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的方剂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眩晕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眩晕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5d278b8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8.png)
行之医话1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眩晕——平肝清晕汤(张子琳方)【组成】 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白蒺藜12g,菊花9g,生地黄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功效主治】 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每逢用脑过多,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而增剧。
伴有目糊、口干、少寐、心慌等证。
脉弦数。
【方解】 平肝清晕汤,乃张老多年之经验方,遵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理,从张锡纯的建瓴汤推衍而得。
方中白芍、生地黄滋阴养血,生石决明乃镇肝潜阳治眩晕之要药,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兼有滋阴之功。
合而用之,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又可潜镇上之阳,为方中治本之品。
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而兼祛头风,此为方中治标之药。
全方七味,标本兼顾。
对肝阳上亢之眩晕,不论其病因如何,皆确中病理,故效如桴鼓。
【加减】 如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玉竹等柔肝息风之品;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干者,加当归、火麻仁;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恶心者,加竹茹、代赭石;失眠者,加远志、炒酸枣仁;如食少纳呆者,去生地黄。
【验案】 孟某,女,64岁。
1974年4月7日初诊。
患美尼尔综合征多年,并伴有轻度动脉硬化。
每年春季频繁发作,本次发作已10余天。
现症见:头晕甚,耳鸣不止,食欲不隹,恶心,嗳气,喜进冷食。
头晕不得转侧,如坐舟车,动则恶心,呕吐,眼糊,目眩,以闭目静养为安。
左手、足发热,右手、足觉冷,伴有心慌、失眠、手足抽搐,溺黄,大便一般,脉沉弦无力。
此为肝阳上亢所致,拟以平肝清晕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白芍12g,白蒺藜12g,生石决明15g,菊花10g,竹茹6g,代赭石10g,远志6g,生龙牡各15g,夜交藤12g,钩藤10g,桑枝15g,麦冬10g,龙胆草5g,炒酸枣仁15g,丝瓜络10g。
水煎服。
二诊(4月10日):服上方2剂后,头晕减轻,已能进食,恶心轻微,但吐酸水,余无不适。
脉沉弱稍弦。
上方去龙胆草加半夏10g。
继服2剂后诸症均安。
按:本患者呕吐较重,故加竹茹、代赭石降气止呕;伴有心慌、失眠,加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四肢抽搐,加钩藤、桑枝、丝瓜络通络止痉。
范文甫头晕方
![范文甫头晕方](https://img.taocdn.com/s3/m/d5686b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a.png)
范文甫头晕方范文甫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他的头晕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多种头晕症状。
本文将介绍范文甫头晕方的成分、功效、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成分范文甫头晕方的主要成分包括:1.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症状。
2.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3.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眩晕等症状。
4.白芍:白芍具有活血止痛、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5.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眩晕等症状。
6.甘草: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以增强头晕方的疗效。
功效范文甫头晕方的主要功效包括:1.缓解头晕、眩晕等症状。
2.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
3.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4.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用法范文甫头晕方的用法如下:1.取出适量范文甫头晕方,放入砂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
3.过滤药渣,取出药液。
4.每次服用50毫升,每天2次。
注意事项范文甫头晕方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用过程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4.服用过程中应遵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结论范文甫头晕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缓解头晕、眩晕等症状,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您有头晕等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范文甫头晕方,但是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37d4f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5.png)
眩晕病中医名家经验
眩晕病,即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中医名家在治疗眩晕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眩晕病多与脑、耳、眼等器官功能失调有关,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改善器官功能,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等。
2. 中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眩晕病主要通过调理肝风、疏肝气以及补益脾胃等方式来改善病症。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天麻钩藤饮、四逆散等,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3. 饮食调节:中医认为,眩晕病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调节。
推荐患者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山药、红豆、黑米等,同时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调节生活习惯:中医认为,眩晕病与情志不宁、过劳等因素有关,因此患者需要注意调节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规律生活,注意充足的睡眠。
以上是中医名家治疗眩晕病的一些经验,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
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联合治疗颈椎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联合治疗颈椎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b95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1.png)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联合治疗颈椎性眩晕中的效果分析颈椎性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发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颈椎性眩晕与颈椎功能障碍相关,因此针对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症状,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该方剂在颈椎性眩晕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和葛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草药,具有清热镇静、健脾和胃、醒脾开窍等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是由这四种草药配伍而成的,主要用于治疗眩晕、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颈椎性眩晕患者群体中,该方剂被广泛应用,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该方剂具有清热镇静的作用,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颈椎短暂性缺血缺氧症状,从而减轻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目眩感。
第二,草药的成分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改善颈椎的供血,进而缓解颈椎功能障碍。
综合来看,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颈椎性眩晕症状。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治疗颈椎性眩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该方剂治疗的颈椎性眩晕患者中,有超过7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有约15%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这说明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在改善颈椎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除了临床观察,也有一些实验研究对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的治疗机制进行了探索。
一项实验发现,该方剂可以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颈椎炎症,从而减少眩晕症状的发生。
另一项实验则发现,该方剂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颈椎神经功能,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这些实验结果为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治疗颈椎性眩晕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并非万能之药,对于所有的颈椎性眩晕患者都有效。
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草药治疗前,还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诊断。
此外,草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半夏白术天麻加葛根汤时,医生的指导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d0812e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7.png)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眩晕症,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头晕目眩,想想都让人不舒服。
就像你在玩过山车,突然停下来,世界还在转,自己却傻傻地站在那儿。
这种感觉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说到眩晕症,很多人就开始皱眉头,想要找个好办法解决。
中药辩证治疗,嘿,这可是一门艺术,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用中药来对付这个 pesky 的问题。
想想看,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咱们得从根本上来入手。
眩晕的原因可多了,像是肝阳上亢,脾虚痰湿,或者心肾不交,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没关系,咱们有办法!比如说,肝阳上亢的朋友们,常常会感觉到头痛、耳鸣,情绪还容易波动。
这个时候,咱们就可以用点“天麻钩藤饮”之类的方子。
天麻可谓是“头脑风暴”的高手,能有效地平息头部的那股热气,简直就是送给眩晕症患者的福音。
再说说脾虚痰湿的情况,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离自己远得很。
其实不然,吃得不规律,生活不规律,痰湿就容易上身,眩晕也就随之而来。
这时候“二陈汤”可就派上用场了。
这个方子里的半夏和陈皮,简直是绝配,像是打击乐和旋律,合奏得特别和谐。
它们能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空,眩晕的感觉自然也就随之而去,感觉就像一阵清风吹过,神清气爽。
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肾不交,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晚上总是睡不好,早上醒来却觉得晕乎乎的。
这个时候,咱们可以考虑“知柏地黄丸”。
这个方子听起来挺复杂,其实里边儿有滋补肾阴的药材,让你晚上睡得香,早上起得快。
心肾一交融,眩晕也就没了,生活质量瞬间提高,简直是立竿见影。
治疗眩晕,除了方剂,还得搭配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咱们平时也得注意饮食,少吃油腻的东西,多吃点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身体自然会轻松不少。
生活要有规律,尽量早睡早起,别熬夜。
熬夜可是个大敌,让你第二天起来就像被拖着走一样,头脑昏沉。
情绪也会影响眩晕,比如说压力大,焦虑症状出来,眩晕也会跟着上场。
这个时候,心情的调节尤为重要。
可以试试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像散步、瑜伽,这些都能让你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ad018d40740be1e640e9aa2.png)
。 急性发作期以祛痰、化瘀、熄风、泻火为法; 缓解期以健脾胃、补肝肾、益气活血为法。 在临床中,应在辨病基础上, 针对某一时期主要的证候
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肝阳上亢 --兼纳呆,乏力,面色苍白-- 脾虚气血不足 --兼纳呆,呕恶,头重,耳鸣--脾虚痰浊中阻 --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肾虚清窍失养
吐去清痰而眩晕顿愈。——吐能升气,清阳 可复。
【各家学说】
4、无瘀不作眩
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汪机《医读》中载“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 ,桃红四物。”
虞抟在《医学正传》中亦言:“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 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应包含两种不同病因病 机?)
清·潘楫《医灯续焰》“诸阳上行于头,诸阳上行于 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 虚而眩晕生焉”。
【名医大师诊治验案】
1、裘沛然——清肝降浊治眩晕
魏某,男,81岁。
主诉:头晕欲仆半年。
初诊:患者曾因眩晕不能自制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 “脑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抑郁症”口服黛安神、氯 硝西泮、铝碳酸镁、心脑舒通”等多种药物,疗效不显。 就诊时见:头晕目眩,活动欠利,行走须他人搀扶,反 应迟钝,神情淡漠,嗜睡懒言,口渴口粘,口淡乏味, 食纳不佳,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苔厚黄腻,
芎、橘红、僵蚕、干姜。
4)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脾胃证,头疼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黄芪、人参、茯苓、陈皮、苍术、
酒黄柏、干姜、泽泻、神曲。
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气上冲胸,战 摇眩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2b10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b.png)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内耳眩晕是由于内耳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近年来,中医治疗内耳眩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将introduce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0岁,于一周前出现突发性头晕、眩晕、雪盲感和恶心,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失调,初步诊断内耳眩晕。
由于病情加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前来中医科求治。
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因不一,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本病患者属于肝肾亏虚,脾胃不和之证。
患者平时熬夜较多,饮食不规律,情志不舒畅,加上年龄较大,导致肝肾亏虚,脾胃失调,形成内耳眩晕的病症。
三、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品种采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治疗。
泽泻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渗湿的功效,对治疗内耳眩晕、水肿、尿路感染等症效果显著。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失眠、腹泻、胃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本病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制何首乌、枸杞子、麦冬、阿胶等药材,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润肺止咳等功能,形成“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
四、疗效评价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头晕、眩晕感消失,恶心、呕吐也得到了缓解。
经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病情已经稳定。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疗效非常满意。
本病方剂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内耳眩晕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疾病,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中医有很多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作为中医新兴的治疗方案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避免了副作用明显的西药治疗,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方剂
![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d85035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方剂眩晕是指头晕眼花的感觉,常伴有稳定失衡感,痰浊上蒙型眩晕是指眩晕发作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多与气血失调、痰浊阻滞有关,因此中药方剂的选用能够较好地治疗此类症状。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方剂。
1. 逍遥散:逍遥散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经典方剂,主要由陈皮、枳壳、半夏等中药组成。
逍遥散有疏散风痰、平衡气血的作用,对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病人常常出现头晕眼花、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时,可考虑使用逍遥散治疗。
2. 陈皮枳实汤:陈皮枳实汤是另一种有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方剂,它含有陈皮、枳实、茯苓等中药成分。
这个方剂有疏散风痰、化痰止咳、调理脾胃的作用。
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咳嗽、咳痰、头晕眼花的人。
在应用中药方剂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病因:眩晕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症状,有时候可能与颈椎病、贫血等其他疾病有关。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病因,避免漏诊或误诊。
2. 合理调配方剂:在使用逍遥散、陈皮枳实汤等方剂治疗时,还可以结合病人具体症状、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剂,增加或减少某些中药成分,以达到最佳疗效。
3. 饮食调理:饮食对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粗粮等有助于祛痰的食物,有助于提高疗效。
总之,中药方剂能够较好地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
在选择方剂时,应根据具体症状、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调配,配合饮食调理,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此外,病人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f3a7e9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2.png)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眩晕的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参考:
1.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2. 左归丸: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
3. 再造丸:治疗内耳炎导致的眩晕。
4. 参附片: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头晕、眩晕。
5. 小柴胡汤:治疗肝郁脾虚引起的头晕,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治疗眩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按医生的处方来使用。
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对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对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dfbac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c.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对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高血压病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旨在对这一方剂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探究其对高血压病眩晕的治疗作用。
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的药理作用1.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是经典的治疗眩晕的方剂,具有理气化痰、祛风定惊的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搭配使用,可以顺气化湿,疏通气机,缓解头晕、耳鸣等症状。
2.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主治胆胃湿热、痰热壅滞引起的头晕耳鸣,具有清热燥湿、祛痰定惊的功效。
黄连、黄芩、栀子等药成分可以清热燥湿,祛痰定惊,改善头晕、眩晕症状。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高血压病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观察对象选取符合高血压病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头晕、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同时伴有高血压证据。
2. 治疗方案观察对象均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每日一剂,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总疗程为3个月。
3. 观察指标通过主观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生理指标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包括头晕、眩晕、耳鸣、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和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4.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后,观察对象的头晕、眩晕、耳鸣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自觉状况明显好转;同时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对高血压病眩晕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同时对生理指标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以上临床疗效评价可以得出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对高血压病眩晕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案。
由于本次观察的限制,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治疗头晕经方案例
![中医治疗头晕经方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3f8a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8.png)
一、案例背景患者,张女士,女,45岁,居住于我国某城市。
患者自述近一个月来,经常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劳累后更为明显。
伴随症状有:恶心、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患者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头晕”,但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了解到中医治疗头晕有一定的疗效,故寻求中医治疗。
二、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中医诊断为“眩晕”。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三、中医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补益肝肾,调和气血;(2)祛痰湿,通络止痛;(3)养心安神,改善睡眠。
2. 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方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调和脾胃。
(2)针灸治疗穴位:百会、风池、足三里、太冲、内关操作:百会、风池、足三里、太冲、内关穴位每次选用2-3个,采用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功效: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3)按摩治疗手法:揉、按、拿、擦等部位:头部、颈部、肩部、背部操作: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次按摩30分钟,每日1次。
功效: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4)生活调理①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②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③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四、治疗效果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头晕症状明显改善,恶心、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治疗2周后,患者头晕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总结本案例通过中医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头晕症状。
中医治疗眩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眩晕归脾汤加减
![眩晕归脾汤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29e92819844769eae009ed4a.png)
眩晕,痿病:气血亏虚:
中药方剂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解: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升麻升举清阳,薏苡仁、陈皮理气化湿,北沙参、天冬、甘草甘润生津养阴。
具体方剂如下:
黄芪 20g 龙眼肉 10g 人参 10g 白术 10g
当归 20g 升麻 6g 山药 10g 薏苡仁10g
陈皮 15g 莲子 10g 天冬 10g 北沙参10g
甘草6 g 麻黄根10g 浮小麦30g 五味子6g
用法:3付,200ML,开水冲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予以中药方剂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解: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升麻升举清阳,薏苡仁、陈皮理气化湿,北沙参、天冬、甘草甘润生津养阴。
加用银柴胡清虚热,胡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具体方剂如下:
黄芪 20g 龙眼肉 10g 人参 10g 白术 10g
当归 20g 升麻 6g 山药 10g 薏苡仁10g
陈皮 15g 莲子 10g 天冬 10g 北沙参10g
甘草6 g 麻黄根10g 浮小麦30g 五味子6g
银柴胡 6g 胡黄连 3g;
用法:3付,200ML,开水冲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15ba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4.png)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又称眩晕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镇静肝风、熄灭内火的作用。
该方剂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记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介绍镇肝熄风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病例一:头晕眩晕患者张先生,60岁,主述头晕眩晕已有数月,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耳鸣等症状。
经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眩晕。
医生给予张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周的连续服用,张先生的头晕眩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稳许多。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二、病例二:耳鸣眩晕患者李女士,45岁,患有多年的耳鸣眩晕症状,反复发作,经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一次详细的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肝风内动所引起的。
医生决定给予李女士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接着再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
三、病例三:头痛口苦患者王先生,50岁,常年头痛口苦,伴有疲劳无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火上升引起的。
医生给予王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头痛口苦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继续进行了数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基本痊愈,感到整个人焕然一新。
在临床应用中,镇肝熄风汤方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眩晕、耳鸣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该方剂可镇静肝风、清热燥湿,对患者心情波动、耳鸣头晕、口苦口干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斟酌配伍,严格掌握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一些症状的缓解有显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头晕眩晕等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希望医生们在使用该方剂时,能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科学斟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5263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3.png)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前言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所有门急诊患者中有5%至10%的比例。
眩晕症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眩晕症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血府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备受认可。
本文将探讨血府逐瘀汤的治疗眩晕症的经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方剂中医药有许多方剂可以治疗眩晕症,例如四逆散、龙胆泻肝丸、谷氨酸钠、补脑益气汤等。
在其中,血府逐瘀汤是用来治疗因气血不足、经络阻滞而引起的头晕、眩晕的常用中药方剂。
据文献记载,血府逐瘀汤是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创制的,原方的组成为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香附、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九味药材,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
其主治头痛、头晕、血瘀痛等。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机理血府逐瘀汤的主要成分为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它们的作用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
临床证明,眩晕症的病因主要是血瘀,血瘀是导致局部血流阻滞,引起气血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瘀堵塞,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的目的,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运作。
此外,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花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两种中草药的组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川芎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血府逐瘀汤对于治疗眩晕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实验研究实验设计一份针对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的实验研究发表于《江苏中医药》杂志上。
该实验共有60例眩晕病人参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的病人采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连续疗程14天,而对照组的病人采用西药治疗,例如美托洛尔等常用降压药,同样疗程为14天。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眩晕缓解率更高。
头晕中药方剂
![头晕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b70001e3650e52ea5418983b.png)
头晕中药方剂关于《头晕中药方剂》,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算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十分繁忙,大家也应当十分重视身心健康管理方法。
不然当人体上出現一些病症的情况下再开展管理方法,此刻要想医治这种病症就十分不易。
在其中大部分人存有眩晕这类症状,都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头部神经病症。
眩晕症最关键的症状表现便是头部眩晕,因此中医药学上有什么治疗眩晕症的中医药方?1、医治眩晕药方有什么1.1、气血两亏型:症见眩晕动不动加重,脸色苍白,唇甲不华,心烦失眠,神疲懒言,饮食搭配灭少,舌色淡,脉沉细。
三眩定晕汤加黄芩、川芎。
1.2、淤血内电阻型:症见眩晕,常常产生于脑外伤、心脑血管病、脑梗塞后遗症病人。
三眩定晕汤加川芎、玫瑰花、延胡、莒蒲。
每天1剂,水煎服,25天为1治疗过程。
2、眩晕症病人平时要注意什么在饮食搭配上,尽可能不必吃辣椒的、油腻感的一些有刺激的食材,能够多吃一些红枣,能够协助调整血气,协助病况,像荔技、槟郎、菏叶那样不利气血和肝火的食材最好是不必吃,不利医治。
每日要维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的自然环境要清静,那样才可以非常好地促进睡眠,仅有睡好啦优秀人才有精神,那类由于疲倦而造成眩晕才会渐渐地的消退。
3、眩晕症及脑梗塞的差别眩晕症发病时的情况下经常会觉得到头晕目眩的晕,有时还会继续出現恶心想吐、呕吐、冒冷汗等病症。
需要留意的是,眩晕症它是一种病症,并并不是一个病症。
脑栓塞是一种头部的病症,它病发忽然,常常在人清静歇息或是睡眠质量的情况下忽然病发。
病发在数钟头或1~2天内做到高峰期。
会觉得到头痛、眩晕、耳鸣、中风偏瘫,吞咽困难。
造成眩晕最普遍的原因1、药品副作用高血压药品ACE缓聚剂和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物,都是减少血压,引起眩晕。
一些心脏病病人服食利尿药时候脱水,也会造成眩晕感。
镇静药抑止神经中枢,使人的大脑活动降速,也是造成眩晕的一大要素。
而缓解鼻塞的解血肿药使血管收缩,影响人的大脑制氧致眩晕。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4134c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9.png)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头晕是指头部发生不适,症状包括眩晕、头重脚轻、头昏眼花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认为头晕多因气血不足、肝肾虚弱、脑部供血不足等引起,因此中药治疗头晕的方法主要是补气养血,滋肾养肝,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益气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方剂组成: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牛膝15克。
将药材煎汤,制成丸剂,每次服用9克,一日三次。
二、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温补血气、暖胃散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头晕心悸、手脚冰冷等症状。
方剂组成:当归20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
将药材和羊肉一起煮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眼花、头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四、益智仁饮益智仁饮是一种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益智仁12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五、柿蒂散柿蒂散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口干、便秘等症状。
方剂组成:柿蒂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白术10克,生地15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总之,中药方剂治疗头晕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中药治疗头晕也需要注意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https://img.taocdn.com/s3/m/d36ffb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a.png)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治伤寒表里未解。
渴而小便不利。
白术(生)茯苓猪苓(各二钱)泽泻(三钱)桂(一钱)上五味。
为散。
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或生料煎服。
温覆取微似汗。
按五苓散。
本治太阳经邪犯本。
渴而小便不利。
饮水即吐之水逆。
故用二苓、泽、术。
利水生津。
又需桂以蒸动其津。
则渴者自不渴矣。
后人不达此义。
每用五苓治阴虚泉竭之证。
重涸其水。
发热发渴。
势必转加。
岂方之咎欤。
况有去桂而用四苓者。
曷知此方全赖桂之辛温。
则术不至壅满。
用方者当须识此。
无愧圣贤一脉。
猪苓汤(玉函)治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及少阴病下利。
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
五苓散去术、桂。
加滑石、阿胶等分。
水煎去滓温服。
日三。
按此太阳少阴药也。
五苓散用术以导水滋干。
即兼桂之辛温以蒸动其津气。
此用滑石之清热利水。
即兼阿胶之甘润以保护其血液。
汗乃血之液。
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猪苓散(金匮)治呕吐思水。
五苓散去泽泻、桂。
为散。
饮服方寸匕。
日三服。
泽泻汤(金匮)治支饮眩冒。
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
茯苓泽泻汤(金匮)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五苓散去猪苓。
加甘草、生姜。
(家秘。
加芦根。
)茯苓戎盐汤(金匮)治胞中精枯。
血滞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桂。
加戎盐。
(即青盐)桂苓丸治肾气上逆。
水泛为痰。
逆冲膈上。
及冒暑烦渴。
饮水过多。
腹胀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白术。
用桂一两。
茯苓二两。
蜜丸。
沸汤下二钱。
日三服(作汤名桂苓饮。
)桂苓甘露饮治温热病。
小便不通。
烦渴引饮。
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四苓散治小便赤涩胀痛。
及温热时行烦渴。
五苓散去桂。
茵陈五苓散(金匮)治黄瘅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茵陈蒿。
春泽汤治气虚伤湿。
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人参。
葶苈木香散治阳水腹胀。
大小便秘。
五苓散加葶苈、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附记: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泽泻汤方有白术,健脾燥湿水饮除;痰饮停留头晕眩,泛恶苔腻有还无。
组成:泽泻、白术。
功效:健脾利水,燥湿除饮。
主治:饮停胃肠证。
名医治眩晕医案
![名医治眩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c20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9.png)
名医治眩晕医案
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感的一种症状,常见于老年人和患有内耳疾病的人群。
这种症状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及时治疗眩晕症状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位名医治疗眩晕的医案。
1. 蚂蚁粉疗法
曾有一位患者因患有慢性内耳炎而引发眩晕症状,多次就医却无法有效治疗。
后来,该患者听闻了某位名医使用蚂蚁粉治疗眩晕的医案,决定前往求治。
名医将蚂蚁粉研磨成细粉末后,让患者每天将其撒在舌头上,服用一周后,患者的眩晕症状逐渐缓解。
2. 针灸疗法
一位老年人因患有高血压和颈椎病而引发眩晕症状,多次药物治疗无效。
后来,该患者听闻了一位名医的针灸疗法可以治疗眩晕,决定前往求治。
名医通过对患者的脉象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后,给予了特殊的针灸疗法。
经过连续多次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 中草药疗法
一位女性因患有内耳炎而引发了严重的眩晕症状,多次就医却无法得到缓解。
后来,该患者听闻了一位名医采用中草药治疗眩晕的医案,决定前往求治。
名医为患者制定了一种特殊的中草药方剂,并让患者每天按照剂量服用。
经过一个月的中草药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同时她的耳鸣和头痛症状也有所改善。
以上几位名医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治疗了眩晕症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对于患有眩晕的人来说,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疗法在治疗某些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
眩晕的经方治疗
![眩晕的经方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6047debfab069dc5022017e.png)
眩晕的经方治疗眩和晕是两种不同的症状。
眩指眼花,视物模糊;晕系头晕,或昏蒙不清或摇晃不定。
因二者往往互相并见,故统称眩晕。
本证在《伤寒》、《金匮》里没有专门论述,而见于多种病变之中,如《伤寒》太阳病中有吐,下后,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言为脾胃虚弱饮邪为患者,有邪在少阳的目眩;有肾阳虚,寒水为泛之头眩。
《金匮》书中论述更详。
如第三篇百合病之头眩;第五篇附篇中记载脾肾阳虚家挟风寒之头眩,历节病中之头眩;黄疸病之头眩,皆为湿热所致者;虚劳病篇阴阳两虚之头眩;痰饮病篇多处论述有关头晕等等。
归纳起来不外有寒热虚实证,虚证多责之脾肾,实证多为痰饮,湿热,外邪为患,是后世医家治疗眩晕的重要理论指导,现将临证较常用而且有效的分类方证分析以下。
1、外邪内传,邪留少阳证候: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耳聋耳鸣,脉弦,舌红或淡红苔薄黄,或呕吐,胸中烦,或产后眩冒,寒热无汗脉微弱。
治法:和解少阳,驱风清热。
方药:小柴胡汤,头痛加菊花,夏枯草,口渴去人参加花粉;胁下痞硬明显加瓜蒌;腹痛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泽泻。
近年来以药理手段,提取各味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研究,明确其对人体各系统、体液、细胞内外环境,病原体等多方面作用机理,总结有十大作用。
①退热解毒:认为柴胡甙、柴胡皂甙A、黄芩甙,黄芩素等均有抗炎性渗出,抑制肉芽生长,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影响,起退热解毒作用。
河北李仲兴氏认为柴胡的抗炎作用类似强的松龙……,参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抗炎、抗过敏作用。
②化饮渗湿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本方有抗炎,改善组织血管的通透性和细胞内外环境作用,故对胸膜炎、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
③蔬肝利胆作用:治传染性肝炎黄疸。
④活血化瘀作用:含大量菸酸可降低血胆固醇,使纤维旦白溶解,软化血管,从而使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治疗预防作用。
⑤止咳平喘。
⑥健脾利湿。
⑦解痉除痫:柴胡,生姜能抑制引起痉挛的戊四唑听觉神经细胞电位变化,抑制电位除极相,有微弱麻醉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眩晕的方剂
一、方剂组成
生地10-20g 丹皮10-20g 钩藤15-20g 山药15-20g 茯苓10-20g 山芋肉15-20g 当归10-20g 珍珠母10-20g
菊花10-20g 川芎10-20g 地龙10-20g 天麻10-20g 半夏8-10g 酸枣仁20-30g 栀子8-10g 僵蚕8-10g 甘草5-10g 胆南星8-15g。
二、功能与主治
镇肝潜阳、熄风止眩。
用于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
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技术领域: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方剂,属医药领域。
四、技术背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病人的一种自我体验,大约30%的人一生中会经历此症,它涉及多个学科。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
能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之多。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
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五、病因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表现为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眩晕按照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两大类;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眩晕按照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70%。
眩晕的病性以虚居多,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髓脑失充。
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或痰火气逆,上犯清窍。
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或肝风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
六、机理
本方重用生地滋补肝肾之阴,山药益气养阴,山芋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三药共用滋阴益气;珍珠母镇肝熄风,钩藤清热熄风降火、
与天麻共同平肝潜阳;川芎辛温升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地龙清热熄风,通行经络,僵蚕熄风止痉、化痰,共用镇肝熄风、降火通络;当归补血活血,酸枣仁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二药为用,补血养心;半夏、茯苓、胆南星健脾燥湿化痰;丹皮、菊花、栀子清肝泻火;甘草调和诸药。
七、临床运用
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应用。
八、临床资料
1.病例资料
7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其中颈椎病48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17例。
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突然眩晕,表现为视物旋转,倾倒感和躯体不敢活动,伴恶心、呕吐35例(48.6%),视力障碍32例(44.4%),耳鸣耳聋24例(33.3%)。
一侧肢体无力8例(11.1%),每次发作10分钟~3小时,间隔6小时~3日。
2.治疗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口服止眩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对照组32例,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3.疗效标准治愈:
治疗1~3天后,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消失;有效:治疗5天后,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但偶有头晕及漂浮感;好转:治疗7天后,基本症状消失,但仍有头晕及行走不稳感;无效:治疗10天后,眩晕等伴随症状改善不明显。
4.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1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2例,好转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九、对比资料临床上常用的抗眩晕药物:
1、刺五加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明显改善睡眠。
2、川芎嗪:能抑制TXA2 的合成和释放,促进PGI2 的合成,调节改善脑内及内耳循环,起到缓解和消除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作用。
3、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明显降低人脑中动脉张力,对基底动脉环具有扩张作用,能对抗5 -羟色胺收缩基底动脉的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常压缺氧能力。
4、葛根素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并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脑细胞代谢,保护脑细胞超微结构,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5、黄芪注射液有补脾益肺,益气生血,升阳之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起到活血祛瘀、养心安神的作用。
6、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复脉,补虚固脾,滋阴潜阳之功,通过补气来推
动血行达到治疗眩晕目的。
它不仅能改善眩晕主症,也能改善体力及精神状态。
7、天眩清注射液为天麻提取物,天麻素在体内水解成天麻或透过血脑屏障后与苯二氮受体结合而起到镇静作用,还可增加椎- 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的供血。
8、颈复康冲剂具有活血化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功效。
能使脑组织微血管的侧支循环通畅,增加脑组织内的血流灌注量,改善脑组织血管微循环,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到代偿和缓解,脑组织缺氧和内耳水肿得到改善和消除。
9、全天麻胶囊具有平肝息风、镇痛止痉、滋阴补血、益气固精、安神定志之妙用,对治疗眩晕、失眠、耳鸣等有独到之处。
以上资料表明,中成药在扩张动脉、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脑组织耐氧能力、改善内耳循环、解除和改善膜迷路积水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并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在治疗眩晕症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