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目前,国内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5000多万,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

2型糖尿病的诊断我国多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标准如下:1.糖化血红蛋白A1c≥6.5%;2.空腹血糖FPG≥7.0 mmol/L。

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 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符合1~3标准之一者,重复检测仍符合1~3标准之一者,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传统治疗方式糖尿病常合并高血脂和高血压,它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肾功损害、肢端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给患者本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与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但效果不理想,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另外这些治疗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药物的耐受性与依赖性。

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的方法因移植排异、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及效果。

胚胎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移植,又分别受到伦理学争论及取材不便的影响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2型糖尿病还具有进展性,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下降,因此大多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5年后,即使联合应用降血糖药物,也难以保证病人血糖恢复正常和避免糖尿病所致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胰岛素使不少患者受益,但到了后期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使治疗面临困境。

2型糖尿病治疗最佳方式--胃转流手术经过全球糖尿病领域权威糖尿病专家不断的研究和临床试验长达20多年,终于将胃转流手术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技术,且是如今唯一能够起到治愈糖尿病的效果,虽然只能够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不得不说,这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意义。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关于二型糖尿病的最新综合防治指导。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通过简单的策略来提高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水平。

预防预防二型糖尿病的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以下是预防二型糖尿病的简单策略:1. 饮食:建议采用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BMI在18.5-23.9之间。

4. 戒烟:戒烟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5.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增加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诊断与筛查二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预防并控制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推荐的筛查和诊断方法:1. 血糖测定:对于有糖尿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空腹血糖测试或糖耐量试验。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评估过去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3. 血压测量:同时进行血压测量,以评估有无高血压情况。

4. 脂代谢指标检测:检测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与管理针对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应基于个体化的目标和策略。

以下是治疗与管理的基本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控、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应作为首要治疗策略。

2.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到目标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考虑。

3. 血糖监测:监测血糖水平,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并发症管理: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进行综合管理,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与评估对于患有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定期随访和评估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推荐的随访与评估策略:1. 定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2. 并发症筛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如视网膜检查、肾功能评估等。

3. 教育与支持:提供患者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管理方法。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2型糖尿病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虽然胰岛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2型糖尿病的影响,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糖尿病专家王健带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
1、积极治疗: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以减少其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持正常体重: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3、综合调整: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对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为预防对象,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4、及早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并给予干预治疗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

2型糖尿病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要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诊治,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编写的权威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指南,2型糖尿病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且需要两次以上的检测结果符合上述条件。

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肥胖、家族糖尿病史、胰岛素抵抗等,当血糖达到以下标准时,也可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其次,指南提供了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体重管理。

同时,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

指南还详细介绍了常用的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以及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再次,指南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

指南指出,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并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治疗策略,如抗凝治疗、血脂调控、血压控制等。

最后,指南还关注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指南强调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饮食控制、体重管理、运动锻炼、用药遵从等方面。

指南还提供了患者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情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总之,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治指导和管理策略,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综合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治疗方案,旨在控制血糖水平、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肝脏产糖等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 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已经进展到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阶段,胰岛素的注射是不可或缺的。

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并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2.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控制的原则:-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食物和高淀粉食物。

适量摄入低糖水果、蔬菜和谷类食品。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稳定血糖水平。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食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来实现。

-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以避免体重增加,因为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3. 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 有规律的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速行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耐力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 监测血糖:在运动前和运动期间监测血糖,以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4. 管理压力:长期压力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进行放松训练、冥想或参加瑜伽等活动,有助于降低压力水平。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是如今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很多的时候2型糖尿病一般都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对中老人的危害很大,早期发现后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疾病的感染恶化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家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糖尿病专家王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运动锻炼: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

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多休息。

对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励运动与适当体力劳动。

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二)饮食治疗: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

对于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

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根据患者具体需要和生活习惯等估计如下:(三)宣传教育: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上述这些方法只是常规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疾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糖尿病专家王健建议大家还是早期发现后,早期进行治疗。

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建议你还是点击在线专家进行咨询。

2023年A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更新完整版

2023年A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更新完整版

2023年A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流程更新(完整版)摘要目标本共识声明提供(1)简明图形流程的视觉指导,以帮助医务专业人员在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时做出临床决策,从而改善患者诊治;(2)支持每种流程中的视觉指导的详细信息摘要。

方法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AACE)选择了一个由医学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他们根据2023年AACE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糖尿病综合诊治计划(2023AACEC1inica1PracticeGuide1ine:Deve1opingaDiabetesMe11itusCo mprehensiveCareP1an前工作组作者的共识,更新了2023年AACE综合2型糖尿病管理流程。

结果这个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流程包括11个不同的部分:2型糖尿病管理原则;以并发症为中心的超重/肥胖人群诊治模式;糖尿病前期流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流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流程:高血压;以并发症为中心的血糖控制流程;以葡萄糖为中心的血糖控制流程;胰岛素添加/强化流程;降糖药物物概况;减重药物简介(新);糖尿病患者疫苗建议(新),总结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建议。

结论与2023年AACE糖尿病指南更新保持一致,2023年糖尿病流程更新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和超重/肥胖治疗是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支柱,并强调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适当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值得注意的新主题是强调除血糖水平外的以并发症为中心的方法,以制定糖尿病患者治疗一线药物选择的决策。

该流程还将药物的可及,性/费用作为与健康公平性相关的因素纳入临床决策中予以考虑。

关键字糖尿病流程糖尿病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治疗2型糖尿病缩略语AACE,美国内分泌学会;ABCD,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BI z踝臂指数;ACE,美国内分泌学院;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GI,α-葡萄糖苗酶抑制剂;AKI,急性肾损伤;apoB,载脂蛋白B;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P z成人治疗小⅛S∕Adu1tTreatmentPane1; A1C z血红蛋白A1C;BeAM,就寝时间减去早晨睡前葡萄糖;BG,血糖;BMI7体重指数;BP,血压;BRC-QR,溪隐亭速释;CAD,冠心病;CCB,钙通道阻滞剂;CDC,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GM,连续血糖监测;CHE充血性心力衰竭;CK,肌酸激酶;CKD,慢性肾脏疾病;CO1SV1z考来维仑;COQIO,辅酶q10;CPG,临床实践指南;CrC1肌酊清除率;CVD;心血管疾病;CVOT,心血管结果试验; DA,多巴胺激动剂;DASH,停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D,糖尿病肾病;DM、糖尿病;DPP-4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eGF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R z延长发布;FBG,空腹血糖;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PG,空腹血糖;GERD,胃食管反流病;G1胃肠道;GIP/G1P-1RA、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1N,格列奈;G1P-1RA,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MI z葡萄糖管理指标;GU,泌尿生殖系统;HCP,医务专业人员;HD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F,心力衰竭;HFP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HR,危险比;HTN,高血压;IFG,空腹血糖受损;IGT,葡萄糖耐量异常;IPE,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V,静脉注射;1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D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p(a),脂蛋白(a);1V,左心室;MACE x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EN2,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 MET,二甲双服;MI,心肌梗塞;MRA,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TC1甲状腺髓样癌;NAF1D z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CEP1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PH,中性鱼精蛋白哈格多恩;OA z骨关节炎;OGTT j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克辛9型; PG,血浆葡萄糖;PPG,餐后血糖;PRAM1,普兰林肽;PVD,周围血管病;Rx,医疗处方;SAMS,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SCR,血清肌酸酊;SG1T2i,葡萄糖钠共转运体2抑制剂;SU,磺酰眼;TDD,每日总剂量TG,甘油三酯;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R,时间在范围内;TZD,嗥嗖烷二酮;T1D,1型糖尿病;T2D,2型糖尿病;UACR,尿白蛋白与肌酊比值;V1D1极低密度脂蛋白介绍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血糖控制流程的首次迭代于2009年发布,并在美国内分泌学会(ACE)/AACE糖尿病路线图提供的视觉指导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以帮助临床医生导航已批准的降糖药物扩展类别。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T2DM的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T2DM的全面、科学的防治建议。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 T2DM的流行病学特点2.1 发病率近年来,我国T2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T2DM患者已达1.14亿。

2.2 危险因素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

3. 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3.1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T2DM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3.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关键环节,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进而引发高血糖。

4. T2DM的诊断与评估4.1 诊断标准T2DM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4.2 评估指标T2DM评估主要包括:血糖、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等。

5. T2DM的治疗策略5.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2 药物治疗T2DM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5.3 并发症防治T2DM并发症防治包括:心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6. T2DM的护理与管理6.1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是T2DM管理的关键,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降脂治疗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
糖尿病患者 是否在服用他汀药物 否 是 继续治疗
LDL-C<100mg/dl (2.6mmol/L) 否
强 化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不了解
检查血脂
• 他汀药物禁忌证 否

禁用他汀药物
他汀药物适应证 • 心脑血管病史 • 年龄≥40岁 • 年龄<40岁,合并≥1项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和治疗路径
要点提示
● 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A);血压<130/80 mmHg; LDL-C<2.6 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1.8 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管疾病);BMI<24 kg/m2 ● 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 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 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如<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 大血管并发症 ●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 糖控制达标时,应开始药物治疗 ●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 一种口服药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采用二种,甚至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如血糖 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
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控制目标为<7%。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
(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

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症状 之时及 时进 食高含糖量食 物 、口服糖 水 ,指导 家属及 时将神志不
清的患者送往医 院、静 脉滴注5 0 m L 左右 的葡萄糖溶液 ( 5 0 %);提示 患者 日常生 活中注重个人卫 生 ,尤其注意 皮肤清洁与 E l 腔 清洁 ;鞋袜 宽松舒 适 ,每 E t 清洁足部 并用温水泡脚 l O - 1 5 mi n 、按摩脚 部 ,发现脚 部受 伤、感染要立 即彻 底冲洗 清洁并送往 医院进 一步处理 ,避 免糖尿 病足 的发生 ;发 现糖 尿病足时 ,使用抗生素 抗感 染 ,强化血压 、血糖 控制 管理 ,密切观 察患者是否有 呕吐 、恶心 、食 欲不振 、呼吸加深 、 呼吸加快 、呼吸烂苹果 味等酸中毒现象 ,发 现上述 现象立 即就诊 】 。 另外 ,所有患者病情 稳定后都应 随访一段 时间 ,注意血糖 等指标的检
者生 活习惯 、工作及生 活背景 、体质状 况 、病情 实际等综合评估各 类
并发症 发生危险度 ,依 照危险度高低 依次为患者做 针对 性的健康 指导 与相应并 发症 预防教育 ,做 到主次分 明、科学合理 ;通 过知识宣讲 、 病例分析让 患者 明确低血糖 的危害 ,告知 患者出汗 、心 慌、乏力是低 血糖的主要表 现 ,嘱咐患者 出现出汗 、心 慌 、乏力等 系列低血糖典型
康教育方案 ,通过一对一 交流 、患者相 互交流 、专家宣讲 、发放宣传
手册等 方式帮助 患者 了解并逐 步掌握 2 型糖 尿病 的起因 、临床表 现、 病理 特点 、治疗方式 、并发症类型及 防治 、生活起居 、运动锻炼 等各 方 面的知识 ,着重帮助患者 认识糖尿病 血糖指标变 化特点及检 测、分 析要 点 ,让 患者明确不 同时间段血糖变 化趋 势 、不 同时间段 的血 糖正 常范 围 ,发现血糖异常 的处理方 式等等 J 。 心理疏导 :有经验 的医护人 员与患者交谈 以初步 了解 患者性格特 点 、心 理状 态 、疾 病 治疗心 态 ,并通 过搜 集患 者生 活及 工作 背景 资 料 、与家属交谈侧 面了解患者疾 病治疗 的心 理状态 ,根据 心理评估结 果制 定心理干预方 案 ,首先通 过亲切 的沟通 交流消 除患者 心 中的陌生 感 、紧张感与恐惧 感 ,从患者 感兴趣 的话题 人手 ,引导 患者客观看待 疾病的治疗问题 ,鼓励 患者转变角度 、配合糖尿病治疗与护理工作 。 2饮 食调 理 与运 动指导 饮 食调 理 :首 先要 设定 患者 每 日摄入 的总 热量 ,根 据 身高 、标 准体质量 [ 身高 ( c m)一 1 0 5 ] 以及 患者实 时运 动量 、生 活与工作 能量消 耗情 况科 学划 定热 量摄 人范 围 ,没有过 多 能量 消耗 的患者 每 日摄人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 综合控制指生活方式干预,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的 药物治疗和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综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目标应具有综合性
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视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不同而 异。治疗未能达标不应视为治疗失败,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对患者都将有益, 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如HbA1c水平的降低与糖尿病患者 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的减少密切相关。
近期目标 消除糖尿病症状 和防止急性代谢 并发症
远期目标
预防慢性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的临床 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伴随着血糖、血压、血 脂等水平的升高及体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发展速度及其危害等将显著增加。因而,对2型糖尿病基于循证 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血糖、 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 措施。降糖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 育和应用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为了避免低血糖,血糖值≤5.6mmol/L时,重新评估降糖治疗, 血糖值<3.9mmol/L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10mmol/L启用胰岛素,血糖保持在7.8-10mmol/L,不 建议血糖控制目标<6.1mmol/L
应该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 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 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在治疗 调整中,可将HbA1c≥7%作为 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 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 标准。血糖控制应根据SMBG 的结果以及HbA1c水平综合判 断。
生活方式干预3月*
药物治疗:首选ACEI/ARB#

最新: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

最新: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

最新: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 T2i)为新型口服降糖药,除降糖外,还具有确切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最终临床结局。

二甲双狐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基础降糖药。

SGL T2i联合二甲双狐可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更有助千维持血糖控制,同时还可以带来多重代谢获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糖尿病临床结局,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方案。

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具有多重优势对T2DM基千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

共识中阐明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满足这样的策略需求。

降糖获益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T2DM患者的降糖疗效确切总体安全性良好。

新诊断T2DM患者,起始SGL T2i和二甲双肌联合治疗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 bA1c) 1.77%~2.08%,较二甲双狐单药治疗额外降低0.55%。

心脏获益研究证实SGLT2i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忳MACE入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HF)住院风险。

长期使用二甲双狐被证明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肾脏获益Mate分析表明使用SGLT2i可降低透析、肾移植或因肾病死亡风险,减少终末期肾病和急性肾损伤风险。

DAPA-CKD研究显示,达格列净显著降低肾脏硬终点风险39%,降低肾脏特异性复合终点风险44%,降低肾脏透析、肾脏移植和肾病死亡复合终点风险34%。

降低体重二甲双呱和SGLT2i均有一定的减重作用,二甲双抓为潜在轻度减重,SGLT2i为中度减重。

与单用SGLT2i或二甲双抓相比,SGLT2i与二甲双狐联合治疗,体重减轻幅度更大。

降低血压加用SGLT2i额外降低收缩压3~5mmHg。

二甲双抓单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SGLT2i治疗可进—步改善血压控制。

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王艺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4)001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血压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法加心理护理治疗对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通过心态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型和悲观抑郁型,治疗后该组空腹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效果优于综合治疗不加心理护理组.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王艺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
【相关文献】
1.他汀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苏皖;戴武;
2.他汀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张苏皖
3.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J], 李素娟
4.知己健康管理在疗养院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J], 吴淑惠;曾爱东
5.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J], 王小婕;马丹;李学善;蒋丽君;任红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

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介绍本文档是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的全文指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导,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它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糖尿病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2.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控制血糖,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3.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并与医生分享监测结果,以便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预防除了治疗,预防2型糖尿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摄入糖分和脂肪的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体育锻炼: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3. 维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结论中国2020版2型糖尿病治疗与预防全文指南提供了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的全面指导。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同时,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维持健康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治疗疗效的探讨论文

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治疗疗效的探讨论文

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治疗疗效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综合性干预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100例与对照治疗组80例,综合干预组从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血糖监测及防治知识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随访半年。

结果:综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综合性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性干预;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24-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 例,肝、肾功能均正常,除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100例与对照组80例。

其中综合干预组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4.7±8.6)岁;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2.9±9.4)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干预前血糖水平、体重指数、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按dm患者管理及随访记录表建立档案,血糖测定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每2周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1次,每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随访半年,干预前后均测1次体重指数、甘油三脂、总胆固醇、hdl-c及ldlc。

1.2.1 对照组:患者出院回家后仅进行常规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

1.2.1 综合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糖尿病宣传教育:通过发放糖尿病相关教育手册、设立宣传栏、举办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电话随访,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调整及治疗的技能、并能积极、乐观、主动的接受治疗。

(2)饮食干预:根据具体情况,一对一完善患者营养自我管理教育,教会患者合理控制总热量、选择多样化、平衡膳食的原则,把饮食计划安排到每一餐中,并根据患者在病程过程中体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二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1. 预防策略1.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在40岁以上且具有上述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人群。

1.1.1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推荐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4.9kg/m²范围内。

1.1.2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进行药物预防。

1.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旨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2.1 生活方式干预- 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 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

1.2.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2. 诊断标准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有高血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尿糖阳性。

3. 治疗原则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asson JL et al. Lancet 2002; 359(9323):2072-7 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6);131-134
营养治 疗
•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 营养治疗目的、原则 •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 制定你的饮食计划 • 并发症的饮食 • 营养治疗的误区
制定你的饮食计划
根据你的糖尿病管理计划、饮食、生活习惯来设计 血糖、血脂和体重接近目标值,说明饮食计划是有效的.
控制你的总热量
成人每天总热量 = 理想体重 X 每天每公斤 理想体重所需要的热能
计算你的总热量
成人每天总热量=理想体重 X 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要的热能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糖尿病人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要的热量
卧床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消瘦 15 20-25 30 35
肥胖 15-20
30 35 40
正常 20-25
35 40 40-50
饮食控制注意事项:
1、不能按实际体重算热量;
2、超重者酌减热量,低体重者酌增热量;要恢复理 想体重
3、重点控制热量,种类可以放宽;
脂肪
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花生、坚果 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 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椰子油、棕榈油
蛋白质
动物蛋白质
植物蛋白质
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1)
B族维生素
维生素C
维生素A
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2)
钙、磷


烹 调方法
蒸 煮
焖 炖

一日多餐如何分配饭量
早 1/5



2/5
晚 2/5
4、不可增加热量,同时增加药物,形成体重增加的 恶性循环
举例
糖尿病人,男性,年龄50岁,身高170cm, 体重80kg,从 事轻体力劳动,单纯饮食控制,计算全日热能。 理想体重 = 170(cm) - 105 = 65 kg 现在体重超出理想体重的(80-65)÷65 ×100% =23% 属肥胖 所以全天总热能 = 65(kg)× 20(千卡/公斤)= 1300千卡
蛋白质
脂肪
食品交换法
肉1两
鸡蛋1个
豆腐干1两
表2 每份谷薯类供蛋白质2克,碳水化物20克,热量90千卡
25克
35克
50克
表3 每份蔬菜类供蛋白质5克,碳水化物17克,热量90千卡
500克
400克
350克
250克
200克
70克
表4 每份水果供蛋白质1克,碳水化物21克,热量90千卡
200克
500克
表5 每份大豆类供蛋白质9克,脂肪4克,碳水化物4克,热量90千卡
25克
50克
150克
200克
表6 每份肉蛋类供蛋白质9克,脂肪9克,热量90千卡
50克
70克
80克
表7每份肉类供蛋白质5克,脂肪5克,碳水化物6克,热量90千卡
20克
60克
50克
60克
表8 每份油脂类供脂肪10克,热量90千卡
-
蔬果组
蔬菜类 水果类
500 200
90 90
5.0
-
1.0
-
大豆类 25
90
9.0
4.0
肉蛋组 奶类
160
90
5.0
5.0
肉蛋类 50
90
9.0
6.0
油脂组
硬果类 油脂类
15 10
90
4.0
7.0
90
-
10.
0
碳水化物 (克)
20. 0
17. 0 21. 04.0 6.0
2.0 -
主要营 养素 碳水化物 膳食纤维 无机盐 维生素 膳食纤维
150 3 200 250 2 2汤匙 2
1600 18 250 10 500 1 1800 20 300 12 500 1 2000 22 350 14 500 1
目的
合理的饮食 控制血脂和血糖
理想体重
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占 50-60%
蛋白质占 15-20%
原则
控制总热能 饮食均衡 合理搭配
维生素、 无机盐要充足
脂肪占 25-30%
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糖
膳 食纤维
水溶性—燕麦、大麦、水果、果胶、藻胶、 魔芋 不溶性—豆皮、谷类麸皮 摄入量 10-30克/每天
食品交换法:将食物按照所提供的 营养素分为四大组, 八小类。
90千卡/份作为一个食物交换单位。
目的:做到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 控制总热量。
食品交换份表
表1 食品交换的四大类(八小类)内容和营养价值
组 类别 每份重量 热量 蛋白质 脂肪

(克) (千克) (克) (克)
谷薯组 谷薯类 25
90
2.0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油脂类25克(0.5两)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 (2两)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
禽兽肉类50-100克(1-2两) 鱼虾类50克(0.5-1两) 蛋类25-50克(0.5-1两)
蔬菜类400-500克(8两-1斤) 水果类100-200克(2-4两)
谷类300-500克(6两-1斤)
10克
15克
15克
15克
25克
40克
表9 不同热量糖尿病饮食内容
热量 交换 (千卡) 单位
谷薯类
蔬果类
肉蛋类
豆乳类
油脂类
重量(克)单位 重量(克) 单位 重量(克) 单位 豆浆量 牛奶量(克) 单位 重量 单位
1200 14 150 6 500 1
150 3 200 250 2 2汤匙 2
1400 16 200 8 500 1
食谱举例:
1300千卡:
早餐: 牛奶一袋、主食1两、凉菜二两 午餐: 米饭1.5两、什锦沙锅(白菜2两、豆腐1两、瘦肉半两、
海带2两)、 烧冬瓜3两、油5克 晚餐: 馒头1两、西红柿1两、木耳面片半两、炖瘦肉1两、青
菜2两、油5克、炒香菇(干重5克)、油菜3两、油5克 睡前: 豆浆200 ml
什么是食品交换法
3.3年
35.8%(2次)
24.8%(1次)
中国6中心
阿卡波糖 321
3年
87.8%
二甲双胍
76.8%
潘孝仁等,中华内科杂志, 1995,34:108-112. TUOMILEHTO,et al . N Engl J Med. 2001;344:1343-50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2; 346:393-403
运动治 疗
饮食控 制
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
合理用药
自我监测
接受教育 心理指导
主要IGT干预试验的结果
RCT
干预措施
例数
随访 发病相对危险下降
大庆研究
生活方式
577
6年
31-46%
DPS
生活方式
522
3.2
58%
DPP
生活方式
3324 2.8年
58%
二甲双胍
31%(2次)
STOP- NIDDM 阿卡波糖 1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