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 向或专业 主干课基 本一 致。 另 外, 从2 0 0 9 ~ 2 0 1 2 年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生的成绩 达 ̄ 1 9 8 5 高校 土地 资源管理专业考研复试线 的人数 来看 ( 如 图1 ) , 与浙 江大学 、 中国人 民大学的差距较 大, 但是 差距在 逐渐缩小 , 与北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过程管理 ; 指标体 系; 研究生; 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 曹银责 ( 1 9 8 2 一 ) , 男, 湖南常德人 ,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 术学院, 讲师; 赵中秋 ( 1 9 7 5 一 ) , 女, 河南周口 人, 中国地质大
学土地科学技 术学院, 副教授 。( 北京 1 0 0 0 8 3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2 0 1 3 年研究生教 改项 目、 教育部 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国家级特 色专业建设项 目( 项 目编号:
TS l 1 2 1 4 ) 的研 究成 果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3 4 — 0 0 4 6 — 0 2
研 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水平 创新性人才 培 养的重要途径 。 l 】 近年来研 究生教育暴露 出了一系列 问题 , 主
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 大学 的差距不大。 2 . 课程设置满意度 高, 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课 程设 置 的满 意度来 看, 大多 数研 究生 对课 程设 置 以
法, 从 过程管 理的角度 构建 该专业硕 士研 究生培养质量指标体
系, 为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 价和培养方案修订 奠定基础。
然后进行赋值 , 最终形成 判断矩阵。 ’ 随后根据一致性检验 的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是我校在XX省的优势学科专业,建有XX省唯一一个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一一XX省高校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师资队伍较强,拥有十多位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有全国百千万后备人才专家1人,XX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6人。
该硕士点研究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土地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近50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城市与环境学院和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根据我校实际,本院土地资源管理下设研究方向:(1)土地规划与山地开发利用;(2)土地整治与管护。
二∖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具备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新进展,系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从事与担负土地资源管理学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与专门技术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毕业后可在国土、房地产、城建、农业、水利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土地整治、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在相关的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论能力: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2.实践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实践的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和利用的工作;3.跨学科研究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与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能力,能够开展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4.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5.创新和创业能力:具备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独立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理论、土地规划与管理、土地评价与开发、土地资源经济学、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选修课程涵盖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土地法规与政策、土地环境保护与恢复、土地测量与遥感技术等。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科研实践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并完成相关的科研论文。
学校将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3.实习实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学生可在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实习,了解和参与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4.学位论文培养方案强调学位论文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撰写学位论文。
三、培养方式与途径1.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科研工作做准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实践能力,为从事实际工作做准备。
2.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能力培养与工作实践的融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途径浅谈
有 明 确 的规 定 , 硕 士 学 位 要 具 有 从 事 科 学 研 究 的 即
能力 ; 士 学位要 具有 独立从 事 科学 研究 的 能力 , 博 在
科 学 或 专 门 的 技 术 上 做 出 创 造 性 的 成 果 。下 的 一 个 二 级 学 科 。 调 整 后 的 土 地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得 到 了 迅 速 发 展 , 办 该 专 业 的 学 开
校 日益 增 多 。 与 此 同 时 , 究 生 教 育 也 得 到 了 较 快 研
的 反 馈 来 看 , 业 研 究 生 能 很 快 进 入 工 作 角 色 , 手 毕 动
件 以及 科 学 研 究 等 方 面 都 得 到 显 著 提 高 。 随 着 土 地
资源 管理专 业 硕士 学 位 点 和博 士 学 位 点 的 建设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汉 ) 地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在 学 科 建 设 上 武 土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进 步 , 究 生 教 育 在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方 研 面 得 到 了较 快 发 展 。从 该 专 业 毕 业 研 究 生 用 人 单 位
形 势 下 , 何 进 一 步 规 范 研 究 生 教 育 , 高 研 究 生 培 如 提
养 质量 , 养 高 素 质 创 新 型 人 才 将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培
笔 者 结 合 近 年 来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地 资 源 管 理 武 土 专 业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和 培 养 途 径 , 析 该 校 土 地 资 分
看 出 , 究 生 培 养 的 根 本 目的 在 于 : 本 门 学 科 上 掌 研 在
重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范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案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案内容,进一步规范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新编和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编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地经济管理2.土地利用与政策3.不动产经营与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践、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培养能够胜任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评价、监管、法律、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制定的。
通过采取多种主要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等,培养实践能力重、综合素质强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应该是关注的重要方面,培养方案也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评价等工作的能力;2.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经验;3.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4.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核心课程土地资源管理核心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四个核心模块:1.土地资源管理及评价模块:包括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与休闲农业、土地规划、土地价值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等;2.土地管理模块:包括土地利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管理、土地征地拆迁与补偿、土地占用审批管理、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土地资源保护等;3.土地法律法规等模块:包括土地管理法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土地确权登记等法律法规;4.计算机应用模块:包括GIS、RS、GPS和遥感技术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在课程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而言。
实践教学应该是通过模拟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有:1.场地实习。
通过到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土地服务三级等部门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及环保规划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方法。
2.学生研究性实践。
通过科研、项目或论文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实践和研究能力。
3.创新项目。
通过创新项目、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职业素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具体包括:1.熟悉土地管理与环境等相关法规政策;2.了解行业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不断增长知识并掌握新知识;3.积极践行社会公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4.具有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5.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嘿,朋友!咱来聊聊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
你想想,土地那可是咱生活的根基啊!这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的培养,就像是精心培育一棵能结出丰硕果实的大树。
首先呢,课程设置得丰富多样。
有土地经济学,这就好比是大树的主干,支撑着整个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明白土地在经济中的重要角色,知道土地的价值咋衡量,土地市场又咋运作。
还有土地规划学,这就像大树伸展的枝叶,让学生掌握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就像给一块地穿衣打扮,让它变得既美观又实用。
再有土地信息系统,这简直是给大树配备了最先进的“监测仪”。
学生得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把土地的各种数据整理得清清楚楚,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土地的状况。
实践环节也不能少!就像你光知道理论不会骑自行车,一骑上去还是会摔跟头。
学生得去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土地情况。
去看看那些被合理利用的土地如何繁荣发展,也看看那些被浪费或者滥用的土地是多么让人心疼。
做研究项目也是培养的重要部分。
这就像是让学生自己去开垦一片小小的试验田,在里面尝试各种种植方法,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种。
通过研究,解决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出谋划策。
导师的指导就如同是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成长。
导师得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能在学生迷茫的时候指明方向,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及时纠正。
那对于学生自己呢?得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土地资源管理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得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对待土地,用心去学习,去探索。
咱国家土地资源这么丰富,不好好管理怎么行?培养出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土地能得到最好的呵护和利用。
这不就是咱们共同的期望吗?总之,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案就是要打造出既有扎实理论,又有实践能力,还有责任心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土地的守护者和开拓者,为咱们的土地事业发光发热!。
东北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硕士)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属管理学门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壤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较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
该学科研究侧重应用现代3S技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和实验手段,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措施,探索在人地矛盾突出的国情背景下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人口众多的形势下,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进行调查、评价、规划、控制、调节、监督、组织、保护、利用和有效管理,如何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尤其是市场化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和政策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如何以土地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和政策来解决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公平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等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色,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和掌握土地在管理学科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GPS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手段,正确运用土地资源管理计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对本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具有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和土地管理与行政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年限为2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四、研究方向1. 区域土地利用2.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3.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五、课程设置学分六、论文工作(一)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学分未修满者不得开题。
(二)论文选题1. 导师应尽早安排学生进入课题,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硕士生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立脚扎实地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拥有宽厚的知识面,确定牢固的土地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下的土地资源管理目标、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其在实践中的详尽运用,掌握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财富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拥有必然的土地资源管理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研究管理特地人才素质,能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一般工作和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以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地、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以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制度、政策、法规,价格、市场,三条科学研究主线为框架,基于历史发展和师资装备,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地政管理、土地财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四个研究方向。
地政管理:主要包括基础地政管理(如土地登记、产权产籍管理)、宏观调控(如房地产业预警、住所保障、政策法规)、制度政策改革(如土地使用制度、住所制度改革)等内容。
土地财富管理:主要包括不动产价值理论、土地评估与房地产估价的方法、不动产评估的数学模型与信息系统、不动产评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
重点在于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客观显现和提升土地财富价值。
房地产开发经营:主要包括经济运营过程中的地产与房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融资等。
突出不动产的现代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知识,侧重国内外房地产的市场信息及营销策略。
土地利用与规划:以土地高效利用为目的,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的作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并在土地制度和政策框架范围内,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及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技术、土地生态化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 培养目标与定位 • 课程体系设计 • 教学模式与方法 • 实践教学体系 • 教学质量保障 • 学生管理与服务 • 专业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培养目标与定位
专业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 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配 置、管理及保护等问题,涉及国土资源、房地产、农业、环境 等多个领域。
学籍预警
通过对学生学籍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如 学业预警、留级预警等。
学生资助与奖励
奖学金评定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其他表现,评定奖学金并予以 奖励。
助学金申请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时,可以申请助学金以减轻经济负担。
贷款申请与办理
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学校负责协助办理相关 手续。
建立教学档案
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建立教学档案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
数据。
教学质量监控
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背景
招聘具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确保教 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教师培训与发展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养目标
•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土地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 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土资源、房地产、农业、环境等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 设计与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定位
•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农业部门 、环境保护机构等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房地 产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同时,本专业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环境。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5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了解我国土地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土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掌握土地金融、地籍管理、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不动产评估、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各种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土地信息技术和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政府或非政府公共部门的领导、管理工作,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企业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不动产评估;
2.房地产管理;
3.土地金融;
4.土地利用与规划;
5.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
6.现代地籍管理与土地信息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7学分。
其中,学位课要求学分≥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3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附后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际一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
附件3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405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7月10日
修订日期:2013年6月6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华中师大经济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范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范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新编和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土地资源管理(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编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土地经济管理2.土地利用与政策3.不动产经营与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
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践、科研活动。
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能从事土地资
源调查、规划、评价与制图;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规划和保护;地籍管理、房
地产开发管理、土地经济和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
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
接受土地规划、
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治理、利用
和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勘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性土地开
发、地价评估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主要基本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
具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布局的规划设计的能力;
3.
具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项目的规划设计的能力;
4.
掌握地价评估和地价管理的有关理论;
5.
掌握土地资源信息处理技术;
6.
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7.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5一、培养目标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较好的成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方法和综合性技术,探讨与土地修复与整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开展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1204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土地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7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基础外国语课 120学时 4学分Ⅰ学期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土地生态学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信息系统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资产管理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土地行政管理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景观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应用 60学时 3学分Ⅰ学期注: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从以上课程中选择三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土地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土地资产管理、土地行政管理”为本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与资产之利用、配置和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人地关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具有应用基础和管理基础。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且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研究、教育、规划与管理专家。
2.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根据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和本系的强项方向,师资队伍与技术条件,研究生方向培养方向主要有: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IGBP研究领域之一,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之前沿,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与模拟研究、GIS 与RS在LUCC研究中的技术应用、土地质量等。
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之纲要,具有龙头和引导的作用,对土地利用、城市化发展、耕地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与整治、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3.土地经济:土地作为基本的资源类型,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功能,涉及自然和经济等多个领域。
土地经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等,其主要内容有: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评价(城镇与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三、招生对象土地资源管理内容涉及面广泛,生源可来自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及相邻学科的具有良好数理基础和坚实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拟深造的在职人员。
年龄限制同国家规定。
四、学习年限三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硕士生系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具有宽厚的知识面,奠定坚实的土地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资产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土地资源管理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研究管理专门人才素质,能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一般工作和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以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地、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以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制度、政策、法规,价格、市场,三条科学研究主线为框架,基于历史发展和师资配备,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地政管理、土地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四个研究方向。
地政管理:主要包括基础地政管理(如土地登记、产权产籍管理)、宏观调控(如房地产业预警、住房保障、政策法规)、制度政策改革(如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等内容。
土地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不动产价值理论、土地评估与房地产估价的方法、不动产评估的数学模型与信息系统、不动产评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
重点在于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客观显现和提升土地资产价值。
房地产开发经营:主要包括经济运营过程中的地产与房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融资等。
突出不动产的现代化经营和科学管理知识,注重国内外房地产的市场信息及营销策略。
土地利用与规划:以土地高效利用为目的,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并在土地制度和政策框架范围内,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及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理论与技术、土地生态化管理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
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
选修课为16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8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要经过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可结合研究方向及培养方案,选择产学研基地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
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记录册。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
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门类:管理学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附录: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1. 叶剑平,土地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张跃庆、王德起等编著,房地产经济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年
5.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7. 孙在宏,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5
8. 曲福田,土地行政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9. 郭小聪,政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张红,房地产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 俞明轩,房地产投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彭文英,周琳,城市规划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3. 贾士军,房地产项目策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瞿富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5. 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
16. 美国估价学会,不动产估价翻译委员会,不动产估价(中文简体版),地质出版社
17. 王德起,土地资产管理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8.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政策演进与地方实施,上海三联书店,2010
19. 潘守文,城市土地开发与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0.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1. 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气象出版社,2006
22. 最新土地法律政策全书(第3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23. 朱道林,不动产估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24.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域研究与开发、城市规划、中国房地产等期刊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