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5张PPT)
1.印度种姓制度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 (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 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B
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教的传播
公Hale Waihona Puke 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古印度象兵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河流 域文明
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
古 代 印 度
婆罗门
森严的种姓制 度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随堂训练
婆罗门
刹帝利
1)种姓界限森严; 2)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3)种姓实行内婚。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 度社会的发展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 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
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
第3课 古代印度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印度河、恒河)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
公元前2500年出 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 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 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佛教为何会受到国王和广大民众的支持?
1.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的特权,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2.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 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佛教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 毗尼。相传,年轻的释迦牟尼驾车出游时,途中先 后遇到老人、病人和死人,他们衰老、羸弱的身影 和凄惨的景象让他内心深感痛苦。后来,他听说出 家可以获得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于是决心 出家修行。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 夜的苦思冥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此 后几十年间,他宣传佛教,广收门徒。门徒们称他 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死后,遗体被 火化,留存下来的遗骨由信徒们分别带到各处建塔 供奉。这种塔在我国被成为舍利塔。
菩提树 佛陀讲经
佛陀说法
佛陀打坐
佛教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 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 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 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 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 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 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 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 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
除 此 之 外 , 还有最 卑贱的 “不可接 触者”——贱 民
首陀罗 困破产的人
种姓制度
资料2那是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 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 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 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 资料反应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不同等级的 人之间不得通婚。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 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印度洋
东:孟加拉湾 南:印度洋 西:阿拉伯海 北:喜马拉雅山
位于亚洲南部,三面环海,属 于热带季风气候。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浅谈一下地理环境对古印度文明形 成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影响: ① 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
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 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② 河流与平原为人类提供了交通之利, 便于人们互通信息和组织合作。
材料1: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 知纺织陶冶。……他们一入印度,便把土著人民征服下来, 定居于旁遮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 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周谷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后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 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共18张PPT)
B
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 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 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A
7、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 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 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 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贱民——“不 可接触者”
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 职责和义务 阶层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祭祀、贵族 国王、武 士、官吏
掌握神权 把持军事、 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 纳税、上供 、手工业者 ,养活第一 、商人 、二等级 被征服者、 受上层等级 贫困破产者 剥削、奴役
首陀罗
三、佛教的创立
1、佛教产生的背景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巴
印 度 河 恒
河
摩亨佐·达罗
1.早期文明:哈拉帕和 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遗 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 世纪—前18世纪。 2.出现小国: 公元前 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 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 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 小国家。 3.统一:孔雀王朝统治 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 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 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雅利安人在统治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严格的 等级制度:
嘴
婆罗门
统治阶级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被统治阶级 首陀罗
种姓制度
梵 天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掌握神权
国王、武士、官吏 刹帝利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吠 舍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 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 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后又传到朝鲜、
日本和越南等国。
(3)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被分为四个等级,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强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印度独立后,虽然种姓制度在名义上被废除,但它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问题解答
【P13问题思考】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
1.金字塔
【P14课后活动】
2.(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2)大河流域。
北纬20°——北纬40°。
原因大致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_古代印度【课件】
与婆罗门的矛盾扩大
释迦摩尼像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 佛教
时间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 阅实读质材:料古思代考印,度什么统人治会者支维持护佛期教统?治的工具。
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
种姓的人入教
获得下层人民支持
信众日益增多,
新课导入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 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经了 千难万险……
这位僧人是谁? 天竺是什么地方? 去往天竺是为了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次大陆”:面积比洲 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 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 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 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 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 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 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①各等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③低等级的人不能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④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文明成果——森严的种姓制度
根据视频介绍和课本第12页内容,请动手画出种姓制度的示意图。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祭司
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统治阶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贱民(不可接触者)
被征服居民
从 事 农 业 、 畜 牧 业 、 捕 鱼 业 和 被统治 手 工 业 , 要 前 为 三 个 等 级 服 务 。 阶级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基础主干落实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文明再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2)经济: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等级阶层权利或义务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2.主要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外传:(1)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路线:重点任务驱动【思辨启智慧——悟森严等级】材料一(1)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种姓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森严的种姓制度感悟颇深。
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吠舍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段文字。
(4分)答: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
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特权,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意思相近即可)【故事触宗教——知佛教发展】材料二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0张PPT)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 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 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Brahman
婆罗门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 开始向外传播。公元 前1世纪,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 甸、泰国、柬埔寨等 国。
拓展延伸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古埃及
前3500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古巴比伦 前3500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 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 术对中国影响巨大, 如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都深受印度佛像 艺术的影响。
二 、 种姓制度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 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 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古印度
前2500
印度河、恒河
课堂小结
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
创立者:乔达摩· 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 传播:向北、向南
课堂检测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 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3课 古代印度
(2)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 乐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 有一定的吸引力。 (3)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 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因为阿拉伯人的传播
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
伯数字”。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重点、难点)
1. 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 度,史称“种姓制度”
中心城市, 首都华氏城❷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
市之一。
(3)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第3课 古代印度
助学资料❷ 巴特那 巴特那在佛经里称为华氏城,这里是印度的宗教圣地,位于比哈尔 邦东部恒河南岸。该城已有2500 年的历史,曾为公元前 3 世纪孔 雀王朝的首府,这里有著名的宗教圣地——加雅、哈尔曼地尔寺、 天花女神庙等。
2.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内容❺: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
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 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 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第3课 古代印度
史料阅读❺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身边生活❻
Hale Waihona Puke 解读: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 (共18张PPT)
佛
教 教
义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展
古
印 度
佛 教
古印度佛教绘画图片 古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艺
术
古印度洞窟坐佛
舞王湿婆雕像
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发展
佛 教 小
经典 分类
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佛教 (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三大教 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 多心经》、《大藏经》、《华严经》等
佛
教 传 播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界限森严 特点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鼎盛时期
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 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种姓”一词在印 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度的梵文中称“瓦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尔那”,意为肤色。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公元前1500年 左右,来自中 亚雅利安人, 陆续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 域定居下来, 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北部逐渐 出现了许多小 国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29张PPT)
人类文明的摇篮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古印度 古中国 前2070 黄河、长江 青铜文明
底格里斯河
3、概括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特征。 自然环境:受大河制约,相对封闭 经济发展:得益于大河流域水利之便,灌溉农业 普遍比较发达 政治制度:阶级压迫,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思想观念:敬畏鬼神,君权神授,宗教信仰明显
不同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 不平等。
前三个种姓都有权参加宗教活动,首陀罗无权参加
宗教活动。“假如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
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或蜡。”
不同种姓的人犯了同样的罪,所受到的处罚完全不同。
“婆罗门穷困时,可以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
财物据为己有……”
……首陀罗的唯一职责是“服役于其他三个种姓” ——《摩奴法典》第417条
垃圾箱
大浴场
雅利安人入侵
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 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 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 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 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 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 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 利安人”,意为“出身高 贵的人”。
思考
雅利安人用什 么制度来维护 自己对印度的 征服?
中国
日本 越南
(1)“印度历史上大变革的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 向南: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国傣族地区 春秋
易错点辨析】 (【 2)古代印度社会阶级制度森严主要是由哪一制度导致的? 1、佛教在______ 丝绸之路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西汉 末年沿__________ 种姓制度 ___________; 白马寺 (2 3、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东汉明帝下令修建的 )结合佛教的基本教义思考古代印度的国王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3 、唐太宗时期,历经艰险求得真经的是玄奘 _________; “ 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有利于国王地位的提高; “忍耐服从”有利于缓解首陀罗的反抗,从而加强统治 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弘扬佛法的是__________ 。 鉴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18张PPT)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 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 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金字塔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 8/9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9日星 期一202 1/8/92 021/8/9 2021/8 /9
汉谟拉 比法典
种姓制度
课堂检测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
A 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C (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课件
7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特点
祭司
祭祀
贵族、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国王
雅利安人的一般公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社成员
严格的社会等级 区分,并且种姓 世袭;职业世代 相传;实行种姓 内婚制;不同种 姓的法律、宗教 地位不平等。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
(一)发源
印度河流域
精品课件
3
(二)主要遗址
哈拉巴、 摩亨佐·达罗
哈拉巴 摩亨佐·达罗
精品课件
4
哈拉巴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精品课件
5
(三)国家的形成及统一
公元前1500年
左右,雅利安
人入侵印度,
建立了许多奴
隶制小国。
孔雀王朝的阿
育王统治时期
,印度基本上
实现了统一。
精品课件
6
(四)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导入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 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 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 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 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种姓制度” ?
精品课件
1
第3课 古代印度
精品课件
2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
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
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今斯里兰
卡),传到缅甸、泰国、柬
埔寨等国。
精品课件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 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