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节日的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的起源形成差异
春节
清明节
复活节
情人节
中国: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 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 气,
西方: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 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 稣诞生)
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春节的习俗,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 鞭炮, 舞狮子…
外国新年:当大钟敲响12下, 优美的乐曲 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 达旦地庆祝。
• 中国 团圆、招财进宝、年年高升 各时期节日有不同代表性的食物
• 西方 祷告、向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告佳音,福星高照 大吉大利
中西方在宴席上体现的性格差异
中方:团团围坐,宴席要用圆桌,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西方:聚会形式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之服装的色
中国: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 象征美丽、漂亮, 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
西方: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 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
大家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春节 元宵节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寒衣节 下元节 冬至节 腊八节 祭灶节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三月初三 清明节前一天 4月5日前后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七月十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十月初一 十月十五 12月22日前后 腊月初八 腊月廿三或廿四 腊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Spring Festival)
5.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 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 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 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 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 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 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 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 斗。
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 12月24日 ) Christmas Day圣诞节 12月25日
5
中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 节 西方七大传统个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 万圣节
春节(Spring Festival)
春节(Spring Festival)
4.贴春联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 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 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 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 俱、影壁中。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 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 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 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 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 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称为节日,节日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

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沉淀累积凝聚的过程,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

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节日也是不同的,它们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体现着当地的民俗风情。

1、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

人们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地变化规律,总结出时令。

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排序,便形成了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业,而且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了民间重要节日。

如:元旦、立春等。

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农事生产直接相关。

人们通过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日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

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侵染后,西方基本所有的影响重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在这些节日中,圣诞节、复活节和主显节是基督教三大节日。

这些节日,有的是信徒自发形成的,有的是教会规定的,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

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这些节日大多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2、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也源于中西方的不同价值取向:礼仪和法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反映华夏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

这种礼治思想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强调个体的义务,崇尚个体服从集体,因此中国节日注重的是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是各自独特的,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节日的日期和起源。

在西方国家,节日的日期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而在中国,许多节日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历法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

此外,中西方节日的起源也非常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古代的宗教或祭祀仪式,比如春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太阳的仪式。

而西方的节日通常源自基督教信仰或古代的庆祝活动,比如圣诞节起源于对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

其次是节日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节日通常是与家人团聚、享用传统美食,进行庆祝活动的时间。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通常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拜年、放鞭炮等。

而在西方,节日通常是与朋友和社区一起庆祝的时间。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与朋友举办派对、交换礼物,参加社区活动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上的差异。

再次是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有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物和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红色被视为幸运的颜色,人们会在家门口贴对联和福字,以祈求好运。

此外,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悬挂彩灯和圣诞袜,唱圣诞歌曲等。

这些象征物和活动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符号和审美上的差异。

最后是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强调家庭团聚、祭祀祖先、追求吉祥和幸福。

比如春节期间,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敬拜祖先,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

而在西方,节日的意义通常与宗教或个人价值观相关。

比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象征着耶稣的复活和新生命的开始。

此外,西方的节日也强调慈善和友爱,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关爱弱势群体。

总而言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在日期、起源、庆祝方式、象征物和活动、意义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历史、信仰、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的节日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有着很大的不同。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是什么吗?中国的节日又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欧洲及西亚各国的节日大多直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直接影响。

如__的圣诞节、复活节、降临节、大斋节、谢肉节、感恩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等等,其活动内容及传说都与信奉的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节日里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活动,活动的场所多集中于教堂、清真寺等,节日活动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民间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无关,它们的产生和演变,跟远古的农业生产,祖先祟拜和原始禁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节日的特点春节是我国汉族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共同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的传统盛大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单调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来临。

这时既是万象更新,春气萌动,而又尚未春耕,正是人们休息、娱乐,结束过去、展望未来的大好时机,因而一春节多以喜庆丰收、预祝来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为主要意义,以祭祀神佛、祭莫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合家团圆、乡里亲朋社交为主要内容。

它丰富多彩地展示民间百俗,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大节。

中秋节是以喜庆丰收兼有祭神祭祖及祝福全家团圆为主要内容的盛大节日。

中秋时节正是秋风送爽、万物结果、丰收在望的时节,人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已经结出沉甸甸的硕果,所以在农历八月十五圆月当空之时,人们一边赏月,吃着月饼,举杯同乐,一边体验着丰收的快乐,庆祝着五谷丰登。

而处于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又一盛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正值大江南北刚刚春种之后,盛夏即将来临,人们企盼的是禾苗茁壮成长,风调雨顺,有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中西节日差异比较

中西节日差异比较
西式宴席,食品和酒固然也重要,实际上仅是作为一种 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 达到交有家族式特点,节日无不 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 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 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
饮食 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 是趋于感性的,讲究色、 香、味俱全。尤其是节 日性美食,每个节日都 有不同的食品以区别其 他的节日。比如,元宵 节有吃元宵的习俗,端 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
1.起源与形成差异 2.庆祝方式差异 3.饮食差异
4.礼仪差异在宴席上 所反映的性格差异
中 西 节 日 差 异 比 较
中国节日的起源
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在生产 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 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 了以农事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 在古代,春节、清明节(古代称三 月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节日的起源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 彩,如情人节(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 教殉难者)、复活节(基督教纪念耶稣 复活)、万圣节(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庆祝 方式
Entertainments
So many people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 together
而西方的饮食则是趋于 理性的,他比中国更重 视营养的合理搭配。因 此,有发达的食品工业, 如罐头、快餐等,KFC、 McDonald虽口味千篇一 律,但节省时间,且营 养良好。
礼仪差异在宴席上所反映的性格差异
在中国,任何一个节日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 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 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享的气氛。美味佳 肴放在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 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劝菜,在美好的事 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它符合 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而其中一大方面就是节日文化。

中西方节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节日起源、内容、庆祝方式以及象征意义上。

以下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例如春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宗教和农耕文化,是对祖先的感恩和祭拜。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起源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

例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节日都与耶稣的诞生和复活有关。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根源于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和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互相拜访亲友,共度团圆时刻。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更加注重个人和社交活动。

例如西方的情人节,人们会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感恩节则是家人欢聚一堂,共进丰盛的晚餐。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内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活动;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和思念。

而在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用圣诞袜装饰家中等;在复活节,人们会参加彩蛋寻找活动、举行复活节狂欢派对等。

所以,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传统和习俗。

最后,中西方节日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例如春节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清明节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悼念。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象征物和意义。

例如圣诞节的圣诞树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复活节的彩蛋象征着新生和重生。

因此,中西方的节日象征意义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特有信仰和价值观。

总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起源、内容、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上。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

下面将比较中西方几个代表性的节日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对待节日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节日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将节日看作是家庭团聚和祭祀先祖的时间。

与此相反,西方人更多地将节日视为休闲娱乐的机会,他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参加派对和户外活动,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与放松。

其次,中西方的节日内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与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庆祝农历新年的盛大庆典,包括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放鞭炮、舞龙舞狮、守岁等传统活动。

西方的节日则更多与基督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参加教堂仪式,并且有圣诞老人的传统。

复活节则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人们会玩彩蛋、参加教堂仪式等。

再次,中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同。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清明节时,人们会祭祖扫墓,向祖先献上食物和纸钱,并且当地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活动。

端午节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传统;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等。

而西方人则更多地通过庆祝派对、宴会或者参加节日游行来庆祝节日。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感恩大餐,并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还有梅西感恩节大游行等。

最后,中西方节日的象征物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一些特定的象征物,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例如,春节时红包代表财富与好运,灯笼象征祥瑞美好,年画展示人们的美好愿望等。

西方的节日则有一些特定的标志和象征物。

圣诞节时,圣诞树象征生命与希望,圣诞老人象征善良与爱心,破晓前的12个钟声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等。

总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包括对待节日的态度、节日内容和形式、庆祝方式以及象征物等。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节日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都有庆祝节日的传统。

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习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一、时间及日期1.中国的春节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每年日期都不一样。

而其他国家的节日大多是根据阳历来确定的,日期比较固定。

2.西方的节日通常是以节气演化而成的,例如圣诞节是阳历的12月25日。

而中国的节日大多是以自然现象为关键,例如春节是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晚。

二、意义与象征1.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丰富的意义,如春节意味着迎新年、团圆等。

且节日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象征符号,例如春节的红色代表吉祥,饺子代表财富等。

2.其他国家的节日象征意义比较简单。

例如圣诞节的代表色是绿色和红色,而象征意义则主要是庆祝耶稣诞生。

三、文化差异1.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节日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涵义,多数节日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如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重要节日。

2.西方国家的节日与宗教、历史有关,但与各国文化关系不太紧密。

如复活节,西方是因为纪念耶稣的复活而庆祝,但复活节大兔子、彩蛋等元素,就与西方文化没有太大的关联。

四、庆祝方式1.中国的节日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庆祝,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此外,各地还会有特色活动、习俗,如广东的打马球、四川的吃火锅等。

2.西方的节日往往有慈善和社交活动,和家人一起庆祝也是重要的一环。

例如圣诞节,家中会点燃香桶,整理食物,或者去教堂参加活动。

在美国,感恩节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当天吃火鸡晚餐。

五、食品文化1.中国传统节日里,吃特定的食品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如春节要吃饺子、年糕,中秋节要吃月饼等。

2.西方国家的节日没有像中国那样吃特定的食品的习俗,但某些食物在特定的节日里也会被大量消费。

如在美国的感恩节,人们会烤火鸡、吃洋葱烤土豆泥等传统食品。

结语:虽然各个国家的节日不尽相同,但人们庆祝节日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 希望通过喜庆和传统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首先,中西方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农耕时代,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祭祖文化色彩。

而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出生。

圣诞节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帝国,通过基督教的传播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

情人节起源于古罗马时代,8世纪时圣瓦伦丁被认为是它的守护神,因此被称为圣瓦伦丁节。

而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并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祝福。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

春节通常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挂红灯笼、贴年画、舞龙舞狮、亲朋好友相聚共进年夜饭等。

除夕夜的除夕晚会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则包括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唱圣诞颂歌以及参加宗教仪式等。

情人节主要是情侣之间的节日,人们会互赠礼物、送花、走亲近的互动以及晚餐约会等。

感恩节则是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感恩大餐,并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寓意不同。

在春节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颜色,代表了热闹、喜庆和团圆。

红包和福字都是常见的春节象征物,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而在圣诞节中,圣诞树被认为是节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希望。

装饰物如圣诞袜、铃铛、雪花和星星等也是常见的象征物。

情人节的象征物主要是花朵,尤其是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感恩节则以丰收的食物和火鸡为象征,强调感谢和分享的精神。

最后,中西方节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

春节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同度过佳节。

圣诞节则更加注重友情和慈善,人们会互赠礼物,并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

情人节则突出爱情和浪漫,是情侣之间的重要日子。

感恩节则是让人们反思和感谢,学会珍惜并分享身边的一切。

综上所述,中西方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历史背景、庆祝方式、象征物和寓意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不同。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增加了人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中外节日的差异比较

中外节日的差异比较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

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 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

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

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

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

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1) 春节与新年。

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

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

中西方传统节日

中西方传统节日

中西方传统节日节日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展示。

中西方传统节日各具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此时,亲人们会聚在一起,并共同享受美食,如饺子、鱼和年糕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红灯笼,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爆竹等。

2. 中秋节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对于丰收的庆祝。

在这一天,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并欣赏传统舞蹈表演,如花灯和龙舞等等。

中秋节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时刻,人们会许下心愿,祈求幸福和团圆。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进行比赛,并且参与许多体育活动,如踏青和登山等。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活动,就是挂菖蒲和艾叶,以驱除邪恶的精灵。

二、西方传统节日1. 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这一天,家庭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并享受美食,如烤火鸡和布丁等。

人们也会参加教堂举办的庆祝活动,合唱圣诞颂歌,传统的圣诞老人也会带着礼物拜访孩子们。

2. 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家庭和团圆的节日,庆祝丰收的季节。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一起准备丰盛的晚餐,并向亲朋好友表示感激之情。

感恩节还有一个传统活动,就是看橄榄球比赛,这被视为家庭成员欢聚一堂的标志。

3. 复活节复活节是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节日,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

在复活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并且赠送彩蛋和兔子形状的巧克力。

复活节还是家庭聚餐的时刻,传统的食物有烤羊肉和彩蛋等。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庆祝特定的历史或宗教事件,都是家庭欢聚的时刻,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和享用美食。

然而,它们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外节日对比

中外节日对比

1.中秋节与感恩节的对比: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风俗。

月中嫦娥,以美貌闻名,故少女拜月,是为了“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后来,“民间拜月”也转变为人们团聚和感受幸福的方式;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

在当代,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用以联络感情。

小孩会拿着灯笼去玩,还会有人放飞孔明灯。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

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

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并且对家人说:谢谢!。

2.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对比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许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祈祷、齐唱颂歌的习俗。

人们在圣诞之日汇集到广场,围着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

绿色的是圣诞树。

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

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

这种特征在节日风俗的饮食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中西方节日差异

中西方节日差异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盆意是解放倒悬,来 自目莲救母的故事。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 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 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 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 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 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圣经记载, 上帝的儿子耶稣降生在马槽里,当他三十岁的时候,挑选十二个学生, 开始传道工作。三年半中,他医病、传道、赶鬼,帮助各样有需要的 人,将天国的道理说给人听。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时候到了,耶稣基 督被门徒犹大出卖,被捉拿、审问,被罗马兵丁钉死在十字架上,临 死前曾预言三日后必复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稣复活了!按圣经的解 释,耶稣基督乃道成肉身的圣子,来世上为要赎世人的罪,成为世人 的代罪羔羊,这也是为什么复活节如此重要了。
•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暴君的国都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他不 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结婚典礼。一时间, 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但是,事情很快还是被 暴君知晓了,于是他再一次显示了残暴面目——将修士打进大牢,最终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 月14日.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敢于与暴君斗争的人,渐渐地使得2月14日成为一个节日--Valentine’sday,是情人节
情人节习俗
中国的重阳节与西方国家的复活节
•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 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 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 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 一。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 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 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重阳节
在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 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 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 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 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 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 民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 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清明节
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 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Halloween 万圣节
西方传统节日——鬼节。传说中所有的鬼在当天会来到人间…人们 为吓唬大鬼小鬼,把自己也打扮成各种鬼模样,以避免被鬼抓走。 万圣节是国外的习俗庆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会挨家挨户 要糖吃,不给糖吃就捣蛋,这个最受孩子们喜爱。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 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 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 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 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 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的日子,不同地区、民族乃至国家的不同节日,展现出的是各自不同的政经、文化和宗教状况,蕴含着不同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和思维方式,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节日就是那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那么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节日起源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

人们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地变化规律,总结出时令。

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排序,便形成了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业,而且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了民间重要节日。

如:元旦、立春等。

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农事生产直接相关。

人们通过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登,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所以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日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

自从欧洲大陆被__文明侵染后,西方基本所有的影响重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__。

在这些节日中,圣诞节、复活节和主显节是__三大节日。

这些节日,有的是信徒自发形成的,有的是教会规定的,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

随着基督__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这些节日大多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节日用语中国在节日用语方面喜欢用四字一句的吉祥话,内容一般包括福、禄、寿、喜、财、多子、吉祥、如意、吉庆等。

由于深受农耕文化影响,节日用语中还常涉及农事顺利、人畜兴旺的词句,在传递节日祝福时还会将祝福语以连串叠加的形式说出,以加强祈吉的诚意。

如,“一枚粽子一颗心,两粒红枣红前程,三片粽叶轮好运,四根丝线情缠紧,五面棱角定分明,六六大吉溜溜顺,七星高照祥瑞绕,八方来财福满门” 。

这是以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为主角,以工整的句式传递了福、吉、财等意蕴的节日祝福。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节日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彰显文化特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在于其文化传承的不同背景,因此在形式、内容、庆祝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习俗传承等三个方面谈一下它们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反映了各自特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东方文化中,节日起源于祭祀活动,传统的节日与人们的精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候,中国人民主要信仰儒教、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其中的一些重要节日就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西方节日的起源主要是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后来随着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时代节令不同,每年的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风貌逐渐形成了西方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等。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主要有祭祀祖先、赛龙舟、放烟火、掉颗糖花等活动。

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就是看花灯、吃汤圆等。

看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代表性的节日庆祝方式,灯会有纸灯、玻璃灯、花灯、河灯等等。

吃汤圆则是对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现。

而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则主要是家庭团聚、互赠礼物、舞蹈表演等。

例如圣诞节,人们会在家里装饰圣诞树、吃火鸡宴、交换礼物等活动。

很多西方节日也会有花店、甜品店的促销活动,让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欢度节日,增强人际关系。

三、习俗传承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传承来培养后代,父母会传给孩子包饺子、挂红灯、放鞭炮、串门、看龙舟赛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

而在西方,由于家庭文化的转变、群体的流动及知识的积累,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就较少依靠家庭而转向学校和社会机构了。

而传承节日的媒介也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广泛地应用于影视、文艺、绘画等文化领域,经久不衰。

而西方节日的习俗则积极运用于制作卡片、采购礼物、赠送花束等,通过市场等途径来推广。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也是传承文化的
重要方式。

但是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
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一、节日的起源
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国的节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都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源于宗教信仰,如圣诞节、
复活节、感恩节等。

二、节日的时间
中西方的节日时间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的,例如春节
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是以公历日期来确定的,如圣诞节是在每年
的12月25日。

三、节日的庆祝方式
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重视家庭为主,大多数人都
会回家团聚,并进行一些传统活动,例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
社交方面,一些节日如万圣节、情人节等则更多是为了和朋友聚会、交流感情。

四、节日的文化意义
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意义体现。

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家庭和谐、
亲情友情、感恩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在西方,节日文化也承载了宗教信仰的内容,例如圣
诞节的重要含义是庆祝耶稣的诞生。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在起源、时间、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但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坚持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合新文化,让节日文化更加多
元化和丰富化,体现出我们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一、中西方传统节日起源的差异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的节日就特别注重仪式,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

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

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

西方的节日的庆祝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由此可见,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几乎是成两极分化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

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差异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节日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方面。

节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反映了其价值观、信
仰体系、历史传统等。

中西方在节日方面有许多差异,以下是其中一些主
要差异的比较。

首先,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不同的文化
和历史背景。

中国的节日多与农业社会相关,例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
节日与农历和农作息息息相关。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多基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例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与基督教的重要事件相关。

其次,中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注重家
庭团聚,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糍粑球等。


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个人化和社交化,例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赠
礼物、进行家庭聚餐,还有圣诞老人的形象出现。

此外,还有许多公共活动,如圣诞市场、音乐会等。

最后,中西方的节日氛围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热闹喜庆,
通常伴随着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庆祝活动。

而西方的节日氛围更加温
馨浪漫,例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圣诞树,装饰房屋,并在家中播
放节日音乐。

综上所述,中西方在节日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
化在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

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 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

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

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

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

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1) 春节与新年。

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

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

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

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

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 2) 万圣节与中元节。

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的重视。

那一天, 每户门前都要挂上一盏南瓜灯, 人人都穿上奇装异服, 据说有辟邪之用。

其实, 作为先进的发达国家, 人们对于鬼怪已不再迷信, 他们多半是为了寻开心而已。

同时, 人们还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

他们可以任意去左邻右舍讨吃的, 绝不会受到惩罚。

在中国, 传说中元节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 这一天, 地府里的小鬼会出来游荡, 迷信色彩浓厚的中国人, 对鬼神是极为敬惧的。

那一天, 他们会当街烧香祭祖, 祈求鬼神不要降祸于他们。

于是, 中元节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产物逐渐被淘汰了。

三、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之饮食差异比较中西传统节日中的饮食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是趋于感性的, 讲究色、香、味俱全。

尤其是节日性美食,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食品以区别其他的节日。

春节是个祥和的节日, 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人, 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除夕晚上, 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 欢聚酣饮, 共享天伦之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 “和”字就是“合”; 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此外,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 过年时吃饺子, 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 甜甜的粘粘的年糕,
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 步步高升。

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

而西方的饮食则是趋于理性的, 他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

因此, 有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 KFC, McDonald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 且营养良好。

四、中西节日礼仪差异在宴席上所反映的性格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 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 任何一个节日宴席, 不管是什么目的, 都只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

宴席要用圆桌, 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享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中心, 它既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 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劝菜, 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观念对后代思想的影响, 利于集体情感的交流。

西式宴席, 食品和酒固然也重要, 实际上仅是作为一种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 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 达到交谊的目的。

倘若将宴会与舞蹈相类比, 可以说, 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 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可见, 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全席的交谊, 而西式宴会更多体现于个体宾客之间的交谊。

五、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差异之服装的色调差异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传统节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

红色源于太阳, 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 《淮南子·天文训》) , 阳光下万物繁茂,生机勃勃, 令人振奋。

我们的祖先在祭、祈过程中,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 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

它还象征美丽、漂亮, 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

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原是一个贬义的词, 是“火”与“血”的联想, 它象征残暴, 流血。

白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个禁忌词, 常用于丧葬礼中。

而西方, 白色的象征意义着眼于其本身色彩, 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等。

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

它象征纯真、无邪。

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交往中, 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 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本文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映射出的文化差异的比较, 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克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在沟通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融合, 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