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呼吸教学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

课题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 2 课时整理人:赵长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理解——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了解——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要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特别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链接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精选作业总结本节课知识点,112页基础题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课前汇报:学生上前汇报上一节课内容。
导入新课: PPT展示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展示并简介生物圈Ⅱ号问题1: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课前汇报:学生总结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细胞呼吸的概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以及细胞呼吸的分类。
通过学生课前汇报以及课前提问理清知识脉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完成有氧呼吸图解,并能够根据图解描述有氧呼吸过程。
2.根据图解写出各阶段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并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
(1)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有哪些共同与不同之处,并完成表格所要填写内容。
(2)阅读P94中间小字部分,归纳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去处并计算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1161KJ的能量大约能使多少ADP转化为ATP?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数码展台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由师生共同完成学案的修改和完善。
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完成表格填写,小组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小组间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结果。
有氧呼吸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教案主题:有氧呼吸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案目标:1. 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认识不同的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跳绳和游泳等。
3. 学会正确的呼吸姿势和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模拟有氧呼吸运动的图像或视频。
3. 棉花球或蓝天白云等视觉辅助材料。
4. 计时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幅描绘户外运动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能强健肌肉、提高心肺功能等。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运动时我们会更加喘气?探究活动:1. 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有氧呼吸是指通过有氧运动,让身体摄入更多氧气,同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2. 呈现不同的有氧呼吸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并介绍每种运动的特点和好处。
3. 进行模拟有氧呼吸运动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站起来,进行一分钟的慢跑、跳绳或其他适量的有氧运动。
在活动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感到呼吸急促,并引导他们体验有氧运动后的舒爽感觉。
知识总结:1. 回顾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总结不同有氧呼吸运动的特点和好处。
3. 引导学生认识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棉花球或蓝天白云等视觉辅助材料,让他们用来模仿正确的呼吸姿势。
通过观察辅助材料上的运动,学生可以通过鼻子深吸气、呼出慢悠悠的气息来模仿。
2. 让学生进行伸展运动,引导他们在运动时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
课堂作业:1. 让学生回家时告诉家长有关有氧呼吸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同家人一起参与有氧运动。
2. 学生可通过描绘自己参与有氧运动的图片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教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组织学生设计有氧呼吸的运动展示或编写小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年级的学生传授有关有氧呼吸的知识。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模拟有氧呼吸运动和呼吸方法的情况。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可视化作业,并评估他们对于有氧呼吸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模板高中生物有氧呼吸

教案模板高中生物有氧呼吸
课程名称:高中生物
课时数:1课时
课题:有氧呼吸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2.掌握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2.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或板书;
2.实验器材:试管、燃烧炉等;
3.学生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呼吸这一生物学概念,引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与无氧呼吸进行对比。
二、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15分钟)
1. 讲解有氧呼吸的定义;
2. 分步介绍有氧呼吸的过程,包括糖类分解、糖类分解产生的气体经氧气参与有氧呼吸过程等。
三、化学方程式的学习(10分钟)
1. 介绍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2.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作用和转化过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利用实验器材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氧气与糖类分解的产物在燃烧炉中反应的过程。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与学生讨论有氧呼吸的重要性,以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区别,并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有氧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有氧呼吸 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教案标题:有氧呼吸教案目标:1. 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有氧呼吸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进行有氧呼吸的习惯。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有氧呼吸示范视频。
3. 讲义和练习册。
教学准备:1. 确保教室环境适宜进行有氧呼吸练习。
2. 准备音乐和计时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有氧呼吸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有氧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氧呼吸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讲解(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解释有氧呼吸的定义和原理。
2. 强调有氧呼吸对心血管系统、肺功能和身体健康的益处。
3. 讲解有氧呼吸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包括深呼吸、鼻腹式呼吸等。
示范(10分钟):1. 播放有氧呼吸示范视频,让学生观察示范者的呼吸方式和节奏。
2. 引导学生模仿示范者进行有氧呼吸练习。
练习(15分钟):1. 分发讲义和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有氧呼吸的练习。
2. 设置音乐和计时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氧呼吸练习。
3. 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和呼吸方式。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有氧呼吸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有氧呼吸的练习,并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的有氧运动教练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有氧运动活动,如慢跑、跳绳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呼吸方式和动作是否正确。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笔记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有氧呼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范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和评估方法的设置,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有氧呼吸,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教案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真正的体验和收获。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的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 掌握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3. 理解有氧呼吸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2.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及物质的转化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有氧呼吸中氧气和葡萄糖的作用;2.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教具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资料;2. 实验装置:试管、酵母、砂糖、试纸等;3. 图表和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引入有氧呼吸的概念;2.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为什么重要?二、教学内容介绍(10分钟)1. 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2. 有氧呼吸的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3. 物质的转化过程:葡萄糖和氧气在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利用酵母和砂糖进行实验,观察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2. 利用试纸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四、讲解重点难点(10分钟)1. 深入解释氧气和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的作用;2. 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布置有氧呼吸的习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 提问、讨论并解答学生疑惑。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有氧呼吸的重点内容;2. 强调有氧呼吸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堂后的练习题;2. 阅读相关教材,了解更多关于有氧呼吸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有氧呼吸的概念、方程式及物质转化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

有氧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学生能够解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意识到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难点: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显微镜、细胞模型、试剂等。
教学材料:PPT、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网络资源:有关有氧呼吸的科普视频、学术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有氧呼吸。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有氧呼吸的好奇心。
2. 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模型,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3. 讲解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教师通过PPT和教材,详细讲解有氧呼吸的生物学意义。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4.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5. 课堂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有氧呼吸在人体健康和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有氧呼吸的定义、过程、生物学意义和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有氧呼吸在人类运动生理学中的应用,例如运动训练对有氧呼吸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有氧呼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例如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几幅北京等城市雾霾时的景象,同时提出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指出吸入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同呼吸,共命运”,要求大家培养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思考讨论]:通过呼吸我们吸入了O2,O2要到哪里去呢?它将发挥什么作用?[课件展示]:图片展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
有氧呼吸教案

有氧呼吸教案有氧呼吸教案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将氧气吸入体内,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有氧呼吸则是一种通过有氧代谢产生能量的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不仅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还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体内脂肪等多种益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份有氧呼吸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有氧呼吸训练。
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有氧呼吸技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并了解有氧呼吸的好处。
二、教案内容1. 理论知识介绍首先,我们将向学员介绍有氧呼吸的基本原理和好处。
通过了解有氧呼吸的工作原理,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氧呼吸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有氧呼吸对心肺功能、免疫力和体重管理的积极影响。
2. 有氧呼吸技巧训练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有氧呼吸技巧的训练。
有氧呼吸的关键是深呼吸和慢呼吸。
我们将向学员示范正确的呼吸姿势,并进行实践演练。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员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有氧呼吸技巧。
3. 有氧呼吸训练计划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进行有氧呼吸训练,我们将提供一份有氧呼吸训练计划。
该计划包括不同强度和时长的有氧呼吸训练,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我们将根据学员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定制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有氧呼吸能力。
4. 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员将所学的有氧呼吸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运动过程中,正确的有氧呼吸都能帮助学员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体能。
三、教案实施1.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应该保持安静、舒适,以便学员更好地放松身心,专注于有氧呼吸训练。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实践练习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的技巧。
3.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行学员的学习评估。
通过观察学员的呼吸姿势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们可以评估学员对有氧呼吸技巧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氧呼吸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方式,原理和实质,简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通过高中的学习,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的知识。
但对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具体过程并不清楚,对其条件也不清楚。
教学目标:1.概述有氧呼吸的过程
2.通过对有氧呼吸具体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认同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及能量变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