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与潮流变化

合集下载

农村题材_新乡土文学的历史演变

农村题材_新乡土文学的历史演变

想指引下 ,解放区各方面取得的发展以及整风运动 的成果 ,知识分子中民粹主义的思想倾向已经成为 时代主要的思想流脉 。一方面 ,毛泽东身体力行 ,他 以其思想和文体的魅力 ,证实了将民众作为革命主 体对象的巨大成功 ; 另一方面 ,当主流文化“主要诉 诸传统的 边 缘 文 化 因 素 作 为 自 己 的 思 想 材 料 ”②取 得丰硕成果时 ,知识分子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成为人 民大众的学生 。到了 40 年代末期张申甫提出了“反 哺论”,认为“一个知识分子 ,倘使真不受迷惑 ,真不 忘本 ,真懂得孝道 ,对于人民 ,对于劳苦无知者 ,只有 饮水思源 ,只有感恩图报 , 只有反哺一道”③。这一 表述 ,不仅示喻了知识分子中民粹主义的思想成分 , 而且也证实了“民众崇拜”在文化信念上的完成 。
① 王衮吾《: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人的毛泽东》,载萧延中主编 《在历史的天平上》,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139 页 。
② 萧功秦《: 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 战略与管理》 1994 年第 4 期 。
③ 张申甫《: 知识分子与新的文明》《, 中国建设》第 6 卷第 5 期 , 1948 年 8 月 1 日 。
关 键 词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 新乡土文学 民粹主义 超稳定文化结构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 ,乡村中国一直是最重 要的叙述对象 。因此 ,对乡村中国的文学叙述 ,形成 了百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学 。这个主流文学的形成 , 一方面与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乡土中国”有关 ,20 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几乎全部来自乡村 ,或有过乡 村生活经验 。乡村记忆 ,是中国作家最重要的文化 记忆 。另一方面 ,中国革命的胜利 ,主要依靠的力量 是农民 ,新政权的获得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是 不能想象的 。因此 ,对乡村中国的文学叙述 ,不仅有 中国本土的文化依据 ,而且有政治依据 。或者说 ,它 既有合理性又有合法性 。但是 ,这个主流文学在中 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左右下 ,出现了两次转折 :一次是 乡土文学向“农村题材”的转移 ,发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 ;一次是“农村题材”向“新乡土文学”的转 移 ,发生于 80 年代初期 。

中国乡土文学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丁帆

中国乡土文学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丁帆

中国乡土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江苏丁帆无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题材写作之一,乡土文学,亦为农耕文明社会形态下的“区域文学”历经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它仍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因它的辉煌,才创造了“五四”新文学,才成就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及其乡土文学旗帜下的许多显赫作家。

但是,乡土文学自左翼文学兴起之后,开始落入概念化、公式化的窠臼时,我们就不得不慨叹乡土文学不但偏离了它原先的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也远离了它艺术上的品质。

当共和国文学第一次将乡土文学变幻成“农村题材小说”时,乡土文学则承担起了不能承受的意识形态之重,虽然它也是共和国文学至今最为关注的文学创作题材。

但是,我们检视一下其走过的历史理路,就不难发现:在“十七年文学”里,为政治服务的“农村题材小说”完全解构了上世纪20年代那种乡土精神——悲剧性的文化批判精神,一味地为政治服务,乃至于连其旗手式的代表作家赵树理也不得不反思其存在的合理性。

赵树理所提出的“中间人物论”虽在“文革”中被批判,甚至成为其致死的直接导因,但是,我认为他以鲜血染红的理论代表着他一生最辉煌的思想结晶。

为什么大家都不承认“文革”文学呢?其缘由就是它毫无文学性可言,其唯一类型就是“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唯一走在“金光大道”上的就是浩然。

我们无须臧否人物的品德,但是,就作品而言,却是集阶级斗争为纲之大成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乡土文学虽然已经被异化了,但是,其根子尚未彻底断裂,所以才有可能在“二次启蒙”的“伤痕文学”中,开始逐渐寻找到乡土文学的文脉,成为上世纪80年代文学最为重要的文学创作主流题材。

随着20世纪90年代文化的大转型,中国的乡土文学也开始发生了内涵与外延的巨大变化,它是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开始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大转型,这些变化我在许多文章中都有过明确的阐释——农民的迁徙、土地的大量流失,农耕文明和宗法文化的“差序格局”的解体,使得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搏战日趋激烈。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与百年流变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与百年流变

Chinese Native-soil Literature:Occurrence and a Hundred Years of Evolvement 作者: 魏策策[1]
作者机构: [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市710065
出版物刊名: 文艺理论研究
页码: 66-7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乡土文学;地域文学;乡土教育;国民文学
摘要:中国的"乡土文学"因其现代意识而与世界文学时刻处在互动之中,也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深具精神关联,是感知现代中国文学之中国-世界、传统-现代丰富性的最好入口,也是研究现当代中国本土文学的一个极佳样本,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文学在本土-民族-世界的维度中如何继承开拓的可贵经验,是探究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有效维度。

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乡土文学"的内部研究,忽略了"乡土文学"早期的理论建构特点及这一概念产生的社会土壤、历史语境和文化动因。

本文从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域文化等角度综合考察"乡土文学"的缘起及其为何被命名为"乡土文学",探讨"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在"乡土文学"的发展与流变中窥探其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丰富联系。

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

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的不同流变王静 辽宁财贸学院摘 要:五四伊始,乡土文学就成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且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乡土文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流变,第一次是发生在四十年代从乡土文学到农村题材小说的转变,第二次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从农村题材小说到新乡土文学的转变,而中国社会历史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变迁也在乡土文学的两次流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新乡土文学;流变作者简介:王静(1982.3-),女,辽宁省兴城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60-01众所周知,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农村的“缩小”、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以及社会的转型。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仍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形式,且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因此说我国社会主要是农业社会并不为过。

所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思想意识的乡土文学一直都是主流的文学形态。

然而,从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至今近百年中,乡土文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不独是文学形态的自然嬗变,同样也是我国社会历史变革的直接写照。

本文即以具体作家的创作实践为依据,浅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不同流变。

一、鲁迅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关于乡土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鲁迅,不过因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文学地位极其崇高,故而研究者一般不将鲁迅划入任何“门派”,但却并不能因此否认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文学特色,更不能否认他对乡土文学理论的创建之功。

鲁迅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与潮流变化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与潮流变化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与潮流变化摘要:乡土文学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表现农民生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作品。

据考证,关于“乡土文学”的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

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尽管在当时相处文学的定义尚不明确,但从鲁迅先生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乡土文学产生于城乡发展巨大的差异中,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乡土文学的产生。

关键词:乡土文学;当代文学早期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为鲁迅。

其短篇小说《故乡》是我国乡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小说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展开情节,通过对农村人物举止及心理的刻画,反应了清代末期农村经济崩溃、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性的打压,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改造旧社会的愿望。

茅盾与沈从文是鲁迅乡土文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文艺创作的中心思想上次与鲁迅有了一定的发展。

茅盾乡土文学代表作为《农村三部曲》,每一部相互独立,又在时间上前后衔接,时代背景与《林家铺子》大致相同,以其惯有的宏大笔调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痛苦的逐渐加深而觉醒反抗,体现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湘西地区自然风光与社会民俗的描绘,反映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又通过对农家女孩翠翠的刻画,表现了人性本身的美好与对纯洁、善良等品质的呼唤。

与鲁迅的乡土文学作品相比,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整体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以及对纯朴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山西太行山区作为我国较早的解放区,其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已经开始带有政治性。

乡土文学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逐渐产生了两种流派。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乡土作家赵树理的代表作,此后的30年间,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几乎都具有受赵树理影响的痕迹。

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它以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为主题,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人们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变得越来越珍贵。

乡土文学的出现,正是对于这种情感的回应和抒发。

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出故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让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故乡的价值和魅力。

同时,乡土文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分享和传播文学作品,而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媒体的出现,也为乡土文学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

然而,乡土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乡土文学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

同时,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些乡土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乡土文学的发展需要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交流和融合,拓展其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与现代价值解读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与现代价值解读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与现代价值解读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学风格而广为人知。

他的作品以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情,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部小说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讲述几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白鹿原》以其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对于农村题材的固有刻板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后,陈忠实的乡土文学创作逐渐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方式,勾勒出了农村人民的悲欢离合,让读者感同身受。

陈忠实的乡土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独特风貌,更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现代价值在于其对于乡村振兴的启示。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乡村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陈忠实的作品以其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细腻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

他的作品中展现的农村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都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此外,陈忠实的作品还让我们反思城乡关系的问题。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不公平现象,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陈忠实的作品提醒我们,城乡关系的调和和平衡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陈忠实乡土文学的发展与现代价值解读,不仅是对于陈忠实作品的一种解读,更是对于中国农村和城乡关系的思考。

陈忠实的作品以其真实、生动的描写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貌和人情,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同时,他的作品也为我们乡村振兴和城乡关系的调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乡土小说的发端与演进

中国乡土小说的发端与演进

中国乡土小说的发端与演进谷显明(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摘要】[摘要]关于“乡土”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

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为乡土小说发端与拓展期,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流派—乡土小说流派;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为乡土小说承继与变调期,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在延安讲话的规范下,逐渐走向“农村题材小说”发展道路;7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为乡土小说转型与新变期,这一期间的乡土小说摆脱了政治对文学的枷锁,重返乡土文学的审美追求,并在新世纪前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回望乡土小说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是浪漫的、或者是现代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乡土故事,每一个乡土故事又承载着作家不同的乡土经验,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乡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考与追问。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7)003【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现代性;乡土小说;发端;变调;转型“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1]千百年来,在传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村落社会,人们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常年以种地为生。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农耕民族与其耕地相连系,胶著而不能移,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2],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因此,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也指出,中国“清末城市生活的特征,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与五百年前宋代的情况极为相似”[3]。

可见,中国作为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社会极具乡土性,因此被学者谓之“乡土中国”。

但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近代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封闭格局被打破,城市与乡村不再是一体化的存在,整个社会呈现城乡分离的局面。

这为文学发现农村、发现农民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广阔视角。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乡土小说指的是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指现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文学这个术语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第二集导言》中首次提出的,他把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等作家归为乡土文学流派。

可以说鲁迅的农村题材小说是乡土小说的开创。

与鲁迅同时期也有作家描写农村的生活,比如徐玉诺。

徐玉诺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原始性的粗狂的,他的《祖父的故事》,用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口语,没有观念化的人物,把人物的心理也描写的发自内心深处。

徐玉诺很快从文坛隐退,“他应当给我们更多些。

”①相对而言,鲁迅的乡土小说则更显犀利。

鲁迅不仅写出了农村、农民的各种生活,更关心农民的精神痛苦,揭示了农民思想的弱点及劣根性。

而这些并不是鲁迅技高一筹的地方,那么多人尊称他为精神的导师,不是因为他揭示了这些,而是他能够以平民的视角来写农民,充满着关爱的,聊以同情的对农民“哀其不信,怒其不争”。

鲁迅在五四高潮时期创作的小说集《呐喊》就侧重农民题材的描写。

在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中就隐约有农村的影子,狂人所处的环境就是个真正的乡村。

鲁迅的又一名作《阿Q正传》乡土的范就愈加明显了。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乡村小镇未镇的一个无业无产的贫民,他在赵老太爷的巴掌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可不管怎么样他有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

鲁迅写阿Q不是为了写一个让大家哈哈笑的人物,是要写一个让大家在笑中哭,笑中反省的人物。

可以说鲁迅写乡土的阿Q是揭示了国民劣根性。

名为《故乡》的小说就真正切切是鲁迅的过去梦中和现在眼中的故乡,名副其实的乡土。

记忆中的故乡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眷念,闰土的一声“老爷”彻底打碎了迅哥儿的梦,刻在闰土额头的皱纹也刻在了鲁迅的心上。

疮痍的故乡,愚昧的故土,悲、慨交加。

可以说,鲁迅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讽刺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又抑制不住对故乡、故土的眷恋。

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_赵咏冰

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_赵咏冰

文 史 哲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2012年第3期(总第330期)No.3,2012(Serial No.330)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赵咏冰摘 要: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

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

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

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

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

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乡土文学;异质性文化因素;鲁迅;师陀;《果园城记》一、“乡土”之追本溯源:由鲁迅说起现在讨论现代乡土文学的论著多会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强调小说“地方色彩”、乡愁乡情的小说。

鲁迅曾对1920年代的这批乡土作家有个小小的总结,并正式提出了“乡土文学”的说法。

在鲁迅定义的乡土作家范畴中,大都是身处北京或者上海、却集中笔力描写他们家乡风貌的一批人,例如江浙的王鲁彦、湖南的黎锦明、贵州的蹇先艾等。

在鲁迅看来,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乡土作家是被故乡所放逐的人,他们自抒胸臆,而他们描写的家乡各自有其不为旁人所熟悉的地方特色,故不免有异域情调,鲁迅将他们的文学称为“乡土文学”: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试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

试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

《长江丛刊》2018.0349试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厉双双/中共抚顺县委党校摘 要:乡土文学是文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类型,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

乡土文学的代表人有很多,鲁迅是比较著名的一位。

在鲁迅的作品中,可以通过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从人们生活中找到社会文明的代表,乡土文化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乡村,它更是异质化文化代表中心。

当代乡土文化在一直的变化,并不是只是一个静态的存在,影响乡土文化的因素有很多。

关键词:乡土文学 异质性文化因素 流变过程乡土文学指的是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存在追溯到鲁迅系列小说的诞生,还有很多的当代文学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诞生大多数受到鲁迅作品的影响,乡土文学是以人的角度开始创作,从人生的角度开始寻找社会的一些反映到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在鲁迅的时代,将乡土文学的视角放在了都市,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

尤其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的思想逐渐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并且逐渐提高了现代的文明。

一、中国乡土文化的起源中国的文明,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洗礼,中国无疑是一个文化大国,乡土文化从近代开始追溯是从鲁迅开始的,虽然说鲁迅并没有对乡土文学做出正确的定义,但是通过鲁迅的作品可以对当时社会的风貌做出一个细致的勾画。

并且,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人如何在社会中生活,比如说鲁迅代表作品《阿Q 正传》,他通过对阿Q 这个主人公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体现了特定的文化面貌,阿Q 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近现代农村雇农形象,阿Q 是一个没有真实姓名的人,体现了一大批这样形象的雇农,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只会给人做短工,人们并没有真正将这个人放在心上。

但是对于阿Q 来说,大家的认可却是他最大的动力,即使只是一句“阿Q 真能干”,阿Q 也是一个有自尊的人,他从来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农民而觉得低城里人一等。

在他心里觉得自己也是凭借劳动得到了钱,而且之前进了几次城,所以在他眼中甚至还有一些自负,人们取笑他,开始他生气,慢慢就放开了。

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

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

浅谈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15汉语言本一李欣荣摘要:随意现代文学的萌芽,到清朝晚期中国文学发生重大变化,并在中西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了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促使现当代文坛上涌现了大批接地气的年轻作家,在他们中以鲁迅、沈从文、莫言为代表的乡土文人以平易畅达、平流质朴的笔锋对自己家乡及家乡人民精神世界传递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影响着乡土文学,同时乡土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变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鲁迅、沈从文、莫言、乡土文学一、乡土文学起源与发展的诸多条件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近代化是紧密相关的。

从世界文学发展历史看,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与社会转型相切合的。

首先,在本国农耕经济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农民男耕女织进行生产劳作,久而久之,心中便多了几分乡土情思,他们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爱而“不远游”于别地。

其次,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社会过渡成两半社会,无数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方。

身在他乡,心却扎根于故乡,他们不免会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怀。

在此方面,近代文人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到: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春愁”愁的是什么?愁的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词中足以流露出诗人忧思故土悲愤难抑的爱国之情。

再次,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

村庄不断萎缩,平川的人向城市流动,不少山村正在逐步消失。

过年过后,他们深感心中的缺失,多年未回故土,他们只好写点文章作品来追忆农土生活,缅怀过去。

现代都市文明和进步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在小说《故乡》中,“我回到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情节安排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农民生活现实及人性的变化。

在《中国新文学·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乡土文学作出了简略阐述,虽未明确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但也隐露了以描写农村生活来抒发淡淡的乡愁的写作目的。

试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几种变体

试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几种变体

试论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几种变体摘要: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先后有京派小说、解放区农村通俗小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新乡土小说、文化寻根小说几种变体。

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精神、文学思潮等方面探寻乡土文学几种变体间内在的联系及历史的延续性,可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历史沿革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乡土文学变体内在的联系历史的延续性乡土文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整体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乡土”的意义和内涵、思想深度、审美境界都随时间、历史的嬗变而愈加高远、深邃。

本文将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历史沿革作一初探。

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乡土文学的萌芽时期,它的出现受到五四时期以个性自由、个性解放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小说形式,“乡土文学”紧承现代“问题小说”的余绪赫然而起,是真正意义上、又是最早具有流派风范的小说。

乡土文学流派是由文研会、语丝社、未名社中受鲁迅影响的青年作家为骨干组成的作家群体,王鲁彦、许钦文、许杰、台静农、彭家煌、蹇先艾等人的创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

鲁迅是现化乡土小说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不仅奉献出最早的“乡土文学”作品:《故乡》《祝福》《阿Q正传》,而且为这一流派命了名。

鲁迅成为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难以超越的一个高峰。

之后的30年代,以乡土写实为主的乡土文学呈现出田园抒情的特点,又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因之被称为京派小说。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大变动的特殊时期,几乎没有为文学以相对充足余裕的条件,使其从纯文学的意义上自觉自足地发展。

京派小说却“忙里偷闲”,借五四运动退潮、新文学中心由北平而向上海转移之际蓬勃发展起来。

京派作家在有着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古都皇城,受到留存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强大影响,倚靠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文化领袖的地位,建构高雅的艺术神庙。

京派小说表现的是农村的平民生活和田园风光,描绘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景画和风俗画,由衷地赞美了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借对历史发展中逝去的善良美好的伦理道德的追寻与向往,寄托重建民族人格和道德的理想。

试论乡土文学在中国20世纪的发展流变

试论乡土文学在中国20世纪的发展流变

试论乡土文学在中国20世纪的发展流变作者:向萃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中国的乡土文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上世纪复杂的社会环境后,在现今依然灿烂夺人。

本文将从文学史发展角度,按时间顺序对乡土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流变加以论述。

关键词:乡土文学;鲁迅;农村;农民作者简介:向萃(1990.10-),女,陕西安康人,西北大学,2013级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引言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母题,最早出现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库珀以他独具特色的“边疆小说”成为一代先驱。

到20世纪,迎来了乡土文学世界性的传播与接受大潮。

中国的小说界在鲁迅的创作与实践影响下,也加入了这次文学潮流,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流派。

然而,长时间以来,对于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从写作对象的角度提出:“我们所说的‘乡土文学’不是一个地域或空间概念,而是一个价值概念”[1]北京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刘庆邦提出:“我认为,乡土文学它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是精神上的概念。

”[2]“这个精神的内涵,我认为首先它是人的文学,作家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精神,有反抗精神和批判精神。

”[3]并且提出乡土文学的恒定标准是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清华指出:“中国传统文学的理念和文本中,是没有‘乡土文学’的,虽然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但是我们只有田园诗,而没有乡土文学。

”[4]“因此,乡土经验书写的出现,其实就是启蒙主义思想的一个产物。

”[5]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认为乡土文学的本质特性是一种文明状况的表征:“中国传统两千年的农业文明,诞生的人文情感、价值寄托、伦理道德、感受方式,其源远流长、深厚复杂,决定了“乡土文学”的根本品质,乃是表征了中国历史转型时刻根本的文明状况,以及这种文明状况在现代化遭遇下,所承受的被摧毁的压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乡村则是这个国家的基本单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村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乡村变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可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乡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与土地紧密相连。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发展非农产业,如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等。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乡村的经济结构,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就描绘了一个传统农村家庭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和挣扎。

其次,乡村变迁还可以从社会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村社会一直被视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形态。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一方面,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乡村社会的劳动力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的传统关系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

在杨绛的《家》中,就描绘了一个传统乡村家庭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破碎和失落。

此外,乡村变迁还可以从文化角度来分析。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乡村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城市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逐渐被遗忘。

另一方面,乡村的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乡村文学、乡土艺术等。

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就描绘了一个乡村家族在文化变迁中的坚守和传承。

总的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主题。

从经济、社会和文化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到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乡村的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文学作品的描绘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乡村变迁的历程和意义。

中国现代小说乡土语言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现代小说乡土语言的产生及发展
摘 要: 乡土 小说作 为中国现代 小说创作 的一 个重要 流派一直是 国内学界 关注与研 究的重点 , 从语 言本体 角 但
度研 究 乡土小说 的并不 多。针 对这 种情 况 , 本文 以语 言本体 为起 点结合 乡土文化 与地方性知 识 , 早期 以鲁迅 为核 从
心的 乡土问题 小说 和 以废 名为起点的 乡土诗化小说写作 , 到加入 “ 革命” 话语 的解放 区 乡土 小说 和 当代 多元化 的. 乡
— —
叶圣 陶《 恐怖 的夜》 12 年 1月 ) (9 1
叶圣 陶从 视觉 和 听觉两 个方 面描绘 乡村河 流上
的行 船 , 在这 里 乡村风 景便是 乡 土语 言 , 个分 句都 每 从视 觉 再到声 音 , 长 句再 到短 句 , 长短 成为 一种 从 使 句 子节 奏 。叶圣 陶 的用 语 习惯 以短 句 见长 , 子 与 句 句 子 紧凑 连接 , 一 种 口语 的韵 调 。乡 土语 言 贴 近 有
方式在《 沉船》 里发挥得极明确 , 往往在人物描写和 抒情 描 写之后 都有 这样 的直 接抒 情语 言 。只是这 种
抒情 有 时是作 者语 言 , 时是 人物 议论 语 言 。 有 上 述是 于 2 0年 代初 的两 三 年之 中做 的乡 土语 言 的抽样 , 他们 的乡土语 言 是不 可 以相互替 代 的 , 这 标 明 了个人 风格 。于是 我 们 可 以得 出一 个 结 论 : 乡
从 年代来 看 , 迅 的语 言 是 2 鲁 0世 纪 2 0年 代 最
初几年里发生的。这时候 , 叶圣陶 、 冰心、 郁达夫、 废 名、 许钦文 、 高世华、 潘训、 王统照、 许地 山、 庐隐等人 都有小说问世。从 旧时的信息传递缓慢来看 , 很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

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

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作者:贺仲明来源:《人民论坛》202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以“现代”为中心的巨大转型。

从生产方式来说,传统农业生产已经逐渐从乡村退隐;从社会形态来说,传统的乡村社会已经完全瓦解;从精神文化来说,传统乡村伦理已经基本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城市文明。

这一变迁当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但不可否认,与乡村有着深切关联的乡土文学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乡土文学的发生本就是现代工业文明映照的结果。

由于映照而产生的对比,才能凸显出乡土书写的独特性,并折射出两种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

所以,乡土文学的发展也自然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

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

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

从鲁迅开始,疗救大众、启迪民智成为乡土书写的最主要目的。

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

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

鲁迅曾明确表达了《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作家们的创作目的是让社会大众认识到乡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其文化伦理,所以,改变乡村的关键和根本,是以现代文明对乡村文化进行改造和取代。

可以说,思想启蒙引领着中国乡土小说创作,主导着其基本方向。

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

19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

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

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思考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思考

·评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思考 文/罗布志玛在文学领域中,乡土文学是十分关键的一大类别,同时也属于我国当代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

该类文学有许多代表人物,而其中最早也最知名的便是鲁迅。

通过乡土文学作品,人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现象,并从生活中看到社会文明的影子。

本文简要分析乡土文化的起源,探讨其具体的发展历程、表象及深层意义,阐释了乡土文学的城乡悖论,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所谓乡土文学,指的就是乡土小说,具体可以将鲁迅作品的诞生作为起源,在此之后的许多作家均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鲁迅作品的影响,创作出了各类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

此类文学作品基本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创作,从人生的层面来反映社会现状,探讨人性中的优缺点。

经历了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思想一步步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与思想当中,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对我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乡土文化的起源分析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文明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经历了上下五千年。

而乡土文化基本可以从近代开始追溯,以鲁迅作为起点。

虽然鲁迅并未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透过鲁迅的作品能够看出,他对当时的社会风貌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描写。

在鲁迅的作品中,呈现了各种类型的人在社会中不同的生活情况。

例如《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刻画了阿Q这一人物,主要展示了当时社会畸形的面貌,也反映了一些国人的病态心理。

该人物属于较为典型的近现代雇农形象,他在这一作品当中甚至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是给别人打短工,无法获得他人真正的认同。

但于他自己而言,他人的认同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动力,即便别人仅仅是简单的说一声“阿Q真能干”,他也会觉得充满了干劲。

他从不由于自己是农民身份而感觉地位低于他人,他认为自己是凭付出劳动而获得工钱,并且此前进城的时候,他甚至带有一点自负的心理。

而遭到别人嘲笑后,他感到很生气,此后又逐渐放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与潮流变化
发表时间:2019-03-29T09:22:04.63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7期作者:阎安
[导读] 乡土文学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表现农民生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作品。

阎安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河北正定 050800
摘要:乡土文学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表现农民生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作品。

据考证,关于“乡土文学”的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

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尽管在当时相处文学的定义尚不明确,但从鲁迅先生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乡土文学产生于城乡发展巨大的差异中,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乡土文学的产生。

关键词:乡土文学;当代文学
早期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为鲁迅。

其短篇小说《故乡》是我国乡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小说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展开情节,通过对农村人物举止及心理的刻画,反应了清代末期农村经济崩溃、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性的打压,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改造旧社会的愿望。

茅盾与沈从文是鲁迅乡土文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文艺创作的中心思想上次与鲁迅有了一定的发展。

茅盾乡土文学代表作为《农村三部曲》,每一部相互独立,又在时间上前后衔接,时代背景与《林家铺子》大致相同,以其惯有的宏大笔调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痛苦的逐渐加深而觉醒反抗,体现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湘西地区自然风光与社会民俗的描绘,反映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又通过对农家女孩翠翠的刻画,表现了人性本身的美好与对纯洁、善良等品质的呼唤。

与鲁迅的乡土文学作品相比,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整体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以及对纯朴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山西太行山区作为我国较早的解放区,其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已经开始带有政治性。

乡土文学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逐渐产生了两种流派。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乡土作家赵树理的代表作,此后的30年间,山药蛋派作家的作品几乎都具有受赵树理影响的痕迹。

与此同时,河北作家孙犁发表的《芦花荡》、《荷花淀》等作品开创了乡土文学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展成熟,这一流派的作品脱胎于我国古代传统说唱文学,坚持以革命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农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面貌;而荷花淀派形成于40年代,活跃于50年代中期,这一派作家则师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了冀中平原上富有地域性的社会风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品已经几乎脱离了对于宗法制影响下农村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批判,开始以欣赏的眼光来构建这个农业国家的精神家园。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这30多年间,政治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继赵树理和孙犁之后,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等作品,已逐步沦落于因政治发展需要,而纯粹为了歌功颂德的文艺创作。

文革结束后,大量的反思历史的乡土伤痕小说开始在文坛上出现。

此类文学以描绘文革生活为主,代表作品为古华的《芙蓉镇》。

作为伤痕文学的支流的知青文学此时崛起。

进入80年代后,知青文学逐渐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王安忆、梁晓声等人为代表的回顾曾经知青生活的作品;另一派则是以贾平凹、陈忠实等人为代表的,开始反思当代中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其中贾平凹作为乡土文学山药蛋派的主要继承人,其创作的《商州三部曲》深入挖掘了黄土高原上农村社会生活的精神本质,对农村社会阶级构成与人际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里程碑。

在今后的文学发展道路上,与余华、格非为代表的先锋小说作家,多以乡土生活为创作题材,对中国现当代农村深层人际关系进行了思想解构,其中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与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作为乡土文学茶子花派的继承和发展,集中讲述了中国南方农村的独特风土人情,并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商品经济文化与传统乡土文化的碰撞与冲击进行了深度思考,阐述了对于乡村文化何去何从的探索,在当今经济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结语: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乡土文学逐渐式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渗透,乡土文学有进入创作低潮的趋势,但乡土文学作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阎安(2000.08-),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河北正中实验中学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民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