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 形成并得到公认。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着发 发 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中 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保意识不强; 国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家 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 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 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 国 以环境污染为主 好转 家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 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 此完成5~6题。
表1
土地覆 被类型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 地
面积/万 hm2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属湿润低平原, 土壤侵蚀、环 三江低 建立湿地自然保 湿地 湖泊、 海洋边缘 境污染、围湖 地、湖 护区,停止围垦, 萎缩 地区, 沉积物充 造田、引水灌 滨、 海滨 退田还湿地 满湖沼 溉、河流改道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 生物 林区、 草 物种资源丰富, 建立生态走廊, 采 采集、环境污 多样性 原、 近海 物种都有一定 育结合,合理放 染和生态系统 锐减 海域 的寿命 牧, 实行禁渔期制 的破坏 度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可持续 发展论
【合作探究一】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 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 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对水坝 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 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 口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 等。
3.合理即可。
小结:
人 古代人地 地 关系思想


思 想
现代人地 关系思想
原始社 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崇拜自然
农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改造自然
工业社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征服自然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
影响
环境污染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经济手 段
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合作探究四】 阅读教材97页活动,合作完成问题。
【合作探究三】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停 止一切开发环境的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发展, 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 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 其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思考: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
(提示:可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文明标准、发展的 时间尺度、发展的空间尺展观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D)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
间 的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1、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 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 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 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 识肤浅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
加拿大环境标志
北欧委员会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课堂演练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
手段是B (
)
B.耕作与灌溉
A.采集和渔猎
C.采矿与冶炼
30
14
13
12
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说明: 氟 银 锌 汞 铅 锡 钨 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 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 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 预期寿命

镍 锰 铁 铝 铬 磷
5 4 3 2 1 0 )
15
25
35
50
75
100
150 250(年
20 世 纪 60 年 代 以 来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地理背景
基数大,数量多 1、人口问题 素质低 人均占有量低 2、资源问题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浪费严重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压力大
环境污染在蔓延 3、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在加剧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但有了科学 性 明 显 性减少,生态系
的萌芽
增强 统变得日益简单
和脆弱等
精选ppt
5
时 生产 期 力水

工 极大 业 地发 文展 明 时 期
对人地 关系的 认识
人类试 图成为 自然的 主宰, 征服自 然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 类 改 造 自 人地关系全
然 的 能 力 不 面呈现不协
断 壮 大 , 从 调,人地矛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
水俣湾事件、海上石
油泄漏
21
二、直面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精选ppt
22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城市地 区
乡村地 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业活动和人类
噪声污染等
居住地的过分
精选ppt
4
时 生产 对人地关系 人类活 环境问题
期 力水 的认识


农 很大 不能正确认 人 类 大 环境遭到破坏,
业 提高 识人地关系 规 模 地 如大规模地开垦

的不协调, 开 发 利 耕地使大面积森

天命观和有 用 资 源 ,林和草原遭到砍

神论主宰着 与 环 境 伐和焚毁;农田

人们的思想,的 对 抗 扩展使生物多样
精选ppt
12
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 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 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 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精选ppt
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 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 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 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课件19: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19: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发展】
坚持发展,而非放弃发展或减慢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
社会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代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国家之间
可持续 发展
全人类共同参与
保证资源可持续 利用
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 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 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
知识小结
人地 关系 思想 的演 变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 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 时间: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 时间: 当今社会 人地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索取 > 资源的再生速度
排放 > 环境的自净能量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人地关 系的历 史回顾
环境问题
可持续 发展
概念 内涵 原则


地域


差异
典例分析
考点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典例分析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B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D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导入:玛雅文明消失之谜
毁林开荒
工程建设 种植作物
水土流失 粮食减产
人祭
城池废弃
水源污染 瘟疫肆虐
是天灾,更是人祸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时间: 采集渔猎时期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 捕猎、环境破 坏 势
主要表现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原因(来源)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大气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江河湖海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土壤
环境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来自生产、生活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来自交通、工厂 、建筑、娱乐
来自放射性物质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海洋
3、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模式 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 具体方面
后果 对环境调节的功能下降,旱 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滥伐森林
自然植被的破 坏 生态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
CO2 排放 氟氯烃
3.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增长为指标, GNP增长就意味着 发展 粗放式:高投人、低 产出、高消费 提倡高消费 可持续发展观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其终 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 济的全面进步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 低污染 提倡适度消费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要 作 点 用 内容和要求 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相协调。它包括资源利用 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的 持续发展 关系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 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 统。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 和资源为基础,环境的保 护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 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 现社 会的持续发展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地区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0世纪末,全球有100多万种生物被 灭绝。这并非危言耸听。联合国环境 计划署预测,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地 球上将有1/4的生物物种陷入绝境;到 2050年,约有半数动植物将从地球上 消失。这就是说,每天有50~150种、 每小时有2~6种生物离我们悄然而去。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环境问题的表现
人类任意排放生产和生活过程 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 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 展
其二、环境污染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弃 物
其它:放射性污染 光污染 酸雨污染
光化学污染
土壤污染 海洋污染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弱(逆温、低温) 2.无风、风力弱 3.降雨
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 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稍神经损害,轻者手足 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 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 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为什么?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1)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下图中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分析回答7~8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 持续性原则。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基数大、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2)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 展;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 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解读图表
资源开发
生产活动 消费活动
表示废弃物排放
1.解读图表
废弃物
水窖集雨
饲料加工
供暖
肥料
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1.解读图表
创意 产业
棉纺织
服装生产
污水处 理厂
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2.方法技巧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 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顺藤摸瓜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 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 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 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 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 正确性。
发达国家
(2013· 大纲全国文综)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 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 染物有关。据此完成2~4题。 2.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B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3.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C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4.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C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地关系发展经历的哪几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掌握)
影影

响响

环人

境类
环 境
获取物能 人类社会 排放废物



环境
1.资源短缺
滥伐森林
土 地 荒 漠 化
破生 坏态
沙尘暴
土壤次生盐碱化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读图说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环境问题
北欧的酸雨
东欧核泄漏污染
噪音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沙漠化
水土流失
水俣:水、土污染
热带雨 林破坏
臭氧层空洞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产业政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经济结构)
还有那些原因?
2.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为?
图6.2弋射、收获
2.改造自然
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产力水 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局部出现环境 环境科学萌芽 问题

图 反映了?时代人对 “地”的?行为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发展速度惊人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 迅速激化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二、直面环境问题
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 生产、生活得废弃物具有的 容纳和清除能力。
环 物质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 影响
环境的反 馈作用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地区荒漠化 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 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崇拜 自然
农业 文明
环境遭 破坏
改造 自然
工业 文明
环境问 题尖锐
征服 自然
1、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奇 迹。然而在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背后,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 为什么? 1、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2、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地表水、 地下水会造成污染 3、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为,应该 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 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 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 的国际合作
4.谋求人地协调——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阶 段 时 期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达到较高的水平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 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 认,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相互协调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享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 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共享资源和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3页PPT文档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3页PPT文档

5、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的主要原因是( D )
A 会刺激皮肤
B 会腐蚀下水道
C 会引起白色污染
D 会造成水体
富营养化
6、“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B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 气剖面图,读图回答: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 1、早期采集渔猎时代
• 2、农业文明时期
•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人类的行为:开垦耕地,冶炼、制陶, 机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
• 人地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 环境遭到破坏。(局部出现环境问题)
• 思想:天命观、有神论

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
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
• 城市
环境污染
• 农村
生态破坏
•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
•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⑷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地域差异 ①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环境污染
原因——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 过 分密集 乡村地区:生态破坏 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⑷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地域差异 ②国家差异:
案例一、玛雅文明的消失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由于人时期类不合生理产开力发水平利用自人然地资关源系 ,导人致地生关态系破,认人坏识地 关农系业出文现明矛盾很,甚大至提高危及人环类境生遭存破.坏 改造自然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 1、早期采集渔猎时代 • 2、农业文明时期 • 3、工业文明时期 • 生产力水平极大的发展 • 人地关系: • 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 • 大自然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公平性原则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性原则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 的历史回顾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 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解)对立统一 思想 直面环 我国 环境问题:概念、表现及成因 的演 境问题 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布:全球性与局 变 分析 域性的差异、城乡差异、 国家差异 可持续 发展 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和原则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现代文明时期
继续向前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 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的 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始社 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的 思想、环境 问题及成因
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哪一原则
(1)、只有一个地球—1974年 (2)、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3)、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5)、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经历了: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 (1)② ① ④ ③ (2)A • (3)四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均充分利用当地 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 境,提高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并 且遵循了持续性原则。 (4)D
• • • • •
1.A2D 3.A 4.B5C6B 答案 1.沼渣、粪肥和塘泥 2.A 3.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b、a、c 4.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 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 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 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 5.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 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 宿命 “论”
举例:图腾崇拜的产生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题 的 表 现 和 分 布
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生态破坏: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 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 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图6.8
污染的形成
思考 环境污染是怎样形成的?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为主:
乡村地区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读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1)为什么要不断扩 大耕地面积? (2)通过什么方式扩 大耕地面积? (3)这些方法会带来
哪些负面影响?会形成
恶性循环吗?
图6.7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 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
B
C
3.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 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
(2)持续性原则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人口
处理好关系
保持在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 ——经济与环境
力之内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 超越 资源 与 环境承载力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 的 持续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猎文明 低下且缓慢
时期
发展
环境制约着人类,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 人类听天由命,依 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赖和崇拜自然。
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引起物种灭绝,但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 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 很大提高 时期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利
关系的不协调,天 用资源与环境的对抗
命观和有神论主宰 性明显增强。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 不协调,人地矛盾 迅速激化,资源短 缺和环境恶化逐渐 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5/10/2020
• 人类预期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 A 自然经济时期
B 采猎文明时期
• C 农业文明时期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文明时期
• 答案:D
• 解析: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 现不协调发展。
着人们的思想,但
有了科学的萌芽,
开始有意识的改造
自然。
时期
环境遭到破坏,如 大规模地开垦耕地, 使大面积森林和草 原遭到砍伐和焚毁, 农田扩展使生物多 样性减少,生态系 统变得日益简单和 脆弱等。
工业文明 极大地发展 时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 的主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不断壮大,从环境中 活得越来越多的资源 和能源,向环境排放 大量的废弃物,
5/10/2020
玛 雅 文 明 的 消 失
5/10/2020
5/10/2020
阅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 森林植被
砍伐 焚烧
• 约100年

放弃耕种

• 砍伐和焚烧其他地域的植被
森林植被消失不可避免

农业生产力下降
• (1)图中空白框内填写下列内容序号: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 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 顾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工业文明时期
5/10/2020
5/10/2020
5/10/2020
时期
生产力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 ①②③⑤④
5/10/2020
• (2)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__________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说明 在热带雨林地区的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
严重。且放弃耕种后恢复原生植被的周期 较长,约___年。
• (3)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玛雅文明在15世纪、 16世纪消失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100
•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环境 恶化
5/10/2020
5/10/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