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导学案.docx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自主预习】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
(1)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2)人类对环境既①________又依赖。
2.农业文明时期
(1)与环境的②__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2)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3.工业革命以来
(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时间生产力
水平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低下且
发展缓
慢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和
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
境。
采集和渔猎。人类改
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
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
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时期很大提
高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
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
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
思想,但有了科学的萌
芽。
人类大规模地开发
利用资源,与环境的
对抗性明显增强。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
地开垦耕地和草原遭到砍
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生
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
发展
人地关系深化,人类试
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力不断壮大,从环境
中获得越来越多的
资源和能源,向环境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教案1
10分钟
1,“地理环境决定论”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2,人地伙伴论不是人地关系演变的终极理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地关系的思想还将继续发展。
3,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一种理论被大家公认,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百度文库种理论的内涵
能准确的区别三种理论
互动探究
5分钟
:读课本2-1-2图,回答:
从纬度位置看,世界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与世界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例题。
能用所学的理论,解决问题。
迁移应用
5分钟
我国一些海区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近年采取伏季休渔渔业资源得以恢复。
1,两种不同捕鱼观念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对我们有何启示?
2,举例说明家乡哪些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学生做题并总结.
学生能自主讨论并得出结论.
矫正反馈
5分钟
引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后练习,并展示。
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
小结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
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_______。社会可持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
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
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④土地、水、
⑥钢材⑦工业“三废”⑧生活垃圾
100.0
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
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地区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121.2
中部地区113.3
西部地区110.2
图2-2-1
地理2备课资料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备课资料
一、人地关系的含义
“人地关系,,是一概括用语,它并非仅指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人们用它来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地关系”这一名词现在已逐渐为人们熟悉、关心和使用.不仅是地理学,在环境学、土地学、人口学、经济学、农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也已日益引起重视和研究,所不同的是,地理学是从空间观点出发去研究人地关系的。
人地关系属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但是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它又不同于一般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人与空气,人与动、植物,人与矿产,人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之间的关系。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的“人地关系”应当是:“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的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
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或侧重于人,或侧
重于地,或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或强调自然对人类的控制。
人地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地理学的主题之一,许多地理学者把人类的居住地(人的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地理学的古老传统。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程标准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前三内容的学习,分别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五个方面具体地对人地关系进行了解,对人地关系有自己的认识。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本节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本节知识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会理解知识本身,还要学会归纳出其中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3 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及,使其能够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查阅,使其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及其影响。
难点
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是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
【新导入】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从人类出生那一刻起,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从环境中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熟练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各种理论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影响及评
※【问题导学】
学以致用洞庭湖湖区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何种变化?试分析围湖造田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合作探究】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
※【精讲点拨】
人地关系思想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对比: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逐次递进的关系
2.6.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一课时
制作王国青审核高一地理组编号 29 2017.06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说出不同历史阶段“人”“地”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归纳人地关系思想的
演变过程。
2、通过分析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区域差异,说明人类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预习导航】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期:
人类对自然既又,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与环境是一种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
人类自然,人类对环境依赖性,对抗性,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局部的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短缺,破坏,污染从局部扩展到。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图中大圆表示______,小圆表示_________。A箭头表
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______和________,B箭头表示人类
把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产生
的____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C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
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______,反过来作用于
_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表现:
①原因:a 压力。
b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c 片面追求,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
②表现:,,
4.环境问题的表现
主要表现肉体方面原因【笔记
栏】
资源短缺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1
原创: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广州市真光中学谢畅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本身得出结论。
◆按照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标准”属感情、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必然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4.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 ( ) A.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B. 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
C.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D.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 ) A. 采猎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3.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 ) A. 崇拜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征服自然 D. 谋求人地协调
4. “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 ) A.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 要保护生态平衡 C.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 要考虑区域差异
5.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定胜天论 C. 可持续发展论 D. 天人相关论
6.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 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深入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处将成为可能。以下是对未来的展望
科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科技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绿色建筑、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将大大减少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 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自己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其发展历程漫长,大致可划 分为两个阶段: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近现代的环境决定论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高,认为自身生活的环境是 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他 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 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政 治制度和风俗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制 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其次,企业和个人应当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来;最后,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教材分析
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解决好环境问题,首先必须处理好发展问题,发展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而要认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本节教材首先从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导入。简述各个历史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继而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材讲述了三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说明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必然。第四阶段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群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7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传统的发展模式,使人类逐步走上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时代,造成人地矛盾激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发展实际对照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目标锁定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掌握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4.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知存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早期(史前文明,采猎文明时期)
1)生产力水平:;
2)人类活动:;
3)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地适应环境;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
1)生产力有了的发展;
2)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自然;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的思想,进而出现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材料一:
1.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ào)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春秋·管仲·《管子·水地》)
2.“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3.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5.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末期·荀况·《天论》)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目标锁定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掌握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4.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知存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早期(史前文明,采猎文明时期)
1)生产力水平:;
2)人类活动:;
3)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地适应环境;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
1)生产力有了的发展;
2)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自然;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的思想,进而出现
和思想。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材料一:
1.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ào)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春秋·管仲·《管子·水地》)
2.“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3.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
5.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末期·荀况·《天论》)
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思考一:释意,并说明上述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哪种理论?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
案
一、教材剖析
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
模块2是以人地协调为主线,区分引见了人口、城市和城市化、工农业消费,以及交通运输,本章主要引见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发生了哪些环境效果,以及人类应该怎样做才是与天文环境到达了协调开展;提出了人地协调开展的实际——可继续开展,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因此本章是对模块1与模块2的总结。经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育先生协调人地关系的看法,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和〝城乡规划〞、〝旅游〞〝环境维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实际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2〕依据有关资料,归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效果。
〔3〕了解可继续开展的基本外延和三个基本原那么,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继续开展之路是人类的肯定选择;看法在可继续开展进程中,团体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
4、本章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剖析
主要的环境效果及其发生的缘由。
可继续开展的基本外延和三个基本原那么。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以及在可继续开展进程中,团体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
三、教学资源
1.本章教材及中图社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料。
2.相关网站:
四、学时建议
本章5学时,其中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2学时,效果研讨1学时
北京市高中天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2〕
单位:
第六章人类与天文环境的协调开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2.领悟走可继续开展之路是人类的肯定选择
3.联络〝21世纪议程〞,概述可继续开展的基本外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编写人:石克勤审核人:李露妮时间:2011年5月28日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现环境问题的差异。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自学指导一:阅读“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完成:
1、请同学们观察图6.1,说一说图6.1反映了人地关系处于哪种阶段?生产力
水平如何?人地关系怎样?环境问题呢?图6.2呢?
2、完成92页活动
自学指导二:阅读“直面环境问题”完成:
1、完成右图,并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图中大圆表示______,小圆表示_________。
A箭头表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______和________,
B箭头表示人类把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产生的
____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
C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
______,反过来作用于_________。
2、结合图6.7,完成读图思考题。
3、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结合图6.9、6.10分析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5、阅读教材P95图6.11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思考:
1、南、北半球环境问题的差异?
2、哪一个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自学指导三:阅读“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完成:
1、环境问题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结合图6.1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3、下列四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目标锁定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掌握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4.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知存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类社会早期(史前文明,采猎文明时期)
1)生产力水平:;
2)人类活动:;
3)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地适应环境;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农业社会时期(农业文明时期)
1)生产力有了的发展;
2)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3)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自然;
4)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的思想,进而出现
和思想。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
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
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
果不同。
材料一:
1. 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n ào) 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
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春秋·管仲· 《管子·水地》)
2.“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 (《管子》)
3.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汉·戴圣《礼记·王制》)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轲· 《孟子·公孙丑》)
5.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战国末期·荀况· 《天论》)
6.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思考一:释意,并说明上述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分别是哪种理论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工业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 18 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和;
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和;
19 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
活动取决于所在的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发展成为近代
的。
20 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P·白兰士提出了,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
和的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转移到这个积极因素上来。
1920 年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了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
生长期适应的
观点。
1923 年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观点等。
2.二战以后
环境问题:、、问题日益严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出现了;和谐论,又称为,它主张人类应,。
世纪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时间提出者观点
19 世纪德·拉采尔
20 世纪法·白兰士
1920 年英·罗士培
1923 年美·巴罗斯
二战后多位学者
20 世纪 80 年代环发大会
思考二:阅读教材,结合上述说法的时代特征,小组讨论总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思想或理论,试着以课文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随堂演练】
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时间生产力
水平
采猎低下且
文明
时期
发展
农业
很大提文明
高
时期人类活动
采集和渔猎。
人类改造环境
的能力微弱。
人类大规模地开
发利用资源,与
环境的
明显增
强。
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
起物种灭绝。但环境
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
不严重。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
规模地开垦和遭到砍
伐和焚毁;农田扩展使
减少,生态系统变得
日益和等。
对人地关系的人地思想发
认识展阶段
人类听天由
命,自然。
自然
被动适应环
境。
不能正确认识
人地关系的不
协调,天命观
和有神论主宰自然着人们的思
想,但有了科
学的萌芽。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 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
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
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5-7 题。
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 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 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4.“牧童经济”符合()
A.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因地制宜思想
工业
极大地文明发展时期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不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
断,从环
协调,人地矛盾迅速
境中获得越来
激化。资源短缺和环
越多的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
和,向展到全球。
环境排放大量
的。
人地关
系,
自然
人类试图成为
。
5.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
6.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A.生物资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B.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脆弱
C.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的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
存D.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7.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后工
业文极大地明时发展期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逐渐走向
化和化,以达
到人地关系的协
调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生态
谋求人地协
,
调。环境和发
,展问题开始得
到国际社会的谋求
,
普遍关注,形
。成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
A.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
B.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
C.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
D.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适应论、生态论-可能论-可持续发展论
8. 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
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思考三:说明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资料补充:
“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 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
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取,
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960 年代美国学者鲍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宇宙飞船经济”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把这一生态学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模式,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
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
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9.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B.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C.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D.人类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10.北魏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表达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人定胜天B.地理环境决定论C.天人相关论 D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