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

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2.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

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师讲解:1.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回顾。

2.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提问复习内容:注意引导力与运动可能存在的关系,引出本章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四幅图,思考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

二、讲解及注意点阅读课本,回顾2000年以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介绍300年前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探究和他的理想实验。

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的不同,设计实验探究结论。

要求预习课本,注意探究的方法,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

仪器。

步骤。

准备就绪后,教师演示实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强调“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总保持”和“或”的意思。

适当补充练习。

回忆以前所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要研究的对象。

巩固以前所学。

按要求观察课本上的图形,分析物体最终停止的原因。

了解历史上的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研究历程,体会人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心。

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

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

仪器。

步骤。

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找出实验的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讨论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3、通过生活经验了解惯性,并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l.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2.通过与生活中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一、重点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延伸3、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知识回馈生活。

二、难点:1、实验+推理的物理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具准备】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滑滑板车,引出甲乙两方观点——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展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的三、新课教学[师]回顾刚才的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对这一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阻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阻力对物体运动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从哪看出。

[师]简单点拨[生]分小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及结论填写。

(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做法进行提醒,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实验。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教案:牛顿第一定律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惯性的概念,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 讲解:讲解惯性的概念,解释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硬币放在卡片上快速抽出卡片,硬币因惯性而保持原位,来验证惯性的存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的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惯性的概念,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惯性的存在。

在练习环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牛顿定律的内容,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一些小实验或项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乘坐公交车的日常现象作为引入环节,因为这是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情境。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篇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牛顿第肯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通过试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肯定律。

2.3.现象。

理解牛顿第肯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通过观看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力量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

2.通过试验分析,初步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展物理语言表达力量的训练。

4.会小组争论设计简洁的惯性试验情感目标:1.通过对试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生疏到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养成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看,培育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试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力量,加深对牛顿第肯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阅历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肯定律。

三、教法与学法、试验器材教法:承受冲突冲突教学法、试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和重点讲解法。

这样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力量。

学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试验器材:器材3 人一组。

斜面小车、重物、纸条、盛水杯子、鸡蛋、硬纸片、小车、木块、棋子、木尺等四、教学过程〔一〕牛顿第肯定律1.激发兴趣,引入课师:在盛有适量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在塑料片上放一生鸡蛋,用直尺快速敲ft塑料片,鸡蛋落入杯中师:同学们要想了解其中的奇特,我们一起来学习《牛顿第肯定律》点评:简洁的但扣人心弦的试验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我们一起试验我们一起做试验:〔1〕手推桌子〔2〕手推砝码得出初步结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有力就物体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我们一起再做试验:〔1〕.踢出的足球,足球连续运动〔2〕手推小车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现在我们有两个观点: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B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什是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实例,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解惯性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惯性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惯性与质量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滑轨、砝码、计时器、黑板、粉笔。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轨、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摩擦力滑轨上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与物体运动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惯性概念,引导学生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黑板上演示,讲解一个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例题,让学生理解惯性与质量关系。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质量下运动情况,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为什说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3)在下列情况下,哪些是利用惯性?① 投掷实心球;② 乘坐电梯时,突然停顿时身体向前倾斜;③ 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冲。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2)因为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性质,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力越强。

(3)①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在地球上永远运动下去?2. 在宇宙空间中,物体是否也有惯性?3. 惯性在生活中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牛顿第肯定律教学设计篇1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亲历思索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主动地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实力、特性的发展,乃至完备人格的形成。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建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自主教学探究模式很好的得到实施,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2.学生未知的但经老师启发引导后能理解的也可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3.学生未知的经老师提示后理解也困难的才是须要通过老师主导来完成的。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老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学问点,哪些是未知的学问点,哪些是能启发后驾驭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找寻探究点→再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详细探究过程。

下面以《牛顿第肯定律》的教学为例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详细应用。

一、教材分析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相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探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

然后讲解并描述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是初、中学学问相连接的一节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肯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缘由还是变更运动的缘由”这一问题相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化与思维实力培育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相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探讨、思索、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探讨中常用的志向试验方法。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案:牛顿第一定律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其意义;2. 惯性的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知道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 让学生掌握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重点:惯性的概念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篮球运动员起跳后还能在空中继续上升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在起跳后还能继续上升?2. 知识讲解:1) 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其意义;2) 惯性:讲解惯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3)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刹车、运动员跳远等,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如: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问汽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质量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2)为什么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2. 答案:(1)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惯性的作用,汽车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2)运动员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加速度,由于惯性的作用,运动员在空中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跳得更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相似复习小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给学生展示一段视屏:一辆大货车在一个路口紧急刹车,结果车刹住了,但是上面的钢材没有“刹住”直接把驾驶室拍倒。

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车能够刹住?(2)钢材为什么“刹住”?学生能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因为车上有刹车。

但是不能准确回答出第二个问题,所以本节课就带着“为什么钢材没有‘刹住’?”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16 页,找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提出的两种观点。

找出两种观点的差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三)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来探究那个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探究小车在毛巾、棉布和塑料板上运动距离的长短和阻力大小的对比猜测如果物体不受力时该如何运动?学生回答: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提问:如果小车之前是静止的呢?学生回答:小车静止教师提问:换做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是这两个结论?学生回答:是的师生一起总结推理的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惯性的概念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及惯性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后仰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2.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 惯性的概念及应用4. 实验结果及结论七、作业设计2. 答案:(1)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和公交车原本一起向前运动,公交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脚受到摩擦力使之下滑,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导致向前倾倒。

(2)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引力相平衡,使得物体不会向赤道方向飞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数据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安全带、运动场上的惯性现象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选取;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外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惯性的概念。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教师推一辆小车,停止用力后,小车逐渐减速停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停下来?讨论:学生讨论小车停下的原因,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惯性现象。

例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变化?3. 随堂练习练习: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 实验探究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质量的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探究摩擦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小结: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实验探究:摩擦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小车会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 答案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乘坐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启动或刹车,乘客会向前或向后倾倒。

小车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大小,探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相似复习小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给学生展示一段视屏:一辆大货车在一个路口紧急刹车,结果车刹住了,但是上面的钢材没有“刹住”直接把驾驶室拍倒。

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车能够刹住?(2)钢材为什么“刹住”?学生能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因为车上有刹车。

但是不能准确回答出第二个问题,所以本节课就带着“为什么钢材没有‘刹住’?”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16 页,找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提出的两种观点。

找出两种观点的差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三)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来探究那个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探究小车在毛巾、棉布和塑料板上运动距离的长短和阻力大小的对比猜测如果物体不受力时该如何运动?学生回答: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提问:如果小车之前是静止的呢?学生回答:小车静止教师提问:换做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是这两个结论?学生回答:是的师生一起总结推理的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平衡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理解惯性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平衡力的作用。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停下来?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解释惯性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平面、斜面、不同摩擦力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10分钟)讲解平衡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实验现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摩擦力等因素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惯性现象,例如:为什么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2. 答案:(1)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冲。

(2)小球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逐渐减速,最终停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概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力的概念,理解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推拉桌椅,感受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并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力的概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 例题解析3.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

(2)举例说明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下列现象:A. 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突然刹车,小明为什么会向前倾?B. 抛出去的篮球为什么会落回地面?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如: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物体沿直线匀速运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能力目标:1. 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 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4. 会小组讨论设计简单的惯性实验情感目标:1.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三、教法与学法、实验器材教法:采用矛盾冲突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和重点讲解法。

这样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实验器材:器材3 人一组。

斜面小车、重物、纸条、盛水杯子、鸡蛋、硬纸片、小车、木块、棋子、木尺等四、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一定律1.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在盛有适量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在塑料片上放一生鸡蛋,用直尺迅速敲ft塑料片,鸡蛋落入杯中师:同学们要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一起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点评:简单的但扣人心弦的实验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我们一起实验我们一起做实验:(1)手推桌子(2)手推砝码得出初步结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有力就物体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我们一起再做实验:(1).踢出的足球,足球继续运动(2)手推小车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现在我们有两个观点: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②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②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通过理想化的实验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学会科学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理得到,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

②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迁移。

三、教具学具准备:
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车等学生实验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实物展台
四、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队合作
引导——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法学法:
目标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法学法综合运用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观点:
物体运动需要力的维持(错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正确)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理解惯性的概念,了解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惯性的概念,以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滑块、计时器、实验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足球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足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阐述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并进行讲解。

5. 知识巩固:通过习题演练,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 惯性的概念3. 实验结果与分析4. 习题演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车上可以平稳地站立?(2)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为什么我们会向前冲?2. 答案:(1)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因为汽车突然减速,脚受到的摩擦力小于身体向前运动的惯性力,导致身体向前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9篇〕《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根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根底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教材比拟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看到的演示实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出示斜面、小车演示:(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问题3: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问题4: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吗?问题5: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问题6: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然继续前进,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4〕教师总结: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结论分别代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历来维持。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滑块、计时器、弹簧测力计。

学具:笔、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水平面、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2)提问: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 例题讲解(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通过实例,说明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会停止运动。

②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符合牛顿第一定律?A.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B.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讨论: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运用牛顿第一定律。

①乘坐公交车时,突然刹车,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冲?②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不会因地球自转而抛出地球?(2)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优秀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牛顿第一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以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滑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磁铁等。

2. 学具:牛顿第一定律学习单、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运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解释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牛顿第一定律学习单,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加深对惯性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惯性现象。

(1)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冲。

(2)踢足球时,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抛出的铅球在空中下落。

2. 答案:惯性现象有(1)和(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对惯性现象的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惯性现象?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感受物理的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练习: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教师(学生) : 序号:4
课 题 第八章 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3. 知道逐渐逼近法是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4. 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过程: 一 预习前置:
利用微课课前预习“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演变历程,体会知识的得出是需要长时间和多方努力的结果。

二 新课引入:
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 进行新课: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结合以下的“问题串”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

(1).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2) 选择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什么?
(3) 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
2. 记下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推理、假设)绝对光滑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的越 。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牛顿补充:“静止的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实验+推理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
反馈练习:
1. 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2.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3.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
,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
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
,它的速度 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
.
(二) 惯性
1. 由生活走
向物理:①用力ft 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一个,情况会怎么样?
②惯性演示器实验,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2.
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

3.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方法:
1. 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
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3. 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ft 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必做:《新课堂》达标检测之前部分,选作:探究与创造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