,曹操令子建追捕。
子建不假思索,挥鞭逐之,盗贼不及遁形,遂被擒获。
曹操曰:“子建之勇,真吾儿也。
”子建聪慧,亦善解人意。
曹操病重,子建衣不解带,昼夜守候。
曹操感其孝心,曰:“子建,吾有此子,何忧不寿。
”曹子建之聪慧,非一日之功,乃天赋与后天努力之结晶。
其才情横溢,文武双全,实为千古奇才。
吾辈当以子建为楷模,勤学苦练,以期有所成就。
译:曹子建,字子建,是魏王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慧,才华横溢。
他的文采风流,无人能及,因此有“建安七子”的美誉。
今天,我想要用文言文来赞扬他的聪慧,以供后世之人欣赏。
过去,曹操征战四方,子建跟随父亲出征,当时年仅十二岁。
正值敌军来袭,曹操命令子建作文以鼓舞士气。
子建提笔疾书,文辞激昂,气势如虹,敌军听闻后,士气大减。
这一战,子建初露头角,世人皆赞叹他的聪慧非凡。
子建年幼时,喜欢阅读《诗经》,白天朗读,夜晚沉思。
有一天,曹操问子建:“子建,我听说了很多《诗经》的内容,你能背诵吗?”子建回答说:“臣能背诵,但是不知道它的含义。
曹植《七步诗》诗词原文及赏析
启发文学创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启 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 参考。
丰富文学形式
曹植的《七步诗》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采用了六句诗的形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传递中华文化
曹植的《七步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 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价值观念。
和艺术魅力。
教育意义
这首诗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重 要地位,被广泛用于中小学 的文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 古代文化和文学,提高他们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社会影响
由于其考家族、亲情等伦理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个人评价
• 感受与启示:在个人阅读和理解中,《七步诗》让我感受到了 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族情 感和亲情的珍贵。这首诗让我认识到亲情和家族情感是我们生 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努力维护它 们。同时,《七步诗》也启示我们要在困难和困境中保持坚强 和乐观的心态,不放弃希望和追求。
传承与发展
《七步诗》在古代文学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深远,被后人 广泛传颂,并被收入各种文学典籍。
文化价值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 现象和思想观念,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评价
文学价值
在现代文学评价中,《七步 诗》被视为古代文学的经典 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儒家思想的体现
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 体现了儒家强调的亲情和仁爱的思想。这种 思想强调家庭和睦、亲情友爱,与封建社会
中的兄弟相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论文报告: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提纲:一、引言A、选题背景及目的B、研究意义C、研究方法二、曹操、曹植游仙诗简介A、曹操及其游仙诗B、曹植及其游仙诗三、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简介A、李春英及其游仙诗B、李春英游仙诗的风格特点四、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比较研究A、主题比较B、形象比较C、语言比较D、文化底蕴比较五、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共同点及差异A、共同点B、差异点六、结论A、总结研究结果B、进一步探讨C、研究展望七、参考文献八、致谢九、附录1. 引言:该部分介绍选题的背景以及目的,阐述研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给出研究的方法。
2. 曹操、曹植游仙诗简介:该部分分别介绍曹操和曹植的游仙诗,主要介绍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阐述其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简介:该部分介绍朝鲜大文豪李春英以及他的游仙诗,主要介绍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并分析他的创作特点。
4.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比较研究:该部分着重比较和分析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从主题、形象、语言和文化底蕴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共同点及差异:该部分将前一部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归纳,并分析探讨三位诗人游仙诗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揭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 结论:该部分对前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做出全面的结论,探讨研究的启示及未来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该部分列举了在研究过程中所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和资料,提供研究者和读者参考。
8. 致谢:该部分感谢所有为完成本研究所提供支持的个人和组织。
9. 附录:该部分可能包括一些在正文中无法精确表述的技术细节、说明、补充材料等。
引言游仙诗是中国古代优美的诗歌类型之一,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中绮丽景象的赞赏和对人生归宿的探索。
曹操和曹植是两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巨匠,他们都写了优美的游仙诗,素以文笔雄健、构思新颖而著称。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
曹操接到这封信,就随手递给他的心腹大臣看。
他微笑着说:“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哩。
”自从汉献帝迁都许都以来,朝廷大权和兵权全掌握在曹操手里。
曹操要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还不容易,可是他考虑到汉室虽然衰落,还有个正统的名义,怕自己做了皇帝,还有人心里不服。
所以他认为孙权劝他称帝,是成心要让他为难。
他沉思一下,又说:“如果真有天命的话,我就做个周文王吧~”意思就是让他的儿子来做皇帝。
这件事过了不久,曹操旧病发作,请医服药都没有用,终于死在洛阳。
这一年,他六十六岁。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承他做了魏王和丞相,掌握朝廷大权。
曹丕即魏王位以后,有人告发他的弟弟、临淄侯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
曹丕立即派人赶到临淄,把曹植逮住了押回邺城审问。
原来,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妻子卞(音biàn)后生的。
曹操不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个文学家,兄弟俩也擅长诗文,文学史上把他们父子合称为“三曹”。
曹植从小聪明非凡,十几岁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
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有点怀疑,问曹植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跪下来说:“儿出口成文,下笔成章。
怎么会叫人代写呢。
父王不相信,可以面试。
”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果然才华出众,因此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把他封为王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
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稳,想方设法讨曹操欢喜。
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
临别的时候,曹植当场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
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
”曹丕果然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
这件事使曹操觉得曹丕文才虽然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实,对他有感情。
再加上左右侍从替曹丕说好话的人不少,曹操宠爱曹植的心渐渐变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龟虽寿》优质课PPT课件
• 第三章
词字学习
自主学习:解释下面的词语
• 神龟 • 螣蛇 • 老骥 • 烈士 • 盈缩
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 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 年老体衰的千里马
胸怀壮志之人
盈是满的意思,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即 人的寿命的长短。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寿:长寿。 竟:尽,完。 骥( jì):千里马。 枥(lì):马槽。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 但:仅,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永:长久。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 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 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 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吧。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学
会
赏
赏析
析 赏析三步走: 一看形式. 二说内容 三品感情.
试试吧!
• 全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头。
•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也有终了的时候 ,即使活到三千岁,它也要死亡。腾蛇虽有 这么大的本领,最后也还是要化为灰土。
• 说明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 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 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 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但诗人这 样说,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 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 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 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 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 时候写的。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 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 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 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
龟虽寿(4)
寿: 长寿。 竟: 尽,完。
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腾蛇: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 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 亡化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 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 律。“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 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 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 法则。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 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 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认为人既然 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 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 有价值。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
写作背景:
• 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 族,乘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 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 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曹操踌躇满志,乐 观自信,他写下了乐府歌辞——著名的组诗 《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 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 朔寒》、《龟虽寿》。《龟虽寿》即为其中的 第四章,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曹操北征胜 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寿 与功业的矛盾心情。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 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 【译文】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吧。 诗的最后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写 上表面赋诗明志之意。
本诗写作特点以及表达的 思想感情:
• 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越,显示 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 神 •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 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 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 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 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 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曹操 曹植 曹丕-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曹操曹植曹丕|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故事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典故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
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去世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
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
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
文才上曹丕始终比曹植略差一点。
建安十五年,曹操带领子臣们游玩铜雀台。
心情一高兴叫曹丕曹植各自写文助兴,曹植文思敏捷,挥笔而就,所写之文为臣子里最优秀的。
曹操很是为之骄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写诗作赋之外还能具备治国才能。
因此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赐予招纳人才的资格。
曹丕则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没有被封爵位,可是却因此进入朝政,由此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
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
然而曹植等人始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善权谋,没有到达政治家的高度。
曹植在为人处世方面任性为之,不加约束。
接待邯郸淳时竟然顾着梳洗,轻慢他,乘公车又不守规定,只为好奇,故意从禁令的司马门出宫,行天子礼,虽然是无意为之却仍然胆大妄为。
曹操因此大怒,斩杀公车使,对曹植也心存不满。
曹植团队中的杨修也恃才傲物,作风得罪曹操。
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暴露了曹植不善权术的性格缺点,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家的能力。
曹丕颇有心计权谋,得到了贾诩,司马懿和吴质的支持。
自身性格又善于矫饰;为了权力能够隐忍而不择手段。
曹丕处心积虑,最终得到了曹操的继承权。
曹操去世后,曹丕心狠手辣,意欲杀害曹植,当面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
所幸曹植聪颖,立马就写下一首暗讽曹丕残害手足的诗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关于曹丕托孤的故事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因为出兵攻打吴国而兵败,回来之后一病不起,曹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就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好后事,这些后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国家的接班人。
曹丕和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曹丕与曹植,汉代宦官的曹操的两个儿子,一个在位,一个被俘虏,有一次凭借英才与勇气赢得了宿命的七步诗之战。
当时,王室内部爆发了一场斗争,曹操与其将军之间,一出口禁令,就是谁输谁就“受死刑”,天下第一人将拿走一方的性命。
于是,曹操让曹丕和曹植做一场“七步诗”挑战,见证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
曹丕与曹植知道这次挑战对谁来说都是一场殊死之战,但是两人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他们认真准备,决定拼尽一切。
于是,18天后,曹丕在写完第四章的时候,两人终于完成了这部七步诗,诗歌的终极理念是“死生之路,英汉双亲兄弟”,表达的是英勇的家族精神,也表达了曹丕与曹植的诚实情义。
此时,曹操看到了孩子们的感情与才华,只觉得心如刀割,竟然痛哭流涕,令全场欢腾。
曹操看着孩子们俩,心到碎片飞来飞去,惊叹他们的忠贞不渝,以及诗歌中的哲理,他,得到了孩子们的坚贞不屈,以及诗歌中神圣的意象!
随后,曹操发誓,要守护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令兄弟能“百姓得安宁,海内太平”,最后,曹操要求两个儿子和缑氏的仇敌高贵的安庆将军陈泰,共同分享友谊、和平、善行,这就是曹丕与曹植七步诗的最美结局。
从此,曹丕与曹植两位兄弟,在天下称作“曹操之金榜题名”,他们两人也深受天下人民爱戴,把曹操的事业传承下去,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汉朝历史上一段经典的桥梁,而七步诗,也流传至今。
今天,曹丕与曹植的故事仍被广泛传诵,他们的兄弟爱与勇气,也被无数人所赞扬,他们的故事,也被无数的人民所津津乐道。
这场七步诗,也对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它更彰显了曹操深厚的父爱,也阐释了家庭之间友谊与关爱的重要性。
七步成诗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曹操之子曹植,才情横溢,文采飞扬。
一日,曹操召曹植于七步之内,令其作诗一首。
曹植闻言,不慌不忙,遂赋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言豆与萁,同根而异命,豆在锅中泣,萁在锅下燃,相煎太急,实乃比喻兄弟相争,亲情丧尽。
曹植以豆萁为喻,抒发了对兄弟之情深的感慨,使曹操为之动容。
七步成诗,非一日之功。
盖因曹植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学问渊博,才思敏捷。
诗之成,乃其才华横溢、文思泉涌之所致。
断句者,诗之骨骼也。
一句之中,有起承转合,有转折跳跃,有停顿抑扬。
断句得当,则诗韵流畅,意境深远。
如曹植之诗,断句巧妙,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翻译诗者,传情达意之术也。
诗者,语言之精华,情感之寄托。
翻译诗,不仅要传达原诗之意,更要传达其韵律、意境和情感。
以下是对曹植《七步诗》的翻译:煮豆为羹,滤豆成汁。
豆萁在锅下燃,豆子在锅中泣。
本是同根生,为何相煎如此急?译诗如下:Boil the beans to make porridge, strain the beans to make juice.The beanstalks burn beneath the pot, the beans weep in the pot.Born from the same root, why do you scorch each other so fiercely?此翻译力求保持原诗之韵味,同时使读者易于理解。
总之,七步成诗,乃才子之奇才,断句翻译,则是传情达意之妙术。
曹植之《七步诗》,既展现了其超凡的才华,又体现了诗之断句与翻译之妙。
后世之人,亦当以此为榜样,砥砺前行,以诗会友,以诗传情,共赏诗之美。
【成语故事】文人相轻
【成语故事】文人相轻文人相轻这个成语,是形容文人之间因为学识、才华等方面的差异而相互看不上对方,产生矛盾和敌意。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
关于文人相轻的故事,有很多版本。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其中的一则。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和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曹植。
曹操是当时的权臣,有着非常高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曹植则是他的庶子,以才华横溢和文学造诣出名。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和曹植之间的矛盾和敌意,展现了文人相轻的典型特征。
当时,曹操权倾朝野,威势强大。
他自诩为“王佐之才”,自信自己是当世的英杰。
而曹植则以文学才华著称,作品《洛神赋》更是被誉为传世之作。
但曹操却并不待见曹植,认为他不如意、无用。
曹植也因此十分伤心和愤怒,对曹操抱有极大的反感。
在一次诗会上,曹操邀请了一些文人和官员前来赴会。
曹操特意让曹植也参加,然而他对曹植的作品毫不客气地批评和嘲讽,甚至说曹植并没有他所谓的“英雄才气”。
曹植听后非常气愤,遂在诗会上作出《白马篇》,题目是《白马赋》,内容描述了一匹名马白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愤。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充满抗争精神的风格,声势空前,使得在座的文人和官员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曹植的才华和个性。
后来,曹操问及在座的文人们对于曹植这首诗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首意境深远、才情横溢的佳作。
这让曹操不胜吃惊,他没有料到曹植竟有如此才华,他颇感意外,一时之间悔恨自己的目光如此狭隘,未能看出曹植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对曹植的轻视和不屑一顾。
曹操是当时的权臣,自视甚高;而曹植则是以文学才华著称,却被其父认为无用。
这种父子之间的文人相轻,也让我们深感唏嘘和痛惜。
曹植虽然在曹操的统治下,一度备受委屈和打压,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作品,表达了对父亲和命运的不屈不挠。
文人相轻的故事,表现了人性中的骄傲和偏见。
曹操因为自大自傲,而看不起曹植,这种偏见和轻视也令他错失了一个拥有卓越才华的儿子。
《世说新语》选读精讲(第四章《文学》)下
《世说新语》选读精讲(第四章《文学》)下【文学第四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闲强。
”【注释】《道德经》:《老子》,道家经典。
【译文】殷仲堪说:“三天下读《道德经),就会觉得舌根发硬。
”【文学第四66】文帝1尝令东阿王2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3。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lù菽shū以为汁。
萁qí在釜fǔ4下然5,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1、文帝:魏文帝曹丕。
2、东阿王:曹植。
3、大法:指死刑。
4、釜:锅。
“破釜沉舟”5、然:通假字,“燃”。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拓展】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位文学家的合称。
“建安文学”。
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七步诗》另一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却说曹丕之母卞氏,听得曹熊缢死,心甚悲伤;忽又闻曹植被擒,其党丁仪等已杀,大惊。
急出殿,召曹丕相见。
丕见母出殿,慌来拜谒。
卞氏哭谓丕曰:“汝弟植平生嗜酒疏狂,盖因自恃胸中之才,故尔放纵。
汝可念同胞之情,存其性命。
吾至九泉亦瞑目也。
”丕曰:“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
母亲勿忧。
”卞氏洒泪而入,丕出偏殿,召曹植入见。
华歆问曰:“适来莫非太后劝殿下勿杀子建乎?”丕曰:“然。
”歆曰:“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丕曰:“母命不可违。
”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
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
”丕从之。
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
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
曹植聪慧可观文言文翻译
昔者,曹植年幼聪颖,识见超群。
一日,曹操设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忽有宾客献上一玉佩,曰:“此玉佩出自远方,质地温润,颇具灵性,愿主公赐予。
”曹操命曹植试戴,曹植略一思索,遂将玉佩戴于颈间。
曹操问其故,曹植答曰:“此玉佩虽温润,然无坚不可摧之质,故吾佩戴之,以警诫自己,勿忘坚毅之志。
”曹植年长,才思敏捷,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一日,曹操令其作诗一首,以赞其英勇。
曹植稍作沉思,挥毫泼墨,片刻而成:临高台,望长天,心飞扬。
壮志凌云霄,豪情溢胸膛。
戈矛铁马,横扫天下场。
壮士何惧,战鼓擂响,扬威四方。
此诗豪放激昂,气势磅礴,曹操读罢,不禁拍案叫绝,赞曰:“吾儿才情,真乃世所罕见。
”曹植不仅诗词歌赋出众,其文章亦颇具风采。
一日,曹操令其作文一篇,以述己志。
曹植稍作沉思,提笔疾书,不一会儿便成一篇文章:《述志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吾生于斯,愿效犬马。
志在千里,心忧天下。
披星戴月,勇往直前。
此赋言辞激昂,情感真挚,曹操读罢,感叹不已,曰:“吾儿志向远大,吾当辅佐之,以成大业。
”曹植聪慧可观,更兼仁义之心。
一日,曹操军中有一士卒病重,曹操令曹植前往探望。
曹植见状,心生怜悯,遂亲自为其煎药,日夜守护,直至病愈。
士卒感激涕零,曰:“曹公子仁义之心,胜过亲兄弟。
”曹植之聪慧可观,更体现在其治国安邦之才。
一日,曹操欲征讨一国,曹植献策曰:“此国地处边疆,民心不稳,若强行征讨,恐生民涂炭。
不如先派使者前往,与其结盟,待民心归附,再图谋不迟。
”曹操采纳其策,果然平息了战事,使得国家安定。
总之,曹植聪慧可观,才情横溢,为世所重。
其聪慧之处,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文章治国等方面,更体现在仁义之心、仁爱之德。
后世之人,无不对其赞叹不已。
为什么曹植做不了曹操的接班人?[曹操诫子植]
为什么曹植做不了曹操的接班人?[曹操诫子植]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曹操的另一篇家训《诫子植》,一看题目大家就知道,这个家训是专门写给儿子曹植的。
内容是这样的:“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我当初担任顿丘县令的职务,年龄正好是23岁。
对于当时的所作所为,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什么可悔恨的地方。
你今年也已经23岁了,可要加倍努力啊!这段话看起来内容比较简单,但实则意味深长。
我们要分析这段话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二十二岁担任洛阳北部尉,当时洛阳城里豪强横行,社会风气非常不好,社会治安也比较差,所以曹操上任之后,下定决心新官上任三把火,要以雷厉风行的态度来整顿治安。
他特意设了五色大棒,立于衙门口,凡是有违禁者,一律棒杀。
当时就发生了一个大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犯禁令,这个蹇硕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用两词来形容,那叫手眼通天、炙手可热。
不过曹操不畏权贵,直接把蹇硕的叔叔给棒杀了,这件事引起了轰动,当时洛阳城的治安情况为之一变,权贵横行的局面得到了控制,不过曹操因此得罪了权贵集团,得罪了宦官。
所以他被调到了顿丘去做顿丘县令,这一年曹操正好二十三岁。
在顿丘县令这个位置上,二十多岁的县长曹操发展生产,保护老百姓,打击权贵,整顿社会治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所以曹操说,“思当时所行无悔于今”,也就是说回顾当年的所作所为,曹操觉得不光没有什么悔恨的,而且还有点骄傲自豪的意思在里边,觉得自己做得不错。
年轻人做事情,就应该有股虎气、有股锐气,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作敢为。
所以曹操告诫曹植,你也已经二十三岁了,你要加倍努力。
言外之意就是你要像我当年那样有一番作为才可以。
那么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跟曹植说这段话的呢?这个史书上有记载,当时曹操要东征孙权,他特意把曹植留下镇守邺城,临行之前为了激励曹植他才说了这段话。
我们只要看看曹植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在二十岁前后,曹操对曹植的培养真的是非常用心、非常到位。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七步成诗”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自曹植与他的弟弟曹操之间的一次争斗,也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相传,曹操深知曹植文才出众,但却对他的行为颇有微词。
一日,曹操在家中设宴,邀请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赴宴。
曹植见此情景,心生一计,便向曹操请辞,称要为曹操即兴吟诗七步。
曹操心想曹植虽有文才,但能在七步之内成诗,未免太过自信。
于是,他便同意了曹植的请求。
曹植拿着酒杯,一边走,一边吟诗,“短歌行·沁园春·雪”是曹植的一首诗,当时他的哥哥曹操出征之前,曹植为他送行,便在七步之内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雪为主题,表达了对哥哥的深情厚谊。
曹操听罢,不禁感叹曹植的才情。
这一幕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七步成诗”的佳话。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展现了他的聪慧和机智。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人传诵。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人们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
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和磨砺中,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正如曹植七步成诗一般,只有在平时的勤奋学习和积累之下,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惊人的成就。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不仅是一则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像曹植一样,不断努力,不断积累,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曹植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七步成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曹操、曹植诗歌中忧患意识的异同——浅析曹操与曹植的游仙诗
鱼 和 猫
,
,
。
。
与 沉 迷 长 生之术 炼丹 采药 的帝 王 将 相相 比 曹操 曹 植父 子对神 仙道 士 的 认识 要清 醒得 多 曹操在 《 孙 子注 》里 强 调 禁 不 可 以 祷 祀而 求 妖 祥之 言 《步 出 夏 「行 》中开篇 便 是 神 龟 虽 寿 犹 有竟 时 腾 蛇 乘雾 终 为 土 灰 曹 植 更是 直 写 《 辨 道 论 》 夫 神仙之 书 道 家之 言 … … 其 为虚 妄甚 哉 劈 面 痛斥 神 物奇变 然 寿命 长 短 骨体强 劣 各 有人 焉 善养 着终之 劳绕着 最 后得 半之 虚用 者天之 其斯之谓 软 出 所有 寻 仙问 道 皆是 纷然足 为天下 一笑 的 结 论 与 曹操 类 似 的是 曹 植 在 《神龟 赋 》中也 有 龟 寿千 年 时有遗余 龟者 数 日 而 死 肌肉消尽 唯 甲存焉 中也提 出 了 这 种 事物 消长 皆有定 数 的朴素 哲学观念 因 此 我 们 不 能单 纯 地把 二 曹游 仙 诗归 为 神 游 幻 境 的 浪漫 精神 而 是 现 实生 活 的种 种 忧 患 意 识在 另一个 世界 的抒情 不妨 说他 们创 造 了 一改 汉 乐 府游仙 诗记 叙 真 实神 仙故事 的叙 事体 而 日益 成 为 具有 象 征 寄 托功 能 的特殊抒 情诗 张 宏 《 秦 汉魏晋游仙 诗 的渊源 流 变论 略 》 一 俯 观 五岳间 人 生如 寄居 深沉 的生 命悲 剧 意识 首 先 归 根结 底来说 曹 氏 父子 对求 仙 之 说 的根 本态度都 是不 信 的 东汉 末年 社 会 动 荡 征 战频 繁 民 不 聊生 加 之 有 了 对 前 朝秦 皇 汉 武 寻 仙炼丹 以求 长 生 不老 的荒 唐事迹 和 悲 剧 结 局 的反 省 时 人对 于 生命 短促无常 的感 唱 更加 深 重 如 《 古 诗 十九 · 首 回 车 驾言 迈 》中关于 人生 易灭 的思 索
曹操为什么喜欢曹植
曹操为什么喜欢曹植2篇曹操为什么喜欢曹植(上)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将领和文化名人,他对曹植的喜爱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曹操是魏国的开国之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非常重视家族的声誉和传承。
曹操有多位子女,而他最钟爱的便是曹植,这并非偶然。
首先,曹植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这是曹操所欣赏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自己就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文学作品《观沧海》而闻名于世。
而曹植也同样具备出色的文学创作能力,他的诗词被誉为“曹氏文编”。
曹植的才华在家族中独占鳌头,他深受曹操赏识和鼓励,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助手,一同为魏国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次,曹植与曹操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曹操喜欢曹植的原因之一。
曹操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人。
他深谙政治和战争之道,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充满情感的人。
曹植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和才华,他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曹操欣赏和理解曹植,他认为曹植继承了他的精神血脉,所以一直对他保持着极高的评价和赞赏。
此外,曹操也看到了曹植的潜力和价值。
曹操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和子孙后代的人,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在曹植身上看到了这样的潜力,他相信曹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因此,他对曹植格外关爱和培养,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为魏国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总之,曹操喜欢曹植有多方面的原因。
曹植卓越的文学才华、性格上的相似之处以及潜力的发掘,这些都使得曹操对曹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曹操把曹植视为继承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他一直将曹植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亲人,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和家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操为什么喜欢曹植(下)曹操为什么喜欢曹植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重的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探讨了一些原因。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进一步阐述曹操喜欢曹植的另外一些因素。
首先,曹植独特的个性和热爱自由的精神是曹操所欣赏的。
曹操、曹植作品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以上是汉末实录,写时事)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写普通士兵、百姓的遭受的战争之苦)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整理的感念)注释:①关东: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以东。
义士:指袁绍等举义兵讨董卓的各路将领。
②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中平六年(一八九),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
初平元年(190),袁术、韩馥、孔伷等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③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联盟义举。
④乃心在咸阳:指心向汉朝王室。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
”这里是化用其句。
咸阳:秦代的国都。
以刘邦项羽争夺咸阳,暗指各路军阀的野心。
⑤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⑥嗣还:随即。
还,同旋(xuán)。
戕:残害。
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⑦指袁绍的从弟袁术于建安二年(一九七)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的事。
⑧指初平二年(一九一)袁绍等私刻皇帝印玺,图谋废黜汉献帝,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傀儡皇帝的事。
当时袁绍屯兵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与淮南对举,故曰北方。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植传文言文翻译
曹植传文言文翻译原文: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1]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
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
十九年,徙封临菑侯。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2]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植益内不自安。
译文: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十几岁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擅长作文。
曹操有次看到他的文章,对他说:“你请人代作的?”曹植跪下说:“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当时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儿子们都登上去作赋。
曹植拿起笔来立刻就写成了,内容很可观,曹操十分惊奇。
曹植性情简约平易,不喜欢摆出威严的气派,车马服饰,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见曹操答问辩难,总是应声回答,特别受曹操宠爱。
建安十六年(211)被封为平原侯。
十九年(214),改封为临菑侯。
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县,告诫他说:“我从前任顿丘令的时候,二十三岁。
想起那时候所干的事,到今天也没有后悔的。
现在你也二十三岁,能不努力吗!”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
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可是他任性行事,不掩饰自己,饮酒没有节制。
曹丕使用权术来对待曹操,矫情表现自己,曹操身边的宫人也替曹丕说话,所以终于定下曹丕为太子。
曹操与曹植父子的诗人身份探析
曹操与曹植父子的诗人身份探析概述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植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技艺出众的文学家。
这篇文章将探讨曹操与曹植父子之间的诗人身份,并分析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主题和意境。
曹操:政治家兼才子诗歌风格曹操以刚毅豪迈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他在诗中常常展示出军事英勇、政治抱负以及对时事动态的关注。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韵律和修辞手法,使其作品富有声韵之美。
诗歌主题曹操的诗作广泛涉及到国家大事、战争策略、个人忧虑等多个方面。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驾驭字句用笔情致来表达对国家命运、个人理想以及社会疾苦等问题的思考。
诗歌意境曹操在其作品中经常展现出豪杰之气和悲壮之情。
他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起伏跌宕的山水景色、抒发自己对家国忠诚的深情以及描述豪放敢为的英雄形象,营造出壮丽瑰丽的意境。
曹植:文学才子与感受性诗人诗歌风格曹植相较于其父曹操,在诗歌风格上更为柔婉和优美。
他善于运用唐诗的五言律诗形式,用细腻典雅的笔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诗歌主题曹植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了爱情、人生哲理以及对天地万物之美的感叹。
他常以鲜明的情绪和挖掘深层次意境来创作。
同时,他也借助于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命运变化的思考。
诗歌意境曹植在其作品中展示了敏锐观察力和细腻文学情趣。
他通过独特而精致的描写,传达对自然美、人情世故和生命真谛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情感共鸣。
父子关系与影响曹操对曹植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以其豪杰形象和刚毅性格激发了曹植追求志向,并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然而,曹植在诗歌创作方面更为细腻而感性,表达出较为柔软与深沉的思想。
父子二人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论通过分析曹操和曹植父子的诗人身份,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才子在诗歌风格、主题和意境上有着明显不同之处。
曹操以其豪放刚毅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出对社会政治现实及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而曹植则更加柔婉典雅,善于表达个人感情和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 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 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第二类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 前途充满信心的诗歌创作。 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 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 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 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 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 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 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 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归。
第二节
建安之杰——曹植
一、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今存诗歌约90首。以建安二十 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继任魏王 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创作: 第一类是感时伤乱的诗歌创作。 如《送应氏》 、《泰山梁甫 吟》。
《送应氏》其一 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 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 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 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 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 烟。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第四章 曹操与曹植
第一节 开创一代诗风的曹操
一、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记叙汉末实事和个人经历。 如《蒿里行》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 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 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 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 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二)后期创作: 第一类是表达自己和朋友遭遇 迫害的愤懑之情的诗歌创作。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 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 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 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 谢少年。
第二类是用思妇、弃妇托寓身 世,表白心迹的诗歌创作。
曹植在《辩道论》中却说: “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 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 有郗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 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 本所以集之于魏国者,诚恐斯人 之徒,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 惑民,故聚而禁之也,岂复欲欢 神仙于瀛洲,求安期于海岛,释 金辂而履云舆,弃六骥而羡飞龙 哉?
(三)游仙诗。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注引 张华《博物志》,称操: “好养性法,亦解方药, 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 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 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 亦得少多饮鸩酒”。
曹丕在《典论· 论郤俭等事》中说: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 君达,其馀养性法,即可放用。 大略云:体欲尝少劳,无过虚, 食去肥浓,节酸咸,灭思虑,损 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施写,秋 冬闭藏,详别篇,武帝行之有效。 王仲统云甘始、左元放、东郭延 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 所录问,行其术,亦得其验。降 就道士刘景受云母九子丸方,年 三百岁,莫知所在,武帝恒御此 药,亦云有验。”
三、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曹植诗歌达到了风骨与文 采的完美结合,是当时诗坛最 杰出的代表。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 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 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
(二)表达政治理想和统一天 下的雄心壮志。 如《对酒》 。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 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 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 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 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 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 广及草木昆虫。
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 调笑,不信之矣。然始等知上遇 之有恒,奉不过于员吏,赏不加 于无功。海岛难得而游,六绂难 得而佩,终不敢进虚诞之言,出 非常之语。……始若遭秦始皇、 汉武帝,则复为徐市、栾大之徒 也”。
《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 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 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 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 仑居,见欺于迂怪。志意在蓬 莱,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 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 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年之 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 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 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 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 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 妾当何依!
第三类是述志诗。
《杂诗》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 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 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 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 吾志,甘心赴国忧。
第四类是游仙诗创作。 如《仙人篇》、《五游咏》、 《游仙诗》、《远游篇》、 《升天行》等。
《远游篇》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乘浪相经过。灵鳌 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 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机, 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 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 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情歌。 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 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步出夏门行》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媵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二、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1、主体风格为慷慨悲凉,气 韵沉雄。 如其《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2、曹操的四言诗为已经板滞 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 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 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 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