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分析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学者对中国的农业科学和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和技术内容分析,在进度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和投资的作用这些问题等方面。

关键词: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技术;体系推广科技即是科学和技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慢慢积累起来并且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技能和技巧”。

他们两者虽然在概念上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交界面却是模糊不清的,科学与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也正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紧密结合,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科技逐渐的成为影响社会、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的决定性力量。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对农业科技进步概念的界定,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就开始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辩论,在上个世纪末基本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近年来很少有新的观点提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类:1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的创造新理论和发明新技术,推广应用新成果,把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源变为物质财富的增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前进的过程。

2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指人们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来实现一定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目标可以是改善农产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是降低生产所需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也可以是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减轻劳动强度等。

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科学技术进步又可以被分为技术革命还有技术进化这两大类。

当科学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科技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时,或者在原有科学技术组织原则或原理的范围内发明新的技术体系和创造科技时,这种进步就被称为技术进化;当科学技术进步表现在技术或科技体系发生质的变革时,这就被称为技术革命。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模式及发展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模式及发展建议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55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模式及发展建议向 妍 岳 琛 田昕加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编号:LBH-Q17006)摘要: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经营模式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的产量、质量的提高。

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农村的土地资源、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接着从农村科技研发体系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模式构建;研发体系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19-0155-02一、引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培养包括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在内的社会化经营主体。

其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以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改革核心,谋求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面临农业生产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减少等诸多问题,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营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我国农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劳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过快的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年轻人到城里谋求工作。

而农村中剩下的人口多为老弱人群,这类人群不论是土地经营意识,还是文化程度、劳动能力都明显不足。

最终导致大量农田闲置,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传统农作物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偏低,农民种地的意愿不强。

此外,与60后、70后相比,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农业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缺少了解,农业生产存在断层的情况。

(二)土地资源紧张我国整体的城镇化率不足50%,城镇化工作仍在进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篇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文化水平,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资源。

关键词:知识就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农业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然而农村的建设面临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就业困难集体经济薄弱,村庄规划建设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成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农村的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还要有整体思维,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就业需求扩张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特别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在国际以及区域间的转移,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

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扩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就业容量。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

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充分就业,需要把握几项原则:一是分工分业原则。

促进农民职业上的分化和转变,优化配置劳动者与生产要素,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

论县域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论县域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县域
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 系 农 业科技
构建 ( 三)机制市场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其成 为资源配 置的主要
县域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积极围绕党中央 提出的农 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以最靠近农村的县域作为农业科技推广
的区域 ,以传播并推广能促进农 业现 代化 、农业工业化 、产 方式 ,以获取高度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 ,在农村科技服务 业化的农业科技为主要任务 ,摒 弃已证 明不能有效适应现代 体系的发展过程中 ,要逐 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要求的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相适应的各项 机制 :第一 .供 求适应机制 。农村科技服务组 县域 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仅吸收 了传 统农业技术推广体 织提供的服务在时间上 、空间上 、数量上和质量上主动适应 系的优点 ,也大量吸收了现 代各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 市场需求的变化 ,提供备式 各样 的科技服务 ;第二 ,公平竞 内容 ,它是一种既区别 于传统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 ,也区别于 争机制。必须尽快 制定 反垄断经 营 、反不正当竞争及保护公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主要 以县域 为其服务空 间的新型农 平竞争的政策法规 ,规 范农 村科技服务活动 ;第三 ,等价交 村科 技服 务体系。其构建主要 面向县域农业 、农村和 农 民, 换机 制。建立 并完善有较强 约束力的等价交换机制 ,实行公 通过整合县域政府 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因素 ,引入市场机 正 、合理 、规范的有偿服务 。
会所属上的总会 、分会等。所 谓多组织形式 ,是指适应农村 ( 二)市场导向原则 商 品经济发展 、满足当地农业 、农 民需 求 ,又富有生命力的 市场导 向原 则是要 求科技服务体系的主导模式构建必须 各种科技服务组织。 以农业生产者 的科技需求 为中心 。这包括技术创新者的核心

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2 在新农村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2.1 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步伐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 想走出危机重重的困境,就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越早改革,成 本越低,风险越低。因此,应对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实行 分类管理的途径与办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强化改革农业科技推 广体系的力度,使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同时要兼顾各方 利益,尤其是要协调好个人、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改革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列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整体谋划改 革过程。在统一的标准、领导和改革的要求下,以实际情况为 基础,因地制宜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重点改革结构设 置、经费保障、债务化解、核定编制、界定职能和安置补充人 员等内容,从而建立健全新的农技推广格局 。 2.2 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快成立协
新型农业
XINXINGNONGYE
新兴农业
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文 / 陈保云(云南省弥勒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652399)
摘 要 通过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来阐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作用,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 在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先进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现有农业推广体系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 务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政策建议 DOI:10.19394/ki.issn1674-4179.2016.23.060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一 定的成绩,但是缺乏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机制。因此,在充 分考虑到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现代化 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深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有助 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益,提高农 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镇江市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重构研究——以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镇江市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重构研究——以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技 人 员 的共 同努 力 , 业 科 技 服 务 工 作 的思 路 、 重 农 侧 点、 式、 形 内容 等 都 随着 时代 的 发 展 而 不 断 发 展 和 变
随 着 农 业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快 速 推 进 ,镇 江 市 已 进 入 更 多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推 动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 历 史 阶 段 。十二 五 ” 间 , 江 市能否 在促 进农 业科 技进 步 , “ 期 镇 提
合作组织 和协会通过 自身传播优势的发挥 , 与农 民共 同建 立 了 以市 场 为 导 向 ,能 满足 专 业 化 、区域 化 、 产
业 化 要 求 的农 业科 技 社 会 化服 务 体 系 。
富 民工程 ” 科技 帮扶整村推进工作 相结合 , 强力 推进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1作 , 造 出 一 个 个 科 技 服 务 的 工 作 二 打
过将信息化手段 注入农业科技服务 , 不但 提升了农业
科 技 服 务 的 能力 , 且 还 为 开 展 农 民 技 术 培训 提供 了 而 新的机遇l 3 】 江 市 利 用 自身 信 息 化 发 展 的优 势形 成 。镇
图 1 镇江 市农 业科技 服务途径
1 农 业科 技 支 撑 途 径 。在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的 产 业 ) 化 传 播 过 程 中 ,镇 江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和 镇 江 市 数 所
T kn h ni g I si t f rc l r l ce c sa a e a i gZ e j i n a n tt eo iu t a in e saC s u Ag u S We al hn u n nXi i Z a gY j on u (h ni gIstt o cl r cecs Z ej n , 14 0C ia Z ej n tue fA ut a Si e, hni g 2 2 0 hn ) a ni ul n a Ab ta t T kn hni gIst eo A r utrl c ne sa xmp ,h ne a ad et n l ni n etf gi l rl c ne sr c: aigZ ej n ntu f g cl a Si csa n ea l tei r l n xe a ev o m n o ar u ua si c a it i u e e tn r r r ct e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篇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者:殷文柴强李玲玲于爱忠谢军红樊志龙胡发龙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14期摘要:新时代视角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

文章通过分析“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了农学专业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应采取的改革体制。

探索农学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新农科建设;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ha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gronomy major innov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agronomy major and the reform system that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by analyzing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on of agronomy major and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agronomy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for agronomy major was explored.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农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从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不同层面深入理解新农科建设的产生背景及时代意义[1]。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2、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3、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析及防范探究4、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与形成原因5、档案管理工作农业科技论文全文总字数:16082 字篇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简单来讲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合理有效地应用资源并将最新农业知识和技术与生产要素转变成农产品的长期增值,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它是关系农业科学技术面向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早已成为农业领域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来实现。

该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涉及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高低、品质优劣以及转化环境条件的好坏,譬如政策体制、管理水平、农业经济状况、农民喜好程度、市场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以及它们之间能否协同配套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就农业领域而言,每年通过技术鉴定、审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仅为30%~4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2010年的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调查也指出:仅从科研机构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与“十五”期间相比,虽然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滞留在计算机、实验室、试验田、展览馆或档案库中,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距遥远。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能已经突破50%,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

因此,转化率低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

论文

论文
2.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大豆产业科技服务示范工程项目,在黑龙江省富锦市建设了大豆科技专家大院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其核心区设在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分别在富锦市上街基镇、向阳川乡、兴隆岗镇建立3个辐射示范区。以“十六大”党代表——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麻晶莉同志名字命名的“麻晶莉农业技术学院”,作为该项目的培训分中心,首批招收青年科技农民学员141名,进行了全面培训。为村级大豆综合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了高标准的师资,他们成为富锦市大豆标准化栽培的带头人和科技样板,是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传播者。并在富锦市公众信息网上开设了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在线专栏,农技人员以及农户可通过网络点击,咨询农业专家,解决技术难题;网站开设了以绿色大豆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专栏。为了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开通了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电话,在大豆生长期间处理热线电话4500余个,接待农民5000余次。
1、政策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对也是一个农业弱国,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目前还比较低下。为圆农民朋友一个丰收梦,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尽早用上具有神效的肥料。公司深知农民对生态高效肥料的渴求,制定了各项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并在全国首列出台了“在规模种植基地免费提供肥料和技术服务”特殊政策。目的是让农民朋友不花钱或少花钱尽快用上“圆丰”牌肥料,早日实现丰收的梦想,走上康庄大道。
4.乡镇企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牡丹江市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全省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先后有绥芬河风华众和新型建材公司的钢塑共挤型材及门窗产业化生产、黑宝药业集团的熊胆中药制剂开发、牡丹江水稻壮秧剂厂的水稻壮秧剂、牡丹江互感器一厂的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牡丹江响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响水大米系列开发等14个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专业银行下达了星火计划专项贷款,共获得贷款规模8620万元。同时,省科技厅利用星火基金和星火贴息25万元,支持了东宁格兰特肉制品公司的俄式肉制品加工等项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苏北地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宿迁市为例

苏北地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宿迁市为例

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已基本上将 农业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责、权、利明 确区分开,但二者之间仍存在千丝 万缕的联系,行政机构干预事业单 位具体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农业 科技服务人员仍然要花费很大的精 力去应付各种行政事务,极大地分 散了从事科技服务的时间。
二是平台载体科技服务作用发 挥不充分,服务能力弱。一方面,农 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尚处于规模 小、能力弱的发展起步阶段,同实际 需要差距较大,集中表现在开展农 技服务频次少、时间短,服务内容单 一,农业企业售后服务不够系统、专 业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农 业创新载体平台的科技服务功能不 完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机构不健 全等问题逐步显现。如以泗阳为核 心建设的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至今没有独立的工作机构。农村科 技服务超市的针对性、有效性还有 待大幅提升。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 绩效考核、回报激励机制等,政府选 派的科技特派员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 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以农技 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体 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推进 农业发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组织 形 式 和 生 产 方 式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科 技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对接不 畅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难以适应 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 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农业科 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提高 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引领和支撑农 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
安徽科技
科技惠民
苏北地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要要要以宿迁市为例
文/朱曼婷 李冬冬渊宿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冤
摘 要院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袁随着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 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袁只有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袁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袁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 量发展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遥 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区要要 要宿迁市的调研袁总结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设现状袁分析存在的问题袁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遥 关键词院农业科技社会化曰服务体系曰宿迁市

现代农业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现代农业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d tb t nw res clvt n w sri bet, n ie ul lyt te e d grl o ao trr e. ir ui ok r, ut a e v eS jc a dgv lpa ai e f jr nepi s s i o i e e c U s f oh l n o m e s
Ke y wor ds: uid s ca itn w o t sde;t c noo y s r ie s t m ;a rc lu e dit b to b l o ils e c un r i y e h l g e vc yse g u t r sr u i n;mo e3 i i d1 T
第 9卷第 2期
21 0 0年 6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o in x rc l rlUnv ri o ra f a g i i ut a iest J Ag u y
Vo. No. 1 9, 2
Jn ,0 0 u e 2 1
文章 编号 : 7 — 53 21 )2 03 — 5 1 1 62 (00 0 — 0 1 0 6
现 代 农 业 视 野 下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新 型 科 技服 务体 系 的构 建
张新 蕾 , 蒋 荣 易启 洪 ,
( . 西农 业 大 学 人 文 与 公 共 管理 学 院 , 西 南 昌 30 4 ;2 江 西 省委 教 育 工委 党校 , 西 南 昌 30 4 ) 1江 江 305 . 江 3 0 6 摘 要 : 立 新 型 科技 服 务 体 系是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客 观 要 求 , 市场 经 济 发 展 的 客 观 趋 势 , 促 进 我 国现 建 是 是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1000字五篇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1000字五篇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1000字五篇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篇1)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

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

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

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

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

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

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

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

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

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

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

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

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

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

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

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

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体系构建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地区人口占比较高,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来源,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质、高效。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提升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可行性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是可行的。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机构,具备进行农业科技研究的基础条件。

其次,我国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了农业科研的投入,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

再次,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为农业科技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可行的。

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了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选择农业科技专业,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引进国外的优秀农业科技人才,通过合作交流和人才引进计划,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

五、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

我们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的科研项目,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努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努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努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黄跃成;唐卫东【摘要】农业科技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下科技人才存在着分布不均、认识狭隘、能力偏废、阵地单一、激励不够、资金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建议.【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产业振兴【作者】黄跃成;唐卫东【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641000;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内江641000【正文语种】中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上。

笔者根据多年在农业科研一线工作的掌握,结合调研,就市(州)以上专门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大专院校的农业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发挥他们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1 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1.1 科技人才分布不均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不健全,有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农科院(所),但仍有部分市没有农业科研机构,四川省遂宁、资阳、眉山、广安等地没有农业科研机构,而农业生产的地域约束极强,差异极大;农业大专院校的科研工作,缺少系统、规范的研究体系,研究材料的积累也是相当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普遍形成农业科技人才分布不均,严重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省级以上农科院及农业大专院校人员充足,而基层却人才缺乏。

1.2 科技人才认识狭隘首先是方向认识片面,研究方向都以选育新品种为首选,形成了只有培育出新品种,才算得上农业科研的怪现,使大量的新品种成为审定完成之时,就是寿终之日,导致大量的科研浪费;长期以来形成以增产、提质为目标搞育种,使引进、筛选、驯化、新技术集成等研究方向被忽视。

其次是成果认识有误,一味追求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以及论文的影响因子,为个人名誉而研究,缺少为当地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而研究的成就意识。

商洛山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想

商洛山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想

培育 和农 村 信息 化 建 设 为重 点 , 围绕 主要 农 产 品 集 聚产 业 和农 村 区域 , 立健 全 主 要 农 产 品集 聚 建 产业科 技 服务 体 系 和农 村 区域 科 技 服务 体 系 ; 强 化战 略研 究 、 政策制 定 和管理 激励 , 为农 村科 技 服
筑农 村科技 服 务体 系 。要 把 服务 组织 的 能力 建设 摆在 突 出的位 置 , 高 农 村科 技 服务 人 员 的从 业 提
作 者 简 介 : 晓 虎 (9 2) 男 ( 族 ) 陕 西 省 商 洛 市人 , 士研 究 生 ,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农 业 教 育 、 研 和 推 广 - 作 , 张 16 一 , 汉 , 硕 副 科 T 已发 表 论 文 三 十余
篇。

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整 体 目标 与工 作 内容
农 村 科 技 服 务 体 系建 设 。
关 键 词 : 村 ; 技 服 务 体 系 ; 洛 山 区 农 科 商
在 商 洛市 市 委 、 政府 的正 确 领导 下 , 技 、 市 科 农业 、 教育 和社 会各 界 的大力 推 动下 , 种形 式 的 各 农 村科 技服 务组 织 蓬 勃 发 展 , 农 村 经 济社 会 的 为 发 展做 出了贡 献 。但 是 , 然 存 在 着 农 业科 技 人 仍 员 为基 层服 务 动力 不 足 , 业 新 技 术 推 广 速度 缓 农
体 系建 设 政策 支持 体 系 , 为农 村 科技 服务 体 系 的
持续快 速发 展提 供强 有力 的支 撑 。
2 2 工 作 内容 .
努 力 发挥高 校 在 地 方 经济 建 设 中的作 用 , 以 区域性 高校 一一商洛 学 院为依 托 , 建“ 组 商洛 市农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产业引领模式
产业链整合
行业协会主导
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农村科技服务 的优化升级。
行业协会作为主要组织者,负责制定行业 标准和技术规范。
企业协同
创新驱动
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 系的发展。
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的持续发展。
04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面 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农业技术员
负责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指导农民生产。
农业专家
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
科技特派员
深入农村基层,传授科技知识,推动科技成果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 2
技术转让
将科技成果转让给相关企业,实现产业化。
技术许可
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科技成果,收取一定的 使用费用。
农民接受程度低
部分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认知度和 接受程度较低,缺乏主动参与和 配合意识,影响了服务效果和推 广效果。
对策建议
提高农民认知度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 对科技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增强主 动参与和配合意识。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 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 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场机制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提升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 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向 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政府 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不断强
化社会参与。
02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成
农业科技研发
01
02
03
作物育种与栽培
研究培育优良作物品种, 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 和品质。

现代科技发展论文六篇

现代科技发展论文六篇

现代科技发展论文六篇现代科技进展论文范文1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必需看到在推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风险,详细来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事农业劳动的素养比较低目前在我国的总人口中,农夫占到了9亿多,有一大部分的农夫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

随着社会的进展,农业的现代化对农夫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农夫的素养问题已经严峻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

从上表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农业人口中的老龄化特别严峻,这主要缘由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由于到城市打工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学校或者学校的文化程度。

老龄化和文化程度较低都对我国推行农业现代化特别不利。

(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存在较大风险在我国的农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目前实行的仍旧是粗放式经营。

这种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致使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自然灾难加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进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成果讨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讨论成果的转化上进展缓慢,很多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无法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进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基础从事工作的科研人员较少,没有健全的机构组织,缺乏一支高素养的农业科研队伍。

因此在农村推广新技术存在很大困难与风险。

(三)农业现代化的投入较高,存在着金融风险在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含量大都已经达到了80%以上,基本上已经全面实现了良种化,喷灌和滴灌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在一些大型农场里,遥测、遥感和计算机掌握拖拉机技术已经开头使用,互联网在农夫中的普及率也很高。

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需进行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由于在建国初期我国选择了优先进展工业的战略,农业进展相对滞后,并且实行了“剪刀差”经济政策,农夫的原始积累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的农夫福利制度相对落后,农夫要在教育、儿女婚姻和养老问题上花费大部分资金,因此我国农业进展所需资金短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需条件。

作者认为我国应构建一个服务组织社会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全程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由面向“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或社会化服务实体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内涵的不断延伸与拓展、农业结构的调整深化和农业产业方式的不断更新,我国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出现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新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对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出构建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成
我国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单一型、垂直结构式的服务体系。

农村科技服务通过政府行政指令进行安排,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利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等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多部门共同参与完成。

主要采取项目推广、项目示范辐射、技术承包、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经营服务、技术转让、公司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等主要服务模式。

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传统的农业推广系统外,层次不同、目标和功能各异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式也不断涌现。

科研院校通过讲课和培训等形式参与到了推广工作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正逐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由农村生产和营销大户、种养能手、相关农村科技人员等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逐步成为农村中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十分薄弱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
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只有大约0.3%左右,经费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困难。

就农技推广人员而言,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技部门很难吸引到高学历人才。

㈡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较差我国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倾向,缺乏凝聚力,既不利于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农技推广的合力。

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农户的经济社会条件缺乏一致性,针对性不强。

农业研发在盯紧市场、瞄准需求方面做得不够,科技成果供需严重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度较低。

㈢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的主要推广和使用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动性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

随着农村青壮年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增加了输出地农技推广工作的难度。

㈣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有限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缺乏一个传输快捷、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地区。

农业信息服务不完善,仅局限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传播,而对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不够,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科技服务需求。

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今后发展需求,借鉴国外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我国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应该是一个服务组织社会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全程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的完整体系。

㈠服务组织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组织由政府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其它组织和自然人独立创设,该组织有自主的人事管理和收益分配权,其技术服务活动完全受市场驱动和制约。

㈡推广主体多元化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主体作用。

㈢服务全程化服务体系应该是以科技服务为主体,同时配套各类服务,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及其它信息服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服务。

㈣服务手段现代化农村科技服务手段现代化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的标志,要建立覆盖面大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为提高服务效率和发挥服务功能提供保证。

㈤产业化带动科技服务要有产业支撑,要通过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

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㈠创新推广理念与目标农业推广部门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农民的组织、教育、咨询、服务等领域,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农业推广目标应由单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拓展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来。

㈡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科学界定推广机构职能,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

对于公益性职能,由政府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由财政全额供养;一般技术服务和经营服务职能,应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中剥离,由面向市场的技术服务组织承担。

压缩非技术人员比重,并通过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技人员进行资格认定。

根据区域和产业发展,对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要进行相对综合,建立片区农业综合服务站。

在推广技术服务上,应变以技术为中心为以农民为中心,由推广以增加农产品数量为目的先进生产技术,不仅应拓展为农业生产产中环节技术指导,而应拓展到为产前环节提供信息、资金、种子种苗、农资等方面的服务,为产后环节做好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服务。

㈢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主体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技术开发和农技推广部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培训职能作用,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从培训、登记、财会制度、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合作、营销合作、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业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㈣完善和探索多种类型的推广方式在推广方式与方法上,将传统的行政层层
传递的推广方式,改进为采用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产前信息、种子、农资等服务,以及产中技术指导及产后销售服务。

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家大院,逐步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专家大院新体制。

推广“专家+协会+农户”、“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把专家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让专家加入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合作社的信誉度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农业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其专家进驻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农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组装集成适应当地转化应用的农业新技术,解决影响园区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㈤加强对农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新型农民培训,要适应农民需要,宜以可操作性和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开展灵活多样、易懂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

培训内容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等。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

实施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计划,建立一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培训基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

㈥构建新型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原有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数字化,建立以地级中等城市为中心的连接县、乡镇、村、农户的数字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为农村科技服务建立技术平台。

要用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县、乡镇数字化精准农业生产试验点。

用现代数字高技术进一步完善并扩大发展专家数据库管理系统,采集、整理和传递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息数据,充分发挥智能化服务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