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添加项标题
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提高城市居住 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添加项标题
乡村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乡村发展中,推动乡村经济 的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添加项标题
绿色建筑: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 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添加项标题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 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人居环境理论 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重点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理论 的应用实践
人居环境理论 的未来展望
PART ONE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
理论来源:国外人居环境 理论
PART THREE
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 实验、观察等方 法收集数据,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验证或推
翻假设。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在人居环 境理论研究中的应 用:对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环境监 测等领域进行实证 研究,以了解人居 环境的质量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的优点: 能够提供客观、
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理论中的应用实践需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和适应性。
城市环境治理:改 善城市居住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作,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污染治理:加 大环境污染治理力 度,改善环境质量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一、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心环境问题,就是在关心人类的发展问题。

环境污染与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的健康。

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供大家参考!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1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

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文章编号:1004-9479(2007)02-0017-08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祁新华1,2,程煜1,陈烈2,陈君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收稿日期:2007-01-20;修订日期:2007-05-10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旗山学者”资助计划;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祁新华(1974-),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学研究。

Email:fjqxh74@163.com摘要: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将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归纳为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同时总结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并从历年世界人居环境日主题变迁中展望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国外;人居环境;回顾与展望;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1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1.1国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国外人居环境思想一直蕴含在城市规划学的内容里,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创立人类聚居学后才开始了系统的研究。

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不断地丰富学科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学派,即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

1.1.1城市规划学派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始于城市规划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霍华德(E.Howard)、盖迪斯(P.Geddes)、芒福德(L.Mumford)等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先驱者开创了人居环境研究的先河[1-3]。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以《明天,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提出“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概念,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和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像磁体一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就是田园城市[1]。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资 源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

环保技术和实践
•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日本在污水处理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通过 高效的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净化污水。
•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各种手段鼓 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有效回收。
•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日本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研 发与应用,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噪音和振动
城市中的交通噪音、建设施工噪音 等也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日本的环保政策
严格的环保法规
日本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等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对违 法排放、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
厉处罚。
鼓励绿色能源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日 本政府对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
源的生产和使用给予鼓励。
倡导循环经济
• 完善环保法规:完善的法规体系是保障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未来,日本 应继续完善环保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 实施。
THANK YOU
• 以上是对日本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的部分描述。总的来说,日本在环境 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环保政策的持续完善,日本有望在环境保护领域实现更大的 突破。
02
日本环保趋势分析
环保政策的未来方向
强化法律法规
日本政府将继续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 度,以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 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
加强国际合作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环境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国内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内,环境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也为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外环境研究的现状在国外,环境研究的发展相对较早,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研究机构和体系,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通过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形式进行环境研究。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外的环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发展趋势分析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科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据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在未来,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未来,环境研究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生态学、地理学、成本经济学等,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将为环境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未来,国际间的环境研究合作将更加紧密,各国之间的知识共享也将更加频繁和广泛。

通过合作和共享,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国的优势资源,推动环境研究的发展。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来,环境研究将更加关注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绿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国内外环境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数据科学与环境研究的融合、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全球合作与知识共享以及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影响人类生活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国外居住环境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把握居住环境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并加以反思,特别是从国外居住环境发展的角度来调研研究,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居住环境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居住环境发展概述国外居住环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成为国外居住环境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智能居家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将智能家居、安防、家庭智能管理、家庭智能娱乐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可操作的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将大大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正在成为国外居住环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证建筑物使用期间的安全性能,营造出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环保的住宅环境。

3、安全性。

由于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性,因此国外居住环境发展也注重安全性问题。

比如通过合理布线、安装智能锁、安装智能灯具、安装智能监控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国外居住环境发展的影响国外居住环境的发展,对于当前居住环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积极推动居住环境发展。

国外居住环境发展以其智能化、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可以帮助我国居住环境发展,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改善居民的生活做出贡献。

2、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

国外居住环境发展把握住了智能化、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将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国外居住环境发展的展望国外居住环境发展展望广阔,未来将以“智慧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居住环境智能化、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发展,同时也将加强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努力实现一个和谐、可持续、智慧的居住环境。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未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层面来看,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短缺。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矿产等,都是有限的。

然而,人类的经济活动却在不断地加速这些资源的消耗,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发达国家,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一些传统工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而且,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环境压力。

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些地区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重。

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在应对环境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许多国家已经签署了一系列国际环保公约,如《巴黎协定》,共同承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国内,环境保护形势同样严峻但也充满希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综述作者:张欣欣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7期摘要:乡村人居环境理论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日益推进,研究学科由单一向多元交叉转变。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为乡村地理、乡村发展和乡村转型三个历史阶段,而国内研究则主要在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方面,涵盖领域包括乡村空间聚落与景观、乡村社会文化变迁、乡村环境整治与优化、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等范畴。

本文根据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进程,分析讨论当前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该课题的研究趋势及走向。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乡村人居环境;文献综述;乡村聚落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有机载体,包括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

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其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具有一定客观规律,但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政策频繁调整,人为干预渐增导致乡村人居环境自身系统运行模式变化,功能结构弱化,原有的聚落空间形态、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悄然改变,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流失,乡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景观出现雷同。

因此,乡村人居环境亟待重构。

本文通过梳理该领域现有理论,承前启后,探讨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出路。

1乡村人居环境内涵乡村分广义乡村与狭义乡村,广义的指城市以外的所有区域,狭义的仅指农村居民点。

乡村地理学家HughClOut认为乡村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乡村社会地理学家GarethLewis认为乡村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1】,本文的研究对象针对广义的乡村。

学界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持不同态度。

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所有地表空间的综合;生态环境学的观点是,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地相互作用、以建设平衡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纷繁复杂的生态巨系统;风水伦理学的观点则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工景观与自然万物的冲突与融合;社会学、人类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以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基础,以人为主体,关注人的需求的满足;形态学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契合,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污染加剧到资源短缺,每一个问题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环境保护的现状。

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导致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许多城市的居民不得不忍受呼吸道疾病的困扰,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水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河流、湖泊和海洋受到严重污染。

一些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水生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在一些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焚烧和填埋等处理方式也带来了二次污染。

除了这些直接的污染问题,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原退化使得土地沙漠化加剧,湿地的破坏影响了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这些生态系统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

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例如,一些国家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在社会层面,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通过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科技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案例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案例

国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案例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都开始着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乡村发展潜力。

以下是一些国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案例。

1. 德国:快速公交系统德国的许多城市都采用了快速公交系统的方案以改善公共交通,提高城乡连接度。

例如,柏林采用了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干线,而在乡村地区则借助自行车和小型巴士等方式提供交通服务。

2. 瑞士:废物收集和回收瑞士是世界上垃圾收集和回收最好的国家之一。

瑞士采用了延长垃圾袋的概念,建立了一种“付费袋收集”的垃圾收集系统。

此系统鼓励居民尽可能地减少垃圾产生,同时将一些可以回收的物品进行回收。

这种模式已被许多其他国家所模仿。

3. 挪威:可持续发展挪威始终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做法在乡村地区特别明显。

在挪威,乡村地区的建筑物由可再生材料建造,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

同时,政府还通过鼓励当地农民开发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乡村生活方式。

4. 美国:环保住宅美国已经开始普及环保住宅,这些住宅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综合运用被动设计原则,比如在运用太阳能、水循环等方面做了一些创新。

这种做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5. 荷兰:共享经济荷兰倡导共享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节约资源,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荷兰的共享农业模式,让农民可以通过种植蔬菜和水果吸引当地的消费者。

此外,荷兰还推广同样的做法到其他领域,比如共享办公空间、共享交通等。

总体而言,以上这些国外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案例都很成功,并显示出有吸取经验的潜力。

如果在国内的乡村改善工作上采用类似的方式,应该可以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并在农村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人居环境的研究与改善

人居环境的研究与改善

人居环境的研究与改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地理区域内,包括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环境条件,如房屋、道路、水源、空气质量、社会治安等。

人居环境的研究与改善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人居环境的研究意义和对策两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研究人居环境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一个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居住空间可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压力水平和改善睡眠质量。

另外,良好的人居环境还能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如社会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降低。

其次,改善人居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人居环境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各种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了解人居环境的现状,掌握各种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惩处,保障人居环境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社区环境治理,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居民应当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形成社区共治的良好氛围。

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硬件条件,如道路、自来水、供电等。

此外,改善人居环境还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人类社会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科技成果可以应用到人居环境的改善中。

例如,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来监控环境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改善交通流动性等。

另外,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

人居环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

只有加强跨学科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够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的研究与改善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其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人居环境。

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才能够实现人居环境的真正改善,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

人居环境研究概况报告

人居环境研究概况报告

人居环境研究概况报告1. 引言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人居环境研究旨在探索和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人居环境研究的概况,包括研究领域、方法和应用。

2. 研究领域人居环境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环境、环境心理学等。

城市规划研究关注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交通系统和公共空间,以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设计研究探索如何设计建筑物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包括采光、通风和空间布局等。

室内环境研究关注如何创造舒适、健康和安全的室内空间。

环境心理学研究研究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索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

3. 研究方法人居环境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以获取关于环境条件和人类行为的数据。

其中,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向居民提供调查问卷,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他们对环境的看法和评价。

观察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观察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来获取数据。

此外,实验研究和模拟仿真也被广泛应用于人居环境研究中,以评估不同环境条件对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4. 应用与意义人居环境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有助于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人们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需求和喜好,我们可以设计更舒适、健康和安全的建筑和城市空间。

其次,人居环境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和需求,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制定更合理的城市发展策略。

此外,人居环境研究还可以应用于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和服务,以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环境。

5. 研究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人居环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因素多样,研究结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空间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也带来了新的研究问题和挑战。

人居环境课题研究报告

人居环境课题研究报告

人居环境课题研究报告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包括城市、乡村、居住区和建筑等。

人居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我国,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等方面。

城市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研究城市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筑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研究建筑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空间。

室内环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人居环境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城市环境对人居环境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噪音污染的控制和城市绿地的建设等都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其次,建筑环境对人居环境的质量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能源的利用都是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

同时,建筑环境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空间。

最后,室内环境对人居环境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室内空气质量的保护和室内噪音的控制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条件。

此外,室内照明和室内温湿度的控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避免城市过度拥堵和环境恶化。

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控制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其次,加强建筑环境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高品质的建筑空间。

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同时,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最后,加强室内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

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防止甲醛、二氧化碳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同时,提供良好的室内照明和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的研究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健康非常重要。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士意识到室内空气质量(IAQ)对人们的健康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总结国内外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现状
1、国内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及行业对健康室内环境的重视逐渐加强,政府正
在加强法律规范,要求建筑设计者引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强调建筑物内
空气质量控制技术、技术指标、检测技术及相关管理体系。

同时,环境部、卫生部、建设部和各个省份的环境部门多次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技
术指标等,而且正在持续更新和改进现有的标准及技术指标,以应对现今
不断变化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

与此同时,相关学者也积极开展了各种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如空气中
有害物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技术、室内空气治理系统等。

还有一些
学者研究室内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的关系,并设计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2、国外
近年来,国外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力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

宜居城市历史回顾及中国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历史回顾及中国发展现状

宜居城市历史回顾及中国发展现状摘要:本文阐述了宜居城市的产生理念和定义,分析国内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侧重点,分析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建设趋势。

关键词:规划,健康,宜居城市。

一、宜居城市理念产生宜居城市萌芽于19世纪末田园城市理论。

1954年希腊学者道萨迪斯(Doxiadis)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概念。

1963年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orld Society for Ekistics,简称WSE)成立,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首次人类住区大会,在内罗毕成立了“联合国人居中心”(UNCHS),开始了广泛的关于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研究的工作,宜居城市概念也随之被提出。

20世纪80年后,陆续出现了多种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如新都市主义、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

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理念主要源于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它是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在地区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包括自然、技术和人文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的科学群体。

可以说,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宜居城市的定义宜居城市(livable city),即适宜居住的城市,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标准和认识的看法不同,实践的侧重点也不同。

哈尔韦格眼中的“宜居”是一种健康、便捷、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萨尔扎诺则强调城市生活对于历史和未来的连续性;埃文斯认为城市的“宜居性”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适宜居住+生态可持续发展;而西蒙兹在《21世纪园林城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中认为宜居城市应该是富有表现力的城市、功能的城市、便利的城市、合理的城市、完整的城市,它们将更适合人们居住。

中国城科会宜居城市课题组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宽广概念,它绝不是单纯的居住条件的适宜性和人人都享有一定的住房,而是从城镇的总体上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国的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国外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环境科学的研究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任务,伴随着地球正在不断发生的变化,像科学家们对社会生态系统以及环境变化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

在国外,环境科学研究尤其发展迅速,并且一些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推进,以应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

一、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1、建立生态统计模型:目前随着科学发展,国外环境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统计模型的建立,开发和改善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例如,模型建立在环境与健康交互作用等方面,研究者可以根据这种模型来理解环境和生态问题,并且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2、土壤污染防治:近代以来,鉴于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与机械物质对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污染,经过多年研究,国外现在也能够应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清除污染物及保护土壤,比如改进土壤肥力、抗逆性植物种植,纳米材料处理污染剂等。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国外环境科学研究者们也积极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他们采取诸如重组、调整环境分布区域、教育周围环境、促进多样性生物的平衡等方面想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术。

二、环境科学研究今后发展方向1、环境健康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将对环境健康的影响加以重视,重点将着眼于环境因素的研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研究。

2、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的快速发展不容忽视,国外的环境科学研究者们将以全球变化为重点,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改造环境。

3、生态系统修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对于改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因此环境科学联合生物学领域开展深入分析,以帮助那些受到污染的生态系统得到治理,其中利用各种修复技术和技术服务也极为重要。

因此,国外的环境科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研究者们将会从不同的方面继续致力于探索和改善当前的环境问题,并以此为引领,为维护地球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当时的研究多关注于社会空间
的结构,聚集率和非居民的活动;随后,会出现内容涵盖环境结构,
像房屋建设以及景观研究,同时涉及到性别、社会经济、老龄化和文
化等问题。

最近,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已被改善社会空间和社区形成的机
制吸引起来,特别是可持续性和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建筑物介绍费可能成为一种重要介质,以
传播可持续性概念,并参与城市空间设计。

然而,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首先,在社会和文化多样性下,不同居住者之间应如何实现和谐共处
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如何研究多样性的结构形成机制是一个有趣的
课题,同时,人居环境中的连续性和复杂性仍有待于考虑和深入研究。

综合以上,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从多角度考虑如何改善社会空
间和强化城市便利性,将继续走在研究前沿,为当今和未来城市发展
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策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紧迫和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了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问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 1 摄氏度,并且上升的速度还在加快。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数摄氏度,这将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除了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弃物被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同时,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也导致了土壤污染,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质量,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

此外,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如森林砍伐、湿地破坏、非法捕猎等,使得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在国际上,各国为了应对环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例如,《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协定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减排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碳排放交易等。

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促进各国在环境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9479(2007)02-0017-08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祁新华1,2,程煜1,陈烈2,陈君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收稿日期:2007-01-20;修订日期:2007-05-10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旗山学者”资助计划;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祁新华(1974-),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学研究。

Email:fjqxh74@163.com摘要: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将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归纳为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同时总结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并从历年世界人居环境日主题变迁中展望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国外;人居环境;回顾与展望;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1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1.1国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国外人居环境思想一直蕴含在城市规划学的内容里,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创立人类聚居学后才开始了系统的研究。

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不断地丰富学科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学派,即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

1.1.1城市规划学派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始于城市规划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霍华德(E.Howard)、盖迪斯(P.Geddes)、芒福德(L.Mumford)等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先驱者开创了人居环境研究的先河[1-3]。

1898年,霍华德出版了以《明天,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提出“田园城市”(GardenCity)的概念,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和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像磁体一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就是田园城市[1]。

田园城市理论建立的城市构架,试图从“城市-乡村”这一层面来解决城市问题,把城市更新改造放在区域的基础上,从而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观念。

盖迪斯从生物学着手,进行人类生态学的探讨,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以及人类居住与地区的关系。

他提倡的“区域观念”,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即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的影响,突破了城市的常规范围[2]。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流程的模式:“调查-分析-规划”(survey-analysis-plan),即通过对城市现状的调查,分析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第16卷第2期2007年6月Vol.16,No.2Jun.,2007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3]。

芒福德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注重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区域观和自然观。

芒福德抨击了大城市的畸形发展,把符合人的尺度的田园城市作为新发展的地区中心,认为“区域是一个整体,而城市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建立一个经济文化多样化的区域,才能综合协调城乡发展,并且主张大、中、小城市结合、城乡结合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4,5]。

以上三个城市规划的先驱者为城市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光明城”、“卫星城”、“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1.1.2人类聚居学派以道萨迪亚斯为代表的人类聚居学派脱胎于城市规划学派,并逐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类聚居学”(ESISTICS:The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是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提出来的,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7]。

1950年,道萨迪亚斯创办了“雅典人类聚居学研究中心”(A-thensCenterofEkistics),1955年创办了《人类聚居学》(Ekistics)杂志,该杂志一直刊发至今,对促进全世界人类聚居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3年,他发起组织了有关人类聚居问题的国际讨论会——台劳斯会议,会后发表“台劳斯宣言”。

两年后,他倡议成立了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orldSocietyofEkistics),这是国际上首次将人类聚居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而成立的学术团体。

道氏在长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尤其是在领导并参加二战后的希腊重建后,对二十世纪以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创立了人类聚居学(Ekistics)。

二十世纪下半叶,其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非常活跃,并曾风靡一时[8-11]。

近年来,国际上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许多学术机构和国际资助项目。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较大,学术观点也见仁见智,但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12]。

1.1.3地理学派从研究内容出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错综复杂,可以通过最能体现人地关系本质的联结点剖析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13]。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地关系矛盾最集中和突出的地方,因此可以说人居环境是人地关系最基本的联结点。

地理学多从空间的角度研究住宅建设的区位和空间组织与规划等问题。

国外城市地理学家注重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居住区位的影响,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了居住空间结构形成的机制,克里斯特勒研究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中心地等级体系等。

西方地理学者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包含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重要领域包括住宅与房地产,并形成专门的住宅地理学(geographyofhousing)[12]。

1.1.4生态学派生态学是一门关于“家”的科学(I.L.Meharg,1969)[14],显然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科学有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派以人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居住空间结构。

人居环境的生态学研究是建立在生态学研究与规划研究所具有的类似空间和功能上的层次性的基础之上,目世界地理研究16卷18前研究涉及到区域、城市范围内自然要素的全面研究,更倾向于面状的土地或景观(林文棋,2001)。

在现有的人居环境的生态学理论研究中,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方法,即道萨迪亚斯的人居环境分类、E.P.Odum的生态系统利用分类与德国的景观利用规划分类方案。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认识和分析自然要素的类型及其发生规律,探寻符合自然规律的人居环境组织方式[15]。

197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城市专家小组会提出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系统,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生活及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城市居住区及其农产品供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为合理地规划人类住区打下基础,这是首次用城市生态学来研究人居环境的学术活动。

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ChicagoSchoolofHumanEcology)的创始人帕克(R.E.Park)等借助生态学原理竞争、淘汰、演替和优劣用于城市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创建了著名的“三大经典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居住空间分异作了重点描述,反映了现代城市社区空间演进的一般规律,并系统地以因子生态分析法取代了以往的社会区域分析法[18]。

生态学家还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理想的人居模式———生态城市的概念。

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提斯基(O.Yanistky)于1987年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模式,代表了住区发展的方向,认为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居住环境[12,16]。

雷吉斯特(RichardRegister)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全的城市,是紧凑、节能、与自然和谐、充满活动的聚居地,其中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17]。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已颇有成果,除了上述的几个学派外,其它学派对城市人居环境也有涉及,如新古典学派、行为学派分别以新古典经济学和区位行为理论为基础,解释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重点研究居民住房选择及其决策行为;制度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区位政治学和韦伯社会学为理论基础,重视居住空间结构形成的社会、政府结构,研究居住分异、住房供给与分配的制度因素等[19]。

1.2国外人居环境实践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居环境建设,经历了从战后的大规模重建、重视数量阶段,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再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重视质量特别是环境质量阶段。

现代住宅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当时为了解决战后住房的紧缺问题,采用的是一种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

西方工业化方式生产的成果是显著的,大大缓解了二战以后欧洲各国的住房问题,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无奈也无它的选择,这种生产方式制造了无数的“房屋机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工业化的建筑施工,将人与自然隔离对立起来,在居住硬件改善的同时失去了环境的亲近感与和谐感。

这种方式从今天看来,有一定的后患:“消耗-产出-消费”的机器运作模式必须依靠大量的物质和能源投入,房屋产出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热、废弃物等,严重污染了环境。

随后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尊重人,尊重环境,把建筑作为形体环境的一部分来考虑成为人居实践的重点。

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悠久的和良好的传统,二战后,人居环境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住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的治理等方面[20,26],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则根据国情各有侧重:祁新华等: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2期191.2.1英国注重卫星城和村镇可持续发展1944年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中,在伦敦周围建立了8个卫星城市,以达到疏解城市的目的。

经过不断地发展,在大都市的外围建设的一系列卫星城镇,与其所依托的大都市有一定距离,居住地靠近就业场所,很多设施都可以自给自足。

从居住条件、设施配套和交通方式来看,这类新城都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并且十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

2000年末,英国政府环境、交通与区域部(DETR)在“千年纪村镇与可持续发”报告中较系统介绍了“创建可持续发展”住区的8项评价标准,分别涉及到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共参与和决策、经济活动及综合评价等多个方面,用于指导人居环境实践[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