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人口流动》PPT课件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城市化与流动人口
城市化与流动人口城市化与流动口Ppt1城市化与流动人口Ppt2 目录Ppt3 一、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
而美国在1970 年,城市化率达到了73.6%,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
Ppt4 2、什么是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
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Ppt5 3、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Ppt6 4、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有四种途径:1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2 农村人口进城,又称人口迁移。
3 农村人口就地转化(北京)4 高校毕业生进军城市工作随着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并落户大城市,且在数年后生育下一代。
(很多农村人脱离农村的主要方式)Ppt7 5、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第一阶段是集中城市化,即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表现为人口和工业向城市集中,许多国家发展成为城市国家。
集中城市化出现了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城市郊区化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表现为人口由拥挤的市中心向郊区逐渐扩散。
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居民的世纪收入增长;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使交通更加便捷;厂商向郊区搬迁使就业机会市郊化;一些公共政策如郊区住宅补贴和失去郊区公路网建设等。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PPT课件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国际比较
及未来趋势
第1页/共43页
本次课程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城市化规律如何?
城市化分为几个阶段?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世界典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否符合阶段规律?
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2页/共43页
一、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1、城市化的两大基本规律
第11页/共43页
一、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第12页/共43页
一、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正是因为城市聚集效应的这一特点,导致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发展
速度不同,进而在整体上表现为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 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时期,工业品需求缺口较大,大多数工业产品竞争并不激烈。早先形成的大
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的迁移趋于稳定。城市和农村相互融合。
第6页/共43页
一、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驱动机制
➢上述基本规律是否符合中国?是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城市化走势的判断?
➢上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驱动机制。如果驱动机制类似,那么
其表现形式也应基本一致。正因为如此,我们接下来先探讨城市化的驱动
机制。
段,对应的是四个标志性年份:
➢ 第一阶段,至192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
51.2%;
➢ 第二阶段,至1940 年,美国人口超25 万的大城市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
47.6%,美国成为一个大城市占主导的国家。这时的城市化率达到56.5%;
➢ 第三阶段,至1970 年,美国城市的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郊区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
城市化 PPT课件 45(14份) 人教课标版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拉力:吸引人群来到
城市的因素
(2)推力:使人群离开乡村
的因素 4、城市化的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开始时间:工业革命以后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S”形曲线
(1)初期阶段 (2)加速阶段 (3)后期阶段
特点、问题、 新趋势、分布 国家
中美城市化对比
美国:总人口2.5亿,城市人口 2亿,城市化水平80%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绿化环境
环境良性 发展
城市化过快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影响的途径 ——建设生态城市 一方面:
另一方面:
★看下图,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
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C )
城 市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流动人口知识课件
流动人口的分类包括: 农民工、学生、商人、 旅游者等。
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 教育医疗等方面。
流动人口的分类
按照流动原因分类:务 工、求学、经商等
按照流动时间分类:短 期、长期、季节性等
按照流动距离分类:省 内、跨省、跨国等
按照流动方式分类:自 驾、公共交通、徒步等
流动人口的特点
01 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在不同 地区之间频繁流动,具有较 强的流动性
02 职 业 多 样 化 : 流动 人 口 从 事 的职业种类繁多,包括制造 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03 教 育 水 平 较 低 :流 动 人 口 普 遍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专业 技能和知识
04 家 庭 负 担 较 重 :流 动 人 口 往 往需要承担家庭负担,如赡 养老人、抚养子女等
息共享
等方面的服务
口素质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 治安管理,维护社
会稳定
管理难点
流动人口流动性强, 难以追踪和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多 个部门,协调难度大
流动人口数量庞大, 管理难度大
流动人口身份复杂, 难以核实和管理
3
流动人口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流动人口为城市带来劳动力,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劳动力,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劳 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劳动 力,促进城市化进程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增加社会治安压 力:流动人口可 能带来犯罪、纠 纷等问题
01
增加社会福利负 担:流动人口可 能增加社会福利 负担,如教育、 医疗等
流动人口知识课 件
演讲人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PPT课件(上课用)(3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筑波
• 组团状 受 地形 限制或 河流 阻隔的
影响,如重庆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 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市 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 河穿流而过,平均海拔 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 特征。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形 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 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住宅区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时期人口基数最大 ③
时期⑤人口基数最小
二 、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基本指标:
2.基本类型及特征:
高出生率
高
2.5
高死亡率
低
1.5
低自然增长率
高
原始型
传统型
自然增长 率
低 低 低
现代型
三、人口的迁移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发达国家
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 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AB和BC呢?
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 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 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 •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 形成住宅区; •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 形成工业区。
因素
其他: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二、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式
城市一经产生就 占据一定地域空间, 并在人为、自然因素 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 用地轮廓形态,是城 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 的投影。
• 团块状 平原 地区常见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合肥、华盛顿
• 条带状
《流动人口管理》课件
流动人口教育服务
总结词
流动人口教育服务是提高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针对流动人口的教育服务应涵盖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 的各个阶段。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如农民工子女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以满足不 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应鼓励企业开展员 工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通过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 融合。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路 径
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的
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
谢谢聆听
流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管 理可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治安。
02
公共服务
通过流动人口管理,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流 动人口的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3
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需要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通过管理可以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水平。
劳动力供给
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
消费市场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消费需求,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
社会治安
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
流动人口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 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提高了城 市化水平。
信息不对称
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影响管 理效率。
流动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差异和歧 视。
02
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和科学。
04
03
01
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PPT课件 (3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 时期人口基数最大 ⑤ 时期人口基数最小
二 、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基本指标:
2.基本类型及特征:
高出生率
高
2.5
高死亡率
低
1.5
低自然增长率
高
原始型
传统型
自然增长 率
低 低 低
现代型
三、人口的迁移
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 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AB和BC呢?
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 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 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 •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 形成住宅区; •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 形成工业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西亚石油生产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土壤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因素
水源 矿产
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因素
社会因素
政治
文化
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 宗教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 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 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 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 别大;建筑物高大 稠密;内部有明显
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并趋 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 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
人口流动PPT教学课件
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 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P11 第51题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三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 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 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 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 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 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盛业华教授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 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 的关系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 ?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第五章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理论ppt课件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
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
三要素:
(1)空间位移(跨越一定行政区界限)
(2)居住地变更(一般户籍改变)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迁往自然条 件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 年代 中期 以来
国家改革 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 增大,流向 变化
由西部迁向 东部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闯关东”原因:
①自然因素: 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山东农业欠收,导致饥
荒加剧。 ②政策因素:
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 原。 ③经济因素:
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 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
A A2
A1 C
C1 C2
B B1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际人口迁
移
自愿迁移 政治与迫害
国内人口迁移
移民政策 政治与种族迫害 城乡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由展中国家
当前人口前迁移的主要类
城市→农村 型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根据迁移原因 经济性迁移 非经济性迁移 ④根据迁移性质 自愿迁移 非自愿迁移
二、国际人口迁移 1、 二战前
欧洲
中国
日本
美
非洲
印度
澳大利亚
洲
条件和原因 特 点
流
向
地理大发 现与新航 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 展与殖民主义 的扩张
城市化与乡城人口流动
第四节.我国的乡城人口流动 一、人口流动模型 刘易斯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乔根森模型 托达罗模型
刘易斯模型
1954,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开创了 人口流动的部门分析的先河。 既然工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农业部门又可以为工业部 门提供足够廉价的劳动力,那么,对经济发展而言,决定经 济成长的关键,在于工业部门自身的扩张,而这种扩张的前 提和物质基础便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被视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 工业生产在支付了工资之后,还有利润,如果全部利润用于 投资,则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得到提高,资本家雇用工人的总 量上升,开始发挥转移劳动力的作用。 在劳动无限供给下,如何促进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化部 门转移、现代部门就业增长以加速二元向一元转变。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认为农业部门除了能够为工业部门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之外,还可 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产品的支持。因此建立了包含工、农业两部门 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 在农业部门中,凡是边际生产率小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劳动力,都 可以算是一种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的转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劳动边际生产率为0 的那部分劳动者先转移出来; 第二阶段是将边际生产率大于0但 小于平均收入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出来;第三阶段是对农业中边际 生产率大于平均收入的劳动力进行转移。 从第二阶段开始,劳动力的转移开始影响农产品的供给。 认为:如果排斥农业部门的发展,则工业部门也难以获得真正的 发展,因为粮食的短缺将阻碍这种进程。 给予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透彻地分析了农业部门是如 何决定和影响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转移的。
2008年城市化水平:44.9%
2011年城市化水平: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