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测试题
高中地理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测试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位于古“丝绸之路”、现“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敦煌莫高窟,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中外游客,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石窟的损坏极为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敦煌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保存较好,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有关
A.地处高纬B.气候寒冷C.气候干旱D.流水侵蚀
(1)简析南极游线路很少深入南极大陆腹地的原因。
(2)推测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内容,并加以论证。
11.(旅游地理)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北京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面两图分别是野鸭湖湿地公园景点分布图及区内水鸟景观图。
11.服务:①合理规划游览线路,优化景点配置,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游览前要向游客说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禁止惊扰和伤害野生动植物;③在游览过程中强化安全防范措施;④在重要位置要设置警示牌和宣传栏等。
原因:①野鸭湖位于北京近郊,距离客源市场较近,旅游线路短;②旅游资源类型单一;③景区地域空间狭小,旅游接待能力小;
从景区安全与湿地生态方面考虑,野鸭湖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对游客开展哪些方面的针对性服务?在旅游活动设计中,说明野鸭湖景区选择以短期旅游为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①对。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对。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③对。人类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不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④错。A对。B、C、D错。
8.出游前,一般大致准备必需的物品和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了解等两方面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者通常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必要的闲暇时间,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
高中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测试题本试卷分第 1 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第 1 卷 l ~ 10 页,第Ⅱ卷 11~14 页,满分: 100 分。
考试时同: 90 分钟。
第 1 卷(选择题,共 65 分)注意事项:1.答第 1 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据号,并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需变动 . 用橡皮擦洁净后 . 再选涂其余答案 . 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3.答第Ⅱ卷时,一定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地点。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5 题,每题 1 分)1.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 减少向环境讨取物质和能量C. 协调人类自己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还原始相貌?2.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 年,第 27 届结合国大会就赞同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A.5 月 31日B.6 月 5日C.6 月 6日D.6 月 25日资料:近些年出处于环保举措获取有效的履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停减小,估计到 2050 年以前,这个“污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能够完好被“填充”上了。
据此材料,回答3~4 题:3. 相关臭氧层损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开释大批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臭氧主要散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简单被人类活动所损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举措是逐渐裁减损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4. “南极臭氧空洞不停减小”这一现象说明()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人类已经不用关怀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D.50 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获取解决资料: 2019 年 11 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迸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惹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检测含解析第三册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20·东营高二检测)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
史前文明时代B。
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
生态文明时代2.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下降B.科技的进步C.环境质量的改善D。
资源质量的提高【解析】1选A,2选B。
第1题,史前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人类主要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其他文明皆不是被动适应,有主动改造的特点.第2题,在生态文明时期,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使人们利用资源的潜力变大,原来不能利用的一些资源现在可以使用,因此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读图可知,人口数量并没有下降,环境质量改善对资源潜力没有直接联系;资源质量提高,还是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2020·青岛高二检测)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
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量趋向变差。
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
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
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总氮B。
总磷C.径流量D.化学需氧量4。
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②推广“处方”农业③加强污水防治力度④实施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②③C。
③④ D.①④【解析】3选A,4选B.第3题,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一是径流量的多少,一般径流量越大,流域水质越好;二是河水中总氮、总磷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总氮、总磷含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总氮承载力明显过大,严重影响水质;综合考虑,径流量和总氮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一、填空题1、由于________,对畜牧产品需求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________,引起________。
2、草地退化就会导致________、盐渍化,________,气候恶化。
3、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________ MM,________气候的高原、山地地区。
4、我国草地退化除了气候________,生态环境脆弱;全球变暖;鼠害、虫害严重等自然方面外,还有________,过度开垦,乱采滥挖发菜,人工管理少,________等人为原因。
5、我国草地退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实行________制度;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________,建设“草库伦”;优化畜群结构,________;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二、单项选择题6、平均每公顷草场养羊的头数,新西兰高于蒙古18倍多,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放牧的方式不同B、人口多少不同C、市场需求量不同D、气候不同使草场产草量及牧草质量不同7、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以下小题。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8、读图甲和图乙,答下列题目。
(1)乙图说明了( )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2)内蒙古哲里木盟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9、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
回答以下小题.(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本土流失面积的62.5 %,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2)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草方格沙障的最主要作用是( )A、固定沙漠B、削减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1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12、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知识结构环境概念环境及其分类分类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环境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发生先后顺序及机制环境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发展问题及其实质巨大的人口压力原因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原因和实质实质全球性环境问题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二、典型例题1、(05·山西实验中学4月)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1)一(2)题。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阻挡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1)从表中可看出,甲在山西最严重,四川、广东都有,而新疆最轻;丙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山西较弱;结合这四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则水土流失最严重,而新疆干旱则荒漠化最严重、水土流失很轻,广东由于经济发达酸雨严重;故甲应是水土流失,丙是土地荒漠化。
(2)乙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由于纬度偏南,以及南岭的阻挡,寒潮到达时已很弱。
答案:(1)B(2)B2、(2004年河北、山东八省高考试题)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综合题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答案: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繁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鱼类可以改善种群质量;有利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渔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该题以长江渔业资源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1个小题,涉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方面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因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问题,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因此实施了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措施,主要作用可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思考。
常年禁捕可以恢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给予水生生物良好、安静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濒危物种得以慢慢恢复,也可以提高生物种群的质量,渔业资源恢复也可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渔业属于第一产业,禁渔措施也可以促使大量的渔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萨皮克湾(下图)浮游植物繁盛,尤其是5月在切萨皮克湾的西侧中段赤潮发生频率最高,导致海水缺氧,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5月切萨皮克湾附近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分析5月切萨皮克湾西侧中段赤潮频发的原因。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3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气温升高B。
气温降低C。
降水增多D。
降水减少2。
西伯利亚地区的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
退耕还湿C。
地面沉降D。
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
湿地C。
草地D。
寒漠1题,根据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A正确。
第2题,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正确。
第3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正确,A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化为湿地,B错误。
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错误。
2.D3.C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极有可能在世界地图中消失.据此完成4~5题.4。
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河流流量增加A。
①④B。
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
下列措施中对减缓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化石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4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
大量砍伐森林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加速冰川的融化和海水的热膨胀,从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故①②③正确。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8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基础练]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A.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B.渤海风浪强度增加C.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D.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2.下列关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气候,减小温差,改变气候特征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水源C.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D.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解析:1.B 2.C 第1题,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是泥沙沉积减少。
中游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拦蓄大量泥沙;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输水、输沙量减少,这些都可能是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
渤海风浪变化不会太大,近年来其强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第2题,由材料“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可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碰撞地带B.图中河流流速普遍较慢C.以低山丘陵为主,出现海岸沙漠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4.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A.湿地B.森林C.半融冰川D.古建筑解析:3.A 4.D 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西海岸,该地纬度较高,没有海岸沙漠;图中火山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地带;图中河流短小湍急;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地区,东岸(背风坡)降水量比西岸(迎风坡)要小。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解析3
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建议用时:45分钟)1.依据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 A.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自然保护区C.一级自然保护区和二级自然保护区D.重点自然保护区和一般级自然保护区B[《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市、县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
]2.下列不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划分的是()A.资源管理保护区B.自然遗迹保护区C.科研保护区D.管理区B[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四类。
]3.如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D.卧龙自然保护区D[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等生物(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D 选项正确。
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熟知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据此回答第4题。
4.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等特征B.保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C.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D.是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D[自然保护的途径有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等许多途径。
]5.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④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试卷】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二(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一、单选题(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图为某地红树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根系发达,耐盐碱②都属于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属于落叶阔叶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净化空气,吸烟滞尘D.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答案】1.A 2.D【解析】1.红树林扎根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③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海浪的冲刷,红树林根系发达,避免倒伏;海水盐碱度较高,表明红树林耐盐碱,①正确;红树林为适应沿海风浪较大的环境特征,植株较为低矮,不属于乔木,②错误;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应属于常绿林,④错误。
①③正确,故选:A。
2.红树林主要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这些地区没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保持水土不是红树林的主要功能,A错误;红树林能够促淤保岸,泥沙淤积地区不是建造港口的绝佳位置,而且红树林分布地区也是应该需要生态保护的地区,B错误;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吸烟滞尘作用小,C错误;红树林能够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的作用,因此有“海岸卫士”等美称,D正确。
红树林分布在故选:D。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4.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A.水土流失B.土壤污染C.土地石漠化D.土地荒漠化【答案】3.B 4.D【解析】3.据图判断,耕地面积变化量是正数,说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说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大幅度减少的、转化为耕地;草地的变化量是负增长且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草地,B正确。
高中地理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同步练习1 湘教版选修6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是 ( )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B_大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2.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 B.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砍伐森林——酸雨 D.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有 ( )A.侵占土地,污染土壤 B.污染水体,污染大气C.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卫生 D.以上都对4.控制水体污染的关键是 ( )A.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B.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C.重复用水和循环用水 D.回收废水中的物质5.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①回收利用②减量化处理③稳定和固化技术④焚烧技术和填埋⑤不能焚烧只能填埋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层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富营养化。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 D.④⑤⑧7.“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是指 ( )A.固体废弃物 B.化工厂的废液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8.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排放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腐烂的菜叶10.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角度审视,下列燃料中最好的是 ( )A.石油 B.煤 C.木材 D.氢气11.我国近海海域海水中一些元素含量普遍超标,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经常发生“赤潮”现象。
高中地理资源、环境与安全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地理资源、环境与安全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2.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A.消耗的资源少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位于黄土高原的甘肃定西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多年来当地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治理开发模式为()A.鱼塘—台田模式B.立体农业模式 C.基塘生产模式 D.猪—沼—果模式4.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下列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D.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6.下列各项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属于利用海上生产空间的是()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B.海上石油城、海上牧场C.海上工厂、海上油库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8.下列关于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23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答案版)
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2022·四川遂宁·二模)英国计划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既定时间段实现温室气体人类排放与清除的平衡)。
下表为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2020年英国电力结构1.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电方式是()A.火力发电B.水力发电C.核能发电D.潮汐能发电2.英国可再生能源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水能--季节变化最大B.太阳能-季节分配均匀C.生物能-春季大于秋季D.风能-冬季大于夏季3.为实现减排目标,英国最适合因地制宜加大利用()A.天然气B.水能C.太阳能D.风能(2022·河南河南·一模)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首次提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意见。
当前我国主要的储能技术有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下图为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意图和我国东部盐穴资源分布图。
(注: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推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的工作原理是( )①夜晚用电低谷时,耗电压缩空气注入盐穴,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①白天发电高峰时,耗电压缩空气注入盐穴,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①夜晚发电低谷时,将盐穴中空气放出,推动电机发电补充电网①白天用电高峰时,将盐穴中空气放出,推动电机发电补充电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5.和抽水储能相比,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A.占地面积比较小B.受地形的影响大C.开发技术难度低D.电能转换效率高6.当前更适合发展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省区是()A.北京B.辽宁C.重庆D.江苏(2022·安徽·淮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模)为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下图为甲国2014年某月的一天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图(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专业资料】高中地理训练:课练33选修6环境保护含答案
课练33选修6环境保护双基达标1.(2018·辽宁本溪月考)2016年1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记者使用无人机对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进行了空中拍摄,发现当地矿坑一个挨着一个,每个矿坑的面积都有几个足球场大,有的裸露着岩石,有的则灌满了蓝色的海水,其中一个矿坑靠近海岸,而不远处就是大片的红树林。
请说明海岸线上的矿坑群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15分)答案: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海水入侵导致生态破坏。
解决措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巡视监督管理,杜绝采石活动;用碎石回填矿坑,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加强当地居民和企业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海岸线上的矿坑群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从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考虑;措施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恢复地表植被、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等方面考虑。
2.(2018·山东潍坊二模)华北农牧交错带位于冀、内蒙古、晋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面积约1.0×105km2,垦殖率30%~40%,区域人口近800万。
华北农牧交错带贫乏而脆弱的生境(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资源,在长期的垦草农作、牧场超载之下,土地呈现沙化、碱化与贫瘠化的“三化”演替。
农牧低产不稳,土地起尘扬沙。
区域资源环境的退化,直接威胁着京津及华北农业区的生态与经济安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恢复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
说明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功能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
(15分)答案: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江河;防止水土流失等。
主要目的:尽快恢复该地区草地植被自然景观;改善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解析: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带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江河、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功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该地区草地植被自然景观、改善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上海卷地理)
(九)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A
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
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3-24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
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3.AC 4.AB
(10年安徽卷文综第28题)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第5题。
5.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答案:B
(10年广东卷文综第9题)
6.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B
7.(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D)
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和▲。
(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酸雨的危害有▲。
(3分)
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