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科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便难以成功。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对于“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发生在牛顿身上的故事很好的阐明了这一观点。
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结合当时的情况,牛顿在胡克,第谷,开普勒的基础上,巧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
牛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光靠继承就能获得。
试想,要是没有胡克,第谷和开普勒的研究成果,牛顿若想获得这样的成功,必将独自探索研究,付出数倍努力才能有所成就,甚至徒劳无功,然而牛顿充分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创造性的运用了微积分来计算,也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终于造就了惊天大发现,并推动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牛顿的故事启示我们,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那么继承也只能是循规蹈矩最终落后。
人类数百万年历史长河,生产力的一次次质的飞跃,所承载的精髓无非就是继承与发展。
原始文明,人类依靠木棒、石器,长期处于蒙昧时代。
青铜文明,人类依靠贵重的青铜器,进入奴隶时代;铁器文明,人类依靠日益廉价的铁制品,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进入封建时代;蒸汽文明,人类依靠科学知识的爆发式增长,用短短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过去数千年的社会财富!直到今天,人类在各领域都达到了前人无法触及的地步,并飞出地球,开始探索外太空。
从320万年前的露西开始,人类能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懂得如何继承发扬与开拓创新。
人类继承了一代代先人勤劳奋发的斗志,继承了充分利用劳动工具的智慧,继承了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意念:创新了无数新奇实用的劳动工具,创新了更具人性和公平的管理理念,创新了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一次次质变,无愧于灵长之首!。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中常见的一个主题。
在艺术领域,继承指的是对传统的承担和发展,而创新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突破。
这两个概念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和繁荣。
一、继承——传统的承担和发展艺术的继承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追溯。
继承意味着承担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艺术家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充实自己的艺术表达。
在继承传统中,艺术家通常会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理解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们深入挖掘传统的内涵,并通过对形式语言、构图技巧、主题选择等方面的创新,将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继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强调“立身行道、为文立学”,传承经典是文人墨客的自觉责任。
他们通过对古代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将古代文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许多卓越的艺术作品。
这种继承传统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
二、创新——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家通过对传统的理解和继承,融入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创造性的想象,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创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路径和思维方式。
在艺术的创新中,艺术家通常试图寻找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新颖的艺术形式。
他们尝试着突破传统的艺术界限,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传统的创作方式。
通过对材料、技术和主题的创新运用,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创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创作理念。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视觉语言,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他们不仅在创作形式上有所突破,还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当代社会问题的艺术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看似对立,但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例谈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
许多珍贵 的图片 资料 ;在 8 0周 年校庆 中 ,在筹 办阶段就 预先寄 发校 史资 料征集 通 知 ,以及 老校 友 当年学 习生 活 的 回忆 文章 ,收 到 了较好 的效 果 。此外 ,还 经常通 过 主 动走访 来搜 集资 料 ,如走访 县志办 、县 图书 馆 ,翻拍 当
年 《 海 民报 》等 与 浙江 省 宁海 中学 有 关 的 图片报 道 ; 宁
神 家 园。
【 关键 词】学校文化 继承 创新 特 色
文 化 是 一 种 传 统 .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积 淀 。 学 校 文 化 是 发 生 在 学 校 中 的 精 神 现 象 , 是 学 校 在 长 期 的 教 育 实 践 中 形 成 的 具 有 独 特 凝 聚 力 的 学 校 精 神 、价 值 观 念 和 师 生 员 工 所 认 同 的 道 德 规 范 、行 为 方 式 等 。 学 校 文 化 以 具 有 学 校 特 色 的 精 神 形 式 、制 度 形 式 和 物 质 形 态 为 外 部 表 现 , 并 影 响 和 制 约 着 学 校 群 体 成 员 的 活 动 方 式 、思 维 方 式 、
料 ,由专 人负责 ,分别编写 了 《 宁海 中学 校志稿》 《 、 宁 海 中学 史料 选》 《 海 中学 图 片集》、 《 海 中学书 画 、 宁 宁
集》 《 、 宁海 中学教师诗 词集》 等校史专 著 ;编 写了 《 薪
大批革 命志士 。在 长期 的办 学追 求 中 .培 养 了数 以万
计 的合格 人才 ,形成 了深 厚 的文化 积淀 。学 校的 光辉 业
绩 影 响 着 一 代 又 一 代 师 生 .成 为 了学 校 极 为 珍 贵 的 传 统
教育 资源和文化 资源 。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传承中创新,就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而在创新中发展,则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以下将分别从传承中创新和创新中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传承中创新,首先要明确传承的对象和内容。
传承的对象可以是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统习俗等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代表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承中创新,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创新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进行。
传统工艺是传承中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工艺是民间长期形成的一种技艺,具有独特的技艺传承方式和工艺特点,在现代的大背景下,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代的需求和标准。
传统的手工制作可以引入现代的机器设备来提高效率,保持产品的质量。
传统习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
在传承习俗的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活动形式,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人们的参与。
创新中发展,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给予社会以新的动力和发展机会。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和人们需求的变化。
在创新中发展,首先要注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科研,才能取得新的科技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
要鼓励创业创新。
创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给予创业企业和创新团队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才能激发人们的创业活力,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还要加强教育创新,培养新一代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物,其发展过程必然涉及到对过去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创新。
首先,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艺术传统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经验。
继承不仅是对前人艺术成果的接受和传承,更是一种尊重和借鉴。
通过对传统的深入研究,艺术家可以理解艺术的本质规律,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如果没有继承,艺术就会失去根基,成为无源之水。
然而,仅仅依赖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表达方式,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创新是对传统的挑战和超越,它意味着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它能够推动艺术的进步,使艺术保持活力和发展。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继承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而创新则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只有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题。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善于继承,勇于创新(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做题。
(60分)”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
"钱七虎如是说。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
"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的结尾如此写道。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本道作文题由三则材料构成,涉及一个共同话题"创新",但同中有异。
第一则材料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话,意在表明科学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里强调的是独创精神。
第二则材料引用任正非的话,其原话是:"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 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国家的进程。
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自主创新若是精神层面我是支持的。
也就是说,别人已经创新,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得到别人的许可,付钱就行。
如果我们重做一遍,做完一遍,也要得到许可,还是要付钱,这是法律。
当然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的,我指的是我们这种公司的工程创新。
"由此可见,本则材料强调的是“创新的过程",且强调要兼顾“继承、吸纳、借鉴、发展"。
第三则材料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最后一段话,指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和中国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要占有,要挑选,要吸取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所用,这样我们的文化中才能注入新的元素,所以第三则材料强调的是“创新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即有选择地继承、包容、吸纳、借鉴。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落后于市场变化 , 面对挑 战束手无策甚 发行教材教辅与发行一般书相 比, 经济 “ 减负” 政策 , 又要保证开全课 , 保证 学 至无 动 于衷 , 华 书 店 原有 的优 势 成 了 效 益 还 是 比较 明 显 的 。 因此 , 定 教 材 生 “ 、 、 、 、 ”全 面 发 展 , 可 新 稳 德 智 体 美 劳 尽 制 约新 华 书 店 进 一 步 繁 荣 和 发 展 的 瓶 辅发行大局 , 想方设法保住教材教辅 发 能 地做 到 让 社 会 各 方 面都 放 心 和满 意 。
在 发展 中创 新 ” 的路 子 。
一
材发行向一般 图书发行转移 , 一般 图书 强 化 服务 , 扎 实 实 做好 教材 教 辅 发 行 扎
店 也 都 在 一 般 图 书 发 行 上 投 入 了 大 量 二 是 要 树 立 全 心 全 意 为 教 育 教 学
、
稳 定 教 材 、 辅 发 行 大 发行 向农村图书发行转移 ”的 口号 。各 的招 标 工 作 。 教
维普资讯
黜 HA责编: 庄 一CB 任辑 玲 潦 UN 离●圈 高
在继承 中发展 在发展 中创新
。董 建文
目前 , 国图书市场 的激烈竞争 , 颈 。 我
行权 , 中精 力做 好 当前 的教 材 教辅 发 集 当前 , 革 正 逐 步 深 入 , 会 主 义 行工作是在继承中求发展 的关键所在 , 改 社
局 , 住 机 遇 、 大 实 力 抓 壮
的人 力 、 力 和财 力 , 收效 甚 微 。 庄 服务的思想 , 物 但 枣 认认真真 , 开拓阵地 , 做好 在计 划 经 济 条件 下 , 华 书 店无 忧 市 新 华 书 店 ,加 大 网 点 建设 基 金 的 投 当前 教 材 教辅 发 行 工 作 , 新 特别 是在 调 剂 无 虑 地 享 受 着 国 家 赋 予 的 中 小 学 教 材 入 , 店 都 购买 了客 货 车 以 方便 一 般 图 各 余缺 、 满足供应这些书店承担 一定经济 教 辅 发行 的优 惠政 策 , 生 用 书 的发 行 书的进销 ,图书 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 , 风险的具体工作方面 , 学 要做细 、 做实 , 真 是新 华 书店 生 存 和发 展 的 基 础 。 枣庄 市 优 惠政 策 尽 可能 向发 行 一 般 书倾 斜 , 应 正让师生感受 到新华书店 是学生用书 店 教 材 教 辅 的 发 行 比例 占发 行 总 额 的 该 说在 发 行 一般 图书 上 , 店 上 下做 到 的总后勤 , 全 以此赢得师生对我们新华书 8%以上 , 分 区 店 教 材 教辅 所 占的 比 尽 职尽 责 。 全市 门市部 纯 一 般 书销 售 店的信任和支持 。 0 部 但 重超 过 9 %。 书店 的 网 点建 设 , 工 的 不 超 过 20 0 职 0 0万元 ,偏 远 的 门 市 部人 均 三 是 要 积 极 加 强 与 教 育 部 门 的 联
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教育的意义
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教育的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继承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扬,而创新则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
在教育中,继承和创新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中,继承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文化。
教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事业,有着丰富的教育传统和文化。
这些传统和文化是教育的宝贵财富,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和文化,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在教育中,创新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地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在教育中,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而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我们需要在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传统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如,它颠倒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结果是教师练了讲功,学生练了懒功,等等。
那么,如何走出传统教学的樊篱,让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健康的发展呢?一、正确解读新课改,理性扬弃传统教学从根本上讲,本次课改是在对我国传统教育精华的大力吸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改经验和一些先进教育理念规划实施的。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新课改与传统教育对立起来。
新课改并非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
恰恰相反,新课改本身就是建立在传统教育相对于西方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是希望在传统教育的优势上再增加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解析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弄明白该吸收什么,改革什么?1.从具体目标上看,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可见新课改同样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否定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双基教育的优势,只是认为在这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学生其他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从课程管理来看,新课改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尽管新课改仍然坚持国家对课程内容的审查和指导的统一性,但三级课程设置,确保了教育基本价值观的统一,同时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造继承了传统教育的严谨的知识体系,修正了原有教学方式和教材编辑过于刻板的倾向。
在具体内容上则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
在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强调了生活世界和知识本身的生成性和系统性,使刻板的学习界限得到了交流和融合。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艺术领域,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传统的文化,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首先体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和融合。
传统艺术作为历史的积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也需要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接,通过创新的方式,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的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近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出了许多新剧目和新形式,使传统京剧焕发出了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二、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创作也不断受到技术的影响和推动。
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科技手段,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作品。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技术与创意的结合,艺术作品不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也领略到了科技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个性与传统的平衡艺术的继承与创新还需要在个性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点。
传统的艺术积淀丰厚,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审美标准。
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也需要注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只有找到个性与传统之间的平衡点,艺术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才能真正与观众产生共鸣。
总结回顾:在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技术与创意的结合、个性与传统的平衡,都是艺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艺术在不断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个人观点:对于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我个人认为,艺术家既要继承和传承好传统艺术,又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时代的鲜明特色。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重要的话题。
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
而创新发展,则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历史的沉淀,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传承并不等于停滞不前,而是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承中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形态。
同时,创新发展也需要立足于传承。
只有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如一棵参天大树,需要坚实的根基才能茁壮成长。
我们的文化也是如此,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更加稳固和持久的发展。
因此,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敢于创新,勇于拓展新的领域。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世界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发展,为我们民族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流淌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淌在亿万华夏子女的血液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根和魂,要做好传承与创新。
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定海神针。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
从春秋的孔子“人无信不立”,教导传递坚守诚信文化;到秦国秦穆公时期的商鞅坚守诚信文化“立木为信”,赢得百姓支持,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再到保留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方回春堂”,采用百年铜锅,经熬、煎、挖、化等几大流程,火候拿捏准、经验丰富,延续传统老艺人的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历经五千多年的洗礼,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精神追求。
传承是最根本的责任。
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力量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化力量兴旺发达的动力。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文化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我国许多品牌老字号缺乏创新精神,营销手段落后,不站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营销,缺少吸引力,导致老字号品牌发展受阻;相反,方回春堂的“汉方精油”突破约束与瓶颈,进行创新,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植物萃取科技,成功打开销路,赢得喜爱。
可见,创新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赋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生命和文化前进的动力。
传承与创新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制胜法宝。
传承与创新犹如鸟之双翅,缺一无法飞翔。
更像是车之双轮,缺一便无法前进。
传承发展与创新,首先是传承,要传承好老祖宗的智慧,才会拥有创新。
创新也要坚持传统文化本身,不可舍本逐末,过分商业化。
因此,首先要完善传统文化人才机制。
鼓励老字号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鼓励技艺传人到学校任教,传授技艺,培养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延续。
最后,加强宣传引导。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谈谈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关于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创新和继承并非对立关系,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继承是基础,懂得继承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用做无用功;创新是发展,在现有极致上开拓,可以让人们朝着未知前进。
齐白石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继承各家优点再不断改进,五易画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京剧演员王佩瑜继承京剧传统精随,但以创新传播手段,让京剧不至于埋没,在年轻人中也绽放光彩。
所以要懂得继承,也要发扬特色,才能更容易成功。
没有创新,继承就沦为按部就班;不知变通,就会原地踏步,最终很可能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譬如拥有世界最好剪刀制造工艺的王麻子剪刀,就因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
川剧传承人沈铁梅在谈到川剧的创新时,强调了若不遵循传统,盲目创新,很容易让戏曲找不到北,没有继承,创新就会因没有依据而变得盲目。
继承如土,创新如草木,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做到继承与创新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不要搞片面主义,其次,要在继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成果。
最后,在创新时,不可盲目创新,而是应在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时机。
列夫托尔斯泰这样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汲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他的话将继承与创新之问的关系清楚呈现:既要吸收继承,又要创新向前。
同样,继承与创新,不仅适用于个人,对国家更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正是懂得继承与创新,我国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古语有云:“日新之谓盛德。
继承 发展 创新
继承发展创新一、继承继承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历史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保留和传承的过程。
继承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价值。
1.1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保留经典著作:对于经典著作,要进行整理、翻译和注释,使其更好地为后人所理解和接受。
- 传承技艺:对于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等技艺,要进行系统的传承和培养,推动其发展和创新。
- 弘扬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应该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向社会传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历史经验的继承历史经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指导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继承历史经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历史事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 保护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历史经验的重要见证,应加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其能够传承下去。
- 弘扬英雄精神: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传播,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二、发展发展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需求,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发展旨在实现社会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强盛。
2.1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在推动社会发展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 提高民生水平:民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应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李自良(中共师宗县委党校云南·曲靖655700)摘要我们回顾以往绘画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支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作为艺术发展,表现和推陈出新的演化形式,这一演化过程经过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
本文通过作者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经历的过程。
简述一点关于继承、发展和创新三者之间互为辅助、互为条件的关系。
关键词继承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首先,我们时常谈的守格它本身就是一种继承,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一切优秀的、文明的成果。
因为优秀的艺术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例如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的美术、明清的美术、近代美术等。
这些历朝历代的美术,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美术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历史继承性呢?这是由美术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美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结果,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深化才能完成的。
我国古人的许多神话传说题材,在后代的文学艺术中更是反复出现。
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禹治水故事、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的故事等。
几乎被各个时代的各个艺术种类都描写过。
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艺术上的一种微妙的继承现象,是由民族的共同生活等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美术在内容上是有继承性的。
每一时代的艺术遗产,实际上是作为当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审美认识的结果而留给后代,而后代艺术家们则在这一认识结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化。
但我觉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远胜于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举例子说,我们很多画家,特别是画西画的,对西方从古典一直到近代的新表现主义的画家都记得滚瓜烂熟,但对自己历史上,对唐宋以来的那些画家则非常陌生,学生在入学考试时,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西方从古典到现在的画家,但要他说出近代的或者当代的三个国画家竟然回答不出来。
在继承中发展 在创新中提高
投入 3 3 元对林 区供 暖 、 .亿 2 饮水 、 天然气入网安 装等民生工程 和生产作业设施设备进行建设改造 ,5 6 万林区人 口受益 ; 出 支 41 :亿元 , 实现了员工五项社会保险全覆盖 ; 支出1 亿元 , 2 . 7 为 . 5 万名员 工建 立住房公积金 ; 出 40 万元慰问劳动模范 和困 支 12 难员工。 自上而下建立 了“ 三级联保” 制度 , 设立了扶贫帮困专
九八” 发展战略 。在发展方式上努力实现 由经营资产 向经营资
本转变 , 由经营产 品向经营 品牌转变 , 由单一利用林 木 资源 向 综合开发林 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转 变 , 由单元产业 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 , 由单纯管护森林向全 面科学经营森 林转变 。经过集 团上下 的艰苦努力 ,十一五 ” 间 , “ 期 现有林 地 面积净增 1 7 . 万公 顷 , 6 森林 覆盖率 由 8. 92 %提升到 9 . 一 、 06 %; 二、 三产业 比例 由 3 :1 1 调整为 2 :6 2 ; 0 5 :9 84 :6 木材销售收入仅 占全部销 售收入的 2 . 摆脱 了独 木支撑 的困境 , 出了一 4 %, 9 走 条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之路 。 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构筑员工精神家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 年来 , 团坚持以企业文化为根 , 面实施文化兴企战略 , 集 全 着力
一
了《 坚定信心 、 聚力量 、 凝 战胜危机 、 加快发展》 的宣传教育 提 纲, 深入开展 了形势任务教育和以“ 保指标 、 保稳定 、 保发展” 为 主题 的“ 节本降耗 、 提质增效 ” 活动 , 在集 团上下 营造 了齐心协
力、 共渡难关的 良好氛 围, 实现了集团经济持续健康稳 步发展 。
初中议论文:在继承中发展
初中议论文: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传承方式,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通过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祖先,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厚重历史。
这样,我们对家国的热爱和情感会更加深厚,更加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尽一份力量。
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我们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伦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样的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诚信、正直,这样的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
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
中国是一个艺术大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
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接触到传统的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这对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还包含了很多传统手工艺,如刺绣、剪纸等,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学习并发扬这些手工艺,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发展。
传统文化是活的,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我们应该注重创新,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还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年轻一代更加容易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继承中发展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培养艺术修养。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浅析
Music and dance <音乐与舞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凉山锌族比间舞蹈浅析朱艳(凉山州歌舞团,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615000)【摘要】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在我国多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中,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亦有复杂的地理、自然成因。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艺术特征,深刻反映出彝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继承和发扬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优良传统,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杜会的关注,更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4-145-03【本文著录格式】朱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凉山彝族民间舞蹈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 02 (04) :145-147.拥有彝族人口两百八十多万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 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传承,使得 包括舞蹈在内的彝族文化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原生态。
这不仅给舞蹈工作者提供了挖掘、整理彝族民间舞蹈的宝贵机遇,同时也给舞蹈工作者提出了如何继承和发展彝族优秀舞蹈文化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成因,继承和发展角度,做一番探索性的浅析。
一、凉山彝族民间籌蹈的特点凉山州的彝族聚居地,传统上分为“依诺”“什扎”“所 地”三个方言区(人们依其服饰为特征,俗称为“大裤脚”“中 脚裤”“小脚裤”)。
在这些区域内,至今仍在流传或几近失传的民间舞蹈,具有搜集和挖掘的价值,有如下形式和特点。
(一)节日性舞蹈彝语“都火”,也称“朵乐荷”,意为“火把节的舞”,是一种颇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女子集体舞,舞蹈从头至尾以 歌相伴。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最盛大也是最主要的传统节日。
节曰 期间,跳“都火”都十分的热闹和隆重。
有的地方还要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从跳“都火”的女子中选出美女,从而把整个节曰活动推向高潮。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浅见
学 习落实《 义务 教育语 文课 程标准》 ( 2 0 1 1 年版 ) 之浅 见
@陈宝铝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 2 0 1 1年 版 ) 非 常 重 视 优 秀 传 统 的 继承 , 但 又 洋溢 着浓 郁 的时代 气息 。
中多处 提 到 了 “ 继 承 和 弘 扬 中华 名 《 发 生 矛盾 或 冲突 时 , 则 语 文课 程标 准》 首次确 立 了语 文学 文 时 的 用 意 ” 族 优 秀文化 传统 和革 命传 统 … …” 。 科 的定 位—— “ 一 门 学 习 语 言 文 字 要 尊 重 服 从 于 后 者 。所 以新 课 标 强
传 统 和 革 命 传 统 ,体 现 社 会 主 义 核 教 学 , 回归语 文 的本位 , 无 疑 是十 分
作 为教者 , 要 时刻 牢记 自己“ 教
心 价 值 体 系 的 引 领 作 用 , 突 出 中 国 重 要 与 必 要 的 ,但 我 们 在 落 实 语 言 书 育 人 ” 的 角色定 位 , 牢记 自己的使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共 同 理 想 , 弘 扬 以 爱 文 字 运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时 ,必 须 时 刻 命 ,绝 不 能 为 了 显 示 自己 的 文 学 底
的问题 。 可 以说 , 在 体 现 继 承 性 的 同 然 。 其 他 的 比如 “ 读 者 的 理 解 之 意 ”, 当
时 凸 显 了 时 代 性 。在 新 课 标 “ 前 言”
还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2 0 1 1年 版 它 们 与 “ 作 品的客 观意 义与 编 者选
在“ 课 程 目标 与 内 容 ” 中提 到 了 “ 认 运 用 的 综 合性 、 实践性课程” , 明确 调 “ 阅读 教 学 是 学 生 、 教师 、 教 科 书 识 中 华 文 化 的 丰 厚 博 大 ,汲 取 民 族 提 出 语 文 教 学 的 核 心 是 “ 致力 于培 编者 、 文本 之 间对 话 的过程 。” 与 实 文化 智慧 ” 。在“ 把握 特 点 ” 中提 出 : 养 学 生 的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能 力 ,提 升 验 稿 相 比 , 增 加 了“ 教科书编者 ” 作 “ 要 继 承 和 发 扬 中 华 民族 优 秀 文 化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养 ” 。 这对 于改 进语 文 为对 话对 象 之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传统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如,它颠倒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结果是教师练了讲功,学生练了懒功,等等。
那么,如何走出传统教学的樊篱,让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健康的发展呢?
一、正确解读新课改,理性扬弃传统教学
从根本上讲,本次课改是在对我国传统教育精华的大力吸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改经验和一些先进教育理念规划实施的。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新课改与传统教育对立起来。
新课改并非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
恰恰相反,新课改本身就是建立在传统教育相对于西方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是希望在传统教育的优势上再增加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解析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弄明白该吸收什么,改革什么?
1.从具体目标上看,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可见新课改同样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否定我国传统教育对学生双基教育的优势,只是认为在这过
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学生其他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从课程管理来看,新课改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尽管新课改仍然坚持国家对课程内容的审查和指导的统一性,但三级课程设置,确保了教育基本价值观的统一,同时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造继承了传统教育的严谨的知识体系,修正了原有教学方式和教材编辑过于刻板的倾向。
在具体内容上则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动手能力。
在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强调了生活世界和知识本身的生成性和系统性,使刻板的学习界限得到了交流和融合。
3.从教育实践来看,新课改仍坚持了传统教育的许多教学方法,同时强调必须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改变传统教育单调刻板的以记忆、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而重点突出了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创造。
新课改仍然高度重视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校、教师要增多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以确保学生个性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仍然坚持了重视教师的经验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指导作用,只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强调了学生自我经验和心理世界的构造。
这些改革继承了传统教育基础性和严谨性,修正了其刻板、僵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二、凸现母语特色,不断推进语文教育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母语教育的显著特色。
推进语文教育的创新必须凸现母语特色。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有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新时期的语文教育目标和全方位语文信息网络,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
什么是大语文观念?大语文观念就是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把语文教学、语文活动和语文生活相沟通,开掘众多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全方位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语文信息。
显而易见,单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上述境界,必须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即以高效益的课堂教学为龙头,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努力开发潜在课程,提倡多种课程形式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
其次是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创新。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跨时空教育,但目前这种教育方式还很不成熟,内容成人化,设备摆样子,师资培训严重滞后,国家必须建立面向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体系。
活动课程教育是拓展语文教育空间更新语文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初一下学期,学生适应新教法后,我和学生商定,每周最少用两节课时间来做课本学习以外的事,请同学商议开展什么活动。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课外学习活动。
经评议,最后我锁定四个项目为必须长期开展的活动:一是向同学
推荐一本好书,要求对被推荐书籍作较全面的介绍并写好推荐稿;二是电视剧情节发展预测;三是向同学展示自己读书笔记的得意之作;四是定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
这样运作一段时间后,每周星期五的两节课简直成了语文天堂,学生学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此外,提倡给“无师”教学以合法地位。
所谓无师教学,就是用看电影电视和学生讲学等代替教师授课。
根据特定的时间、背景选择新闻专访、时事热点、体育赛事等人文功能性强的节目,组织学生观看,其语文教育功能一定是全方位的。
学生讲学则可以使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