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来国外泥炭及泥炭地研究进展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
《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
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
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
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
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
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
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
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泥炭沼泽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它们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其地质特征和生态特点,它们具有空前的
重要性,这使得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泥炭沼泽湿地的
研究基本问题和研究发展简史。
首先,我们来谈谈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基本问题。
泥炭沼泽湿地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湿地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特性、植被及其物
种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
保护等几个方面。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下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简史。
早在20世纪70年代,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的
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特征上,研究表明,泥炭地的水质特性和植被类
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等问题,这使得湿地研究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和拓展。
综上所述,泥炭沼泽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它们具有重要的生
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
研究人员对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集中在湿地
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特性、植被及其物种多样性、湿地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等几个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泥炭沼泽湿地研究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推动。
中国泥炭调研报告
中国泥炭调研报告中国泥炭调研报告一、概述泥炭是一种由高纤维含量的湿地植物(如苔藓)在酸性沼泽环境中堆积生成的一种有机质。
它是一种火山灰矿物组成的棕色或黑色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和排水特性。
泥炭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湿地,包括中国的一些湿地地区。
二、泥炭资源现状中国的泥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泥炭资源储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储量居世界前列。
然而,由于泥炭资源的独特性和特殊性,目前中国对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三、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中国对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园林和能源领域。
在农业方面,泥炭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保持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在园林方面,泥炭可以作为花卉和苗木的培育基质,提供养分和水分。
在能源方面,泥炭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和供暖。
然而,目前中国的泥炭资源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泥炭资源分布在湿地地区,泥炭的开采与地上植物和地下生物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需要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的开采技术。
其次,由于泥炭的火山灰矿物成分,开采泥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泥炭的开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泥炭资源的发展前景和建议泥炭作为一种有机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泥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园林方面,泥炭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花卉和苗木生长,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在能源方面,泥炭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中国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泥炭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泥炭资源数据库,为泥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改进泥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减少环境影响。
此外,加强对泥炭资源的保护,实施湿地保护政策,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碳汇功能探讨——以泥炭地和沼泽湿地为例
·20·环 境 保 护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第6期据数据统计调查发现,湿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4%~6%,虽说这一数据偏小,但是湿地系统碳储量是全球陆地碳储量的12%~24%,由此可以看出湿地系统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加之其特殊的还原环境,因此在碳储存过程中,湿地碳汇功能较为突出。
另外湿地也是甲烷重要排放源,故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碳累计和碳排放双重功能,这也就决定了湿地的碳源和碳汇功能。
从上述分析可知,湿地碳源、碳汇功能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变化驱动机制研究逐渐深入的今天,作为重要的碳源或者是碳汇,湿地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是当前湿地科学中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1 湿地碳汇功能探讨湿地系统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平衡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湿地作为二氧化碳汇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质,待植物死亡后,其残体通过腐殖化作用、泥炭化作用转化为腐殖质和泥炭,以这种形式储存在湿地系统中;其次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矿化分解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也可以对有机质进行分解产生甲烷,这两种温室气体都会释放到大气系统中去,因此湿地也可成为温室的气体“源”。
湿地系统碳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植被类型、地下水位以及气候等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不同湿地系统的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另外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存在碳吸收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碳排放有一种平衡关系,温度和水文周期会对这种平衡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的源汇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至于湿地系统究竟是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温室的气体的汇,主要还是看二氧化碳净汇与甲烷排放之间的平衡关系。
2 泥炭地碳汇功能探讨泥炭地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湿地类型,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指南
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指南1. 引言1.1 概述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泥炭沼泽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高度的碳储量。
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泥炭沼泽资源,深入了解其碳储量与排放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指南,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背景和重要性、调查方法概述、存在挑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未来展望。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各个章节内容的概述。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且清晰的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指南,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泥炭沼泽的定义、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并介绍其碳储量与排放情况。
同时,本文将提供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解读等方面的方法概述,以及在泥炭沼泽调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将总结工作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以上为“1. 引言”部分内容,详细清晰地介绍了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2. 泥炭沼泽的背景和重要性2.1 泥炭沼泽的定义和特征泥炭沼泽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由于水logged条件下植物材料的分解速度较慢而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
它通常覆盖在水中或湖泊周围,并且通常可见稀疏生长的藓类和其它特定植被类型。
2.2 泥炭沼泽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泥炭沼泽具有多项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首先,它们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其次,作为天然的碳库,泥炭沼泽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由于厌氧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大量碳被储存在底部深处,阻止其进一步释放到大气中。
此外,泥炭沼泽还能改善水质、调节洪涝、净化空气、保护岸线等。
2.3 泥炭沼泽的碳储量和排放情况泥炭沼泽是全球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与全球森林的碳储量相当。
它们储存了巨大数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呈现为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干扰,泥炭沼泽的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强泥炭堆积带;热带湿润不发达的弱泥炭堆积带;赤道雨林或热带雨林较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类型的泥炭。
泥炭资源的调查系统数据变化大1963年列入世界泥炭资源统计表中的泥炭地面积10万公顷泥炭储量只有2亿吨;1980年的数据是泥炭地面积348万公顷储量达270亿吨;1988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在“全国泥炭资源报告”中指出全国有泥炭地面积104万hm2储量为46. 8亿吨(绝干重量计)该数据是按泥炭矿层自然状态下超过30cm (埋藏泥炭大于50cm)的标准调查获得比较接近世界规范。
如按世界泥炭含水量40%要求计算储量我国泥炭的容重0. 8- 0.85g/cm2 (干容重0. 3-0. 45g/cm2)。
这样一来我国泥炭总储量应是124.8亿吨(不包括近50年已开采用掉的约10亿吨泥炭)。
近年来我国泥炭列为矿产资源后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1986年地质矿产部所组织的全国性泥炭资源远景调查采用了地质填图、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配合航测、卫片解译及现代化仪器分析实现了规范化的泥炭调查在获得的总储量中属可用资源量的有115.6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2.5%其中探明储量或称勘探储量为8.8亿吨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7. 6%;推断储量81. 3亿吨占70. 4%预测储量为25. 3亿吨占21.9%o从泥炭存在形式看我国泥炭量与质量分布特点是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
裸露泥炭和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的70. 72%和29.28%。
从泥炭营养类型分析以富营养泥炭占优势。
富营养泥炭储量为43. 2629亿吨为总量的99.91%;中营养(173. 33万吨)和贫营养泥炭(221.86万吨)甚少分别占0.04%和0.05%。
从泥炭的残体类型看草本泥炭极其丰富。
草本泥炭储量为42. 6567万吨占总量的98.51%混合泥炭(3923万吨)占0.91%木本泥炭(2311万吨)占0. 53%蘇类泥炭为(221.86万吨)最少只占0.05%。
泥炭藓组成结构及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泥炭藓组成结构及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梁晓烽1,2,林伟2,戚智勇1,2∗,周晚来2,杨睿2,张冬冬2,王虹2(1.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2.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13)摘要㊀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兴起,基质市场迅速发展,需求量日益增大,基质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㊂泥炭作为主要的基质原料,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大量开采还会破坏生态环境㊂综述泥炭藓的研究现状和作为基质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泥炭藓与泥炭和其他基质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依据标准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的生产原则,对其基质化利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此展望泥炭藓作为基质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泥炭资源的恢复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泥炭藓的基质化利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㊀泥炭藓;泥炭;化学成分;种植技术;基质特性中图分类号㊀Q948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6-0011-0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6.00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ProgressonCompositionStructureandSubstrateUtilizationofSphagnumLIANGXiao⁃feng1,2,LINWei2,QIZhi⁃yong1,2etal㊀(1.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Chengdu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2.InstituteofUrbanAgriculture,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Chengdu,Sichuan610213)Abstract㊀Withtheriseofsoillesscultivationtechnology,themarketofsubstrateisdevelopingrapidlyandthedemandforsubstrateisincreas⁃ing.Therefore,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substrate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field.Peat,asthemainsubstratematerial,isalimitedresource,anditsextensiveexploitationdestroystheecologicalenvironment.Thispaperreviewsthecurrentresearchstatusofsphagnumandpropertyofsoillesssubstratematerialsandcomparesandanalyzestheconnectionsanddifferencesbetweensphagnumandpeatandothersubstratematerials.Accordingtotheproductionprincipleofstandardseedlingsubstratesandcultivationsubstrates,thesubstrateutilizationofsphagnumwasanalyzedindepthandthedevelopmentprospectsofsphagnumassubstratewasprospected,aimingtoprovidereferencefortherestorationofpeatresources,theprotectionandimprovementof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substrateutilizationofsphagnum.Keywords㊀Sphagnum;Peat;Chemicalcomponent;Plantingtechnology;Substrateproperties基金项目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040);中国农业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ASTIP-CAAS);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项目(NASC)㊂作者简介㊀梁晓烽(1999 ),男,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㊂∗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9-08㊀㊀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L.)又被称为水苔㊁山毛草㊁海花草,主要生长在高湿度的沼泽和森林斜坡上的潮湿沟壑中㊂泥炭藓属于泥炭藓科和泥炭藓属,该属分布广泛,世界上有300余种㊂在我国,现有泥炭藓约有41种[1],主要分布在东北㊁华东㊁中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又以贵州和四川为主[2]㊂泥炭藓新鲜植物体通常呈淡绿色,干燥时呈灰白或黄白色,植株下部死亡后,上部可以继续生长[3],由于缺氧,下部死亡部分不易被细菌腐烂,故逐渐炭化形成泥炭㊂同时,泥炭藓是一种重要的造碳植物,其固碳量占北半球泥炭沼泽总固碳总量的一半[4],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泥炭地恢复和重建的首选植物㊂泥炭因具有容重低㊁结构稳定㊁有机质含量高㊁通气透水性好㊁无病原体㊁价格便宜㊁便于液体调节养分供应等优点[5],是最具优势的基质原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无土栽培中㊂但泥炭又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对泥炭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沼泽地生态环境[6],因此各国的政府和学者都在寻求一种可以替代替泥炭的基质原料㊂泥炭藓作为泥炭形成地前体物质,性能方面与泥炭非常相似[7],代替泥炭用作基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㊂近年来,随着泥炭藓人工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提升了其短期再生能力,对恢复泥炭地和提供基质原料具有重要意义㊂但是,泥炭藓基质化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对其产业化提供帮助㊂因此,该研究通过分析泥炭藓在组织结构㊁化学成分㊁功能应用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泥炭藓作为基质原料的主要特性及其基质化利用条件,以此展望泥炭藓的应用前景,助力泥炭藓早日实现基质化利用,推动国内基质产业的健康发展㊂1㊀泥炭藓研究现状1.1㊀泥炭藓的组织结构㊀泥炭藓植物体(图1a)枝条纤长,高8 20cm,活体泥炭藓植物呈黄绿色或黄棕色㊂泥炭藓植物体的主体是叶和茎,茎叶大,呈舌形,先端圆钝,往往消融破裂成齿状,叶缘具白色分化狭边[8];枝叶阔卵圆形,内凹,先端兜状内卷,绿色,细胞在叶片横切面呈狭长三角形,偏于叶片腹面㊂泥炭藓的叶和茎都是具有表面活性的,意味着泥炭藓茎叶具有和高等植物的根毛和表皮细胞相同的摄取养分的能力㊂泥炭藓茎带有中空细胞组织,叶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组织由含有或不含叶绿素的活细胞和含有水或空气的死细胞组成[9]㊂活细胞构成网状结构,能够把泥炭藓死细胞包被在活细胞的网眼中㊂泥炭藓内部的细胞(图1b)是薄壁的,具有环形㊁螺旋形或蝶形的木质化细胞壁[10]㊂泥炭藓细胞壁坚韧,能够保证泥炭藓干燥时不会崩塌变形,即使形成泥炭以后仍然能够吸收水和转运水分㊂当泥炭藓透明细胞中的水分蒸发或淋滤后,细胞腾出的空间能够被空气充填,从而维持稳定的孔隙结构和空气含量㊂泥炭藓细胞壁上具有许多孔,这些孔能够让水分进入细胞并转移到其他器官上,从而让泥炭藓拥有强大的持水能力[11]㊂此外,泥炭藓的叶绿体细胞是泥炭藓进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16):11-17㊀㊀㊀行光合作用的场所㊂图1㊀泥炭藓组织结构植物学图谱(a)和细胞结构(b)Fig.1㊀Tissuestructureofsphagnumbotanicalatlas(a)andcellstructure(b)1.2㊀泥炭藓的化学成分㊀泥炭藓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有30% 60%的半纤维素和果胶㊁15% 25%的纤维素㊁5% 10%的蛋白质㊁5% 10%的脂肪和1% 5%的其他成分(图2a),根据泥炭藓主要成分分析元素组成,泥炭藓含有41.0% 42.0%的碳㊁5.5% 5.8%的氢㊁0.4% 1.0%的氮㊁51% 53%的氧和0.1% 0.5%其他元素(图2b),其中最丰富的官能团是羰基㊁羧基和羟基[10]㊂图2㊀泥炭藓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干重占比(a)和元素组成干重占比(b)Fig.2㊀Chemicalcompositionofsphagnumdryweightofmaincomponents(a)anddryweightofelementcomposition(b)㊀㊀泥炭藓中的半纤维素是由几种单糖和糖醛酸构成的异质多聚体,10% 30%的泥炭藓干质量由糖醛酸组成,糖醛酸是单糖的端基(CH2OH)被化学或生物氧化的反应产物,糖醛酸和环境的低缓冲能力是泥炭藓酸性的原因㊂另外,半纤维素还能使泥炭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果胶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和少量单糖构成,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主要起到胶凝㊁增稠㊁改善质构㊁乳化和稳定的作用,果胶的存在还能使泥炭藓具有吸附重金属的性能;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纤维素的存在使泥炭藓具有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㊂此外,研究表明,泥炭藓中还含有少量类似木质素的酚类物质,如无定形酚醛聚合物在泥炭藓的细胞壁表面覆盖着,保护泥炭藓细胞壁㊂酚类物质形成一个多酚网络,为降解微生物提供化学和物理屏障[12]㊂泥炭藓中氮元素来源是利用蓝藻等共生生物吸收大气中的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用于合成氨基酸[13],这些共生生物存在于泥炭藓叶片上,泥炭藓中的氮含量低于其他苔藓植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的生长环境与其他的苔藓植物不同[14]㊂1.3㊀泥炭藓的功能与应用㊀泥炭藓具有优良的性能,比如良好的防腐特性㊁极强的吸附能力㊁较好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功能与抗菌活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医药㊁环保㊁工业㊁农业等领域(表1)㊂1.3.1㊀防腐功能㊂泥炭藓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将泥炭藓用作包装材料,能够储存新鲜捕获的鱼和根茎蔬菜等食物[15]㊂酸性泥炭藓能够抑制各种食物中毒和腐败细菌在低缓冲固体生长介质上的生长[7]㊂从泥炭藓中提取的焦油在历史上被用作湿疹和其他皮肤病的外部治疗的弱防腐剂[16]㊂研究表明,用漂白泥炭藓的方式制成的吸水垫可以提高包装好的鲑鱼鱼片的质量并延长保质期[17]㊂在加拿大北极考古学中,泥炭藓用作运输文物的包装材料,用泥炭藓包装的物品既能保持自然湿度,又能防止微生物定植[7]㊂1.3.2㊀高吸附容量㊂泥炭藓的透明细胞可以容纳16 25倍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于其干重的水[18],据报道,泥炭藓的吸水能力是同等棉花的3 4倍[19],这种特性被用于绷带制作和伤口处理㊂应用泥炭藓制作的碳纳米管[7],其吸附容量值比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值高出一个数量级㊂通过在两层湿纤维素之间压制泥炭藓,并在纤维素顶层添加聚酯纤维以提高强度可以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泥炭纤维织物[20]㊂泥炭藓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可以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21],可用于净化污水㊂表1㊀泥炭藓性能及其应用Table1㊀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ofsphagnum序号No.性能Property原材料Rawmaterial应用Applications1防腐性能植物组织,全纤维素食品包装,文物保存2吸附特性植物组织食品包装和吸附垫,伤口绷带,碳纳米材料,重金属吸附剂3阳离子交换容量植物组织,全纤维素水体净化4抗氧化功能植物提取物功能食物,药物5抗菌活性植物提取物在医学㊁药材和化妆品中使用提取物1.3.3㊀抗氧化性和抗菌活性㊂10% 30%的泥炭藓干物质由糖醛酸组成,已知糖醛酸具有抗氧化性能,因此泥炭藓提取物可用以制作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防止与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有关的自由基发挥作用,因此食用含有抗氧化剂的功能食物可以预防各种疾病[22]㊂泥炭藓含有复杂的脂质混合物,并且经研究检测到脂质混合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是熊果酸,这种物质被认为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㊁高血糖㊁溃疡和诱导性肝损伤等疾病[23]㊂泥炭藓能产生芳香类㊁萜类㊁糖醇类㊁脂肪酸㊁酚类及联苄类等大量具有抑菌效果的次生代谢活性物质[24],这些物质所具有的抗菌特性使其能在化妆品和药物中得到应用㊂1.4㊀泥炭藓的种植技术㊀泥炭藓种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限制成本,因此泥炭藓种植的首要条件是根据作物的产量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栽培原材料[25]㊂选用泥炭藓孢子作为初始材料,然后泥炭藓孢子通过培养基萌发成泥炭藓原丝体,将泥炭藓原丝体继代培养成泥炭藓茎叶体,泥炭藓茎叶体用作泥炭藓的种植原材料㊂第一年生产的泥炭藓可直接用于第二年泥炭藓的种植原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泥炭藓利用率㊂目前国内蔡奇英等㊁朱国金等分别在2008年和2014年发布多纹泥炭藓人工种植㊁粗叶泥炭藓人工种植㊁密叶泥炭藓人工种植3项专利[26]㊂国外方面,德国经过泥炭藓种植试验发现,锈色泥炭藓是一种很有种植前景的物种,而且种植方法也很简单[3]㊂这几种泥炭藓经过人工种植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改进,能够显著提高泥炭藓的产量与品质㊂泥炭藓种植技术可分为野外人工种植㊁室内设施栽培和组织快繁技术这3种技术(表2)㊂表2㊀泥炭藓种植技术Table2㊀Plantingtechnologyofsphagnum序号No.种植技术Plantingtechnology技术条件Technicalconditions技术优点Technicaladvantages技术不足Technicalshortcomings1野外人工种植种植场地均匀㊁水平,水位管理基础设施控制水位,加入自动灌溉系统,覆盖作物(秸秆)营造有利生存环境,定期割草可以大面积进行种植,产量高,在泥炭开采迹地种植可以恢复泥炭湿地维管植物出现阻碍泥炭藓生长,人工拔草成本高,采收的泥炭藓存在杂质,生长周期长,影响泥炭藓的化学和物理稳定2室内设施栽培选择合适场地,安装温控设备和加湿系统,采用水培种植或固体基质栽培,控制温度㊁湿度与光照可以控制好泥炭藓生长所需的光照㊁温度㊁湿度和营养条件,使泥炭藓的产量最大化设备成本高,管理方式投入较大3组织快繁技术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孢子萌发获得配子体,再培养成原丝体,通过继代培养成茎叶体,最终用于种植获得的泥炭藓种植原材料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一致性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组织培养,然后用于快速繁殖,技术复杂且烦琐1.4.1㊀野外人工种植技术㊂近年来,泥炭藓湿地因为泥炭藓的大量采收而导致了湿地的贫瘠退化[18],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泥炭藓湿地采用野外种植技术种植泥炭藓可以恢复泥炭藓湿地㊂由于泥炭的过度开采,泥炭开采迹地同样也贫瘠退化,为了恢复泥炭开采地,需要采用苔藓层转移技术[27],该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重建以泥炭藓为主的植被覆盖层,恢复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泥炭积累和碳汇功能㊂在泥炭开采迹地开展泥炭藓的种植,可以使泥炭资源再生,实现泥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育平衡㊂同时在泥炭开采迹地应用野外人工种植技术种植泥炭藓不仅可以恢复泥炭地,增加大气碳的固定,而且可以满足市场对栽培基质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环境价值和经济技术可行性[3]㊂泥炭藓野外种植场地必须选择一个均匀㊁水平的表面,以确保泥炭藓生长的最佳水位的控制[25];安装水位管理的基础设施,运用自动灌溉系统来控制水位[27];在泥炭藓上覆盖作物(秸秆)[28],为泥炭藓的生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生存和再生环境㊂野外种植泥炭藓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泥炭藓生长时,维管植物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能会抑制泥炭藓的生长,需要定期割草进行处理㊂其次,野外种植泥炭藓虽然产量大,但是品质不均,存在杂质,泥炭藓收获材料中的杂质包括其他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的残留物,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泥炭藓本身的生物和物理稳定性[25,27-28]㊂1.4.2㊀室内设施栽培技术㊂室内设施栽培泥炭藓一般使用无土栽培,种植方法分为水培种植和固体基质种植,两种方法相比较,固体基质栽培的设备简单,成本低,基质缓冲性强,栽培技术容易掌握,因而种植方法通常选用固体基质种3151卷1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梁晓烽等㊀泥炭藓组成结构及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植㊂在室内使用人工设施对泥炭藓进行栽培,栽培场地寻找空置的厂房或者搭建简易的大棚,栽培架需要搭三层或五层架子,栽培槽的大小根据需求自行设计㊂夏季高温地区温度超过30ħ,不利于泥炭藓生长,因此需要安装温控设备,将温度控制在30ħ以内,通常使用水帘降温设备来降低温度㊂泥炭藓在平均温度22.8ħ时,生长速度最快㊂湿度是泥炭藓设施栽培最关键的条件之一,泥炭藓的生长需要能够保持在80%以上的湿度环境,因此需要安装一个喷雾加湿系统来维持湿度㊂泥炭藓在室内光照300 500Lx[29]是可以生长的,但是生长速度缓慢,因此需要安装补光灯[30]来加强光照强度,并且有研究表明当光照强度达到8000Lx时,泥炭藓的光合作用也没有出现饱和[26,31],因此光照强度保持在8000Lx以内都是可以的㊂研究认为泥炭藓的生长对氮(N)㊁磷(P)㊁钾(K)等营养物质需求量很低[32],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泥炭藓死亡,pH在6.5时泥炭藓生长最快[33]㊂因此,泥炭藓需要生长在对水质较严格的贫营养化条件下,并且不可添加复合肥及其他富足营养液㊂室内设施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的使用成本高㊁管理方式的投入较大㊂1.4.3㊀组织快繁技术㊂在实验室的无菌条件下培养泥炭藓原丝体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泥炭藓的组织培养技术[34]㊂利用实验室经过孢子脱毒而获得的泥炭藓配子体,在传统获得苔藓植物原丝体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成功获得了泥炭藓原丝体[35]㊂将得到的泥炭藓原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一段时间后,停止继代培养,3 4周后可获得其叶为单一绿色细胞的泥炭藓幼嫩茎叶体[36]㊂以泥炭藓幼嫩茎叶体为种植材料,通过在稀释剂中分散到一定浓度,然后将该材料均匀定植在培养土地或基质上,在特定温度㊁湿度㊁光照和营养等培养条件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最终获得快速生长且品质均一的泥炭藓㊂这种泥炭藓人工繁殖方法可以做到通过控制种植材料来调控收获量,且播种材料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一致性高,可用于泥炭藓大批量的生产种植和泥炭藓湿地修复等领域[37]㊂泥炭藓再生的机理㊁途径㊁生理过程及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35]㊂2㊀无土栽培基质及其功能指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栽培基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极大地促进了固体栽培基质的研究㊁开发和应用㊂无土栽培基质是能为植物提供稳定协调的水㊁气㊁肥结构的生长介质㊂2.1㊀栽培基质㊀自然土壤由于化学(反应㊁养分可用性等)㊁物理(容重㊁结构㊁保水性等)或生物(存在病原体㊁枯竭等)方面的限制,通常不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因而在植物栽培中使用无土栽培基质替代土壤,能够更好地控制植物的生长[38]㊂盆栽植物的特点是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的比例高且不平衡,并且需要更多的水㊁空气和养分,植物在土壤中生长不能够充分满足条件,从而生长速度较慢㊂为了满足这些植物生长的要求,使用的基质是根据特定作物需求和各种原料的物理㊁化学和生物特性采用不同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㊂基质原料是制备构成基质的原始物料,又分为有机基质材料和无机基质材料,可能具备基质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39]㊂2.1.1㊀有机基质材料㊂泥炭[40]是优良的传统基质原料,具有纤维丰富㊁通气透水性好㊁没有病菌虫卵草籽㊁不会传播病虫草害㊁酸度和养分含量低㊁便于灵活调整和工业化加工㊁多功能多效益等特点,用于基质使用能够提高产量㊁改善品质㊁修复受损环境㊁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㊂食用菌棒[41]是种苗基质的优良原料,其养分丰富,能够满足种苗生产需求,将其用作基质使用,可以实现废弃菌棒的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㊂芦苇沫[42]是造纸厂的废弃物,堆置发酵可用作种苗基质,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并且矿质营养丰富㊂炉渣灰[43]是民用燃料的废弃物,其通透性好,结构稳定,养分丰富,容重适中,易于固定植物,本身不会携带病菌㊁虫卵和草籽,不会发生病害㊂椰糠基质[44]具有纤维素含量高㊁保水吸水性好㊁保肥能力强㊁通气性能好㊁疏松多孔㊁价格低廉等特性,在园艺栽培时使用较多㊂2.1.2㊀无机基质材料㊂珍珠岩[45]稳定性好,能抵抗各种理化性质的变化,价格低廉,质量均匀,广泛应用于种苗基质的调制,通常与有机基质材料混配使用,可用作一些分解度大㊁纤维含量低㊁容重和通气性差的泥炭基质原料的结构性材料㊂蛭石[46]通气性好㊁具有较高的缓冲性和离子交换能力,适于与泥炭材料一起配制育苗基质㊁扦插基质,是目前实际生产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基质材料㊂2.1.3㊀复合基质材料㊂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通常并不能单独作为基质使用,需要根据特定作物需求,采用不同的比例复合配制形成满足植物生长的基质㊂复配后的基质应具备4个基本功能:①支持和固定植物,植物根系在基质中正常伸展,固定植物地上部分,使其正常生长㊂②拥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为满足植物对水分和氧气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和通气条件㊂③提供有效的养分,控制盐分含量,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㊂④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基质的物理结构㊁化学性质不会发生较大变化㊂2.2㊀栽培基质功能指标㊀围绕基质的4个基本功能建立对应的指标体系,用来描述和衡量这些功能的大小和优劣㊂对于基质性状和品质的描述指标,可从物理㊁化学㊁生物学和经济学指标进行评价㊂2.2.1㊀物理指标㊂在物理性质方面,基质结构和结构稳定性是基质颗粒分布状况和抵御破坏的能力㊂总孔隙度是指水分孔隙和空气孔隙之和,标准基质总孔隙度一般>60%,大小孔隙比为1ʒ(2 4),此时通气和透水性为最佳㊂基质的容重与其固定和支持植物根系的功能有关,容重大,则基质紧密,不利于植物根系扩展;容重过小,则基质疏松,植物容易倒伏,不利于根系固定,标准基质容重为0.2 0.6g/cm3[47]㊂良好的基质润湿性能提高基质的水分保持与吸收能力,因此,在基质配制过程中,需要对其润湿性进行适当的调整㊂2.2.2㊀化学指标㊂基质的化学性质包括pH㊁电导率㊁养分有效性㊁有机质㊁有害化学物质和缓冲容量等关键技术指标㊂不同的基质原料具有不同的酸碱度,在使用时需要调节,标准基质酸碱度为5.5 7.5㊂基质盐分含量用基质水浸液的电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导率表征,盐分过高会对植物根系造成胁迫,影响植物生长,标准基质电导率为0.1 0.2mS/cm㊂2.2.3㊀生物学和经济学指标㊂基质的生物学指标一般包括其生物毒性㊁植物杂草㊁病原菌㊁虫卵㊁微生物活性等㊂基质的经济学指标包括基质获得的便利性㊁质量的稳定性㊁栽培技术的适应性㊁植物需求满足性和基质的价格等㊂因此,选用基质既要考虑对促进作物生长有良好效果,又要考虑基质来源容易㊁价格低廉㊁经济效益高㊁不污染环境㊁使用方便(包括混合难易和消毒难易等)㊁可利用时间长和外观洁美等因素㊂3㊀泥炭藓基质化利用研究栽培基质原料种类繁多,但目前用量最大㊁效果最好的基质原料只有泥炭㊂然而,泥炭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过度的开采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都在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基质材料,探求合成理想的栽培基质㊂泥炭藓具有有机质含量高㊁纤维含量丰富㊁疏松多孔㊁通气性好㊁比表面积大㊁吸水性好等优点,可用做无土栽培基质原料㊂分析泥炭藓的基质特性,并与泥炭和其他基质材料相对比,对研究泥炭藓的基质化利用,节约泥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基质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3.1㊀泥炭藓的基质特性㊀从栽培基质的功能指标分析泥炭藓的基质特性(表3)㊂泥炭藓的容重为0.045 0.080g/cm3,总孔隙度70% 99%,大小孔隙比为1ʒ2,持水量为1600% 2500%,pH4.3 4.7,EC值0.35 0.45mS/cm[49]㊂泥炭藓作为基质使用,拥有良好的功能特性㊂首先,从基质的物理指标进行分析,泥炭藓所具有的特殊的细胞结构,可以使基质的孔隙结构维持稳定,泥炭藓吸水不是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结果,而是毛细作用的结果,即使泥炭藓死亡之后持水能力也不会改变㊂从大小孔隙分析,泥炭藓拥有强大的持水能力与通气性能[50],当泥炭藓作为基质使用时,如果保持泥炭藓适当湿度,泥炭藓就能够为植物根系维持理想的水分和通气条件[11,51]㊂润湿性能是基质重要的使用条件,良好的润湿性能,决定基质对水分吸收和保持的能力[52]㊂泥炭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8],能够提高基质对水分保持与吸收的能力,为植物根系的生长维持理想的水分条件㊂其次,从分析化学指标分析,泥炭藓作为一种弱有机酸,可以通过吸收阳离子和释放氢离子来酸化周围环境,用作基质时需要将其pH调节至中性微酸㊂并且泥炭藓内含丰富的有机质及氮㊁磷㊁钾㊁钙㊁镁㊁铁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栽培植物对营养的需求㊂最后根据生物学指标和经济学指标,泥炭藓作为纯天然产品,材料干净,无病菌,能减少虫害的发生㊂泥炭藓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㊂泥炭藓能够吸收㊁储存和释放大量的植物营养,而其他植物残体只有在粉碎或者腐殖化以后才可能拥有这种功能,因此泥炭藓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直接用于基质和土壤调理剂生产㊂3.2㊀泥炭藓的基质化利用分析3.2.1㊀泥炭藓与泥炭基质㊂如表3所示,泥炭藓与泥炭的容重差别不大,泥炭电导率为0.1 0.7,泥炭藓电导率刚好在泥炭电导率范围内,两者的总孔隙度范围与大小孔隙比基本相同㊂可以发现泥炭藓完全具备泥炭所拥有的各种理化性质,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比泥炭更加优良的性质,比如泥炭能吸收5 7倍于自身的水分,而泥炭藓能够吸收自身重量16 25倍的水分[18],泥炭藓的吸水能力是远远大于泥炭的,这种强大的吸水能力,在作为基质使用时可以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㊂泥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对泥炭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因此,泥炭藓作为可再生的资源,拥有与泥炭相似的特性,可以用作泥炭的替代材料,但最佳的替代比例还需经过试验研究来探寻㊂表3㊀泥炭藓与无土栽培基质理化性质[48]Table3㊀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peatmossandsoillesssubstrates[48]序号No.基质种类Typesofsubstrate容重Bulkdensityg/cm3电导率(EC)ElectricalconductivitymS/cm总孔隙度Totalporosity%大小孔隙比Poresizeratio酸碱度pH持水量Waterholdingcapacityʊ%参考文献Reference1泥炭藓0.045 0.0800.35 0.4570.0 99.01ʒ2.004.3 4.71600.0 2500.0[49]2泥炭0.050 0.2200.10 0.7087.0 97.01ʒ(1.50 2.00)3.5 5.0500.0 700.0[40]3蛭石0.070 0.2500.3695.01ʒ4.006.5 9.055.0[46]4珍珠岩0.030 0.1600.3160.31ʒ1.046.0 8.560.0[45]5菌棒0.4100.2470.91ʒ0.366.960.8[41]6炉渣0.7801.8355.01ʒ1.50弱碱低[43]7芦苇沫0.200 0.4001.20 1.7080.0 91.01ʒ(0.50 1.00)7.0 8.0低[42]8椰糠0.3200.50 1.0092.01ʒ4.005.4 6.560.0 75.0[44]9育苗基质0.150 0.8000.75 2.0070.0 80.01ʒ(3.00 4.00)5.8 6.5>150.0未发表10栽培基质0.300 1.8000.10 2.0050.0 95.01ʒ(1.50 4.00)5.0 8.5>150.0未发表3.2.2㊀泥炭藓与有机基质材料㊂有机基质材料由于理化性质的差异,在栽培过程中都会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㊂菌棒在使用的时候不能碾碎为质地均一的基质,内部孔隙少,颗粒间孔隙多,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越来越细密导致病害的发生[53]㊂炉渣通透性较好,结构稳定,但是保水性和吸水性较差,温度变化幅度大,pH呈碱性,需要在配置时加以调整㊂芦苇沫虽然矿质营养丰富且缓冲能力强,但是需要经过堆置发酵才能使用㊂椰糠基质具有纤维素含量高㊁保水吸水性好㊁通气性能好㊁疏松多孔等特性,在园艺栽培时使用较多,但是椰糠价格较贵,使用寿命一般,并且重复使用需要消毒,5151卷1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梁晓烽等㊀泥炭藓组成结构及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马婵华;徐争强
【期刊名称】《黑龙江环境通报》
【年(卷),期】2024(37)3
【摘要】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初步估算其泥炭资源总量高达20亿t,占全国泥炭资源量的比例超过40%,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分布特征和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目前对于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仍存在数据不足和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的创新发展。
【总页数】3页(P1-3)
【作者】马婵华;徐争强
【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
【相关文献】
1.若尔盖高寒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2.排水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3.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
布4.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背景研究--若尔盖高寒湿地研究概述5.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误差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机物污染的土壤治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Bulletin of M 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 eochem istyV ol.19N o.2,2000Apr. 收稿日期:199928210收到,1999212227改回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项目952预239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罗孝俊(1972—),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地球化学研究1・综 述・有机物污染的土壤治理方法及研究进展罗孝俊1,杨卫东1,党 志2(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2;21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基于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的最新进展,介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植物治理方法。
并讨论了各种治理方法的最新动态与存在问题。
关 键 词:土壤污染治理;有机物污染中图分类号:X 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802(2000)02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储库;它对环境具有敏感性。
研究表明,土壤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业上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工业废水侵袭农田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固体废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填埋引起的有毒物质的泄露等。
被污染的土壤通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二次污染和土壤2植物系统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及人体健康。
因此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
1995年仅德国就投资60多亿美元进行土壤治理。
美国已投入100多亿美元的一万多个政府超级基金项目中,有上千个项目是对土壤(包括地下水)的治理技术研究。
土壤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保研究的一个热点。
按污染物的种类,可将污染土壤分为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无机物污染的土壤。
哈尼泥炭地15 cal.ka B.P来的古环境恢复与重建
哈尼泥炭地15 cal.ka B.P来的古环境恢复与重建阳金秀;李楠楠;介冬梅;陈雪松;胡楚天;东玉洁【摘要】以泥炭粒度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结合孢粉信息,重建了15 eal.ka B.P以来哈尼地区的古气候,完善了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哈尼泥炭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发现哈尼泥炭剖面的粒度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沉积物平均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细,泥炭灰分粒度频率分布以对称分布为主.通过与典型风成沉积、湖泊沉积和河流沉积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比较认为,本区泥炭灰分粒度组成主要受流水动力影响,其水流搬运强度介于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之间,故泥炭灰分的粒度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夏季风强弱变化规律,反演古气候变化.泥炭粒度分布数学分形结果发现分维值与泥炭灰分颗粒的分选系数呈正相关,说明泥炭灰分的分维值也可有效反映沉积物颗粒级配和粗细及古气候演化.结合泥炭粒度分析结果和孢粉谱,揭示了15 eal.ka B.P年来古气候的“冷干-温湿-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并识别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以及9.2 ka和8.2 ka气候转冷事件.【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9页(P541-549)【关键词】泥炭;粒度;分维值;孢粉;古环境【作者】阳金秀;李楠楠;介冬梅;陈雪松;胡楚天;东玉洁【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泥炭剖面连续性好.时间分辨率高.古环境信息丰富.是良好的古环境信息载体[1]。
国内外泥炭基质养分比较研究
( r clua B a c Ho t utrl rn h,Heo gin a e fAgiutrl ce cs i i n j gAcdmyo r l a in e,Habn l a c u S ri ,He o Ki g1 0 6 , ia i n in 5 0 9 Chn ) l a
炭, Mg元 素 略 高 于进 1 泥 炭 。 国产 泥 炭 的 p 高 于 进 1 炭 , 机 质 含 量 低 于 进 1 炭 。通 过 : 7 H : 7泥 有 : 7泥
国内外泥炭养分含量的比较 , 为提 高国内泥炭资源的 园艺利用效率提供理论 支持 。
关键词 : 泥炭基质 ; 养分 ; 化学特性
A s atSree W tcsw t l rs tneT e rf dsel g ae o jr dxa dlw e c o t a— bt c:cen dt Os k i c d eia c. h at edi shv w i yi e n l t l i l k r o ho s g e n l nu n o e r yce
摘
要: 通过 对 国内使 用较广泛 的进 口泥炭和 国产 泥炭 的养分研 究, 明确 国产泥炭 与进 1 泥 : 7
炭之 间的养分差异。与进 1 泥炭相 比, : 7 国产泥炭 的养 分含 量较 高, 中全 N含 量是 进 1 泥炭 的 其 : 7
2 -倍 , P含量是进 1泥炭 的 3 -3 全 - : 7 ~5倍 。 国产泥炭 的 NaC 、 eMn元素含 量都 远 高 于进 1 泥 、 aF 、 : 7
泥炭 与进 口泥炭 之间存在 差距E 3 3 。研究 国 内外 泥炭 的 - 4 差异, 保持 国内泥炭 的优 良特 性 , 弥补 国内泥炭 的不足 , 满足 当前 国 内基 质 生产 的需 要 , 泥 炭 研究 的当 务之 是
英国英研发新型栽培基质
英国英研发新型栽培基质
煤和树皮将代替泥炭成为新型园艺生产栽培基质。
这种新型基质是英国国际园艺研究中心(HRI)的科学家按照一定比例将两种不同的材料搭配在一起制成的混合基质,它的出现将有效缓解泥炭开采问题。
泥炭作为生产栽培基质已经被全球园艺企业广泛使用。
为满足产业需求,近年来,泥炭资源被不断开采。
资源的过度开发引起了环境学家的关注,于是,纷纷要求园艺生产企业减少泥炭使用量,同时,强烈要求科研人员寻找全新的栽培基质替代泥炭。
正是在此种情形下,1977年,HRI的科研人员开始研发新型基质。
如今,这一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大量试验中,科研人员发现,除了蘑菇等菌类物质可以制作成基质外,将树皮碎屑和颗粒细小的煤炭残渣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也能作为栽培基质使用。
此种混合基质的配比比例是树皮碎屑占70%,颗粒细小的煤炭残渣占30%。
试验表明,混合基质犹如一个“保护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能起到保护幼苗、固定肥料的作用,其效果不亚于蘑菇等菌类物质。
作为泥炭基质的替代品,HRI已经给混合基质申请了产品专利。
优质矿物肥料泥炭在农业上的利用与研究
程 中主要 是 利用 泥炭 及 其 中 的腐殖 酸 作 为营 养
十 作者简介 :李文光 ,男,1 5 9 2年 生,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 ,高级工程师 。河 北省涿 州市,邮码 0 2 5 774 收稿 日期 :2 0 — 2 1 :改回 日期: 0 2 0 — 0 0 1 1- 8 2 0 — 1 1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2期
化
工
矿
产
地
质
、0I2 , .4 N o. 2
20 0 2年 6月
GE0L GY 0 0F CHEM I CAL ERALS M
J n. 0 2 u 2 0
・
综述 ・ ຫໍສະໝຸດ 优 质矿 物 肥 料 泥 炭 在 农 业 上 的利 用 与研 究
李 文 光
( 学矿 产地质研 究院 ) 化
提 要 作 为一种燃料矿产 的泥炭 , 在农业上具有广泛用途 。 泥炭 中需含腐植酸, 且含氮、 、 、 磷 钾
蛋 白质 及 多种 微 量元 素 。并且 质轻 疏 松 、 气透 水 性好 等特 性 。在农 业 中可 用作肥 料 、 料 和作 为 通 饲
菌 的不 完全 分解 形 成 。 自然 条 件 下 , 褐色 、 在 呈 黑褐色 或棕色 。 泥炭 是 比较稳 定的有机一 无机 ( 矿
物 物质 ) 合体 ,具纤 维状或颗粒 状 结构 ,含 纤 复 维量 3 %' 9 %,比重 约 1 0 - 0 - 3, 发热量 95 , . - 0- 1 、 /g 干 燥 泥 炭 的 最 高 热 值 近 5 MJ , 0 k 2 1
5 0 余处 ,储 量达 148 t 。仅次于俄 罗斯 、 70 2.亿 监 加拿大和 美 国,居 世界第 四位 。国内泥 炭资源几 乎各 省都有分布 , 但主 要集 中在 四川省若尔盖高
全球变化对泥炭地的影响
(2011年秋季学期)全球变化对泥炭地的影响(Peatland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湿地科学年级专业姓名学号全球变化对泥炭地的影响(Peatland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与其他任何一种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泥炭地储存着更多的碳元素。
虽然它只覆盖了全球陆地面积的3%,但是泥炭地储存的碳的量相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中碳含量的一半。
在渍水条件下的土地会慢慢腐烂分解,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流使得一部分腐烂的有机物质可以在泥炭地里沉淀积累。
但是经过同样过程的厌氧物质的分解使得碳沉积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气体甲烷。
经过几世纪的跨度,泥炭地对环球辐射平衡发挥了净冷却效果,因为大气中流动的长期存在着的二氧化碳最终超过了短暂存在泥炭地释放的甲烷。
然而如果泥炭地开始大规模的减少,这些被储存的碳元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减少抑或彻底颠倒它们的净冷却效果。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泥炭地的碳平衡会怎样变化呢?当今对泥炭地最直接的威胁是来自人类的破坏:农业种植或者排水系统(比如说水稻,棕榈树油或者树林)和采矿业(比如园林艺术和燃料)。
然而还有着虽然不那么明显,但确实存在着潜在的破坏,会对环境产生长足的影响的因素,比如全球变暖。
大多数泥炭地都位于北半球的副极地地区,那里的气候比全球的任何其他地方变暖速度更快。
泥炭地同样还被许多其他未来的环境因素影响着,比如说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大气沉积的活性氮和硫、大气中CQ的含量、极端天2气、火等等等。
这些因素通过很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泥炭地预防净冷却的效果不至于轻易的被单独的冲击破坏。
来自不同地区的调查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把泥炭地看做是复杂的系统,大家在这一概念上成聚合的趋势:泥炭地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能够应对频繁的内部发育改变和外在力量的快速改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重组能力。
为人所熟知的是,泥炭地的表面可以上升或者下降,在对降雨或者不严重的干旱做出反应时会极具戏剧化的随着明显的变化,当然同时又能持续的保持着与地面适度的水平关系。
国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2)形成期( 20世纪初-中叶)
20世纪初,德国沼泽学家提出沼泽3个阶段发育的理论。 20世纪40年代的前苏联开始湿地分类研究,第一部系统的沼泽湿地专著 《苏联和西欧的沼泽类型及其地理分布》,标志湿地研究进入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研究对象是进行滨海盐碱沼泽、红树林、泥炭地研究,以 前苏联和欧洲的科学家在沼泽湿地的研究为代表。
(1)萌芽期(20世纪前)
该时期主要以泥T炭EX利T用为主。TE湿XT 地研究最早起源于欧洲对泥炭的研究 和利用。公元46年,日尔曼人记载中 己将泥炭作为民用燃料(阪口丰, 1983)。16世纪中叶,泥炭采掘在荷 兰极为盛行。17世纪中叶俄国开始利 用泥炭作为燃料。
TEXT
(1)萌芽期(20世纪前)
2.1 政策 1.1 湿地调查 9.1 公众教育推广 11.1 生态系统特征维护 3.1-3 合理利用 4.1 湿地恢复 6.1 社区参与 15.1 I国际援助 20.1 培训 10.1 指定RS. 18.1 机构能力 3.4 全面的规划 5.1 外来物种
分析结论
好
10.1 指定RS、18.1 机构能力
(2)制定国家或区域政策
过去三年 70%以上已经制定了国家湿地政策,并将湿地问题纳入水资源管理
规划; 在国家层面上不同的环境方针和立法之间有清晰的联接是必要的
未来三年 在缔约国中加速做与方针政策相关的执行工作
(3)增强对湿地各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
过去三年 20%-湿地供水、滨海湿地保护利用 17%-系统的泥炭地保护工作 90%-湿地供水、海岸保护与防洪 77%-推广湿地合理利用资料 未来3年 加强缔约国在承认湿地和其生态系统 服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等方面工作。
(3)发展期( 20世纪中-80年代)
全球泥炭地碳积累研究
全球泥炭地碳积累研究全球泥炭地碳库总量为612Gt,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泥炭、热带泥炭和南方泥炭碳储量分别为547Gt、50Gt、15Gt。
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剖面碳积累研究,探索了各主要泥炭地形成历史和碳积累速率变化历史。
但全球泥炭碳库储量估算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如此巨量的碳库在长达上万年中是如何积累起来的,在不同历史阶段是怎样参与全球碳循环的,其碳积累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还有待继续加强研究。
标签:泥炭碳积累全新世气候变化一、全球泥炭地碳积累研究泥炭是过湿的嫌气性自然环境中,植物残体尚未完全分解在原地或经搬运,在异地堆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
全球泥炭地总面积约达400×104km2,碳库总量为612Gt[1],占土壤有机碳库(1500Gt)的1/2到1/3,相当于全球大气碳库碳储量的75%,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泥炭(30°N以北)、热带泥炭(30°N与30°S之间)和南方泥炭(30°S以南主要是南美巴塔哥尼亚)碳储量分别为547Gt、50Gt,15Gt[1]。
Yu研究统计了全球泥炭地碳积累研究结果:北方泥炭在西西伯利亚、加拿大、阿拉斯加、和北欧芬兰、苏格兰等地区,有33个研究剖面;热带泥炭在东南亚、南美、非洲、中美洲的伯利兹、南太平洋库克群岛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有26个研究剖面;南方泥炭有20个研究剖面,主要是在巴塔哥尼亚17个研究剖面(表1.1)[2]。
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加权平均碳积累速率:南方泥炭>北方泥炭>热带泥炭(表1.1),当然在同一泥炭区域内由于地质地貌、水文因素等也会导致各个泥炭地碳积累速率有很大差异性。
表1.1全球主要泥炭地碳积累情况[2]表1.2全球主要地区泥炭碳积累研究[2]二、北方泥炭地碳积累研究全球泥炭分布广泛,其中北方泥炭分布面积最大,储量最巨大。
广泛发育的北方泥炭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加拿大东部、欧洲西北部和阿拉斯加。
泥炭地的生态特性及恢复研究
泥炭地的生态特性及恢复研究泥炭地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特性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一直备受关注。
泥炭地是一种高度厌氧的环境,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质,是全球土地储存碳的主要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过度的开垦和开发,导致了泥炭地的严重退化和破坏,促使研究人员探索保护和恢复泥炭生态系统的方法。
泥炭地生态特性泥炭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特性,与其他湿地类型有所不同。
泥炭地是由腐殖质和泥炭层形成的。
泥炭地的土壤酸度较高,水分供应充裕,土壤生物活动弱,因此,泥炭地是一种高度厌氧的环境。
泥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通常为干重的30%~60%,是全球最大的碳贮存地之一。
泥炭地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固定和储存功能,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泥炭地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持水文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侵蚀。
泥炭地的恢复鉴于泥炭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过度的开垦和开发导致的泥炭地严重退化和破坏值得关注。
因此,保护和恢复泥炭生态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泥炭地的恢复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
首先,需要建立泥炭地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开垦和开发。
其次,需要加强对泥炭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泥炭地的退化和破坏。
此外,需要加强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入了解泥炭地的生态特性和变化规律。
泥炭地的恢复措施包括了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两种。
物理措施主要指通过筑堤、挡水和加强地表覆盖等方式,改善泥炭地内部的环境条件。
生物措施主要指通过植被恢复、微生物添加和土壤改良等方式,重建泥炭地的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是泥炭地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植被管理,具有增加泥炭生物多样性、促进泥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
微生物添加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措施,能够促进泥炭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提高泥炭土壤中的生物质含量和土壤肥力。
2024年泥炭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泥炭土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泥炭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在农业和园艺领域的多种用途,近年来泥炭土市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泥炭土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泥炭土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主要受到农业和园艺领域的需求推动。
泥炭土被广泛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保持水分和调节pH值等方面。
随着农业生产和园艺业的发展,对泥炭土的需求越来越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泥炭土市场在过去十年里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泥炭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并达到更大的规模。
市场分析地理分布泥炭土主要产自北欧、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泥炭资源,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根据地理分布特点,泥炭土市场可以分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和亚洲市场等几个主要区域。
应用领域泥炭土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园艺和草坪等。
在农业领域,泥炭土被广泛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等,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园艺领域,泥炭土被用于盆栽、花卉和植物育苗等,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发育。
在草坪建设中,泥炭土被用于土壤改良,以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和改善排水情况。
市场竞争泥炭土市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供应稳定性和市场知名度等。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家知名的泥炭土供应商,它们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及时的供应来争夺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与前景可持续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泥炭土行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泥炭土的开采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因此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对泥炭土的开采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监管。
未来,泥炭土供应商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泥炭土行业也将受益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并改进产品质量。
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研究现状
是 平 原 湖 沼 泥 炭 ,正 是 由于 不 同 的 地 理 位
另外 ,湖 泊沉 积物 中腐 殖 化 度对 气 候环境 变化的研究报道较 少。目前主要是 蔡颖 、钟 巍 (0 8 2 0 )等【1 l 对新疆东疆北部 巴里 坤湖湖泊沉 积物 的腐殖化 度进行 的分
也 有 记 录 ,发 生 的 时 间也 基 本 一 致 ,部 分
腐殖化度在国外的应用与研究不仅起
步早而且发展迅速 ;在 我国直到 2 0 年 , 03
研 究 地 点 的 泥 炭 腐 殖 化 度 记 录 的 距 今
10 a 8 0 、5 5 a的湿润事 件与北大 0 、2 0 a 9 0 4
躲
辫 照
泥炭腐殖化度是指 沉积物 中泥炭的分解程 度, 其在 国外研 究1 9 年前主要侧 重探 索 95
有关 实 验研 究表 明 ,微 生 物 活动 能 力在 土壤温 度达 2 ~3 ℃时 ,湿度达 到 O 0 6 ~8%时 ,其活动能 力最强 ,当温 湿程 O 0 度不 足或 者超过时 ,微生物的活 动能力逐
泥炭 样品干重的百分 率 ( , 测定原理 %) 其 是基 于泥炭 中腐殖 酸的比例随 着泥炭 的分
பைடு நூலகம்
首次将腐 殖化度引入上升泥炭的古气候研 究中 , 发现 腐殖化度 曲线 中似 乎记录 了 并 气候 的波动事件 。19 年之后 的 19 年 , 95 97
料。 一般而言 , . 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降解 C a es 翻 h mb r等I 通过对苏格兰披盖式泥炭 中
法 ,改进后如 下:①样 品 自然风干前 小心 去除现 代植物 根 系污染 ,在 4 0℃恒 温烘
文献综述样板(4000字左右)
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文献综述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变化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工业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1]。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外主要研究进展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主要开展自然资源的持续不间断调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多种土地利用监测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运用制图自动化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
1971年采用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编制了全美国1:10万和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20世纪60年代瑞士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定期绘制监测图。
20世纪70年代监测主体开始以航空照片为主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2]。
(2)20世纪8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
这一时期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大量环境问题涌现出来,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
这一时期研究重点在于土地类型的分析和光谱特征的分析上,缺乏对于宏观机制的调查研究[3]。
(3)20世纪90年代,随着1995年LUCC计划的实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外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1995年欧洲由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发起了―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项目,主要研究分析欧洲和北亚1990年至199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环境效应和时间动态特征。
②20世纪90年代日本由日本环境署主持开展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LU/GEC)项目‖,③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的3年期项目[4]。
旨在分析190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未来5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对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 2003, 12(1): 86-91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湖沼特别支持项目(ZKHK-3-5)作者简介:刘永和(197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自然资源研究。
收稿日期:2002-09-181995年以来国外泥炭及泥炭地研究进展刘永和,孟宪民,王忠强,刘滨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自1995年以来国外科技工作者对泥炭及泥炭地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泥炭的基本物理及化学性质,泥炭中环境污染物质如硫化物、甲基汞、泥炭酸碱性、有机物的迁移转化,泥炭地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物质的吸收、生物过滤和降解,泥炭地对CO 2、CH 4的排放,泥炭地对古环境特征的记录,泥炭与泥炭地的开发利用,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
这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字:国外;泥炭;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1-0086-06泥炭是沼泽湿地中的一种特殊的有机矿产资源,它是生物残体向煤转化过程中的产物,但泥炭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它与煤炭有很大区别。
在自然状态下,它由水、矿物质、有机质组成。
其有机质由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和分解的中间产物——腐殖质组成,一般占固相物质的50%以上,是泥炭区别于其它物质的重要组成物质。
泥炭的有机质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它在工农业、能源、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多种用途。
国际上,科学工作者们对泥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现了许多有用的性质,为泥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料。
1 国外泥炭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在研究角度上,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泥炭的微观领域。
从1995年以来,该领域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上的论文大都以泥炭或泥炭地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元素的环境行为为研究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大都采用野外调查、测量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同位素分析、化学实验、光谱分析、图像分析。
泥炭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进行其它科学研究的辅助实验材料。
近年来,对泥炭学的研究成果出版最多的国家是英国、荷兰和美国。
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西欧、北欧、北美等地。
2 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2.1 对泥炭本身理化性质的研究泥炭的基本性质包括:(1)泥炭的基本特性,如植物学成分、分解度、含水量、湿度、热值;(2)泥炭的物理机械特性,如密度、吸水性、持水性、紧实度、粒级组成、侵入物、粉碎度等;(3)泥炭的化学特性,如泥炭的元素组成、离子组成、化学反映性质;(4)泥炭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孔隙度、地质力学、水热传导性、摩擦性等。
国外学者除了在常规条件下研究外,更侧重于研究在特殊条件下的泥炭性质,如在高低极端温度、高低压强、强酸强碱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杉本芳和等研究了经高温处理的泥炭样品的vitrinite reflectance (R 0)值的变化,并发现高温高压条件下得到的分解产物显示出一种在自然界低质煤中所出现的特殊结构[1]。
Moilanen 等研究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泥炭的气化反应,发现泥炭中蒸汽的释放量高于CO 2,且当压力增强时,蒸汽和CO 2的气化速率均降低[2]。
Weiss 以实测数据验证并修正了以往的泥炭湿度保持模型[3]。
Jonathan 研究了泥炭地中泥炭的体积收缩与泥炭地中储水量变化的关系[4]。
NM Hol-den 发现用作燃料的泥炭粉末堆放或装袋后表面会形成一个回湿层,由回湿层往内部发生水分的运动,且湿炭的回湿程度与泥炭类型无关,泥炭内部的湿水是泥炭表层水的28倍[5]。
Brovkad 研究了泥炭土壤表层温度和湿度与外界的交换关系。
泥炭水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Baird 发现泥炭的孔隙结构对导水性和溶质移动非常重要[6]。
Laure Vidal-Beaudet 建立了土壤和泥炭混合物的渗透理论和水力学[7]。
Paula Kennedy 等建立了泥刘永和等:1995年以来国外泥炭及泥炭地研究进展87炭密度、泥炭导水性与水压的关系模型[8]。
Andrew J. Baird 发现在干涸沼泽的泥炭中,溶质的流动速度较快,其流动以小量在气孔中进行并且无固定通道[9]。
S. J. Mooney比较了泥炭粉末块中在形态上和物理测量上孔隙结构对水含量和水运动的影响[10]。
泥炭的可压缩性及泥炭对外力作用的反映是泥炭性质研究的重要内容。
Mesri等研究了泥炭的二次压缩特征[11]。
Gunaratne研究了影响泥炭的可压缩性的因素及其关系[12]。
Den Haan E.J.研究了泥炭的压力模型,反映了压力、张力、蠕变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13]。
Stack等做了用离心分离法分离泥炭的实验,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并从泥炭中分离出四类不同的物质[14]。
光谱分析和图像分析被用于研究泥炭的物质结构和成分上。
S. J. Chapman等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发现苏格兰某森林沼泽泥炭的光谱与其pH 值、灰分、总氮有较大相关性,且与微生物量和脂肪酸有一定相关性[15]。
Paul Geladi等运用图象分析法研究了5种泥炭在7种不同处理的方式下,21种不同粒径大小的泥炭的脱水作用[16]。
此外,人们对泥炭的燃烧特征、燃烧时的造渣能力、运输过程中的自加热及低温下的氧化均进行了实验研究。
2.2 泥炭中特殊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泥炭中的特殊元素指泥炭中富集或外界进入泥炭的具有氧化还原性、酸碱性、毒性、放射性或其它带有环境污染性的物质或元素。
S. J. Chapman等人发现在厌氧条件下,泥炭地中的S容易转化为HS、S、CrS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且易出现在含碳有机物中。
这种转化速率在厚泥炭地中比薄泥炭地中快,在湿泥炭地中比干泥炭地中快,下层泥炭快于表层泥炭。
Morgan研究了酸性条件下湿地泥炭中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17]。
Kevin W. Mandernack研究了新泽西松林地湿地泥炭的硫循环及其对溪流中水化学的影响,发现在水域的不同部位硫循环大不相同,而这种差异对1km泛围内的溪流水化学有很大影响[18]。
Scott等研究了一个从高位泥炭地流出的水中溶解有机碳的聚集和迁移[19]。
Marvin等研究了佛罗里达湿地中泥炭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微生物降解[20]。
Oliver Kracht运用同位素分析泥炭和沼泽水溶解有机物的热分解产物,并以此研究了沼泽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1]。
Richardson研究发现泥炭地中的富营养状况与甲基汞产生的无明显相关性[22]。
Wilson等人[23]研究发现泥炭的酸性临界负荷不同于其它矿物质,泥炭对于酸性沉积物不仅作为离子代换剂,而且其复杂分解反应、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酸等均控制着泥炭对外界进入的酸性物质的反应。
R. A. GHAL Y等研究了泥炭在被柴油污染后的物理和热化学特征变化[24]。
Cresser等研究了降雨成分对泥炭排水化学的影响[25]。
M. K. Schenk等研究了复合泥炭基质中的重金属含量和特征。
Bendell-Young研究了Ontario 15个泥炭地中毛孔水、泥炭水、池水中基本阳离子的含量[26]。
2.3 泥炭对污染物的生物过滤与降解泥炭对废水中有毒污染物质特别是多种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泥炭作为一种的废水处理剂,因其具有简便、有效、经济等优点而备受人们重视。
近年来,人们对泥炭最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其吸收、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上。
目前,人们对泥炭吸附各种有害物质的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离子交换、离子复合、表面吸收等理论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P. A. Brown等人认为影响金属离子吸收的的因素有pH值、吸入速率、离子间的竞争[27]。
他发现泥炭在pH值为3.5~6.5之间时对离子捕获能力最强;同时吸收多于一种金属离子时会存在竞争,使得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量均减少,但总的吸收量有所增加;当吸附速率小时,对金属离子的吸收最为有效;减少酸性能够轻微降低泥炭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吸收金属元素后的泥炭得到恢复并恢复金属元素原来的状态。
Gardea-Torresdey发现藓类泥炭对Cu2+离子的束缚受pH值影响较大并认为腐殖质中的羧基对铜离子的吸收起关键作用[28]。
McKay等研究了泥炭对5种单金属离子(铜、镉、钴、镍、锌)的吸收能力,他们且以泥炭对镉、铜、锌的吸收实验验证了郎缪尔多金属离子平衡吸收模型,并为郎缪尔模型计算了平衡参数[29]。
Dean等人研究了粉末状泥炭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铬的吸收。
Y. S. Ho研究了泥炭对二价金属离子的吸收,且认为影响铅的吸收能力的因素有铅离子的初始浓度、泥炭颗粒大小、温度、搅拌速度[30]。
对泥炭吸附和去除污水中金属离子的研究还88 生态环境第12卷第1期(2003年2月)有很多,例如,Crist 研究了泥炭沼泽对多种金属离子的交换吸收过程;Viraraghavan研究了泥炭对汞的吸收;B. Chen建立了泥炭对镍、镉、铅等金属离子吸收的膜-孔模型;Dennis Mcnevin研究了泥炭中pH值与离子吸收的关系;Michael Krachler等人研究了开放和封闭条件下泥炭对As和Sb的吸收过程[31]。
泥炭除了对金属离子有吸附能力外,对其他有害物质也有吸收和降解作用。
高志明(音)等人发现泥炭中的生物降解物质能促使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有氧条件下降解和脱氯[32]。
Deitsch研究了泥炭对四氯化碳、氯苯、二氯化苯的吸收与解吸附过程。
Viraraghavan研究了泥炭对苯酚的吸收能力。
Tanjore等发现增加溶解氧会增强泥炭对五氯苯酚的吸收能力[33]。
Heikkinen研究了泥炭地的阳离子交换性质对去除氨的作用[34]。
Zofia Sokotowska研究了泥炭土热处理后的氮吸收特征。
Whitten研究了藓类泥炭在无氧炉中加热成焦炭后对NO2的吸收能力。
Wang 等研究了泥炭和堆肥对2-甲基丁烷的生物过滤,并研究了含水量、温度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Y. S. Ho等人研究了藓类泥炭对水溶解物中基本色素的吸收预测模型。
Yani发现泥炭对人粪便中氨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Sorial研究了泥炭对气体的生物过滤性质[35]高志明(音)等人以煤和泥炭设计了用于净化被石油污染的地下水的双层系统,并详细研究了其对甲苯、二甲苯的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及对降解物的吸收能力[36]。
2.4 关于泥炭地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泥炭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泥炭土壤对地貌有特殊影响。
Smit R.研究了部分被泥炭覆盖地面的溪流分布状况[37]。
采伐泥炭对环境质量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Susanne M. Schlotzhauer详细研究了加拿大魁北克一块泥炭采伐地的土壤水动力学状况[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