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
(国发【2011】2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来源:中央政府网 2011-6-23 浏览:94字体【大中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同时,协调推进山洪等其他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灾害调查任务,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的基本情况;基本完成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对其他隐患点,积极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
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
第1期2021年2月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NO.1Feb.,2021DOI:10.19364/j.1674-9405.2021.01.016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江雨田,范仲丽,孙如飞,赵思远,朱从飞(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92)摘要:为克服传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预见期、精确性不足等问题,建设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
以气象部门精细化短临降雨预报为数据驱动,构建基于雨量指标法的山洪风险预报预警分析模型,能够比传统监测预警系统提前1〜3h准确预判山洪灾害风险区域。
平台上线运行后,在宁波市"20180917”“利奇马”等多场次台风暴雨中得到成功应用,可为山洪灾害提前防御和及时部署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关键词: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平台;短历时;风险;短临预报;信息系统;防汛抗旱中图分类号:P426.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405(2021)01-0076-040引言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破坏性大的特点,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自2006年国务院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来,全国共有2076个县开展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建设了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1],基于实时监测雨量进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解决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手段缺乏的问题。
然而,受限于预警系统建设时(多数在2015年以前建设)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建设完成的预警系统普遍存在预警预见期、精确性及系统稳定性等不足的短板[2]。
宁波市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发达,人口密集[3]。
辖区内山丘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8.7%,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最大限度地提升山洪灾害灾前预防能力,减轻山洪灾害风险,宁波市水利局在2018年启动宁波市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项目建设,利用短临降雨预报、气象雷达、动态预警等技术[4-5],搭建新一代山洪预报预警平台,支撑防汛防台期间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2
的调查,综合分析沿河村落和城镇的防洪现状,以村为单元划定危 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 基础支撑。
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是在前期基础工作、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三、四级区划,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 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采用各地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和水文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等分析计算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集 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并绘制相应图件,确定 预警指标和阈值。提出下一步需工程治理的山区河道名录和主要治 理措施。
3、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制定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管理的规 章规范,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的通用软件;编制全国重点防洪保护 区、国家蓄滞洪区、洪泛区、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部分中小河流 等的洪水风险图;建设国家、流域和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 统;建设国家洪水风险图管理中心。
4、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在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基础上, 从规划确定的 19800 条山洪沟中,先期选择危害严重、且难以实施 搬迁避让的山区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试点。对河道两岸有集中居民点、 重要基础设施等的重点河段,因地制宜采取护岸、堤防等防护措施, 提高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20002000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人口人口房屋房屋资产展布资产展布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暴雨分析模型暴雨分析模型分布式水文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洪水分析水洪水分析水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危险区分析危险区分析模型模型预警指标与阈预警指标与阈值分析模型值分析模型防洪现状分析防洪现状分析预警指标与阈值预警指标与阈值危险区图危险区图全国山洪灾害全国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调查与评价成果集成集成数据库数据库气象气象数据数据蒸发发蒸气温温气水文水文数据数据水位位水暴雨图集集暴雨图水文参数数水文参土土壤壤类类型型植植被被类类型型小流域小流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demdem土地利用用土地利涉水工程程涉水工水利工程程水利工受灾面积积受灾面受灾人口口受灾人倒塌房屋屋倒塌房遥感遥感数据数据dlgdlg行政区划划行政区domdom降雨雨降河流流河沿河村落落沿河村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资产产资河段河段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条件降雨特征降雨特征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降雨径流特征降雨径流特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布人口分调查工作底图调查工作底图受威胁对象受威胁对象地形地貌貌地形地水利工程程水利工企事业单位位企事业单防治现状状防治现数据审核数据汇集推理公式推理公式涉水涉水工程工程类型类型数量分布分布特征数量特征野外调查软件工具野外调查软件工具经验公式经验公式危险区划定危险区划定调查表格调查表格基础基础工作工作调查调查评价评价山洪灾害区划山洪灾害区划流量量流降雨雨降房屋屋房伤伤亡人口口亡人8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一一前期基础工作前期基础工作1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制订套172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收集整理幅150003数字高程模型dem收集整理幅150004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收集整理km270000005小流域基础数据提取km263000006小流域土壤植被等信息提取km263000007其它基础数据整理套18工作底图制作县市省23929现场数据采集终端配置套10290二二防治区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调查1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县20582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小流域2332823社会经济调查自然村5775654涉水工程补充调查县20585历史山洪灾害调查县20586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防御洪水能力明显增强。
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滞后,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大部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引发部分中小河流漫堤溃堤、一些中小水库出险和局部山洪地质灾害,特别是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充分暴露出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就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以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为重点,以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内容,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手段,以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中央部门加大指导协调和资金支持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二)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关于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地区规划和建设工作
关于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地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1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委)、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近年来,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呈现多发态势。
特别是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超强台风凡亚比袭击海南”等,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做好灾害的防治工作。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减轻或者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地区避让迁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现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地区避让迁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是从源头上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的重要措施,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抓好这项工—1—作。
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处于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明确避让迁建的选址原则,做好规划编制和迁建工作计划。
二、切实做好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做好地质、水利等基础资料的收集,组织开展洪水和山洪泥石流灾害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分析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划分山洪灾害危害区,明确河道防洪标准、山洪防洪标准,提出防灾避险方案、灾害治理方案、应急预防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居民点避开灾害易发区。
对于规划中涉及到的居民点搬迁,要因地制宜进行分析,避让性迁建居民点,原则上应是位于短期内无法进行有效治理的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
农村搬迁新建的居民点选址,应当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考虑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不远离农民承包的土地、林地等。
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
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何秉顺;黄先龙;张双艳【摘要】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山洪沟治理工程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对山洪沟治理工程设防标准、工程设计原则、各种工程措施布置原则、山洪沟治理与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特工程区别与联系、山洪沟治理的各种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等作了初步探讨.总体而言,山洪沟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县城、村镇、人口密集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北,以治点为主,以护岸消能防冲为重点,根据山洪沟所在的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及沟壑发育情况,固地制宜综合治理形成以护岸及堤防工程、截洪沟及排洪渠工程、沟道清淤疏浚工程、分洪道及排洪渠工程为主,必要的谷坊、格栅坝、陡坡、跌水、滞洪带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体系.【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23【总页数】4页(P13-15,36)【关键词】山洪沟;防治;工程;布局;堤防;护岸【作者】何秉顺;黄先龙;张双艳【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100038,北京;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00053,北京;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710004,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2011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提出按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近期完成1 650条重点山洪沟的治理任务。
在《总体规划》出台之前,2006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 号)、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
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立覆盖2 05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1.2.1 项目内容 (1)1.2.2 项目目标 (2)1.3 开发原则 (2)1.4 开发依据 (3)2总体设计 (5)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3.1 技术项目背景 (7)3.2 系统总体架构 (9)3.3 系统主要特点 (10)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9)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4.1 技术项目背景 (22)4.2 系统框架总体 (22)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4.4 部分观测仪器选择 (26)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5.1 技术背景 (29)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5.5 观测仪器选择 (33)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6.1 技术背景 (40)6.2 监测方案 (41)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7.1 技术背景 (44)7.2 系统框架 (45)7.3 系统配置 (46)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8.1 技术背景 (47)8.2 系统框架 (47)8.3 系统配置 (48)9 气象监测系统 (49)9.1 技术背景 (49)9.2 系统框架 (49)9.3 系统配置 (50)9.4 现场安装图片 (51)10 系统集成 (52)10.1 功能介绍 (52)10.2 系统开发平台 (54)11 企业简介 (55)11.1 企业介绍 (55)11.2 企业文化 (56)11.3 企业组织机构 (58)11.4 企业人员构成 (58)11.5 企业研究领域、主要业务 (59)11.6 企业营业执照 (60)11.7 生产许可证 (61)11.8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62)11.9 专利证书 (64)11.10 双软认证认证 (69)11.11 其他资质证书 (71)12 成功案例 (75)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某装备部水位监测项目 (75)12.2 某某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77)12.3 某某省某某市六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83)1 概述1.1 项目背景及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对请示的回复格式
对请示的回复格式篇一:谈谈答复请示的文种使用问题谈谈答复请示的文种使用问题[作者:刘心爽来源:jihua918 点击数:3779 更新时间:2008-03-11 17:41:24 文章录入:jihua918](《应用写作》2007年第8期)答复请示是公文处理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
如何答复请示?答复请示可以使用哪些文种?答复请示可以有哪些变通?笔者2006年曾就上述问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安徽省某市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者。
结果表明,不少人对答复请示的文种使用情况不甚明了,更有人存在认识误区。
为此,笔者拟以公文法规为依据,结合最新的中央、国家机关公文例文,谈谈答复请示的文种使用问题。
以供基层文秘工作者参考、借鉴,也和关注这一问题的同志们切磋、讨论。
考察当前的公文运作实际,答复请示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批复”答复请示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对“批复”界定为“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可见批复是专为请示而设。
在公文运作实际中,批复也确实是答复请示的主要方式,使用最为普遍。
请示事项五花八门,千差万别,哪些请示事项适合用批复来答复呢?迄今未见明确规定。
但考察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央、国家机关公文运作实际,“批复”大多用来答复涉及面较窄的一地一处一事或某些专门事项。
请看例文:例一: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国函〔2006〕29号陕西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西安市人民政府迁移办公驻地的请示》(陕政字〔2005〕8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同意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安市莲湖区西华门大街迁至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
搬迁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国务院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例二: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5〕3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调整安庆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请示》(皖政〔2004〕67号)及有关补充报告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具体内容略);二、(具体内容略);三、(具体内容略)。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康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性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洪灾害的特点(一)突发性。
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
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
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
如20XX 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
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
(二)毁灭性。
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
如20XX年8月29日,宁陕县城12小时降雨347mm,县城附近的长安河、鱼洞河、东河相继出现超标准洪水,县城周围出现69处滑坡、泥石流,近17万方泥石流涌入县城上下3公里;20XX年6月9日宁陕四亩地镇遭受特大暴雨,50余人在洪水中丧生,四亩地集镇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
lOcAlHOsT (三)季节性。
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发生的时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安康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在6―8月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
据历年灾害统计显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份内发生多次山洪灾害的情况并不罕见。
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较为明显。
(四)易发性。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属山洪灾害易发地区。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116号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正文:----------------------------------------------------------------------------------------------------------------------------------------------------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环保总局、气象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关于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请示》(水汛〔2006〕31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
到202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全面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在山洪灾害一般防治区初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
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能及时转移、减少伤亡为目标,抓紧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试点,实施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预案编制等见效快的非工程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措施。
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构建群测群防体系。
要结合易地扶贫,引导和帮助危险区居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做好搬迁避让。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七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9.38亿元,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依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2013-2015年实施方案》),在前期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基础上,明确了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主要建设任务。
受2013-2015年实际安排投资限制,《2013-2015年实施方案》中部分任务没有安排开展建设,尤其是约80%(1300多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尚未安排。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山丘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更加集中,流动性更强,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6-2020年需要中央、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尽快完成《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山洪灾害防治的新要求,在重点防治区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非工程措施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继续开展平台延伸到乡镇及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系统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数据运行维护效率,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服务;根据标准升级、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及前期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对部分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标升级),提高可靠性和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复核和检验调查评价成果,率定分析预警指标,提高精准度,集成、挖掘分析与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逐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示范建设。
山洪是怎么形成的
山洪是怎么形成的
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这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务院多部门联合组织编制完成的防治山洪灾害的专项规划,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历史,将为山洪灾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大大推动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和治理工作的开展。
据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山洪暴发的人为因素也很关键,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
山洪的危害:
山洪暴发被认为是与雷暴雨相关的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特别
是当山洪暴发发生于晚上或者人们被困在汽车里时。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位司机决定驾车通过被洪水淹没和冲蚀的道路时,车辆可能会熄火,这常常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被警告不能在被山洪淹没的街道上开车的真正理由:即使是一股细流淹没了道路,也会把司机和车辆冲走。
差不多有数千加仑的洪水冲击着你的汽车,你的身体会被裹挟而去,这也是大部分生命在洪水中失去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气象局的最新警示语为“请转向,不要被淹死! ”的原因。
内容介绍的是山洪是怎么形成的,如果大家认同的说法,不防动动手指转发出去,。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制度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洪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山洪灾害防治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二、预防措施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明确山洪灾害风险区域,编制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山洪灾害防治设施建设,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
主要包括:(一)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雨水情监测站点,完善监测预警设备,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二)防洪排涝工程:加固水库、河道、堤防、蓄洪区等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三)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抗旱水源工程,保障干旱地区供水需求;(四)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山洪灾害防治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制度,提高预警预报准确性。
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三、组织管理第十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当设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解决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水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山洪灾害防治管理机构,负责山洪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日期】2003.07.08•【文号】国汛[2003]8号•【施行日期】2003.07.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汛[20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将《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防御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防汛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国务院领导对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把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抓实抓好,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附件:《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二00三年七月八日附件: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山丘区因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包括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山丘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因山洪灾害共造成184人死亡,57人失踪,财产损失也十分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为切实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把防御山洪灾害工作抓实抓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智慧防汛防洪大数据平台方案、防汛防洪减灾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体系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XX有限公司2021年X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4)1.1项目背景 (14)1.2建设目标 (15)1.3建设任务 (15)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17)2.1业务需求 (17)2.1.1灾害应急的现实需求 (17)2.1.2各级防汛办的管理需求 (17)2.2系统需求 (18)2.2.1功能需求 (18)2.2.2接口需求 (19)2.2.3性能需求 (20)2.2.4安全需求 (21)第三章总体设计 (22)3.1设计原则 (22)3.2设计依据 (23)3.3设计思路 (24)3.4网络系统设计 (25)3.5平台选择 (26)3.6标准规范设计 (27)第四章详细设计 (28)4.1架构设计 (28)4.2界面设计 (30)4.3预警指标 (33)4.4系统简介 (35)4.5系统结构 (36)4.6网络拓扑 (37)4.7监测预警系统 (37)4.8雨情监测系统 (37)4.8.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7)4.8.2站网布设 (39)4.8.3监测设施设备 (40)4.8.4设备技术参数 (43)4.8.5数据共享 (47)4.9图像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 (48)4.9.1图像监测系统 (48)4.9.1视频监测系统 (57)4.10监测预警平台 (77)4.10.1平台组成与功能 (77)4.10.2网络平台建设 (79)4.10.3机房建设 (86)4.10.4信息汇集 (89)4.10.5信息服务 (92)4.10.6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95)4.10.7 群测群防报警建设 (98)4.10.7.1 报警模块 (98)4.10.7.2群测群防实施部署方式 (98)4.9.8 移动预警平台 (101)4.10.9 数据库建设 (103)4.10.10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106)4.11异地会商系统 (108)4.11.1视频会商系统 (108)4.11.2大屏幕显示系统 (110)4.11.2.1大屏幕系统的组成 (112)4.11.2.2系统功能与显示模式 (148)4.11.2.3设备描述与技术指标 (154)4.11.2.4工程安装及环境要求 (189)4.11.3音频扩声系统 (212)4.11.3.1系统设计思路 (212)4.11.3.2扩声系统设计 (214)4.11.3.3会议系统设计 (218)4.11.4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221)4.11.4.1需求分析 (221)4.11.4.2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 (222)4.11.4.3系统构成 (224)4.11.4.4系统简介 (229)4.11.4.5 E4E-IP卫星视频系统 (229)4.11.4.6安全方案及网络连接 (248)4.11.4.7主要技术要求 (253)4.12预警系统 (257)4.12.1系统组成 (257)4.12.2预警方式 (258)4.12.3主要预警设备技术性能 (259)4.12.4预警流程 (259)4.12.5预警信息发布 (261)4.12.6预警通信设备 (262)4.12.7预警站点布置 (266)4.12.8无线视频监控 (266)4.13运行维护方案 (267)4.13.1运维服务架构 (267)4.13.2运维服务形式 (268)4.13.2.1例行操作服务 (268)4.13.2.2响应支持服务 (269)4.13.2.3优化改进服务 (270)4.13.2.4调研评估服务 (270)4.13.3运维服务内容 (270)4.13.3.1水文站、雨量站运行维护服务内容 (271)4.13.3.2水文信息中心运行维护服务内容 (281)4.13.3.3信息资产管理 (285)4.13.4服务资源 (286)4.13.4.1统一服务台 (286)4.13.4.2知识库 (287)4.13.4.3运维工具 (287)4.13.5.1服务台管理 (292)4.13.5.2事件管理 (294)4.13.5.3问题管理 (296)4.13.5.4变更管理 (298)4.13.5.5发布管理 (300)4.13.5.6配置管理 (301)4.13.5.7服务记录管理 (302)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304)5.5.1系统概述 (304)5.1.1编制依据 (305)5.1.2工程概况 (305)5.1.3系统组成 (306)5.2系统功能介绍 (307)5.2.1现场测量部分 (307)5.2.2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单元 (307)5.2.3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11)5.2.4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11)5.2.5 自动监测系统 (312)5.3施工技术方案 (315)5.3.1雨量计安装 (315)5.3.2自动监测水位站 (317)5.3.3法兰的定位方向 (318)5.3.4调试 (319)5.4.1工程进度安排 (321)5.4.2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322)5.4.2.1项目管理层——工程项目经理部 (323)5.4.2.2施工作业层——直接参与施工的作业班组 (323)5.4.3施工组织机构 (323)5.4.3.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23)5.4.3.2施工组的职责 (324)5.4.3.3工程组织 (325)5.4.3.4工作流程 (326)5.4.3.5规章制度 (326)5.4.4项目管理机制 (327)5.4.5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327)5.4.5.1明确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 (327)5.4.5.2树企业形象,创工程精品 (328)5.4.6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328)5.4.7工程施工准备 (330)5.4.7.1施工技术准备 (330)5.4.7.2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330)5.4.7.3劳动力计划安排 (331)5.4.7.4施工的临时设施 (331)5.4.8材料组织与管理 (332)5.4.8.1仓库设置 (332)5.4.8.2设备采购、生产与入库 (332)5.4.8.3设备器材发放进场 (332)5.5.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332)5.5.1组织工作管理 (333)5.5.2进度控制管理 (333)5.5.3项目实施管理 (333)5.5.4风险管理 (334)5.5.5质量控制管理 (334)5.5.6项目文档管理 (335)5.5.7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335)5.7.1工程总体布置 (335)5.7.2施工技术准备 (336)5.7.3施工准备 (337)5.7.4施工项目做好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337)5.7.5施工项目做好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337)5.7.6施工项目做好与设计院的配合措施 (338)5.7.7做好与土建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339)5.7.8质量保证措施 (340)5.5.8质量检验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344)5.8.1过程检验和试验 (344)5.8.2最终检验和试验 (345)5.8.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 (345)5.8.4不合格品的控制 (346)5.8.5纠正和预防措施 (346)5.6.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347)5.6.2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 (347)5.6.3安全保证计划 (350)5.6.4安全教育措施 (350)5.6.5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351)5.6.6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352)5.6.7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352)5.6.8安全标志牌 (352)5.6.9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处理 (353)5.6.10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54)5.6.10.1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354)5.6.10.2消防保证措施 (355)5.6.10.现场保卫措施 (356)5.6.11防火措施 (356)5.6.11.1现场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356)5.6.11.2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57)5.7.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358)7.1文明施工 (358)7.1.1文明施工纲要 (358)7.1.2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358)7.1.3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358)7.1.4文明施工标准 (359)7.1.5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 (361)7.2环保措施 (363)7.2.2控制光污染措施 (363)7.2.3线管保护措施 (363)7.2.4绿色施工保证措施 (363)5.8.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64)5.8.1进度要求 (364)5.8.2工期要求 (364)5.8.3施工进度控制 (364)5.8.3.1施工进度计划 (364)5.8.3.2施工进度安排 (365)5.8.3.3进度计划的实施 (366)5.8.3.4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367)5.8.4确保工期的措施 (368)5.8.4.1进度控制原理 (368)5.8.4.2进度计划控制 (370)5.8.4.3进度控制程序 (370)5.8.4.4进度计划检查 (371)5.8.4.5工程进度协调会 (371)5.8.4.6进度控制保证 (371)5.8.4.7进度组织原则 (371)5.8.4.8进度控制制度保证 (372)5.8.4.9进度控制经验保证 (372)5.8.4.10进度控制措施 (372)5.8.4.11协调保证措施 (374)8.4.12技术保证措施 (374)5.8.4.13其他保证措施 (375)5.8.4.14工期保障的主要内容 (375)5.9.施工中协调配合 (378)5.9.1配合管理的内容 (378)5.9.1.1项目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378)5.9.1.2与施工工地各安装公司之间的协调配合 (378)5.9.1.3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78)5.9.1.4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380)5.9.2工程配合管理 (380)5.9.2.1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 (381)5.9.2.2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81)5.9.2.3施工前的配合协调 (382)5.9.2.4不可预见的协调 (382)5.9.2.5协调配合方式 (382)5.9.3总包配合管理承诺 (383)5.9.4分包管理承诺 (383)5.9.5各系统施工工序之间的协调和时间表 (384)5.10.成品保护措施 (385)5.10.1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85)5.10.2原材料保护措施 (386)5.10.3施工前成品保护准备工作 (387)5.10.4安装工程主要工序成品保护措施 (388)5.10.5成品保护措施制度 (389)5.11人员培训计划 (392)5.12.售后服务方案 (394)5.12.1试运行及质保 (394)5.12.1.1试运行期责任 (394)5.12.1.2质保期责任 (394)5.12.2保修期外的服务方案 (395)5.12.2.1服务范围 (395)5.12.2.服务期限 (395)5.12.2.服务内容 (395)5.12.2.服务响应时间 (396)5.12.2.不承担的服务内容 (396)5.12.2.双方责任 (396)5.12.2.服务费用 (396)5.12.3售后服务方案 (397)5.12.3.1售后服务内容 (397)5.12.3.2售后服务措施 (399)5.12.3.3备品配件支持 (400)5.12.3.4故障响应时间 (400)5.12.3.5应急维护措施 (400)5.12.4售后服务承诺 (401)5.12.4.1交货承诺 (401)5.12.4.2安装调试承诺 (401)5.12.4.3工程、设备验收承诺 (402)5.12.4.4设备保修承诺 (403)5.12.4.5技术服务承诺 (404)5.12.4.6培训承诺 (404)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是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决策部署而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已列为国家对地方的考核内容。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前言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暴雨频发,地质地貌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底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6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06]116号文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个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家防总、水利部、财政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为了指导和规范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特制订本大纲。
目录1 基本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建设目标与任务 (1)4 现状调查与评估 (2)4.1山洪灾害普查 (2)4.2危险区的划定 (2)5 预警指标的确定 (3)6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6.1水雨情监测 (3)6.2监测预警平台 (7)6.3预警系统 (8)7 责任制组织体系 (12)8 预案编制 (14)9 宣传培训演练 (15)9.1宣传 (15)9.2培训 (16)9.3演练 (16)10 投资概算 (16)10.1费用组成 (17)10.2单价及投资参考比例 (17)11 建设与运行管理 (18)12 主要成果 (18)1 基本概况描述县域自然地理情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防御现状、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防汛抗旱
【发文字号】国函[2006]116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6.10.27
【实施日期】2006.10.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6〕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环保总局、气象局:
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气象局、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关于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请示》(水汛〔2006〕31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
到202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全面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
体系,在山洪灾害一般防治区初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与山丘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