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针@
中医“针灸”的发展演变史
中医“针灸”的发展演变史青年中医李铎(2019-10-11 ·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针灸疗法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从早期文献看,所记载的以灸法为主,所以艾灸的应用可能比针刺更早。
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公元前八千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面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
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
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发现很多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为腧”逐渐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针刺效应和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人体有一个经气运行的完整结构——经络系统。
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将腧穴、经络从理论上系统化,形成了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及其他中医理论的形成使针灸成为中医一门独立的学科。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条文35条提出用针灸预防、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等重要观点,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东汉末期的华佗,针灸取穴少而精,并很注意针感的传导,著有《枕中灸刺经》(已佚)。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中医针灸学综合练习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针灸学综合练习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下列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是:A.率谷B.完骨C.听会D.风池E.翳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手少阴心经的第一个腧穴是:A.天泉B.水泉C.极泉D.廉泉E.曲泉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根据补母泻子法,以下取穴错误的是:A.肺虚证取太白B.肝实证取行间C.胃实证取厉兑D.心虚证取大敦E.膀胱实证取至阴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4.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腧穴是;A.腰俞B.腰阳关C.命门D.肾俞E.志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5.治疗肝阳头痛较好的组方是:A.悬颅、颔厌、太冲、太溪B.风池、头维、合谷、通天C.中脘、丰隆、百会、印堂D.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E.合谷、三阴交、阿是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6.肺经腧穴中,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A.曲泽B.孔最C.经渠D.列缺E.少商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7.关于消渴的治疗,以下取穴哪项是错误的:A.上消可取中府、太渊B.中消可取太溪、太冲C.下消可取肾俞、胰俞D.上、中、下消均可选用胰俞E.口干舌燥加廉泉、承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8.对奇经八脉论述正确的是:A.直接隶属于脏腑B.有阴阳表里配合关系C.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D.八脉中的任、督、冲皆起于胸中,同出于会阴,称”一源三歧”E.沟通了经脉与络脉的联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9.风府、脑户、强间、后顶四穴的间距是:A.0.5寸B.1寸C.1.2寸D.1.5寸E.2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0.关于十二经筋的沦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其循行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B.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C.十二经筋是机体的卫外屏障D.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E.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1.治疗巅顶痛,取穴当以下列何经为主:A.少阳经B.少阴经C.阳明经D.太阴经E.厥阴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2.关于便秘的治疗选穴,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热秘取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B.气秘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C.虚秘取脾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关元D.冷秘取气海、关元、肾俞、关元俞E.虚秘、冷秘均可以加取背俞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3.以下哪个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不属火:A.少府B.内庭C.劳宫D.然谷E.大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4.太乙神针属于:A.悬灸B.直接灸C.回旋灸D.实按灸E.间接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5.关于胁痛,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胁痛与肝胆两经关系密切B.胁痛可因肝郁、瘀血等所致C.胁痛也有阴虚所致者D.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E.肝郁胁痛常取肝俞、期门、侠溪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6.手三阳经都可以主治以下哪项疾病:A.目疾、热病B.头痛、耳疾C.咽喉病、热病D.头痛、齿痛E.目疾、鼻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7.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的骨度分寸是:A.12寸B.10寸C.9寸D.8寸E.6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8.下列腧穴,不属于任脉的是:A.中极B.承浆C.石门D.命门E.下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19.根据骨度分寸,下列穴位两者间距非0.5寸的是:A.神门、阴郄B.肓俞、神阙C.气海、阴交D.大椎、定喘E.太渊、经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0.治疗痰热遏肺型哮喘的首选组方是:A.大椎、丰隆、合谷、中府B.侠白、孔最、太溪、肾俞C.列缺、尺泽、风门、肺俞D.太渊、太溪、肺俞、肾俞E.足三里、气海、关元、定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1.下列各穴,不属于特定穴的是:A.合谷B.养老C.地机D.血海E.三阴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2.下列腧穴归经正确的是:A.神门属于手厥阴心包经B.阳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C.阳池属于手少阳三焦经D.阳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E.大陵属于少阴心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3.下列腧穴,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是:A.足临泣B.环跳C.期门D.风池E.丘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4.治疗中风闭证首选下列哪组腧穴A.关元、神阙B.百会、神庭、大椎、太冲C.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D.足三里、关元、气海E.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5.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面部B.胸部C.腹部D.肘膝部E.四肢末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6.对十二经别描述正确的是:A.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正经别出B.十二经别均上行至头项部C.十二经别从正经分出后,最终合于本经经脉D.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是:出、入、离、合E.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7.下列腧穴中,与至阳穴相平的是:A.膈俞B.督俞C.心俞D.神堂E.肝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8.关于咽喉肿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属风热者,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B.属虚热者,取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C.属实热者,主取少商、尺泽、合谷、曲池D.属虚热者,主取太溪、照海、鱼际E.不宜用灸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29.灸法的主治作用是:A.蔬肝理气B.安神补心C.温经散寒D.益气养阴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0.下列腧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是:A.阳谷B.阳溪C.太渊D.阳池E.腕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1.治疗湿热型胁痛的组穴首选:A.大包、京门、膈俞、三阴交B.阴郄、心俞、血海、三阴交C.肝俞、期门、侠溪、中庭D.支沟、阳陵泉、日月、期门E.阳陵泉、丰隆、外关、太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2.治疗三叉神经第2支痛,以下取穴哪项是错误的:A.合谷B.内庭C.四白D.颧?E.阳白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3.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B.杨继洲著《针灸大成》C.徐凤著《针灸大全》D.高武著《十四经发挥》E.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4.关于腰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取足太阳、督脉经穴为主B.毫针或补或泻C.主穴是夹脊、委中等D.劳损型加太溪、肾俞E.寒湿型加风府、腰阳关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5.对《内经》予以补充,并提出了八会穴,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解释的著作是:A.《针灸甲乙经》B.《难经》C.《针灸资生经》D.《十四经发挥》E.《针灸大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6.条口透承山可治疗下列哪种疾病:A.头痛B.面痛C.肩周炎D.上肢不遂E.急性腰扭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7.下列各穴,不属于络穴的是:A.列缺B.太渊C.内关D.外关E.丰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8.前发际至后发际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16寸B.12寸C.8寸D.6寸E.9寸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39.根据补母泻子法,以下取穴错误的是:A.肺虚证取太渊B.大肠虚证取曲池C.脾虚证取解溪D.肝虚证取曲泉E.心虚证取少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40.以下哪个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不属木:A.涌泉B.少泽C.少商D.少冲E.大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针灸学。
太乙神针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验案2则
【11 唐传志,李来道,邢军,等.137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分析fJl.前卫医药杂志,2∞l,18(3):219 【2】 王雪苔.太乙神针流传考忉冲医文献杂志,200t,(2):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785)
作者简介:吴焕淦,男,教授·E-lmil:mlll∞“98n@126·com 22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讨会
阳、手太阳交会穴,均主治面瘫,施灸可调节局部气血运行,通经活络,为近部取穴;阳自尤善治眼睑下垂。翳风与经外奇穴 太阳相配,可奏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合谷是治面瘫的效穴,属远部 取穴。八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讨会
太乙神针治疗周围型面刘慧荣,吴璐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关键词】 太乙神针;中医疗法;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B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部筋肉松弛,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又称为面瘫、卒口僻、口目僻、口眼喁斜、口蜗等,常年均有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发病者为多【l】。中医学认为,本病多 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面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太乙神针是清代出现的一种掺药艾卷灸法,最早记载于清·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12]。临床施灸方式多为实按灸, 主要用于虚证、寒证、风证、痰证等。笔者运用太乙神针药艾条温和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和后遗症期患者, 效果均显著,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病案l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太乙神针是中医灸法中实按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至今,历经数代医家不断传承改良,在治疗风、寒、湿邪导致的疾病方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现代医家通过对太乙神针的方药组成、制作及施灸方法的进一步改良,不仅拓展了太乙神针的治疗范围,同时使其更加简便易行,易于为患者接受,在临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应加强对太乙神针的基础研究,系统化、规范化其制作与操作流程,探究其治疗原理,为太乙神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太乙神针;实按灸;现代研究;综述灸法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灸法的起源据推测是在人类知道利用火以后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时可能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或治愈了某些疾病或烧灼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以及胀满等症状于是便主动用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由此产生了灸法[1]。
到了明清年间,灸法发展极盛,出现艾条卷隔纸(布)施灸的方法——实按灸,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改进,实按灸的集大成者——太乙神针应运而生,其首见于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中,书中记载的以药艾条为基础形式,以实按灸为操作方法,成为太乙神针基础制作与操作方法,改变了原有的雷火灸配方,加入不同的中药粉末,使得太乙神针的疾病治疗范围大大提高。
在治疗风寒湿邪、体虚痛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本文归纳总结了太乙神针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发展,为太乙神针的继承与发扬提供理论基础。
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1.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灸法的最初形式是《黄帝内经》以及《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的直接灸。
至两晋与唐宋之间,首次出现了隔物灸疗,最早见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2],包括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
以后又不断的有医家对隔物灸的种类进行补充,如唐代孙思邈增加了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 宋代许叔微创隔巴豆、黄连灸疗。
至明清时期,灸法在施灸方法上得到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出现了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新的灸疗方法。
中医药适宜技术6类20项
、中频治疗、低频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
中药定向透药等。
5
内服类
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茶 饮、药酒、药膳、膏方。
功法类 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导引养生功、 6 (或炮制 易筋经等。(饮片加工、煎煮、丸、散、膏、丹、
类) 胶囊、片等临方炮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灸;③非艾条灸:热灸法、冷灸法、冰冻灸法、灯
火灸、药锭灸、药捻灸、水灸。
牵引、推拿、按法、揉法、摩法、膏摩、踩跷、整 3 手法类 脊、捏脊、拨筋、点穴、功法、小儿推拿、药棒穴
位按摩等。
刮痧、火罐(拔罐)、中药包封、中药塌渍、中药
涂擦、蜡疗、竹灌、盐熨、熏洗、药浴、香薰、火
4
外治类
熨、灌肠、穴位贴敷、膏药、蜡疗、香囊、芳香疗 法、耳穴压豆、蜂针疗法、埋针疗法、红外线照射
中医药适宜技术种类
序 号
类别
项 目(种)
普通针刺、电针、体针、皮肤针、皮内针、头皮针 1 针法类 、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穴位注射、小针刀
疗法、放血疗法等。
①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及按压灸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悬灸、隔物悬灸、雷火
2
灸法类
灸;②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 、隔盐灸、隔药饼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电热
范毓(香奇)与太乙神针法
布 7层 裹 之 , 于 应 灸 穴 位 或 痛 处 , 热 消 失 后 即 另 换 1 按 针 支 , 灸 之局 部 温 热 为度 , 以治 疗 风 寒 湿 痹 , 弱 无 力 , 以 用 疲 以 及 一 切 慢 性 虚 寒 病 证 。此 法 药 性 平 和 , 用 方 便 , 取 适应 症 广 泛 , 针 灸 界 颇 为 流行 , 灸 法 的 主 要 手 段 。 在 为 最 早 记 载 太 乙 神 针 的古 医 书 , 清康 熙 五 十六 年 (7 7 为 1 1 年)韩贻 丰所撰 的《 乙神针 心法 》 , 太 。但 韩 氏 之 书 流 传 不
摘 要 : 乙神 针 , 艾 卷 灸 法 之 一 。最 早 记 载 此 法 的 古 医 书 , 清 康 熙 五 十 六 年 ( 7 7年 ) 韩 贻 丰 所撰 的 《 乙神 针 心 太 药 为 11 , 太 法》 。但 韩 氏之 书 流传 不广 , 响 不 大 , 影 而韩 氏在 任 山 西汾 州 府 同知 时 , 因筹 集钱 粮 得 与 山 西介 休 人 士 范毓 椅 交 往 , 传 太 乙 并 神 针 法与 其 兄 弟 行 范毓 馨 , 范毓 椅 XA. .k中学得 此 法 , 往 潮 州 , 广 各 地 。 因此 , 正 推 进 促 使 太 乙神 针 法 广 泛 应 用 , 及 流 带 推 真 普
制 成 后 , 2 m, 径 1 7c 净 重 2 , 用 时 点 燃 , 长 0c 直 . m, 4g 使 用
“ 正 间, 雍 粤东 潮 州 总镇 范 公 毓 蓊 号 培 兰 者 , 心寿 世 , 阅 留 遍
方书”“ ,后得太乙神针法 , 范公心窃善之 , 随择吉依法制造 ,
每 遇 人 有 风 寒 暑 湿 , 疾 沉 疴 , 之 无 不 奏 效 。 即多 制 药 痼 治 针 , 列 症 治 , 送 亲 朋 。迨 至 乾 隆 二 十 年 (7 5年 ) 在 江 详 遍 ” 15 , 宁 ( 江 苏 省 南 京 市 ) 官 的沈 士 元 得 此 针 法 ,遂 亦 制 针 , 今 做 “ 遍 赠 同人 。壬 辰 秋 ( 7 2年 ) 雍 和 至 江 宁 , 传 于 沈 士 ” 17 周 受 元 , 感 此 针 “ 效 异 常 ” 于 是 回北 京 后 , 深 功 , 即作 序 说 明原 委 , 以《 乙神 针 》 太 之名 付 梓 刊刻 [ 。此 大 概 是 范 氏 本第 一 次 正 3 ] 式 刊 刻 , 本 今 已不 传 。此 后 本 书 多 次 重 刻 , 太 乙 神 针 此 有《
古法“太乙神针”简介
用法:将太乙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针冷则再烧着再按,如此反复烧按7--9次。
2、太乙神针2号
人参12克、三七10克、肉桂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麝香少许、山羊血10克、千年健50克、钻第风50克、川椒10克、穿山甲25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15克内,制法、用法同上。
临床上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及泄泻等证。
3、太乙神针3号
药物同1号,但不用艾绒,而用硫磺与药末混合制成小丸。用时将姜片贴穴或患处,药丸置姜片上,点燃药丸,共燃3--5丸。
4、太乙神针4号
檀香10克、山柰1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木香12克、甘松6克、香附10克、白芷15克、独活15克、乳香15克、丹参20克、细辛6克、雄黄3克、硫磺克,共研细末,取24克药末掺入艾绒15克。制法、用法同1。
二、五个配方
1、太乙神针1号
人参12.5克、穿山甲25克、山羊血9克、千年健50克、钻地风30克、肉桂50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如艾绒(陈艾绒搓成绒状)15克内,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紧卷成爆竹状,外用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三、制法与治法
制法:用白禳纸(桑皮纸、绵纸均可)30厘米见方,将艾绒15克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瓶贮药末15克,匀薄一层掺在艾绒上;继将麝香(夏季用1.5克,冬季用3克)撒在药艾上;最后从纸的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状,直径约2厘米。外用蛋清涂刷封固,阴干,贮于干燥处备用。用时将药棒放于套筒中,其灸法与1号基本相同。
太乙神针方解
太乙神针疗法新太乙神针是李訢超依中医传统疗法和30余年的临床医疗经验,结合现代医药学理论研制的高新专利产品。
太乙神针自我疗法是“培元补气、固摄根本”为大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努力探索,证实该方法的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其它方法,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的效果,该产品即补先天,又补后天,既能滋阴又能壮阳,促使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五脏六腑得以协调,全身、内外上下得以沟通,能够从整体上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达到预防、保健养生、消除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经过数万名的肿瘤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后遗症、痛疼麻木、胃肠病、妇科杂症与现代凝难病、沉疴顽疾等疾病患者逐步转归及康复,验证这一方法的神奇。
太乙神针组方采用存蓄五年以上艾叶,与穿山甲、全蝎、硫磺、乳香、桂枝、杜仲、独活等59味中药复方合成产品。
太乙神针点燃5分钟后,开始产生温和辐射热量,这种温和辐射热量善于走穿,很容易穿透肌肉,筋膜、骨络、灸疗10分钟后,温和热量辐射深达15公分,促使局部炎症迅速缓解,功效持续72个小时。
通过全身的经络,内通脏腑,外连肢节,无处不到,无所不及。
共奏补气养血,分理阴阳,通调上下,和解表里,调整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加强代谢,通畅六腑,振奋后天,自然可驱外感之淫,消内生之百疾,使不足者得补,有余者得泻,全身大径小络无不畅通,各种慢性病、虚寒症、疑难杂症愈于不觉之中。
人类面对21世纪疾病谱的改变,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迅速增多,自我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寻求一种效果可靠,应用安全,方法简单的防治之法,正在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
太乙神针自我疗法正好适应这一趋势,定能成为新一轮医疗的需求。
太乙神针奥妙在于它的临床适应症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患者在家任选时间可以治疗,疗效迅速显著。
我深信,今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太乙神针在防治疾治,康复保健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这一国宝,在世界医林中放射出更多灿烂的光彩,结出丰满的硕果。
太乙神针心法——手足腰腋门
太乙神针心法——手足腰腋门手臂痛不能举:针曲池尺泽肩髃三里少海太渊阳池阳溪阳谷前谷合谷液门外关腕骨臂寒:针尺泽神门臂内廉痛:针太渊臂腕侧痛:针阳谷手腕动摇:针曲泽腋痛:针少海间使少府阳辅丘墟申脉足临泣肘劳(神应经中为腕劳):针天井曲池间使阳溪中渚阳谷太渊腕骨列缺液门手腕无力:针列缺肘臂痛:针肩髃曲池通里手三里肘挛:针尺泽肩髃少海间使大陵后溪鱼际肩臂酸重:针支沟肘臂手指不能屈:针曲池三里外关中渚手臂麻木不仁:针天井曲池外关经渠支沟阳溪腕骨上廉合谷手热:针劳宫曲池曲泽内关列缺经渠太渊中冲少冲手臂红肿:针曲池通里中渚液门手三里风痹肘挛不举:针尺泽曲池合谷两手拘挛偏风瘾疹喉痺胸肋填满筋缓手臂无力皮肤枯燥:针曲池(先泻后补)肩髃手三里肩膊烦疼:肩髃肩井曲池五指背疼:针外关手挛指疼:针少商掌中热:针列缺,经渠,太渊腋肘肿:针尺泽小海间使大陵腋下肿:针阳辅丘墟临泣腰痛:针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俞肾俞(后两者神应经无)两腿如冰:针阴市挫闪腰疼胁肋痛针:针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阴交行间足三里腰疼难动:针风市委中行间腰脊强痛:针腰俞委中涌泉小肠俞胱膀俞腰脚痛:针环跳风市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股膝内痛:针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腿膝酸疼:针环跳阳陵丘墟脚膝痛:针委中三里曲泉阳陵风市昆仑解溪膝胻股肿:针委中三里阳辅解溪承山腰如坐水:针阳辅足痿不收:针复溜风痹脚胻麻木:针环跳阴陵阳辅太溪至阴脚气:针肩井膝眼风市足三里承山太冲丘墟足寒热:针三里委中阳陵复溜然谷行间中封大都隐白脚肿:针承山昆仑然谷委中下廉髋骨风市足寒如水:针肾俞浑身战掉胻痠:针承山足胻寒:针复溜申脉厉兑足挛:针肾俞阳陵阳辅绝骨诸节皆痛:针阳辅腨肿:针承山昆仑足缓:针阳陵冲阳太冲丘墟脚弱:针委中足三里承山两膝(原文为脚,显然不对)红肿痛:针膝关委中三里阴市穿跟草鞋风:针昆仑丘墟商丘照海足不能行:针三里曲泉委中阳辅(原文无:三)阴交复溜冲阳然谷申脉行间脾俞脚腕酸:针委中昆仑足心疼:针昆仑脚筋短急,足沉重,鹤膝历节风肿,恶风,发不能起床:针风市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及四肢不举:针跗阳腰重痛不可忍,及转侧起卧不便,冷痹脚筋挛急不得屈伸:灸两脚曲(“月秋”)两纹头四处,各三壮,一同灸,两人两边同吹至火灭。
太乙神针灸法治大病
太⼄神针灸法治⼤病古代中医先贤云:针药不及,灸之为宜。
特别是针对许多慢性病,古⼈早就研究出了解决的⽅法,现在就是怎么⽤的问题,以下介绍⾏之有效的太⼄神针灸法。
把⼤家从看不起⼤病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太⼄神针灸法,出⾃清代咸丰六年的⼀本古籍。
古籍中介绍的太⼄神针内容如下:(原⽂没有标点符号,为⽅便阅读,加上标点符号。
)太⼄神针⽅艾绒三两硫黄⼆钱真麝乳⾹没药松⾹桂枝杜仲枳壳皂⾓细⾟川芎独活川⼭甲雄黄⽩芷全蝎各⼀钱。
右为末,称准分量和匀,预将⼤纸裁定,将药铺于纸上厚分许,层纸层药,凡三层卷为⼤指粗细,杵令极坚,以桑⽪纸厚糊六七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须阴⼲,勿令泄⽓。
⽤针法。
⼀⽤针法,先审是何病症,取何⽳道,⽤笔涂记其⽳,以红布七层安于⽳上,候针。
⼀将针向灯上烧透,对正⽳道放于红布上,候药⽓温热渐退,肌腠直⼊病奥,便觉氤氲清爽,应效之速难以⾔传,若太热,将针略提起,俟热定,再针,以七记数,少则⼀七,多则七七。
⼀烧针,务令著透,轻重浮沉,按须得法,针⽕若灭,再烧之。
⼀⽤过药针,以极⼲⽵筒封藏,勿令受潮泄⽓,便可复⽤。
⼀宜天⽓晴和,明窗净⼏,密室⽆风之处,敬谨焚⾹如法⽤针,登时奏效,更须择吉,若遇⼈神所在之⽇,不宜针灸,切须忌之。
⼀针后,静卧⽚时,使药⽓周流畅达于脏腑脉络之间,然后起,饮醇酒数杯,借酒⼒以⾏药⽓,微醺为度。
切忌冒风。
⼀针后,务宜谨摄起居,保养元⽓,禁⽌房事,尊节饮⾷。
逐⽇⼈神所在不宜针灸。
初⼀在⾜⼤指,初⼆在外踝,初三在股内,初四在腰,初五在⼝,初六在⼿,初七在内踝,初⼋在腕,初九在尻,初⼗在腰背。
⼗⼀在⿐梁,⼗⼆在发际,⼗三在⽛齿,⼗四在胃腕,⼗五在遍⾝,⼗六在胸,⼗七在⽓冲,⼗⼋在股内,⼗九在⾜,⼆⼗在内是踝,⼆⼗⼀在⼿⼩指,⼆⼗⼆在外踝,⼆⼗三在肝及⾜,⼆⼗四在⼿阳明,⼆⼗五在⾜阳明,⼆⼗六在胸,⼆⼗七在膝,⼆⼗⼋在阴,⼆⼗九在膝胫,三⼗在⾜趾。
⽳道取⼨法,以男左⼥右⼿中指,第⼆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1⼨,取稻草⼼或簿篾⽚量之。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三百年医疗绝技“太乙神针”现身泸州民间近日在泸州市白招牌的体育广场旁边,发现一位民间医生刘贵成,所用的方法就是本人听说已久,但从未见过的“太乙神针”疗法。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算来已有近三百历史了。
与刘老师聊天才知道,他是在师传的“太乙神针”疗法上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特别是他的灸条制作很有特色。
他在传统“太乙神针”灸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灸条燃烧时的烟、灰两个问题,所以他治病时,用的灸条无烟无灰,减少了污染,很受病人欢迎。
经了解,他收费极其低廉,治疗一次才收5元,仅仅相当于去医院的挂号费,经本人和病人的试验,效果还不错。
对这种疗法,我的感觉其有以下几大特点:1、无痛苦。
通过灸条熨烫,病人没有痛苦,容易接受。
2、不传染。
因为无皮损,不像扎银针有传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危险。
3、费用低。
治疗一次五元,加一个部分增加一元,最多也不超过10元。
4、疗效好。
经病人实践,疗效确实显著。
5、绿色安全。
不吃药,也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
附“太乙神针”相关资料一、概述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
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
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
所以本书不断被翻刻,121年中就一7个新版本。
清以后未见重印。
1984年刘洁声出版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针》药方与用法也不同。
现介绍几种“太乙神针”的配方及用法。
称“太乙针”。
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
太乙神针心法_笔记
《太乙神针心法》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1)1.1 《太乙神针心法》的背景与意义 (2)1.2 心法的起源与发展 (3)二、基本理论 (4)2.1 太乙神针的原理与构成 (6)2.2 心法的基本原则与运用 (7)三、心法技法 (8)3.1 针灸的技巧与步骤 (9)3.2 针灸的治疗原理与应用 (11)四、案例分析 (12)4.1 经典案例介绍 (12)4.2 案例分析与讨论 (13)五、实践经验 (14)5.1 实践心得与体会 (15)5.2 错误与解决方法 (16)六、结语 (17)6.1 对《太乙神针心法》的总结 (18)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19)一、内容概览在我阅读《太乙神针心法》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秘籍,更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哲学、精神修养、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宝典。
其内容丰富,令人感叹。
从书籍的基本结构来看,《太乙神针心法》整体上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
其中开篇介绍了太乙神针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让读者对这门武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书中详细阐述了太乙神针的心法口诀、招式要领等,为读者学习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书中还涉及了修行者的精神修养、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在内容概览方面,我发现《太乙神针心法》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武学技艺,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书中所强调的“道”,不仅仅是指武术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它教导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书中还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太乙神针心法》还涉及了一些医学知识,如穴位、针灸等。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书籍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对于现代医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太乙神针心法》是一部集武学、哲学、医学等为一体的著作。
太乙针灸操作方法
太乙针灸操作方法
太乙针灸是一种针灸疗法,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下外套,舒展身体,找到疼痛或不适的部位。
2. 消毒: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清洁针灸点位,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3. 刺入针:使用针灸针轻轻刺入皮肤,进入相应的穴位,一般是刺入1-2毫米深。
4. 刺激穴位:根据具体症状和需要,可以旋转或轻轻抽插针灸针,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5. 按摩或扳动针:有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按摩或扳动针灸针,以增加刺激效果。
6. 留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太乙针灸的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7. 拔针:留针时间结束后,轻轻拔出针灸针。
需要注意的是,太乙针灸操作应该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患者在进行太乙针灸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的针灸师,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
疗法。
太乙神针微雕技术
太乙神针灸法记载于《针灸书》第1卷。
成书于18世纪中期( 注:雍正年间),又称大乙针。
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形成的药艾条灸法的一种,调整艾绒中所加入的中药处方而重新命名的。
其内容有针法、入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理及说明等。
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
针刺治疗在中国已有五千年历史,并且逐步形成为完整的体系,在全国已享有盛名。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组织专家诊证,特向全世界推广介绍3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
这些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乘等多种科目。
针刺疗法常被人们认识为毫针为主的治疗,实际上是演变而来的。
针具的发展大体分为砭石、九针、毫针、现代针等阶段。
砭石阶段是以石代针和刀,认为“砭石”就是针刺治疗的鼻祖。
许多古代书籍有记载,如《管子》曰:“疽之砭石”,《汉书·艺文志》曰:“医经去……用度箴石汤火祛施”。
《说文解字》云:“砭以石刺病也。
”《素问·异法方宜诠》中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痛疡,其治宜砭石,……”《灵枢·五版》云:“故其已成脓血压,其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在新石器时代,砭石已成为专门治疗器械,有固定的形状,这些形状除了圆形、尖针形,还有能够切割的带刃的砭石。
这些带刃的砭石多用来切割排脓放血。
据《黄帝内经·素问》云:“气盛脓血聚亏,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也。
”1965年湖南省华容县长岗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三件磨制精致类似锛状的石器。
其中一件为长方形,长6厘米,一侧上方有半圆形缺口,另一件近似方形,长约4.8厘米,还有一件为正方形,边长为3.2厘米。
这三件都是单而斜刃,刃口锋利,作“砭石”用,容易切开皮肉排脓放血。
1966年湖南长沙接驾岭西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把石刀,长6厘米,宽约3.2厘米。
1955年河南省郑州市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玉质小型剑状工具,它和古“九针”中的铍针外形相似,是一种玉质的剑形“砭石”。
太一神针的功效与作用
太一神针的功效与作用太乙神针疗法,使用说明:(1)工具:药油一瓶,药针一根,酒精灯一个,打火机一个(2)开针:将药针深入药油1厘米,点燃烧出一个平面就可以了,熄灭火,凉冷就可以用了。
(3)蘸油:将药针放入药油中,半厘米就可以了。
(4)烤油:第一次蘸油将蘸上药油的药针,放在酒精灯火上微烤1到2秒,使药油完全渗透到药针里,记住,不要点燃。
这时温度较高,可以多凉一会儿,再点穴。
第二次烤油的时候,最好从烤2到3下,就可以点在学位上,(记住不点燃药条)(5)点穴:温度合适,就可以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点法点七次为一壮,七次为123,456,7停2到3秒,一般灸7壮一个穴位,点在患者身上有点针扎的感觉,而患者能承受就可以了灵活应用[呲牙] 治疗范围:药油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太一神针补泻,补法:热刺激,点第七下时停2到3秒,封其穴。
泻法:强热刺激,点第七下不停留,而开其穴。
禁忌症状实热证、阴虚证慎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1.头面、五官、轻灸。
大血管处禁灸。
2.孕妇腰骶部、腹部禁灸。
3.使用本疗法要注意防止发生烫伤现象。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太乙神针他功能非常多,治病也非常广泛。
治疗效的快慢,跟病人的病情轻重决定的;如果是新病比较轻的效果是非常快速的;如果是比较重或者是一些陈科痼疾疗效也是比较慢一点,但肯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1、中风、左瘫右痪,像痿软、拘挛,半身不遂,角弓反张。
或者是记忆力减退,气虚,脱肛,昏厥,癫痫等等这些病。
灸哪些穴位呢:第一灸百会穴,第二大椎穴、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穴。
2、头痛眼花,比如说泪出流涕的人。
灸神庭穴。
3、凡是有喉风胀疼或者是哮喘,或者是噎隔或者咳吐就是吐痰。
或者肠鸣气短的。
灸丰隆(丰隆除痰)、膻中、气海、天突。
4、心浮冷痛惊悸还是痰食积郁。
太乙神针与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与雷火神针
有些人认为“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是一种针刺手法,其实不然。
太乙神针和火雷神针,两者均是药物艾条疗法,属灸法范围。
其所以称为“针”,是因为其操作方式很像针法,太乙神针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药物处方而成,适应症更加广泛。
其操作方法:选定施灸穴位,用特制药艾条(或用太乙神针,或用雷火神针)点燃一端,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穴位上,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布,紧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即提起,然后再按,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如此反复施灸。
最好点燃两支艾条,交替按压,使药气透入机体。
每穴按灸10次左右。
另一种方法是将点燃的一端,以7层棉布包裹,紧按压穴位上,如病人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按灸。
如此反复。
如火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
每穴位可按灸5-7次。
垫物会烧焦黄,但不要让它烧着起火。
如此反复数次之后,穴位上即出现大面积的温热和红晕现象,热力深入,久久不消。
此法优点是灸得快,省时间,面积大。
适用于病位较深的风寒湿痹及腹痛、泄泻等病症。
针灸方法----行针手法1
本文所属类别:[刺灸穴] 发布时间: 2008-01-04阅读次数: 3926【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
1.持针法 持针就是拿针。持针的手叫“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右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有如执笔,故又称执笔式持针法。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另外,还有拇、食指持针法,拇、中指持针法等。 2.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 3.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神针@1 拼音tài yǐshén zhēn[返回]2 英文参考taiyi moxa sticktaiyi moxaco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返回]3 概述太乙神针:1.艾条灸的一种;2书名。
[1][返回]4 艾灸条的一种·太乙神针太乙神针为艾条灸的一种。
指用掺药艾条。
出《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
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所载不一(见下表)。
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
使用时点燃一头,穴上用布七层垫之,然后将此艾条按于穴上,冷则易之,每穴灸5~7次。
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性病症等[2]。
太乙神针处方用药表(单位:钱)[2]书名艾绒乳香没药丁香松香麝香硫黄雄黄穿山田桂枝杜仲枳女冗皂角细垂川芎独活白芷堇乌川乌巴旦仁斑蝥全蝎桃树皮范毓?3011111211111111钛乙神针方》3011 1 12 1 1 1 1 1 1110.83《针灸逢源》太乙神针2010.3111111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3011111211111111111孔广培《太乙神针集解》301111 2 1 1 1 1 1 1 1 1 1114.1 《青囊秘传》4.1.1 组成艾绒3两,硫黄2钱,麝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松香1钱,桂枝1钱,杜仲1钱,枳壳1钱,皂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独活1钱,雄黄1钱,山甲(炙)1钱,白芷1钱,全蝎1钱。
4.1.2 功效温通。
4.1.3 用法用量上为末,和匀。
预将火纸裁定,将药铺纸上,厚分许,层药层纸,卷如小竹管粗,令极坚,以桑皮纸厚包6-7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需阴干,固藏,勿令泄气。
用时燃着熏之。
4.2 《纲目拾遗》卷九4.2.1 组成人参4两,三七8两,山羊血2两,千年健1斤,钻地风1斤,肉桂1斤,真川椒1斤,乳香1斤,没药1斤,穿山甲半斤,小茴香1斤,苍术1斤,真蕲艾4斤,甘草2斤,麝香4两,防风4斤。
4.2.2 主治一切痛风,寒湿筋骨疼痛。
4.2.3 用法用量用时将针以火焠着,或按穴道,或在痛处,下衬以方寸新红布数层,将针按上,若火旺布薄觉痛,多垫布数层,但针必须3-4支,一针已冷,再换一针,连进7针,无不立验。
4.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绵纸1层,高方纸3层,纸宽2寸5分,长1尺2寸,将药末薄薄铺匀在上,一针约用药7-8钱,紧捲如花炮式,务要紧实,两头用纸封固,外用印花布包,面亦要齐整好看。
4.2.5 附注《疡医大全》:衬纸、衬布,俱要垫的平稳。
若垫的皱折,便要走泄火气,致伤良肉,起泡成灸疮矣。
脐间、少腹非多衬红布不可轻拭,若衬的不厚,怕灸疮溃烂误事。
4.3 《伤寒标本》卷下4.3.1 组成羌活4两(为末),独活4两(为末),黄连4两(为末),麝香2钱,乳香2钱。
4.3.2 主治风痹。
或在腿,或在腰,或在肱。
4.3.3 用法用量灸7炷、14炷、21炷。
4.3.4 制备方法上用3月3艾(4月8日亦可),晒干打绒,入前药末和匀,用好白纸卷包前药如箸大。
[返回]5 书名·《太乙神针》《太乙神针》为书名。
清·邱时敏编。
成书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
后有不少改编本,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心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
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刻印的《太乙神针心法》。
[2] [返回]6 参考资料^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返回]相关文献太乙神针摘要:太乙神针①药艾条之一。
出《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
所含药物,各家记载不一。
近代处方多以艾绒、[太乙神针]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摘要:,中指第一第二节,相距即寸于此逢。
按穴治病,针无不愈。
方自范毓HT而后,王大德、沈士元、周雍[太乙神针]用针法摘要:一用针先审病证,取何穴道,用墨涂记其上,以红布七层盖穴上,候针。
一将针向灯烛上烧透,对[太乙神针]正面穴道证治摘要:、寒癖,针此穴。
下脘穴(脐上二寸。
任脉)。
凡腹胀坚硬、癖气块、小便赤涩、身体羸瘦,针此穴。
[太乙神针]药方摘要:[太乙神针]穴道取寸法摘要:[太乙神针]背面穴道证治摘要:,针此穴。
肺俞穴(三椎骨下,两旁各开二寸。
足太阳)。
凡传尸骨蒸、肺痿、吐血、咳嗽、气喘,针两药艾条摘要:药艾条针灸学名词。
指艾绒中掺有药末的艾条。
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神针亦属药艾条一类。
作者:韩贻丰摘要:人穴道图》十四幅,遂于康熙五十六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二卷,从而推广了太乙神针之传播。
作者:刘序摘要:则从太乙神针神明而出,实近今所罕见之本。
余恐秘本无传,因付手民,以公诸书,并附刊太乙神针诸方<<<点此查看更多文献>>>三百年医疗绝技“太乙神针”现身泸州民间http://blog.sina。
com。
cn/s/blog_409902fb01000cxw.html 近日在泸州市白招牌的体育广场旁边,发现一位民间医生刘贵成,所用的方法就是本人听说已久,但从未见过的“太乙神针”疗法。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算来已有近三百历史了。
与刘老师聊天才知道,他是在师传的“太乙神针”疗法上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特别是他的灸条制作很有特色。
他在传统“太乙神针”灸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灸条燃烧时的烟、灰两个问题,所以他治病时,用的灸条无烟无灰,减少了污染,很受病人欢迎。
经了解,他收费极其低廉,治疗一次才收5元,仅仅相当于去医院的挂号费,经本人和病人的试验,效果还不错。
对这种疗法,我的感觉其有以下几大特点:1、无痛苦。
通过灸条熨烫,病人没有痛苦,容易接受。
2、不传染。
因为无皮损,不像扎银针有传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危险。
3、费用低。
治疗一次五元,加一个部分增加一元,最多也不超过10元。
4、疗效好。
经病人实践,疗效确实显著。
5、绿色安全。
不吃药,也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
附“太乙神针”相关资料一、概述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
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
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
所以本书不断被翻刻,121年中就一7个新版本。
清以后未见重印。
1984年刘洁声出版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针》药方与用法也不同。
现介绍几种“太乙神针”的配方及用法。
称“太乙针”。
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
通用方:艾绒100克,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500克。
上药研成细末,和匀。
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摊平,先取艾绒24克,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纸3厘米许,捻紧即成。
二、五个配方1、太乙神针1号人参12.5克、穿山甲25克、山羊血9克、千年健50克、钻地风30克、肉桂50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如艾绒(陈艾绒搓成绒状)15克内,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紧卷成爆竹状,外用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用法:将太乙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针冷则再烧着再按,如此反复烧按7--9次。
2、太乙神针号人参12克、三七10克、肉桂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麝香少许、山羊血10克、千年健50克、钻第风50克、川椒10克、穿山甲25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15克内,制法、用法同上。
3、太乙神针3号药物同1号,但不用艾绒,而用硫磺与药末混合制成小丸。
用时将姜片贴穴或患处,药丸置姜片上,点燃药丸,共燃3--5丸。
4、太乙神针4号檀香10克、山柰1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木香12克、甘松6克、香附10克、白芷15克、独活15克、乳香15克、丹参20克、细辛6克、雄黄3克、硫磺克,共研细末,取24克药末掺入艾绒15克。
制法、用法同1。
5、太乙神针5号甘松3克,乳香、没药各12克、牛膝、川乌、独活各12克,三棱、草乌各1.5克,白芷、羌活各1.2克,桂枝、薄荷、麻黄、穿山甲、防风、杜仲、黑白牵牛子各6克,丁香、樟脑各1.2克,南星1.2克,细辛6克,降香3克,雄黄、全蝎各4.5克、秦艽6克硫磺3克。
共研细末,和匀,以瓶贮之备用。
三、制法与治法制法:用白禳纸(桑皮纸、绵纸均可)30厘米见方,将艾绒15克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瓶贮药末15克,匀薄一层掺在艾绒上;继将麝香(夏季用 1.5克,冬季用3克)撒在药艾上;最后从纸的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状,直径约2厘米。
外用蛋清涂刷封固,阴干,贮于干燥处备用。
用时将药棒放于套筒中,其灸法与1号基本相同。
选定施灸部位,将上述艾条点燃一端,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的穴位上,覆盖10层绵纸或5--7层棉布,再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即可。
每次按灸10次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将点燃的一端,以7层棉布包裹,紧按在穴位上,如病人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灸,如此反复。
每穴可按灸5--7次。
临床上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及泄泻等证。
-----------谢楼主推广!!!太乙神针,知者少,用者更少,是不争的事实!很有推广的必要!!!楼主走进中医,振兴灸疗,令我尊重。
与楼主要商议的是,绝技二字请慎用。
罕见用在此处,或可使此技不罕见也。
此帖图文并茂,建议置顶。
-----------已去楼主博客拜访,好茶且待细品。
-----------"太乙神针"与雷神针一样,差别也只有药方的不同,的确是中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谢谢楼主,收藏了。
-----------大家看可以去找找《太乙神针灸临证录(修订本)》,这里有详细的介绍作者: 刘洁声ISBN: 9787536908987定价: 15.1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 1998-10-01-----------很好啊,有机会去拜访下啦!-----------楼主思想要与时俱进,不要说针灸会传染乙肝之类的东西,现在用消毒针的不多,大多是用一次性针灸针.消毒针估计构成生命元素的蛋白质加了硫磺薰蒸之后也难有存活的余地,医院的高压锅不是给来看的.-----------楼主功德无量!~听说过这个针法,可惜一直没见过,不知楼主能不能详细的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