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计算的相关规定

合集下载

工龄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工龄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

工龄计算有哪些法律规定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些雇主单位工作的时间。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工龄的计算方法和规定也有所不同。

下面列举了一些与工龄计算相关的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签订时间: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工龄的计算是从劳动合同签订的日期开始计算。

劳动合同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约定的正式雇佣关系,因此工龄的计算通常是以合同签订日期作为起点。

2.试用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中,试用期的工作时间通常不被计入工龄。

试用期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一种试用期限,一般为雇佣开始后的一段时间,以测试雇员的工作表现和适应性。

在试用期期间,雇主有权终止雇佣关系而无需支付赔偿。

因此,试用期期间通常不被计入工龄。

3.正式雇佣:只有在与雇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后,才能计入工龄。

一些雇佣形式如小时工、兼职工作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不被视为正式雇佣关系,因此在计算工龄时可能被排除。

4.被解雇或辞职:对于被解雇或辞职后重新求职的雇员,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工龄的计算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地方会将解雇或辞职后重新求职的雇员的工龄视为中断,重新计算工龄;而在其他地方,工龄可能会累积计算。

5.劳动关系转移:在一些情况下,劳动关系可能会发生转移,例如公司合并、收购或分拆。

在这种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变化。

6.休产假或病假: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休产假或病假期间是否计入工龄也可能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方,休产假和病假期间计入工龄,而在其他地方可能被排除。

7.公休假和法定假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因公休假或法定假日而未工作的时间也可能计入工龄。

这是因为在这些假期期间,员工继续享受雇佣关系的权益,因此被视为有效工作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规定只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工龄计算方法和规定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定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场所,雇员和雇主应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规定,以确定准确的工龄。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工龄计算是根据劳动者在其中一单位或行业从事工作的时间来确定其工龄,工龄通常用于计算劳动者的各项福利和权益,包括工资、假期、退休、医疗等方面。

工龄计算政策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工人和雇主之间约定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计算工龄的基准时间应当自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2.社保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要求。

根据社会保险法,劳动者缴纳社保费用的时间也可以作为计算工龄的依据。

一般来说,连续缴纳社保费用的时间可以作为工龄的计算标准。

3.公司规章制度:不同的公司、行业可能会制定不同的工龄计算规定。

这些规定通常根据劳动者在该公司从事工作的实际时间来计算工龄,比如从入职日期开始计算工龄。

公司规章制度通常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工龄计算的具体要求和流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4.行业惯例:一些行业可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例如师范生工龄按年度计算、公务员工龄计算以选聘通知书的发文日期为准等。

这些行业惯例往往是基于历史发展和实际情况而形成的,具有特殊的操作性规范。

5.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工龄的计算通常也是一个争议点。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来解决工龄计算方面的争议。

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其工龄计算要求,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反驳。

总之,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行业惯例和劳动争议处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依据在促进劳动者权益保护、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劳动就业关系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根据劳动法,工人的工龄是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工作的累计年限。

工龄的计算方法和对工龄的管理规定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定进行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法中工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一、工龄计算方法1.入职日期计算法:工人的工龄从其在用人单位首次正式办理入职手续的日期算起,包括试用期在内。

2.参保日期计算法:工人的工龄从其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的日期算起,包括试用期在内。

3.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工人的工龄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工人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日历日之差进行统计。

二、工龄对工资的影响工龄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累计工作的年限,工人的工龄越长,通常意味着其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因此,工龄对工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资基数和工龄工资。

1.工资基数:对于工龄较长的工人来说,其工资基数相对较高。

工资基数是根据工人的工作能力、责任等级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

2.工龄工资:为了鼓励员工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用人单位通常会根据工人的工龄给予相应的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工作年限进行递增或定期调整的。

三、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一些与工龄工资相关的规定:1.工龄工资递增:用人单位应根据工龄对员工的工资进行递增,一般为每满一定年限增加一定比例的工资,但具体的递增幅度和年限可根据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劳动合同续签:劳动合同的续签也可能会与工龄有关,一般来说,工龄较长的员工更有可能得到续签合同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权益。

3.年度调薪: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年度调薪。

在实施年度调薪时,工龄对于调薪比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较长的员工在用人单位中通常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等。

需要注意的是,工龄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仅受到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受到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和企业文化的影响。

2023退休工龄计算最新规定一览

2023退休工龄计算最新规定一览

2023退休工龄计算最新规定一览新劳动法中工龄要怎么算?新劳动法中计算工龄的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对于工龄的定义,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

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计算工龄的方法1、连续计算法2、合并计算3、工龄折算法工龄分几类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

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一个工作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

以前,连续工龄又称为“本企业工龄”。

1987年以后它的范围不限于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而是包括职工在各个单位按规定应计入的全部工作时间。

)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

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

工龄不足整年要怎么算的相关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规定劳动法中对于工龄的计算规定是保护员工权益和确保雇主遵守合法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计算工龄不仅关乎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对公司的员工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规定,分析其对员工和雇主的影响。

1. 总体规定劳动法规定,工龄是指雇员在特定单位工作的时间,以年为单位计算。

工龄可以根据员工在同一家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员工在不同单位工作累积的时间来计算。

然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特定的法律要求,工龄的计算也存在一些差异。

2. 合同期限对于签订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员工,工龄的计算基于合同的实际工作时间。

例如,如果员工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并在合同期满后与雇主续签合同,那么工龄的计算将是以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总年限为准。

3. 节假日与休假期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节假日和年假期间,员工享受的工资待遇和相关权益不受影响。

因此,在计算工龄时,这段时间被视为员工在公司内连续工作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员工在这些时间段内的工作经验将被计入工龄中。

4. 技工学徒期间对于技工学徒或实习生来说,他们在公司进行学习和培训的期间也将计入工龄。

因为学徒期间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同时也是一种对员工的投资。

因此,在计算工龄时,学徒期间被视为员工在公司内的工作期限。

5. 中断期间如果员工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公司,比如辞职或解雇,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返回,他们的工龄计算会出现中断。

中断期间不会计入工龄。

然而,劳动法通常规定了特定的中断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后,员工重新加入公司后的工作经验将被计入工龄。

6. 合并单位工龄当公司发生重组、合并、分立或收购等情况时,员工原则上保留原有单位的工龄。

合并后的公司应该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将员工在原单位工作的年限计入新单位的工龄中。

这样的规定保护了员工的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应有的福利待遇。

7. 特殊情况下的工龄计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可能会有所不同。

工龄认定依据是如何规定的

工龄认定依据是如何规定的

⼯龄认定依据是如何规定的对于我们每个⼈来说,都有着属于⾃觉地的年龄存在,这是从出⽣⼀直积累起来的,那我们⼯作中的⼯龄⼜是如何计算的呢,⼯龄认定依据是如何规定的?下⾯店铺⼩编为⼤家介绍⼀下。

⼯龄认定依据是如何规定的《劳动部关于公布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的决定》第三⼗⼋条⼀般⼯龄系指⼯⼈职员以⼯资收⼊为⽣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作时间⽽⾔。

在计算⼀般⼯龄时,应包括本企业⼯龄在内。

《劳动部关于公布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的决定》第三⼗九条本企业⼯龄应以⼯⼈职员在本企业连续⼯作的时间计算之,如曾离职,应⾃最后⼀次回本企业⼯作之⽇算起。

但有下列情况之⼀者,不在此限:⼀、凡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政⽅⾯或资⽅调动⼯作者,其调动前后的本企业⼯龄,均应连续计算。

但解放前确因业务需要调动⼯作具有确实证明者,其本企业⼯龄,始得连续计算。

⼆、解放前在本企业⼯作,曾经被迫离职⼜回本企业⼯作者,如有确实证明,经⼯会⼩组讨论通过后,并经劳动保险委员会批准,其离职前与回本企业后的⼯作时间,可合并作本企业⼯龄计算。

三、解放后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政⽅⾯或资⽅调派国内外学习者,其学习期间及调派前后的本企业⼯龄,应连续计算。

解放前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政⽅⾯或资⽅调派国内外学习业务者,如有确实证明,除学习期间不计⼯龄外,其调派前与回本企业后的本企业⼯龄,得合并计算。

四、解放后因企业停⼯歇业或缩减⽣产,其⼯⼈职员经企业管理机关调派⾄其他企业⼯作者,其调派前后的本企业⼯龄,应连续计算。

被遣散的⼯⼈职员在该企业复⼯复业或扩⼤⽣产时,仍回本企业⼯作者,其遣散前与复⼯后的本企业⼯龄,应合并计算。

五、企业经转让、改组或合并,原有⼯⼈职员仍留企业⼯作者,其转让、改组或合并前后的本企业⼯龄,应连续计职。

六、因⼯负伤停⽌⼯作医疗期间,应全部作为本企业⼯龄计算。

七、疾病或⾮因⼯负伤停⽌⼯作医疗期间,在六个⽉以内者,得连续作本企业⼯龄计算;超过六个⽉病愈后,仍回原企业⼯作者,除超过六个⽉的期间不算⼯龄外,其前后本企业⼯龄,应合并计算。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工龄计算是指用于确定职工在其中一单位或组织工作的时间长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确定职工的工作经验、待遇薪酬以及工作权益的享受等。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

一、法律法规1.《劳动法》是工龄计算的最基本依据之一、根据《劳动法》,工龄计算应该从劳动者正式开始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包括试用期在内。

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期间的工龄算作在单位工作时间,因此试用期也是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之一2.《劳动合同法》也是工龄计算的依据之一、根据该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工龄计算的时间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而定。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工龄计算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条件、工作时间等事项。

工龄计算的时间应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

例如,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工龄计算应从合同签订之日开始计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工龄计算应从劳动者正式上岗的日期开始计算。

三、行业规定和单位制度部分行业和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工龄计算进行进一步规定。

例如,教育行业一般规定教龄和工龄相同,医院可能会将在院培训期间的工作时间计入工龄等。

这些行业规定和单位制度也是工龄计算的一个重要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可能因国家、地区以及不同行业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政策依据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以及行业规定和单位制度来确定。

总结起来,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劳动合同以及行业规定和单位制度。

工龄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激励职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单位和组织应根据相关政策依据合理计算工龄,确保工龄计算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劳动领域是社会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工龄作为劳动者在一家企业或组织工作的时长,是衡量劳动者工作经验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劳动领域中,正确计算工龄并规定相应的工龄补贴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激励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一、工龄计算方法1. 满工年计算法一般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是按照满工年来计算的。

满工年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一般为8小时/天,5天/周,共计40小时/周)连续工作满一年所累计的工作时间。

例如,某员工从2020年1月1日入职,满一年就是从2021年1月1日算起,每个自然年满了一年工作时间即可计算为一满工年。

2. 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满工年计算可能不适用或不公平,因此一些企业采用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例如,某员工的工作时间是从每天早上9点开始,至下午5点结束,共8小时。

假设该员工工作时间满了5年,那么该员工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天×5天/周×52周/年×5年=10400小时。

3. 连续性计算法连续性计算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连续工作经验的职位,如某些技术岗位或职业资格的认证要求。

根据这种计算方法,如果劳动者在规定的连续时间内(一般要求无缺勤或离职的情况)工作并完成相关要求,才能累计一段有效工作经验。

二、工龄补贴规定工龄补贴是指企业或组织根据员工累计工龄的不同阶段给予一定的激励或奖励。

工龄补贴的具体规定因企业而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龄补贴规定范例。

1. 工资加薪一般企业会在员工工作一定年限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给予相应的工资加薪。

例如,员工工作满一年后,工资增加5%;满三年后,工资再增加10%;满五年后,工资再增加15%,以此类推。

这种补贴规定可以激励员工长期留在企业,并奖励其在企业中的稳定奉献。

2. 假期增加一些企业会根据员工工作的年限给予相应的年假增加。

国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

国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

国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签订日期:
二、正式工作时间:
在一些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劳动者需要通过一段试用期后方可正式成
为员工。

正式工作时间一般也被计入工龄,但会根据不同政策而有所区别。

例如,国家公务员录用后,试用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满后才能计算工龄;而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入职即算作正式工作时间,不需要试用期。

三、采用连续计算原则:
四、工龄折算:
如果劳动者在相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岗位间流动,工龄常常可以折算。

例如,员工在A部门工作3年后调入B部门,那么在B部门工作期限
可以累加A部门的工作期限,从而获得工龄的增加。

五、相关政策的适用:
工龄计算还受到相关政策规定的影响。

例如,退休年龄的确定与工龄
有关,一般情况下,工龄越长,退休年龄也会相应延长。

总之,国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确保劳
动者享有合法权益。

每个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法律、政策和规定,因此,具
体的工龄计算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劳动者来说,了解和遵守国
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非常重要,以便在工作中享有相应的权益保护。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即从员工正式开始工作日期至今的实际工作年限,不论在同一公司/组织内还是不同企业/组织内工作,均可算作工龄。

2.按照在同一企业/组织内的工作年限计算。

即员工在同一企业/组织内的起始工作日期到现在的工作年限,不论员工在企业内哪个部门工作。

3.按照入职日期计算。

即用员工最早进入该企业的日期作为工龄起始日期,从该日期至今的工作年限。

4.按照内部定级计算。

即以公司对员工的职务级别划分为标准,从员工晋升或降职或者调整岗位,或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就根据岗位职责、权利等因素发放的级别调整为起始点,计算员工的工龄。

不同公司和组织在计算工龄时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是总的计算方法往往是相似的,基本遵循以上几种计算方式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工龄的方法和标准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规和规定。

此外,不同单位、组织、职业,工龄的计算起点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劳动法关于工龄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工龄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工龄的规定
劳动法对工龄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法规定了工龄的计算方法。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龄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一般以自然年为单位计算。

其中连续工作的时间可以包括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也可以包括在不同用人单位合并计算的时间。

其次,劳动法规定了工龄的作用。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龄可以用于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具体来说,工龄越长,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工资增长、年假、带薪休假和其他福利待遇。

另外,劳动法还对工龄的权益保护作出了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工龄增长而降低其工资待遇或是解雇其员工,否则将违反劳动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劳动法规定了若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所触犯的法律责任由劳动者原合同用工单位承担,劳动者已经从原用工机构离职并在新用工机构执当并做有关证明,而违法行为发生后离职的,由用人单位作证明证明分工做出。

这一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避免劳动者之间滥用工龄转移责任。

总结起来,劳动法对工龄的规定主要包括计算方法、作用及权益保护等方面,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动者的工龄增长为其提供更好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

新劳动法关于计算工龄的文件

新劳动法关于计算工龄的文件

新劳动法关于计算工龄的文件
对于连续工龄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的规定,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累计为工龄。

具体来说,凡是在同一用
人单位连续工作的年份,都算作工龄的计算单位。

例如,一个劳动者在家
公司工作了5年,然后离职1年后又重新回到该公司工作了3年,那么他
的工龄为8年。

对于不连续工龄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8条的规定,劳动者在中断期间也可以计算为工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积累。

具体来说,凡是劳动者离职后再次回到原用人单位工作的,且中断期间不
超过一年的,可以将中断期间的工作经历计算为工龄。

例如,一个劳动者
在家公司工作了3年,然后离职2年后再次回到该公司工作,那么他的工
龄为5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劳动法对于计算工龄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各
地的具体执行细则可能会有不同。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之间应当积极沟通、协商解决争议,并且可以依法诉诸劳动仲裁或劳动争
议调解机构的进行维权。

总结起来,新劳动法对于计算工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
者的权益。

通过连续工龄和不连续工龄的计算方法,以及对特殊情况下工
龄的特别处理,可以确保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得到有效的认可和计算。

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密切沟通、协商,以确保双方
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doc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doc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

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工龄计算的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 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 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现在确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备退休条件时,一般只用连续工龄。

所以一般工龄现在已经失去意义。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以后,以实际缴费年限作为退休和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 [1978]104 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

不作工龄计算的情况职工在下列情况从事工作的时间,不作工龄计算:凡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计算工龄。

员工合同工龄计算及规定

员工合同工龄计算及规定

员工合同工龄计算及规定在现代职场中,员工合同工龄的计算及相关规定对于员工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关系到员工的权益保障,如年假、病假、工资待遇等,也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法律责任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员工合同工龄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

一、什么是员工合同工龄员工合同工龄,简单来说,就是指员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长度。

这个时间是从员工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开始计算,通常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日期为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工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可能包括员工在不同单位的工作经历总和,而合同工龄只计算在同一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

二、员工合同工龄的计算方法1、连续计算法如果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没有中断,包括劳动合同的续签、变更工作岗位但仍在同一单位等情况,工龄应连续计算。

例如,小李于 2010 年 1 月 1 日与 A 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2013 年 1 月 1 日合同期满后又续签了三年。

那么截至 2016 年 1 月1 日,小李在 A 公司的合同工龄为 6 年。

2、合并计算法当员工在工作期间,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如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等,导致工作中断,但中断时间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前后工作时间应合并计算为合同工龄。

比如,小王所在的 B 公司于 2015 年进行了合并,期间小王的工作中断了 2 个月,但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并计算条件。

小王 2012 年 5 月 1 日入职原 B 公司,那么截至合并后的新公司工作满一定期限,小王的合同工龄应从 2012 年 5 月 1 日开始计算。

3、工龄折算法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员工,其在特殊工种岗位上的工作时间,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合同工龄。

例如,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员工,工作一年按照一年零三个月计算工龄;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员工,工作一年按照一年零六个月计算工龄。

三、员工合同工龄的相关规定1、年假待遇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 1 年不满10 年的,年休假 5 天;已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年休假 10 天;已满20 年的,年休假 15 天。

关于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问答

关于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问答

关于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问答工龄计算是劳动法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职工在当前单位或者跨单位的工作经验和待遇相关。

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对于职工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份关于工龄计算的常见问题和答案。

问题1:工龄是如何计算的?答案:工龄是指职工在劳动关系有效期内(即雇佣合同签订或进入职工划定的试用期以后),在同一劳动关系单位的工作年限。

工龄一般按照自然年计算,从职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起算,满一年按一整年计算。

问题2:跨单位的工作经验是否计入工龄?答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职工从一个单位跳槽到另一个单位后,可以申请将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入工龄。

但跨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入工龄,需经原单位同意,且跳槽后的职工与原单位之间的离职与录用之间的间隔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问题3:工龄的计算对待遇有什么影响?答案:工龄对于职工的待遇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龄越长,职工的待遇一般越高。

例如,工资、奖金、福利等,都有可能根据工龄的长短来核定。

问题4:工龄的计算是否包括休假期间?答案: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休假期间一般不计入工龄。

休假期间包括带薪年假、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病假等。

这是因为休假期间职工并未真正参与工作。

问题5:工龄满一年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工龄满一年的定义是指职工在同一劳动关系单位工作满365天。

问题6:如果劳动关系断开,工龄怎么计算?答案:如果劳动关系发生断开,意指职工与原雇主终止了劳动关系,如离职、解雇等,那么在重新就业后工龄将从零开始计算。

问题7:如果合同延期或续签,工龄是否会受到影响?答案:合同延期或续签不会对工龄的计算造成影响。

只要职工与同一劳动关系单位继续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龄还是按照之前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8:工龄计算对于解雇和辞职有什么影响?答案:工龄计算对于解雇和辞职都可能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劳动争议中,如果职工具有较长的工龄,他们可能享有更多的权益保护,并可能获得更高的赔偿。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工龄的计算方法如下:
1.劳动关系建立后的工作时间计算:从劳动合同生效日起计算工龄。

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作时间也计算在工龄内。

如果
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或者超过十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龄的计算起
始日期是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的日期。

2.以前的工作时间计算:以个人离职当时的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个人
在劳动关系中解除劳动合同或离职后,仍然享有在职期间的工龄计算权益。

3.其他单位工作时间的累计: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的时间可以进行累计。

例如,个人在A公司工作了两年后,辞职转到B公司继续工作,那么
个人的工龄就是A公司和B公司的工作时间之和。

4.其他单位工作时间的证明:个人在劳动关系中解除劳动合同或离职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被解除或解除劳动合同前的工作时间证明。

5.休假、病假等时间的计算:在劳动关系中,休假和病假等法定的休
假时间可以计算在工龄内。

例如,个人在单位工作期间,享受了法定的年
假和病假,那么这部分时间可以计算在工龄内。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行业或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
不同。

例如,军人的服役时间、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等。

工龄是个人劳动经历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和调整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工龄越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经验和技能
积累也就越丰富,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同时,用人单位在
招聘、定薪、晋升等方面也通常会考虑个人的工龄。

因此,准确计算和证明工龄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

有关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

有关工龄计算的相关政策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些公司或组织连续工作的年限。

工龄是衡量一个员工在一些公司或组织所具备的经验和资历的重要指标,也是评定员工福利和权益的基础。

各国政府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计算和管理工龄。

在中国,工龄计算和管理是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来规定的。

根据《劳动法》,工龄是按照从事工作的起始时间到计算日的时间进行计算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工龄包括直接用人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工龄。

直接用人单位的工龄计算从劳动者与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时间开始计算,但不包括休假期间;其他用人单位的工龄计算以劳动者与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为基础,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参照直接用人单位的工龄计算规定。

除了法律规定的工龄计算方式外,中国还对特定群体的工龄给予了一些特殊政策。

例如,对摊派下岗失业工人来说,可以根据参加失业保险的时间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时间来计算工龄,以便享受更好的福利。

对农民工来说,可以将在外打工的工龄计算进入社会保障制度中,以增加他们的福利保障。

对于计划生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可以给予工龄补偿和退休年龄优惠,以鼓励和支持计划生育政策。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组织对工龄计算和管理也有不同的政策。

例如,在欧洲,工龄计算通常是根据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来计算的。

而在美国,没有统一的工龄计算标准,通常根据雇佣合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来计算工龄。

而在一些国家,工龄是以实际工作日或工作小时来计算的。

工龄的计算对于员工的权益和福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工龄越长,员工的福利越高。

例如,在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工龄长的员工通常可以享受更高的福利待遇。

此外,工龄还可以作为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的依据。

然而,工龄计算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由于工龄的计算标准和政策的不同,不同公司和组织的工龄计算结果可能不一致。

这可能导致在跨公司或组织间转岗或就业时出现争议。

其次,一些公司和组织可能存在虚报或篡改工龄的情况,以获取更好的福利待遇。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

工龄计算的政策依据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家或者多家公司连续工作的时间。

在劳动法和公司政策中,工龄通常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来确定员工的福利待遇,例如年假、工资和退休金。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龄的计算方法和政策依据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工龄的计算和政策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对工龄的计算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工人在同一单位累计工作满一年的,为一年的工龄;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这意味着员工至少要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满一年才能算做一年的工龄。

3.公司内部政策和规定:公司通常会制定自己的工龄计算政策和规定,以便更好地管理员工的福利待遇。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进行分级,根据工龄的长短来决定员工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公司内部的政策和规定通常会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工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它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决定员工的福利待遇。

员工的工作表现、职位层级和公司内部的绩效评估等因素也会对福利待遇产生影响。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员工调动或者在公司间转岗,工龄的计算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而言之,工龄的计算和政策依据涉及到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以及公司内部的政策和规定。

这些依据旨在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并为公司提供管理员工的依据。

同时,需要注意,工龄只是决定员工福利待遇的一个参考因素,公司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保员工的福利和公司的利益的平衡。

新劳动法工龄及其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工龄及其计算方法

新劳动法工龄及其计算方法一、工龄的定义工龄即职工从事劳动活动的累计时间,包括在同一个用人单位连续从事劳动活动的时间,以及离职后重新入职从事劳动活动的时间。

二、工龄的计算方法1.连续工龄的计算连续工龄是指在同一个用人单位不间断地工作的时间,其计算方法如下:(1)正常工龄:从职工正式上岗时算起,到离职或者退休时止。

(2)试用期工龄:试用期工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试用期间的工龄。

试用期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工龄计入工龄;试用期期限超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前三个月的工龄计入工龄。

2.非连续工龄的计算离职后重新入职从事劳动活动的时间属于非连续工龄。

其计算方法如下:(1)重新入职工龄:重新入职工龄是指职工离职后重新入职从事劳动活动的时间。

重新入职工龄计入工龄。

(2)空窗期工龄:指职工在离职后未重新入职期间的工龄。

空窗期工龄不计入工龄。

三、工龄的重要意义1.确定享受权益的基础:根据工龄的不同,职工在享受一些权益上有所区别。

例如,年度休假的天数、离职补偿金的计算等都与工龄有关。

2.决定晋升与职称评定:在晋升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工龄往往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连续工龄的长短可以影响职工晋升与职称评定的进程。

3.决定福利待遇:工龄的长短也与职工的福利待遇有关,一般来说,工龄越长,职工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如年终奖、住房公积金等。

四、新劳动法对工龄的规定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为每位职工建立工资计算卡,并将相关的工龄信息写入其中,以便计算和发放工资。

职工在每一次工资支付时,都应当详细了解工资计算卡的情况,并保留相关证据。

在劳动纠纷处理中,工龄的证明可以通过单位的工资计算卡、各种工作证明、劳动合同等文件进行证实。

总之,工龄是职工享受劳动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其计算方法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进行,用人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工龄记录与考核制度,并在各项权益的享受上进行合理的补偿。

同时,职工也有权利通过劳动纠纷处理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工龄权益。

国家工龄计算的规定

国家工龄计算的规定

国家工龄计算的规定
国家工龄计算的规定主要参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工龄是指劳动者参加工作计算的连续年限,一般采用日历的方式计算。

以下是国家工龄计算的具体规定。

首先,劳动者的工龄计算是从实际参加工作的日期开始计算的。

具体来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并受雇于用人单位的那一天起算为工龄起始时间。

如果劳动者中途转岗、离职再就业或者换工作,工龄计算是连续累积的。

其次,工龄计算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不会影响工龄累积。

例如,法定的休假期间(比如法定的带薪年休假、法定的婚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等)和因非自愿原因受到的停工期间,都不会中断工龄的累积。

另外,国家对于特定情况下的工龄计算也有特别规定。

比如,经济性裁员后,用人单位再重新聘用该劳动者的,工龄计算可以由裁员前的工龄起算,不需重新计算。

这一点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经济裁员过后造成工龄被重置从而丧失相关的待遇。

此外,国家还规定劳动者在特定的工作和行业中的工龄累积有额外的奖励。

比如,在煤矿、钢铁、建筑等矿难、事故等非人为原因造成的工伤或职业病的医疗期间,工龄可以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

最后,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通过相关的劳动争议解决机构(如劳动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对工龄进行争议处理。

如果争议未能解决,劳动关系争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国家工龄计算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得到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待遇。

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龄计算的相关规定
(一)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休或调整退休费待遇的人员,其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其已经领取退休费的人员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已按国务院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办理的,可不再变动。

(二)临时工、季节工、学徒工、轮换工、经济建设民工、“亦工亦农”工转正后的工龄计算
1956年11 月12日国直人习字第79号《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和工作年限计算等几个具本问题的补充》中规定,国家机关使用的临时工作人员(有的称为“雇员”)被正式录用以后,他们在正式录用以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这里应注意掌握的是“正式被录用以前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如果录用以前,在几个单位临时工作,不能都算为工作年限,而只能把转正录用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计算在工作年限之内。

原省劳动局[79]冀革劳字第122号文件规定:“临时工被所在单位选招为固定工时,其在本企业最后一次当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亦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1994年3月30日省人事厅《关于贯彻〈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原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当计划内临时工,从工作岗位上直接应征入伍,转业、复员后直接由政府安排为正式职工;被推荐或考入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由国家分配了正式工作;以及直接被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人,现在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其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最后一次当计划内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临时工上学期间的时间要扣除,从事临时工工作的时间与毕业后分配了正式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他们的参加工作时间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原劳动部工资局《关于季节工转为正式工以后连续工龄的计算问题》[(63)中劳薪便字第185号]规定:
季节工转为正式工人以后,其在本单位连续每年做季节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

这里要注意的是“实际”两个字。

此类人员的参加工作时间按199 3年8月1日闫伶同志讲话精神,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

1958年6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实行劳动保险条例单位的学徒工劳动保险待遇的处理意见》规定:学徒工在本企业学习期满转为正式工人、职员以后,其学习期间应作为本企业工龄计算。

原国家计委劳动局《关于轮换工的工龄计算问题》[73]计劳业字7号规定:关于轮换工的工龄计算问题,应与临时工的工龄计算一样处理,即:轮换工回乡后,根据国家生产建设需要,重新被吸收为国家职工时,其连续工龄应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算起。

原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经济建设民工工龄计算等问题的复函》(劳人险函[1983]15号)规定:根据生产需要,经济建设民工被用工单位招收或转为国家职工后,其工龄问题,可参照临时工转正、录用的规定处理,即:其最后一次在本单位当民工的连续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原国家劳动总局办公室《关于“亦工亦农”工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80)劳险便字41号]规定:招工、顶替前最后一次在本单位当“亦工亦农”工的连续工作时间可以与被录用为固定工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三)民办教师、长期顶编代课教师的工龄计算
1979年10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粮食部、国家民委、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边境县(旗)、市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通知》和1980年7月8日教育部《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的答复意见》两个文件规定:中小学民办教师、长期代课教师,凡按规定转为(包括直接招收、录用、顶替)公办教师的,应从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民办教师、长期代课教师的时间起,计算连续工龄。

在两个以上学校连续任教时间,凡经正当手续调动的,应当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民办教师经组织批准录取(或保送、推荐)到各级师范学校学习毕业(结业)后,仍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其原任民办教师的时间可与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局[87]教计字96号文件给河北省教委的答复中规定,民办(代课)教师无论以何方式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教师、干部)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其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前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民办教师的工作时间可以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民办(代课)教师经组织批准,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毕业(或结业)后,分配从事教育工作的(包括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均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于上述任民办教师工作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公办教师,按照原省教育局、人事局、劳动局转发教育部《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的答复意见的通知》规定,经省、地(市)教育局批准调动到其它部门工作的,其任民办教师的工作时间,仍应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此规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了改行审批手续的才能执行。

1993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委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教师干部改行的通知》(冀教人[1993]34号)规定:凡调离中小学的教师、干部,一律由地、市教委审核、经省教委审查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地、市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对具有中专、专科、本科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干部要求改行的,必须向所在地、市教委分别交纳6000、8000、10000元师资培养费后,再按上述规定办理。

省人事厅工资福
利处的意见,对没有经地、市一级教育部门批准办理了改行手续的,不能接续其原任民办教师工作时的工龄。

1993年8月《闫伶同志关干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规定:原在乡镇、村享受国家补贴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从事民办教师的时间可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连续计算为工作年限;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上学前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时间可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四)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工龄计算
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劳人险[1986]5号文件规定,乡村医生(赤脚医生)被招收、顶替、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或进入各级医药院校学习毕业(或结业)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并继续从事卫生工作的,其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前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乡村医生的工作时间(含其原当赤脚医生的工作时间)可以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在两个以上单位连续担任乡村医生(原赤脚医生)的时间,凡经正当手续调动的,应当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贯彻上述规定,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不含个体行医人员,更不包括无证行医人员。

根据省卫生厅介绍,我省最早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才有乡村医院(诊所)的,因此,我省乡村医生的工龄问题最早也只追溯到一九五九年。

②对文中“正当手续调动”,宜慎重对待。

起码要经乡镇主管部门办理调动手续,才可视为“正当手续调动”。

③根据卫生部[88]卫人字第22号文件《关于乡村医生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988年1月1日以后的乡村医生,需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并取得乡村医生证书的,才能承认其为乡村医生。

1993年8月《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规定:原在乡镇、村享受国家补贴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工作的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时间可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连续计算为工作年限;被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上学前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工作的时间可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

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改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关于临时工、合同工及民办、代课教师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索取号:JA1070601199601001 内容分类:上级文件发布文号:劳险字(96)第019号发文日期:1996-01-09)各行署、市、县劳动局,淮北、芜湖、铜陵市社会保险(障)局、省直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临时工、合同工及民办、代课教师招工后的工龄计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临时工、合同工被招为全民、大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或劳动合同制)工人后,其被招收前在最后一个单位最后一次做临时工、合同工的时间,可与招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民办、代课教师被招为全民、大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或劳动合同制)工人后,其连续工龄计算可按上述精神办理。

二、按本通知规定计算工龄后需要改变退休、退职费待遇的人员,均从批准改变之月起执行。

安徽省劳动厅
一九九六年一月九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