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案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1)教案
教师设疑:我们班谁的手臂是最长的?
教师讲述:手臂有长有短,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因此,得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也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中长度的标准,就是一米的长度大小。我们所讲的测量,就是把一个待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活动1:用一定的工具测出组内一位同学伸直的手臂的距离。
知识归纳1:长度的单位
教师讲述:这些工具合称为刻度尺——长度的测量工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测量过程,讲讲刻度尺使用的方法。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会选:选择适合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3)会放:确定好零刻度线的位置,让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4)会读: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课堂反馈】判断刻度尺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七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第4节 科学测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②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③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一起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数据读取
【活动2】1.测量科学书本的长度和宽度。
2. 测量张开手掌,大拇指指尖与小拇指指尖的最大距离。
三、特殊测量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测量长度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思考与讨论】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2.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说说具体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浙教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测量的重要性: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4科学测量 教案
1.4科学测量〔1〕班级小组姓名课前任务:课外独立完成根底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内组内根底部分进展对学、群学〕学习目的:〔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展。
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适宜的进展测量。
2.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用表示。
3.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 微米= 纳米4.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尺读记正确:数值要有准确值和______________;数值后写明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估计读数。
5.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小检测: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A.2.4微米B.2.4毫米C.2.4厘米D.2.4分米2、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3、以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选项是〔〕4、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假设用力拉尺进展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5、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0.00158千米B.5.0米C.7.26分米 D.32毫米。
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严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展示、点评〕1、讨论:在测量1-41中的物体时,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长度的测量工具以长度的的测量为例,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用线条把你认为适宜的工具及其任务连起来工具用途刻度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0厘米〕量跳远成绩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米〕制作几何图形米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米〕裁剪布料皮卷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0米〕量玻璃窗长、宽3、长度的测量教材p19 活动答复考虑题并填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教学课题:1.4科学测量(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教学辅助: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计思想: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
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随堂记录3分钟新课引入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测量的定义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教师讲授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
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测量工具的使用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课堂小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日志与反思总体感觉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意义,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测量工具,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温度计、天对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蜡烛、火柴、木块等,用于长度测量。
3.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用于质量、温度的测量。
4. 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测量实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测量,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1. 认识测量工具(1)通过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的基本步骤(1)明确测量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计算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探究:应用直尺测量长度(1)介绍直尺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最小刻度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
(3)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4. 拓展延伸:其他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介绍一些常见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2)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3)讲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液体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等。
(三)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如房间的面积、水的温度等,并记录数据和感受。
(四)课外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科学测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测绘、环保监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认识。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科学的测量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学科科学年级初一教材版本浙教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学案主题新课课时数量(全程或具体时间)第()课时授课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选择、填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
二﹑体积的测量教师活动1﹑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体积=长×宽×高。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 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 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 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 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1、 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 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 一、长度的基本知识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1km = m1m = dm =cm = =mm1m= mm 、1mm =u m 1 ii m=nm1m !i m =nm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 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dm 、cm mm 卩 m nm 。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1、认识刻度尺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________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____ ;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__________ 。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1)长度的测量(共49张PPT)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单位的换算
温故而知新
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_观_察__和_实__验。
2、在实验时,我们要学会正确使__用___各种仪器, 仔细_观__察__实验现象,正确_记__录__实验现象和所测 数据。
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活动:大家一起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
的长度L.
2.数出线圈的圈数n. 则细铜丝的?
125厘米= 125×1/100米= 1.
问:如何测金属丝的直径?
80mm
B.32.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单位的换算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千米 =_3_0_0_0_0_0_厘米
=3_0__0_0_0_0_0 毫米
1厘米=_0_._0_1_米=_0_._0_0_0_0_1_千米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科学计数法
1000000= 1× 106 0.00001= 1× 10-5 0.0025= 2.5×10-4 480000= 4.8× 105
长度 /cm
宽度 /cm
厚度 /cm
以下操作哪些是正确的?
看法A
看法C
看法B
看法D
放法一
放法二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1.30cm
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0,.1所cm测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_._2_0_c_m。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 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m”表示
1.4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在课堂活动中,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测量技能。但我发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今后我需要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效果。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作业,并提供了一些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今后我会在布置作业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作业量,以确保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反馈:
(1) 批改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测量方法的不准确、数据处理的不合理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反馈作业:在课堂上或者通过在线平台,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批改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3) 个别辅导:对于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指导。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 科学测量 学案
科学测量【学习目标】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4.认识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长度的单位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和组成。
2.观察整洁的刻度尺,最大能测量多长的物体,最小一格的长度是。
3.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 __m=___ ___cm=___ ____μm357.8cm=__ __m=____ ___nm1km= m= dm= cm= mm= nm5.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 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 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 __。
二、观察并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量程是;最小刻度是。
2.正确使用一放:(1)刻度尺与被测物体;(2)使刻度尺的0刻度与被测物体;(3)刻度尺上的刻度与被测物体。
分析下图错误的原因:,,二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图中正确的是。
A B C三读:测量值估读到准确值的。
上图的读数为。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
3.如果0刻度磨损,那么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读出下图物体的长度读数为:。
【我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问题【当堂练习】1.在科学计算中,单位换算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换算正确的是()A.10.5厘米=10.5厘米×10=105毫米B.10.5厘米=10.5厘米×10毫米=105毫米C.10.5厘米=10.5÷100厘米=0.105米D.10.5厘米=10.5×(1/100)米=0.105米。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创新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主题】长度的测量【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学会用累积法测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测量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会用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刻度尺等。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聪明的阿凡提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预设)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2、新课教学(1)测量的意义师:什么叫测量?生:(预设)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思考】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预设)米、分米、厘米、微米...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用“m”表示测量较大距离:千米(km) 测量较小距离:厘米(cm)、毫米(mm)研究天体:光年研究微观世界:微米(μm)、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m] = 10 分米[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1 毫米[mm] = 1000 微米[µm] = 1000000 纳米[nm]1 千米[km] = 1000 米[m]【练习】3.6千米=_______米=_______ 毫米2.4厘米=_______米=_________千米科学计数法: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1000000=1×1060.00001=1×10-50.0025=2.5×10-3 480000=4.8×105 【思考与讨论】在测量图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得出结论:长度单位的选择要适合实际情况!【练习】感性认识长度1.一幢6层住宅的高度大约为( )A.1800cmB.60mC.360dmD.200m2.下列物体接近1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B.乒乓球的直径C.钢笔的长度D.彩电的高度(3)长度测量工具【思考】你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生:(预设)米尺、卷尺、皮尺、钢尺......师: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4)刻度尺的观察【思考】测量某一物体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生:(预设)看量程、看最小刻度......师:总结归纳,看测量范围(即量程)和准确程度(即最小刻度)。
1.2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d. 在线工具: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测量工具,如电子尺,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长度测量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长度测量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长度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 学生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长度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长度测量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长度测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长度测量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长度测量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长度测量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长度测量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总结: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长度测量原理的理解上还存在困难,以及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4《第4节 科学测量》教案1
《第4节科学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测量的意义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说明感官知觉判断往往会产生偏差。
要准确的测量长度,必须借助长度测量工具,还要规定长度“公认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1.请同学们目测自己科学课本和课桌的长度,宽度,把目测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
分析学生所测数据,指出其中的缺漏,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评:如有的学生只写出数而没写单位,单位使用混杂等等。
强调指出,测量结果只写出数字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2.介绍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微米,纳米等单位可以适当介绍,以激发学生兴趣。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1.熟悉刻度尺:介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让学生观察铅笔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2.练习使用刻度尺:(1)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读(2)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分析学生所测数据,加以修正。
3.思考问题(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刻度不清,怎样测量?(2)《科学》书宽度在16.8厘米和16.9厘米之间,该怎样读数?四、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1.测长度时,可利用身边的尺子进行粗略的估测。
介绍身体上的尺子。
2.介绍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3.思考问题(1)选择刻度尺是不是越准确越好呢?(2)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选用什么样的刻度尺?五、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1.课前让学生每个人准备3样东西,并设计方法测量其体积。
1-4-1 基本长度测量(教学设计)-【轻松备课】七年级科学上册
★★浙教新课标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课题第4节科学测量-长度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长度单位,初步学会长度换算;⑵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会刻度尺的使用;⑶学会对测量数据的分析,会取平均值;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导学案中单位换算,落实长度换算;⑵通过动手测量身边小物件的长宽厚,学会刻度尺的使用;⑶对实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学会取平均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读数时的估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教学难点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最小刻度。
教学准备教师皮卷尺一把、钢卷尺一把、有条件准备测距仪。
学生直尺、米尺各一把。
教学方法集体讲授、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分组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新授教学过程备注一、引入新课俩人来到围墙边,“围墙不高,能翻过去!”“围墙太高,翻不过去!”这围墙有多高?二、进行新课1.测量: 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测量需要一个比较标准。
2.长度:⑴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m;较大单位:千米(公里)Km、较小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⑵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米 = 10 分米(dm) 1分米 = 10 厘米(cm) 1厘米 = 10 毫米(mm)1千米(km)= 1000 米 1米 = 1000 毫米(mm) 1毫米 = 1000 微米(μm)1微米 = 1000 纳米(nm) 1微米(μm) = 0.001 米(m) 1毫米= 0.01 分米(dm)归纳: 相邻千倍关系:1Km=103m;1m=103mm;1mm=103μm;1μm=103nm;相邻十倍关系:1m=10dm;1dm=10cm;1cm=10mm;3.活动一: 比一比谁更快?正确率谁更高?⑴3.4米= 3.4×10-1厘米;⑵6.7分米=6.7×10-1米;⑶30厘米= 3.0×10-1米;⑷1270米= 2.7×10-1千米;⑸900000纳米= 9.0×10-2厘米;⑹2.5毫米= 2.5×10-3米;⑺8848米=8.848 公里;⑻3千米=3×104分米;⑼3.2厘米=3.2×10-4千米。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4科学测量一教案1浙教版
课题:§1.4 科学测量(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2、微小物体的测量
热比较,让学
都需要根据使用者的舒适程度规定一定得高度和宽
M
一分米
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分别是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放正确:让有刻度的一面紧帖被测物体。
1.4.1长度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讲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测量工具及方法等,帮助学生对长度测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长度测量的理解和经验,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b. 分析测量误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c. 如何处理测量数据?
d. 如何解释和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与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写出答案。
a.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b. 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c. 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d. 实验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 题目:请计算一个边长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答案:三角形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
8. 例题8:使用直尺测量角度。
- 题目:请使用直尺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并记录结果。
- 答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30度和60度。
9. 例题9:计算梯形的面积。
- 题目:请计算一个上底为5厘米、下底为7厘米、高为3厘米的梯形的面积。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学习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② 关键句子:“长度是衡量物体长短的程度,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
一、长度的基本知识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
标准,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
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dm 、cm、mm、μm、nm。
3.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
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
1m______μm =_______nm
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
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
1.认识刻度尺
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
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
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 。
(2)放:①刻度尺不能放歪斜,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___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
②应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选填“平行”或“垂直”),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由和单位组成。
测量值与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误差,但应尽量误差。
采用可以减小误差。
测量结果往往要在最小刻度以下再估读一位。
三、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了解常见物体的长度,如中学生身高、课本厚度、铅笔长度、头发厚度、地球半径等
四、累积法测物体长度
将小量变成大量,使测量更容易,同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例: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一根铅丝的直径
【课堂练习】
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A.1.4微米B.1.4毫米C.1.4厘米D.1.4分米
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清单位
4.如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mm。
5.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6.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cm。
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 25.2mm, 27.2mm, 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
8.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宽度,四次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一次记录是( )
A.161.3mm B.16.18cm C.0.161m D.1.616dm
答案:1~3.BBB 4.35.0 5.A 6.cm 1.72m 0.004m 172.4
7.27.2mm 25.2mm 8.C
课后练习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2.测量的误差是指:()
A. 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B.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 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D. 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4.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5.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A.1.416厘米;B.1.43厘米;C.1.42厘米;D.1.426厘米。
6.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8.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1.002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9.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10.图5—4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51 cm
11.有一支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 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 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A.28.54 cm
B.28.74 cm
C.28.34 cm
D.28.56 cm
12.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
参考答案:
1.(1)量程、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2)视线(3)数据、单位
2.B
3.C
4.B
5.C
6.C
7.C
8.D
9.mm 1.60
10.B
11.C
12.用纸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空之间
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