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几何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初中几何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几何图形运动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概念。
通过对几何图形运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为解决问题提供更灵活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何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平移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平移可以分为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等不同的方向。
在平移中,我们通常用字母“T”表示平移向量,其中T的上方是平移的方向,下方是平移的距离。
例如,平移向量T(3, 4)表示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
二、旋转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围绕一个旋转中心按照一定角度旋转。
旋转可以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
在旋转中,我们通常用字母“R”表示旋转,其中R的上方是旋转中心,下方是旋转的角度。
例如,旋转R(O, 90°)表示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
三、翻转翻转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称折叠,使得图形上的对应点关于直线对称。
翻转可以分为关于X轴的翻转、关于Y轴的翻转、关于原点的翻转等。
在翻转中,我们通常用字母“F”表示翻转,其中F的上方是翻转的类型,下方是翻转的轴线。
例如,关于X轴的翻转F(X)表示图形关于X轴对称翻转。
四、图形的复合运动除了单个的平移、旋转和翻转之外,图形还可以进行多种复合运动。
在复合运动中,我们先进行一个运动,然后再进行另一个运动,从而得到最终的图形。
例如,可以先将一个图形向右平移,然后再将平移后的图形绕一个点旋转,最后再将旋转后的图形关于X轴翻转。
通过不同的复合运动,我们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图形变化。
五、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运动与图形的对称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几何图形中,可以分为点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等不同的对称形式。
点对称是指图形关于一个点对称,即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关于这个点对称。
轴对称是指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即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区一等奖】

课题:§平移五、教学资源准备PPT 电子白板课本图(1)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出示:课本图的图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上排左图图案。
(几何画板实现)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出示图案并能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出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
教师的操作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感知图形的平移。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感知平移变换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的雪人(几何画板动画展示)出示问题:(1)描图起什么作用(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垂合。
这样做法起什么作用(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你所得出的结论。
给出平移的概念: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你能总结出平移的一些性质吗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描图 ,描出三个雪人图。
学生由教师的引导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
观察这些线段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 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学生的发现并能总结以下的结论:AA′∥BB′∥CC′,且AA′=BB′=CC′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的结论。
通过学生描图培养学会的动手能力。
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予以进一步的肯定,并能运用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尝试发现、探究、总结,体验获取知识的快感。
例题学习PPT出示教材例题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完成解答过程。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5.4.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教材章节新人教版第五章5.4平移课题 5.4.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内容解析在本章,平移是作为平行的一个应用引入的。
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讨论。
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从数量和位置两个角度研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归纳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的概念,并说明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
平移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图形运动变化的内容。
对于平移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也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提供了参照。
学情分析虽然在小学的学习,学生对于平移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并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但是对于平移的基本性质的探讨,需要在具体图形中,通过研究对应点的关系进行归纳。
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的学习经验。
所以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找到归纳性质的线索,并逐步构建起的探究的思路。
这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学生不断感悟领会,才能逐步养成。
教学目标1、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经历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性质解题。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性质解决问题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半透明纸,直尺或者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境引入问题1观察下面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人本身是不动的,但最终人的位置却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平移;思考:平移的过程中,哪些关系是不变的,哪些又是发生变化的?选用生活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勾起学生的回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具体生活案例更具有教育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平移的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大小均不会发生改变;知识点一:平移的概念新课讲授问题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呢?问题3: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师:PPT演示一个雪人平移过程,并请学生在观察后进行思考。
人教版《平移》课件初中数学_人教版6

B A
B' A'
C
C'
(1)位置:AA′//BB′//CC′
(2)长短:AA′ =BB′ =CC′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 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图形的平移是一种位置变换,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以下几种移动,想一想平移有什么要素?
平移的要素: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人教版 · 数学· 七年级(下)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4 平移
学习目标
1.理解平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2.会找出平移前后图形中对应点、对应角和对应线段。 3.掌握平移的性质及其运用。
回顾旧知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法?
平移、轴对称和旋转.
导入新知
仔细观察下面一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合作探究
新知一 平移的相关概念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 雪人呢?
可以把半透明的纸盖在图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 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
思考 在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连接这 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关系?
PA
DQ
C F
B
E
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是原图形上的点与平移后的 图形上的点连接而成的;而“对应线段”就存在于原来 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之中,是图形的一部分.
平移的性质
归纳
1.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 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苏教版平移旋转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平移旋转知识点总结一、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但是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
在平移中,所有图形的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改变。
在苏教版的教学中,平移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但是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
在平移中,所有点都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移动,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改变。
2. 平移的性质平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2)平移可以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3)平移的结果仍然是原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3. 平移的表示方法平移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即通过指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平移向量。
苏教版的教学中通常会介绍平移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基本原理。
二、平移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图形进行平移操作,因此掌握平移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苏教版的教学中通常会介绍平移的计算规律和具体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平移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平移的向量平移的向量是指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通常用一个有序对(x,y)来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来确定平移的向量,从而确定平移的具体操作。
2. 进行平移操作确定了平移的向量之后,就可以对图形进行平移操作了。
操作的具体步骤是将图形上的每一个点按照平移的向量进行相应的平移,从而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3. 检验平移结果常可以通过计算和比较图形的各个点的坐标来进行检验。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操作,从而实现平移的目的。
三、旋转的基本概念旋转是几何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图形围绕某一点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但是保持其大小不变。
在苏教版的教学中,旋转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旋转的定义旋转是指一个图形围绕某一点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但是保持其大小不变。
初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分析

初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分析前言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数学的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是指保持图形大小不变,只是将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
平移操作可以使用向量来表示,一个平移操作可以表示成一个向量 (a, b),其中 a 表示水平方向移动的长度,b 表示垂直方向移动的长度。
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操作来移动一个点、一条线段、一个多边形等等,也可以对多个图形进行平移操作。
平移操作的本质是将图形中的每一个点移动到新的位置,因此平移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一个与原图形大小、形状、位置都一模一样的新图形。
假设有一个点 A(x1,y1),需要将它沿向量 (a, b) 进行平移,则它的新位置为A’(x1 + a, y1 + b)。
例如,我们有一个图形如下图所示:+------------+ +------------+| | | || | | || | | |+------------+ +------------+现在需要将这个图形沿着向量(2, 3) 进行平移,即水平方向向右移动2个单位,垂直方向向下移动3个单位。
我们可以将每个点进行计算,如下:+------------+ +-------------+| | | || | | || | -> | |+------------+ +-------------+可以看到,每个点的新位置都是原来的位置加上向量 (2, 3) 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图形的平移操作。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是指保持图形大小不变,将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
旋转操作可以使用旋转中心点和旋转角度来表示。
旋转中心点是指在旋转操作中保持不变的点,旋转角度则是围绕旋转中心点旋转的角度。
旋转操作同样可以使用向量来表示,一个旋转操作可以表示成一个向量(x, y),其中 x 和 y 分别表示绕 x 轴和 y 轴旋转的角度。
初一平移的定义及三要素知识点

初一平移的定义及三要素知识点一、初一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每一个点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来改变图形的位置。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
二、初一平移的三要素平移作为一种几何变换,有三个要素:平移向量、平移前的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1. 平移向量平移向量是指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在平面上,平移向量通常用箭头来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平移的距离,箭头的方向表示平移的方向。
例如,如果一个平移向量是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为2个单位。
2. 平移前的图形平移前的图形是指进行平移操作前的原始图形。
它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图形,比如矩形、三角形、多边形等。
在进行平移操作时,我们需要明确平移前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3. 平移后的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指经过平移操作后得到的新图形。
它与平移前的图形形状相同,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平移后的图形与平移前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是位置上的改变,而形状、大小等方面保持不变。
三、平移的示例和应用平移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平移的示例和应用:1. 平面地图平面地图是平移的典型应用之一。
当我们需要将地图上的一个城市或地区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可以使用平移操作来完成。
这样可以保持地图上其他地点的相对位置不变,只改变平移的目标地点的位置。
2. 图像处理在图像处理领域,平移也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通过对图像进行平移,可以实现图像的移动效果。
比如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图像在屏幕上平移的效果,这就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平移操作来实现的。
3. 几何证明在几何证明中,平移也是一种常用的工具。
通过将图形进行平移,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从而使得证明过程更加简化和清晰。
平移还可以用来证明一些几何定理和性质,例如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
总结:初一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每一个点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来改变图形的位置。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1 图形的平移 课时2 沿x轴或y轴方向平移的坐标变化 课件(北师大版)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3),B(-3,0), C(0,-3),D(3,0). 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 A1B1C1D1,写出四边形A1B1C1D1各顶点的坐标; 解:A1(6,3),B1(3,0),C1(6,-3),D1(9,0).
新课讲解
(1)点(x, y)向左平移a(a>0)个单位⇔平移后的坐标为 (x-a, y);
(2)点(x, y)向右平移a(a>0)个单位⇔平移后的坐标为 (x+a, y);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4), B(-2,-3),C(-3,-1).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5,纵坐标 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 依次连接A1, B1,C1,A1各点, 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 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新课讲解
解: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1)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 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成是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2)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 角形A2B2C2可以看成是将三 角形ABC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 度得到的.
课堂小结
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右加左减”; 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上加下减”.
当堂小练
1.已知点A(-2,-1),将点A沿x轴方向平移2个单位 长度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 C ) A.(-4,-1) B.(0,-1) C.(-4,-1)或(0,-1) D.以上都不对
(-2,3) (-2,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图形的平移定义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前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平移的性质:
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平移前后的两条对应线段的四个端点所围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个端点共线除外)
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3)用坐标表示平移: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横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
(4)平移的条件:图形的原来位置、方向、距离
(5)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将原图形的各个特征点按规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点,再将各对称点进行相应连接,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方法有如下三种:平行线法、对应点连线法、全等图形法。
以上对图形的平移定义知识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