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教案设计:一线教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我国民间童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民间童谣:《小兔子乖乖》、《月光光》、《好汉歌》等。

2.音乐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民间童谣,掌握音乐节奏。

2.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团队合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2)教师带领幼儿做《小兔子乖乖》童谣动作,熟悉童谣节奏。

2.民间童谣学习(1)教师示范演唱《月光光》童谣,引导幼儿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幼儿发音,讲解歌词含义。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音乐节奏训练(1)教师示范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的打法,引导幼儿模仿。

(2)教师带领幼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团队合作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进行表演。

(2)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排练,确保表演顺利进行。

(3)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掌声。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者。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民间童谣传承下去。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2.评估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集体荣誉感。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民间童谣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音乐节奏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

4.今后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引入更多民间童谣,丰富幼儿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拓展1.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2.邀请民间艺术家来园进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

幼儿园中班民间童谣教案:板凳谣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民间童谣《板凳谣》的内容,理解其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记忆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板凳谣》的歌词,学会吟唱。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板凳谣》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板凳、图片、音频设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板凳,引导幼儿观察板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学童谣:教师播放《板凳谣》音频,让幼儿倾听并跟唱。

重复播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解读童谣:教师讲解《板凳谣》的寓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

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板凳、小猫、老鼠等),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民间童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板凳谣》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创作的民间童谣,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对民间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回顾《板凳谣》: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板凳谣》,巩固所学内容。

2. 学习新童谣:引入另一首民间童谣《小猫咪》,让幼儿倾听、跟唱,学习新歌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咪的特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教学童谣:教师播放《小猫咪》音频,让幼儿倾听并跟唱。

重复播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 解读童谣:教师讲解《小猫咪》的寓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理解故事情节。

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小猫咪、小狗、小鸟等),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传统民谣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传统民谣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欣赏和演唱传统民谣,感受其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掌握传统民谣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民谣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欣赏和演唱传统民谣。

2. 教学难点:(1)掌握传统民谣的基本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传统民谣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介绍传统民谣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歌曲(1)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2)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3. 模仿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传统民谣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4. 演唱比赛(1)每组进行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组。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民谣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欣赏传统民谣,感受其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2. 演唱比赛:评价学生的演唱水平、舞台表现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传统民谣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与家人分享和传承。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民谣。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童谣精品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教材中“民间童谣”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小老鼠,上灯台》、《月亮粑粑》、《两只老虎》等经典民间童谣欣赏和学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民间童谣韵律美,培养他们对民间文化兴趣。

2. 培养幼儿歌唱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帮助幼儿理解童谣中寓意,培养他们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民间童谣歌唱技巧,体会童谣韵律美。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童谣寓意,培养他们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童谣挂图、小老鼠和月亮粑粑道具。

学具:童谣歌词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老鼠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老鼠特点,进而引入《小老鼠,上灯台》童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唱《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跟随老师学唱,注意韵律和节奏。

(2)解释童谣中寓意,让幼儿明白不能偷吃东西道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学唱《月亮粑粑》和《两只老虎》,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歌唱任务。

(2)进行童谣接龙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反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童谣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韵律。

2. 画出小老鼠、月亮粑粑等形象,增加趣味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所学童谣,并讲述童谣中寓意。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幼儿能够正确演唱童谣,并大致讲述寓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下节课分享,提高幼儿对民间文化兴趣。

同时,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童谣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例题讲解中童谣寓意理解2. 教具与学具准备,特别是与童谣内容相关道具3. 板书设计中趣味性和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中与家长互动环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家庭亲子活动在例题讲解中,我需要特别关注童谣寓意理解这一环节。

《小老鼠,上灯台》等童谣不仅仅是对幼儿语言韵律培养,更重要是其中蕴含教育意义。

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民间歌谣教案资料
2020/6/2
•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分为:

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爱情婚姻、世情
风物、传说故事、儿童生活六类。
2020/6/2

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
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6类:劳动歌、仪
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
2020/6/2
• (1)劳动歌

劳动歌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直接配合劳动所唱的
第五节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 主要内容: • 一、歌谣 • 二、谚语和谜语 • 三、歇后语
2020/6/2
• 一、民间歌谣
• 1、民间歌谣的概念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有广
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 广义概念:是指民间文学中以歌唱或念诵为主的韵 文体作品,包括民歌、民谣、谚语、谜语。
运用当地的口语的叠词,句中还常常加有那个、亲亲、
哎嗨、吆嗬等衬字、衬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0/6/2
• 白格生生脸蛋碎纷纷牙,
• 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


一(嘞)对对(那)花(嘞)蝴蝶花(嘞)蝴
蝶牡(那)丹花上(哎咳)落,

一(嘞)对对(那)毛(嘞)眼毛(嘞)眼眼朝
着哥哥(嘞哎咳)瞭。
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2020/6/2
• 第一种 诀术歌。
《周礼·郊特牲》:神北行,先除水道,

决通沟渎!土返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泽。


拍拍胸,三年不伤风;

拍拍背,十年不生瘰

摩摩头,保养脑子想理由。
2020/6/2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教材《民间童谣》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捉泥鳅》等经典民间童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民间童谣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童谣的节奏感,能自主地演唱和表演。

重点:培养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童谣挂图、卡片等。

学具:小铃铛、手鼓、沙锤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老鼠、小老虎等,引导幼儿进入民间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通过讲解歌词、演示节奏,让幼儿理解和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童谣练习,让幼儿自主演唱、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打击乐器演奏(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等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童谣的乐趣。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所学童谣,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歌词:用大字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幼儿观看。

2. 节奏符号:在歌词旁边标注相应的节奏符号,帮助幼儿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并尝试自己创编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童谣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与同伴分享,丰富课堂内容。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方法和技巧3. 打击乐器演奏的指导4. 互动游戏的组织和实施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童谣精彩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童谣世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通过学习这首童谣,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童谣的文化背景,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3. 通过童谣学习,锻炼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童谣,理解童谣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老鼠玩偶、灯台道具、小鼓、铃铛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小老鼠玩偶和灯台道具,创设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进入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朗读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讲解童谣的内容和节奏,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朗读和表演童谣。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动作。

4.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童谣的乐趣,锻炼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进行展示,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的文字内容。

2. 童谣的节奏图谱。

3.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学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背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表演动作。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童谣,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其他民间童谣,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

民间童谣幼儿园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民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的传统文化价值;2.能够唱出多首民间童谣,并表达出相应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民间童谣的介绍与背景知识;2.民间童谣的常见旋律及歌词;3.民间童谣的情感表达与情感学习。

三、教学重点1.认识民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的传统文化价值;2.能够唱出多首民间童谣。

四、教学难点1.民间童谣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2.民间童谣旋律的掌握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一)走进童谣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童谣,并解释童谣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传统重要性和文化价值;2.以多媒体形式播放经典的童谣,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及聆听。

(二)童谣的唱法指导1.通过细节、曲调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民间童谣的唱法,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童谣的表达情感方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三)童谣的情感表达1.将一首经典童谣的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歌词,了解其中丰富的情感表达;2.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情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通过唱出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童谣的创作1.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及其他现象,并思考如何把这些事情写成童谣的形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童谣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

(五)童谣与其他活动相结合1.通过幼儿舞蹈、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童谣文化;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童谣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2.通过多媒体形式播放童谣唱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通过童谣和其他活动的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延伸活动1.教师可邀请家长或其他学科老师到班级进行更深入的童谣交流和学习;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意能力。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教案:学习民间歌谣教学目的:1.能够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种类;2.能够听懂并感受民间歌谣的韵律和节奏;3.能够从歌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内容:1.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种类;2.《小白兔过桥》;3.《小兔子乖乖》。

教学准备:1.录制好《小白兔过桥》和《小兔子乖乖》的歌曲;2.相关教具和材料;3.准备好课程设计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幼儿们认识孙悟空、兔子、兔妈妈、青蛙等角色,并简单介绍本节课将要学的两首歌谣。

二、歌谣欣赏(10分钟)1. 播放《小白兔过桥》歌曲,引导幼儿们跟着歌声一起韵律地蹦跳,欣赏歌曲带来的欢快氛围。

2. 播放《小兔子乖乖》歌曲,引导幼儿们听歌,感受歌曲的轻快节奏,理解歌谣的歌词内容。

三、歌谣表演(10分钟)1. 分为两组,让每个小组各选一首歌谣进行表演。

2. 引导幼儿们按照角色分工进行排练,然后一起上台表演。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 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小纸条,上面有歌词的部分字母被打乱了,幼儿们需要按照顺序重新排列。

2. 然后对每组孩子分别进行抽签,发给孩子教师准备的问题,孩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引导幼儿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民间歌谣、表演和游戏;2. 总结幼儿们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3. 给予幼儿一些希望在平时能够多听、多唱、多感受民间歌谣的话语。

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小朋友们在班级内的一次汇报演出,来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收藏自己所喜欢的歌谣,以此留下更多幸福的童年回忆。

(获得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实施)。

民间童谣教案教学设计

民间童谣教案教学设计

民间童谣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名称:民间童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童谣的起源和特点2.感受民间童谣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学生能够唱出一首民间童谣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1.民间童谣的定义和起源2.几首经典的民间童谣3.唱歌技巧和情感表达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童谣的特点和意义2.学会唱歌技巧和情感表达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2.唱歌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训练教学手段:听音乐、唱歌表演、小组合作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听一段民间童谣音乐,引发学生对民间童谣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二、介绍民间童谣的定义和起源(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民间童谣的概念,以及民间童谣的起源。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民间童谣的传统和魅力。

三、学习经典的民间童谣(2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几首经典的民间童谣,比如《咿呀咿呀哟》、《小兔子乖乖》等。

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同步感受民间童谣的魅力。

四、唱歌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训练(3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唱歌的基本技巧,比如音准、节奏等。

然后,老师以及音乐老师教学生唱歌的技巧,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唱歌中表达情感。

学生分组进行唱歌练习,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民间童谣进行合唱练习。

学生可以自行编排动作和表情,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点赞。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民间童谣的特点和意义,还能够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童谣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并且通过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童谣教案]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

[幼儿园童谣教案] 幼儿园民间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民间童谣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月亮粑粑》等经典民间童谣的学唱、表演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童谣,培养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唱、表演童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间童谣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创编新童谣。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经典民间童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卡片、头饰等。

2. 学具:童谣教材、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卡片、头饰等道具,创设一个“欢乐的童谣派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小老鼠上灯台》进行讲解,分析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表演动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间童谣进行学唱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4. 童谣创编(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主题(如动物、节日等)创编新童谣。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经典民间童谣名称及节奏、韵律特点。

2. 童谣创编步骤及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创编一首关于这个动物的童谣。

答案示例:小青蛙,呱呱呱,跳进池塘捉害虫,捉完害虫回家去,快乐生活笑哈哈。

2. 完成作业后,家长协助录制表演视频,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场合表演民间童谣,弘扬传统文化。

(2)开展“我是童谣小明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

(3)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了解民间童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童谣创编、展示与评价等环节的设计。

传统歌谣幼儿园教案

传统歌谣幼儿园教案

传统歌谣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最基本的传统歌谣。

2.学会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3.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传统歌谣:《小燕子》、《拔萝卜》、《手指歌》、《小白兔乖乖》等。

三、教学过程1. 唱歌谣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唱。

也可以自己亲唱教唱,让幼儿模仿。

在唱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动作、表情等方式增加互动,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到歌谣带来的快乐。

2. 学习歌谣让幼儿跟着老师逐字逐句地学习歌谣,注意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3. 模仿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发音、语调、音量等能力,提高它们的发音准确性。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唱反调等方式,增强孩子的音乐感和语音感。

4. 分组表演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它们分别表演所学的歌谣。

通过分组表演,可以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团体协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音、节奏的准确性、表演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同时,让幼儿互相评价,增强孩子们的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表现情况,对于发音不准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纠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在音乐播放的时候要掌握好音量和节奏,让幼儿跟着唱得更好。

3.每只小动物、每条小路,都有它们的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拓展,把歌谣作为语言的媒介,让幼儿快乐地得到更多的语言资源。

六、总结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们语言习得的重要阶段,通过传统歌谣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更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对于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民间歌谣教案幼儿园

民间歌谣教案幼儿园

民间歌谣教案幼儿园前言民间歌谣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文化形式,它是人们口头传承的一种艺术,流传于民间。

通过教授民间歌谣,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合幼儿园阶段的民间歌谣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间歌谣的定义、历史和作用。

2.学唱《小兔子乖乖》等多首著名的民间歌谣。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2.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

情感目标1.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步骤1.介绍民间歌谣的定义和历史,让幼儿明确歌谣的概念。

2.通过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民间歌谣的形式和特点。

3.分别教唱《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小燕子》等多首著名的民间歌谣。

4.组织幼儿进行歌谣演唱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

5.引导幼儿进行歌谣情景表演,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歌谣的内容和意义。

6.让幼儿自由创作歌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7.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讲解歌谣中的一些文化内涵和典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歌谣。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歌唱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唱歌能力。

2.观察幼儿的表演和创作,评价他们的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互动问答、情境模拟等形式,评价幼儿对歌谣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民间歌谣教学,幼儿们初步了解了民间歌谣的概念、历史和作用,学会了唱多首著名的民间歌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敏感性。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幼儿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

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民间歌谣及其特色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歌谣的概念和特点;2. 探索民间歌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3. 学习并演唱一首民间歌谣;4.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征;2. 学习并演唱一首民间歌谣。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民间歌谣的音频或视频资源;3. 民间歌谣的歌词和乐谱;4. 学生的乐器或身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一些民间歌谣的场景和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民间歌谣的特点。

探索民间歌谣:1. 向学生介绍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点,如口头传承、简单易学、反映民众生活等;2. 分享一些著名的民间歌谣,让学生通过听歌曲或观看视频的方式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3.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和节奏等元素,讨论民间歌谣的表达方式和特色。

学习民间歌谣:1.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民间歌谣,提供歌词和乐谱;2. 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带领学生逐句学唱;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讨论歌词中的隐喻和象征;4. 练习整首歌曲的演唱,加入适当的节奏和伴奏。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民间歌谣;2.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歌词和旋律,或是改编已有的民间歌谣;3. 学生可以结合乐器或身体打击乐器,加入节奏和伴奏。

总结和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民间歌谣,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过程;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民间歌谣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民间歌谣,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演唱更多的民间歌谣;2.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歌谣比赛或音乐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某个地区或民族的民间歌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看月亮民间歌谣教案

看月亮民间歌谣教案

看月亮民间歌谣教案教案标题:《看月亮民间歌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看月亮民间歌谣》,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什么场景下会看到月亮?月亮对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活动一:歌谣欣赏1. 教师向学生介绍《看月亮民间歌谣》的背景和意义,解释歌谣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谣的录音或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歌谣的节奏和韵律。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歌谣段落进行朗读或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活动二:歌谣表演1. 学生继续分组,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歌谣段落编排动作和舞蹈,展示给全班。

2. 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和服装,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3. 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表演时,可以提供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表演技巧。

活动三:创作歌谣1. 学生以《看月亮民间歌谣》为蓝本,自行创作一首关于其他主题的歌谣。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家庭、友谊、自然等,并运用类似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创作。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

活动四: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看月亮民间歌谣》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可以提出对教学内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教师进行适当的回应和解答。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歌谣欣赏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创作的歌谣作品,评估学生对歌谣韵律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寻找其他民间歌谣进行欣赏和分享。

2.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录制自己创作的歌谣,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家乡的民歌民谣教案

家乡的民歌民谣教案

家乡的民歌民谣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家乡的民歌民谣教案目标:1. 了解家乡的民歌民谣的特点和意义;2. 学习并演唱一首家乡的民歌民谣;3.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对民歌民谣的了解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民歌民谣对于传承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探索(15分钟):1. 分享家乡的民歌民谣的背景知识,包括起源、发展和特点。

2. 聆听一首家乡的民歌民谣的录音或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所听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20分钟):1. 教授家乡的一首民歌民谣的歌词,注重发音和情感表达。

2.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演唱歌词。

3. 全班合唱,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魅力。

创作(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独特之处,例如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特色建筑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共同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民歌民谣。

3. 每组派代表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的民歌民谣的新认识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民歌民谣传承下去,例如通过演唱会、校园活动等方式。

拓展活动:1. 邀请家乡的民歌民谣传承人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分享和指导;2.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民歌民谣展览或音乐会;3.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更多家乡的民歌民谣,形成自己的音乐文化库。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2. 学生对家乡的民歌民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创作的民歌民谣的创意和表达。

教案建议:1.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家乡的民歌民谣的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源,以便于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

2. 在学生创作民歌民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创作的基本指导,例如歌曲结构、节奏等方面的建议。

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家乡的民歌民谣的更多背景和故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民间童谣《房子里有箱子》教案设计

民间童谣《房子里有箱子》教案设计

民间童谣《房子里有箱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房子里有箱子》这首民间童谣;•了解童谣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通过学习童谣,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朗读《房子里有箱子》这首民间童谣;•能够理解童谣中的基本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发挥想象力,运用基本语言知识进行表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童谣的欣赏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尝试表达自我。

二、教学重点•学习民间童谣《房子里有箱子》;•掌握童谣中基本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增强对语言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童谣的语言表达方法及构成要素的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形象的建立。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师引入(10分钟)教师在引入环节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民间童谣这一文学形式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表现形式。

2. 学生朗读童谣(10分钟)教师可以将《房子里有箱子》童谣的内容分别分配给学生朗读,同时进行一些基本的语言纠错和语调引导。

3. 学生理解童谣意义(15分钟)教师可以从童谣的表面意义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童谣中潜在的意义和寓意,让学生从一首童谣中获得一些有关于生活和人性的启示。

4. 学生进行童谣表演和创作(30分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进行童谣的现场表演,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童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基础的童谣创作,让学生在基本的表达上自由展开。

5. 课堂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教学和表现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语言学习和表达方面的薄弱环节和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五、课堂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方式可以是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可以通过学生口语表演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拓展•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好的民间童谣和童谣插图进行拓展;•可以进一步扩充童谣的学习范围,尝试学习一些其他的民间文学形式;•可以进行讲座、演讲和童话编写等拓展性活动。

小班民间童谣儿歌简短教案

小班民间童谣儿歌简短教案

小班民间童谣儿歌简短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民间童谣儿歌简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儿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3. 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通过合作和分享与他人互动。

教学准备:1. 民间童谣儿歌的录音或音乐播放设备。

2. 幼儿喜欢的民间童谣儿歌的图片或绘本。

3. 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铛等。

4. 幼儿喜欢的童谣儿歌的歌词卡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播放一首小班幼儿喜欢的民间童谣儿歌,让幼儿听一遍。

2. 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的内容和旋律,鼓励幼儿参与讨论。

主体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童谣儿歌。

2. 给每个小组一份歌词卡片,并让他们熟悉歌词。

3. 引导幼儿一起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可以配合音乐器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选择的童谣儿歌,其他小组可以合唱或伴奏。

5. 鼓励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参与,可以尝试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

结束活动:1. 回顾今天学习的童谣儿歌,让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 播放其他幼儿喜欢的童谣儿歌,让他们自由欣赏和跟唱。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童谣儿歌,可以以自己的名字、家人或宠物为主题。

2. 组织幼儿参加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学到的童谣儿歌。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幼儿的表演和分享,评估他们对童谣儿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唱童谣儿歌。

2. 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童谣儿歌经验,可以组织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民间童谣儿歌的学习,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通过合作和分享,幼儿可以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还提供了一些教学延伸和评估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民间童谣教案

民间童谣教案

民间童谣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民间童谣的魅力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民间童谣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演唱不同地区的民间童谣,并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童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习和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童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演唱童谣提高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5.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民间童谣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童谣,准备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源。

2. 准备幻灯片或海报,介绍民间童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准备绘本或歌谣卡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童谣的内容。

4. 准备乐器或音乐软件,辅助学生演唱童谣。

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民间童谣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海报,向学生介绍民间童谣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例子,让他们说出童谣的共同特点,如简短易记、韵律明快等。

活动二:学习和演唱民间童谣(30分钟)1. 分发绘本或歌谣卡片,让学生阅读童谣的歌词。

2. 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尝试演唱童谣。

3. 分组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首童谣进行小组演唱。

活动三:音乐欣赏和表达(20分钟)1. 播放不同地区的民间童谣音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喜欢的节奏、旋律或歌词等。

活动四:文化探索(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民间童谣和相关的地域文化。

2. 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一步了解民间童谣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3. 分享学习成果,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了解的一首童谣和相关文化。

活动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民间童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民间童谣教案幼儿园

民间童谣教案幼儿园

民间童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民间童谣的文化背景、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带领幼儿了解民间童谣的基本形式和文化内涵。

2.通过示范并手把手教学,让幼儿能够掌握童谣的歌词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
1.民间童谣歌曲的选取和下载。

2.教具:音响设备、幼儿文具、简易乐器。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童谣的文化内涵
1.与幼儿简单交流,了解幼儿对童谣的初步印象和认知。

2.规范性地介绍童谣的来源和文化背景,让幼儿了解童谣的起源、意义,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带领幼儿学唱一首童谣
1.先播放一遍童谣的歌曲,让幼儿初步了解其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带领幼儿学唱歌词,手把手地演示如何正确唱出童谣旋律和节奏。

3.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歌,并表扬幼儿的学习成果。

第三步:让幼儿创作自己的童谣
1.引导幼儿思考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个小童谣。

2.告诉幼儿如何将歌词与旋律搭配,并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童谣。

3.鼓励幼儿互相表演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表达和音乐欣赏的能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能够初步了解民间童谣的文化背景、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并能够掌握童谣歌曲的歌词和节奏,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

在此基础上,幼儿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的鲁体民歌改编创作的。
2020/6/2
• 4、歌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版歌谣选集716种,已收集
山为中心,故又称“莲花山花儿”。

洮岷花儿曲调比较单一,一般为每首三句,每句
七言,叫“单套子”,也有由两首单套子组成一个“双
套子”。
2020/6/2

你像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

再加一段:

活着一回连你离不开,

死了装进一个棺材,

变成一对蝴蝶来。
2020/6/2
• (5)民间小调 ,是民歌中的一个大类,它形式多 种多样,南北各地都有,一般曲调优美,唱词生动,富 有诗意。如凤阳花鼓、小放牛、绣荷包、沂蒙小调、秧 歌调、四季歌、孟姜女、杨柳青和刮地风(甘肃小调) 等等。

民间小调多为五、七言句式,曲式比较自由多样
。《东方红》、《绣金匾》、《绣荷包》等著名歌曲都
是在传统的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创作的。
2020/6/2
• (6)少数民族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十分丰富,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歌
体式,如壮族的欢、藏族的谐与鲁、白族的白族调、苗
族民歌等等。大家熟悉的《金瓶似的小山》就是根据藏
叙事体的长诗《孔雀东南飞》,说明民歌的叙事性在汉代已大大
加强。

南北朝民歌除了抒情短歌外,叙事体的民歌也有发展,出现
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木兰辞》。南北朝的民歌形式更加稳定与成
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后世民歌的发展形态。隋唐五代是中国
歌谣史上的黄金时代。
2020/6/2

唐代无论是歌谣,还是民歌和山歌都表现出其题
运用当地的口语的叠词,句中还常常加有那个、亲亲、
哎嗨、吆嗬等衬字、衬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0/6/2
• 白格生生脸蛋碎纷纷牙,
• 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


一(嘞)对对(那)花(嘞)蝴蝶花(嘞)蝴
蝶牡(那)丹花上(哎咳)落,

一(嘞)对对(那)毛(嘞)眼毛(嘞)眼眼朝
着哥哥(嘞哎咳)瞭。
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何其芳等编著《陕北民歌选》

严辰编写《信天游选》。
2020/6/2
• (4)花儿,又称少年,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
等地的汉、回、东乡、撒拉、保安、藏和土等会说汉语 的民族中。

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又称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
两大系统。

花儿分为长短句,其体式与古典词曲相似,其曲

山歌的名称始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岂无
山歌与村笛”。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仿巴渝一带的乡土歌谣创
作的。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行;
• 202东0/6/2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清。

明代冯梦龙收集江南民歌二百多首,十卷《山歌
》,山歌有对唱、和唱、独唱形式,多为即兴演唱。句
式多为七言四句,也有五句的。
2020/6/2
• (3)信天游 流行陕北、宁夏一带。
• 形式与爬山调相近,也是两句一组,每句字数变化 较少,多用叠音词和比兴的手法。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好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 信天游多唱恋歌、苦歌。信天游曲调高亢,音乐节 奏强。
2020/6/2
• 著名的诗人李季成功的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传作了著
材的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唐代民歌主要形式是
七言四句体山歌,也有五言体式,这两种形式对后世歌 谣有较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最突出的是谣体形式较多,而且以政治歌
谣为主,如农民起义歌谣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
2020/6/2

明代民间歌谣最为繁荣,尤其是明中叶后时调小曲
兴盛起来,并开Βιβλιοθήκη 形成一歌一调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明•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八言 双数)

刀刀拿来头割下,(七言 单数)

不死了还这个唱法。(八言 双数)
2020/6/2
• “折断腰”型花儿 • 园子里长的绿菜, • 不要割, • 就让它绿绿地长着: • 尕妹是清水阿哥是泉, • 不要断, • 就叫它清清地淌着。
2020/6/2

洮岷花儿流传在甘肃的洮河、岷山地区,以莲花
代民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儿歌和童谣。

清代歌谣流行的地区比明代还广泛:如粤歌、吴歌
、台湾民歌等都相当活跃。还有时唱山歌、采茶歌、摇
船歌、采菱歌等。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受到群众
的喜爱。
2020/6/2
• 3、民歌体裁类型
• 我国民歌名目繁多,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 种体裁:
• (1)山歌,流传在西南、中南、江南等广大地区。
第五节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 主要内容: • 一、歌谣 • 二、谚语和谜语 • 三、歇后语
2020/6/2
• 一、民间歌谣
• 1、民间歌谣的概念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有广
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 广义概念:是指民间文学中以歌唱或念诵为主的韵 文体作品,包括民歌、民谣、谚语、谜语。
• 民谣则带有客观描述性质,民谣只说不唱,节奏鲜 明,韵律自由。民歌多抒情成分,民谣多讽刺意味。

现在人们提到的民歌,大都包含民谣在内,成为歌
谣的总称。
2020/6/2

汉代出现了大量乐府民歌,是一种合乐并富有音乐特点的
民歌。乐府民歌种类繁多。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就分为十二大类。

汉乐府民歌从反映内容上看也是相当广泛的,形式多样。有
• 狭义概念: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短小韵文 作品,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
2020/6/2
• 古代,歌与谣是有区别的。 • 《毛诗故训传》中说;“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2020/6/2
• 歌与谣从内容上有不同特点:
• 民歌多是抒发主观感情的,并通过乐曲来表现。民 歌因可唱,多用衬字调整节奏,句法较齐整,
调称为“令”,如河州令、撒拉令、互助令、土族令、
白牡丹令、大眼睛令等,都是以地名或衬词命名的。
2020/6/2

河湟花儿主要流传在黄河上游与湟水交汇的临夏地区与青
海东部;

河湟花儿曲调较多,句式多样,一般每首四句,分成两个乐
段,句式长短不一。一般要求单句为单字句,双字为双字句:

花儿本是心里话,(七言 单数)

歌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对歌:
• “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多,

我的山歌牛毛多,

唱了三年三个月,

还没有唱完一只牛耳朵。”
2020/6/2
• (2) 爬山歌,又称爬山调、山曲。

流传在今内蒙西部、山西北部(山曲)的汉族群
众中,两句一组,每句字数不定,变化自由,有的句字
六、七字一行,也有的长句多达十六个字。歌中大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