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
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要求

附件 1:项目硬件建设标准分项目选址建材功能间基本要求距离污染源 25 米以上,有给排水条件。
无毒无害,耐磨损,易清洗。
有相对独立的更衣室、原料库、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凉菜制作间、备餐间、消毒间、食品销售场所、餐厅等。
各功能间具备必要的防蝇、防鼠、防尘、垃圾采集、给排水、通风、防腐等卫生设施。
细化要求食品处理区应有 1.5 米以上的瓷砖或者用防水、防潮、可清间铺设到顶。
更衣室:分男女设置。
原料库:分主食库、副食库、酒水库等;食品原料分类、10cm 以上;冷藏、冷冻食品原料应有相应的设备,并能粗加工间:面积满足基本要求;按照肉制品、水产品、蔬分类洗涤池( 3 个)、加工用具等设施。
切配间:分类加工切配,半成品与原料应避免交叉污染;有明显标志。
烹饪间:成品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工具、容器分开凉菜制作间: 500 平方米以上的食堂有凉菜制作的应设预备餐间:有紫外线消毒设施、备餐台、专用工具容器,场消毒间:消毒设施、专用餐具保洁设施满足消毒需要。
食品销售场所:与餐厅相对分开。
餐厅:采光、照明、通风良好,餐座满足要求。
1设施配备标准面积符合《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流程满足工作需要,避免交叉污染。
更衣室、原料库、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凉菜制作间、备餐间、消毒间、食品销售场所、餐厅内设施配备符合规范要求。
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小于 8 平方米。
供餐人数 100区面积不小于 30 平方米, 1000 人为 300 平方米,2000 人为与(包括辅助部份)餐厅的比例应达到 1:1。
食品处理区设置在室内,按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合理布局;员工通道、成品通道与原料通道、餐具回收通的存放场所分开,无交叉污染。
更衣室:配备非手动式洗手、消毒设施。
原料库:货架、冷冻冷藏设施、防蝇、防鼠、防尘、通风粗加工间:有洗涤池(3 个)、加工用具、容器、货架等切配间:有必要的容器、工具如操作台、货架、垃圾采集烹饪间:有满足功率要求的排烟排气设施,操作台、货架开、分类分开需要。
关于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标准

附件1供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硬件要求一、选址要求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要求(一)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
各场所均设在室内。
(***)(二)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为独立隔间的场所。
(*)(三)进行食堂备餐,设置相应操作专间。
(***)(四)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五)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六)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
(**)(七)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八)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三、食品处理区地面与排水要求(一)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二)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
(*)(三)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四、食品处理区墙壁、门窗要求(一)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二)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
食堂硬件设施要求

食堂硬件设施要求食堂硬件设施要求(一)环境与水1、环境卫生:学校食堂周围25米以内不得有垃圾、污秽物堆放处、非水冲式和无害化处理厕所等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污染源。
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饮水卫生:饮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建筑布局1、建筑结构:食堂建筑结构应为砖混结构或使用其它能保温、隔热、防污染、易清洁的材料,不得在用石棉瓦、油毛毡等材料建造的场所内烹调饮食。
食品生产加工区与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严格分开。
2、厨餐面积:厨房面积与就餐人数、加工品种及数量相适应,就餐人数100人厨房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100人以上每增加1人增加0.3平方米,1000人以上超过部分每增加1人增加0.2平方米。
3、功能专间:厨房布局遵循由一般操作区→准清洁区→清洁区原则,分别设置原料清洗间、配菜间(区)、烹调间、售菜间及餐厅、点心加工间、食品仓库、蒸制间(区)、餐具洗消间、更衣室、清洁间、卫生间等功能间,并有明显功能标志。
(三)卫生设施1、厨房各功能间的地面、墙面、顶面卫生要求:地面要求:地面要用耐磨防滑、不渗水、易清洁的材料铺设(如地砖、毛石等),地面有1~2%的坡度,并用瓷砖或不锈钢材料做成排水明沟,排水口与排污口接连处要水封式,并设防鼠、防残渣的不锈钢篮,沟面覆盖易清洁排水盖板或不锈钢栅。
墙壁要求:四周墙壁铺贴瓷砖墙裙到顶(其中清洁操作区如备餐间、凉菜制作间窗台向内下斜45°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顶面要求:顶面要用铝扣板等防霉、防潮、防结露水下滴的清洁材料做成平面天花板。
2、专间卫生要求:原料清洗间:分别设置与原料清洗数量相应的荤菜清洗池、素菜清洗池、水产品池、低位拖把池等,并有明显标志,配置不锈钢原料存放架,经粗加工后的荤素原料分架存放。
配菜间(区):配置不锈钢配菜桌,荤素生、熟刀、砧板要分开使用,有明显荤素标志,并有固定存放刀、砧板专用的不锈钢架,设置若干只清洗水池。
学校食堂布局流程_学校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

学校食堂布局流程_学校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学校食堂是学生们用餐的重要场所,合理的食堂布局和设施要求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卫生的用餐环境,从而为学生们提供合理的膳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下面是学校食堂布局和设施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食堂布局流程:1.食堂人流流线设计:学校食堂人流有进餐、就餐、取餐等多个环节,应合理设置就餐大厅、配餐区、取餐区等功能区域,确保人员流动的顺畅和安全。
2.食堂区域划分:根据学生的日常就餐时间,将食堂内的用餐区划分为早餐区、午餐区和晚餐区等,为学生提供有序的用餐环境。
3.食堂座位设置: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学生的数量,合理设置食堂的座位数量,并进行有效的分区布局,以提供足够的座位供学生用餐,并确保舒适度和通行的顺畅性。
4.食堂设备摆放:将食堂设备(如饭菜炉、餐具柜、配餐台等)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以提高操作效率,并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5.就餐环境装饰:食堂的环境装饰要简洁明亮,色彩搭配要温馨、舒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氛围。
二、学校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1.食堂面积:食堂的面积应根据学生的数量确定,普通的食堂面积一般应占到食堂建筑面积的1/4-1/3左右。
2.食堂入口:食堂的入口应设置在学校内部,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进出,同时要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的安全。
3.餐桌椅设置:食堂的餐桌椅要宽敞舒适、平整平稳,桌面易清洗,椅子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较为舒适,以保证学生的用餐舒适度。
4.空气流通:食堂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的流通和净化,以保证学生用餐时的舒适感和新鲜空气。
5.照明系统:食堂的照明要明亮,同时要注意光线的均匀分布,以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
6.排污系统:食堂应有合理的排污设施,包括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以确保食堂卫生和环境的清洁。
7.防火设施:食堂应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保持整洁,保证食堂内的火灾安全。
8.清洁设施:食堂要设有充足的洗涤设备,包括碗盘消毒柜、餐具清洗台、手洗台等,确保食具、餐具的清洁和卫生。
学校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

十五、总结与展望
1.总结
(1)定期对食堂建设和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2)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食堂建设模式。
2.展望
(1)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导向,结合学校发展需求,规划食堂未来发展方向。
十四、信息公示与沟通
1.信息公示
(1)食堂应设立信息公示栏,公开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卫生检查等信息。
(2)通过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等方式,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公示食堂运行情况。
2.沟通交流
(1)建立学校、食堂、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沟通交流机制。
(2)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对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明确应急情况下的联络人、联系方式和应急资源,确保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2.风险管理
(1)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食堂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机制,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
二十、持续优化与创新发展
1.持续优化
(1)建立食堂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机制,定期对食堂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升食堂的整体服务水平。
(3)跟踪改进效果,确保食堂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2.创新发展
(1)积极探索食堂服务模式创新,如引入智能点餐、营养配餐服务等。
(2)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具有创意的菜品和特色服务,提升食堂的品牌形象。
(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制度

X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建设和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建筑、管理行为,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特制定此制度。
一、学校食堂应该取得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办齐各项手续。
二、食堂选址应防止各种污染源的影响,食堂距牲畜圈、校园独立式厕所及贮粪池、垃圾存放站(池)及污水排放点等污染源的最小允许距离为25米。
三、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不应与教学用户合并设置(小伙房除外)。
厨房的噪声及排放的油烟、气味不得影响教学环境。
食堂一般应包括独立的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配餐间、食品分发场所、就餐场所等。
四、食品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应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五、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
布局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进行设置。
不具备分设条件的,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运作。
六、根据供餐人数规模,配备必要的蒸煮、清洗、消毒、冷冻(藏)设施及设备。
七、配备由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
配备2个以上的水池,清洗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水池应分别设置,不得混用。
各类水池应用明显标识标明用途。
清洁操作区不得设置明沟排水,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
八、食堂供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足够的自来水装置,供用餐者洗手、清洗餐具。
九、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年月日。
学校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

第十条 学校食堂应按照生进熟出的单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设置标准齐全的功能间或功能区;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宜通过地面瓷砖颜色进行区分;各功能间基础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达到以下标准:
一粗加工间:应有固定的场所,与餐厅、备餐间、烹饪间等分开;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防尘防蝇设施齐全;排水沟有一定坡度,下水道通畅,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应有足够供水,所供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设有三个以上水池,分别标示动物性食品清洗池红色、植物性食品清洗池绿色、水产品清洗池黄色,提供水果的学校食堂,应设水果专用清洗池蓝色和浸泡池白色;
洗净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倒置存放于洁净、密闭的专用保洁柜内,保洁柜数量应符合实际需要;如就餐时统一到桌上分餐具,每桌需配备一只可密闭整理箱,作为餐具保洁箱,每餐后与餐具同清洗、消毒,餐具倒置存放;如在教室内分餐并清洗餐具的幼儿园,教室内应设餐具清洗专用水池和专用消毒保洁设施,不得设在厕所内,盛装食品及分餐的工具宜在食堂清洗消毒;
二切配间:应有专用区域或专用隔间;地面应用不透水材料铺砌,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并无污迹和食物残渣;墙壁、天花板的涂料无脱落、无霉斑;排水沟有一定坡度,下水道通畅,出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切配台应用色标分隔成三个区域,分别为荤菜切配区红色、素菜切配区绿色、水产切配区黄色;三个切配区分别设置专用刀具及砧板,以相同色标标示;
三烹调间:地面应用防水材料铺砌,易清洗、防滑,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操作台宜采用不锈钢台面,灶台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保持下水道通畅,灶台上方应有排烟罩;灶面及灶台墙壁应无油污、无积灰、无食物残渣、排烟罩不滴油,烹调加工结束做好地面、灶台、操作台和用具的清洗、洗刷;
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硬件标准

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硬件标准一、选址卫生要求1、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区域。
2、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3、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的有关要求。
二、建筑结构、场所设置、布局、分隔、面积卫生要求1、建筑结构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2、食品处理区均应设置在室内。
3、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成品通道、出口与原料通道、入口,成品通道、出口与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入口均宜分开设置。
4、食品处理区,应设置专用的粗加工、烹调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的场所,并应设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及备餐的场所。
5、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供应的最大就餐人数相适应,建议供餐人数100人以下食品处理区面积不小于30m2,100人以上每增加1人增加0.3m2,1000人以上超过部分每增加1增加0.2m2,切配烹饪场所占食品处理区面积50%以上。
6、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宜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
食品处理区内应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操作过程。
并应按规定设置洗手消毒水池和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
7、烹调场所食品加工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8、拖把等清洁工具的存放场所应与食品处理区分开,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m2以上的餐馆和食堂宜设置独立隔间。
9、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
在加工经营场所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m以上。
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要求

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要求一、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一)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粗加工间、食品加工操作间、洗消间、更衣室,食品出售场所(备餐间)及用餐场所。
(二)配备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加盖垃圾桶等设施。
(三)餐饮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得使用。
消过毒的餐具必须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并定期清洗保洁柜。
(四)必须具备两个以上水池,洗刷餐具、清洗蔬菜、肉类的设施不得混用。
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五)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二、食品采购、储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一)严把食品采购关,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地,按国家有关规定索取食品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报告,以保证其质量。
(二)所有食品要有明显标识、出厂日期、保质期。
储存应当分类、分架、离地存放,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值期限的食品。
(三)食品储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的原则。
(五)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不得制售加工三凉食品。
(六)加工食品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形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三、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一)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学习、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此项工作。
(二)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必须做到:1、工作前、处理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一次性消毒手套;3、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4、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5、加工或销售食品人员必须戴口罩。
学校食堂场所布局与设施设备基本要求

学校食堂场所布局与设施设备基本要求1、学校食堂选址应防止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必须远离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距离旱厕、污水池、暴露垃圾场(堆)等污染源25米以上.2、学校食堂加工场所的面积、布局及设施应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要求.食堂应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在室内。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3、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面积与供餐学生规模相适应,其中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2)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它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3)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xjg:水泥地面不合要求)、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制售凉菜的高等院校食堂必须有凉菜间(专间),并配有专用设备、工具及容器。
4、学校食堂设置专间的,应符合以下要求:(1)专间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
食品传递窗为开闭式,其他窗封闭.专间墙裙铺设到顶.(2)专间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能够自动关闭.(3)专间内设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空调、空气消毒、冷藏及工具清洗消毒设施?。
(4)专间入口处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
5、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应使用不透水材料制成,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并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施设备混用。
学校食堂设计规范

学校食堂设计规范为了提供给师生们一个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用餐环境,学校食堂的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关键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学校食堂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
1.空间规划与布局学校食堂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数和就餐习惯。
对于大型学校,可以考虑将食堂分为不同的用餐区域,以满足不同年级和群体的需求。
同时,餐厅的进出口应该足够宽敞,以方便师生的流动。
2.餐桌和座椅食堂的餐桌和座椅应该舒适、耐用和易于清洁。
餐桌高度要适中,以便学生能够轻松地就餐。
座椅选择可以考虑一些可调节高度的椅子,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3.照明和通风食堂的照明应该充分明亮,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用餐环境。
自然光源的利用也是必要的,因此考虑在设计中增加大窗户或天窗。
通风系统应该良好,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异味和二手烟的滞留。
4.食材储存和加工区域食堂需要具备储存和加工食材的功能区域。
这些区域应该设计合理,易于清洁,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考虑到安全和食品保存的需要,食材储存区域应该远离用餐区域。
5.厨房设备和器具学校食堂的厨房设备和器具的选择和布局应该满足学校食堂的具体需求,并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考虑到烹饪的多样性和规模,食堂应该配备足够的烹饪设备和储存设备。
6.卫生设施学校食堂的卫生设施是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的重要因素。
食堂应该设有足够的洗手池,并安装手部消毒剂。
同时,公共卫生间和垃圾处理区域也应该合理规划和设置,并及时清洁和维护。
7.噪音控制在食堂的设计中,特别需要注意噪音控制。
食堂是一个高噪音的区域,因此通过吸音材料的使用、空间分割以及隔音设备的设置来降低噪音对师生的干扰。
8.绿色环保学校食堂应该考虑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例如,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节能灯和水龙头、垃圾分类设施等。
同时,可以考虑在食堂周围增加植物,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用餐环境。
总之,学校食堂的设计规范是确保师生们能够在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中用餐的基础。
小学食堂厨房设计规范及标准

小学食堂厨房设计规范及标准小学食堂是学生集体用餐的重要场所,厨房设计规范及标准关系到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以下为小学食堂厨房设计规范及标准。
厨房布局规范1. 厨房应当独立设置,不与其他功能用房共用。
并且要与食堂相对应。
2. 厨房面积应当根据校园规模及学生数量合理设置,使用面积不小于XX平方米。
3. 厨房内设备摆放应当符合卫生安全规定,并应当根据工艺流程合理设置空间和位置,以确保各道工艺的质量要求。
4. 厨房应当实现不同功能区域的设立,包括食品加工区、食品储藏区、配材区、水电设备设施区及卫生保洁区。
区域设置应当合理、有序、便捷。
厨房设备及设施规范1. 厨房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使用成熟、安全的产品,设备品质优良、性价比高,维修方便。
2. 厨房设施应当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应当定期进行维修更换,以及进行安全制度宣传和培训。
3. 厨房应当配备适合的储藏设施,保证储藏物品的新鲜、干净、卫生。
4. 厨房应当配置适宜的燃气设备,使用合适的燃气源,并安装断气设备,保证安全性。
5. 厨房应当配置适应食品加工需要的各种设备,包括清洗、消毒、烘烤、蒸煮、炸煮等设备。
确保食品加工的卫生与安全。
管理规范1. 厨房管理应当遵守行业管理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 厨房管理人员应当持有相关的卫生安全证书,负责厨房日常管理和生产工作。
3. 厨房食品加工流程应当合理,质量可控。
建立完善的食品加工流程、配方、检验和统计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4. 厨房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健全卫生管理体系,个人防护设备应当配备到位。
5. 厨房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留样数量、质量和保存时间符合规定。
以上是小学食堂厨房设计规范及标准。
任何违反以上规范标准的行为都应当受到严惩。
另外,对于各级学校应当在改造、新建食堂场所时严格按照以上标准执行,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
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要求

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要求
选址基本条件
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
应距离倒粪站,化粪池,垃圾箱(站),公共厕所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场所10米以上。
场所设置,布局,面积1
按照生进熟出的原则合理布局
设有原料储存,初加工,烹饪,备餐,餐具公用具清洗消毒等相对独立的场所,均应在室内,备餐间应单独设置。
初加工,烹饪场所地面设明沟(明沟盖可拆卸清洗),备餐间不得有明沟(可安装带水封的地漏)。
厨房各工场所层高不低于2.5米
场所设置,布局,面积2
厨房总面积计算公式
中学厨房总面积
=80%教职工人数X0.85+35%学生人数X0.45
小学厨房总面积
=80%教职工人数X0.85+20%学生人数X0.45
场所设置,布局,面积3
各专用场地面积参照市教委文件
场所设置,布局,面积4
各专用场地面积参照市教委文件。
学校食堂建设与设施

、设备食品安全规定一、选址要求(一)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二)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 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三)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二、建造结构、布局、场所设置、分隔、面积要求(一)建造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二)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
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宜分开设置;无法分设时,应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运送原料、成品、使用后的餐饮具,或者将运送的成品加以无污染覆盖。
(三)食品处理区应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全部使用半成品的可不设置)、烹饪(单纯经营火锅、烧烤的可不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的场所,并应设置原料和(或者)半成品贮存、切配及备餐(饮品店可不设置)的场所。
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食品分装操作的,应分别设置相应专间。
制作现榨饮料、水果拼盘及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应分别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
(四)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最大供餐人数相适应。
(五)粗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应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者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
应设专用于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六)烹饪场所加工食品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七)清洁工具的存放场所应与食品处理区分开,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 ㎡以上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宜设置独立存放隔间。
(八)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
小学食堂建设和设备配置规范和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

小学食堂建设和设备配置规范和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小学食堂建设和设备配置规范是为了确保学生用餐环境安全、卫生、舒适,以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服务而制定的。
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具体操作规范。
根据小学食堂建设和设备配置规范,小学食堂应满足以下要求:1.食堂场所:食堂应位于校园内,远离教学区和宿舍区,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且与厨房相连,便于食材和餐具的送达与清洗。
2.线路和设备:食堂应有独立的电源线路和消防设施,具备防火、防漏电等安全设施。
厨房应配备独立的燃气、电力和供水管道,并采用储油罐、排油沟等设备。
3.基础设施:食堂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
地板应采用防滑防水材料,方便清洁。
墙壁应平整、防潮、耐磨,并配备防撞角,以确保食堂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4.餐具和厨具:食堂应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餐具,如碗、筷子、勺、盘子等,餐具要具备耐用、易清洗、防滋生细菌的特点。
厨房应配备必要的厨具,如炉灶、蒸锅、烤箱、炒锅等,以满足制作营养餐的需求。
5.就餐区域和餐桌椅:食堂应设置干净整洁的就餐区域,餐桌椅应符合儿童的身高和体型,确保学生就餐时的舒适性。
餐桌椅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无毒、无害。
6.卫生措施:食堂应设置洗手间,配备洗手液等清洁用品,以便学生饭前饭后进行必要的手部清洁。
配备专门的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垃圾桶等,保持食堂的卫生和整洁。
青岛市中小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标准是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如下:1.食堂布局:食堂应设有前厅、后堂和洗手间,前厅用于排队和结算,后堂用于供应和就餐,洗手间用于学生饭前饭后的洗手。
前厅和后堂应分开设立,确保学生就餐时的安全和卫生。
2.环境要求:食堂应保持通风、明亮、宽敞,温度适宜。
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容易清洁,采用有效防滑、防污染材料。
墙面应配备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图片或装饰,提升食堂环境的舒适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原料仓库: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食品主食、副食、调味品等应分架存放,宜分库存放。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药、灭蟑药等有毒有害物品不得进入食品仓库。
食品原料仓库内应设货架,离墙离地超过10厘米。所有物品上架,按品种分区存放,货架上加贴标签,标注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使用卡片插袋式,随原料的更新而更新。大包装原料(白糖、面粉、大米等)拆袋后,封口处所附标签应取下插于标签插袋内。食品添加剂应设专柜,柜子加锁并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
洗净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倒置存放于洁净、密闭的专用保洁柜内,保洁柜数量应符合实际需要。如就餐时统一到桌上分餐具,每桌需配备一只可密闭整理箱,作为餐具保洁箱,每餐后与餐具同清洗、消毒,餐具倒置存放。如在教室内分餐并清洗餐具的幼儿园,教室内应设餐具清洗专用水池和专用消毒保洁设施,不得设在厕所内,盛装食品及分餐的工具宜在食堂清洗消毒。
(七)更衣间:每名员工一只(或一层)更衣柜,更衣柜和鞋柜宜分开,配备洗手水池,加贴洗手方法标示。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
食堂布局与设施要求
第十条 学校食堂应按照生进熟出的单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设置标准齐全的功能间(或功能区)。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宜通过地面瓷砖颜色进行区分。各功能间基础设施要达到以下标准:
(一)粗加工间:应有固定的场所,与餐厅、备餐间、烹饪间等分开。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防尘防蝇设施齐全。排水沟有一定坡度,下水道通畅,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应有足够供水,所供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设有三个以上水池,分别标示动物性食品清洗池(红色)、植物性食品清洗池(绿色)、水产品清洗池(黄色),提供水池(白色)。
(五)消毒间:餐用具消毒应以热力消毒为主,化学消毒仅限用于不耐高温餐用具。采用物理消毒法的,应在蒸箱附近墙壁加贴蒸汽消毒时间要求,或在热力消毒柜附近墙壁加贴消毒温度、时间要求。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宜设置4个专用水池,分别用于为餐用具初洗、清洗、浸泡消毒和消毒液残留冲洗,各类水池应标明其用途,消毒池上方加贴消毒方法说明,根据消毒池实际容积及所使用消毒液的品牌要求,注明所配制消毒液的实际配比,配制方法以便于操作为原则。专人负责餐用具消毒记录。
备餐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若不能双向开闭,则宜开向备餐间内。备餐间与烹调间之间应设专用供菜通道,大小宜以可通过传递食品的容器为准,通道口设门。售菜口为可开闭式传递窗。备餐间内不得有明沟。
备餐间内应设置不锈钢配餐台,成品容器带盖,宜设置水浴保温箱等保温设施。紫外线灯(波长200~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3设置,紫外线灯应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μW/cm2),居中悬挂,离地不超过2米的高度。紫外线消毒灯开关设于室外,并加贴标识。配备独立空调,功率与室内面积相匹配。配备专用留样冰箱(柜)及数量足够的、易清洗消毒的密闭留样盒。废弃物箱(桶)盖子应为脚踏式,并保持内外壁清洁。
(三)烹调间:地面应用防水材料铺砌,易清洗、防滑,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操作台宜采用不锈钢台面,灶台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保持下水道通畅,灶台上方应有排烟罩。灶面及灶台墙壁应无油污、无积灰、无食物残渣、排烟罩不滴油,烹调加工结束做好地面、灶台、操作台和用具的清洗、洗刷。
(四)备餐间:入口处应设置通过式预进间,设有洗手、消毒、更衣等设施。洗手池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式,墙壁贴“六步洗手法”图示,备有洗手(液)、消毒液及干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