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及演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的观点及其演变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含义
吴传钧:人地关系是指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 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钱学森:人地 关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地学重要的 基础研究内容]。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矛盾又和谐的辩证关系。
内涵: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 为了生存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 ,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 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 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其中 "人 "是指社会性 的人, "地 "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 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20C60S以来,人地关系失调 “协调论”与“和谐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的结果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学时代”的开端。 1972年,《增长的极限》,将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 析,使人们从盲目坚持经济增长的自我陶醉中醒悟过来,重新审视资源利用、环境保 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普遍接受。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1地理环境决定论
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 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过分 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因素 之间的复杂关系,否定人地相关,否定 人的能动性。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2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但它 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会 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白吕纳: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变化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3适应论
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这种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 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人地关系运行机制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早期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始于人口增长和出现人地关系矛盾。
管仲《管子·地员》:“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 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
罗士培,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2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 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 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4生态论
必修三: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应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旅游开发与人地关系研究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5.文化决定论
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条件性
生产力决定论 人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利用、改造、适应、认识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地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 度逐步加大,自然逐步成为人类征服、抗拒和破坏的对象。
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 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 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东方文明巧于向自然环境做有限的索取,把人类维持生活和昌盛所必 须的产品更多得留给子孙后代。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论空气、水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色诺芬: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 柏拉图:《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认为5040人是对 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亚里士多德:“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 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 当适应
新型人地关系相关理论
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与藕合优化理论
人地系统优化论、人地关系协同论、人地协调共生论、人地太极图论、人地差异协同论等
二.人地系统危机冲突与错位异化理论
人地危机冲突论、人地关系错位论、人地关系异化论
三.人地关系分形辩证与系统构型理论
人地关系分形论、人地关系辩证论,人地关系构型论
人地关系思想的应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流域内人地关系研究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李小建
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 由河流治理 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 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 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 要素的优势, 充分 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 两岸腹地的左 右互动, 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 岸 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 综合谋划黄河沿岸 地区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论空气、水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色诺芬: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 柏拉图:《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认为5040人是对 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亚里士多德:“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 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 当适应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含义
吴传钧:人地关系是指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 人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钱学森:人地 关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地学重要的 基础研究内容]。
人地关系是一个既矛盾又和谐的辩证关系。
内涵: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 为了生存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 ,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 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 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其中 "人 "是指社会性 的人, "地 "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 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20C60S以来,人地关系失调 “协调论”与“和谐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的结果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学时代”的开端。 1972年,《增长的极限》,将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 析,使人们从盲目坚持经济增长的自我陶醉中醒悟过来,重新审视资源利用、环境保 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普遍接受。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1地理环境决定论
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 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过分 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因素 之间的复杂关系,否定人地相关,否定 人的能动性。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2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但它 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会 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白吕纳: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变化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3适应论
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这种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 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人地关系运行机制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早期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始于人口增长和出现人地关系矛盾。
管仲《管子·地员》:“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 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
罗士培,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2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 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 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4生态论
必修三: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应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旅游开发与人地关系研究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5.文化决定论
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条件性
生产力决定论 人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利用、改造、适应、认识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地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 度逐步加大,自然逐步成为人类征服、抗拒和破坏的对象。
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 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 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东方文明巧于向自然环境做有限的索取,把人类维持生活和昌盛所必 须的产品更多得留给子孙后代。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论空气、水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色诺芬: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 柏拉图:《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认为5040人是对 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亚里士多德:“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 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 当适应
新型人地关系相关理论
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与藕合优化理论
人地系统优化论、人地关系协同论、人地协调共生论、人地太极图论、人地差异协同论等
二.人地系统危机冲突与错位异化理论
人地危机冲突论、人地关系错位论、人地关系异化论
三.人地关系分形辩证与系统构型理论
人地关系分形论、人地关系辩证论,人地关系构型论
人地关系思想的应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流域内人地关系研究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李小建
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 由河流治理 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 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 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 要素的优势, 充分 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 两岸腹地的左 右互动, 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 岸 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 综合谋划黄河沿岸 地区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论空气、水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色诺芬: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 柏拉图:《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认为5040人是对 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亚里士多德:“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 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 当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