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学生姓名:马方
学生学号: 11070232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王东霞
职称:讲师
日期: 2013年11月27日
目录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意义 (1)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 (1)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 (1)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1)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2)
(一)会计确认 (2)
(二)会计计量 (3)
(三)会计报告 (3)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
(一)与其他原则存在协调问题 (3)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3)
(三)会计教育的缺陷 (4)
(四)过度滥用的现象 (4)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
(一)妥善处理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协调 (4)
(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4)
(三)深化会计教育改革 (5)
(四)注重与法律法规的协调 (6)
参考文献 (6)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摘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编制出更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和对决策有用的信。以利于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进一步为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筹资成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存在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协调及防止被滥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素质,把握好运用该原则的尺度,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用的相当广泛。它涉及财务会计运行的每一环节。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新会计准则在原有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司在对上市公司的某些重大案例判断时,也多次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下面简要探讨以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意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在会计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已有会计核算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通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处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现金流量也许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以后的发展前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所在。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假如某种会计政策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能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可以恰当地变更。这正是有意无意地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比如企业原先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一贯性原则的形式,而应看其经济实质,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对资产计提各种跌价准备,一方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由于资产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减值,在年度终了时,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背离,原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根据发生时所作的记录也只能作为形式上的参考。因此,对于企业的一些资产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对原有的账面记录作调整,能真实、恰当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说,它涉及财务会计运行的每一环节。
(一)会计确认
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的发生要进入会计系统,首先要经过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就是把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正式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认可的一种会计行为。
1、资产要素确认
企业融资租入一项设备,发生要进入会计系统,首先要经过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就是把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正式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认可的一种会计行为。能否确认其为“资产”(指会计要素严格定义的“资产”,而不是泛指。其它会计要素类同)根据租赁协议,租赁期间该设备的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形式上),但企业(承租方)实质上取得了对该设备的控制权,并承担由该设备引起的风险(可能因技术进步而引起贬值等)。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予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
2、负债要素确认
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能否在销售产品时确认一项负债?以企业提供售后一定时期免费修理所售产品为例,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一笔修理费(形式上),但根据企业以往经验,所售产品总有一部分需返修,也就是说,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实质上已承担着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在此条件下确认一项负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负债并不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未来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不符合“负债”严格定义,因而不属于负债要素的范围。而上述的一项负债并不是由未来不确定性引起的,它是由现实交易而产生的。
3、费用要素确认
企业若对上述售后服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则应为: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应计销货负债(会计实务上可专设一账户核算此类业务)。可见企业在确认一项负债时,同时确认了一项费用。
4、收入要素确认
企业根据销货合同,将产品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但未及时收取货款,能否确认一项收入?形式上,企业未收取贷款,但是实质上企业取得了收款权利,实质重于形式,应确认一项收入。
同样有必要明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此会计确认上的区别。权责发生制是用以确定期间收益。费用和期间损益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