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不须通过形象影响人们,它对于人们情感的激发更为直接,因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也能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什么是整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也就意味着要建起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桥梁,认识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减少知识的分割。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要意识到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联,并巧妙地把语文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本,领悟生活,这就是笔者领悟的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其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即是把音乐巧妙地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它的提出弥补了小学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音乐追求诗意、描绘形象、传达情感、动人心魄,与语文教学的文本有相同点、相通点,而且互动。在“以情优教”的优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便成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产物。
2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的作用
2.1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雪儿》这一课的最后两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我“对雪儿的呵护,雪儿终于可以展翅飞
翔时的样子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2.3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音乐以声音、韵调抒发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听觉;文学以语言描写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在习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能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有生命的,是流动不息的,是可以叠加、延伸的。视像一形成,思维积极性一调动,便又转化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因此,音乐在习作中的运用能促使学生积极联想,敞开心扉记录自己的一感一悟。
2.4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
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例如,《我的油布伞》(苏教版)一文中,“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此刻的“我”的情感,老师用语言是无法讲清的,这时,播放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不比老师空洞的讲解更为有效吗?
3 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方法
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是多样的,它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着手整合。
3.1 配乐朗诵
音乐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节奏性,作用于诗文,可以使诗文增加节奏感。在进行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体裁的课文教学时,配上一曲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对于理解诗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欣赏诗文语言美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月光曲》时,配上钢琴曲《月光》,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月光的轻柔、飘渺、朦胧;教学《林中乐队》时,配上一曲班得瑞的《寂静山林》,一下子就使学生置身山林的听觉享受,沉浸在溪湍鸟鸣的原始天籁中,人与自然在音乐中和谐统一;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配上《黄河钢琴协奏曲》朗诵,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能越读越激昂,充分感受作者豪迈的气魄和黄河磅礴的气势。
3.2 低吟浅唱
现在的语文教材选文中有不少就是优美的歌词,或是在音乐教材中配曲学唱的古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静夜思》、《北京的桥》、《长江之歌》等等。在进行这一类教材的教学时,我们不光要配着伴奏音乐朗诵,还要跟着原唱哼一哼,用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灵魂。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诗文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文留下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
3.3 由此及彼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的语文课,她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的《白鹅》,她在教学中两个设计非常新颖:第一个设计是学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个句子时,教师先出示脸谱理解什么是“净角”,然后放起京剧的音乐,模仿起窦尔墩出场时那不紧不慢的样子,学生也起立踱着步子学了起来,“净角出场”时的大模大样在模仿中就理解了。第二个设计就是在理解“三眼一板”这个词语时,她带着学生打起了四四拍子,问强弱关系能不能变,由“强弱弱弱”变成“弱弱强弱”或其它,学生马上理解了“三眼一板”就是指“鹅老爷”的生活很规律,有条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有这样的结合点时,我们若能进行理解迁移,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生活。
总之,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的联系,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