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第一篇: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马克思所著的《哥达纲领批判》原标题为《德国工人党纲领的批注》,写于1875年,是当时马克思对于哥达合并后两派所作的《哥达纲领》而做的批判。

在哥达召开的会议,使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实现了统一,签订了《哥达纲领》作为合并的基本文件纲领,因为两党之间的差异并且由于急于现实要求合并,纲领中出现了很多舍弃马克思主义中“原则”的部分内容,是“原则”上和“旗帜”上的放弃和错误。

对于此纲领,马克思认为“整个纲领,尽管满是民主的喧嚣,却彻头彻尾地感染了拉萨尔宗派对国家的忠顺信仰,或者说感染了并不比前者好一些的对民主奇迹的信仰,或者说的更确切些,整个纲领是这两种对奇迹的信仰的妥协,这两种信仰都同样远离社会主义”;恩格斯更是认为“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是应当加以批判的”。

马克思之所以对于《哥达纲领》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同德国运动的关系,对德国的运动中出现这样一部退步纲领非常“愤慨”;一方面由于马克思被认为“为这个党的所有纲领负责,甚至要为......每一个步骤负责”,所以马克思无法承认这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之错误做到了“全面系统的清扫,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内涵。

它作为一部学术专著,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的批判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马克思主要批判了《哥达纲领》关于生产和分配问题的全部五则条文;第二,批判了关于“铁的工资规律”理论;第三,批判了关于“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实现共产主义的错误道路;第四,围绕着民主和自由的问题,阐述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发表至今已经有了143年的历史,其意义与价值经过了历史的反复检验和审视,我国学界对于《哥达纲领批判》亦是比较丰富,在CNKI上输入“哥达纲领批判”可查询到250篇相关文章,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一)马克思报病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伟大着作,“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在批判机会主义纲领的过程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用极其精练的语言。

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二)最近我简略地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着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

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反动纲领的尖锐对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阐述——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观点时指出:在这个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只有在扣除了消费掉的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等后,才能从社会获得他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

学习《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

学习《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哥达纲领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是对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剥削和压迫机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读完《哥达纲领批判》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哥达纲领批判》展现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辩证思维,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等经济范畴的精细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掠夺是其生存和扩张的动力。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阶级斗争的存在,将社会分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两个对立的阶级。

其次,《哥达纲领批判》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与揭示,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弊端,为我认识社会问题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思路。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人私有财产的竞争社会,利益追求成为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动力。

这种利益追求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也削弱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道德意识。

同时,资本主义的竞争主义也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异化和控制,劳动者成为资本家的工具和买卖商品的源泉,失去了自身的人性和尊严。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提醒我在个人行为中要慎重对待经济利益的追求。

再次,《哥达纲领批判》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批判,预测了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激化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阻碍会产生矛盾,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的诞生。

这一观点让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增强了我对于社会批判和的决心。

总之,《哥达纲领批判》的阅读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我认识社会问题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新的思维和途径。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导语: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一)马克思报病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伟大着作,“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在批判机会主义纲领的过程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用极其精练的语言。

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二)最近我简略地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着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

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反动纲领的尖锐对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阐述——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观点时指出:在这个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是一部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所著的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首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剥削关系,劳动者被剥夺了劳动成果,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使得社会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却无法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导致了生产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

这些问题使得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的崩溃。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由全体人民共同占有和管理,劳动者不再受到剥削,而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共同建设社会。

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将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消除了生产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

这种社会制度的构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前景,激励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努力。

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且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作为一个充满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哥达纲领批判》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思考。

阅读后,我深深地被书中揭示的现实问题所触动,也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哥达的思想中,我看到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入剖析。

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使我对社会等级和阶级固化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哥达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得利益,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这种批判不仅给我带来了思考,也让我对社会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我看到了对物质文明的反思。

书中对商品经济和崇拜金钱的批判,揭示了物质文明带来的副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忽视了人的尊严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哥达认为,这种物质追求的文明是以人的自我剥夺和异化为代价的,使人性受到损害。

这让我深思我们现代社会中是否忽视了人的本质需求,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和平衡物质文明与人的关系。

同时,哥达的观点也对我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对劳动者的关注和关怀,让我深感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不能忽视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者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辛勤付出构成了社会的财富和物质基础。

而在现实中,劳动者的权益往往被忽视,被剥削。

哥达对劳动者权益的呼吁,让我更加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以期望能对劳动者的待遇和权益有所贡献。

此外,哥达的思想也引起了我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在书中,作者对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人们应该从外部束缚和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

这使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的束缚和限制,以及如何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通过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我对社会和人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哥达的思想剖析了资本主义的问题,对物质文明和劳动者的关注给予了我强烈的思考,同时他对个体自由和解放的呼唤也让我对自身做了反思。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了我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领袖阶层的道德高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维度的发展,并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社会空间。

如今,我们现已迎来了《和谐社会建设纲要》(简称“达纲”)的发布,《达纲》提出:
要以专业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破解“红利”和“坑”之谜,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社会发展与基本利益、国家发展和全面治理等关系,维护社
会秩序,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推动国家文化转型。

从根本上来讲,《达纲》要求领导干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当代领导者要以高风亮节为行动指南,建立立身行事、担当责任的工作作风,落实科学发
展理念,增强prosocial的正义性行为,将改革创新的思维融入科学、自然、人文、经济、历史等诸多领域,努力把社会发展朝着新常态建设纲要指向。

与此同时,《达纲》也提出了一些严格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要实现全面、甘于奉献、
高素质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对政府职能作用的保护,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准则,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的能力,自觉保持正确的社会行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落实社会和谐建设的全面目标。

读完《达纲》,让我们受到鼓舞和启发,作为领导者,应慎重思考自身的行为,做到
有分寸、守纪律、有担当、给力行,以正确的态度服务大众,振兴中华,社会发展才能迈
上新的高度。

同时,也希望每个公民都以贤良的心态服务社会,理解遵从《达纲》提出的
和谐社会理念,营造出一个和谐美丽、公正与政治发展高度良性互动、前景美好的中国梦
幻般的社会中国样板。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哥达纲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哲学家希尔德布兰德·哥达尔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哥达纲领批判》是哥达尔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和理论批判的重要著作。

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深受启发,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首先,哥达尔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劳动者则面临雇佣劳动和剥削的困境。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使得社会财富不均衡,劳动者无法分享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这一观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思考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其次,哥达尔还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理性和公正的社会秩序,而是建立在私有制和利润追求的基础上。

资本主义让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道德的缺失。

他提出“人是社会的动物”,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合作性,呼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这一观点让我重新思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秩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最后,哥达尔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了评价。

他认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不是无条件地为人类带来福祉,而是被资本主义制度所掌控和剥削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往往用于生产和利润追求,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他呼吁对科学和技术进行社会控制,让其服务于人的真正需要。

这一观点让我重新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放在人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工具。

通过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作为普通人,我深知自己的力量和作用有限,但同时,我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

哥达纲领批判观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观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观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认知几乎为零。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这并不是一本轻松易读的书籍,初读时,那些复杂的理论和论述让我感到有些头疼。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慢慢理清了其中的脉络。

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批判,犹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其中的种种问题。

书中对于劳动和分配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指出,哥达纲领中所谓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他强调,劳动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物质条件下才能创造财富。

这就好比一个木匠,就算他手艺再高超,如果没有木材、工具这些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打造出精美的家具。

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例子。

我们小区门口有个修鞋的大叔,他手艺特别好,经他修补的鞋子几乎跟新的一样。

每天他都早早出摊,无论严寒酷暑,都守在那个小小的摊位前。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他很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

可是后来有一次,和他闲聊起来,我才知道这其中的艰辛远不止我看到的那样。

他说,光有手艺还不行,得有好的材料和工具。

就拿胶水来说,质量差的胶水粘不牢,可质量好的胶水价格又贵。

有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买了便宜的胶水,结果修的鞋子没几天又出问题,顾客不满意,自己也觉得愧疚。

还有他的修鞋工具,用久了磨损得厉害,可换新的又得花不少钱。

他感慨地说:“这就像马克思说的,劳动不是孤立的,没有这些物质条件,我这手艺也发挥不出来啊!”那一刻,我突然对中的理论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

马克思还批判了哥达纲领中关于分配的观点。

哥达纲领提出所谓的“公平分配”“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在马克思看来,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这让我想到了公司里的一次奖金分配。

有段时间,公司业绩不错,老板决定给大家发奖金。

大家都满心期待,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要有回报了。

可结果公布出来的分配方案,却让很多人都不满意。

有人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有人觉得自己的岗位重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通用版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通用版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通用版哥达(Goda)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词汇,它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用来指代一种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国。

然而,哥达在文化与政治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它尤为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

《哥达纲领批判》(The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是卡尔·马克思的一部著作,于1875年写作完成,旨在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工人党(SDAP)的哥达纲领。

这部著作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环境进行了犀利的分析,更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阅读《哥达纲领批判》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意识到其中一些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关于劳动和社会制度的观点。

其中,他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引起了我的兴趣。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是货币价值的源泉,而劳动者应该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对应的价值,这是一种公正和合理的交换。

然而,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和剩余价值的剥削。

劳动者处于劳动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他们的劳动价值被资本家挪用,从而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这种剩余价值的剥削现象被马克思称为“剥削”。

通过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我开始思考当今社会是否仍然存在类似的剥削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

虽然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已经努力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和税收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但仍然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这种制度下的剩余价值剥削依然存在,使得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劳动者则无法分享这一增长。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仍然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除了对剩余价值的批判之外,《哥达纲领批判》还涉及到了社会公正和个人解放的议题。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迈向社会公正和个人解放的唯一路径。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精选文档】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精选文档】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最近一段时间,利用空闲,我粗略地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它是上一世纪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的这部光辉著作,批判了在哥达城拟定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继《共产党宣言》以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纲领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至今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0年10月11日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的另两项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

脑力劳动又可分为理论研究型、知识应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经营管理型等。

在新世纪里,现代劳动的知识含量空前增大,劳动的创造性日益提高,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哥这纲领批判》的第一章中,马克思首先揭露哥达纲领所说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要害是避开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抹煞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劳动只有具备物质条件并作为社会劳动,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精选)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精选)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精选)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59年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对当今社会与经济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完《哥达纲领批判》后,我深受启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其不可持续的本质。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运行必然导致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剥削,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进而产生无止境的贫富差距。

马克思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正义和不平等,呼吁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在读到《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时,我对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独到见解感到赞叹。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拜物教现象,指出物品之间的交换只是表象,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的劳动。

他以此抨击了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中金钱的主导地位,指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买卖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交换,而是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这一观点令我深思: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扮演着过于重要的角色,经济系统应当回归到以人为本,并由人们共同管理与掌控。

另外,马克思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们的思想与意识不是超越物质基础独立存在的,而是由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对教育、宗教、法律等领域的控制来维护自身利益,将其利益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进而形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

这一理论让我思考到社会的思想观念如何被操纵和塑造,以及人们如何通过思想反抗和解放自己。

此外,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倡导以及对社会革命的理论研究也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他号召无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不仅需要经济的转型,还需要人们的觉醒和共同努力,方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与平等。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

哥达纲领批判心得体会《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梭·洛朗·杜埃特所著,历史观和政治哲学的名著。

对于这部著作的阅读让我深入思考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当代社会的问题,并对于激发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我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首先,《哥达纲领批判》通过对历史的辩证分析,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现有的生产关系而产生的。

这种超越引发了社会阶级矛盾的爆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个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让我对社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作者表示,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生产和资本积累为基础,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阶级对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剧烈的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这让我深思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持续的本质,以及如何寻求一种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经济制度。

另外,书中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发展道路。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通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消除剥削和阶级对立,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民主。

然而,书中也警示道,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同时,社会主义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和改进,避免陷入僵化和官僚主义。

对于社会主义的思考和探索,让我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和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哥达纲领批判》对于现代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书中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于当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资本主义制度的盲目追求利润和剥削工人的本质使得贫富差距愈发加剧,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产生了巨大威胁。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著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作品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

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而且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阅读《哥达纲领批判》后,我深受启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它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通过追求利润最大化来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分化,也加深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本质。

他们通过对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和内在矛盾。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阐述。

他们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历史的进程是由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了挑战。

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表明,它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批判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们深刻关注工人阶级的困境和压迫,致力于为他们争取权益和解放。

他们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劳动价值被剥夺,生活质量下降,而资产阶级则通过获取巨大的利润来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最后,阅读《哥达纲领批判》让我对当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该书最初出版于19世纪中叶,但其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哥达纲领批判》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批判,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思想的力量和深刻的启示,下面我将就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的,它使人们陷入了贫富悬殊、剥削压迫的困境之中。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而工人则被迫接受低工资、长工时和恶劣的工作环境。

这种剥削和压迫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人们陷入了贫困和绝望之中。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非正义性质,为人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受害者和压迫者,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他们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和历史使命,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这种革命理论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不懈努力。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控制和操纵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使人们陷入了虚假意识和错误观念之中。

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们接受了剥削和压迫的现实,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命运,从而导致了人们的被动和顺从。

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人们要破除虚假意识,觉醒自己的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为实现社会的解放而奋斗。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哥达纲领批判》是通过马克思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文章首先介绍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为什么马克思要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然后再介绍了哥达纲领的主要观点,最后详细的分析了其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观点为什么是不科学的。

在哥达纲领里面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粗看起来,好像纲领很重视劳动,其实,仔细分析,这句好话是在有意回避生产资料所有制,空谈“劳动”,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第一部分第一节彻底批判了上述谬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和社会的关系,深刻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铲除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社会祸害。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是要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

石油是采出来的,衣服是织出来的,米是种出来的,都要通过劳动才能生产,但是,石油、衣服、米等物质财富,光靠劳动者的赤手空拳是不能创造出来的,前提要靠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即生产资料。

譬如说,开采石油要专门的工具;织布要棉纱和织布机;种地要土地、农具。

这些就是自然界为人们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生产资料。

如果自然界没有提供这些物质资料,那么,劳动者不但不能创造财富,而且连劳动本身都无法进行。

所以,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才能把材料变为财富。

劳动者只有“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理”[7]他的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来。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劳动创造一切”,正是以具备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作为前提条件的。

但是纲领却空谈劳动,他们所指的“劳动”抛开了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资料,认为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单凭自己的劳动也可以创造出财富出来。

可是,劳动创造财富必须是同生产资料相结合。

劳动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其实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

生产资料掌握在谁手里,归谁所,也就决定了劳动创造的财富归谁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恩格斯在为本文写的序中谈到“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从他开始从事鼓动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针的态度,并且既表明了对拉萨尔的政治经济学原则的态度,也表明了对它的策略的态度。

”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时,语气是极其严厉的,以至于他本人也会对有些用于进行修改,让它读起来不是那么的苛刻。

恩格斯认为:“这是由下述两种情况引起的:第一,马克思和我对德国运动的关系,比对其它任何一国运动的关系都更为亲切;因此这个纲领草案中所表现的断然的退步,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特别愤慨。

第二,我们那时政在同巴枯宁及其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最激烈的斗争,-那时离国际海牙代表大会闭幕才两年,他们把德国工人运动中发生的一切都归咎于我们;因而我们不得不预料,他们也会诬指我们是这个纲领的秘密创作者。

这些顾虑现在已经消失,因而一些有关的地方也就随之失去必要性了。

”的确,在本文中,马克思逐条逐句的对哥达纲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当然,这一切的批判都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达举行合并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党纲草案。

浸透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哥达纲领,是一个代表当时德国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动纲领,“这个纲领既没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劳动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才是财富的源泉。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地产的垄断甚至是资本垄断的基础。

关于“劳动所得”,首先理解为劳动产品,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这部著作以论战形式驳斥《哥达纲领》草案关于在未来社会制度下工人可以获得“不折不扣的”即全部的劳动产品的观点,根据再生产的理论指出,社会的总产品在分配给劳动者个人之前,首先要扣除如下三部分从它里面应该扣除:1.用来补偿消费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被基金或保险基金。

剩下的总产品中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中扣除:1.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

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

为了科学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部著作指出,共产主义是一个发展着的社会形态,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根据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已经被消灭,每个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向社会领取相应的报酬。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从这一点来看,每一个人的权利是平等的。

但是,权利,就它的本性来讲,只在于使用同一种尺度;但是不同等的个人要用同一的尺度去计量,就只有从同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对待他们,例如只把他们当做劳动者。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

读《哥达纲领批判》有感本学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作为我的读书内容。

书的封面是黄底红字,翻开一页,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

这是多么的鼓动人心啊!我在大一第一学期有学习到马克思的思想,(政治经济学),所以当时对马克思笔下的生产活动的了解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剥削”,他的一套完整的,有逻辑的理论推导,非常清楚的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因已寄无产阶级生活窘境的原因。

文章发表的背景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消除内部分裂状况,共同对敌。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与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合并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由两派共同组成的起草委员会于1875年2月起草了纲领草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得知纲领草案后,当即批评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断送了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统一德国工人运动的良机,认为“在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的”。

内容第一条,“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马克思开篇表对这句话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自然界的劳动也是使用价值的(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泉源,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及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他说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的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他说,一个社会主义纲领是不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的。

紧接着的一句话,“……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力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

初看时,我觉得这句话没有任何不妥,这不就是人们的梦想吗?不被资本家剥削,不为其奴役,拿到自己应有的。

可,什么是应有的。

马克思质问道,“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属于不劳动的成员吗?那么,“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又在那里呢?只属于社会中劳动的成员吗?那么社会一切成员的“平等的权利”又在那里呢?看到这里,我哑口无言,的确,“公平”和“平均”是两回事。

读《哥达纲领批判》

读《哥达纲领批判》

读《哥达纲领批判》By迦宁诚然,在如此浮躁、焦虑,人们总是不断追求盲目的社会里甚至校园中,能静下心来认真读读马克思晚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确实是件较不容易,但是很有收获的事情!我试着读一遍又一遍,但终感觉有些晦涩,难联系其时的背景,于是难设想当时的处境,从而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去看这部纲领性文献所起的作用。

我只想尽量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而不是模糊的说一些别人在说的内容与话题。

我不想说它是一篇有极强针对性的战斗檄文与尖锐批判的经典,从中我愿意更多地看到怀疑批判的态度,深刻思辨的方法,独立思考的精神与自树一帜的勇气!我们很多人,缺少这种难能可贵的坚持基本原则的优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该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

1875年5月,马克思针对德国工人运动内部爱森纳赫派对拉萨尔派无原则让步、妥协,拿原则作交易从而寻求不稳固合并的错误行为而写下《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当该“意见”以信件的形式寄给威廉•白拉克(爱森纳赫派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后,并未得到相应的考虑与重视,1875年5月22—27日,两派选出的代表在哥达城召开合并代表大会上对纲领草案只在个别文字上略加修改就通过了,成为党的正式纲领,即是充满着机会主义的“哥达纲领”。

其后,德国的反动派并没有看出纲领的机会主义实质,仍然把它当作工人阶级的东西来看待,并对纲领进行攻击;此外,一部分工人阶级也只关心联合,也没有看出纲领的机会主义性质,仍然把纲领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来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工人阶级的联合行动,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没有发表公开声明,《哥达纲领批判》也未公诸于吐。

《哥达纲领批判》公开发表于1891年1月31日德国党的刊物《新时代》杂志上。

当时马克思已经逝世,是由恩格斯主持发表的,其发表同样是由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1890年10月,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哈雷召开党代表大会,决定起草一个新的纲领草案,准备提交给1891年即将在爱尔福特召开的党代表大会讨论,以代替原来的纲领即“哥达纲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4月至5月初,旨在表达他对即将合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草案的批判意见。

该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继《共产党宣言》以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纲领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

在《哥这纲领批判》的第一章中,马克思首先揭露哥达纲领所说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要害是避开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抹煞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劳动只有具备物质条件并作为社会劳动,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

哥达纲领还把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作为它的第一个口号,使人们围绕分配兜圈子,以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作为奋斗的目标,而不通过革命改变生产方式、铲除资本主义这个祸害。

这些都同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

当今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公平”和“福利国家”等,其共同特点还是在分配上作文章,充其量只可能减轻一点病痛而根本不指望祛除病根。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另外,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还用极其精练的语言。

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马克思把“劳动所得”这个极为模糊不清的用语明确为劳动产品,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就是一国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和,其中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有积累。

因此,在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个人之前必须进行各种必要的扣除。

首先要扣除三项费用:“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其中第一部分是用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第二部分是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第三部分是用于应付突然事变的。

显然,要维持社会的再生产并推动其不断发展,这些扣除都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总产品作了上述各项扣除之后,剩下的部分才是用于消费的。

但是在分配到个人之前,还必须作如下各项扣除以作为公共消费,即:“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缝设施等。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这些扣除虽然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国家行使其各项社会职能,维护社会的安定,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一个正常的有利的社会环境,则是完全必要的。

社会总产品在作了上述六项扣除之后,剩下来的消费品才能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

这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有折有扣的了”。

当然,这些扣除,归根到底还是为广大劳动者谋福利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

”这就是说,一方面,劳动者作为个人,他的劳动所得被扣除了,但另一方面,他作为社会成员之二,又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集体福利中得到了享受,被扣除的部分仍然以集体福利的形式为生产者自己所享有了。

《哥达纲领批判》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本书中,马克思根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背景,全面系统地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理清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国家制度、发展阶段、以及分配制度作了原则构想。

马克思撰写《哥达纲领批判》距今已经过去130多年了,但是这篇经典著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作用,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的新思考,从方法论的角度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世易时移,理论也应该不断创新,只有实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理论,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由此,对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社会所做的原则构想,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此构想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性,也要看到毕竟当时马克思的构想只是一种理性的推测,并没有现实的实践作为依据。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

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订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途径和模式。

只有从现实国情出发制定现阶段的纲领,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每个阶段的最低纲领,才能有效地推进共产主义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