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定义: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目标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等四大规定性。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与任务指标。

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分为四种类型:

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洛克:绅士;卢梭:自然人。

仅体现为一般性原理,为实施者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广阔空间,但比较模糊,难于操作。

行为性目标;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基本特点:目标精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发展:博比特泰勒布卢姆

缺点:①忽视了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行为的目标;②把学习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事先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有控制本位倾向,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生成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形成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杜威之“教育即生长”可谓是生成性目标之萌芽。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则进一步完善了这种理论: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即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而人本主义者则将其发展到极端。

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来。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结果开放。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反应,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①学习者的需要;②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③学科的发展。

课程目标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激励功能(三)激励功能 (四)测度功能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分类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