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六单元学习目标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通过单元学习回顾与交流,进一步明确关键语句的重要作用。

2.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提升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有效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准确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朗读并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形成古诗文化积累,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前学习任务】
1.找课文中有一些“关键语句”,体会作用。

2.查找《早发白帝城》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交流分享“交流平台”
看看哪些自然段运用了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的什么位置?说说怎样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学习任务二:自主探究“识字加油站”
体会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说写结合“词句段运用”
体会叠词所表达的效果更加形象,尝试在写话中运用叠词。

学习任务四:“日积月累”
运用上这一单元学习古诗三首的方法自学这首诗,说说诗中描绘的景物,什么样子的。

【课后练习】
1.背诵《早发白帝城》。

2.以“这儿真美”为主题,找一到处美景,并进行实地观察,用一句话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13个字,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

3.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水的美丽。

【课前学习任务】1.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2.提出问题,在书上用问号标注。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字词,读通课文1.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词语读正确,读好长句子。

3.把汉字写规范,写端正。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风景和物产,边读课文边圈画出词语,填在表格里。

自然段风景和物产2345学习任务三:体会海水的美丽1.默读课文第 2 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海水的美丽?画一画词语,说一说感受,再有感情读一读。

2.使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

【课后练习】1.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描写和自己的想象,画一画第二自然段的海水。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海底、海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能发现课文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来写的,借助关键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课前学习任务】1.复习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体会海底、海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默读第 3、4 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海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画一画词语,说一说感受,再有感情读一读。

2.欣赏珊瑚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

有的像()的();有的像()的();有的像()的()3.有感情朗读第 3、4 自然段。

4.从第 5 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说一说围绕它写了什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第【1】篇〗0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认识“妙、奏”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会写“奏、琴、激、敲”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出各自然段的关键句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关键句把声音写具体的方法。

4.能抓住描写声音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02教学过程一、诵读诗词,激趣导入图片你在古诗词中听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风雨声、鸟啼、蝉鸣、蛙声)你还能背出像这样描写大自然声音的诗句吗?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敏锐的听觉,捕捉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概括大意1.师配乐范读全文,生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联系学过的课文《秋天的雨》,和本课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秋天的雨》每一段都是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3.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默读本文第2~4自然段,画出关键句,填写课后第2题的思维导图。

4.出示课后第2题思维导图,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认读字词,识写并行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指读生字表中的字。

2.课件出示,检查字词。

图片(1)认识多音字“呢”,“呢大衣、呢喃”中读“nl”。

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为什么呢”。

(2)知道模拟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自己说几个拟声词。

3.多种方法,指导写字。

自主观察生字,总结难写字的书写要领。

口诀识字法:“激”“器”书写口诀:结构写紧凑,笔画要穿插。

“奏”“琴”“柔”书写口诀:下有撇捺上横短,撇低捺高写舒展。

“琴”字下面是“今”不是“令”,书写口诀:小王和大王,今天来弹琴。

字理识字法:“敲”右边的“支”读作“po”,表示“敲打”的意思。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2

《望洞庭》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唐刘禹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一、教学目标:1.吟诵古诗,从经典中欣赏祖国河山;2.弄清洞庭,从地名中培养爱国情感;3.把握青螺,从诗眼中体悟古诗新韵。

二、教学重点1.吟诵古诗,把握诗意,学会生字:和、磨;2.抓住名词,体会诗韵,传承经典。

三、教学难点(谁)(在哪里)(怎么)望洞庭;望洞庭(什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毛泽东诗篇《七律·答友人》;2.《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湖南省地图》、《洞庭湖示意图》;3.关于描写洞庭、君山、岳阳楼及刘禹锡的著名诗篇及图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人领袖毛泽东笔下的洞庭——“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望洞庭》(板书)!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诵读古诗老师范读、老师领读、师生齐读、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刘禹锡(1)公元772年——842年,70岁(2)字梦得(3)祖籍河南洛阳人(借用《河南省地图》讲解)(4)唐朝诗人,被称为“诗豪”(5)与柳宗元并称“刘柳”(6)与白居易并称“刘白”(7)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其中《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都属于名篇。

2.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

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今安徽和县)这一次,是在秋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

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

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

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涨、挡、浸、献、刮”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挡、献、刮”四字与前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渔、披、状、划”四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相同点。

2.准备教学用100英寸电子互动白板、实物投影仪器。

3.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教师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同位互相纠正。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及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及单元教学计划

津洋口小学2018秋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教师覃冬艳授课教师吴春霞胡春生罗翠刘拥军第六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滨小城》描绘了一幅幅海滨小城的美丽画面。

《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

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

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古诗三首》3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海滨小城》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津洋口小学2018秋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教师覃冬艳授课教师吴春霞胡春生罗翠刘拥军17 古诗三首本文包括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3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3

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 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教学目标】1.认识“螺”,会写“庭、潭、螺”。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想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解题1.谈话导入: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和描写景物。

2.能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清楚。

3.在写作时,能适当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课前学习任务】观察、搜集身边的美景,完成观察记录单:【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默读第 84 页,边读边画出写作要求,与同学交流。

学习任务二:观察图片,看看这幅图片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任务三:从以下三个内容中任选一个,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1.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2.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3.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确定重点描写的部分。

【学习资源】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 4 自然段。

【课后练习】一、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身边的美景,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感受是什么?题目观察顺序有什么景物什么样子的你的感受二、依据“习作评价要点”完成习作。

1.围绕一个意思写,写出景物特点。

2.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使表达更生动。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对照习作评价要点,明确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修改同伴习作,进一步围绕一个意思写出景物的特点。

3.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学习任务】完成习作,与同伴互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根据习作评价标准进行自评,看看自己能得几颗星:学习任务二:读一读,根据习作标准评一评:段落 1:校园的春天美丽极了。

放眼望去,世纪之林里的樱桃树、梨树都开了花。

粉的桃花,白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

海棠花蹊的海棠也毫不示弱,陆续长出了粉的白的花苞,不几天就绽开了。

快乐午间时,我总喜欢跑到花丛中玩耍。

偶尔,阵阵春风吹来,花瓣飘落,犹如下起了梨花雨、桃花雨,它们轻轻地洒落在我的头上、肩上,淡淡的香气让我陶醉。

——(我爱校园的春天》)段落 2:小区中心花园景色优美极了。

左边的油松犹如整齐列队的哨兵笔直挺立,松针上顶着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第【1】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兴、舍”。

正确读写词语。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展示交流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

重点指导:“梢、舍”是翘舌音,“侧、材”是平舌音,“欣、临”是前鼻音。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齐读1自然段。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树木——积雪——春水——小鹿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

“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

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可爱神态。

四、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学习、形近字比较能正确认读“笋、副、旋、佩”等11个字,积累“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井然有序、高空盘旋”等四字词语。

2. 通过品读描写动物的句子,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

借助、视频资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叽叽喳喳、井然有序、高空盘旋”等词语,从声音、动作的具体描写等不同方面感受用词的丰富有趣,从而体会生动的语言。

3. 通过方法的指导,找出觉得生动有趣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描写动物的句子,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

借助、视频资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叽叽喳喳、井然有序、高空盘旋”等词语,从声音、动作的具体描写等不同方面感受用词的丰富有趣,从而体会生动的语言。

2.通过方法的指导,找出觉得生动有趣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直揭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这本书怎么读也读不完。

一起来读课题:22 《读不完的大书》。

2.板书课题。

(二)反馈预习,攻克难点1.反馈易错读音这些是课文中的词语。

大家预习时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老师做了统计。

(出示一个柱状图,排名第一第二……词语进行集中反馈)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多种方式读词语。

2. 讲解易错字义一()超凡脱俗的样子一()图画三、初读课文,走进“大书”1.生默读课文,完成第四题。

2.学习第一、六自然段,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

3.借助第三四两个填空默读2-5自然段,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和主要内容。

四、品读“大书”,体验“乐趣”1.学习第一自然段(1)大自然中的世界万物都有什么?(2)边听边想象画面。

(3)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4)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2.学习第二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你觉得三种动物中谁最好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1)小麻雀组汇报聚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感受小麻雀的活泼可爱,带给人以愉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像与悲惨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情描述,引出新课1.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用动情的语言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相机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结合课文读准字音、体会字义。

3.自主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再读全文,汇报交流1.课文的主要讲的是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教师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细读探究(一)阅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

1.读后讨论。

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来引导: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2.说说体会。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她,回去还要挨打,真可怜。

)3.感情朗读。

要把阅读中体会到的小女孩的可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阅读第二部分(5~11自然段),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

1.自读感悟。

说说小女孩的理想与需求是什么?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追溯原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9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9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人教2011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中的《望洞庭》。

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刘禹锡被贬到和州做通判,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朦胧秀美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设计理念:确定“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咬文嚼字品读感悟”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通过“以史明诗知人论世”了解人的品格和风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2、借助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洞庭山水的美。

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欣赏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诗的风格领悟人的风骨。

教学准备:PPT课件,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以及作品的风格。

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唐诗,揭课题文化五千年,诗韵三千载。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写的一首山水诗《望洞庭》。

板书课题和作者。

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我们之前学过刘禹锡的哪些诗?《秋词》,《浪淘沙》。

指生背。

配乐这两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自由答(豪迈豁达大气……)对于刘禹锡你有哪些了解?指生介绍。

指生补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指生读。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而且是连续贬谪。

二十三年后才被召回做太子宾客。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抹”,会写“断、楚”等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通过抓住重点字词、串联景物、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天门山景色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课前学习任务】1.自主朗读古诗,通过阅览书籍或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天门山的景色,简单了解李白。

2.搜集李白描写祖国山河壮美景色的古诗,自主诵读。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朗读《望天门山》,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画出来。

2.用抓住重要的字词、串联景物、借助插图、借助注释、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习任务二:读一读这三首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后练习】1.按照格式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字词、串联景物、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课前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2.搜集描写祖国山河壮美景色的古诗,自主诵读。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这首诗写了洞庭湖的哪些景物?什么样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学习任务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后练习】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2. 自主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提示:朗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丰富语言的积累。

4.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2.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二、揭示课题,师生畅谈出示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知识备查:西沙群岛: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之一。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等。

盛产鱼类、鸟类、海参、海龟等。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太平洋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是我国的领海,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1.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2.出示中国地图。

3.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4.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5.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三、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示范书写。

富、优、浅、错、岩、虾挺、鼓、数、厚、宝、贵半包围结构:厚;上下结构:富、岩、宝、贵。

四、初读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西沙群岛印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类繁多。

2.仔细再读课文,思考:西沙群岛有哪些魅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深入讲读课文1.同学们,找一找全文是围绕哪一句来描写的?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没错,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概括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日期:目录1、大青树下的小学 (4)2、花的学校 (7)3、不懂就要问 (9)4、古诗三首 (11)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3)6、秋天的雨 (15)7、听听,秋的声音 (17)8、卖火柴的小女孩 (20)9、那一定会很好 (22)10、在牛肚子里旅行 (24)11、一块奶酪 (26)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8)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31)14、小狗学叫 (33)15、搭船的鸟 (35)16、金色的草地 (37)17、古诗三首 (39)18、富饶的西沙群岛 (41)19、海滨小城 (43)20、美丽的小兴安岭 (46)21、大自然的声音 (48)22、父亲、树林和鸟 (49)23、带刺的朋友 (51)24、司马光 (53)25、掌声 (55)26、灰雀 (57)27、手术台就是阵地 (59)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课件出示)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

(学生感情朗读)2.花的学校3*.不懂就要问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8.去年的树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11*.一块奶酪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4*.不会叫的狗15.搭船的鸟16.金色的草地17.古诗三首18.富饶的西沙群岛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21.大自然的声音22.父亲、树林和鸟23.带刺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学习目标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

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

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海滨小城
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
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

小兴安岭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

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时分配
17.《古诗三首》…………………………………………………………3~4课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
19.《海滨小城》…………………………………………………………2~3课时
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

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

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三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2
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

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导学案_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