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1)秋思之祖;马致远(2)C【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错。

“枯藤老树昏鸦”: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错。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小桥流水”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的景象。

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亲人因思念游子”。

故答案为:⑴秋思之祖;马致远;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现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800字)

现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800字)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而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拔。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

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涯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

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专题01:现代诗歌题型讲解(学生版)

专题01:现代诗歌题型讲解(学生版)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题型讲解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方法相思

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方法相思

现代诗歌赏析答题方法相思最重要的一个你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强,一篇诗歌看下来要知道着篇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把你理解的中心思想写下来,要是真的不知道中心思想,就看看问中有没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然后围绕着这句话展开一般中心思想离不开什么像思念祖国,热爱祖国,想念家乡,赞美母亲,怀念童年……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现代诗歌(1)

现代诗歌(1)

高二期末迎考---现代诗歌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面对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

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这是一(2)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2.阅读食指写于1967年的诗《命运》,完成问题。

命运食指①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情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②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我只有在街头四处流落,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③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④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1)第一节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2)“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一句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菲薄的施3.阅读下面诗歌,试分析诗歌中是如何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以下问题。

(1)“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浅浅”一词应如何理解?原由是什么?(2)诗人开始用“忧如”,以后用“定然”,如何理解这类词语运用的变化?(3)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何要对这一故事进行英勇改编?(4)你以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何?【答案】( 1)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句子,可见天河不深。

(2 )“忧如”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联想;“定然”是用必定的口吻,表示诗人对美好世界必定会来临的信心。

(3)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出美好的天街情形,来表达诗人期望摆脱封建约束、追求理想、神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写得好。

它能给人以好多美好的联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分析】【分析】( 1)浅浅一词的本义是河床很浅的意思。

从“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可以骑着牛儿来往”诗句中即可知道天河不深;(2)此题观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细读诗歌可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比喻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比作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借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出美好的天街情形。

最后作者用“定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必定会来临的信心;(3)此题观察本文主旨的理解分析。

联合本文主旨写作背景明确现实和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的不一样,领会作者写作目的是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喻为天上的人走动时拿在手里的灯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流星很美,十分绚烂,像花相同的一朵,表现了它能给人以好多美好的联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黑暗,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现代诗阅读

现代诗阅读

中考语文: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

因为诗歌以抒情为主,表现较为含蓄,往往见仁见智。

但诗歌的鉴赏,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结合例题,就现代诗歌的阅读谈谈几个问题。

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D。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第1讲 现代诗歌

第1讲 现代诗歌

-2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 纳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对各选项 涉及的对诗歌的题目、意象、技巧、主题的鉴赏内 容进行理解。A项,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 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 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 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 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 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 “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
-11-
5.注重炼字。如:臧克家《难民》:“日头坠在鸟巢里, 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 6.修饰新奇。如:王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 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伊德超 《折柳》:“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 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王一飞 《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 戚地咬着我的心。” 7.词性转变。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 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8.语句凝缩。如: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友人带来 了雪意和五点钟。”
-9-
四、了解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1.语序倒置。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 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2.成分省略。 3.词语搭配矛盾。如:郑愁予《错误》:“我达达的马 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洛夫 《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 然。”白桦《春潮在望》:“我们的枪弹点燃祖国的黎 明。”
第一讲 现代诗歌
-2-
关键1 掌握必备知识 首先,要抓住“新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考。新诗 具有思想新、形式新、语言新、手法多样的特点,而 这些新的地方常常是命题者热衷的地方。其次,要做 好已有知识的迁移运用。新诗与古典诗歌在考点、 题型上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及时对接古典诗歌的知 识系统,加强对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灵活应对 各类题型,复习好它应该是成竹在胸的。第三,要学 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片面 地追求做题的量,而应该思考琢磨,用心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

因为诗歌以抒情为主,表现较为含蓄,往往见仁见智。

但诗歌的鉴赏,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结合例题,就现代诗歌的阅读谈谈几个问题。

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D。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

"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答案:A。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分析: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

《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

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

"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

答案:B。

4、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分析: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答案:D 。

5、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分析:这是一首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

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

这是现代诗歌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

"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

"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作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

答案:D。

6、对诗句含义的揣摩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描绘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

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分析:这首精警简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

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

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

答案:D。

7、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

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

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

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分析:"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

"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

答案:C。

解读一首诗,是一种全方位的品味。

以上分别从主题的把握、意象的认识、意境的体味、思想情感的体会、象征意义的理解、诗句含义的揣摩、语言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解说,只是一种角度的切入,一个方面的鉴赏;而理解一首诗,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不可能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一首诗,才能完整、准确地读懂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所在。

当然,要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诗歌阅读的能力与水平,关键在于多读,多思,多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