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讨

合集下载

讨论小学数学教案

讨论小学数学教案

讨论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计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让学生依次背诵并默写乘法口诀表。

2. 梳理:让学生讲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和特点,如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计算。

3. 演练: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口算题目,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展
示解答过程。

4. 对比:让学生比较利用乘法口诀表和不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并讨论两者的优缺点。

5. 总结:让学生总结乘法口诀表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强调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计算的
重要性。

6. 反馈:出示一些难度适当的乘法口算题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口算计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口算计算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计算速度、准确度和思维逻辑能力等
方面,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范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份小学数学教案的编写要求和结构,希望能够为教师们
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研讨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研讨记录

一、会议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会议地点:XX小学会议室三、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四、主持人:张老师五、会议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六、会议内容:一、开场致辞会议开始,张老师首先对各位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研讨的主题和目的。

张老师指出,本次教研研讨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分数的意义》张老师首先分享了《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的教学案例。

她认为,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分数的含义,例如,利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概念。

2. 案例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接着,李老师分享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案例。

她提出,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策略探讨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张老师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李老师提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注重直观教学王老师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 强化基础,培养能力赵老师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钱老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四、讨论与交流与会教师针对以上教学策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研活动数学案例分享(3篇)

教研活动数学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案例分享以“图形与几何”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作为研讨内容。

在活动中,我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2.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三、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3)图形的变换(4)解决问题3. 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如三角板、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叠、剪贴等方法,动手操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感受图形的稳定性。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等。

(3)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异同点,总结归纳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4)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师设置一系列与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图形,并解释其特点。

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案例

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数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本案例以某小学数学教研组为例,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2. 激发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3.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组织数学教研活动(1)确定教研主题。

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师需求,确定每月的教研主题,如“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

(2)制定教研计划。

教研组长根据教研主题,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

(3)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形式:①经验交流: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②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③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方法。

④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2. 开展教师培训(1)邀请专家讲座。

定期邀请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数学教育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开展校本培训。

教研组根据教师需求,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3. 建立教学资源库(1)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资源。

教研组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方便教师查阅和学习。

(2)建立线上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方便教师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

4. 优化教学评价(1)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教材案例分析(优秀8篇)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如一地认真研讨课本,公正建立题目景象,增强头脑训练,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要领,优化教学历程。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范文一、教研背景。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次以“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团队。

本次教研活动由经验丰富的张老师牵头,成员包括各个年级的数学骨干教师。

我们这个团队风格各异,有严谨细致的李老师,思维活跃的小王老师,还有亲和力超强的赵老师。

大家凑在一起,就像一个数学教学的“超级战队”,准备为提升数学课堂质量大干一场。

三、教研过程。

# (一)课堂观察。

我们先选择了一位年轻教师小刘老师的课堂进行观察。

小刘老师讲的是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

课堂上,小刘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在黑板上画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讲解周长的定义,接着列出公式,让学生做练习。

可是,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都有点懵懵懂懂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

下课后,我们就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

张老师先开了个头:“大家都说说看,小刘老师这堂课问题出在哪呢?我感觉就像在给一群小木偶讲课,孩子们都没什么反应。

”小王老师马上接话:“我觉得就是太干巴了,一上来就讲定义公式,孩子们能不迷糊吗?就像你给一个没见过蛋糕的人,直接告诉他蛋糕的配方,他能想象出蛋糕的美味吗?”李老师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我觉得缺乏直观性,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概念。

光在黑板上画,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周长到底是什么。

”赵老师也点头说道:“对呀,而且课堂互动也不够,感觉小刘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孩子们都成了观众,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 (二)头脑风暴。

经过对小刘老师课堂的分析,我们开始头脑风暴,想办法让这堂课“活”起来。

小王老师首先提出:“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量一量。

比如说,给每个小组发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让他们用尺子量出边长,然后自己算出周长。

这样既能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
一、教案分析
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加法口诀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口诀表,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加法计算。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加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口诀表进行计算。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唱一首有关加法口诀表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加法口诀表: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背诵加法口诀表,帮助学生掌握。

3. 练习计算: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口诀表来计算。

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一些有趣的加法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来解决并演示给同学。

5. 课堂小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复习加法口诀表,并解决几道作业题。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很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加法口诀表并能够熟练运用。

同时,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范文(12篇)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范文(12篇)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范文(12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范文(通用12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范文篇1老师们、同学们: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如既往地鞭策着我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我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尽职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各位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这一句话,深深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

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浇灌我们的花朵。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1、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等。

像学习语文一样,学数学,也要勤做笔记。

做批注。

2、让学生学会做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在做课后作业前,先浏览课本,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开始做作业。

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3、让学生及时纠错: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

如果他是一个作业粗心,学习惰性心理强的同学,做作业时肯定会特别认真,因为他懒呀,如果不细心或因为其他原因做错了,还得再抄一遍。

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避免了盲目地进行复习。

三、重视数学经验积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每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做一次数学小报,可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也可以写自己的纠错体会,或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等等。

学生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梳理能力,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能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四、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位置,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小学数学教研创新案例

小学数学教研创新案例

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小学数学教研组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研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提出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教研组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如何创新教研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三、研究方法本案例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观察分析:对某小学数学教研组的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确定策略:结合观察分析结果,确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3. 实施策略:将确定的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记录实施过程。

4. 反思总结:对实施策略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四、创新策略1.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授“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1)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教师应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孙冬瑛卫志平薛苗红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品质、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

一、背景说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

自2001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

我校在使用了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

因此,我们提出此教研课题, 力求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二、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研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五节、第六节课四、研讨方式:主题教研、观看名师课例、听课评课、交流反思。

五、参与人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六、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法》,另外还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

抽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所有数学教师针对本年级教材及学生谈谈如何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介绍本文将分析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探讨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教学案例描述教学案例涉及一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名叫李老师。

他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略1. 互动教学:李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启发式教学:李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他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李老师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这种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学习成果通过李老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学生学习成果的例子:1. 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

2. 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提高,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成绩。

3. 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引导,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实例和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结论李老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表明,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果。

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鉴李老师的教学经验,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1)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

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第一部分: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

你能找到1厘米吗?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

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数学教研活动小课题研讨(3篇)

数学教研活动小课题研讨(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本文以某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为例,探讨数学教研活动小课题研讨的实践与成效。

二、课题研究内容1. 小课题研究背景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小课题研讨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小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3)总结小课题研究成果,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三、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提问的看法和需求。

3. 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措施,观察和记录改进效果。

4. 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

(3)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2. 实施阶段(1)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2)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3)针对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措施,如:①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高问题质量;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④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4)观察和记录改进效果,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3. 总结阶段(1)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一数》教师案例及研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一数》教师案例及研讨

多次经历数数活动,逐步发展学生数感——“数一数”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4~25页“数一数”。

课前思考本课是本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前一课时是“数花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一是感悟数100以内数的语音模式;二是学会能数任何一个个位是9的两位数的后继数;三是经历两个两个、三个三个、十个十个跳着数的计数过程,发展数数技能。

本课“数一数”的重点是理解100的意义,并认识数位“百”,感悟10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发展数感。

掌握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计数方法,也是本课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为后续进一步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堂写真活动一数一数,自己的桌面上的小棒有多少根?在每个学生的桌面上都摆放着数目不同的小棒,新课伊始,我把这些小棒当作礼物送给他们,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他们都想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小棒,教学活动由此展开。

我先让学生尝试估一估,并讲一讲理由。

在学生各自不同的答案中,我终止了猜测,提出“谁估计得比较准”这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要求数一数,我也趁机提出要求:第一,要尽可能数出声音;第二,要把这堆小棒的数目记在心里。

看谁数得既准又快!开始!学生们都把小棒轻轻地铺在桌面上,小心翼翼地数起来,教室里响起了蜜蜂采蜜一样嗡嗡的声音。

“45,46,47,48,…,91,92,93,94,95,我有95根小棒。

”“…,98,99,100。

老师,我的小棒正好是100根!”“我只有88根小棒。

”“我的小棒是103根,哇,比100还多呢!”……学生数的时候,我边巡视边与他们交流,发现学生几乎都是“一个一个地数”,而且数完后,把所有的小棒堆成一堆,无法让别人看清是多少。

想象中的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并没有出现。

怎么办?如何让他们自己发现、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化,真正发展他们的数数经验?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活动二怎样摆放小棒,能够让人很容易知道这些小棒的数目?“看着同学们认真地数着这些小棒,老师也很高兴。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案例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案例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案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三、案例实施过程1. 主题确定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 研讨与交流(1)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

(2)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享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教研组对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与反思(1)教师根据教研活动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2)课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教学反思。

4. 教学观摩与研讨(1)教研组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2)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

5. 教学成果展示(1)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经验。

(2)教研组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案例实施效果1.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3. 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

五、案例反思1. 教研活动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2. 教研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研活动应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

4. 教研活动应关注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改进。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一:数学游戏之加法乐趣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策略1. 设计一个加法游戏,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或骰子。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游戏。

3. 游戏规则是每个学生依次翻开一张卡片或掷一次骰子,然后将得到的数字进行相加。

4. 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并将答案喊出来。

5. 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或积分。

效果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征。

策略1. 制作一份包含常见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几何图形。

3. 学生需要观察图形并描述它们的属性和特征,例如边数、角的类型等等。

4.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图形,并向其他小组提问有关属性和特征的问题。

5.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其他小组的图形来增加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探索时间的概念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读取和表示时间。

策略1. 使用模拟时钟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时间。

2. 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展示不同时间的示例。

3. 学生需要练习读取和表示给定时间。

4. 进一步挑战学生,让他们计算时间间隔或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案例四:数列的探索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掌握数列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策略1. 向学生介绍数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列示例。

2. 学生需要观察数列并尝试找出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缺失的数。

4. 给学生更复杂的数列,让他们应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计算和预测。

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列的应用,例如时间序列、图形序列等等。

效果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题研讨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研讨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研讨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通过研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时间:60分钟
一、活动导入(10分钟)
1. 集体讨论:你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 知识回顾:回顾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探讨(30分钟)
1. 理论知识分享:教师分享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实践经验交流:教师及学生分享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互相学习、讨论如何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

三、教学案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提出一道数学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分组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总结提升(5分钟)
1. 总结本次研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提出下次研讨的话题和目标,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进步。

课后作业:回家复习本次研讨内容,并准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备注: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研讨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研主题研讨

小学数学教研主题研讨

一、研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以“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旨在通过交流、讨论,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研讨目标1.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分析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寻找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4. 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研讨内容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数学抽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图形等表达、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数学逻辑: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论证、证明的能力。

③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数学运算: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⑤数学直观:培养学生运用直观手段理解数学概念、规律的能力。

⑥数学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注重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③强化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④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教学过程:①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

小学研讨话题数学教案

小学研讨话题数学教案

小学研讨话题数学教案
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通过游戏提高数学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
1. 了解不同种类的数学游戏。

2. 学习在游戏中运用基本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1. 数学游戏的材料和规则。

2. 计分板或者记录表。

3. 奖励品或者奖励措施。

教学步骤:
1. 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通过玩游戏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可以是有
趣的。

2. 游戏介绍(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数学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数学游戏。

3. 分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数学游戏进行比赛。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机会来解决
问题并得到最高分。

4. 比赛进行(20分钟)
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游戏比赛,通过合作和竞争来提高数学技能。

5. 讨论和总结(10分钟)
比赛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们讨论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出游戏对数学学习的帮助。

6. 结束语(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通过玩游戏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

扩展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更多不同的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引言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引言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研讨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次研讨会旨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探讨如何有效地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本次研讨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二是如何设计生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深入探讨和交流,相信我们能够共同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讨
美丽坎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

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
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

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

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

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

如果你对案例写
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

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

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

坚持实事求是,尽量依据时间发展顺序客观记录事例。

杜绝掺假现象,不会“合理构想”。

不搞“文字游戏”,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变事实。

(2)独特性原则。

在撰写案例活动中,倡导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要有个性的观察、个性的实践、个性的反思、个性的表述。

(3)价值性原则。

撰写案例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的改革。

因此,所选事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价值程度,与案例本身的实际意义成正比。

所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教学实际需要选择事例。

2、编制格式
分析有关案例不难发现案例的一般格式与写法。

目前专家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变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与“提示——案例——访谈录——分析”。

“提示”,主要简介“案例”与“分析”中将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教学实例的融合。

“访谈录”以对话的形式记录对有关教师进行的访谈,以外化教师的缄默知识,便于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做法。

教师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

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

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

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

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

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

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
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

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