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最新版

合集下载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这篇文章的?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课堂演练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司( 空 )( 见 )惯 无独( 有 )( 偶 )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
不可( 思 )( 议 )
二、以下四个选项中,与“见微知著”词语
意思最接近的是物 魏格纳
“?”
从“?”到 “!”的过程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
蚓,欧洲西海岸同纬 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 引起了注意
为什么美国西海岸却
没有这种蚯蚓?
“!”
蚯蚓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 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 开了,分为两个洲。
阿瑟林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
斯基
梦有关呢?会是什么 关系呢?
以儿子、二十名 成年人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互动课堂
事例1:紫罗兰的变色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 么?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这是为什么呢?
真理 他认为,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
酸会变红。
先写了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 花瓣变红了,再写他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 之后写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写他发现 了大部分花草受到酸或碱的影响都会改变 颜色,并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
反复实验
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梳理出波义耳发明 石蕊试纸的过程。
◇ 实验室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 发现了这个现象?
◇ 波义耳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 从发现现象到最后成功发明石蕊试纸是 一蹴而就的吗?这中间波义耳是怎么做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71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71张PPT)

书 设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具体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 事例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总结: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 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作者运用哪些事例来 说明自己的观点?



默读3~5自然段,边读边思
悟 考:三个具体事例中的“?”是
想一想:化学家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1)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2)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3)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由此发现的“!”是什么?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 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 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 地衣种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 色,遇碱变成蓝色。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 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课堂小结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
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 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 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 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 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
发现问题, 不断地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 疑问,发现了真理。

堂 小
作者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
结 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三个具体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发现的“!”
是什么?
课 后 作
业 1.认清生字字形,描红、临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写法上:➢ 都是先写发__现__问题,再写研__究__问 题,最后写解__决__问题。
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发__现___,有所 _发__明___,有所_创__造___,有所_成__就___。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 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 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 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 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蚯蚓的分布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他确实在做梦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准备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遇到困 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等等,这些地方都突显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 主义精神。
1. 摘抄本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搜集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与同学们分
二、新课讲解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 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00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00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百真 个理 问诞 号生 之于 后一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紫罗兰变色
论证过程
蚯蚓的分布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锲而不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那么真理是如何诞生 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 寻一下真理诞生的过程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讨论交流: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是什么?
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 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体会用多个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方法
为了证明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列 举了三个事例:石蕊试纸的发现、大陆漂移、睡觉时眼珠的 转动。作者用这三个具体事例不同程度地突出了科学家“发 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获得真理” 的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阅读第一个事例,想一想这个事 例中的疑问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 是什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

2021/8/12
最新
14
课文详解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21/8/12
最新
15
课文详解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2021/8/12
最新
16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21/8/12
最新
1
第一课时
2021/8/12
最新
2
2021/8/12
最新
3
2021/8/12
最新
4
词语理解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的反应很快。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 来指人。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文中是说一些现象常见就不觉 得奇怪了。
2021/8/12
最新
29
课文详解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 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也就是说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波___义__耳___向__实___验__室___走__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谁又敢怎么样?(改为陈述句)
_在___外__国___租___界__,___谁__也___不__敢___怎__么_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拓展延伸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课堂演练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请 你就这一学说提出自己的问题。
巨大的大陆是如何漂移的?
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
描写科学精神的四字词语:
追根求源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刨根问底 孜孜不倦 冥思苦想 始终如一 埋头苦干
关于质疑的名言: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制成了实验 中常用的酸 碱试纸—— 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
例 二
魏格纳
出部分与非洲西海 这不会是一种巧 岸的凹陷部分互相 合吧?
吻合
阅读了大量的 提出了“大 相关文献,同 陆漂移学说” 时搜集古生物 并出版《海 学方面的证据 陆的起源》
事 例 阿瑟林 儿子睡觉时眼珠 三 斯基 忽然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 珠会转动?这会 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ruǐ
书写时,三个“心” 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 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 一个“心”字稍大,下 面两个“心”字略小。
sōu
书写时注意布局要 匀称,左窄右宽,“叟” 这个部件要注意笔顺, 上下部分要匀称。
互动课堂
中心观点
6
1
作者在文中4 提出的观点是什7 么?
2
3
5
本文围绕中心观点安排了哪几部分内容?
1提出观点 4来自236 7
总结观点
5
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到能够解释 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
1
2
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

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2、检查朗读。

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原文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xuán)渦(wō)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

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

19世紀末,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佈情況。

他發現,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這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蚓。

密卡爾遜無法回答這是為什麼。

密卡爾遜的論文,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當時,魏格納正在研究大陸和海洋的起源問題。

他認為,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很有限,無法跨渡大洋,它的這種分佈情況正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佈,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這也正說明他的成功在於從問號中尋求真理。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

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

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揭题质疑。

1.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你们都提出过什么问题?发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2.是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呢?(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它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设计意图:从学生爱提问题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培养其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是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

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读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用平时常用的方法解决。

2.有不认识的字词吗?相机检测“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启发联系上下文理解。

3.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设:课文主要用几个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课文主要用三个事例证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发现真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既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自主感悟,体会内涵。

(1)课文用哪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请默读,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
初读提示
扫除“拦路虎”
我会认
域惯圃盐溅蕊 魏搜蚯蚓版阶
识字方法
扫除“拦路虎”

中 国


加一加:土+或=域


扫除“拦路虎” 笔顺 组词 地域 区域
造句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
不要忘了这边的撇哦
异很大。
扫除“拦路虎”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事例3
发现问题
睡觉时 眼珠为什么 会转动。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当睡觉
反复观察 的人眼珠转
实验
动时,他确
实正在做梦。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 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 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 得出了结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真理诞⽣于⼀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篇散⽂。

此⽂主要是⽤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真理诞⽣于⼀百个问号之后》课⽂原⽂ 有⼈说过这样⼀句话:真理诞⽣于⼀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就是⼀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件⾮常普通的事情。

⽽美国⿇省理⼯学院机械⼯程系的谢⽪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时,⽔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旋转,就不会产⽣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朝逆时针⽅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的漩涡将朝顺时针⽅向旋转;⽽在⾚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实验,结果证明谢⽪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独有偶。

19世纪末,⼀-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他发现,美国东海岸有⼀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蚓。

密卡尔逊⽆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的论⽂,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

他认为,⼩⼩的蚯蚓活动能⼒很有限,⽆法跨渡⼤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陆与美洲⼤陆本来是连在⼀-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写进了他的名著《⼤陆和海洋的起源》⼀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陆和海洋的形成,这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最新)

追溯事物发 生的根源。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习 以为常,没有留意的细微的地方。
这里的“?”和“!”各指什么?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 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 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 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发现问题, 不断地追问。
这是一个什么标 点符号?它有什
么含义?
问号
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1940— )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 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 未来》,影响较大。
dàn
诞生
zòng
纵观
zǎo
洗澡

花圃
qiè
锲而不舍
xuán
漩涡
mǐn
敏锐
tuī
推理

逆时针
中心句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 身就是一个真理。
“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 看得多了,
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 不以为奇。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 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波义耳把“?”变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 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 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 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3自然段吗?
填写表格
人物
化学家 波义耳
发现现 溅上象盐酸
的花瓣变 红了
不断发问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体 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 资料),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 打动了我 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 岁开始在晋 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文学作家奖。
1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 式,如,几何定理。
2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3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4
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 生的根源。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 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Diagram
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小练笔: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 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完成本课练习册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 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敏锐:感 觉灵敏, 眼光尖锐。
词语理解
打破砂锅 问到底: 比喻追究 事情的根
底。
无独有偶:某种少 见的情况,偏有类 似的出现,配成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1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17张PPT)

品读课文
这样的事例:指文中波义耳、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找到真理”的事例。
类似的事例:居里夫人发现镭、阿基 米德发现浮力等。
品读课文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微:小,指事情微小的迹象。 著:明显,指事情的发展。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 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品读课文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 道“见微知著”中的“微”“著”分别 指什么?
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词 句,说说这些词语还有哪些作用?
“无独有偶”
承上启下
“更有趣的是”
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择事例, 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品读课文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第6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 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证明观点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转动总结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视频欣赏:《爱看星星的张衡》
初读课文
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一说:课文 是围绕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
几件事?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______本文作者叶永烈,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词语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句子(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2)最后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指发现问题。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习题1.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答: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最新版本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最新版本

“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最新懈版整地理pp思t 考,深入地解决24
返 回
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 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 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
最新版整理ppt
25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 明了锯。
最新版整理ppt
4
2、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最新版整理ppt
5
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最新版整理ppt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诞生 dàn shēng出生,降生。 洗澡:xǐ zǎo 清洗身子,洗去污物。 漩涡xuán wō水流气体、烟雾所激成 的螺旋形水涡。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百思不得其解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 索也无法理解。
最新版整理ppt
8
同同学学们们大大声声朗朗读读课课文文::
1.将各自然段落的序号标注上 2.课文围绕着哪个观点来写的 3.课文分为多少个部份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27
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 然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读读品品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
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 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 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下《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6页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下《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6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下《15 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简 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 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பைடு நூலகம்
有关?
示在做梦。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 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 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 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 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语16文真理六年诞级生于下一册百个问号之后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 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 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 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 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 趋势。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 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 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 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 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 本质,并“不断探索”。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著 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 家,是《十万个为什么》 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 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③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 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 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 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 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 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 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 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 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 的是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 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 蕊试纸;第二件写的是德国魏格纳通过 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说”第三件写 的是俄裔美国阿瑟林斯基的从儿子睡觉 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脑电波 的变化和做梦的有关。
谢谢观看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波义尔 盐酸会 使花瓣
变红。
紫罗兰中的 发明了酸碱 什么成分遇 试纸。 盐酸会变红
魏格 纳
地图上的陆 会不会是巧 地的海岸线 合? 相吻合
提出了 “大陆 漂移说”
阿瑟林 儿子做梦 斯基 时眼珠转
动。
眼珠转动会 凡睡者眼珠
不会与做梦 转动时都表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 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 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 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 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