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完整版

合集下载

伤寒论六经头痛

伤寒论六经头痛

伤寒论六经头痛《伤寒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头痛的病因、病机、证治进行了系统论述,按六经循行部位及特点进行论治,将头痛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并描述其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现总结如下。

太阳头痛1.太阳中风证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本证为外感风寒,太阳受邪,营卫不和,卫强营弱,腠理不固,风寒束表,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致营卫不调,发为头痛,发热,恶风,汗出,鼻鸣干呕,不渴,舌苔白,脉浮缓或虚弱等症。

治疗上以解肌散邪,调和营卫为原则,应用桂枝汤治疗。

方中桂枝辛温,祛风解肌,治卫强,为君药;芍药酸寒,益阴敛营,治营弱,为臣药;桂、芍相合,调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益气补中,又益阴和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全方散中有补,滋阴和阳,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之主方。

2.太阳中风兼水饮证原文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本证为水气内停,太阳经气不利所致,既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的太阳经气郁而不宣的外证,又有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水郁气结的内证,从其内、外证综合分析,产生气结阳郁的根源在于小便不利,因小便不利,则水不行而气必结,气结则阳必郁,以上诸证便可发生。

治疗上采用健脾利水,宣通气化之原则,应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

用桂枝汤去辛热之桂枝以防伤及表部气津,以芍药益营气以补益太阳脉络及胃络之营血不足而导致的筋脉挛急疼痛,白术、茯苓补气健脾渗湿,姜、枣补血和营,与芍草合而能补阴。

3.太阳伤寒证原文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证为太阳受风寒外袭,毛窍闭塞,卫闭营郁,太阳经气运行不畅,发为头痛,发热,恶风畏寒,腰痛身疼,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六经病欲解时谈头痛辨证论治PPT课件

六经病欲解时谈头痛辨证论治PPT课件

编辑版ppt
13
关于开、阖、枢
❖ 太阳膀胱,气化上行,外达充于皮毛,以卫外而为 固。故太阳主开,举凡邪自外入,皆太阳不能主开之 过也。 ❖ 阳明为阖。阳明胃经主纳水谷,化精汁洒行五脏 六腑,化糟粕传入大小肠,其气化主内行下达。故阳 明主阖。凡是呕逆,自汗等,皆阳明不能主阖之过也。
编辑版ppt
14
关于开、阖、枢
编辑版ppt
8
六经病欲解时
❖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 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 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 至其所生而愈,到它所生的那个时间,病应该痊愈。 肝病,肝脏属木,按四季来说是属于春天,其所生者, 木生火,夏天,也就是肝病应该在夏天痊愈,
❖ 少阳胆主十一藏,又主枢,少阳病又为半表半里之证,少阳 乃阴中生阳之关键 寅至辰
编辑版ppt
11
关于开、阖、枢
❖ 三阴三阳皆有开合枢。
❖ 有开则有阖, 有阖则有开, 开阖之间又离不开枢转。
开阖者,如户之屝,枢者,扉之转枢也。舍枢不能
开阖,舍开阖不能转枢。
❖ 以开、阖、枢原理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生理、病
编辑版ppt
17
关于开、阖、枢
❖ 少阴为枢者,手少阴心经,内合包络,下藏脾土, 故能为二经转枢,足少阴肾经上济肺金,下生肝木, 亦能为二经之转枢也。 ❖ 三阴三阳经脉别类相通,脏腑机能互补,信息转换, 通过诊察经络选穴,调控经络气血,使紊乱的脏关于开、阖、枢
❖ 开阖关键在于枢, 枢又有阳枢、阴枢之分, 少阳位于太阳、 阳明之间, 为阳中之半表半里, 转太阳则开, 转阳明则阖, 故为阳中之枢;少阴位于太阴、厥阴之间, 为阴中之半表半 里, 转太阴则开, 转厥阴则阖, 故为阴中之枢。

头痛六经辨证实训

头痛六经辨证实训

痰浊头痛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 [任脉]
丰隆: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足阳明胃经]
百会:两耳连线的中点。[督脉]
印堂:两眉头的中点。 [经外奇穴]
阿是穴:
瘀血头痛
阿是穴: 合谷: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铙侧缘的中点 处。 [手阳明大肠经]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踝尖上三寸。 [足太阴脾 经] 膈俞:第七胸椎脊突下,旁开1.5 寸。[足太阳 膀胱经] 委中:帼横纹连线的中点。 [足太阳膀胱经]
1.头 痛:
主穴:
1、率谷:[归经]足少阳胆经。人体的头部,当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2、百会: [归经]督脉。两耳连线的中点。
3、太阳: [归经]经外奇穴。前额两侧,外眼角 延痛
悬颅: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 中点处。 [足少阳胆经] 颔厌: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连线的上 1/4至下3/4交点。 [足少阳胆经] 风池: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上方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太冲:足背侧,当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足厥阴肝经] 丘墟: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的外侧凹陷 处。 [足少阳胆经] 阿是穴:
对症处理
① 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大椎等穴位。 若前额痛加刺印堂、攒竹、内庭;
偏头痛加刺头维、外关、列缺、足临泣;
枕后头痛加刺天柱、后溪、涌泉;
内伤头痛加刺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肾 俞、脾俞、肝俞、委中等,并可用梅花针叩 刺。
1.头 痛:
(5)对症处理
② 推拿按摩印堂、头维、攒竹、太阳、鱼 腰、风池、百会等穴位。
③ 风热头痛发热较甚,可予针刺放血或用 柴胡注射液肌内或穴位注射,保持大便通畅。

头痛六经分证-伤寒杂病论+-民间中医网-中医学习,经典学习,中医养生,中医治疗...

头痛六经分证-伤寒杂病论+-民间中医网-中医学习,经典学习,中医养生,中医治疗...

头痛六经分证-伤寒杂病论+-民间中医网-中医学习,经典学习,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丁元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

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

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

如,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病头痛,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等等。

《兰室秘藏·头痛门》所补出的太阴头痛与少阴头痛亦属此类。

六经头痛不但包括外感头痛,还应包括内伤头痛。

头痛是极其复杂的病症,不但在病因病机方面有外感内伤之不同;就病位而言,可以涉及脏腑及其经脉。

显然,对六经头痛从单一方面理解是不全面的。

3.三阴三阳六经病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结合。

如果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则更适应临床需要,这是本文对六经头痛范围、属性的界定。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

”明·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头痛论》中指出“伤寒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阴,皆有头痛。

”任何疾病就其属性而言不离阴阳虚实,不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其病不属外感即是内伤。

因此,将三阳三阴以及所属的脏腑经脉与外感内伤的病因病机有机结合起来对头痛进行辨证论治,既符合临床亦切合实用。

临证辨治头痛的基本要素大约有三条:一是能明确病位,二是能确定病性,三是能明确致病邪气的性质。

以六经辨证论治头痛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条件。

二、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举要(一)太阳头痛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

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

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

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伤寒论六经中常见的头痛三阳头痛发热如何鉴别?【论述1】头痛发热,三阳病皆可出现。

太阳头痛,以头项强痛为主,疼痛在后脑,连颈项,呈紧束痛,其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且脉浮;阳明头痛在眉棱前额部,以胀痛为主,但发热不恶寒,脉洪大或滑数;少阳头痛在两侧太阳穴处,主要呈抽掣样痛,往来寒热,脉弦细。

【论述2】三阳病均有头痛。

太阳头痛以头项为主,头痛主要是紧束痛,兼湿邪者,头重而痛。

伴见发热,恶寒等症状,是因为风寒侵袭人体,太阳经气郁滞所致;如太阳病变证里的肾阳亏虚,水气上逆:阳虚不能上荣清窍,水气上蒙可致眩晕、头昏、头痛、耳鸣等病症。

治以真武汤太阳病风寒束表,里有郁热之大青龙汤证也可以引起身重头痛等症。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大青龙汤是解表寒清里热之峻汗剂,大汗亡阳,有少阴证者不得发之。

从体质的角度,大青龙汤适用于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重体力劳动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受寒或者触湿病史,患者有汗出不畅的痛苦。

太阳病类似证——悬饮证【原文】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157) 发作有时,头痛,是饮热互结所致。

故治疗用十枣汤攻逐水饮。

阳明头痛以额颅为甚,连及目眶呈胀痛,具有发热恶热,口渴,不大便,小便黄赤等到症状,是阳明里热炽盛,浊气上逆所致。

阳明湿热头痛:湿热头痛的病因,涉及外感、饮食、内伤、久病等方面。

其中饮食失节最为常见,而素体阳盛则是发病的基础。

湿热头痛的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壅滞经脉。

湿热头痛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反复发作,或头痛连项,或颈项拘紧,或见胸闷脘痞,口苦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溏垢,或闭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或滑数。

湿重者则大便多偏溏,或胶着黏腻而滞下不爽。

用葛根芩连汤可以清热利湿,通络利窍。

如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如阳明中寒,饮邪上逆头痛者,具备呕而咳,手足厥冷,小便利等症状,是中阳亏虚寒饮上逆所致;【原文】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漫谈六经辨证辨治头痛

漫谈六经辨证辨治头痛
C C 中医 临床 研 究 2 1 JM 0 0年 第 2卷 第 1 4期
.3 .. 7.
漫 谈 六 经 辨 证 辨 治 头 痛
Di us n o et g h a ah n df rni in b sd o i g s si n t ai ed c e i i eet t ae n Lui c o r n f ao j n
随症加减治疗头痛 ,通过对 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辨证施 治,中医方药加减治疗头痛 ,取得 了满意的疗效 。
【 关键 词 】 六 经辨 证 ; 辨 治 : 头痛 [ s at Hedc e s o Abt c] r aah mmo mpo i cnc1d ie t o eo s edc e n t n lnuyha ah C I ic ns tm l ia i d d no x g nu a ah di e ai r edc enT M.n y n i .v i e h a n r j i odros d eto t a n ed ce t rsr t n,ra n ed ce yZ o  ̄ig rsr t n , nlz f ai t t ig re t t ye c fr t gha ah hpeci i st t gha ah h n n eci i st aa e pt ns a n u f s ei wi po ei b p po o y o e ,k
h e t d f rn i i ,r a i e d c ei T t et a ig i i e e t t n te t gh a a h CM , a o d e e t r n n ao n n h sag o f c.
[ y r s T p iee tt no i ig Tet n; ed ce Kewod ] yedf rni i f u n ; ra ao L j metH a ah 头痛 是 临 床 常 见 的症 状 之 一 ,中 医 分为 外 感 头 痛 和 内伤 头 解 少 阳 ,疏 散外 邪 ,专 入 少 阳 ,善 治 少 阳头 痛 ;配 黄 芩 清 泻 郁

浅析六经辩证头痛

浅析六经辩证头痛

浅析六经辩证头痛1太阳头痛,后面枕部疼痛连及项、背,及巅顶,发热恶寒恶风,脉浮项强,若自汗恶风,宜桂枝汤;恶寒无汗,宜麻黄汤。

2.阳明头痛,前额、面颊,眉棱骨痛,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眼眶发涨,宜葛根汤;眉棱骨痛宜小半夏汤加沈香末少许3少阳头痛,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眩晕,干口苦,寒热往来,脉弦,宜小柴胡汤加减以上三种头痛的用药原则,就是使本经脉的气机顺畅,三阳经脉的气机顺畅,邪气就不会继续进入体内,三阴经就不会得病。

如果用药不当,三阳经的邪气不能向外化解,必定会向内传至三阴经。

4太阴头痛,太阴主湿,湿气上蒸,头痛而重,四肢酸疼而觉冷,腹满、呕吐、食不下,宜理中汤。

5少阴头痛,热气上蒸,头痛而咽干便赤,少气懒言,肌肤燥干,法宜养阴,宜黄连鸡子黄汤,属于「润燥救阴」;若头痛脉微欲绝,身重而欲寐懒言,咽干而口不渴,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属于温经散寒,「扶阳抑阴」。

6厥阴头痛,厥阴主风木,头痛而巅顶最重,干呕吐涎,爪甲嘴唇青紫,四肢冰冷,腹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属于「回阳降逆抑阴」。

综上所述,邪气在三阳经,法宜升解,以不使邪气入内为要;邪气在三阴经,法宜温固,由内而解。

真头痛,属于内伤日久,七情过度,阳虚不能镇纳阴邪,阴气上腾,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顶,想用布带紧勒头部,兼有气喘,唇舌青黑,渴饮热水,乃阳脱于上,属于危候,法宜回阳收纳,只有用大剂白通汤、四逆汤最为有效。

此时若用「滋阴降火」之法,就会使阴邪更盛而阳愈脱,只会加速患者死亡。

百方不效,忽好忽犯,服用血府逐瘀汤。

有的中医,一见头痛,不论「阴阳」和「六经辨证」,一律袪风,对于三阳证,尚可治愈,对于三阴证,就会害命,不可不知!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辨证录,头痛门

辨证录,头痛门

辨证录,头痛门展开全文头痛门(六则)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此病一时暴发,法在不救,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

虽然邪在脑,不比邪犯心与犯五脏也,苟治之得法,亦有生者。

我今传一奇方以救世,名为救脑汤∶辛夷(三钱)川芎(一两)细辛(一钱)当归(一两)蔓荆子(二钱)水煎服。

一剂而痛即止。

细辛、蔓荆治头痛之药也,然不能直入于脑,得辛夷之导引则入之矣。

但三味皆耗气之味,同川芎用之,虽亦得愈头痛,然而过于辛散,邪气散而真气亦散矣,故又加入当归之补气补血,则气血周通于一身,邪自不能独留于头上矣,有不顿愈者乎。

此症用护首汤亦效。

川芎(五钱)当归(一两)白芷郁李仁天花粉(各三钱),蔓荆子(一钱)水煎服。

一剂效。

人有头痛如破,走来走去无一定之位者,此饮酒之后,当风而卧,风邪乘酒气之出入而中之也。

酒气既散,而风邪不去,遂留于太阳之经。

太阳本上于头,而头为诸阳之首,阳邪与阳气相战,故往来于经络之间而作痛也。

病既得之于酒,治法似宜兼治酒矣,不知用解酒之药必致转耗真气,而头痛愈不能效,不若直治风邪能奏效之速也。

方用救破汤∶川芎(一两)细辛(一钱)白芷(一钱)水煎服。

一剂而痛止,不必再剂也。

盖川芎最止头痛,非用细辛则不能直上于巅顶,非用白芷则不能尽解其邪气,而遍达于经络也。

虽如本他药,未尝不可止痛,然而大伤元气,终逊川芎散中有补之为得也。

此症亦可用芷桂川芎汤∶川芎(一两)白芷(三钱)桂枝(三分)水煎服。

一剂即止痛。

人有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矣。

此乃少年之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之者也。

人皆以头痛之药治之而不愈者何也?盖此病得之肾劳,无肾水以润肝,则肝木之气燥,木中龙雷之火,时时冲击一身,而上升于巅顶,故头痛而且晕也。

治法宜大补其肾中之水,而少益以补火之品,使水足以制火,而火可归源,自然下引而入于肾宫。

火有水养,则龙雷之火安然居肾,不再上升而为头痛也。

方用八味地黄汤加减用之。

《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探究

《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探究

《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在偏头痛中的应用探究张培丽【摘要】偏头痛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可根治、易复发等特点.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学的进步,偏头痛已成为神经内科就诊的重要疾病之一.但现代医学缺乏对偏头痛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偏头痛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多为单一复方辨病治疗,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疾病的宗旨.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偏头痛,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特色,根据六经所属的不同脏腑、经络病理变化、不同的疾病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出来的一种辨证理论.本文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角度出发,以《伤寒论》中提及的偏头痛为研究对象,对此加以整理并溯本追源,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3页(P267-26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辨证;偏头痛;张仲景;治法【作者】张培丽【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科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2张仲景《伤寒论》对引起头痛的病因做了详细的论述,在《伤寒论·伤寒例》中大量论述了风、寒、热、火、湿等外邪引起的头痛机理,认为寒邪、湿邪为导致头痛的主要原因。

早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偏头痛的治疗主要以理疗、按摩、针灸及外敷药物等对症治疗,口服药物种类及用法介绍很少[1]。

而张仲景《伤寒论》中已经较为系统的记载了对外感头痛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

《伤寒论》首次将头痛的论治按六经分型,伤寒经认为只有上行头部的三阳经和厥阴经才会产生头痛,不直接上行头部的少阴、太阴两经则不会产生头痛[2]。

三阳经中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及厥阴经发生病变则会产生头痛。

《兰室密藏》中提到“头半边痛者”为偏头痛,古代对偏头痛并无详细论著,但对头痛的研究却源远流长,为了方便论述,在此将头痛作为主要论述对象,本文就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头痛略论于下。

?六经辨治一例头疼案

?六经辨治一例头疼案

六经辨治一例头疼案一位朋友的爱人因头疼问诊,其他症状:口臭、心烦、易生气、视物模糊、怕风、鼻塞、流涕、有黄痰、舌红苔微黄、水滑,等等。

2020年1月21日问诊,辨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方用“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生石膏、石决明、桔梗”,服三剂,头痛止。

方子组成:(20200121)柴胡20克、白芍30克、枳实15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泽泻20克、生石膏30克、石决明20克、桔梗15克。

三剂,水煎服。

一天一剂,一剂煎两次温服。

服药反馈:上方服三剂,1月27日说头疼好了。

辨证要点:(1)“口臭、心烦、鼻塞、视物模糊”,是孔窍方面的问题,病在少阳,用四逆散。

方中柴胡、枳实、白芍均为行气解热药,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白芍主腹挛痛,甘草调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方可缓解头疼之急迫状态。

(2)舌红,边有牙齿,舌苔水滑,这是血虚水盛的表现,用当归芍药散。

里有川芎,是治疗头疼的要药。

(3)“舌红苔黄、黄痰”,是里有郁热,用生石膏清阳明热。

(4)加桔梗,与白芍、枳实组成排脓散,可稀释、融化黄痰、黄涕。

(5)加石决明,是为配合当归芍药散解决眼睛视物模糊的问题。

胡老治眼疾常用当归芍药散,热证加石决明,寒证加吴茱萸,寒热错杂,两个一起加。

(6)《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这里明明说四逆散治的是少阴病,为什么还要把四逆散归到少阳病的方子里呢?冯世伦教授是这样解释的:“①原本少阴病,今传入半表半里而转属少阳也;②由于热壅气郁,血行受阻,因致脉微细、四逆,形似少阴病的外观,因以少阴病冠之,教人加意鉴别也。

③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

④本方所述的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治,则痢疾有用本方的机会甚明,宜注意。

⑤本方治阳痿有佳效。

六经辨证治疗头痛

六经辨证治疗头痛

六经辨证治疗头痛六经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由张仲景及后世医家不断发展。

六经头痛包括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阴头痛,少阴头痛和厥阴头痛。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就是当风寒侵袭人体时,邪气损伤人体阴阳的量化及疾病所到达的层次的概括:1太阳头痛:从时间上来讲,太阳表示邪气刚刚进入人体,人体的阳气尚未受到损伤,属于正邪交争初期;从空间讲,皮肤腠理开阖不利,或太阳经的经脉之气运行瘀滞。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张机承续《黄帝内经》观点并补充太阳头痛的症状和治法。

2.阳明头痛:阳明表示阳气中最集中、最炽热的部分从时间上看,阳明表示病程进入第二阶段,多在发病的第2天或几小时后,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从空间上,疾病进入较深的一个层次,全身综合情况为动员所有能量与邪抗争。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说:“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7条》说明阳明头痛的症状:“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如裂,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

5.2.I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
5.2.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z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5.2.3属性:实证为主. 5.2.4证治 ①阳明热结气壅:治选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 ②阳明蕴热;治选白虎汤加味.如白虎加苍术汤、白虎加白芷汤。 ③阳明湿热;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 ④阳明火毒上攻:治选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
①痰厥头痛。治选半夏自术天麻汤。或芎辛导痰汤: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
二陈汤. ②气虚头痛-泊选顺气和中汤。 5.5少阴头痛 5.5.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 5.5.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以稽血不足,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变化・
148
5.5.4证治 ①阳虚感寒:治选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附子细辛汤。 ②肾精亏虚:治选加减复脉汤、六味地黄丸或八味地黄丸(《辨证录》:六味地黄丸加川芎、 内桂)。 ③肾阳不足:治选右归丸或人参芎附汤。 ④肾气亏虚:治选大补元煎。 5.6厥阴头痛 5.6.1部位:巅顶、颜面,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 5-6-2病因病机: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血虚感寒。 5.6.3属性:虚实兼见。 5.6.4证治 ①肝气郁结:治选柴胡桂枝汤、四逆散或香茗散。 ②肝郁化火:治选白头翁汤加菊花、蝉蜕、决明子等。 ③肝寒上犯:首选吴茱萸汤。 ④气滞血瘀:治选通窍活血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川芎。 ⑤血虚头痛:治选加味四物汤;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 ⑥肝阳上亢:治选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加减。 5.7杂类头痛 全头痛治从合病着眼,游走痛从风、气、肝胆、少阳入手,头痛休作有时求之于少阳、厥 阴。
汤为治疗悬饮之主方,而十枣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论》所论述的十枣汤证与‘金匮’悬

头痛《医法圆通》

头痛《医法圆通》

头痛《医法圆通》按头痛一证,有从外而入者,有从内而出者。

从外而入者,风、客之邪干之也。

阴,俱以里论。

此指六客由外入内之谓,非指七情损伤,由内出外之谓。

脉浮项强,发热恶寒恶风是也。

以桂枝汤。

恶寒无汗,主以麻黄汤。

是顺其本经之气机也。

二曰阳明头痛,额前、甚,脉长,恶热,主以葛根汤。

是顺其本经之气三曰少阳头痛,而两侧独甚,寒热往来,机也。

目眩口苦,主以小柴胡汤。

是顺其本经之气机三阳之气机顺,邪不至入于内,而三阴不病矣。

若三阳之外邪不解,则必传于三阴,三阴者何?四曰太阴。

外邪传至太阴,太阴主湿,邪从湿化,湿气上蒸,头痛而重,四肢酸疼而觉冷,腹满呕吐不食,主以理中汤,是温中除湿之意也。

五曰少阴。

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区。

邪入少阴,若协火而化为热邪,热气上蒸,头痛而咽干便赤,少气懒言,肌肤燥熯,法宜养阴,主以鸡子黄连汤,是润燥救阴之意也。

邪若协水而化为阴邪,头痛而脉微欲绝,身重而欲寐懒言,咽干而口不渴,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经散寒,扶阳抑阴之意也。

六曰厥阴。

邪入厥阴,厥阴主风木,邪从风化为病,风主轻清,头痛而巅项更甚。

诸阴之脉至颈而还,惟厥阴脉会顶巅。

厥阴又属至阴之所,邪入此,从阴化者亦多。

顶痛多兼干呕吐涎,爪甲、吴萸四逆汤,是回阳降逆祛阴之意也。

[眉批]此论六经头痛。

三阳三阴为病,有界限,有次第,有传不传,传者病也。

著眼论《素问》云:三阳为父,指太阳;二阳为卫,指阳阴;一阳为纪,指少阳。

母,指太阴,二阴为雌,指少阴,一阴为使,指厥阴。

此篇所论,是从六步流行之气机言之也。

邪在三阳,法宜升解,不使入内为要。

邪在三阴,法宜温固,由内而释,不使伤表为先。

[眉批]总结六若内伤日久,七情过度,阳虚阴虚,亦能作头病,但病形无外感可征,头眩昏晕,十居其八,头痛十仅二三。

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定,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系危候。

法宜回阳收纲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之类。

缓则不救。

胡希恕:头痛的经方辨证论治

胡希恕:头痛的经方辨证论治

胡希恕:头痛的经方辨证论治展开全文:一、头痛多见太阳病六经合病当审清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关于头痛的病因病机。

古今有许多探讨,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人肾。

”《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济生方?头痛论治》曰:“凡头痛者,血气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 ......又有风热痰厥,气虚肾厥,新沐之后,露卧当风,皆令人头痛。

”《丹溪心法头痛》曰:“头痛多主于痰。

”这些论述,在头痛的辨证论治上。

给人们以启迪。

这里应着重说明的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头痛的治疗上更能给予正确、快捷地指导。

僦如《伤寒论》第一条即指出:“太阳之为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就指明了头痛多属于太阳病。

值得说明的是,有人认为这只是指感冒头痛,这里的原因,第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太阳病的实质。

第二是后世习惯把头痛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把太阳病视为外感病,把内伤头痛视为无外邪,这样只认为急性头痛才见太阳病,而慢性则不能有太阳病。

实际各种急慢性病中皆可出现头痛,有头痛则说明有太阳病的存在,不过不少头痛者已不是单纯的太阳病,而是合病、并病,如太阳少阴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这样头痛的六经辨证既明.则治疗大法便可确定.这就是在太阳用汗法;太阳少阴合病用发表加温阳强壮法;太阳少阳合病用和解法;太阳太阴合病用解表温里法。

在大法的指导下,再辨具体的方证,则头痛可得到正确的治疗。

这里仅从几个治验案例分析、探讨之。

一、太阳汗法分虚实少阴合病当温补例1任某,女,2l岁,病案号49703。

初诊日期1965年12月21曰:昨日感冒,头痛、身痛、腰痛、恶寒、无汗、恶心欲呕,素有腹泻腹痛,舌苔薄白,脉浮数.与葛根加半夏汤:葛根三钱,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半夏三钱。

结果:上服一剂,症大减.二剂症已。

通过一例头痛案演示六经辨证路径

通过一例头痛案演示六经辨证路径

通过一例头痛案演示六经辨证路径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295天。

林医师:你好,我原来是你的病人,反复头晕及输液不好,经过你的调理好了,现在我带妈妈来看看。

我说:好的,我看看。

我问:阿姨,你哪里舒服?阿姨答到:我头痛三年了,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好,输液中药也吃过很多。

我问:哪个部位的疼痛?阿姨答:说不定,有时前额疼,有时后脑勺疼。

有边有时也会痛。

我问:是怎么样疼呢?阿姨答:前额隐隐的胀痛,低头时刺痛,象针刺一样难受。

(疼痛的性质来说,考虑有气滞,瘀血)。

我问:有怕冷,发热吗?有怕吹空调吗?(这主要问有无大阳病,六经的问诊,首问太阳,太阳病的提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鉴别,临床症候反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汗出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咳,喘,脉浮紧/缓)阿姨答:没有,不觉得发热,不觉得怕冷。

我问:有颈椎后面的疼痛吗?有腰痛吗?阿姨答:是的,颈椎后面不舒服,腰也痛。

我问:口干,口苦吗?咽喉干,想喝水吗?头晕吗?(少阳病的提纲,正邪交争表证之内,里证之外,胸,腹腔之间,病机为:血弱气尽,邪气因入,表现为口苦,咽干,目弦,脉弦细,两耳无闻,及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七大然证)阿姨答:是有口干,但不想喝水,我平时喝水也不多,口苦,早晨起来的时候特别明显。

头晕,头重的感觉。

我问:平时喝水是喝冷水还是温水?喝水会觉得舒服吗?您有吃佑左匹克隆片吗?(这个喝水需要详细的问诊,太阴水饮为逆,口干不欲饮,阳明口干喝水多,当然还有太阳少阳少阴厥阴也要鉴别,另外口苦,是少阳病的提纲,吃佑佐匹克隆片也会口苦,需要我们鉴别。

)阿姨答:喝水主要温开水,喝水后没有特别舒不舒服的感觉,我没有吃你说的那个药。

我问:有心烦脾气躁吗?阿姨答:是的,心情烦,睡不好。

我问:为什么睡不好?阿姨答:我觉得全身关节疼痛,很不舒服,她边拍着自己不舒服的关节部位给我看,胃也不舒服。

我问:如何不舒服胃?吃饭可以吗?【厥阴病的问诊,主要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四肢厥逆,手足逆冷,厥而呕,实际上临床出厥阴病提纲所言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的临床表现是减少,厥阴病往往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除了乌梅丸外,柴胡桂枝干姜汤也适合于厥阴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外感与内伤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在论治外感病的过程中,涉及了头痛的证治,临床采用六经辨证论治与外感、内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头痛,更切合实用。

以下试述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1《论》有关头痛证治的回顾1.1三阳病皆可出现头痛1.1.1太阳病头痛①头痛是太阳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太阳中风、太阳都会出现头痛,其特点是头项强痛。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头痛与足太阳经脉循行部位有关。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动则病冲头痛,……脊痛,……是主筋所生病者……头顖项痛……”。

1.1.2阳明病头痛①阳明头痛责之热,热邪循阳明经脉上攻,蒸于面,扰于清窍,发生头痛。

“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

宜桂枝汤”。

②足阳明经脉循行于面是产生阳明头痛的基础。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素问·热论》说:“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1.1.3少阳病头痛①少阳头痛其证以热为主。

“,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②少阳经脉循行于头之两侧与少阳头痛的发病密切相关。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额痛……。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颜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

1.1.4阳经合并病头痛三阳经脉皆行于头面,则阳经合并病也可以发生头痛。

如“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

1.2三阴病惟厥阴病可见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头痛与足厥阴肝经循行密切相关。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1.3非六经病头痛《论》还记载了一些本不属于外感病的头痛,主要是与六经病头痛鉴别。

如“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挚挚汗出,发作有时,头痛,……。

即是类太阳病头痛2《兰室秘藏》补出太阴、少阴头痛2.1太阴头痛太阴头痛,即今之痰浊头痛。

如“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

“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痛药也”。

2.2少阴头痛“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

3六经头痛涵义辨析六经头痛已为学者与临床医生所接受。

然其涵义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3.1指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中华医学大辞典》对六经头痛的解释是:太阳头痛“头痛之属于太阳经者”,太阴头痛“头痛之属于太阴经者”……。

3.2与六经病(或三阴三阳六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兰室秘藏》补出的太阴头痛与少阴头痛当属此类。

3.3三阴三阳六病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结合如果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则更适应临床需要。

明·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头痛论》中指出“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阴,皆有头痛”。

将三阳三阴与外感内伤结合起来,符合临床亦切合实用。

4六经头痛的病因病机4.1外感内伤皆可致病外感以风为主,风挟寒热湿暑等邪上犯清窍;内伤主要涉及情志、饮食、久病等方面;外伤导致脑髓、肌肤,经脉损伤,也是头痛发病的常见病因。

4.2病机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火热、气、痰、瘀、虚等方面;头痛的病机主要是经脉不畅,清窍不利;或气血阴阳亏虚,清窍失养。

5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5.1太阳头痛5.1.1部位: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

5.1.2病因病机:风寒、风热,阻滞太阳经脉。

5.1.3属性:外感内伤皆常见,而以外感为主;属实者居多。

5.1.4证治①风寒证:治选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

②风热证:治选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桑叶、菊花、僵蚕、蝉蜕,或用升麻葛根汤、桑菊饮。

③风湿证:治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

④湿热证:治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等。

⑤瘀血证:治选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5.2阳明头痛5.2.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

5.2.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5.2.3属性:实证为主。

5.2.4证治①阳明热结气壅:治选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

②阳明蕴热:治选白虎汤加味,如白虎加苍术汤、白虎加白芷汤。

③阳明湿热: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

④阳明火毒上攻:治选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⑤阳明寒滞:治用选奇汤。

5.3少阳头痛5.3.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

5.3.2病因病机:外感以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内伤则多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壅滞。

5.3.3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5.3.4证治①少阳郁热(郁火):治选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生姜,加僵蚕、桑叶、菊花、连翘、蝉蜕。

②少阳热结气壅:治选大柴胡汤。

③少阳气郁:治选柴胡桂枝汤。

④特殊头痛——雷头风:治选清震汤加味。

5.4太阴头痛5.4.1部位:头痛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5.4.2病因病机:内伤为主:饮食、劳役、久病、失血;情志伤肝及脾。

5.4.3属性:虚实兼见,以虚为主。

虚证多见气血亏虚或清阳不升;实证以痰湿、湿热、痰热、痰浊为主。

5.4.4证治①痰厥头痛:治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芎辛导痰汤;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

②气虚头痛:治选顺气和中汤。

5.5少阴头痛5.5.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

5.5.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不足,脑髓亏虚;阳气亏虚,复感寒邪。

5.5.3属性:以精血不足,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变化。

5.5.4证治①阳虚感寒:治选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附子细辛汤。

②肾精亏虚:治选加减复脉汤、六味地黄丸或八味地黄丸(《辨证录》:六味地黄丸加川芎、肉桂)。

③肾阳不足:治选右归丸或人参芎附汤。

④肾气亏虚:治选大补元煎。

5.6厥阴头痛5.6.1部位:巅顶、颜面,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5.6.2病因病机: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血虚感寒。

5.6.3属性:虚实兼见。

5.6.4证治①肝气郁结:治选柴胡桂枝汤、四逆散或香茗散。

②肝郁化火:治选白头翁汤加菊花、蝉蜕、决明子等。

③肝寒上犯:首选吴茱萸汤。

④气滞血瘀:治选通窍活血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川芎。

⑤血虚头痛:治选加味四物汤;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

⑥肝阳上亢:治选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加减。

5.7杂类头痛全头痛治从合病着眼,游走痛从风、气、肝胆、少阳入手,头痛休作有时求之于少阳、厥阴。

头痛的辨证论治【概述】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如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本篇所指头痛属内科杂病范围,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

【病因病理】头痛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此外,外伤跌仆,久病人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亦可导致头痛。

病理变化为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遏清阳,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致头痛。

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痛。

因于肾者,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亦可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

因于牌者,多系饥饱劳倦,或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牌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阻遏清阳而致头痛。

至于外伤跌仆,久病人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每易致头痛。

【诊断要点】1.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2.头痛可发于颞部或头顶,也可无固定部位。

3.头痛发作时可为刺痛、钝痛、胀痛。

4.体检一般无阳性体征发现。

【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以上三型为外感头痛。

4.肝阳头痛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5.肾虚头痛症状: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舌红少苔,脉细。

证候分析: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