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

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沙门氏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引言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及时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探究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我们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鸡蛋作为实验样品。

- 培养基:使用含有沙门氏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 实验器材: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 样品处理:将鸡蛋表面消毒后,取一部分样品涂抹在培养皿上。

-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孵育。

- 观察: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沙门氏菌的生长。

- 显微镜观察:将培养皿中的细菌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上出现了一些类似沙门氏菌的菌落。

为了确认这些菌落是否真的是沙门氏菌,我们进行了显微镜观察。

结果显示,这些菌落具有沙门氏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包括短而粗的杆状细胞和鞭毛等。

四、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出了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这一结果表明,市场上的鸡蛋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

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在人体内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减少沙门氏菌的污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包括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规范、饲料的质量监控等。

2.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大众正确处理和烹饪食品的方法,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

3. 增加食品检测的频率和范围,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食品。

综上所述,沙门氏菌检测实验的结果表明鸡蛋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加强食品检测的力度。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刘喆;张书萧;王少辉;陈晓平;马志永;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摘要】沙门氏菌是影响食品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方法、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方法、电阻抗法、生物传感器法、噬菌体法以及联合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对目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Salmonella is implicated in human food-borne diseases and thu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ublic health.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are time-consuming,so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At present,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tect Salmonella including molecularbiology,immunology,impedance,biosensor,phage methods and their combinations.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advantage and weaknesses of each method are reviewed.【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年(卷),期】2012(020)002【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食源致病菌【作者】刘喆;张书萧;王少辉;陈晓平;马志永;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2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2沙门氏菌是一种可以引起沙门氏菌病的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型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张勤;池明月【摘要】沙门氏菌是食品风险检测的常规项目,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沙门氏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细菌性食物中毒仍占首位,人食用含大量沙门菌禽类、家畜等动物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传统国标方法由于检测时间长已不能满足多数量样品和快速检测的需要.本文结合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检测技术,就现阶段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新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作一阐述.【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0【总页数】3页(P1434-1436)【关键词】沙门氏菌;人畜致病菌;快速检测;PCR【作者】张勤;池明月【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30011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2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分肠道沙门菌(S.enterica)和邦戈沙门菌(S.bongori)两种,肠道沙门菌有2 519个血清型,邦戈沙门菌有22个血清型。

沙门氏菌有鞭毛,不产生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1]。

美国等发达国家人类感染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也是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爆发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

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脱水、休克及意识障碍,幼儿和老年人多发生肠壁表面溃疡。

感染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出现脾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我国食品风险检测标准是在食品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沙门氏菌有肠炎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杆菌[3]。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有传统国家标准方法、分子生物学PCR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传统国标检验方法虽然费时费力、操作繁琐,但一直是检测沙门氏菌的金标准,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诊断和生产食品过程中检测监控的需要。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详细阐明了沙门氏菌的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对近年来沙门氏菌的检测进展进行了综述。

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传统方法;免疫;分子前言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之一,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由此类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称为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属于偏嗜性沙门氏菌,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或者更高。

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除初生动物,人畜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污染肉蛋产品,同时它们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增加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生产力等,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供参考。

1 传统的检测方法(国标法)常规检验技术基本特征与步骤:沙门氏菌常规检验技术具有以下3项特征:常规方法是编入国标方法或国际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是检验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敏感性的参照;常规方法最终将能分离到细菌纯培养物;常规方法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有一定的灵敏性。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展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展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展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标签:沙门氏菌;微生物;进展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内,对营养要求不高,耐胆盐,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该菌有200多种,致病的只占少数,如伤寒、副伤寒菌。

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十余种,沙门氏菌血清型繁多,已知的就有2500多个,而且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都会污染食物引起发病,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

沙门氏菌中毒常常是大面积的,致病速度快,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繁杂的各类生化反应型,使常规检验程序复杂繁琐、耗时费力,不仅给检验部门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使产品运转和仓贮的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提高检测技术是有效控制该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面积普查时更需要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近年来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

1沙门氏菌的检测1.1传统方法检测(国标法GB 4789.4-2010)。

吸取待测样品25ml于225ml 缓冲蛋白胨水(BPW)中,于36℃培养18~24h。

取BPW增菌液1ml转接到10ml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中,于42℃培养18~24h。

另取BPW增菌液1ml转接到10ml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中,于36℃培养18~24h。

PCR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PCR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63PCR 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荆扬,李卉佳,许世萱,马景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712100)摘要:沙门氏菌对人和多种动物均有致病性,可导致食物中毒等的发生,建立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

PCR 技术作为快速、简便的方法广泛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本文就现阶段沙门氏菌PCR 检测方法作一阐述。

关键词:沙门氏菌;PCR 法;研究进展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说,每年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此患病,且会丧失3300万个健康生命。

分子生物学PCR 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1常规PCR 技术PCR 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以DNA 分子为模板,加入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dNTP 及DNA 聚合酶,在体外发生酶促合成反应,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而实现DNA 片段的扩增。

侯宛宛[1]等人研制出一种沙门氏菌PCR 的检测试剂盒。

其检测限为37.5fg/PCR ,将试剂盒经反复冻融60次后,检测限还可以达到375fg/PCR 。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含4~5cfu/10g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样品,在12h 内可被检出。

2多重PCR 技术常规PCR 技术用于一对引物去扩增出一个核酸片段,主要适用于单一致病菌的检测,而多重PCR 主要用于多种致病菌的检测或鉴定,与常规PCR 技术相比,多重PCR 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节约时间等优点。

Prem Shankar [2]等人开发了一种用来检测市政供水中溶血性大肠杆菌、兰氏乳杆菌和沙门氏菌污染的PCR 法,其设计了针对三种细菌的特异性引物。

在158个水样本中,通过mPCR 发现56.32%呈阳性,而常规方法仅检测到6.96%。

3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 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荧光物质,通过测定荧光信号的变化来检测PCR 扩增反应中循环产物量的变化,并通过Ct 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而且,沙门氏菌的检验在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详细阐明了沙门氏菌的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对近年来沙门氏菌的检测进展进行了综述。

认为,传统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做出鉴定,但需要4~7 d的时间;以抗体为基础的ELISA方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一半,且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技术由于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已被广泛用于沙门氏菌检测。

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关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传统方法;免疫;分子前言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兽共患病之一,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由此类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疾病称为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属于偏嗜性沙门氏菌,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或者更高。

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

除初生动物,人畜感染后一般呈无症状带菌状态,长期排菌,污染肉蛋产品,同时它们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增加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生产力等,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情况作以概述,供参考。

1 传统的检测方法(国标法)常规检验技术基本特征与步骤:沙门氏菌常规检验技术具有以下3项特征:常规方法是编入国标方法或国际方法中的基本方法,是检验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敏感性的参照;常规方法最终将能分离到细菌纯培养物;常规方法简单、准确、可重复性强、有一定的灵敏性。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标准方法也处于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中。

常规检验包括以下5个基本步骤:前增菌和增菌;分离纯培养物;属和种的鉴定;血清学分型;菌型的判定和结果报告。

在具体实践中用此方法检测畜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样品采取不同的检测步骤。

虽然该方法鉴定结果准确可靠,但由于沙门氏菌血清型繁多,生化特性各异,检验程序复杂,耗时长,至少需要4~7d才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1,2]。

2 免疫学标记检测方法免疫标记技术就是将已知抗体或者抗原上标记上易显示的物质(标记分子),通过检测标记物反映有无抗原抗体反应,从而间接检测出微量的抗原或者抗体。

所谓的标记分子是那些即使在超微量时也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检测出来,高敏感性的标记分子主要有突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3种。

免疫标记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光镜或电镜技术结合后,能对待检物质做精细定位,为临床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由此建立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免疫酶标记技术,使用较多的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以及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免疫磁性分离法等。

2.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的原理是是把抗原或抗体预先结合在某种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加入受检样品和酶标抗原或抗体使其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去除反应液中其他物质,加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最后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即可确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3]。

1977 年,Kryinski和Heimsch 首次将ELISA 技术用于食品沙门氏菌的检测[4],随后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也都将ELISA方法应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工作,但由于其使用的大多是多抗血清,特异性不强,和其他肠科奸菌以及相近的细菌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性,假阳性率较高,、,在实际使用和推广中有一定困难。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高、纯度高、效价高、重复性好、无交叉反应及无限量生产的优点,将其应用于沙门氏菌ELISA检测方法中,能极大提高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

1995年,焦新安等获得了4株具有沙门氏菌广谱结合特性的单克隆抗体,其中2株的反应互补,对已检菌株覆盖率达99%,而对其它受试肠杆菌均无交叉反应[5]。

之后,文其乙等在前人基础上应用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B8和de7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直接ELISA方法,并形成了快速检测试剂盒,此外,还应用直接ELISA方法对500份蛋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且阳性率比国标方法高[6,7]。

1998年,田银芳等应用直接ELISA法对350份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7%;2003年,杨爱萍等也成功地用单抗酶联试剂盒检测鲜牛奶、熟食制品等样品中的沙门氏菌[8,9]。

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抗直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假阴性,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筛去大量的阴性样品,检测周期短,且不需昂贵仪器,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2.2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Dot-ELISA是以纤维素膜作为固相载体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技术,其原理与常规ELISA 法相同,可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其与ELISA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将固相载体以硝酸纤维素滤膜、确酸醋酸混合纤维素滤膜、重氮节氧甲基化纸等固相化基质膜代替,用以吸附抗原或抗体;二是显色底物的供氢体为不溶性的,结果在基质膜上出现有色斑点进行判定。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而且阳性反应色斑易于观察,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常规分离培养法,且整个操作过程不需要任何特殊仪器,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便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蔡家利等应用Dot-ELISA法检测加工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共200份样品,与常规细菌学检验法进行对比检验,检出结果总符合率为96.65%[10,11];张红见等应用Dot-ELISA法对85份猪胴体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12]。

结果表明,在85份肉样中,Dot-ELISA检出沙门氏菌阳性65份,阳性率为76.47%,检测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

康明等应用Dot-ELISA检测鱼粉85份,结果表明,64份为阳性,常规分离培养法53份为阳性,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13]。

雷风等应用Dot-ELISA法检测鱼粉85份,结果沙门氏菌的最低检出量为400个/mL,阳性检出率为43.00%,常规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为38.00%,两者总符合率为83.72%,差异不显著(P>0.05)[14]。

由此可见,该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10]。

2.3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抗体,再用这种荧光抗体作为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相应抗原。

在组织或细胞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标记的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外来激发光的照射而发生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橘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组织细胞,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孙洋等人利用吖啶橙标记免疫血清,用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法检测沙门氏菌,证明该检测方法对于34个菌/ml的沙门氏菌均可检出,与枯草杆菌,肠埃希氏杆菌等八种杂菌均不形成菌团交叉,与杂菌的浓度比在1:640之内均不受干扰,30 h内即可获得结果[15]。

缩短了检测时间,而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等优点。

除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Cloak等利用表面吸附将检测样品吸附于载于玻璃斜面的一种薄膜上,然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进行结果判定。

该方法可检测到103.5个沙门氏菌/ml,而不呈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16]。

Kyrinrki 和Heimarch(1977)用荧光抗体检测系统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该系统中有一个直径47 mm的薄膜滤器,在滤器上可同时检测14个样品[17]。

2.4 其它免疫学标记检测方法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是借助酶联免疫原理,使点在硝酸纤维膜上的样品与胶体金标记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结合,若样品中含有沙门氏菌,与胶体金标记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结合,形成金标抗原抗体复合物,滞留在硝酸纤维膜上并显色,可得到直观的检测结果,该法操作简便,快速[18]。

免疫磁性分离法是将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性颗粒表面,通过与样品中靶细菌的特异性结合和外加磁场的作用,使靶细菌得到分离、浓缩[19]。

此技术直接检测细菌特异性好,但灵敏度低。

3.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沙门氏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基因芯片技术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等都在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种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核酸探针目前,检测沙门氏菌的探针的属特异性沙门氏菌探针已从鼠伤寒沙门氏菌E23566菌株染色体DNA克隆成功,并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存在。

1983年,Fitts等描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DNA片段,用其作探针对300多种常见和不常见血清型沙门氏菌做DNA杂交试验,结果所有测试的沙门氏菌都被检出来,而近源的非沙门氏菌没有发现同源核苷酸序列[20]。

Rubin等制备的探针,对于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鉴定非常便利,能对混合细菌样品在样品采集后几小时内快速检测出伤寒沙门氏菌。

更精细地区别沙门氏菌,可以通过酶切质粒DNA 来进行,它主要采用一定数量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提纯质粒的DNA酶切,分别得到不同DNA片断,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伤寒沙门氏菌的检验中,并建立了菌株的指纹图谱。

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探针,用rRNA为靶序列来探测特异性微生物的存在为细菌的分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21]。

3.2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PCR技术是一项体外酶促扩增DNA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

目前,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灵敏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1992年,Rahn等首先设计出1对引物,用PCR检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7%,但许多肠道杆菌能同时扩增出来,特异性较差[22]。

1999年,章新生等根据Cohen报道的寡核苷酸序列合成1对引物用于沙门氏菌的诊断,并对其特异性和扩增产物进行了验证[23]。

2004年,黄金林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序列,成功扩增出495 bp沙门氏菌特异条带,而阴性对照则无此条带,从而建立了应用PCR进行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方法[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