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3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3篇)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一):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2.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性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上。
3. 实践性: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教与学过程来实现其目的。
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4. 发展性:教育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通过教育,个体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提升,而且在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个体发展功能认知发展: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
品德发展: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个体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发展: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身体发展:教育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和体能发展。
2. 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教育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文化功能:教育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
社会整合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个体,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
3. 选择与分配功能社会选择:教育通过考试、评价等方式,对个体进行筛选和选拔,为社会各部门提供合适的人才。
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学考点(一)1.教育机会平等包括教育起点机会平等、教育过程机会平等和教育终点机会平等。
2.文雅教育,亦称“自由教育”,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要实施文雅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要有自由学科。
3.广义的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其中正式教育又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4.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
5.20世纪30年代起,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
6.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指的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程序教学运动和学科结构运动。
7.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8.能够反映人类追求教育民主的观点的有:(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4)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同样权利9.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10.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
在他看来,学校不幸变成儿童“才智屠宰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工作违背了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春季”。
11.《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2.《母育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专著。
13.《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的儿童读本。
14.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完善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他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重点
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重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学科,其综合理论是教育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综合理论考试的重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和分析,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和培育优秀的人才。
二、教育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其中,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核心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基本原理。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和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能力、品德和知识,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等。
其中,文化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价值观,体育教育是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3.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教育规律和原理,提出新的教育理论。
五、教育学的发展与挑战教育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育学还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保障等。
六、教育学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研究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提高教育管理效益;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完整版)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
教育学考试重点知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P10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
4. 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 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4.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1.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与个体职业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职业素质,促进个体的事业发展。
3. 教育与个体生活方式教育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它可以培养个体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2.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学堂到现代的学校教育的演变。
3.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分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是教育目标的体现。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4. 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普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等。
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法等。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4. 教育的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5. 教育的类型:按教育对象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按教育性质分为公立教育、私立教育、民办教育;按教育形式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
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公平等。
3. 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内涵、阶段、特点。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激发个体潜能。
4. 个体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五、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是规范教育活动的各种规则、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2. 教育制度的发展:从等级制到平等制、从封闭制到开放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4.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六、课程与教学1. 课程概述:课程的概念、类型、结构。
2. 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完美排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绪论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填空选择)教育学的发展,大题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著作为《论语》。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3)关于教育目的,孔子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
4)关于教育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
6)关于道德修养,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
7)教师观,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2.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时孙摩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4)长善救失的原则;5)启发诱导的原则。
3. 苏格拉底(无著作)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思想:“产婆术”教学法,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无著作)提出了灵魂说,他把人的灵魂分三部分,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
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
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精选3篇)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教育学重点考试知识点篇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2. 教育的性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历史性: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各有特色,反映各自的文化传统。
二、教育的功能与目的1.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情感等方面。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2. 教育的目的广义教育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具体培养目标。
3. 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个体发展受教育的制约:教育内容和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教育必须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1. 教育制度定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考试制度等。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范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范文)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再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
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个性发展;社会功能则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
3. 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只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目的分为总目的和具体目的,总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目的则是指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目标。
2.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要和教育自身规律。
社会需求是教育目的确立的外部依据,个体发展需要是内部依据,教育自身规律则是科学依据。
3.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史:中外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特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态度。
4.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政策、教师权益与义务、学生权益保护。
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及其优缺点。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安排、教学评价方法。
3.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课堂氛围营造、学生互动与参与。
4.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1.教育评价理论: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
2.学生评价: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评价。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
4.教育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1.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预。
2.教育社会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五、德育与班级管理1.德育原理: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
2.德育实践: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六、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1.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
2.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
3.教育创新实践: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七、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
2.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教师培训与进修。
3.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成果推广。
以上是教育教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厘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简答)●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简答)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问题及原因“教育是什么”夸美纽斯在他著作的人类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
1860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按照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又被称为传统教育。
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韩愈《师说》,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建国以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大讨论,但仍无定论。
近20年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下了不少定义,仍然五花八门的。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掌握扎实的教育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为您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及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等阶段。
在萌芽阶段,中国的孔子、孟子以及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都对教育有过重要的论述。
夸美纽斯的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之后,赫尔巴特的以及杜威的等著作,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可能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因材施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能够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传播思想文化。
(三)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融合和选择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注:N代表有可能名詞解釋一、狭义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P26)?N:狭义的教育是《2个依据》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2个目的》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1-1、教育学的定义P1N: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P16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三、教育的起源?P14..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四、掌握教育史上一些教育资料《判断题》P4--P5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2.赫尔巴特(J.F.Herbart,1976-184)1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定义?P28N:人的发展(广义的个体发展):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P511.遗传---------生理前提遗传,它是人生理发展的基础。
2.环境---------外部条件环境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3.教育---------主导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无论现在网络还是任何4.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个体主观性是发展的动力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P33《有可能判断》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的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
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生产力》教育-------政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对教育的制约)?P54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和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的经济功能?P57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理念》判断题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不能用于搞经济的政治的搞教育。
否则教育就会打乱。
所以教育是独立性的,教育有自身的教育,不可以作为产业化。
第四章教师一、教师劳动的特点?P444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高尚的师德,中心是关爱学生或者说是热爱学生它应该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2,爱学生,诲人不倦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3、专门的教育素养它应该1,教育理论的素养2,教育能力素养3,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里素质它主要是指老师应该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注:在挑一个点来详细说明老师的定义如下:《同學參考看看,知道怎樣回答,不需要全記住哦》(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思德素养)《中小学教育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核心和精髓)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关爱学生(师爱)阐述问题(解决问题)从三个维度出发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做?一、是什么?二、为什么?1、爱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2、爱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力量三、怎么做?1、老师要一视同仁2、对学生尊重信任3、对学生严格要求A、严而有格(有一定限度)B、严而有度C、严而有恒D、严而有方4、保护学生二、教师的业务素养1、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哲学知识(2)教育科学知识(3)专业知识——“博”与“专”的关系(“博”大于“专”)2、教师应具备的能力(1)一般能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2)特殊能力A、教学工作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包括:a. 教学组织、设计能力b. 教学实施、调控能力c. 教学检查、评定能力B、教育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a. 常规管理能力b. 建设班集体能力c. 协调能力d. 激励能力e. 组织课外活动能力f. 转变后进生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其他能力包括:a. 教育科研能力b. 教育机智(注意与“教育机诈”的区别)(三)教师的心理素养1、轻松愉快的心境2、昂扬振奋的精神3、乐观幽默的情绪4、坚忍不拔的毅力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狭义)的定义?P83 +P87选择题N: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选择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总是由人提出来的,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却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
二、我国现时的教育目的?P1011、必须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老师定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pt1、个人本位—注重个人个体发展比如我国说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注重个人教育体系发展2、社会本位---注重社会的需要注重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P114?N: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制的类型?双轨制-----如前西欧:英德法,一条轨道为有钱人。
另一条为穷人职业寄读学校单轨制-----如美国: 普教和职教,然后大学分支型-----如前苏联、中国:初中-高中或是职业学校,九年义务教育.633学制三、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P127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七章课程一、制约课程的因素?1、政治2、经济、生产力3、科学、文化4、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活动课程的定义P139N:由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德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三、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得趋势?P1531、追求卓越德整体性课程目标(目标上)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上)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方法方式上)第八章教学一、教学的定义?P161N: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方式。
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二、教学的意义?它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就是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任务?P163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分析:不多做解释,同学自我理解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分析;通过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3、培养正确德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分析:教书育人,老师要懂得做学生思想工作等等…….四、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P184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五、教学规律?P200 判断、选择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六、启发性教学原则?P219分析题: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举例如何调动?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提问质疑,使学生茅塞顿开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解决实际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也是启发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4、发扬教学民主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平等、坦率和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室切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
5、循序渐进原则由于学生的每一种认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过程,所以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成体系的有用的知识而不是散乱的知识,才能发展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粗浅、浮躁、杂乱的认识能力。
老师举例詹天佑的例子,同学自行分析,也要懂得判断七、班级上课制的定义?P250N: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德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程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八、上好一堂课的要求?P264 61、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来讲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于思想性《教学内容来讲的》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来讲的》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方法来讲的》5、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来讲的》6、布置好课外作业老师定义:(1)明确教学目的(目标教学法)(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4)组织好教学活动(5)调动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布置好课外作业第九章德育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任务的层次?P286(三个层次+关键词)1、第一个层次就是培养爱国、守法、明德的公民2、第二个层次是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3知--道德认知,知就是懂的道理,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情--道德情感,情就是具有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懂得克服个人的欲望行--道德行为,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三、德育过程的多端性P302?开展德育1、既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2、也可以从意或行的锻炼开始3、可以有多种开端,具有多开端性四、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重点)注:7德育原则+6德育方法相结合德育原则: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长善就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德育方法:1、说服2、榜样3、锻炼4、修养5、陶冶6、奖惩(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注:结合案例自己分析,并抓一点深入分析,并强调是那种原则或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