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燃气发展简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燃气发民简史

一、概述

城市燃气是城市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城市燃气的种类,习惯上分为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三大类。

天然气是指从油井、气井或煤层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天然气一般可分为四种:从气井开采出来的气田气;伴随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石油气;含石油轻质馏分的凝析气;从井下煤层抽出的矿井气。

人工煤气是从固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加工中获取的可燃气体。

液化石油气是开采和炼制石油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获得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目前我国各城市所用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

世界各国城市燃气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我国大部分城市燃气发展也基本上和世界燃气发展的总趋势相同。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长期受到能源缺乏的困扰,缺煤少油。浙江的城市燃气发展起步也较其他一些省市为晚。浙江的燃气业以液化石油气为主。2000年以前,全省的燃气企业除杭州管道煤气公司一家生产人工煤气外,其余几百家燃气企业均为液化石油气公司。2000年以后,随着“西气东输”,天然气进浙江的沿线城市,相继成立了一些天然气公司,而作为上游天然气在浙江的总经销商——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

二、浙江燃气的发展

1973年9月已故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贵宾来杭期间,对保护西湖环境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城建总局领导同志也指示:杭州要尽快把煤气事业搞上去,以逐渐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为此,在当时省、市领导的支持下,1974年1月3日,杭州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发杭革生计[73]198号文《关于成立杭州液化煤气站筹建组等问题的通知》,同意成立杭州液化煤气站筹建组。1月4日挂牌,1月21日发展杭州市第一批液化气用户,标志浙江城市燃气蓝色的星星之火终于在杭州点燃。

同年6月,浙江省生产指挥组正式下文[74(函)字98]号批复杭州市液态烃计划任务书。同意“液化气输配和灌装按一万只液化气瓶配套进行设计,但要留有余地,总投资控制在277万元之内,省投资250万元,不足部分由杭州市自行解决”。1974年当年发展液化石油气试烧用户623户,全年液化气进气量42吨,销售量37吨,无贮存、灌装设备,用汽车将空瓶运至上海炼油厂灌装后返回,再售给用户。由于浙江燃气生不逢时,诞生于文革后期的计划经济年代,各地炼油厂受石油资源限制,生产不正常,液化气供应时供时断,浙江省各城市的液化石油气发展缓慢。作为浙江的第二大城市宁波市在1977年3月也筹建了宁波液化石油气站。

浙江省其他九个地级市液化石油气筹建的年份分别为:

绍兴市 1978年

舟山市、嘉兴市 1980年

湖州市 1984年

温州市 1986年

金华市 1987年

台州市 1988年

丽水市 1989年

衢州市 1990年

至20世纪80年代末,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相继发展了液化石油气。

浙江燃气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液化石油气的单一品种到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两种气种同时发展,直到“西气东输”,东海天然气上岸,出现了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三种气源共存共荣的喜人局面(当然,最终人工煤气将被天然气和管道液化气完全取代)。至2003年,在全省74个建制县市中,除嵊泗县外,其余73个县市均建有贮灌液化石油气的燃气企业,5000余家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全省的城镇、山乡和渔村。杭嘉湖和宁波等地天然气通气区域,一批天然气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三十年来,我省的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并举、市场经济为主的三个阶段。

(一)1974年至1983年,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液化石油气全部由省计经委计划分配,并由城建部门的煤气公司负责经营,以81年为例,省计经委下拨全省液化石油气指标为14,212吨,分配给杭州、宁波等城市(其中杭州7,264吨、宁波5,400吨、镇海1,296吨、舟山156吨、绍兴96吨),至1983年底,全省液化气贮存能力2,200吨,年实际供气量13,868吨,用气人口36万,城市人口气化率14%。

(二)1984年至1986年,计划与市场经济并举阶段。由于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生活质量的改善成为可能,告别煤饼炉,用上液化气是城市居民的时尚和向往。省计经委分配的液化气基本上几年不变,如1984年为13,000吨,比1983年还减少1000余吨,只能供应已发展的平价户。省计经委和省石化厅在有关文件中三令五申“不得发展新用户”。故自81年起,全省计划内用户(即平价户)基本上没有发展,1983年,杭州市政府为了奖励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体育健儿,破例由市长特批,由杭州煤气公司发展了楼云、李玲蔚、吴小璇三个世界冠军平价用户。

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由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计划气不足,则采取购买高价石油,生产高价液化气,高进高出,计划外液化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嘉兴

市是第一个在议价液化气上“吃螃蟹”的城市。他们以单位福利的形式,以厂为单位,雨后春笋般地筹建了许多煤气站,他们自找气源,发展议价用户(主要是本厂职工)。而后杭州等地也相继以“高进高出”的形式,发展计划外用户,以满足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杭州煤气公司1984年发展计划外用户7,941户,1985年计划外用户达到24,571户,1986年发展到35,913户。从此议价气进入了浙江省的千家万户。为适应液化石油气用户大发展的形势,浙江省各地自行建设了数十个液化气贮灌站,这些站大多是一些大工厂、机关以福利形成建造的,从而开始进入国家(政府)、集体(单位)共建城市燃气的时期。

84年前后,杭州、绍兴、舟山、宁波、富阳五市相继开始了管道煤气(人工煤气)的论证、调研工作。

1984年2月,国家计委计资[84]2622号文下达《关于杭州煤气厂设计任务书的批复》,同意建设日供气30万Nm3煤气厂,按总投资9,875万元进行扩初设计,并列入国家“七•五”计划279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於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1年8月先期投产4#直立炉(20门),日均产气4万Nm3,1993年4月又投产3#直立炉(20门),日供气能力增至8万Nm3。

绍兴市利用绍兴钢铁厂焦炉余气日供4万Nm3的工程和舟山市水平炉、煤气工程也相继在“七•五”期间立项上马。富阳利用化肥厂余气也於1986年发展了管道煤气。1987年11月,国家计委正式以计资(87)2217号文件批复了宁波市管道煤气工程项目议定书,核定工程总投资额1.6亿元。

(三)1987年至2003年,以市场经济为主阶段。议价液化石油气继续得到发展。浙江的液化气也发展到巅峰时期。为适应液化气大进大出的需要,各地除大力建造液化气卧罐、球罐及灌装设施外,还大力兴建液化石油气码头和液化气基地。温州、台州等地的私营经济也进入燃气领域,给发展中的浙江燃气业输进了新鲜血液。1991年临海市“海圳荣”率先建造了全省第一个液化气接收码头。1994年宁波建成总规模8,400立方米库容的全省最大液化气贮存基地,杭州於1989年和1996年先后完成了二灌场和一灌场(迁建)的建设。温州市的龙港、平阳也相继建设液化气进口基地。同时结合城市改造,温州市人民路工程指挥部在全省第一个开始筹建管道液化气。1993年人民路雪山气化站工程及相应管网设施建成投产,开创了全省液化气管道供应的先河。而后温岭、诸暨、绍兴、杭州、宁波等地管道液化气相继点火。绍兴市为优化气源结构,采用液化气混空气技术,於1996年10月建成了全省第一座10万立方米的人工燃气混气站,同时顺利完成了焦炉煤制气向人工天然气的置换工作。当年,管道燃气用户发展到6万户。

1998年12月建成投产的温州小门岛4万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贮存基地和2000年建设的宁波大榭岛大型液化气基地,又为腾飞的浙江燃气事业插上了矫健的双翅。沿海液化石油气码头和贮库的不断建设和投产,给浙江的液化石油气产业带来勃勃生气。作为浙江燃气初创时期全省液化气主要集散地的嘉兴,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液化气的供应中心随着沿海气库码头的兴建已东迁至宁波、台州、温州地区。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气东输”、东海天然气上岸又给方兴未艾的浙江气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11月28日下午2时40分,远道而来的“西气”在湖州正式点火通气,此举标志着来自西部的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正式进入浙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