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摘要:《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主人公的忠孝节义,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
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更是体现了这部历史悲剧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父爱献子复仇独特性现实意义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而创作的历史悲剧,剧本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悲壮场面。
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 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其实各种“孤儿”的竞相迭出,都是这种从古至今开始的“接力”使得艺术的历史能够承传,文化的血脉能够延绵。
作为一位对电影始终寄予着人文关怀的导演,陈凯歌看中的不但是一个“血亲至上”的伦理故事,还有一个冤冤相报的复仇主题。
陈凯歌更看到了在这样一个传统剧目中隐含着一个珍视人性、尊重生命的现代命题,而这个命题在我们过去的古装历史巨片中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
一、陈凯歌《赵氏孤儿》对原著作的颠覆(一)电影剧情春秋,晋国,灵公年幼,由权臣屠岸贾(王学圻饰)辅佐,朝中大权则旁落赵盾世家。
一日,灵公于行宫休憩之时玩兴大起,以石子击打临街百姓取乐,并误中回城的赵盾(鲍国安饰)。
赵盾上前斥之,并指屠岸贾渎职,两人至此结下芥蒂。
为报私仇、也为除掉障碍圆自己的篡权大计,屠岸贾怂恿灵公下旨,派遣赵盾领军远征。
未料,赵盾大捷归来,屠岸贾奸计落空。
庆功宴上,赵盾向灵公引荐立下战功的儿子赵朔(赵文卓饰),并依循礼制上前行酒。
岂知祝酒已被屠岸贾设计投毒,灵公大骇,震怒之下传令诛灭赵氏九族。
另一边,灵公之姊、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饰)亦在府中获悉噩耗,她委托恰在府中的名医程婴(葛优饰)偷出刚出世的赵氏孤儿,以保赵家血脉。
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将城中适龄婴儿百余人尽数搜刮,扬言如若无人交出孤儿,将尽屠幼婴。
阴差阳错的是,赵氏孤儿本已在百人之中,和已隐退的老臣公孙杵臼(张丰毅饰)短暂决议后,程婴只得向妻子(海清饰)讨来躲过搜捕的自家骨肉充作赵孤上交,以诺庄姬之托。
浅析电影《赵氏孤儿》的人物创作
都得到 了完美展示 。善 良者 高大光辉 ,邪恶者 阴暗狰狞 。观众通过 爱憎分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得 到了满意 的艺术享受。
反 观 电影 《 氏孤 儿 》 , 它 的 情 节和 人物 发 生 了一 些 变 化 。故 赵
“ 氏孤儿 ”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古今 中外 曾多次被 赵 改编成各类 文艺作 品。 代戏 曲大家纪君祥曾写过杂剧《 元 赵氏孤儿 法国文豪伏尔泰也 曾将 《 氏孤儿 》 赵 改编成戏剧 《 中国孤 儿》。 小说 、
家仇国恨。赵 武最终报 了前仇 ,血债血还 。作品描写 了忠正与奸邪
的 矛 盾 冲 突 ,揭 露 了权 奸 的 凶残 本 质 ,歌 颂 了维 护 正 义 、 舍 己 为 人 将 自家孩子 说成赵 氏孤儿 ,换 下满城孩子 的性命 ,以及真的赵 氏孤 高 贵 品 质 。气 势 悲 壮 ,感 人肺 腑 。
程婴和 公孙杵 臼则恰好相反 。他们作为赵家的朋友,不惜牺牲 自己 和亲生骨 肉来保护赵 氏血脉 。这不仅仅是 出于朋友的交情,更有对
邪恶 的仇 恨 和 对 正 义 的坚 持 。由此 ,正 邪 双方 的矛 盾 激 烈 展 开 , “ 无
的 好 友 公 -杵 臼 。程 婴无 奈 , 也 因动 了 侧 聪之 心 ,于 是 将 孩 子 抱 回 7 5
有记载,各种版本详略不同,差异也较大 。关于赵 氏孤儿的来龙去 脉,史家说法不一 ,但在 民间,则都把它看作是…个关于忠诚和牺
牲 的 故 事 。恰 如 元 代 纪 君 祥 创作 的杂 剧 《 氏孤 儿 》 。 赵 这 出戏 讲 的 是 晋 灵 公 的 武将 屠 岸贾 因 为与 忠 臣赵 盾 不 和 ,又 妒 忌 赵 盾 之 子 赵 朔 身 为 驸 马 , 于 是 设计 杀 害 了赵 家 三 百 余 口 ,仅 剩 遗 孤 被 友 人程 婴 救 出 。 屠岸 贾为 绝 后 患 ,下 令 将 全 国一 月 至 半 岁 的 婴 儿 全 部 杀 尽 。 程婴 遂 于老 臣 公孙 杵 臼商 议 , 以 “ 天 换 曰 ”之 计 保 偷 住 赵 家 最 后 的 血脉 , 而代 价 则是 公 孙 杵 臼和 程 婴 自 己孩 子 的 性 命 。 二 十 年 后 ,被 程婴 救 下 的赵 氏孤 儿 赵 武 长 大 成 人 。程 婴 绘 图 告 诉 他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第18卷第4期文史哲专题研究《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楚二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赵氏孤儿》是由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一部优秀杂剧作品。
因其经典性,不断成为改编的重要历史素材。
其中,在影视改编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当为2010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
通过对元杂剧与电影两个版本的分析,探索其中的改编与创新之处,以期对传统剧的改编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元杂剧;电影;赵氏孤儿;改编;创新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19)04-0090-04收稿日期:2019-06-30作者简介:楚二强(1993—),男,河南周口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
王国维先生认为将之列为“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叫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剧作,自改编为电影后,引起学界的广泛热议。
查阅资料发现,截至目前仅以影片《赵氏孤儿》为主题的论文已达百余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论述。
仅就两个版本的主题而言即出现不同看法。
在元杂剧版主题方面,有学者认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唯一流传完整的一部元杂剧,讲述了晋国赵盾家族复仇的故事”叫改编后的电影主题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主体精神的渗入而呈现出差异性和流变性”叫本文拟以原作改编成电影为基点,对比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对杂剧的改编,并探讨其中的创新之处,以期为传统剧的改编提供借鉴。
—、电影对戏曲的改编元杂剧《赵氏孤儿》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经纪君祥创作而成的优秀杂剧作品,并于元代搬演于匱讎。
该剧自创作之日起,即广受关注,其题材亦为诸多剧种借鉴、改编,出现了诸如秦腔、京剧、豫剧等版本。
杂剧版《赵氏孤儿》一本五折,外加一楔子,剧本主要围绕“救孤”“捜孤”“存孤”来写。
众人合力救助“赵孤”,其目的为报答主人恩情的同时,也寄予赵孤“复仇”的厚望,在剧中长大成人的“赵孤”果不负众望为赵氏全族报仇雪恨。
《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代历史剧中成就最高的剧作,是一出正气浩然、壮烈感人的悲剧。
它是中国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作品,因在1775年被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而轰动欧洲剧坛。
到了当代,“各种地方戏的改变,特别是2003年北京人艺、国家剧院、河南豫剧二团同时把赵氏孤儿搬上舞台” 之后,这个故事再一次感动了全中国。
而到了2010年,《赵氏孤儿》更是被著名导演陈凯歌搬上电影荧屏,使这个古老的故事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讲述了在春秋晋灵公时期,忠心耿耿的赵盾和野心勃勃的奸臣屠岸贾“文武不和”。
屠岸贾曾遣勇士刺杀赵盾而不得,后又训练神獒,以谗言混淆视听,终使赵家三百口被诛尽杀绝,只剩下赵朔之妻庄姬夫人在自缢前托付给赵家门客程婴的赵氏孤儿。
当时正受命于屠岸贾在搜查赵氏孤儿的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而自刎,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也为了赵氏孤儿的存活献出了生命。
之后的二十年,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的赵氏孤儿在屠家做门客,让赵氏孤儿同屠岸贾习武。
时机成熟,程婴将过去的故事和盘托出。
得知真相的赵氏孤儿誓死要“还他九族屠”。
最终,赵氏孤儿和当时的上卿魏绛在晋灵公的授意下除掉了屠岸贾后,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
而电影版的《赵氏孤儿》虽然依照元杂剧改编,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等方面都有较多不同之处。
一、人物形象之不同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与电影版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不同,这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重要人物程婴和屠岸贾身上。
程婴在元杂剧中是赵家门客,临危受命于庄姬夫人救出赵氏孤儿,而在电影中他只因机缘巧合才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在元杂剧中他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孩子,而在电影中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屠岸贾。
元杂剧中的程婴是忠义的化身。
他本可以在庄姬自缢后抛下赵氏孤儿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他却冒着全家被处斩的危险救了赵氏孤儿。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第25卷第4期2011年8月山西大同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V ol_25N0.4Aug2011文章编号:1674—0882(2011)04—0045—04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徐翠I’(1.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2.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的群体行为唤起我们崇高的悲剧美感,其道义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然而,电影《赵氏孤儿》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同于个人主义,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英雄群像坍塌,悲剧美感被消解.关键词:《赵氏孤儿》;纪君祥;陈凯歌;传统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1237.1文献标识码:A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2010年)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改编而成.从舞台到影像,传播形式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表现”赵氏孤儿”故事原型时,不同的传播形式都晕染着强烈的时代风韵,选择不同的叙事策略,传达迥异的精神旨趣.将二者进行比较,我们不仅可以管窥赵氏孤儿故事演变的历史过程,也能够体察当代电影艺术传播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得失.“赵氏孤儿”本事见于《左传》,至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这一故事的基本形态得以确立,君臣矛盾演变成忠奸矛盾:赵盾卒后,屠岸贾矫以君命灭赵氏全族,赵朔遗孤由程婴救出得脱.为保全赵氏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取他人婴儿冒充孤儿藏于公孙处,并由程出卖于屠岸贾.公孙与假孤儿殒命,程携真孤儿藏匿深山十五年,在韩厥帮助下得报大仇,程婴遂自杀.此事后经元代纪君祥敷演成杂剧《赵氏孤Jh}.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替孤儿而死的婴儿被演绎成程婴亲子,程婴入屠府作门客,孤儿认贼作父二十年后始知真相,这一变化无疑更具传奇性和戏剧性.另有戏文《赵氏孤儿记》,传奇《八义记》等铺陈其事,虽有增减,皆不偏离纪氏杂剧所述情节.可以说,元明戏曲也是一种改编,是元明时期的人们对历史的艺术加工,必然在剧作中融人作者的时代意识和主观情感.2003年,李兆华,田沁鑫导演的两种话剧版《赵氏孤儿》轰动一时,掀开了当代人解读这一历史传奇的序幕.2010年岁末,陈凯歌导演的电影版《赵氏孤JL}又为这种当代阐释增添了一种新的脚本.无论话剧抑或电影,都从现代人本主义观念出发,重新审视义士救孤的传奇故事,力图摒弃封建忠义思想,为其注入人性的原动力.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对当代人接受文化遗产《赵氏孤儿》大有裨益.然而,面对传统文化,是不是只有将其改头换面才符合当代潮流?《赵氏孤JL}到底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传播的?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一味地改编毫无意义.因此,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元杂剧《赵氏孤儿》的魅力何在.纪君祥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元刊本《赵氏孤JL)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仅存曲文,不录科白,四折一楔子,故事至程婴展图诉冤,赵武悲愤而起报仇之志便嘎然而止.明刊本《赵氏孤儿》收于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选》,曲白俱全,五折一楔子,在元刊本基础上补续一折,专述赵氏孤儿报仇成功,似要抒写元刊本未尽之意.从元刊本到明刊本,除结构体制上的区别外,二者在思想上也有较大差异.元刊本”第四折”中赵氏孤儿所唱的两只曲文如下:【中吕?粉蝶儿】也不用本部下兵卒,天子有百灵成助,待交我父亲道寡称孤.要江山,夺社稷,似怀中取物.乞紧亢金上銮舆,蝎螫似把咱怯惧.收稿日期:2011-04—19作者简介:徐~.(1981一),女,湖北襄I~IA.,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戏曲史与艺术传播.—.45—.【醉春风】俺待反故主晋灵公,助新君屠岸贾.交平天冠,碧玉带,衮龙服,别换个主!主!问甚君圣臣贤,既然父慈子孝,管甚主忧臣辱.『l1至明刊本”第四折”,曲文则如下所唱:【中吕?粉蝶儿】引着些本部下军卒,提起来杀人心半星不惧.每日家习演兵书.凭着我,快相持,能对垒,直使的诸邦降伏.俺父亲英勇谁如,我拼着个尽心儿扶助.【醉春风】我则待扶明主晋灵公,助贤臣屠岸贾.凭着我能文善武万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许,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甚么主忧臣辱.[21对照可知,元刊本之赵孤为其父屠岸贾可以“反故主”,明刊本之赵孤则要”扶明主晋灵公,助贤臣屠岸贾”.前者为”孝”与”忠”的对立,后者为“忠”与”孝”的统一.元刊本中,晋灵公是个远君子亲小人的昏君,正如第一折中韩厥所唱【仙吕?混江龙】曲文:”忠正的市曹中斩首,谗佞的省府内安身, 为主有功的当重刑,于民无益的受君恩.”元刊本中的矛盾冲突是多元交织的,既有君臣冲突,又有忠奸冲突;而明刊本中屠岸贾奸臣形象更为突出,“他把爪和牙布满在朝门,但违拗的早一个个诛夷尽”,忠奸冲突成为唯一冲突.张哲俊认为,元刊本的思想核心是孝,忠的思想被淡化,其冲突近于不可解决的悲剧冲突;而明刊本保持了明君圣主的正统思想,其冲突为可解决的冲突.[3】据《史记?赵世家》记载,程婴死后,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氏后裔对程,公孙二位功臣的祭祀一直延续,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立祚德庙,由皇帝亲祀.由此,宋元时人以赵孤喻指赵宋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许建中则指出:”我们可以说纪君祥用这个在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有独特意义的故事创作《赵氏孤儿》杂剧,表达自己在元初的现实情怀,确有抒发民族情绪,激励民族意识,弘扬爱国热情的重大意义.”而到了明代,这种恢复汉室江山的民族意识便不复存在了,由此解答了元刊本与明刊本中”忠”的思想强弱不一的原因,即时代意识和作者主观情感在元明戏曲中的渗透程度与多少不同.然而,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这种“义”的思想,是通过程婴,公孙杵臼,韩厥,提弥一46一明,灵辄,钼麂等义士的行动体现出来的.刺客钽麂受奸臣屠岸贾之命刺杀赵盾,睹其仁爱便触树自绝;提弥明在朝殿之上为救忠臣赵盾,以身护佑而亡;灵辄扶轮以报赵盾昔日救命之恩;韩厥私放程婴和孤儿出宫,自刎以表忠诚;公孙杵臼为救孤儿,触阶而死;程婴为救孤儿,舍弃亲子,忍辱负重二十年.这些义士为了保护忠臣或其遗孤,都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自我牺牲是建立在对奸佞的愤恨和对忠良的敬重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为晋国的江山社稷即国家利益做出的牺牲,正因如此,这些英雄舍生取义之举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况且,为国家牺牲小我的不是一人,而是一个群体,群体的牺牲增强了”义”的厚重色彩,发出强劲的历史足音.在元刊本中,”义”和”孝”一致,共同与”忠”构成冲突(对昏君之忠可视为愚忠).在明刊本中,”义”则与”忠”“孝”一体,但二者皆是为国政命运而来.王国维曾有言:”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 《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嘲㈣张哲俊经过分析认为,王国维这里所指的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实为元刊本,而非明刊本.可见,王国维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悲剧力量是极为肯定的.这种悲剧的力量来自舍生取义的群体行为,它唤起了我们崇高的美感,而元杂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电影《赵氏孤儿》在对元杂剧进行改编时,不仅对人物情节大作修改,将原作的思想精神也予以颠覆.就结构而言,元杂剧重在叙事,电影则重在写人.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末本戏,前三折搬演各位义士救孤的过程,第一折由韩厥唱,第二,三折由公孙杵臼唱,第四折由长大成人的赵武唱.戏曲中的歌唱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抒发情感和刻画人物,元杂剧中程婴自始至终仅有科白,显然着墨是不够的.元杂剧的结构安排说明重点在救孤义举,奸臣屠岸贾凶残的步步紧逼和多位义士前赴后继的牺牲形成强而有力的戏剧冲突,不以某个义士为中心,突出的是群体英雄形象.电影则集中刻画程婴,讲述他救孤和养孤的过程,剖析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程婴这个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这样的改编让事件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符合现代艺术以人为本的创作规律.编剧高璇认为,电影改编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使“程婴舍子”这个情节令当代人信服:”现在和春秋时期的观念差距很大,在春秋时期确实会有这样的‘士’,宁愿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保全大义.但是现在的社会,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将孩子奉为至宝,程婴的这种行为就是反人性的,是无法接受的.”出于这种考虑,电影《赵氏孤儿》把”程婴舍子”从元杂剧中的主动行为变成了不得不如此的被动行为:庄姬嘱托程婴将孤儿转交给公孙杵臼,程婴将孤儿藏在药箱带至家中;在他外出拜访公孙时, 屠岸贾派来的官兵逐户搜查新生婴儿,程妻将孤儿交予官兵;程婴回家得知孤儿被交出,意识到全城的孩子都在屠府,剩下的这个就成了屠岸贾要找到的孤JL;正在此时公孙杵臼赶来,程婴将错就错,骗他这就是孤儿,以为公孙大人能带妻JLJI~利出城; 不料城门紧闭,公孙一行人只好回城内家中暂避; 程妻慌乱中说出实情,公孙将其母子藏于夹壁墙内,暗自做好了牺牲自己成全孤儿的打算;程婴赶至屠府,因为迟至被屠岸贾怀疑并以杀掉全城婴儿相威胁,程婴以为妻儿已被公孙大人送出城外,权衡之下说出孤儿下落,并带领屠及官兵一同到公孙家中搜查,公孙全力阻拦被杀,让屠岸贾深信程妻怀中的婴儿即赵氏孤儿,程婴亲子被当成赵氏孤儿遭杀害,程妻也被官兵杀害.在这段情节中,程婴是被迫舍弃亲生儿子的,尤其是程妻这个人物的加入,向官兵交出孤儿和向公孙杵臼说出真相都是母性本能的驱使.这样的改动,看似更合乎情理.”程婴是一个小老百姓,突然被放在一个历史的节点, 让他怎么办?他的力量那么弱,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保护婴儿.面对着两个婴儿做出选择,无论怎样都会换来后半生的痛苦.在这部影片中,程婴表现的是’仁’,而不是原来的’义’.”编剧如是说.不仅程婴,韩厥的形象也有较大改变.在元杂剧中,韩厥虽为屠岸贾手下将军,但为人正直,为忠良遭陷害愤愤不平,放程婴出宫并自刎而死.在电影中,韩厥成了贪生怕死之徒,”我不是不想把孩子还给你,还给你我就是死路一条,”后来因为庄姬以牺牲自己性命为代价才换来韩厥对程婴和孤儿的放行.诸如提弥明,灵辄,钮麂等义士在电影中则未出现.除此之外,电影对”孤儿报仇”也做了很大改动.元杂剧《赵氏孤儿》四折一楔子,前三折搬演救孤过程,到第四折中孤儿已长大成人,得知真相,愤而报仇,省略了孤儿在屠府长大的具体经过.电影《赵氏孤儿》时长120多分钟,义士救孤情节不足二分之一,另外一半的时间用来讲述孤儿成长的过程.孤儿认贼作父2O年后,在杀不杀屠岸贾的问题上内心充满了纠结,程婴把孤儿抚养长大的目的,也从”为贤良赵氏满门报仇冤”变为”让他替我儿子报仇”的个体化诉求.庄姬托孤之时,嘱托程婴:”等这孩子长大了,不许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许告诉他仇人是谁,忘了报仇,就过老百姓的日子.”编剧在此似要表达一种放下仇怨的宽大态度, 但这种态度并没有得到贯彻.程婴带着孤儿去做屠岸贾的门客,是为了”等他长大了,我要把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诉他这孩子是谁!我是谁!”韩厥对屠岸贾的仇恨也被设计成私怨,整部电影弥漫着浓重的报私仇的情绪,其价值观是相悖以至混乱的,令人不可捉摸.究其原因,电影里的赵盾无所谓忠奸.元杂剧通过灵辄,钽麂来体现赵盾的仁厚爱民,赵盾与屠岸贾的忠奸对立是清晰的.而在电影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出现,明显淡化了赵盾作为忠臣的意味,赵盾与屠岸贾的矛盾俨然成了普通的文武大臣的矛盾.这样一来无异于釜底抽薪,救孤行为缺少了为国为民的大义之理,仅仅是救一个生命,于是人们各打小算盘也就成为必然.电影运用现代意识对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反思,急欲抛弃原着”封建思想糟粕”,为其寻求当代合理化的叙事策略,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这种改编为剧中每个人物的行为找到了合乎人性的动机和发展轨迹.影片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行为动机,甚至专门设计了韩厥和程婴,程婴和屠岸贾的大段对话来讨论这些动机,每个人物的行动都缘于各自的目的.单独去看,每个人物的行动线索都合情合理,但聚合起来整个故事变得毫无意义.电影《赵氏孤儿》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义”的思想被严重削弱,英雄群像坍塌,成了个人主义的视听表述,元杂剧中那种舍生取义的悲剧美感被消解.人类始终没有停止对人性的探求,人性是复杂的和多面的,显然不能仅仅用自私去作简单诠释.为了某种崇高的理想,信仰和正义,人们是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历史和当代都不缺乏这样的典型.电影《赵氏孤儿》在对元杂剧进行当代解读时,忽略了人性的完整性,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同于个人主义.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编剧就不用担心当代人是否能理解”程婴舍子”的行为了.这种崇高的道义担当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作为大一47—众媒介,由于”大众传播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或文化都有影响,它可以影响一个团体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影响它对英雄与恶棍的选择,影响它的公共政策和技术.特别是媒介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能对社会变革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罔电影对大众文化的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电影的首要功能是消费娱乐,但它仍然需要维护和传播道义,担当传播主流文化的使命.中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期盼着大众媒介艺术的开发和弘扬.影视艺术应彰显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不能一味迎合当代部分消费群体消极阴暗的审美趣味,而要以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为己任.贾磊磊教授曾呼吁:”我们现在要建构的是一种以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旨,以兼容主义的电影美学理念为取向的中国主流电影.我们提倡,建构的这种主流电影就是要使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制片体制,同时使中国的商业电影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精神.”17]元杂剧《赵氏孤儿》所宣扬的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代表,是值得当代人继承和发扬的“主旋律精神”.然而,电影《赵氏孤儿》用个人主义的行为动机解读取代元杂剧的思想文化精髓,放弃崇高精神而去传播狭隘的自私的价值观念,违背了大众媒介艺术的文化价值追求.元杂剧《赵氏孤儿》从元刊本到明刊本,始终把“义”的思想作为艺术表现的精髓.义士救孤是对正义的伸张和对邪恶的反抗,即使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何其凛然的大义之举!令人遗憾的是,电影《赵氏孤JL)在改编元杂剧过程中,没有看到其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核在当代文化价值体系中积极的建构作用,而仅停留在合理化叙事层面,使一部热血英雄传奇变成阴鸷沉闷的个人主义行为动机的阐释,消解了悲剧的崇高美感.电影虽然在突出中心人物和揭示内心冲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传达出来的思想价值并没有超越原着,反而有所降低,其内在的思想观念甚至有相互抵牾之处.面对传统文化遗产,当代人是继承还是颠覆,应该由文化本身的价值来决定.参考文献:【l】元刊杂剧三十种[A】.《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古本戏曲丛刊四集【c】.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2](明)臧懋循.元曲选fM1.北京:中华书局,1979.【3】张哲俊.悲剧形式:《赵氏孤儿》元明刊本的比较【J】.文学遗产,2000(2):79—83. 『4l许建中.”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独特的意义【J】.文学遗产,2000(6):120—125. 『5]z国维.宋元戏曲史『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美)梅尔文?德弗勒,埃弗雷特?丹尼斯着,颜建军等译.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贾磊磊.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与价值体系[J1.当代电影,2008(1):21—25.ComparingMovie”TheOrphanoftheZhaos”withtheOperainYuanDynastyXUCui(1.ArtInstitute,ChinaMediaUniversity,Beijing,100024;2.SchoolofRadioandMovies,ZhongyuanEngineeringInstimte,ZhengzhouHenan,45000 7)Abstract:Movie”TheOrphanoftheZhaos”isadaptedfromtheoperainYuanDynastybyJijun xiang.TheoperahasYuan dynastyeditionandMingdynastyeditionhandeddowntillnow,”filialpiety”istheleadingele mentin.Yuandynastyeditionand“loyalty”isthekeyinanotherone.bothofthemhavemaintained”justice”andevokeUStheno bleaesthetic.feelingoftragedy throughthegroupbehaviorsofsacrificeforjustiee.However,themovienarrowlymakesthec ontemporarysenseequivalenttoindividualismandsubverttheideol ogicalcore”justice”inzaju”TheOrphanoftheZhaos”,S Othatthecollapseofagroupofheroes, aestheticfeelingoftragedytobedispelled.Keywords:TheOrphanoftheZhaos;JiJunxiang;ChenKaige;traditionalculturalvalues [编辑裴兴荣]——48—.。
《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塑造
《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塑造(一)程婴的忠贞《赵氏孤儿》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医生程婴和遗孤赵武展开的,听名字以为主角是赵武,实则是程婴,因为程婴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才是故事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突出的立场。
舞剧中也通过舞蹈将程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凸现出来,不过故事都是有大局观念的,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赵氏孤儿》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更是要借着独具特色的舞剧,突出和弘扬了一种“忠义”精神,而程婴的忠贞就是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体现。
程婴的选择是一种大义之举,程婴的实际行动则树立了一种忠贞形象。
程婴本来有着普通而幸福的家庭,过着平凡的日子,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可是当奸臣屠岸贾设计陷害晋国贵族赵氏,首领下令满门抄斩,当赵氏唯一的血脉被追杀时,他却临危受命,赵氏遗孤竟被交到他的手中,为了自己的小家他也曾纠结犹豫,婉言拒绝,可是赵氏妻子庒姬自杀身亡,惨无人道的屠岸贾扬言杀不了遗孤就杀尽全城同龄婴儿,内心百般煎熬之后,程婴选择了忠义,以命抵命,让自己的孩子代替了赵氏遗孤的死亡,看似憨厚软弱的医生,却如此忠贞,一边要背负着背信弃义的骂名在奸臣屠岸贾门下忍辱负重,一边又承受着丧子之痛,以及妻子的不解和自缢,他的处境如此艰难凄苦,他的精神却又如此伟大。
程婴这样舍子救孤,舍生取义,忠贞不二,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也正突出了《赵氏孤儿》“忠义”至上的主题。
(二)赵氏孤儿的冲突之所以用《赵氏孤儿》为剧名,一方面交代了贯穿故事始终的人物,另一方面也蕴涵了故事的内容。
虽然赵氏孤儿是舞剧中的主要角色,但是因为他一出生就被卷入了腥风血雨的斗争之中,故事虽然离不开赵氏孤儿,但他却只是一个很多人想方设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让屠岸贾穷追不舍想要赶尽杀绝的人,他只是整个过程的参与人,却因为年纪尚小,没有行为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故事中很被动,甚至他认贼作父也不是自己意愿所为,就这样到了二十年后,赵武茁壮成长,已经成了由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他和他的仇人义父相处融洽,关系甚好,可是他是被赋予了报仇雪恨的使命的,待时机成熟,程婴便把他忍肉负重这么多年的前因后果告知与他,揭露了屠岸贾的丑恶嘴脸。
2019年《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
《赵氏孤儿》元杂剧与电影之比较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代历史剧中成就最高的剧作,是一出正气浩然、壮烈感人的悲剧。
它是中国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作品,因在1775年被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而轰动欧洲剧坛。
到了当代,“各种地方戏的改变,特别是2003年北京人艺、国家剧院、河南豫剧二团同时把赵氏孤儿搬上舞台” 之后,这个故事再一次感动了全中国。
而到了2010年,《赵氏孤儿》更是被著名导演陈凯歌搬上电影荧屏,使这个古老的故事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讲述了在春秋晋灵公时期,忠心耿耿的赵盾和野心勃勃的奸臣屠岸贾“文武不和”。
屠岸贾曾遣勇士刺杀赵盾而不得,后又训练神獒,以谗言混淆视听,终使赵家三百口被诛尽杀绝,只剩下赵朔之妻庄姬夫人在自缢前托付给赵家门客程婴的赵氏孤儿。
当时正受命于屠岸贾在搜查赵氏孤儿的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而自刎,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也为了赵氏孤儿的存活献出了生命。
之后的二十年,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的赵氏孤儿在屠家做门客,让赵氏孤儿同屠岸贾习武。
时机成熟,程婴将过去的故事和盘托出。
得知真相的赵氏孤儿誓死要“还他九族屠”。
最终,赵氏孤儿和当时的上卿魏绛在晋灵公的授意下除掉了屠岸贾后,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
而电影版的《赵氏孤儿》虽然依照元杂剧改编,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和主题等方面都有较多不同之处。
一、人物形象之不同元杂剧版的《赵氏孤儿》与电影版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不同,这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重要人物程婴和屠岸贾身上。
程婴在元杂剧中是赵家门客,临危受命于庄姬夫人救出赵氏孤儿,而在电影中他只因机缘巧合才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在元杂剧中他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的孩子,而在电影中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屠岸贾。
元杂剧中的程婴是忠义的化身。
他本可以在庄姬自缢后抛下赵氏孤儿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他却冒着全家被处斩的危险救了赵氏孤儿。
对比元杂剧《赵氏孤儿》与电影《赵氏孤儿》人物及情节分析悲剧意蕴与内涵
文史研究对比元杂剧《赵氏孤儿》与电影《赵氏孤儿》人物及情节分析悲剧意蕴与内涵文/朱渝摘要:本篇旨在通过元杂剧《赵氏孤儿》与电影版《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计的不同,进而分析两者体现的不同悲剧意蕴和时代文化内涵,在对经典的继承方面,仅追求与时代接轨而偏离原作内涵是对原作的无谓阐释,因而提醒我们改编经典应尊重原著的价值史观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人物塑造;情节;意蕴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赵氏孤儿故事历代流传改编作品中人们熟知程度最深的一篇。
其本事在史学上称为“下宫之难”,而关于这一史实的最早记载,起于《春秋》。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其记载尤为简略,“弑”“杀”却将作者褒贬态度展现淋漓。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不仅是一部绝伦的历史剧作品,还多次搬到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和荧幕上重新演绎,其故事中的悲剧意蕴深刻,王国维曾评价《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陈凯歌导演于2010年以其独有视角将赵氏孤儿搬上荧幕,影片在保留故事大致雏形下,集中体现了个体悲剧及一般俗人的心理状貌,剧情改编几乎颠覆了纪氏元杂剧的内涵,且原本内容所蕴含的深意也大有不同。
这与元杂剧版展现出来的群体忠义英雄壮烈牺牲下的大无畏精神相去甚远,因此影片上映后的评价褒贬不一,观众对此的定调多是“半本好戏半本争议”。
在人物的塑造上,尤以屠岸贾为例,元杂剧中屠岸贾的残暴形象呼之欲出,为其私恨,不择手段除掉赵盾,为斩草除根,不惜杀掉全城幼婴。
反之,影片中屠岸贾的反面性极度削弱,其暴性极大被淡化。
从最开始屠岸贾对赵氏嚣张跋扈的隐忍,赵盾及其子赵朔对他嘲讽的刻画,使得屠岸贾灭其满门的行为于情理之中带有了一丝罪有应得的意味。
在影片后部分,当屠岸贾知道赵孤身份后,仍凭“干爹,救我”这句话,只身毅然冲入敌群。
这样的屠岸贾具有了人情味,人物形象看似更丰满,符合人性的真实,殊不知失去了元杂剧中单一凶残的暴性,由此大大消解了其中的悲剧性力量。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赵氏孤儿》是一部古老的中国悲剧,由元朝的纪君祥创作。
故事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和历史观。
下面我将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赵盾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
他是一个正直、忠诚并且充满智慧的大臣,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也引来了他人的嫉妒和仇恨。
在故事中,赵盾的家族因为他的忠诚而遭遇了重大的灾难。
他的亲人都被屠岸贾所杀,其中还包括了他的可爱的孩子。
赵盾在故事中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尽管面对家族破亡的巨大打击,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放弃对正义的追求。
他坚信自己的清白和无辜,坚信自己的家人也是无辜的。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使得赵盾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也使得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其次,程婴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却因为偶然的机会卷入了这场大灾难。
尽管他不是主角,但他在故事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或缺的。
程婴在故事中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精神。
他为了救赵家的孤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了赵家的孤儿。
这种无私和勇气使得程婴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也使得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屠岸贾是故事中的反派人物,他是一个残忍、无情、冷酷的权臣。
他对赵家的仇恨完全来自于个人的嫉妒和不满。
他为了报复赵盾,不惜将赵家的孤儿作为人质,以此来威胁和逼迫赵盾就范。
他的行为和态度充分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无情。
在故事中,屠岸贾的行为引发了众人的愤怒和反抗。
他的残忍和无情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灭亡。
他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奸臣和权臣的憎恶和批判。
最后,赵氏孤儿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在故事中经历了从婴儿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也经历了从失去家人的悲痛到最终复仇的艰辛历程。
他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忠诚、勇敢、正义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强调。
在故事中,赵氏孤儿虽然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家人,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有这样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戏中塑造了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
千百年来,他们感召了无数戏台下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歌德、伏尔泰、默非等。
如今它也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
这部戏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主要取材于《史记》。
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
《赵氏孤儿》这部剧中主要出现了以下的人物——赵氏孤儿、反面人物屠岸贾、舍命救孤儿的“八义”。
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以程婴为代表的“八义”,特别是程婴,全剧着重刻画了他为救赵氏孤儿所做的一些列义举,所以尽管剧本名为《赵氏孤儿》,但赵氏孤儿并没有被作者进行很多的描刻,而是更像一个用以贯穿整个剧目的线索。
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即屠岸贾,作为反面形象亦是本剧不可忽视的人物。
下文将以程婴、赵氏孤儿和屠岸贾为例,对《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作一浅析。
一、真正的主角——程婴之所以说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
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
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显著呈现的。
先是程婴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了已被封锁的公主府,把赵氏孤儿藏在自己的药箱中带出了府。
随后,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又以己之子代替孤儿受死,而将真孤儿收为义子。
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
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君臣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
从元杂剧到电影_《赵氏孤儿》行动元的嬗变
从元杂剧到电影_《赵氏孤儿》行动元的嬗变从元杂剧到电影:《赵氏孤儿》行动元的嬗变元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赵氏孤儿》是一部深受民众喜爱的杂剧作品,作为行动元的代表之一,经历了多次改编和演出的嬗变,最终成为备受赞誉的电影作品。
本文将从元杂剧到电影的角度,探讨《赵氏孤儿》行动元的嬗变过程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传统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蕴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其中,行动元是杂剧演员的一种表演风格,以擅长武打动作和舞蹈为特点。
《赵氏孤儿》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之一,自元代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赵氏孤儿》讲述了北宋末年,文天祥为报父仇,联合义军推翻欺暴贼寇,拯救赵氏孤儿的故事。
这部剧作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情节,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元代时,《赵氏孤儿》就已经被改编为元杂剧,在戏曲舞台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杂剧表演中的行动元,以其激烈的动作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种杂剧表演风格与剧情相结合,使得《赵氏孤儿》成为了当时戏曲界的一颗明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对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需求,《赵氏孤儿》也经历了多次的改编和演出。
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电影版的改编。
电影版《赵氏孤儿》由导演陈凡执导,黄海波、江一燕等演员主演,于2010年上映。
这部电影在保留元杂剧剧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和表现。
通过电影的特殊拍摄手法和高级制作技术,将剧情呈现得更加真实和感人。
同时,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更具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表现。
电影版的《赵氏孤儿》将行动元的表演形式融入进电影的拍摄手法中,通过电影镜头的切换和特效的运用,将剧中的武打动作和舞蹈形态进行了成倍放大,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行动元的魅力和独特表演。
同时,电影版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和剧情,如对文天祥个人的生活和情感的刻画,进一步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深度。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合集5篇)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程婴存赵真公志,奈有忠良壮此行。
”程婴是《赵氏孤儿》中真正的主角,他被塑造成一个中国传统道德典范,即有着清晰明白的价值取向——忠义至上。
然而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并非有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纪君祥着手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程婴。
程婴初登场的自白中,第一句点明自己身份,第二句感谢驸马优待之恩,而后是“可奈屠岸贾贼臣将赵家满门良贱,诛尽杀绝,幸得家属上无有我的名字”。
他虽然感激驸马,然而“幸得”一词流露出劫后余生,未被牵连进去的庆幸。
这应是程婴的心理活动,可见他最先也是如常人一般害怕被连累。
等见了公主时,他几乎是干脆地接下了救孤的任务。
就算刚刚还在庆幸,就算明知道屠岸贾颁布命令,有藏孤儿者九族全诛,他仍然答应了公主。
忠义之情,知恩图报在程婴身上初露端倪,但此时他对公主说了一句话:“假若是我掩藏出小舍人去,屠岸贾得知,问你要赵氏孤儿,你说道:我与了程婴也。
俺一家儿便死了也罢,这小舍人休想是活的。
”类似的话他也对韩厥和公孙杵臼说过。
“将军,我若出的这府门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
罢!罢!罢!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老宰辅,还有一件。
若是屠岸贾拿住老宰辅,你怎熬的这三推六问,少不得指攀我程婴下来。
俺父子两个死是分内,只可惜赵氏孤儿,终归一死,可不把你老宰辅干连累了也。
”听到了这三句话的人都自尽了,仿佛是与程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不用把话说透,大家心知肚明。
这也使《赵氏孤儿》显现出一种易水风寒血海尸山的悲壮。
程婴自有他的顾虑,最开始他惦记着自己一家,这是一种常人求自保的话语逼迫,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草泽医生。
可是后来他便已经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他担心的是赵氏孤儿的安危。
这时忠义之情已经超越了他对家人的关心。
所谓忠孝两难全,虽然剧中程婴并没有表露出来,但儿子死时他背过身擦掉的眼泪已将他的情感暴露无遗。
影片《赵氏孤儿》简介
一、电影《赵氏孤儿》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赵氏孤儿英文名称:SACRIFICE类型:剧情/史诗联合出品: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广传媒影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星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盛凯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摄制:北京二十一世纪盛凯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片长:124分钟编剧/导演:陈凯歌出品人:任仲伦龙秋云覃宏陈红总制片人:陈红覃宏主要演员:葛优饰演程婴王学圻饰演屠岸贾黄晓明饰演韩厥范冰冰饰演庄姬海清饰演程婴妻子张丰毅饰演公孙杵臼赵文卓饰演赵朔鲍国安饰演赵盾主题曲:《不说》演唱者:谭晶动作导演:谷轩昭《赵氏孤儿》电影海报服装设计:陈同勋二、剧情简介赵氏家族已经显赫了好几代,父亲赵盾是宰相,儿子赵朔是将军,儿子媳妇是王的姐姐庄姬。
这样一个家族却被仇人屠岸贾一天之内斩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
在丈夫遇难的时候,庄姬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
帮助接生的民间医生程婴带走了庄姬的儿子,庄姬却死了。
屠岸贾一定要斩草除根。
他下令将全城的婴儿收为人质,找不到赵氏孤儿就处死这些孩子。
程婴的妻子在丈夫外出时,把赵氏孤儿交给了来搜查的士兵,留下了自己的孩子。
为救赵氏孤儿,程婴只能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儿子。
屠岸贾终于找到了隐藏的程妻,程婴自己的儿子却被当作赵氏孤儿杀死了。
程婴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进了屠岸贾府中,作了仇人的门客。
他发誓要让赵氏孤儿长大以后报仇。
为了这个誓言,他在敌人身边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屠岸贾发现了这一切……三、精彩海报。
《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研究
16王 玥:《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研究《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研究王 玥(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作者简介:王 玥(199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元杂剧《赵氏孤儿》和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然后从传统道德准则转变成现代价值观、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选择、大复仇到悲剧主题演化等方面对《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的改编进行赏析,最后从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善恶道德价值观的评判、男女平等是否真正存在等方面阐述《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的问题,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赵氏孤儿》;戏曲;影视作品;改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0-0016-02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众多故事都蕴藏某种思想内涵,有些是鼓舞人心的激动事例,还有些是对道德标准的评判和阐述。
这些故事对古代人的行为准则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专业人员改编成中国戏曲,极大地增加了这些故事的传播效率和范围,《赵氏孤儿》便是其中的代表。
《赵氏孤儿》先从故事被改编成戏曲,再从戏曲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但是,无论哪种改编版本都对国民思想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一、《赵氏孤儿》戏曲与电影(一)元杂剧《赵氏孤儿》元杂剧《赵氏孤儿》又叫《赵氏孤儿大报仇》,是纪君祥根据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故事改编的,全剧共五折一楔子,在传播过程中对海内外文学作品创作均有巨大影响。
该剧主要人物为韩厥、公孙杵臼、程勃、程婴、屠岸贾、赵朔、公主,分别饰演正末、正末、正末、外、净、冲末、旦儿角色行当。
其中,屠岸贾在剧中为大奸之角色,程勃为赵氏孤儿本人,赵朔与公主为赵氏孤儿的父母,其余三人在剧中扮演忠之角色。
程婴在救赵氏孤儿的过程中,设计用自己的孩子替赵氏孤儿而死,韩厥为救赵氏孤儿而自杀,公孙杵臼为实现替死计划甘愿被屠岸贾杀死,而程婴将赵氏孤儿抚养长大之后告知其身世真相,引发赵氏孤儿之大复仇,最终将屠岸贾送上断头台。
谈影片《赵氏孤儿》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
谈影片《赵氏孤儿》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作者:王风云周军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19期内容摘要: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主旨模糊、情节虚假,人物形象也立不起来,是改编得很不成功的作口口。
关键词:赵氏孤儿报仇义士可信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一、由“大报仇”到“不报仇”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剧本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复仇主题,宣扬了正义必胜的精神信念,赞颂了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
作品也以隐喻的手法,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
剧作表现出震人心魄、催人肝胆的悲剧美。
伏尔泰认为《赵氏孤儿》乃“具有历史真实性及感染力的好剧”。
陈导曾说,不再让赵氏孤儿报仇雪恨。
此为明智之举。
影片中赵武出征前程婴和韩厥告诉他他的身世,赵武不相信。
出征回来屠岸贾受伤快要死了,赵武以要和干爹一起死逼程婴拿出解药。
屠岸贾醒过来后赵孤回家,程婴和韩厥再次给他讲他的身世,赵孤终于相信了。
程婴和赵孤一块儿去找屠岸贾。
赵孤和屠岸贾打了好几个回合,给人的感觉是赵孤不是屠岸贾的对手,屠岸贾手下留情了。
可赵孤说“我就要你的命,给我爹报仇”,这时程婴推门而入,站在二人中间,说“你该杀的人是我”,屠岸贾说完“你还没尝到生不如死的滋味,让开”后出剑,程婴阻挡,被屠岸贾刺中,赵孤这时出剑,杀死了屠岸贾。
陈导本想要表现“不报仇”的主旨,影片中也反复出现“怎样才能没有敌人”的情节,可却在影片中展现了报仇的情节,看过影片,让人感到很费解。
二、由义士的颂歌到对“舍身取义”的怀疑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以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义士为全剧的灵魂,为了赵孤,程婴舍子、公孙杵臼和韩厥舍命,剧本借赵孤的故事成就了三人之“义”。
陈导对原作中表现的对义士的颂扬并不十分认同,他在回答《嘹望周刊》记者的提问时这样说:“……纪君祥故事写得好,但其中的意思我是不太同意的,因为人会不会主动献死,这是一个问题。
浅谈影视服装造型中结构设计的作用
作为影视服装 中的显性 因素 , 色彩与材 料质感越来越受 到 人们 的关注。由于不 同的质地面料性能 , 色彩 , 肌理纹织等影 响 了作 品的风格 , 设计者 就根据影片角色与情 节的需求制定有相 应 的色 彩 与 质地 的服 装 , 由此 更 好 的表 达 影 片 内容 , 烘托主题 。 在影片《 赵 氏孤儿》 中, 这些 因素就得到 了淋漓尽致 的表现。在 程婴 为 庄 姬把 脉 的这 场 戏 中 , 庄 姬 此 时 的 服装 就 十 分 有 深 意 : 长 袍颜色是嫩绿 与白色 的结合 , 面料质感柔 和 , 线条感 十分优美 , 衬托 出人物的气质 。白色面料上还有一些 简单 的纹饰 , 表现 出 位将为人母 的女性那 种安详与美 好。而服装上的嫩绿色则暗 示 了一种蓬勃 的生命力 , 这也为后面赵氏孤儿 的人生拉开序幕。 因此 , 一 部好 的影 视 作 品 的 主题 与 意 蕴表 达 , 是 离 不 开 人 物 服 饰 的结构设计 中的色彩和质感 的表达的。 3 影 视 服 装 中 结构 设 计 的 作用 在影视服装 中, 结构设计 的重要作用 是不容忽视 的, 即“ 桥 梁” 作人物性格 , 突出主题 , 准确 反映影视作 品的 价值 观 , 同时也能展示时代背景 以及 当时的文化特征 。这些 对 于设计师 的要求是很高 的, 除 了要具备卓越的板型设计能力 , 还 要具 有 优 秀 的 结构 语 言 的表 达 能力 和 立 体思 维 能 力 。 通过 各 方 面努力 , 使得服装在各方面都与角色相融 , 由此创造和谐 的视觉 效果 。 同时 , 结构设 计 的“ 桥梁 ” 还 联 系 了 造 型 设 计 和 工 艺 制 作。设计 、 结构 、 工艺三大工程在结构设 计 的作用下 相互并存 , 形成 了紧密联 系的关系。比如在 电影 《 夜宴》的服装 结构设计 上, 设计 师就没有被时代的束缚 , 表达 出现代 的古典 图景 , 他采 用了宽衣博裳的中式廓形 , 传统 的交 领右衽 , 饰体而保守 的“ v ” 字领形让无鸾带着几许书卷气息而不是 中正的王者风范——无 鸾服装 的设计都是趋于简 洁和中庸的 , 而在这 些方面的相互配 合作用下 , 影视服装 的艺术空间才能更好的搭建起来 , 也才能够 塑造 出更加丰富多彩 的人物形象 , 使得观影者 在感 受影视作 品 的 同时 , 得 到 美 的 陶冶 和 艺 术感 的提 升 。
京剧赵氏孤儿主要人物行当,服装,盔头,
京剧赵氏孤儿主要人物行当,服装,盔头,
《赵氏孤儿》是一部有着著名传奇故事的北京戏曲,许多人对其中的人物充满了兴趣。
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赵氏孤儿》里角色行当穿着的服装及盔头。
《赵氏孤儿》,全部主要人物行当服装是白衣、红裤、金饰和黑布斗篷,搭配一顶大红色的木箱头,双手隐藏在衣袖中。
在剧中,男子们一般都穿黑褐色袍装,大红色盔头,增添了戏剧演出的气势。
大红色的盔头令人印象深刻,令人容易记住行当,有助于体现剧中各种角色的个性,是表现剧中浓厚气氛的一种有效方式。
女性服装比男性服装有一定的变化,它们穿着更加色彩斑斓、花哨。
她们身着红衣,裤子都是多种颜色的纹样,头戴了绣花的布制荷包头,时不时地戴上凤翎、斗篷、铁钗、雕刻着金色图案的头饰,增添了她们人物性格鲜明的气质,尤其是鉴别她们是否能够成功,本来就惊险刺激。
剧中的服装服饰再搭配发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发型的改变有助于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凹凸有致的发型也起着强调和表现对白、红、黑等穿衣服色调的重要作用。
刘延静穿着著名的“八仙破”发型,多了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赵德诚皮大汉发型打了一结,令其更显精神,旗帜鲜明,可见这些发型的设计也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服装服饰及盔头在《赵氏孤儿》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行当服装都传达了本剧的精神,传递了本剧的主题,有助于表现剧中角色的特点和气质,增强了故事的内容感染力,体现出剧中角色的毅力及决心,彰显各自角色内心的温馨,让观众在饱览了剧中的情节后,加深对本剧的感受。
人性真实的回归——元杂剧《赵氏孤儿》和电影《赵氏孤儿》的比较
作者: 刘瑞娟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2-10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4期
主题词:�赵氏孤儿》;元杂剧;电影;人性;真实
摘要:在主要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元杂剧《赵氏孤儿》有一种脸谱化、单一化的倾向,而电影《赵氏孤儿》在这方面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好像在有意为程婴和每个人的行动找到合情合理的动机,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从当今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立场来看,电影实现了人性真实的回归。
《2024年歌剧《赵氏孤儿》中“麦菽”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诠释》范文
《歌剧《赵氏孤儿》中“麦菽”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诠释》篇一一、引言歌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观众。
其中,“麦菽”这一角色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现力成为了这部歌剧中的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歌剧《赵氏孤儿》中“麦菽”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在演唱中的诠释。
二、“麦菽”人物形象塑造1. 人物背景及性格特点“麦菽”在歌剧《赵氏孤儿》中是一位忠心耿耿、正直勇敢的将军。
他出身贫寒,却因忠诚勇敢而深得朝廷器重。
麦菽性格刚毅、忠诚、坚忍不拔,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为保护赵氏孤儿而英勇无畏。
2.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在歌剧的创作中,通过音乐、舞蹈、台词等多种艺术手段对“麦菽”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塑造。
音乐上,麦菽的唱腔高亢激昂,充满力量感;舞蹈上,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展现了他的英勇形象;台词上,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麦菽内心的坚毅和忠诚。
三、“麦菽”演唱诠释1. 音乐表现力在演唱中,“麦菽”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唱腔的力度和情感的表达上。
唱腔要高亢激昂,充满力量感,以展现麦菽英勇无畏的形象;同时,还要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表达出麦菽内心的坚定和忠诚。
2. 情感诠释在演唱中,“麦菽”的情感诠释主要体现在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上。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麦菽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表演将麦菽的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在表现麦菽的英勇形象时,要体现出他对赵氏孤儿的深深关爱和保护之情;在表现他的忠诚时,要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和信仰。
四、结论通过对歌剧《赵氏孤儿》中“麦菽”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在演唱中的诠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角色在整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人物背景、性格特点的深入挖掘,以及音乐、舞蹈、台词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麦菽”这一英勇、忠诚、坚忍不拔的形象。
在演唱中,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细腻的音色变化以及情感的真实表达,将这一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作者:李芳
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电影《赵氏孤儿》为例进行分析。
该电影的服装造型是由陈同勋设计指导,人物服装精致大气,材质肌理感强,颇具浮雕质感,耐人寻味,本文将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影;肌理;褶皱
前言
《赵氏孤儿》是一部由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古装题材电影,故事内容虽然老生常谈,但在陈凯歌导演手中,他运用自己最为擅长的古典美学题材刻画出赵氏孤儿与程婴颠沛流离的命运,并与屠岸贾三人纠葛复杂的伦理关系,给予了赵氏孤儿一些新的诠释,特别是影片的服化道设计秉承了陈凯歌导演与设计师陈同勋一贯高品质、高规格的设计与制作水准,且颇具新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一、人物造型的服装肌理与色彩
该片的服装造型设计简约大气,着重在服装肌理与色彩上进行刻画,纵观全剧,服装似乎离不开一种似乎于水波纹褶皱纸肌理的布料,十分有层次感,不仅给观众以丰盈的视觉感,更是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其中的深意与内涵。
而在服饰色彩上的设计,也不仅体现出这段沧桑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且对于剧情氛围的渲染与情节发展的暗示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电影剧情和人物造型设计
片中程婴在痛失爱妻和儿子,回到物是人非的家中之后的服装,是在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外面加了一件通身拖沓冗长、造型不规则的黑色罩衫,并且该罩衫肌理十分的粗糙不规则,有一种膨胀的泡泡感,在黑色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量的厚重感,体现出程婴心中的苦涩与沉重,细节之处这件罩衫虽然宽大不修身,但在袖口的地方却进行了绑口的设计,将内里的宽大袖口折叠捆绑了起来,并露出了一大段的内里袖口,这样的设计,看似不得体、不讲究的着装方式却正好体现出程婴失去妻儿,一个大男人帶着襁褓中的婴儿,他根本无暇顾忌自己的形象,反映出其度日的艰辛与不易。
并且在这里的妆容上,程婴头上散落的一缕缕发丝与他憔悴的妆容,深重的黑眼圈也进行了造型上的呼应,程婴此时凄惨的形象跃然于画面中。
且这样的窄袖设计,不同于宽袍大袖,在功能性上也更方便进行劳作,体现出程婴以孩子为重,对于父亲角色全力以赴的快速投入,对赵氏孤儿的用心抚养。
三、人物心理和服装造型设计
在程婴下定决心要为妻儿与赵家进行复仇的时候,他一改沉闷压抑的黑色着装,而是以一身全白色出现在镜头前,这套衣服用料为纱布材质,看似轻柔的材质,因为细长而褶皱的肌理使得量感倍增,变得扎实、沉稳,同时使用了缠裹的着装方式,再加以细带进行捆绑缠绕,这样线面结合的方式体现出该服装设计的节奏与美感,更重要的是,这套服装给予了观众一种缠裹着的木乃伊般的既视感,木乃伊经布料的层层包裹留存千年,终不腐坏,程婴此时的复仇决心亦是如此,虽心如死灰,悲凉至极,却决心要破釜沉舟,以另一种复仇的方式来延续和重生,其内心的坚定与信仰同样不可磨灭,贯穿他今后几十年的人生,体现出程婴品格的坚韧。
四、人物性格与服装色彩
相较于程婴的服装来说,庄姬夫人的服装虽然也有大量的水波纹,造型却十分的版正。
庄姬夫人在整部剧只用了三套服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刚开始第一套送夫君出征,整套服装主要以绛紫色为主,金色为辅,大跨度的色相对比使得服装色彩倍显华贵,紫色丝绒材质的运用简洁大气,造型流畅,增添了雍容之感,同时为避免袖子上用作对比的光亮的金色面料过于单薄,这里的金色面料采用了微微褶皱及抽绳加强褶皱的设计,用肌理的厚重来与整套服装庄重的质感进行了呼应,彰显出庄姬夫人作为国君的姐姐,其身份的高贵。
袖口处采用褐色和白色平纹相间的方式,且在褐色上印有金色的纹样,使得整体厚重感的对比下又有些许视觉上轻盈的感受,再配以整套服装的白色镶边,使得整个造型轮廓清晰,层次分明,造型大气可见。
同时在庄姬夫人出场时,搭配了黑色为底,镶以金色包边及精细纹样的头纱,增添了她的距离感与神秘感。
在妆容上,这里的庄姬夫人眉尾微微地上扬,其作用就如在电影《青蛇》中白蛇与青蛇上扬的眉尾一样,且眉色与眼影、口红颜色均为红色调,增添了她的美丽与魅惑之感,突出了她美丽的容颜与其本身的魅力。
她是屠岸贾心向往之而不得的,也为屠岸贾说出“我不杀庄姬”这句话做下了铺垫。
在庄姬夫人让程婴到家中为其把脉之时,她身着以白色为底的裹裙,外穿一件以绿色为主,白色做边的外衫,同时用红色以线的方式为整套服装进行了勾勒,做出了结构的区分。
在这里绿白相间为主色调,呈现出一派清爽、纯粹而又大气安然之感,绿色是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颜色,这里是庄姬夫人即将生产,为赵家添丁带来的蓬勃朝气的象征,同时也是庄姬夫人此时内心安适,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幸福的影射,同时这件绿色外套做成了极其酷似水波纹的肌理,表面看是对于“女人是水做的”这一庄姬夫人女性温润特质的呼应,实则更是对于庄姬夫人在后面的剧情中临危不乱,舍生救儿的大义之举进行的暗示,庄姬夫人沉着冷静的品格就如同海水一般,表面虽有些许涟漪,却依旧是那浩瀚远大,拥有能够海乃百川,水滴石穿,改变事物的强大力量的水的本质。
正是她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换来了韩厥放走带着孩子的程婴,为赵氏孤儿得以生还带来了可能。
与此同时,庄姬夫人此时的发型与妆容也与第一次的出场完全不同,在家中待产的庄姬夫人一改之前向上扬起的眉尾与彰显气场的正红色唇,这时的她完全是无任何色彩感与攻击性的裸妆及整体呈放松状态自然垂下的发型,亦是呼应了庄姬夫人心态的放松和安详。
还有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程婴当时穿着的红色的马甲,设计者特意将其设计成耸肩的廓形,体现出程婴的性格和骨气,他虽表面温和,内在却不是没有性格的人,他能在关键时刻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并坚守自我的信仰,侧面衬托出程婴坚强坚韧的品格。
在庄姬夫人决定送程婴离开之时,她在原有服装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件暗红色的宽大长袍,这件服装的用意一是在于增加整体服装的量感,为掩饰她已经生产的事实做掩护,二是对于影射庄姬夫人悲壮牺牲的命运做下铺垫,同时当这一刻真正发生的时候,当庄姬夫人倒在血泊之中,她的鲜血与这红色的衣服连成一体,这大面积的血色给观众以更加震撼和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观众对于庄姬夫人更加的肃然起敬。
五、结语
影片中服装和造型对人物的刻画和剧情的渲染不胜枚举,如屠岸贾在最初心事重重时每次都有着黑色厚重铠甲般的穿着,以及他在消灭了敌人后心态放松渐渐鲜艳与轻便起来的服装。
又如程婴几十年卧薪尝胆,战战兢兢的压抑生活,从而以深色为主的着装,无一不体现着服装和造型起到的功不可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元庆.服装色彩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华梅.服饰社会学[M].北京:中纺织出版社,2005.
[3]刘宏球.电影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董瑞峰.影视精品读解[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5]朱松文.服装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