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制剂—中药学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中药制剂学 7浸出药剂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1.含义: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45%( g/ml ); 西药糖浆剂应不低于65%( g/ml )。 2.分类: ①单糖浆 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85%(g/ml)或 64.72%(g/g)。不含药,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润 湿剂、助悬剂及固体制剂的黏合剂。 ②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 液,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③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 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
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法半夏188g 细辛62g 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法] ①以上8味,细辛、桂枝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 后的药液另器收集; ②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药液合并,浓缩至 约1000ml。 ③法半夏、干姜按照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液浓缩后,与上述药液合并,静 置,滤过,浓缩到1000 ml ,加入防腐剂适量与细辛 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制法 1.溶解法 2.稀释法 3.渗漉法 4.浸渍法 浓度:一般药材20%(g/ml) 毒剧药物为10%(g/ml)
矫味剂着色剂
可加糖或蜂蜜
矫味剂着色剂
不加
冷浸法制备酒剂
药材
上清液
規定量溶媒
残渣除去
上清液
澄明液
滤过
合并/静置
容器/攪拌 浸出方法:
搅拌1次/日、7日后搅拌1次/周, 浸渍30日至半年。
硬的中药应———;分解产物有效的中药 应———;气清味薄的中药应———;花粉、 附绒毛的应———;胶类或糖类中药应—— —; 贵重中药应———。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 1)概述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 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 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 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 2)酒剂与酊剂: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白酒含乙醇量约为 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

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

酊剂系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多数的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用普通药物制成的酊剂浓度为 20%(g/ml ),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 10%(g/ml ),如属已知有效成分者,可用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的方法,标定其规格标准;也有少数按照历来的成方规定或医疗习惯,制成适宜的程度。

药剂学——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

药剂学——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1.药材的预处理2.浸出过程3.影响浸出的因素4.浸出方法与设备5.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6.汤剂、酒剂、酊剂7.浸膏剂、流浸膏剂与煎膏剂8.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一、浸出制剂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药材的预处理1.药材品质检查>>药材的来源与品种的鉴定>>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含水量测定2.药材的粉碎方法适用范围串研:含糖黏性混合串油:脂肪油- 桃仁 / 杏仁干法粉碎>>贵重细料药:减少损耗单独>>毒性、刺激性大:便于劳动保护,防止中毒和交叉污染水飞法:矿物药、贝壳,可得到极细粉湿法粉碎加液研磨法:非极性晶形药物樟脑(+乙醇)低温粉碎非晶形药物树脂、树胶三、浸出过程四、影响浸出的因素1.浸出溶剂2.药材的粉碎粒度3.浸出温度4.浓度梯度:越大越快!5.浸出压力6.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7.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流化、电磁、脉冲、超临界浸出溶剂——乙醇浸提> 90%: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50%~ 70%:生物碱、苷类< 50%:蒽醌类化合物40%:延缓某些苷、酯的水解作用20%:防腐浸出辅助剂酸促碱,碱促酸,表面活性剂提高浸出效能五、浸出方法与设备1.煎煮法:有效成分溶于水、遇湿热稳定2.浸渍法适于: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易于膨胀药材不适于:贵、毒剧、有效成分含量低药材3.渗漉法和浸渍相反,可制备高浓度制剂!4.工艺和设备单级浸出、多级浸出、连续逆流浸出六、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1.蒸发——提高溶液浓度加热除去部分溶剂:自然、沸腾(多)2.干燥——获得干燥物品利用热能除去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方法:常压、减压、喷雾、冷冻七、酒剂 PK 酊剂酒剂(药酒)酊剂原料饮片饮片、流浸膏、浸膏溶剂蒸馏酒(糖、蜂蜜)乙醇浓度毒性药: 100ml →10g 其他: 100ml → 20g制法浸渍、渗漉渗漉、浸渍、溶解、稀释给药途径多内服,少外用内服、外用八、流浸膏剂 PK浸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溶剂多为乙醇,少数为水浓度1ml → 1g1g→ 2~ 5g(蒸去部分溶剂)(蒸去全部溶剂)制法渗漉煎煮、渗漉九、煎膏剂(膏滋)中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设备比较选择
根据生产规模、浸出液性质、 设备投资等因素综合比较选择
适合的浓缩方法和设备。
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措施
01
02
03
04
浸出液性质
浸出液的成分、浓度、粘度等 性质会影响浓缩效果,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浓缩温度和时间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 有效成分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药品应妥善包装,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泄漏等 事故。
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和多次转运,以减少 药品损坏和变质的风险。
有效期确定和延长策略
有效期的确定应基于充分的稳 定性试验数据,确保药品在有
效期内质量稳定。
对于接近有效期的药品,应加 强检查和检验,及时处理不合
格品。
通过改进包装、储存和运输条 件等措施,可以延长中药浸出 制剂的有效期。
浸出温度与时间
设定合适的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确保有效 成分充分浸出。
生产工艺监控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生产稳定、可控。
成品检验项目及方法描述
性状检查
观察制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确保 其符合规定。
鉴别试验
采用化学或仪器方法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 行鉴别,确保其真实性。
含量测定
中药药剂第二讲浸出制剂
目 录
•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 浸出方法与设备介绍 • 浸出液处理与浓缩工艺 • 浸出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 包装、储存与运输管理规范 •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01 浸出制剂基本概念与特点
浸出制剂定义及分类
定义
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 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 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中药药剂-第三讲浸出制剂

中药药剂-第三讲浸出制剂
18
(一)中药浸提的过程 1、浸润与渗透阶段: 药材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溶剂分子间的内 聚力――药材易被润湿 帮助溶剂润湿药材的方法 1) 含脂肪量高的药材先用石油醚脱脂或加入表 面活性剂。 2) 药材表面不平整――吸附空气――表面形成 气膜――不易润湿— 强力搅拌。
19
2、解吸与溶解阶段 解吸:解除药材中成分之间或成分与细 胞壁之间的相互吸附作用。 溶解:有效成分以分子、离子或胶体粒 子等形式或状态分散于溶剂中,遵循 “相似相溶”的规律。 具解吸能力的溶剂,水,乙醇。
23
3、浸提温度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组织软化、 膨胀,加速溶剂对药材的渗透及对成分 的解吸、溶解,同时促进成分的扩散。 应注意对热不稳定成分、挥发性成分的 变化情况。
24
4、浸提时间 浸出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 达到平衡后,时间即不起作用。 过长时间会带入过多杂质及某些不稳定 成分的降解。
51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提取通常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CFE)。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温度(Tc)与临界压力 (Pc)以上的流体。其密度接近于液体,而粘度 又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比普通液体大100倍, 药材中许多成分能被溶解,并随着压力增大, 溶解度也增加。
35
多能提取罐
36
2、浸渍法 用定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 泡一定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 冷浸渍法:室温,3-5日或规定时间。 热浸渍法:40-60℃ 。 重浸渍法:将溶剂分2-3次浸渍药材,以 减少药渣吸附。
37
浸渍法适用范围:
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 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七章 浸出药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七章 浸出药剂
➢ 可溶性液体或液体制剂药物,直接加入单糖浆 中混匀,必要时可滤过
➢ 含乙醇的制剂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滑石粉 等作助滤剂滤净
➢ 水浸出制剂,先须除杂
➢ 干浸膏先粉碎后加稀释剂,在无菌研钵中研匀 后再与单糖浆混匀
中药五药剂、学糖浆剂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 浸出制剂
❖ 质量要求 ❖ 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
霉败、沉淀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中(药二药剂)学 中药合剂和口服液生产过
第七章 浸出制剂
程质量控制
1、药材来源、品种和规格的选用应符合药品标准。
2、除另有规定,药材应洗净、适当加工成片、断或
粗粉。
3、中药合剂应在清洁避菌的条件下配置。
4、中药合剂可以加入附加剂,单用量必须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的规定。
5、中药合剂加入蔗糖作为附加剂,其用量一般不能
白酒中。
❖酒剂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有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的 功效。但儿童、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

❖酒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藏。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
摇易散的沉淀。
28
中药药剂学
第七章 浸出制剂
❖酊剂: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 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酊剂不加糖或蜜矫味和着色。除另有规定外,含 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含10g药物,其 他酊剂每100ml含20g药物。
➢清膏收膏时,加入炼蜜或炼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 量的3倍。 ➢返砂
中药药剂学 第五节 酒剂与酊剂
第七章 浸出制剂
❖ 一、概述
❖酒剂: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多供内服,并加糖或蜜矫味和着色。
❖ 酒甘辛大热,能通血脉,行药势,散寒。
❖酒含微量酯类、酸类、醛类等成分,气味醇香特异, 是一种良好的提取溶剂,药材的多种成分皆易溶解于

药剂学-中药材的浸出制剂

药剂学-中药材的浸出制剂

一、汤剂(medicinal broth)
定义:用水煎煮-去渣取汁 制法:煎煮法
二、中药合剂(mixture)
定义:多种药材-浸取-浓缩-液体制剂 制法:有精加工程序; 每服剂量30-60ml
三、口服液
定义:合剂的单包装 制法:适当浸出方法-浓缩-精制-矫味
四、酒剂(vina)
定义:蒸馏酒浸提液。60-70%酒精度 制法: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等
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
四、浸出液的浓缩(一)浸出液蒸发的源自响因素:7、液体的静压力:
加大液面、沸腾蒸发
8、沸点升高:
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
四、浸出液的浓缩
(二)常用方法
1、常压蒸发 2、减压蒸发 3、薄膜蒸发
四、浸出液的蒸发
(二)常用方法
1、常用蒸发
蒸发速度慢,适合
耐热成分。
四、浸出液的蒸发
三、提取
水提工艺优选正交试验设计表及结果
因素
A
B
C
试验结果
列号
1
2
3
4 水浸膏得率% 腺苷提取率(%)
1
1
1
1
1
2
1
2
2
2
试3
1
3
3
3
4
2
1
2
3
验5
2
2
3
1
6
2
3
1
2
号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四、浸出液的蒸发
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剂 溶液浓度。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中药药剂之浸出制剂

第八章浸出制剂浸出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中医药保健事业和医药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重点掌握以上各剂型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以药材提取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剂等剂型将另外专章叙述。

第一节概述一、含义: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由于浸出药剂既保留中药传统的制备方式,又采用现代去粗存精的提取工艺,因此,浸出药剂是中药各类新剂型的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特点:1.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例如:阿片酊中含有多种生物碱,除具有镇痛作用外,还有止泻功效,但吗啡虽然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无明显的止泻功效。

2.减少服用量去除了部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减少了服用量,增强其稳定性及疗效。

3.部分浸出药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4.浸出药剂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汤剂久贮后发霉变质;药酒、酊剂、流浸膏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吸潮、结块。

三、浸出药剂的种类1.水浸出剂型2.含醇浸出剂型3.含糖浸出剂型4.无菌浸出剂型5.其他浸出剂型第二节汤剂一、概述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汤剂主要供内服,也有煮汤供洗浴、熏蒸、含漱等外用,分别称为浴剂、熏蒸剂及含漱剂等。

汤剂能保留至今,是基于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汤剂主要缺点是: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

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不易提取完全等.二、汤剂的制备汤剂系按煎煮法制备,一般先在药材饮片或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并维持微沸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1~2次,合并各次煎液即得。

影响质量因素:煎药火侯煎煮用水煎煮时间次数特殊中药处理:⑴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中药药剂学课件:浸出药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浸出药剂
在分離中可有利於澄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加澄清劑法
主要是通過“吸附橋樑”和“電荷中和” 作用除去藥液中較大的懸浮顆粒,利用天 然膠體保護作用使製劑澄清並較多地保留 藥液中的成分。
可縮短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① 101果汁澄清劑
正天成澄清劑
天然多糖為原料製成的食品添加劑,澄清對象 為蛋白質、蠟質、鞣質等。
特殊中藥的處理
(1)先煎:質地堅硬藥材(礦石、貝殼、鱉甲) 、有毒藥材、需久煎起效的藥材:天竺黃、藏青 果、火麻仁、石斛。
(2)後下:揮發油類藥材或避免有效成分分解。 (3)包煎:防止藥物浮於表面或沉於鍋底;或防
止粘糊鍋底焦化;或避免絨毛脫落。
特殊中藥的處理
(4)烊化:避免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溶出;或避 免膠質糊化損失。
第五節 煎膏劑(膏滋)
念慈庵川貝枇杷膏
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自清代開始已流傳民間,成為止咳潤肺 的良藥。
清代楊太夫人積勞成疾,多年來肺弱痰多,咳嗽不止。後楊孝廉得 名醫葉天士傳授川貝枇杷膏真方,其母病得以痊癒。
楊太夫人臨終時囑咐楊孝廉廣制此膏,造福世人。為紀念母親,遂 以“念慈菴”為此膏命名。
2 精製
濾過、離心、水提醇沉 加入吸附澄清劑
(1)改進提取方法,優選工藝
盡可能減少雜質成分的提出 提取液控制浸出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含

(2)高速離心分離
能有效防止中藥有效成分損失,且使工藝 流程大為縮短,成本降低。
離心速度是主要影響因素。 藿香正氣水採用離心沉澱法替代傳統自然
浸出藥劑
第一節 概述
一、含義
指採用適宜的浸出溶劑與方法浸提中藥中有效成分, 而製成供內服或外用一類製劑

第八章 浸出制剂

第八章  浸出制剂

(3)混合法:将药物与单糖浆直接混合制得。 混合方式: ①药物为水溶性固体,先用少量蒸馏水制成溶液后再与单糖浆混合; ②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可加少量适宜溶剂溶解; ③药物为可溶性液体或液体制剂,直接混合,必要时可过滤; ④与含乙醇的制剂混合后发生浑浊,可加适量甘油助溶,或加滑石粉做助滤剂。 ⑤药物为水浸出制剂,因含蛋白质、黏液质等易发霉变质,可先加热至沸腾后5min使其 凝固滤除,必要时可浓缩后加乙醇处理; ⑥药物为干浸膏应先粉碎后加少量甘油或其他适宜稀释剂,在研钵中研均后再混合;
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可分为:
1. 水浸出制剂:在加热条件下,以水为溶剂浸出中药成分制成含水制剂。如合剂, 汤剂等。 2. 含糖浸出制剂:在水浸出制剂的基础上,将水提取液进一步纯化浓缩处理,加 入适量蔗糖、蜂蜜或其他辅料制成。如糖浆剂、煎膏剂等。 3. 含醇浸出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用乙醇或酒为溶剂浸出中药成分。如酒剂等。
药用糖浆
为含药物或中药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具有相应的治疗 作用,如急支糖浆,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作用。
芳香糖浆
为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体 制剂的矫味剂,如陈皮糖浆。
二、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
浸提
净化
浓缩
配制
成品
分装
滤过
1. 蔗糖:应先经精制的无色或白色干燥的结晶品。蔗糖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较稳定; 但在加热时易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甜度比蔗糖高,具有抗氧化性。
第八章 浸出制剂
——中药制剂学
目录
CONTENTS
01. 概述 02. 合剂 03. 糖浆剂与煎膏剂 04. 酒剂与酊剂 05.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1. 含义

中药浸出制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浸出制剂的名词解释

中药浸出制剂的名词解释中药浸出制剂是一种制备中草药的方法,通过将中草药材料与溶剂接触一段时间,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制备出浸出液。

中药浸出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1. 中药浸出制剂的原理中药浸出制剂是基于溶解和分离原理的制剂方法。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

中草药的药效往往是由这些活性成分决定的。

而这些活性成分在中草药材料中通常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如蛋白质结合、多糖结合等。

中药浸出制剂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活性成分从中草药材料中解离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药效。

2. 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草药材料的准备、浸泡、浸出、过滤等步骤。

首先,选择优质的中草药材料,并进行质量鉴别与检验。

然后,将中草药材料投入特定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使草药与溶剂接触。

浸泡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具体药材而定,一般在几小时到几天之间。

接下来,经过浸泡的药材与溶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使活性成分溶解于溶剂中。

然后,通过过滤等操作,将浸出液中的固体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中药浸出制剂。

3. 中药浸出制剂的应用中药浸出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中医临床上,很多中药制剂的制备都采用中药浸出制剂的方法。

例如,中草药的煎剂、浸膏以及一些外用溶剂提取的药膏等。

此外,中药浸出制剂还可以作为中草药的前处理方法,用于制备其他中药制剂,如丸剂、颗粒剂等。

由于中药浸出制剂具有提取效果好、浓缩度高、易于保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制备和应用中。

4. 中药浸出制剂的优势与挑战中药浸出制剂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提高中草药的药效,使其活性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中药浸出制剂可以更好地控制草药的剂量,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中药浸出制剂制备过程相对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草药材料的质量影响着中药浸出制剂的质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草药的质量稳定性和纯度。

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

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

中药药剂学——浸出药剂一、浸出药剂的特点①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大部分直接用于临床,部分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流浸膏、浸膏→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浸出药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饮片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①水浸:汤剂、合剂;②含醇:酒剂、酊剂、流浸膏剂;③含糖:糖浆剂、煎膏剂。

三、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1.合剂①特点中药合剂与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具有浓度高、吸收快、服用剂量较小、可大量生产等特点。

但合剂的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质量要求: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pH,相对密度。

②制法浸提:煎煮法、双提法(挥发性成分)。

精制:高速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除去蛋白质、淀粉、树胶、果胶等杂质),口服液精制可采用膜滤过、大孔吸附树脂技术。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③合剂实例:四物合剂[处方]当归250g 川芎250g 白芍250g 熟地黄250g[制法]当归和川芎冷浸0.5小时,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约250ml,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渣与白芍、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6~1.30(55℃~ 65℃)的清膏,加入上述蒸馏液、苯甲酸钠3g及矫味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即得。

2.糖浆剂①含有药物、饮片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含糖量≮45%(g/ml)。

②单糖浆:85%(g/ml)或64.71%(g/g),用途:配制药用糖浆,矫味剂/助悬剂/黏合剂,包糖衣。

③特点:含有糖或芳香性矫味剂,可掩盖药物的苦昧或其他不良气味,深受儿童患者欢迎。

质量要求: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pH,相对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