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定位与目标.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物理化学适用专业:精细化工应用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食品工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66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工、食品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
它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修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等后续课:《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反应工程》、《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工艺设计》等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原则。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物理化学》课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教学中要力求以经典理论为主线,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体现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内容的项目化、模块化。
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化学的重要概念及基本原理,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使学生进一步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3.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效、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
学习物理化学的学习计划
学习物理化学的学习计划前言物理化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化学的物理原理和性质。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好的数理化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化学原理和化学性质。
为了更好地学习物理化学,我们需要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多角度学习知识,做好学习笔记,注重理解和实践。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制定学习计划的首要任务。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目标可以从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来制定。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物态、热力学、动力学等;2.掌握物理化学的实验技能,包括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3.培养物理化学的应用能力,包括解决物理化学问题、应用物理化学理论等。
二、学习内容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明确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
具体的学习内容包括:1.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态、物质的组成、结构等;2.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等;3.物理化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方法、测量方法等;4.物理化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等。
三、学习方法物理化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收听讲座等方式,掌握物理化学理论知识;2.实验学习法:通过实验操作、实验实践、实验技能培训等方式,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技能;3.综合学习法:通过讨论、交流、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物理化学的应用能力。
四、学习步骤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预习、学习、复习。
具体的学习步骤包括:1.预习:在正式学习之前,需要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思考,尽量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3.复习:在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学好物理化学学习计划
学好物理化学学习计划学习物理化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因此需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和持续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提出一个学好物理化学的学习计划,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学好物理化学,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体系、技能水平和学习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模型;2.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3. 培养物理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4. 通过实践和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内容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包括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光谱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包括物质的结构、热力学基本定律、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2.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包括动力学和平衡的基本概念、速率常数、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等;3. 量子化学: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等方面的知识;4. 光谱学:包括光谱仪的种类、光谱特性和应用等;5. 实验技能和仪器操作: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和仪器的操作方法。
三、学习方法学好物理化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包括:1.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物理化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因此学习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物理化学的知识是有机联系的,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3. 多练习和多实践:物理化学是一门需要多练习和多实践的学科,通过练习和实践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4. 注重对实验和仪器的掌握:实验和仪器是物理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注重对实验和仪器的掌握,学会正确使用仪器;5. 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物理化学学习涉及到实验和实践,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步骤学好物理化学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步骤,包括知识整理、理论学习、实践练习和实验操作等,具体步骤如下:1. 知识整理:首先要对物理化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模型;2. 理论学习:在掌握基本概念后,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模型;3. 实践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实践练习,做一些物理化学的练习题,巩固理论知识;4. 实验操作: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后,要进行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物理化学的实验,巩固实验技能和仪器操作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教案
物理化学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定位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2)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3)电化学;(4)胶体与界面化学;(5)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2 教学安排每个教学内容安排2-4个学时,共计32个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装置和仪器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占总评的40%。
4.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技能考核,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物理化学》(第五版),作者:王士录、李志贤。
5.2 实验设备热力学实验装置、电化学实验装置、胶体实验装置等。
5.3 辅助资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与生活实例相关的物理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程。
6.2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6.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4 实验操作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与生活实例相关的物理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程。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理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2. 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领域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态变化1.2 热力学基础1.3 化学平衡2. 物理化学实验2.1 量热实验2.2 晶体学实验2.3 分析化学实验3. 物理化学实践3.1 计算化学3.2 显微镜技术3.3 光谱学4. 期末综合实验及成果展示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等)占总成绩的20%;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 实验报告和作业占总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实验操作;2. 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3. 学生应按时复习,做好笔记和总结,为考核做好准备。
六、教学保障1. 教材:《物理化学》第5版;2. 实验器材:齐全的物理化学实验器材;3. 师资力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化学教师;4.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适合学习的教室和实验室。
七、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通盘考虑各方面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物理】物理化学化学专业课程目的与要求
【关键字】物理物理化学(化学专业)(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目的与要求一、物理化学课程的作用和地位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根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根底,而且使他们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具备应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
二、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界面及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通过课堂讲授、自习、讨论课、演算习题、计算机辅助教学、考试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目的,其基本要求如下:(1)、化学热力学:掌握热力学四大定律、重要热力学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和应用条件,各热力学量的计算中,掌握标准的选择和非理想体系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热力学函数表的应用。
均相系热力学量之间的关系及转化,据以判断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掌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了解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热力学:掌握玻尔兹曼统计的基本原理,能从微观层次理解体系的一些热力学性质,掌握从分子配分函数及自由能函数表计算简单气相反应平衡常数及理想气体与晶体的热力学函数。
(3)、化学动力学: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化学动力学的唯象基本规律、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的测定和计算方法,掌握反应级数的求算和反应历程推测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基元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内容、均相和多相催化原理、现代光化学的基本原理及了解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现代进展。
(4)、电化学: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电导及其应用,可逆电池热力学及其应用,了解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了解电化学根底研究的活跃领域。
(5)、界面及胶体化学:掌握表面热力学以及胶体体系的性质及基本规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应用等。
大学物理化学学习计划
大学物理化学学习计划一、前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结合。
物理化学的学习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掌握化学实验操作都至关重要。
本学习计划将围绕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展开,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化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技能,包括测量、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等内容;3. 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基本概念和原理1.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功的原理的科学。
学习热力学将包括如何描述热平衡与不平衡状态、热力学函数、热力学过程等内容。
1.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动态变化的科学。
学习动力学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化学平衡等内容。
1.3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研究能级、波函数、波包等量子力学概念应用于化学的科学。
学习量子化学将包括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内容。
2. 实验技能2.1 基本测量技能学习基本测量技能将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内容。
2.2 实验设计与操作学习实验设计与操作将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等内容。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课堂讲解等途径,深入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途径,熟练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技能。
3.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途径,增进对物理化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五、学习安排1. 理论学习安排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2-3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主要以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为主。
2. 实验操作安排每周安排一次实验课,时间视具体课表而定。
实验结束后,每周撰写一篇实验报告。
3. 学习讨论安排每周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或学术报告,时间视具体课表而定。
(2020年整理)《物理化学》课程标准.doc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物理化学适用专业:精细化工应用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食品工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66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工、食品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运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
它也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修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等后续课:《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反应工程》、《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工艺设计》等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原则。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物理化学》课程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教学中要力求以经典理论为主线,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体现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内容的项目化、模块化。
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化学的重要概念及基本原理,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使学生进一步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3.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效、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物理化学》课是化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原理课程,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大学生在已学习《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化学专业主干课程,分成上下两个学期开设。
由于大学一年级《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铺垫,该课程的目标应放在更高层次上,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普通化学原理》课程后,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与物理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尊重事物的科学态度,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探索事物本质的勇气和精神,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参考书、教学课时教材:《物理化学》高师万洪文主编,2000年12月底出版参考书:《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主编教学课时:总计学时 85 三教学内容 1 绪论2 热力学基本原理(1)热力学基本定律(基本定律的产生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及应用)��(2)典型过程分析(可逆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卡诺循环过程)(3)热力学函数间相互关系 3 统计热力学基础��(1)统计力学基础知识(等几率假定微观状态数分布)��(2)波尔兹曼分布律(最可几分布平衡分布)(3)宏观系统热力学量的与配分函数的关系(4)配分函数的计算(平、转、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5)各种运动形式对热力学量的贡献�� 4 多相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与化学势��(2)单组分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克-克方程单组分系统相图)��(3)多相平衡的一般条件及相律(相平衡条件相律推导及应用)(4)多组分平衡系统化学势表达式(活度参考态标准态)��(5)稀溶液的依数性��(6)两组分系统相图(气液相图分析凝聚系统相图)�� 5 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1)标准热化学数据(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2)化学反应标准热力学函数改变值的计算��(3)非标准状态下热力学函数改变值的计算(4)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变化方向和限度��(5)化学反应系统平衡条件的讨论�� 6 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导电特征溶液理论活度系数)��(2)电化学系统热力学(可逆电池及电极电动势产生机理电化学势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3)电极过程―极化与超电势(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4)电化学应用与前沿(pH测定腐蚀与防腐化学电源)�� 7 化学动力学��(1)基元反应和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2)反应历程及近似处理方法(稳态近似平衡假设)��(3)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单分子反应理论)��(4)过渡状态理论(势能面气相反应经典过渡状态理论)��(5)现代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流动技术驰豫技术)��(6)链反应(直链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支链反应与爆炸)��(7)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基本定律量子产率光化学反应动力学)��(8)催化反应(均相催化酶催化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9)化学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子反应动力学简介) 8 界面及胶体化学��(1)界面现象及界面自由能(弯曲表现现象介稳状态)��(2)溶液的表面吸附与表面活性剂(Gibbs吸附公式润湿铺展)��(3)固体表面吸附( Langmuir, BET吸附等温式)(4)胶体性质与结构 ( 性质稳定性胶团结构)(5)大分子化合物性质与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分子量测定)四教学要求��1 要求通过对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学习,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课理论﹢实践)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学授课单位:化学教研室学时:30 学分:编写执笔人:郑杰审定负责人:郑杰编写日期:2016年2月审定日期:2016年2月一、课程定位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制药工艺学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对后续专业及制药工程应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并作为其它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基础,培养获得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本课程为学生所学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和今后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一般三年制大专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在五年制高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和化学理论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化学基础、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物理化学为药物提取、药物合成、药物剂型设计、药物疗效提高、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等各方面的药学实践所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及技术。
(3)了解物理化学学科进展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化学变化和有关物理变化中物理常数测定的基本技术(热力学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应用、动力学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应用、电化学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应用、表面化学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应用、胶体化学性质及应用),能正确操作并读取数据、检查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2)学会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药学实践问题。
(3)熟悉实验室规范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
(三)素质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定位与目标
物理化学是我校十二门重要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含盖于各化学分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及其它各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校物理化学教学按不同专业类别分为三个层次。
1、《物理化学A》(96学时)
主要是化工类专业,包括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五个专业开设。
《物理化学A》是这些化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后续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对物理化学知识都有较高要求,同时物理化学还是这些专业的学生考研科目,所以构建较为完整和坚实物理化学知识体系是《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的目标。
2、《物理化学B》(72学时)
主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轻化工程等三个专业开设。
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主要是根据它们具体的专业性质,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热力学应用的讲授内容进行不同选择和侧重,体现对专业背景和后续课程的延伸特点。
3、《物理化学C》(56学时)
主要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给排水等四个专业开设。
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便在专业课程中涉及物理化学理论时做到应知应会。
《物理化学C》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着重突破物理化学学科体系,突出原理与知识的应用,加强物理化学与工程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揉和,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