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第一篇: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13年是渔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出的指导海洋渔业发展的文件。
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现代渔业建设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
国务院文件的出台和会议的召开,开启了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新征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渔业部门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年渔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9351.89亿元,实现增加值8984.35亿元。
其中,渔业产值10104.88亿元,实现增加值5703.63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4521.05亿元,实现增加值1637.12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4725.96亿元,实现增加值1643.60亿元。
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53:23:24,增加值的比例为64:18:18。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855.38亿元,实现增加值1056.8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2604.47亿元,实现增加值1481.54亿元;淡水捕捞产值428.71亿元,实现增加值236.98亿元;淡水养殖产值4665.57亿元,实现增加值2644.42亿元;水产苗种产值550.74亿元,实现增加值283.88亿元(渔业产值、增加值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7:5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6:24;渔业增加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增加值比例为47:5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增加值比例为76:24。
渔民人均纯收入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3038.77元,比上年增加1782.69元、增长15.84%。
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2011-04-222010年,沿海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有效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在对2010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2011年4月北京目录·一、概况·二、风暴潮灾害·三、海浪灾害·四、海冰灾害·五、海啸灾害·六、赤潮灾害·七、浒苔灾害·八、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九、咸潮入侵·十、海平面变化一、概况2010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44次造成灾害。
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浒苔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76亿元,死亡(含失踪)137人。
与1989年以来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0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多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多年平均值(见图1);与2001~2005年相比,2006年~2010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死亡(含失踪)人数减少了11%。
图1 1989年~2010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0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份为辽宁省(海冰灾害),损失34.8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为福建省(风暴潮和赤潮灾害)和广东省(风暴潮和海浪灾害),均超过30亿元。
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含近岸浪)和海冰造成,其中1003“灿都”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15亿元,死亡(含失踪)5人;1013“鲇鱼”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福建省直接经济损失26.22亿元;海冰灾害造成辽宁省直接经济损失34.86亿元,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26.76亿元。
2010年海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近30年来最重。
2010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分别见图2和表1。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1.概况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43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16亿元;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0.06亿元;海冰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未发生海啸灾害。
灾 种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风暴潮(含近岸台风浪)30 18 87.15 海 浪50 143 1.16 海 冰1 无 - 赤 潮82 无 0.06 海 啸0 无 无 合 计 163 16188.37 1和图2。
图1 1989~2007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亿元)图2 1989~2007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2.风暴潮灾害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沿海(见表2)。
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见表2)。
表2 2007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桃芝”(Toraji)、“帕布”(Pabuk)、“圣帕”(Sepat)、“韦帕”(Vipa)、“范斯高(Francisco)”、“利奇马”(Lekima)、“罗莎”(Krosa)等7次台风风暴潮过程给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沿海造成较重损失。
●“桃芝”风暴潮热带风暴“桃芝”(0703)于7月5日16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一带沿海登陆。
受“桃芝”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59亿元。
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验潮站,为91厘米。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正文: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是反映我国海洋灾害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引用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引用,下面整理了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引用格式如下:一、中文引用格式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二、英文引用格式(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以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例,中文引用格式为:中国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0)[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英文引用格式为:(China's Ocean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China's Ocean Disaster Report(2020)[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20.)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0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台风灾害2020年我国出现了多个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其中台风“海高斯”和“黄蜂”分别造成了福建和广东地区的重大损失。
二、海啸灾害2020年我国海啸发生频率较低,但仍然有地区发生了海啸。
例如2020年1月14日,我国海南省文昌市发生的5.1级地震引发海啸。
三、海洋环境污染2020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废物排放、石化污染、船舶漏油等。
四、海岸线侵蚀2020年我国多个地区海岸线受到侵蚀,深圳市西涌、宁波市东钱湖等地区的海岸线长度明显缩短。
总之,海洋灾害是我国养育的重要资源,但也是我国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
引用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加强对海洋灾害的观察和提早预警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
20131101深圳海洋灾害
资料来源:《深圳市海啸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类型及防护 风暴潮、海浪
蛇口、新洲河口、东山养殖场、坝光等地仅能防御5年一遇风暴潮和波浪 赤湾码头仅能防御10年一遇、盐田渔港和海鲜街仅能防御20年一遇风暴潮和波浪。 盐田港、受西海堤福永段影响的机场对于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和风浪防御能力也不足
深圳市风暴潮、海浪灾害脆弱区示意图
33.62
20
6
10.6
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06-2012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面积(平方公里)
10
1
伶仃洋 大鹏湾
深圳湾 大亚湾
8
3
6
1 1
4 54 4
2 0 221
1
2
241714
1
1
2322122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78450万元左右。
评价单元 (万元)(万元/km2)
西海岸带 52902
350
东海岸带 5142
190
合计 58044
海水入侵灾害损失评估
各类区域
严重入侵区 中等入侵区 轻度入侵 总入侵区 填海区咸水 海咸水总计
面积(km2) 占全市面积比例(%)
97.18 20.45 26.22 144.85 51.14
195.99
4.81 1.05 1.21 7.17 2.53
9.7
严重入侵区 中等入侵区 轻度入侵区 未入侵区 填土区
2008年海水入侵范围分布图
资料来源:《深圳市海水入侵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
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
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
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
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
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
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实施应急水量统一调度,妥善处置浊漳河等1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
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总量62674.4亿m3,比常年值偏多3.0%。
2020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重点推介(H:EAN WORLD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 害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部海 洋预警监测司组织编制了202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 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并于近日发布。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 海洋灾害以风暴潮和海浪灾害为主,海冰、赤潮、 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8.32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与 近十年(2011-2020年)相比,2020年海洋灾害直 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为最低值,分 别为平均值的9 %和12%。
2020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4次 (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轚级别的风暴潮 过程),7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10亿元。
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其中台风浪18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18次。
2019/2020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受海冰影响较常年 偏轻,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发现赤潮31次,累计面积1748 平方千米。
其中,有毒赤潮2次,累计面积81平方千米。
2020 年4-7月,绿潮灾害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但与近十年相比, 2020年浒苔绿潮具有消亡时间早,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小等特 点。
浒苔绿潮消亡时间提前至7月下旬;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 面积均为最低值。
全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 上升趋势。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 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 高73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
过去+年(2011-2020年)中 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年来高位。
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 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86毫米、60毫 米、79毫米和68毫米。
海洋知识竞赛B选择题题
1.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A) A.1967年 B.1977年C.1978年D.19792.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哪个国家的(B) A中国 B.美国C法国D伊拉克3.全球有多少岛屿(A) A 5万个以上B.6万个以上C.7万个以上D.8万个以上4.世界上最大群岛在哪里(C) A.东太平洋海域 B.大西洋海域C西太平洋海域D北冰洋海域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C)A托克劳群岛 B 太平洋群岛C马来群岛6.世界上最小的群岛在哪里(B)A东太平洋海域B南太平洋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7.有“半岛的大陆”之称的洲是哪个洲(A) A欧洲B 南美洲C北美洲D大洋洲8.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D)A 南海B北海C东海D地中海9.世界最长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A 马六甲海峡B莫桑比克海峡C 台湾海峡D德雷克海峡10.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指哪个海峡(A) A德雷克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1.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德雷克海峡B 马六甲海峡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B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3.世界上超差最大的海湾是哪个海湾(B)A阿拉伯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墨西哥湾14.有“石油湖”之称的海湾是指哪个海湾(D)A墨西哥湾B孟加拉湾C北美洲的芬迪湾D阿拉伯湾15.海域使用金的最低征收标准是多少(A) A每年每亩不得低于100元B每年每亩不得低于200元C每年每亩不得低于300元D每年每亩不得低于400元16.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谁(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17.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标准是多少(D) A 大于1000吨B大于10吨C大于1吨 D 大于100吨18.我国《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从何时开始施行(C) A2003年3月2日B2003年3月2日C2003年3月1日D2003年3月4日19.海洋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几日内送达当事人(A) A7日内 B 8日内 C 9日内 D 10日内20.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时(D) A1979年6月1日清晨B 1979年6月2日清晨 C 1979年6月4日清晨D1979年6月3日清晨21.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地(A)A墨西哥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阿拉伯湾22.在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是哪一个(B)A东太平洋海域B黑海海域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23.我国首次进行的海洋污染综合性调查是在上世纪什么年代(C) A上世纪50年代B上世纪60年代C上世纪70年代D上世纪80年代24.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哪一个(A) A澳大利亚大堡礁自然保护区B墨西哥自然保护区C中国自然保护区D加拿大自然保护区25.我国目前与海洋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少个(D)A 22个B 23个C24个D 25个26.联合国将哪一年设为国际海洋年(C) A 1996年B 1997年C 1998年D 1999年27.世界上哪个国家率先实施“深海环境研究计划”(B) 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28.哪个部门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29.我国在哪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中心的(A) A 1983年B1984年C1985年D1986年3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哪一年(B)A 1978年B 1979年C 1980年D1981年31.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试验”历时几年完成(B) A7年B8年 C 9年D10年32..哪一种污染物对海洋破坏最普遍、最严重(A) A 石油B汞C 汽油D酸33.哪个国家最早向海洋倾废(D)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34.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7年中国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多少亿元(A)A 88.37亿元 B 78.37亿元C68.37亿元D58.37亿元35.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2007年共发生多少次台风风暴潮过程(A) A 13次 B 14次 C 15次 D 16次36.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多少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A) A 6米B 7米C 8米D 9米37.我国盘锦地区和莱州湾海水入侵最远距离分别达多少公里(A) A 68公里和45公里 B 68公里和40公里 C 68公里和50公里 D 68公里和55公里38.莱州湾南部海岸盐渍化范围较大,盐土区向陆地最远达多少(B) A 23公里B 24公里C 25公里D 26公里39.国家海洋局于哪一年启动了海水入侵、盐渍化监测工作(C) A 2005年 B2006年C 2007年D 2008年40.世界海洋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A每年7月18日B每年7月19日C每年7月20日D每年7月21日41.西太平洋沿海国家中,受台风袭击最多的是哪个国家(B) A美国B中国C日本D法国42.无居民海岛允许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租用期限最长不超过多少年(A)A 50年B60年C70年D80年43.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B) A 中国、法国 B 中国、日本 C 中国、美国 D 中国、韩国44.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A)A 2003年5月9日B 2003年5月10日C 2003年5月11日D 2003年5月12日45..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B)A13个B14个C 15个 D 16个46.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D)A 2年B3年 C 4年D5年47..《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B)A 2001—2009年B2001—2010年C2001—2011年D2001—2012年48.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A) A 2002年 B 2003年 C 2004年 D 2005年49.利用海水的单位或个人,在纳水时应当采取防护或有效规避措施,保护幼鱼、幼虾资源。
国家海洋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国家海洋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4.03.19•【文号】•【施行日期】2014.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国家海洋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根据《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规定,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度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复议及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5部分组成。
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电子版可在国家海洋局门户网站()下载。
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国家海洋局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一号;邮政编码:100860)。
一、概述2013年本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一)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公开作用。
为将我局门户网站打造成为更加及时、准确、生动的信息发布平台,我们根据公众关注度对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为专题,以满足公众对信息集成化、关联化的需求。
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公众对海洋事务的关注度,我们通过政民互动、征集意见等方式,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征求公众意见建议,对公众关注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
为进一步增加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我们从丰富形式入手,组织完善了网站在线直播、在线访谈、视频新闻等栏目,以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公开信息,使政府信息传播更加可观、可读、可感。
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和载体。
一是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以主动做好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权威发布重大信息为重点,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各项流程。
2013年共组织召开了8次新闻发布会,内容涉及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经济公报、海洋战略研究报告等内容。
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布时间:2014-03-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2013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根据《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家海洋局对2013年海洋经济进行了初步核算,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现予以发布。
目录·一、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三、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附录1: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情况表·附录2:主要名词解释一、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31969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2344亿元。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9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487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45.8%和48.8%。
据测算,2013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513万人。
图 1 2009—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2013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
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928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下:图 2 2013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海洋渔业海洋渔业平稳较快增长,海水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远洋渔业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增加值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海洋油气业海洋油气业保持稳定发展,海洋原油产量4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海洋天然气产量12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
全年实现增加值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
1989-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江苏
198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无199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
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对付这种侵蚀,逐步使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得到落实。
199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一九九二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预计1992年海洋灾害将比1990年轻,与1991年持平或略偏重。
1992年台风风暴潮灾约3~4次。
影响严重岸段仍在广东、海南、广西,特别是粤东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风暴潮灾,其次为福建、江浙、上海沿海。
1992年8、9月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的天文潮位较高,特别在大潮期,沿岸许多站的预报高潮位均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此时若受台风影响极易成灾。
199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由天文大潮和第16号强热带风暴共同作用引起了92特大风暴潮,8月27日20时风暴中心位于22.0°N,125.5°E,距台湾省480公里,30日14时登陆台湾花莲,中心气压97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31日06时登陆福建长乐县(中心气压978百帕,最大风速25米/秒)。
该风暴从生成至登陆台湾、福建一直未达到台风强度,但是风暴的尺度特别大,6级以上大风影响范围南北纵跨近2000公里。
31日20时,风暴减弱为低气压后沿华东中部缓慢北上,9月1日14时其中心位于苏北,此时因受到高空位于我国东北到日本海的高压坝阻挡,使得黄海北部、渤海中南部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偏东大风。
国家海洋局发布《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步加重。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风暴潮
灾害影 响,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 民 群众的 日常生活造成 了一定影响。
预计未 来3 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还将继续 0
上升,比2 0 年升高8 ~ 10 09 0 毫米。 3
2 0 年我 国海 域 共 发 生赤 潮 6 次 ,累计 发 生 面积 09 8 1 1 2 方 千米 ,造 成 直 接经 济 损 失约 为06 亿 元 ,其 40 平 5 中 ,渤 海4 ,累 计 面 积 5 7 平 方 千 米 :黄 海 1 次 , 次 29 3 累计 面 积 1 7 平 方 千米 i东海 4 次 , 累计 面积 6 5 平 88 3 54 方 于米 :南 海 8 ,累计 面积 3 1 方千 米 。 次 9平 与2 0 年至2 0 年年均 次数和年均面积相 比 , 01 08 2 0 年 全 海 域 赤 潮 发 生 次 数 偏 少 , 累 计 面 积 变 化 不 09 大 。 渤 海 、 黄海 赤 潮 发 生 次数 略 有 减 少 ,但 累 计 面 积
面和 南 部 沿 海 9 月份 海 平面 均 达 到 了 近3 年 来 同 O 期 最 高 值 。 2 0 年 , 中 国沿 海 各 省 (自治 区 、 09
布 了 《 0 9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 ,2 0 20 年 09
年 我 国 累计 发 生 1 2 风 暴 潮 、 海 浪 和 赤 潮 过 程 ,其 3次 中3 次 造 成 灾 害 ,各 类 海 洋灾 害 ( 海 冰 、 浒苔 等 灾 3 含 害 ) 成 直 接 经济 损 失 1 O2 亿 元 ,死 亡 ( 失踪 ) 造 O 3 含
方千 米 。
4
0ceon W ord 2 l 01 0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讲解)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现予发布《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海洋局局长:2014年3月北京概述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入海河流众多,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3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入海污染源、海洋功能区、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开展了监测,布设监测站位8 7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
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15%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1.8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1 海洋环境状况1.1 海水1.1.1 海水环境状况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发布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海平面公报发布2015年0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死亡(含失踪)24人。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5年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此次公布的《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对2014年海洋灾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死亡(含失踪)24人。
与近10年(2005—2014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4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低于平均值。
1、风暴潮灾害201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78亿元。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5次,全部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34.69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温带风暴潮过程4次,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
2014年,风暴潮总体灾情偏重,直接经济损失为前5年(2009—2013年,下同)平均值的1.41倍。
其中,1409“威马逊”台风风暴潮和1415“海鸥”台风风暴潮重创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为几十年来所罕见,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3.55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2、海浪灾害2014年,我国近海共出现有效波高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5次,其中台风浪11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99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1996-11-26一、一九九六年海洋灾害概况(一)风暴潮灾害(二)海浪灾害(三)海冰灾害(四)赤潮灾害(五)溢油灾害二、一九九六年海洋灾害特点三、一九九七年海洋灾害预测四、对策与建议一、一九九六年海洋灾害概况1996年7至9月,我国沿海先后发生6次;台风风暴潮,其中3次给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省和广西自治区造成严重风暴潮灾害,是历年来遭受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年。
温带风暴潮发生次数增多,天津市部分低洼地区有少量上水。
中国海及邻近洋区4米以上灾害性巨浪出现天数比常年偏少,但由巨浪适成的灾害比常年严重,其它恶性事故时有发生。
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渤、黄海的冰情较常年偏轻。
沿海发现赤潮4起,船舶溢油事故3起,海上石油平台油污染事件7起。
(一)风暴潮灾害l.台风风暴潮灾害本年度7至9月期间,我国沿海先后发生了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是近几年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较少的年份。
其中,8月1日发生在福建和浙江省、8月18日发生在海南省海口市以及9月9日发生在“两广”的风暴潮都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1)闽、浙沿海发生严重风暴潮灾害福建、浙江两省沿海在今年8号台风风暴潮影响期间(7月31日~8月1日),共有12个验潮站出现100厘米以上的增水,有3个站增水在200厘米以上,梅花站最大增水225厘米,以上验潮站最高潮位均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有7个验潮站(坎门、沙埕、三沙、平潭、崇武、厦门、东山)的最高潮位破历史最高记录(详见附表2),其中,平潭验潮站出现了千年一遇的特高潮位。
又恰逢这一带沿海区域的天文大潮期,造成福建、浙江两省沿海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上海市和江苏省沿海地区也程度不同地受灾。
福建省沿海7月27日还受到7号台风风暴潮的袭击,在短短6天(7月27日~8月1日)时间里连续两次遭受灾害性风暴潮袭击,造成福建省沿海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据统计,全省有52个县(市)、448个乡镇受灾,90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55人,损坏房屋25万间,倒塌房屋5万间,损坏海堤65公里,渠道决口296公里,受淹农田687万亩,养殖损失20.0万亩,损坏船只1353艘,损坏桥涵259座,毁坏公路573.7公里,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2013年我国洪水灾清情况
2013年广东省洪水灾清情况2013年8月,在“尤特”及其外围云系的影响下,广东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广东省20人遇难,江河水库超警戒水位。
夜间起,广东强降水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但由于前期强降雨持续时间较长,仍需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关注水情雨情的变化情况。
“尤特”登陆后,暴雨在广东肆虐,多地遭遇今年来最强降水袭击。
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广东省20人遇难,7人失踪。
另外,持续强降雨还致广东境内多河流水库超警戒水位。
据广州日报消息,珠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
另外,全省有61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白盆珠水库最大入库流量约200年一遇。
夜间开始,广东强降水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仅云浮、阳江、茂名和肇庆的部分乡镇出现了局地暴雨,25毫米以上降水的站数占全省总站数的4.6%。
广东省气象局于2013年8月19日08时30分解除气象灾害(暴雨)Ⅰ级应急响应。
2013年8月16日以来,广东大部分地区发生新一轮强降雨,茂名、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肇庆、清远、揭阳、广州等地严重受灾,时段雨量大于600毫米的站点有6个,大于100毫米的站点有1658个。
截至2013年8月18日12时,暴雨共造成广东18个市41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0人,失踪7人,紧急转移安置51.3万人。
其中,8月16日以来,暴雨洪涝等灾害造成全省17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转移安置26.2万人。
截至2013年8月20日下午11时,受“尤特”强台风和“8·16”西南季风强云系特大暴雨共同影响,据省民政厅统计,我省19个地市、89个县市区先后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区灾情十分严重。
据统计,截至8月20日11时,共有794.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9人,失踪10人;紧急转移安置102.9万人。
其中,“尤特”强台风灾情:截至8月15日下午6时,受“尤特”强台风影响,96.1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茂名市3人、云浮市两人),失踪3人(茂名市),紧急转移安置16.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2万公顷,倒塌房屋1750间,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1989-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江苏
198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无199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北方海域遭受两次台风影响,局部出现高潮位:上海、江苏两地受北上的第5、15号台风影响,局部出现较大风暴潮增水,特别是第5号台风早在6月份就影响长江口以北,上海黄埔公园站和江苏省连云港站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受第15号台风影响,上海、江苏沿岸均出现1米以上较大增水,加上暴雨的作用,上海市区部分街道积水严重。
对重点开发区,加强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随着风暴潮灾害的频繁发生,某些重点经济开发区海岸受到海水严重侵蚀,并有加剧的趋势,如:山东省羊角沟一带、江苏省北部、上海市、天津市塘沽等地区。
对这些地区的海岸防护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对付这种侵蚀,逐步使防止海岸侵蚀的工作得到落实。
199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一九九二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预计1992年海洋灾害将比1990年轻,与1991年持平或略偏重。
1992年台风风暴潮灾约3~4次。
影响严重岸段仍在广东、海南、广西,特别是粤东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风暴潮灾,其次为福建、江浙、上海沿海。
1992年8、9月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的天文潮位较高,特别在大潮期,沿岸许多站的预报高潮位均接近或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此时若受台风影响极易成灾。
199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由天文大潮和第16号强热带风暴共同作用引起了92特大风暴潮,8月27日20时风暴中心位于22.0°N,125.5°E,距台湾省480公里,30日14时登陆台湾花莲,中心气压97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31日06时登陆福建长乐县(中心气压978百帕,最大风速25米/秒)。
该风暴从生成至登陆台湾、福建一直未达到台风强度,但是风暴的尺度特别大,6级以上大风影响范围南北纵跨近2000公里。
31日20时,风暴减弱为低气压后沿华东中部缓慢北上,9月1日14时其中心位于苏北,此时因受到高空位于我国东北到日本海的高压坝阻挡,使得黄海北部、渤海中南部出现8~9级,阵风10级的偏东大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单次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319“天兔”台风风暴潮灾害,为64.93亿元;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1321“蝴蝶”台风浪灾害,为63人。
2013年海洋灾害分灾种损失统计见表1。
一、概 况
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48亿元,死亡(含失踪)121人。 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图1)。在近5年(2009—2013年,下同)中,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列第一位,死亡(含失踪)人数列第二位。
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