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4篇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和理念的书籍,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喜欢读书,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通过推荐优秀的作品、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等。
这使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的重要环节。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运用,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他提倡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掌握语文的实际运用技巧。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策略。
比如,对于优秀生,他建议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更高层次、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薄弱生,他建议分析问题出处,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巩固。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社团活动。
他提倡通过课外社团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通过读书俱乐部、写作社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应用,将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强烈推荐《我怎样教语文》给所有关心语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
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从教五十多年来对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带我们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进入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之门。
读完此书,我颇有启发和感触。
让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第二辑《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老师在文章开头写到:“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如果说在过去,当看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会毫不迟疑地反对。
语文千头万绪,知识繁琐,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哪一方面不得顾及?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需下很大功夫,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得推敲琢磨,教语文怎么可能很简单?这几年,不断地接受新的课改理念,参与语文课题研讨,尝试语文课堂的改革,也确实在自己的思想上产生了巨大转变,更是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教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可以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读什么?就是读书,大量阅读课外书,从孩子识字起就开始阅读,并在阅读中识字,读经典、诵美文、背诗文、储备语言。
学会多种阅读方式,默读、朗读、精读、泛读、跳读等。
写什么?就是写字、写作文,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宏扬传统文化。
写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了,低年级写话,中高年级写段、写篇。
而且要做到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
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课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语),抓住“读写”两线不放松,就能把语文教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2024年,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执教于一所优秀的小学。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读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著作,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智慧。
在以下的文本中,我将分享我个人对于这些读物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教育新思维》是我在这一年读到的第一本重要著作。
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方向。
作者指出,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学习和应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例如,作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倡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通过开展精读课堂和选读课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潜能。
另外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著作是《教育的自由之道》。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发展的问题。
作者认为,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在教学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在阅读小说后展开一场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激发兴趣,还能培养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是另一本我在2024年读到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详细解读了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期望,并提供了许多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建议。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例如,我会结合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和实际应用活动,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发展的著作,如《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指导》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
这些书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
2024年语文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2024年语文教育读书心得范文《语文教育读书心得》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2024年的语文教育中,我读了许多与语文教育相关的书籍,其中包括教育学理论、教材解读、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读、写、说、听的技能,而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网络时代,传统的语文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语文教育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我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综合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这种综合语文素养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另外,我还意识到语文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语文素养的人才,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社会的需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要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素养、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范文1翻开这本并不厚重的书籍,便掉进了吴老师清简的智慧旋涡,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自古以来都知道大道至简,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将一篇课文由薄读到厚,读到作者可能都没想到的想法,并将这些读到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致使语文教学繁琐枯燥。
读完这本书之后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扼要在我一边赞叹一边翻阅这本书时,扑心而来的便是他在教学中清简智慧的运用,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清楚教学目标的主次,哪些是学生在课堂上非要达到的目标,哪些是对课堂学习意义不大可有可无的目标。
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以下目标是学习这篇课文必须达到的:①认识课文的生字,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如“迫不及待”“五湖四海”等词语的意思。
②了解信息高速路神奇之处,激发学生了解网络的兴趣。
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想达到种种理想的效果,其结果是全面撒网并为全面开花,也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内容要简单精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减法为主。
梳理课文的主线,抓住课文的重点,简单精致地呈现教学内容,将之讲深讲透。
这样既能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又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
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到省时高效。
例如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虽然这篇文章的篇幅很长,但我主要让学生紧扣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展开教学,从而化抽象为具象,从而体会时间的珍贵。
这样把原本内容较长的文章给简单化,学生很容易领悟文章的内容及其主旨。
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这样一来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简单精致多了。
当然,读完这本书有收获也有不足,例如怎样在在课堂中设置问题,通过问题设置怎样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一本书,一架桥梁,引渡着一次相知,一次从迷茫无措到星光灿烂,北辰而现的喜不自胜的顿悟。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一、要满腔热情地、精益求精地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又慢。
再者,有人认为,中招阅卷采用“承包制”,阅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书写,看卷面,看开头,看结尾,唯独不看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没时间看。
所以,确实有一些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本人认为,且不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仅从分值上看,作文是50分,占语文学科120分的接近“半壁江山”。
因此,不管作文教学这个果子有多硬、多涩,我们都还要“啃”,还要“嚼”。
否则,就有悖于课程标准和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的确是“望而生畏”,写作文时“咬笔杆”、“挠头皮”是常有的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
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帮他们找“下锅之米”;在怎样写的问题上,把他们“领进门去”。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早晚会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写起__来一定会比较得心应手。
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作文教学著书立说,企图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如“快速作文”之类,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几?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乡村的娃娃,他们虽有乡村儿童生活的一些积累,但他们读书很少,习作机会又不多,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仅仅靠学那么几篇课文和屈指可数的几次作文训练,显然是杯水车薪。
所以,作文教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
它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呕心沥血,以满腔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作文教学。
二、从基础做起,教给学生基本“套路”众所周知,虽“文无定法”,但同时也有“文贵有法”之说。
即使某人是武林天才,也不可能在他连“站马步”都不会的情况下就能练就“降龙十八掌”。
我们教学生写作文,也必须从最基本的功夫教起,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套路”。
这里,我想以写“读后感”为例加以说明。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篇一《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怎样教语文》的书,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说起来,以前我觉得教语文不就是讲讲课文、让学生背背古诗嘛,能有多难?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啦!这书里讲的那些方法和理念,就像一道道闪电,“咔嚓”一下把我脑袋里那些陈旧的想法给劈开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教个语文,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嘿,您还别这么说!语文这门学科,那可是博大精深,要教好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这本书里提到,教语文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文字的魅力。
这就好比你给孩子一个苹果,不能只是告诉他这是个苹果,得让他尝尝,知道苹果是啥滋味儿。
比如说教古诗吧,以前可能就是让学生背下来,解释一下意思。
但现在我觉得,可能得带着他们穿越回古代,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这得多有趣呀!我不禁在想,要是我以前的语文老师也能这么教,那我学语文得更带劲吧?不过呢,要做到这些也不容易。
老师得有深厚的功底,还得花心思去设计课程。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太麻烦啦,但是为了学生能学好语文,这点麻烦算什么呢?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教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可我又觉得,要真正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可能还得摸索好久。
这一路上,会遇到困难吗?肯定会呀!但我觉得,只要我愿意去尝试,去改变,总会找到适合的方法,不是吗?篇二《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读完《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一开始,我就像个好奇宝宝,满心期待能从书里找到什么神奇的教学秘籍。
嘿,您别说,还真有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书里说,教语文不能照本宣科,得灵活多变。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的语文学习经历,那简直就是“填鸭式”教育,枯燥又无聊。
难道教语文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吗?比如说,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生字,或者让学生自己编故事来理解课文。
我就想啊,这样的语文课得多有意思!可是,转念一想,要真这么做,老师得多累啊!得准备那么多有趣的活动,还得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篇)
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篇)中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常言道“三分__七分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故,读书是如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语言性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就初中语文诵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诵读是初中语文的灵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语文朗读,主要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表达书面语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朗读中学生可尽情沉浸在读的海洋,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自己,表达自我,愉悦自我,陶冶身心。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
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这就达到了读的目的,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两全其美。
例如《春》,《我爱这土地》。
诵读的确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宁静,只有心宁静了学生才会回归课堂达到有效学习,才会创造高效课堂。
要不怎么说“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积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二、诵读可谓是以身作则,感同身受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后感实用5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后感实用5篇《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后感 1有幸与君相识于“韦慧鸽语文名师工作室”,我倍感庆幸。
是您让我感觉到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纯属虚度光阴,是您给我指点迷津。
相信此刻的我,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从教以来我一直思考的是“我怎么教?”的问题。
曾几何时,我备课时总是煞费苦心的把一篇课文里所能提炼出的与内容有关的问题串成一串进行教学,自认为“串糖葫芦”式的教学方法,完整无缺的内容分析,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过渡语,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尽善尽美”。
但此刻,爱不释手的捧着你,我却惭愧不已,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盲目施教,误人子弟。
庆幸在这本书中遇到了一群善于思考和研究的名师团队,更庆幸在他们的遇到困惑时有一群资深教授不吝赐教,及时点拨。
每一次的品读过后都是良久的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现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念转变上,而应该进行实践转变。
目前我应先思考“我教什么?”的问题,给自己的课堂确定航向,而这航向应该“精准、简洁”,这样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才能用好“课文”这一例子,教好语文。
俗话说“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徐家良教授的一番点拨,又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课文仅仅是语文的“缩影”,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文,才能达到教好语文的实质目的。
每一次品读,都是心灵的碰撞,引发我久久难以停息的思考,尽管肤浅,但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愿与君为友,以期助我成长!《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后感 2这本书自放假前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每读一9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我们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确定以后,就是研究如何去教,语文课是使学生语文学*的重要路径,而课文通过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
语文课文读后感
语文课文读后感语文课文读后感1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__,我深有感受,作者父亲的话也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中。
文中父亲严格的教导对作者启发很大。
虽然是一条诱惑人的漂亮的大鲈鱼,不过父亲克服了自己留下大鲈鱼的心理,为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人,为了利益,而去做违反社会公德的事。
上次我在超市购买物品,一不小心,将货架上的一些东西碰了下来,掉了个满地。
刚想弯下腰去捡,眼随意瞟了瞟四周:没人!我松了一口气。
想:管他呢!反正没人看见!于是我趁没人看见,转过身,走了。
可读了这篇__后,我感到极为惭愧。
假如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那大街上还会干净吗?花草树木还会生机吗?溪水还会清澈吗?今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__,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在鲈鱼捕捞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终于钓上了一条又大又美的鱼,父亲却让“我”把辛辛苦苦钓来的那条来之不易的鱼放回去,“我”只好不情愿的把它放了回去。
开始,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用意,长大后才明白原来父亲是要我做个道德高尚的人。
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有一次,上《品社》课,我因借了一本好看的书,所以每时每刻都想着它。
过了一会儿,我被那鲜美的鱼饵吸收过去了,我悄悄向课桌望了望,“扫描”到了那本书,我手有点痒痒了,可偏偏这时,我想到了孟德斯鸠曾说过的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上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什么。
想到这儿,我把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觉得这样做不好,就没有去吃那诱惑人的鱼饵。
我要做个诚实的人,不论有没有人发觉,都要抵挡住诱惑。
语文课文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篇《白公鹅》的__,这只白公鹅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伤害,连牛也追着跑,人也不肯放过。
虽然白公鹅平时凶猛,但在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下起了带冰雹的倾盆大雨,它张开翅膀让孩子们躲起来,其他大鹅小鹅都跑了,只有白公鹅没跑,最后,白公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鹅们的生命,白公鹅这样为了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精神。
语文读后感15篇
语文读后感15篇《语文读后感15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语文读后感《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全书依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透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中国礼貌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齐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
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但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我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
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向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第2篇语文读后感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
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
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
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
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相关推荐教育类书籍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篇1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
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
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
因此,老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老师年长于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老师=老妈+师长。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老师的职责。
可是我毕竟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因此在教育学生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
有幸的是,假期里读:《卡尔·威特教育全书》,《1—2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以下简称《细节》)这两本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
”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
书中还谈到:“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
作为老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只有七,八岁或者他们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我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
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
第1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时,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这么直白地肯定语文的简单,一定不适合对于我这种菜鸟级教师的。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试着翻开了书本的扉页说实话,教书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没有能力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还能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但读完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可以说,豁然开朗。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
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
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
就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首先要做的时候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课文与原译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再开始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
当然,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它的语言、细节、结构和背景来清晰文章脉络。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1这段时间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读完,在这本书的开篇,于老师所说的"人生要留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他对写作的执着,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怀有"作家梦",就如于老师一样。
用他的话来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自己写教学随笔,写教学反思,写"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并且随时随地他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并且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写作。
他经常开玩地说:"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睁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我看到他对读书的执着,他教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除了让每一个孩子读好每一篇文章外,还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做读书摘录。
他自己也大量阅读,坚持阅读,读出人物的年龄,说话的语气,此时的心情,甚至读好标点符号。
他留给我的还有他对教育的执著。
他始终秉持着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他的课上得很有意思,他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堂。
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于老师自己说道:"和孩子共处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孩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
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显然于老师是成功的,他对教育的种种执著都源于一个字"爱":他爱教育事业,爱语文,爱孩子!他给我们留下了的这个大大的"爱"字,时刻激励着无数的语文人。
读于老师的这本《我怎样教语文》,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怎样让人生留痕。
一、脚踏实地地做于老师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都说实践出真知,读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爬山虎的脚》读后感(共含1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爬山虎的脚》读后感《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叶圣陶先生。
十岁的儿子说,这篇课文,有点无聊,没有太多的意思。
于是,晚饭后,我朗读了一遍,感觉非常舒服。
但我对儿子说,我理解你的感受。
叶先生的家,院墙上长了大片的爬山虎,非常好看。
嫩红的细丝,从爬山虎的茎上,伸出来。
贴上墙的,变成灰色的吸盘。
像龙爪一样,撑住了爬山虎向上的体型。
没有贴上墙的,几天后,就消失了。
这篇短文就是一幅素描、速写。
儿子嫌没有故事情节。
我哑然失笑,不到年龄,他当然看不出来。
小时候,我喜欢看彩色画、故事画。
现在呢,我也能站在一幅素描前,揣摩画家的心路历程。
十岁的男生,最关心自己和伙伴们的游戏。
对平常生活中的人、事,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
每晚陪伴他们入睡的,是各种外星人、机器人。
走在风景优美的园林中,他们心里想的是猴子、狮子、老虎。
即使面对奇花异草,他心里想的,恐怕是人参果之类的玩意。
十岁的男生,生活在父母之爱中,生活在野性中。
不能静下心来,观察生活。
所以,叶先生的文章,虽然让他们感到无趣,其实真的很有益。
我也想自己描写一个生活细节,向叶先生致敬。
我在楼下走了两圈,颇感自身笔力浅薄。
少年时,我只关心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青年时,乱象纷扰,心绪不宁,什么都看不真切。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只会用朗读,来弥补我不知道的、我不能给与的一切。
孩子看世界的时候,我看孩子。
如果他是爬山虎,我就是爬山虎的脚。
有的脚有用,就在叶子下,失去了自己的颜色,失去了自己的生长,希望换来满墙的绿意。
有的`脚,没派上用场,就消失了。
任你努力的回忆,却仿佛什么也没有了。
上学后,学校就是我的世界。
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不上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多。
小时候,我是那么崇拜老师,甚至不敢称呼他们的名字。
我多么希望,我的语文老师,当年曾经这样,启发过我的情感。
2024年高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2024年高中语文教师读书心得《高中语文教学心得》____年,我步入高中语文教育的殿堂,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这一年来,我不断探索、实践,深刻领会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它们分享给大家。
首先,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它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组织,让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种文本,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
高中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审视和理解文本。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文本解读、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文化学习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文本,让学生通过文本思考,从中获得对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评价。
另外,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
我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价,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需求,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我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高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篇1终于用了差不多两周时间把于永正的《我是怎样教语文》这本书看完,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同仁都知道这本书真是语文教师的良师,它和那些国外大教育学家的著作不一样: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很平实,很接地气。
它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平实的例子,有效的方法。
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给就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今年带的这届学生着实令人头疼:已经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读好一篇课文;答起题,写起作文错别字连篇。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究其原因: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联系到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每次提问学生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如果不看他读的内容,单听他朗读你根本不知道他读的内容的到底是什么。
我还发现这些不会读书的孩子都是背书困难户。
即使会背了,也是结结巴巴漏字添字。
他们并没有理解意思,只是在背一些文字的累积。
我一直认为是因为孩子识字量不足,看书太少,所以不断强调多认字,多看书,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他们作为四年级学生居然把文章读的支离破碎?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是语感不好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声读书,培养语感。
语感强了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背书速度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字词方面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包括我都奇怪:如果孩子下功夫的话,一个词一个词地默写,错别字不多,可是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
好多错别字往往也是老师们的反复强调的字词。
语文到底教什么第二章读后感
语文到底教什么第二章读后感《〈语文到底教什么〉第二章读后感》在读《语文到底教什么》第二章的过程中,我有许多的感触。
读到书中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时,我感觉十分深刻。
作者对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更应注重能力培养的观点,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上学时的经历,那时的语文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讲解字词、背诵课文,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在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输出能力的培养,在当时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悟性,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者认为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例如,书中举到广告牌文案、日常的书信写作等就是非常实用的语文。
这使我认识到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在运用语文。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要为活动写一个宣传语,当时我就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有限。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语文素材,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现象,那么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就不会只停留在书本上。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在提出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对于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如何实施,描述得不是很详细。
比如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将生活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没有给出非常直观、可操作性强的实例。
后来我明白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启发式的写作吧,促使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大的方向,但具体在每一个课堂、每一位老师那里该怎么做,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去摸索的。
对了还想说,这一章内容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更多的可能性。
让我意识到我们无论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还是作为教师教授语文,都应该以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对待语文这一学科,要将对语文的学习和教学放到一个更宏观的框架里去理解和把握。
这不仅会影响我的教学理念,倘若我有机会参与语文教育相关的事务,还会影响我的教育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4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xx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忠豪,本书主要讲述了,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1 临近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
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关于这一方面,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的内容参考。
各年段的课程标准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风向标,只有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是符合学生需要并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从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不过要想让老师们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直接与老师们的个人水平有关,与老师们的备课深度有关,与老师们的教学态度也有关。
但是再远的道路也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这探索之路上,只有学习和实践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灯,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实践中答案才能了然于心。
这本书中的其他几个章节也在触动着我的灵魂,比如“理解与并重的阅读教学”、“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和习作教学设计”等,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所有的语文老
师都有必要再重读这本书,希望我们每读一遍都能从中悟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真谛。
崔峦老师说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只有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才能更好达到这一境界,也才能让学生在语文方面达到更全面、更深远的发展。
相信,只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在不断的更新理念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终究会实现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