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合集下载

2020二模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

2020二模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

长宁区(一)默写(16分)1.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2.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甲】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所作,【乙】文选自《》。

(2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B.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竹简,此指书册。

C.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此指苟且偷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这种心,此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之心。

8.《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以上用原文回答),甲乙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0.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篇作者都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甲、乙两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处困境的艰难。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高三二模:文言文(二)2020二模·长宁区吾庐记(清)魏禧①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

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

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其将怀安也?”③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

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耍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之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也。

吾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⑤庐既成,余为之记。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①季子礼:魏禧之弟,名礼,自号季子。

②垩以蜃灰:涂刷蚌壳粉。

垩,涂刷。

蜃灰,蚌壳烧成的灰。

③选耍趑趄:怯懦不前。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乎B.然C.之D.矣22.对第④段“余笑曰”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季子冒险危而游与饰其庐都要借债,所以性质相同。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送石处士序(节选)(唐)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朴于衣食,劝仕不应。

与先生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与友别,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威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有删改)材料二: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唐)韩愈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

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牛,其南涯曰温生。

大夫乌公,以鉄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

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然取拔亦多,若政有所不通,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北京市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汇编古文阅读

北京市2020年高三语文二模汇编古文阅读

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一、2020年东城二模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8分)(1)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抑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1】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2】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不辍,丘山终成;压其源,开其渎【3】,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取材于《荀子》)注释:【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

【2】倚魁:奇异独特。

【3】渎: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1】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2】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

离朱【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

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乌获:战国时大力士。

【2】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

【3】离朱: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以穷无穷穷:穷尽B.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赶得上C.道不可也道:道路D.因可势因:依靠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夫骥一日而千里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B.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C. 倚魁之行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D. 是无他故焉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B.或为之,或不为耳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C.天下有信数三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1)(2)题。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①。

成王定鼎于郑鄏②,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材料二: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证人也。

”颜曰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

(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三: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选自《贞观政要》)【注】①底止(dǐ zhǐ):终。

②郑鄏(jiá rǔ):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此指洛阳。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 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1)信甘言,守空约,而几胡马之不窥,不已过乎!
(2)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
14.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汉唐两朝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
【答案】10. BCF
11. D 12. B
13. (1)相信虚假的好话,信守空无一用的盟约,却期望匈奴人不来入侵,这不也太过分了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仁义能够感动君子,利益能够鼓动贪婪的小人,像匈奴人那样的,是不能用宣教仁义来使他们明白的,只能用厚利金钱使他们高兴,和他们向天发誓,结下盟约。”然而考察一下董仲舒的言论,与当时的事实情势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他说的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对后世来说也有不正确的地方。在孝武帝的时候,虽然攻打匈奴,所获甚多,然而士兵、战马死去的数目与获得的也大致差不多;虽然开辟了河套以南的原野,建筑了朔方郡,可是也抛弃了造阳以北九百多里的地方。匈奴的百姓时时来投降汉朝,单于也总是扣留汉朝使者来报复,他们桀骛不驯的性格还是原来那样,又怎么肯把自己的爱子交给汉朝做人质呢?这就是董仲舒言论不合时宜的地方。如果不能做到让匈奴人来做人质,和亲的盟约就是白纸一张,这就重犯了孝文帝过去的错误,而助长匈奴没完没了的欺诈行为。不选拔能够保卫国境的武将驻守边境上的城池;不修亭障、筑小路,准备保卫边塞的手段;不把长戟磨锋利、把劲弓准备好,使我们有所凭藉、有所依靠应对边寇,却一味向百姓横征暴敛,远行贿赂匈奴,剥夺百姓的财产,送给我们的敌人。相信虚假的好话,信守空无一用的盟约,却期望匈奴人不来入侵,这不也太过分了吗!
“若不置质”“空约和亲”,都是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各自单独成句,BC处断开;
“袭孝文既往之悔”与“长匈奴无已之诈”,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而”前F处断开。
故BCF三处需要断句。

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答案】 (1). 一觞一咏 (2). 王羲之 (3). 人间词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5). 为伊消得人憔悴【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作家作品要正确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注意关键字“觞”“羲”“词”“消”“憔悴”等字词的写法。

【点睛】答好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题,要注意平时积累。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写时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文学常识题要关注作家的时代、风格、地位、主要成就及代表作品。

答题要看清要求,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内容。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2016年,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领衔的“中国深部探测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大年对他的团队成员说: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我们一直在跟跑;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进入了并跑阶段。

要达到领跑水平,我们更要戮力同心,沉下心来做研究。

常常有队员拿实验报告来向我(),或发来论文让我(),不时能看到你们的(),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目前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并跑到领跑的路还很长,“_____,_____”,我们任重道远。

⑴按顺序填入括号的词语,用语贴切的一项是A.请示指正不经之谈B.垂询斧正不根之论C.请教斧正不易之论D.咨询指正不刊之论⑵填入画线处的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汇编:文言文(二)2020高三二模:文言文(二)2020二模?长宁区吾庐记(清)魏禧①季子礼,既倦于游一一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

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

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斗绝之LiJ,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 ?其将怀安也?”③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

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

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耍越超,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

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之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若是者,吾所不能也。

吾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⑤庐既成,余为之记。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①季子礼:魏禧之弟,名礼,自号季子。

②垩以蜃灰:涂刷蚌壳粉。

垩,涂刷。

蜃灰,蚌壳烧成的灰。

③选耍越超:怯懦不前。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乎B.然C.之D.矣22.对第④段“余笑曰”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季子冒险危而游与饰其庐都要借债,所以性质相同。

北京市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B.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臣下犯上欺上、图谋私利而无法遏止
C.则几于礼矣
就接近于懂得礼了
D.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不能反躬自省,天性就泯灭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心理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情感。
B.文中以“桑间濮上之音”的事例来证明音乐与政治有关联。
C.作者认为人生性平和,却又易于受外物之所感而产生欲念。
B.以为孔子之道不因世家而尊。
C.然古今未有知其非者,亦可怪矣。
D.论来孔子只合作列传。
10.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引发了后世的很多讨论。请根据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6分)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

王荆公讥史迁不宜列孔子于世家,【甲】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非尊孔子也。迁之于晋则曰:“嘉文公锡圭鬯,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强吴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于赵、于韩皆然,而序孔子则曰:“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以达王道,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子,故附《孔子世家》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而尊周者,诸侯之事,故上不得比于本纪,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

2020-2021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含详细答案 (2)

2020-2021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含详细答案 (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

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

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

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

言于抚按,调中牟。

秋成时,飞蝗蔽天。

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

县故土城,卑且圮。

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

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

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

幼学执敏置诸狱。

淫雨连月,禾尽死。

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

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

母卒,不复出。

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捕治.之治:治理B.咸.言中牟治行无双咸:都C.御史以闻.闻:使……听到D.飞蝗蔽.天蔽:遮蔽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A.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B.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C.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D.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B.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精校Word版)(教师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精校Word版)(教师版)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 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精校Word版)(学生版)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 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2020年北京市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0年北京市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0年北京市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部分【房山区】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6分)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医方术。

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

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意家居,诏召问治病诸事,具悉而对。

问:“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然脉法不可胜验,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

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

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

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

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

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

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问:“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

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

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死生多验决:判断B.然脉法不可胜验胜:完全C.以故表籍所诊籍:记录D.后闻医灸之即笃笃:确定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今臣意所诊者B. 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C. 故乃别百病以异之其顺者乃治之D. 更悉以禁方予之故扁鹊以其伎见殃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左右行游诸侯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B.别人之脉各名之另外给人的脉络各自命名C.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医术高明的人能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就将其混为一类D.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淳于意年轻时虽医术高明,但有时不愿给人看病,所以常遭家人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唐)柳宗元①永贞年,余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

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

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①之下。

余知释氏②之道且久, 所愿也。

然余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

寺之居,于是州为高。

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

于是凿西墉③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群木之杪④,无不瞩焉。

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

②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

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群迷为正觉⑤,舍大暗为光明。

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辟灵照⑥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

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⑦焉。

[注]①西序:西厢房。

②释氏:释迦牟尼,这里指佛教。

③墉:墙。

④杪:树梢。

⑤正觉:佛教中指大觉悟。

⑥灵照:谓神灵光辉照耀。

⑦巽上人:指龙兴寺僧人重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固B.岂C.以D.亦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了作者贬官到永州的不幸遭遇。

B.没有居住之地,就住在寺庙西厢房。

C.居所隐蔽不为人知,适合隐居生活。

D.寺庙居永州高处,西面有大江山谷。

23.分析第②段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①段记叙,第②段议论,分析这两段文字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1分)A22.(2分)C23.(4分)示例:借两个反问句推进议论,前一句“难道是事物有不同吗”,由事物没有变化引出领悟其中的佛道;第二句“难道人的本性有不同吗”,显然人性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心灵被蒙蔽了,由此作者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开启智慧光明。

两个句式相似的反问句构成了议论层次拓展的标志性句子(或者:两个反问句既是对前面议论的追问,又自然引出深入的思考);使议论层层深入、条理分明。

24.(5分)示例:开头叙述被贬永州无处可居,栖身“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以“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来自我宽慰,为下文议论佛道人性张本。

第①段叙述因为居所昏暗,于是凿西窗,辟为门,建西轩,室外美景得以呈现在眼前;第②段的议论由改变环境的举动类比到领悟佛道方面,希望能够有人为他开凿心灵门窗,扩大接应万物的轩廊。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前后照应,有机结合。

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1分)通蔽(清)方苞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

君子则不然。

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

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

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 。

③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

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

君与吾离群而索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21.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

(2分)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③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④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⑤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⑥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A.①③⑤B. ①②④C. ②③⑥D. ②⑤⑥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2分)A.焉B.矣C.耳D.哉2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通蔽”为题,第②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

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和“通蔽”的联系。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2分)C22.(2分)B23.(3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强调了面对毁誉异同的正确态度,君子应当惧誉、幸毁、疑同、思异。

句式整齐,条理分明,语势强烈。

24.(4分)第②段承接上文,进一步分析心术之蔽背后的原因,称善的人可能是出于阿谀奉承或对自己了解不深,而攻恶的背后却可能有十分之三四是值得改正的,由此提出如果一味固执己见那么就会有偏驳的危险。

以此为后文劝说挚友刘古塘做铺垫,刘固执已见且喜誉,这样下去会很危险。

第②段中虽无“蔽”字出现,但处处围绕“通蔽”,从分析原因、阐明利害的角度进行说理。

黄浦区(五)阅读下文,完城第21—24题。

(12分)养鱼记程颐①斋之前有石盆池。

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

支颐而观之者竟日。

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

②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②,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

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鱼之于是时,宁有是困耶?推是鱼,孰不可见耶?感吾心之戚戚者,岂止鱼而已乎?③鱼乎!鱼乎!细钩密网,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尔于此。

吾知江海之大,足使尔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

生汝诚吾心,汝得生已多,万类天地中,吾心将奈何?鱼乎!鱼乎!因作《养鱼记》。

至和甲午季夏记。

④吾昔作《养鱼记》,于兹几三十年矣,故稿中偶见之。

窃自叹,少而有志,不忍毁去。

观昔日之所知,循今日之所至,愧负初心,不几于自弃者□?示诸小子,当以吾为戒。

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

【注】①煦沫:用唾沫互相湿润,喻不幸者互相扶持。

②数罟:细密的网,用以捕取小鱼。

洿池:池塘。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欤 B.矣 C.乎 D.焉2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23.作者在第③段中两次发出“鱼乎!鱼乎!”的感慨,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评析文中两个“不忍”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1分)C22.(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画线句承上启下。

由第①段养鱼的经历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们要求细密的渔网不得放入池塘,鱼长不足一尺不能捕杀,市场上不得出售,人也不准食用,从而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

这一句使文章衔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开论述。

23.(4分)答案示例:作者第一次发出感慨,是因为自己不能禁止细密的鱼网,但以自己绵薄之力使它们的生命暂时得以延续;第二次是感叹让自己内心忧伤的不只是鱼,由鱼推及到天下万物,表现了作者仁怀天下,护惜之情溢于言表。

两次感慨前后呼应,同时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情感、思想更推进了一层。

24.(4分)答案示例:第①段的“不忍”,指将用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第④段的“不忍”,指三十年后发现此文,愧对起初心志,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

第一个“不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表明养物而不伤物,推而广之,人类也要“乐其生,遂其性”的思想,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

第二个“不忍”表明即便历经沧桑也要坚守初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对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

参考译文:①书房的前面有个石盆式的水池。

家里的人买小鱼喂猫,见到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心中不忍,于是选择其中能够活的,有百余尾,养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