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作者:袁丹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11期内容摘要:池莉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笔触,对处于情感漩涡中的男男女女的婚恋心态及由此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作了多层面的描述和解析。

她正是通过对两性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的温和的审视来使女性意识逐渐明晰起来。

关键词:池莉女性意识爱情婚姻批评家王绯说:“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女小说家书写的性别姿态可以分为两种:女性姿态书写;中性姿态书写。

前一种,是作为女人,带着纯然的女性意识进行写作;后一种,是作为普泛意义上的人,摒弃性别意识的写作。

”于是有批评家这样界定池莉的创作,认为她和方方一起构成了当代文坛非女性写作的两种范本。

的确,池莉不同于现代或同时代的大多数女作家。

在其他女作家那里,登上文坛几乎都是凭借表现爱情或是个人情感的作品。

在女作家们的笔下,不是如诗如画地描写爱情,就是如梦如幻地向往爱情,或是大胆披露女性深层的内心心理。

而池莉特别实在,不似惯常的爱做梦的女人,似乎也没有文学女性的梦幻时期。

她一登上文坛就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艰难的生活现状里爱情的淹没,表现了活着的艰难和生命的卑微。

在池莉看来,在俗世中的芸芸众生,要谈爱情就要先谈物质基础,而谈论物质基础显然又不像是在谈爱情。

因此,在她的“新写实”作品中,她笔下的女性常常因为意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而干脆“不谈爱情”。

“不谈爱情”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宣言:标明一种平民化的价值观念正在确立。

池莉写作的平民化立场,使她把古典情怀中浪漫的爱情,放逐到当代社会的现实生存图景中,将历代文人赋予它的华丽包装层层撕裂,还其庐山真面目。

这个过程的终点是理想之爱的消解与世俗之爱的建构。

理想的爱情之所以富有理想化的色彩,是因为它是以浪漫为其基本特征的。

池莉的小说所营造的令人失望的婚恋世界对这种浪漫之爱提出了质疑与否定。

池莉在爱情婚姻这一美丽诱人的外壳里填充了太多的无奈和酸楚。

她塑造了许多在缺乏诗意与爱情神话的婚姻场景中生活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正好体现了她的女性观。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大 众 文 艺大138笔者是完全赞同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伦理观的,但对他的指引方向却不能赞同。

笔者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但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与痛苦的共存——互相缠绕、互相对抗,却又互相扶持的共存。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谈到:“坚持与清醒的态度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与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

”“穷尽现在……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关键是要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

”3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荒谬的,人每天都眼睁地看着自己走向死亡,这是哪一个最高尚或最卑劣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

那么在这个走向死亡的路途中,经历就成了惟一的意义。

生的开始,死的结束,每一个人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这个生与死之间的过程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是跑着走还是跳着走,是悲伤着走还是欢快着走,是匍匐着走还是傲岸着走,是带领着人走还是被人鞭打着走……种种方式人们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那条小径,然后充满痛苦艰险却又撒满快乐欢欣地迈向自己的终点。

在这一点上,叔本华的弟子尼采无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典范:在痛苦中欢笑的身姿成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塑,伫立在世界艺术之林的正中央。

他傲岸挺立的姿态、睥睨世俗的风范,以及甘为哲学献身的精神,永远是引领一切朝圣艺术的徒子徒孙们的灯塔。

叔本华说人生是痛苦的,加缪说人生是荒谬的,尼采说人生是孤独的。

同样悲观的论调,同样对人生决绝的否定,却是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命姿态和人生轨迹。

叔本华在生活中没有超脱,反而由于过于保守而显得有些委琐。

和他相比起来,加缪和尼采的人生就更具有一种英雄的风范,悲剧英雄的味道。

他们都是战斗者,都是面对死亡却真正做到视死如归的战士。

读哲学书籍,我们常常抹不去一种功利目的:找到一种指引、一把钥匙,而不仅仅是一扇窗户,能看到屋里的全部,却无法进去的焦灼。

所以,做为一名普通人,最大的愿望还应该是能够在悲剧的人生中积极地生活,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中国女性小说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变化研究——以《结婚十年》与

中国女性小说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变化研究——以《结婚十年》与

149求知导刊2016年11月Nov.2016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人文社会科学RenWenSheHuiKeXue中国女性小说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变化研究汪少云一、引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女作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张扬女性意识。

冰心、萧红、张爱玲等一大批女作家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文坛千百年来以男性为主的格局,使得被冷落、忽略和压抑的女性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各种思想碰撞和交融让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不同时代女性作家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来探讨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形成这种多元化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 女性意识的变化1.《结婚十年》中的女性意识(1)作品介绍。

《结婚十年》写于1943年,是五四运动之后“孤岛文学”女作家苏青的代表作。

小说描述的是一对青年夫妇的婚姻悲剧。

进步女大学生苏怀青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当地世家少爷徐崇贤结为夫妻,却在婚后遭到婆家的歧视、丈夫的背叛、女儿的惨死、理想的压抑,于是在无法忍受后冲破世俗的牢笼,与丈夫离婚的故事。

(2)《结婚十年》中的女性意摘 要:中国女性小说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其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是随着社会大背景变化而变化的。

本文选取不同年代的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社会背景如何影响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小说;女性意识;女权主义作者简介:汪少云(1990—),女,湖北大冶人,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文章编号:2095-624X(2016)33-0149-02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7-19起参与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熟悉广本4S 店定期保养项目及作业流程;学习使用变速箱清洗设备更换ATF 油;知道在更换助力转向油时,要多次来回转动方向盘,以便排出转向器里的旧油;学习更换刹车油及排空气;熟悉刹车四件套养护要领;学习更换曲轴油封、VTC 滤网,更换方向机、下臂组件、减振器、半轴防尘套等。

浅析王安忆“三恋”当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当中的女性意识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36期45幸福生活指南浅析王安忆“三恋”当中的女性意识郭晨丹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摘 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女性文学创作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创作”,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大家普遍对女性生存和生命的问题给予强烈的关注,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王安忆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作家更是用自己大胆的笔触和独到的眼光以及前卫的思想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本文意在从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当中的男女情爱描写入手,从情与欲、女性的自我救赎与女性的觉醒三个方面来探究王安忆“三恋”当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王安忆;自我救赎;女性觉醒;女性意识新时期以来的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位活跃着的颇具特色的女作家。

将近30多年的创作历程,王安忆以她勤勤恳恳的创作态度,不断在文学这块园地开垦耕耘,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给予世人丰厚的馈赠。

王安忆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探索两性关系下女性最本真的情欲和自我,彰显着极为强烈的女性意识。

“三恋”作为“性题材”作品的代表创作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1985-1989年),这一阶段的创作风格与以往明显不同,虽然同样是关注男女问题,人的生命问题以及女性意识问题,但她开始突破了传统写作的束缚,冲破心底的防线,直面人性的欲望,对男女之间的情爱做了大胆的描写。

她不再将女性视为柔软的无力的,只能依附在家庭和男人身上的浮萍,当她们遇到“性”的时候,该让她们绽放就绽放,为欲望而呐喊欢乐,把她们塑造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独立的灵魂。

这也是我特别钟爱王安忆的“三恋”的缘由,女性的自我救赎、女性的觉醒两个方面来探究王安忆“三恋”当中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她十分关怀女性的生存问题,想引起大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三恋”当中的女性都是跳脱出以往女性软弱、依附于男性的定式,一改以往没有自我、没有尊严,忽视自己的存在,对于生活没有根本的要求、更没有作为人的基本的欲望。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众多的启蒙者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着灭绝人性的封建旧制度、旧礼教挑战,妇女解放问题便成为他们反封建的一面利刃。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道主义者率先向封建的旧制度发难。

他们就中国妇女解放问题提出许多卓绝的见解,如女性的家庭婚姻问题、女子教育问题等,提出女性应该与男子具有相同的权力与平等的地位。

之后,大批女性作家也为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与男性同盟军们并肩作战,由此形成了一个要求妇女解放的浪潮。

但这股夹裹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要求妇女解放的浪潮,只是作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一翼存在的。

运动中中国的女性始终处于倍感召、被启蒙、被呼唤的地位。

这意味着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苏青以其独特的世俗风格在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

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是一个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两种意识形态极端冲突,不破不立的大转折时代,也是个让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青年人感到尴尬的时代。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平等,民主的口号曾让广大的妇女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娜拉的出现更是让她们大开眼界,让她们认识到于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催生了无数的新思想新理念。

然而光明口号下掩饰了多少眼泪和辛酸令人深思,“娜拉走后怎么办”,到底谁来关注这些女性最现实最迫切的生活。

苏青的作品有如一记耳光甩向了那些只顾着喊口号却毫无实际行动的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展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生活困境。

想要平等、想要独立必须先预备好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否则娜拉门不能先跑出庭,跑出去了又能怎样,这是当时受教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心理。

正是这种心理使娜拉们在两难的挤压下痛苦地挣扎。

受过教育的新女性虽然在高喊女子独立、女子解放的呼声中认识到自己是和男子一样的人,过去受男人压迫,现在应该争取平等和独立,但是苏青却揭了这华丽口号下的一块疤,在她看来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待遇是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于是便呼吁女性出去找职业,作经济上独立的职业女性,她却是也身体力行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由言情小说发展看女性意识嬗变

由言情小说发展看女性意识嬗变

由言情小说发展看女性意识嬗变从中国言情小说发展上看,鸳鸯蝴蝶派小说在传统小说女性认命、五四时期女性觉醒反抗、现代时期女性对婚恋和话语权的探索想象的一步步嬗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它将女性意识从女性作为传统男性附庸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那么现代网络言情小说则完成了女性对爱情婚恋幻想和两性关系的自我审视与定位。

中国言情小说一直备受社会各阶层青睐,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飞跃发展之际,网络言情小说深受读者追捧。

如今网络言情小说,在鸳鸯蝴蝶派小说基础上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呈现多元化色彩。

它承载着创作主体和接受客体的共同意识,这一转变是社会网络开放性和自由性共同作用结果,真实反映了当下社会女性对爱情、社会地位的直观感受。

一、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苏醒许多人将鸳鸯蝴蝶派小说与言情小说画等号,其实它只是擅长书写以才子佳人为例的言情小说,隶属于言情小说概念范畴。

其实“言情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又称狭邪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

以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鸳鸯蝴蝶派小说是民初小说和五四时期小说的过渡环节,魏绍昌曾说:“在民国初年至‘五四’以前这一时期,文艺杂志、大报副刊、各种小报,几乎是鸳鸯蝴蝶派的一统天下。

”女性开始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她们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追求其在客观世界中的存在价值。

被称为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开山之作的《玉梨魂》(徐枕亚著)就是在这一特定环境中产生的。

故事讲述了乡村年轻教师何梦霞与借住主人家寡妇媳妇白梨影不为世俗礼法容忍的悲剧爱情。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苏醒,她们不再满足于男性附庸地位,追求婚恋自由。

受“五四运动”影响,鸳鸯蝴蝶派从传统寡妇守节、从一而终到自由反抗和争取解放,女性意识已经突破传统的道德樊篱,回归自我思考。

二、网络言情小说中女性意识觉醒在传统文化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女性形象也一直被掌握文學话语权的男性塑造加工。

小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探索

小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探索

小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探索第一章女性意识:从被动到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在小说中的角色也逐渐从被动地接受命运、依附于男性的角色转变为有自己意识、追求自由、坚持自我、主宰命运的角色。

例如《简爱》中的简,她尽管出身贫寒、面临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自我,始终坚信自己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也是一个充满女性意识和独立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拒绝了富家子弟达西的求婚,因为她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影响了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还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

第二章女性主义:女性权利的崛起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社会,在小说中的体现也比较显著。

女性主义小说家通常会以女性为中心,讲述女性的经历,呼吁女性的权利。

如《拜金女》中的卡罗琳,她是一个拥有巨大野心和才华的女性,但被父亲、丈夫和社会的偏见束缚住了。

她最终选择离婚和爱情相搭配。

小说家奥斯汀的很多作品也是女性主义经典。

通常,这些作品都着重揭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困境,从而呼吁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

第三章女性心理:情感世界的探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还常常为女性心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例如《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她既是一个外表坚强的女性又是一个内心脆弱的女人,她对林恩的爱慕是她生命中的一种财富,但同时她的追求也让她受尽了痛苦。

小说家沙克尔顿的《Rock Crystal》就是以女性心理为主视角的作品。

他深入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探索,在小说中展现出了女性的复杂性和深度。

第四章女性生命:身体与自我认同女性是具有身体和情感特征的,因此,她们的身体经验和自我认同对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至关重要。

如《一位自由女神的自述》中的女主角彼特瑞丝,她不仅追求自由和独立,同时坚信女性的身体和性爱应该被尊重和表达。

这部小说为女性的身体和性爱等话题开了先河,被誉为女性主义经典之一。

第五章结束语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女性心理、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等主题构成了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基本轮廓。

越南当代女作家婚外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越南当代女作家婚外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越南当代女作家婚外情小说女性形象研究1945年到1975年,越南文坛以战争文学为主导,婚外情小说几乎没有。

自1975年,尤其是1986年,随着文学解放的深入和人道主义呼声日益高涨,加之越南婚外情现象越来越普遍,婚外情小说大量涌现,特别是出自女作家之手的更是可观。

本着细腻敏感的女性优势及独有的性别体验,女作家深入女性人物心理,借助婚外情小说,在凸显复杂人性的同时,成功地塑造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女性形象,并寄予了自己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思考。

不计其数的小说涉及到婚外情现象,却未引起批评界与之相符的回应。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和越南学界对越南婚外情小说尤其是对女作家的婚外情作品的系统研究较少,这给笔者的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

对“婚外情”小说的研究,是对社会问题的正视,是进一步深入了解人性的过程,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要环节。

本论文以越南当代女作家婚外情小说中的出轨妻子为考察对象,以文学理论为基点,以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出轨妻子形象的分析,挖掘婚外情小说的价值,探究越南现代女性的生存问题,并为科学地审视婚外情提供参考。

论文共4章。

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综述、研究运用的理论与方法及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支撑,将对文学与道德、女性形象、女性主义等问题进行相关论述,并指出它们对本论文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将对23个作品中的出轨妻子形象进行分类,以此展现婚外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概貌。

第三章将在第二章基础上,主要从“婚姻生活压抑的妻子”、“质问女性是情感附庸”、“质问性观念”等方面揭示作品女性形象呈现的主体意识。

第四章将作品分析引向现实生活,从“越南女性积极的生存现状”、“复杂顽固的男权意识”、“女性自身的局限性”揭示现代越南女性的诉求以及生存现状。

作为中国学界第一篇系统研究越南当代女作家婚外情小说的论文,作者希望本文能对越南女性作家婚外情小说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论乔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以小说集《她》为例

论乔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以小说集《她》为例

080孙丽燕作为一个经典的女性作家,乔叶在小说集《她》中延续了一贯的创作风格,以女性作为言说的主体,挖掘女性内在的情感诉求。

本文选取小说集《她》中内容涉及女性婚恋关系的《妊娠纹》《良宵》《零点零一毫米》《黄金时间》《象鼻》等五篇小说,探讨当下女性在婚恋关系中面临的两大困境,揭露女性在困境中的突围与幻灭,并尝试寻求实现双性解放的途径。

一、婚恋中的女性困境乔叶用冷静犀利的眼光观察复杂的社会,基于不同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困惑与挣扎,书写女性所遭遇的婚恋困境。

在乔叶看来,欲望和爱情是导致女性发生婚外恋的主要原因。

乔叶将这种观念融于文学创作,她笔下的女性在婚恋关系中大多由于身体欲望的不满和情感体验的缺失而陷入婚恋困境。

(一)身体欲望的不满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父权文明把女人奉献给了贞操:它多少有点公开地承认男性拥有性的自由权利,却把女人限制在婚姻里。

”在以往的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传统社会结构中,男性居于主体地位,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

同样,在两性关系中,女性作为男性的欲望客体而存在,在婚恋关系中主要扮演着传承血脉的角色,以及担当发泄欲望的工具,女性自身的身体诉求和欲望表达被刻意隐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个人欲望得到肯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亲密关系中的两性和谐,这也成为影响婚恋关系的一大因素。

《零点零一毫米》中,她的丈夫虽然一直在偷偷吃中药调理身体但始终“不太行”,无法满足她的生理诉求和身体欲望,这使得他们原本就话少心淡的婚姻变得更加微妙;《黄金时间》中的她,十分艳羡电视剧中男女双方的耳鬓厮磨,渴望浪漫的感情生活,然而自己的丈夫却是一个生活中极其无趣的人,失望之余便不再与丈夫有夫妻之实。

(二)情感体验的缺失乔叶对当代女性的情感悲剧有着清醒的认知与深刻的思考,在传统的婚恋关系中,女性往往作为被言说的对象出现。

如今,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男权中心主义的樊篱,想要追求精神的自由独立。

《牵小狗的女人》的女性意识分析

《牵小狗的女人》的女性意识分析

《牵小狗的女人》的女性意识分析作者:王丹丹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20期摘;要:《牵小狗的女人》是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以婚外恋为题材的作品,讲述了有夫之妇安娜与有妇之夫古罗夫在一次旅行中意外结识并发展成婚外恋的故事。

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安娜应自己的需求而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予以分析,并试阐释其表露出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牵小狗的女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女性意识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多带有讽刺意味,揭露不合理社会制度,嘲笑黑暗社会的丑恶现实,同情贫苦人民。

而短篇小说《牵小狗的女人》以婚外恋为题材,作者在文中不仅没有对有夫之妇与有妇之夫的婚外恋口诛笔伐,反而还引起人们对这一对婚外恋人的同情与唏嘘,激起人们对甜蜜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说《牵小狗的女人》中的女主安娜在二十岁的花季,在没有感受过甜蜜爱情的前提下就嫁作人妇。

丈夫醉心官场,无意情爱,夫妻二人没有亲密举动,婚后的生活索然无味。

她抑制不住内心想要做点什么以摆脱甚至打破现状,于是向丈夫称病外出。

在雅尔特旅行时被情场高手古罗夫有意接近,终未守住内心道德,堕入情网。

作品通篇几乎以男主古罗夫口吻讲述故事,女主虽然处于失语状态,却不能因此忽略她的言行与心理,本文将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她展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牵小狗的女人》中的女性意识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于1943年在其《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女性意识则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激發女性追求独立自主。

安娜本是涉世不深的女人,即使婚姻不幸福,也未有婚内出轨的想法,喜欢过纯洁正派的生活,却最终却未能控制自己拒绝来自古罗夫的诱惑,并未能果断结束这段不道德的关系。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张洁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

她的作品多探讨当今社会中女性的情感、工作、生活等女性生存现状,是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纵观张洁关于婚姻爱情题材的四部代表作品,她塑造了一批二十世纪女性的形象,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婚姻爱情问题,揭示了妇女思想解放的艰苦历程。

关键词:张洁小说;女性;思想解放AbstractZhang jie i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history's most woman consciousness, the rich female talent. Her works much discussion in today's society women's emotional, work, life and other women's survival situation, become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beautiful scenery. Throughout the love theme about marriage by zhang jie, her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four books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iscusses the Chinese women's marriage, reveals women lov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of hard process.Key words:Zhang jie's novels; Women; Ideological liber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对历代社会女性意识的解读 (1)(一)封建社会女性意识概论 (1)(二)“五四运动”后女性意识概论 (1)(三)二十世纪70、80年代女性意识概论 (3)二、张洁小说剖析 (4)(一)梦的编织 (4)(二)梦的寻找 (5)(三)梦的实现 (6)(四)梦的重构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引言张洁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坛上最为活跃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在表现婚姻爱情方面独树一帜。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对男女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的揭示上。

《逐鹿中街》以喜剧的方式写一对夫妻在支配与反支配的角逐;《岗上的世纪》则在知青生活的背景下,表现男女在欲望本能和社会权力关系之间的挣扎。

这些作品所提示的是,不仅社会关系,而且人的一些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制约力量。

王安忆还进一步探索离开物质(如婚姻形式、性关系等),“光凭精神会支撑得多远”(《弟兄们》、《神圣祭坛》),以及“性力量的巨大:可以将精神扑灭掉”而“维持男女之爱”的可能(《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

在女性自主、觉醒的问题上,她冷静而又旁观。

与当时流行的“伤痕文学”相比,王安忆的作品不侧重表现启蒙者对芸芸众生的悲悯,而是让读者和人物一起体验平实生活中的那些扣人心弦的瞬间感受。

80年代中后期的那些《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荒山之恋》和《岗上的世纪》描写的都是一些普通人的人生遭遇,人物经历的“文革”背景知识故事的由头,作家并不打算追随时尚,做倾诉“伤痕”,反思历史,忏悔人生的自我表白。

在肯定人道、人性的时期,把男性和女性放在人性思考的“同一地平线”上,认为“大家的视野都是同等的疆域”,以体察和探测男女生活交往中的人性的力度。

如《岗上的世纪》本可以把生产队长杨绪国和知识青年李小琴的感情纠葛写成一段美好而略带伤感的爱情回忆,就像流行歌曲《小芳》中唱的那样。

但王安忆没有迎合时尚。

作品中从李小琴为争取招工指标而挑逗杨绪国,逐渐转移到两性相吸而一发不止的性描写上,展示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人性从孱弱到开创一个极乐的世界的过程。

在一个思想荒芜、男女之间一点私情也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时代,小说却在激烈而浮泛的政治声浪底层揭示人性的故事。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通常表现出三种模式:第一种:女性带有母性色彩的“圣化”形象王安忆善于写女性,尤其擅长写上海弄堂里虽然过着普通日子却骄傲、优雅的水一样永远带着感伤和怀旧情调的传统女性(如《流逝》中的欧阳端丽、《小城之恋》中的短小粗壮的女文工团员、《荒山之恋》中的大提琴手的妻子等),这些女性本来骨子里都潜藏着浓重的弱者意识,寻找一个能保护自己、热恋自己的男性是她们孜孜不倦的梦想和追求,然而一旦遇上她们所倾心、所爱慕的男性,她们身上的神圣、纯洁的母性的一面便会刹那间被唤醒,像《荒山之恋》中的女文工团员与大提琴手之间的关系:就以其忧郁格外地打动了她的柔性,唤起了他那沉睡的母性,她不是那种女人,表面上柔弱文静,而内心却很强大,有着广博的胸怀,可以庇护一切软弱的灵魂。

从《小姐,你早》看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从《小姐,你早》看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从《小姐,你早》看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作者:吕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期摘要: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小说擅长开掘女性心灵,她的许多作品都集中观照和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

从中国式的“贤妻良母”到独立的现代女性,从对男性的依赖、从属、妥协到与男性抗衡的女性意识觉醒,池莉a早期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传统女性形象。

但真正意义上的表现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当以《小姐,你早》等作品为代表。

池莉又通过她的作品以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凸显了女性意识在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社会中的觉醒和成长,从而进一步地揭露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地位。

关键词:池莉女性意识女性主义男权[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14-01马克思曾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绝不仅仅是单一性别的幸与不幸,而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此女性的地位开始得以重视,开始出现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女权主义等等。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引进,女性意识不断增强,加之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转型,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着。

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抒写女性命运,关注女性意识。

池莉就是这一类女性作家之一。

在池莉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同时她也发觉了新时期的女性与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封建男权意识的社会的格格不入,因此不自觉地走上了探索女性觉醒的道路。

一、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自古以来我国就以水来形容女人,男人更欣赏的是温柔如水的女性,这似乎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传统小说中的女性总是被规范在琐碎、卑微、忍让、的家庭主妇角色里,置身家庭琐事无条件为丈夫、儿女奉献。

池莉笔下也曾创作了一些不偏不倚地在传统的价值坐标上徘徊的如水般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形象描绘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形象描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女性形象的塑造:现代文学作品中 的女性形象逐渐丰富多样,不再局 限于传统女性的形象
女性形象的影响:现代文学作品中 的女性形象对读者和社会产生深远 的影响,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 性地位的提升
女性意识与形象描绘的未来发展趋势
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在社会、政 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 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女性形象的独立性:女性形象将更 加独立,不再依附于男性,拥有自 己的思想和追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女性形象的多元化:文学作品中的 女性形象将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 于传统的家庭主妇、贤妻良母等角 色。
女性形象的复杂性:文学作品中的 女性形象将更加复杂,不再局限于 单一的性格特点,而是更加丰富和 多元。
添加标题
女性形象的塑造: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表达,也是作家对社会、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女性形象对女性意识的作用
女性形象是女性意 识的载体,通过塑 造不同的女性形象, 表达不同的女性意 识。
女性形象对女性意 识的影响,体现在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 象的塑造和表现上。
早期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被动、 柔弱、依赖男性
女性形象描绘的影响:反映了社会 对女性的期望和认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独立、自 主、追求平等
女性形象描绘的演变:从被动到主 动,从依赖到独立,从柔弱到坚强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与形象的关系
第三章
女性意识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于解决问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渗透思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渗透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渗透思考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享有较崇高地位。

在中国社会中,男人一直掌握了女人的命运。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

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一、女性意识的概念理论界对女性意识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比较统一,通说观点认为女性意识应当包涵两个方面:(1)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经验内涵;(2)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

女性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因此就同样的事件她们具有与男性不同的视角。

从女性视角出发,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因此需要反抗。

女性经验强调女性独特的生理、文化感受。

生理感受主要是女性经历的生理周期以及生育的过程,正是因为女性经历了这些过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

而正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许多挫折,比如怀孕的妇女被单位拒绝。

正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导致女性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建立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一)女性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女性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

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也都将女性爱情作为主线。

当女性意识不断被唤醒之后,她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的婚姻,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

但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婚姻的途中,也出现自我迷失。

将爱情想的过于理想,这也体现了改革初期女性意识发展并不成熟。

在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都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爱情观也有区别,但都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性,开支逐渐摆脱对男性的依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性主义显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性主义显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性主义显现作者:朱丽林杨筱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0期内容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描绘了一段悲惨的单恋的爱情故事。

但在文章中能清晰的看出女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一步步的觉醒。

本文主要从女性话语权的显现和女性意识的体现这两方面来分析整个爱情过程中的女性主义的展现。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性话语权女性意识女性主义,也就是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的蓬勃发展是20世纪文化史和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它对有史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对其影响最深的是西方作家创作,其中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以说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话语权的显现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永远没有自己的话语意识,女人对于自我的了解来自男性作家的作品。

而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不仅没有很好的表现女性真正的话语意识,而且女性被类型化。

主要被塑造成“天使”和“妖妇”。

“天使”那是男性作家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们都拥有着高尚的品德,美丽大方。

而与之相对的是“妖妇”形象,她们是男性作家眼中讨厌的对象,她们不肯顺从,不愿放弃,自私,不守妇道。

但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妇”她们都是男性作家眼中的形象,这和真正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差距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女性都有她自己的独特性,不应该是将其类型化,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男性作家眼中的女性形象,她更多的是给予男性作家的一种意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采用与众不同的叙述方法——书信。

正是这一方法的运用使话语权让渡给女子自己。

整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以女人的来信来构建,这封信中女人将自己从13岁开始爱上R作家开始到最后生命快要结束的整个爱情过程完整表现出来。

这封信我们认为是陌生女人追爱过程的内心自白。

它真实的表现出女人在追爱过程的期待,等待,痛苦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对人性书写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对人性书写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对人性书写的多维透视文学是人学。

它的发展水平是与人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同步的。

自古以来,文学从未离开过对人自身情感困境的思考。

爱情与婚姻作为人类两性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作者们力图表现、拓展和透视真实人性的一个重要窗口。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两性间的一种美好情感,婚姻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与个人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等息息相关。

两性情爱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和个性化的社会关系,也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种价值尺度的交汇点。

而婚外的爱情更是一个反映着“生活的道德歧义”的主题。

作为人类婚姻制度的伴生物,婚外恋的存在有着一定的文化渊源与现实因素,是对传统婚恋伦理的质疑和反叛,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

这三方面的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

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探寻大体也离不开这三个主要方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婚恋伦理道德的影响下,文学作品对婚外恋的认识普遍缺少人性的关怀和厚度。

古代的婚恋题材作品囿于时代背景,难以突破宗法伦理、男权至上的封建樊篱;五四时期婚外恋题材的作品虽然肯定了人的自由价值,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体现了时代对自由人性的追求,但从总体水平上看,对人性的认识仍存在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的偏颇。

在经历了长期的思想禁锢后,新时期小说是伴随着人性解放的呼声出现的。

作为思想禁锢的突破点和文学开发的生长点,婚外恋题材的小说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新时期小说探寻人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纵观新时期近二十来年婚外恋题材小说,不难理出一条较清晰的发展嬗变轨迹。

新时期初,在文坛激起广泛影响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东方女性》等作品,明确地将与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相背的婚外恋作为小说的主题,勇敢地迈出了对人类这一特殊情感探索的步伐。

然而作家们早期刚走出泛政治意识和文化一体化的浓重阴影,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对人性的表现更多地局限于精神情感、道德伦理这些形而上的层面,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和道德训诫色彩。

论现当代小说中的婚外恋主题

论现当代小说中的婚外恋主题

论现当代小说中的婚外恋主题
站在整个现当代文学的高度去关照小说中的婚外恋描写,会发现在对婚外恋题材的描写上经历了一个在传统道德和自由解放之间摇摆的历程,这种摇摆主要是在道德价值判断与描写自由度两个层面内进行的。

具体来说,“五四”以来直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小说创作,对婚外恋的描写经历了一个在道德价值判断上由肯定到否定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前对婚外恋的批判,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对婚外恋现象的理解与包容,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的婚外恋题材小说经历了又一次大的反弹;九十年代以来的婚外恋描写则呈现出在传统道德与个性解放之间摇摆不定的态势。

在此过程中,现当代小说婚外恋题材描写的两条主线渐渐显露,一条线索是从凸显政治意识形态到回归文艺的审美特性,另一线索即是对人性解放探索的渐趋深入。

如果就每一阶段作横向上的更为细致的探究的话,便不难发现,以八十年代中期为界,此前各阶段的婚外恋题材写作模式较为单一,此后则呈现出多元的格局,纵向来说,即婚外恋题材小说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多元的抒写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偶然的,它是文艺审美特性的回归与人性解放探索走向深入的必然衍生物。

当文艺创作的规律被逐渐认清、文学作品的文艺审美特质被重视并且对人性解放的探索已趋深入的时候,单一的情节模式便不再能演绎人性的多重内涵,人性的复杂性与多义性直接促成了婚外恋题材小说多元创作模式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在中国漫长的父权制社会里,女性一直是被边缘化的性别群体,是一群处于无语状态的、没有自我意识的男性附属品。

直到五四时期,女性才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到了新时期,女性意识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处于婚外恋的漩涡中的女性逐渐认识到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专制与虚伪,试图冲破父权制的封锁,摆脱内心深处的重负,重建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

本文将宏观的时代背景和微观的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立足女性主义视角,对新时期婚外恋题材小说中纷繁复杂的女性意识进行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研究。

婚姻与爱情是女性生活的两大重心,作为两者独特融合的婚外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主要包括女性的自我意识、性别角色意识、围城意识、性意识、分裂意识、自审意识以及救赎意识等等。

本文据此结构为四章:第一章女性意识的基本维度,介绍婚外恋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失落与重构,展现了女性三个角色意识即女儿性、妻性和母性;第二章围城内外的女性意识,主要写了女性的家园意识、围城的空间感对于女性的禁锢和对围城的突围;第三章女性欲望及表达,表现了女性爱情意识的发展、性意识的觉醒和对金钱与权力的追求;第四章女性的困惑与呐喊,包括女性分裂意识的产生、自审意识的成长和救赎意识的彰显。

其间穿插了女性意识的三个主要层面:一、女性意识的多维呈现;二、女性意识的发展;三、女性意识的反思与觉醒。

新时期以来婚外恋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由沉睡到觉醒的过程,女性在此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曾经被视
为终生避风港的婚姻成为了一座随时可能被攻陷的围城。

女性唯有从自身的觉醒开始,更加独立、自强,努力使自己的女性意识走向成熟,才能拥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