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马克思曾告诫他的同代人及后人,以往的哲学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技术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改变世界的强大武器。在当今一个资源有限、存在竞争甚至争夺的环境里,任何民族若想实现发展,特别是那种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不讲求科学技术,不能不讲求战略或策略,同时还要配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软科学是为了更好、更科学、最优化地改变世界而出现的,她也将为此使命而存在。关于战略及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是软科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创新是实现人性化发展、塑造人工自然与社会的核心模式。面向竞争和不断加速的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科技创新是其当代主流的实践活动,也是当代主流话语中的主题词之一。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地探讨。

一、创新的战略观和管理观

战略作为人类思维的客体,主要是指全局性、前瞻性和决胜性的谋划;从行为视角看,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资源配置。战略观是一个共同体对战略目标、战略过程和手段等内容的总体认识,管理层及领导者的战略观又是这个共同体战略观的集中表现。

(一)战略观、管理观

我们首先对与战略相关或相近的一些词做简单的区分,从中也间接地表达战略观和管理观的内涵所具有的内容。

首先是战略与对策。专家考证战略 (strategy)来自于希腊词汇strategeia,意指"将军的才能或军队的运动",也就是说是对整个战场(时空)的资源配置;而对策或战术(tactics)则出自希腊语taktika,指的是遭遇敌人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含有针对性手段的意谓。

另一对概念就是战略与大战略(grand strategy)。大战略指广义的战略,就是指跳出局部领域来谋划取胜之道,常常涵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

还有一对概念是战略与策略:战略不同于策略,战略的指向是为了改变战略环境或者为了取胜或者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策略的指向是为了适应战略环境或者针对战略环境中的某些变量、某些情形,通过谋划资源安排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能多得固然好,首先要过得去。如果我们认可这样定义,策略无疑具有机会主义、个体化的色调。但保护自己是生命系统的天性,在遇到障碍、压力、挑战甚至威胁时,策略倾向往往是

人的第一反应。但如果不只是考虑到"有利",还要考虑更好的生存,人们必须策划自己的战略。策略不能等同于战略,最佳的策略也不见得就是战略;对于争取决胜的目标而言,战略必须优先或高于策略。因为策略不能保证走向决胜;一大堆策略也替代不了一个战略。影响未来和命运的是战略,策略一般是引导人们适应环境或他人的战略。关于迎接WTO的挑战,我们可以把其它国家所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汇成一集,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版本,从中也可挑选更适合的策略组合,但这绝不是战略。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策略,但更要谋划自己的战略。一个积极的战略观是激励共同体成员进取心、决胜心的思想源泉,定位,相对于先进国家是策略,相对于后进国家是战略。如果所有后进国家都采取"跟踪"方式,我们尚可以维持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有的后进国家集中力量,另辟蹊径地发展个别领域的科技和产业,那么它们就有可能获得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于是乎"跟踪"的策略实施下来,结果是我们既不可能获得相对于先进国家的竞争优势,且在一些领域,曾落后于我们一些国家正在超越我们。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策略。由于资源有限,策略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策略型创新模式,不可能使企业在此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大国、大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必须以形成决胜优势或至少形成可竞争的优势为前提。

管理观是人们对管理事务、问题、过程等主题的一般看法。管理概念带有相当大的统摄性、整合性,因而关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带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狭义的管理指内部控制,广义的管理指宏观治理。企业的创新战略管理,多用前者之涵义,而国家的创新战略管理则两个涵义都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总翻新意的问题很能反映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管理观,这就是技术和制度的关系问题。对于一个经济共同体,两者都是生存和发展的要素,不可或缺。历史地看,不存在孰轻孰重。但在共同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战略环境,不同的技术和制度以及制度的编码化、标准化就是两者互相渗透和影响的结果。所以,一个好的科技创新的战略观和管理观,不仅会针对共同体发展的实践情况来选择目标,配置权重和相应的资源,更能够适时升级战略管理平台,让技术、制度及其它创新发展要素更快地相互识别、更自由地组合、更充分地互动。

(二)科技创新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

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旨在拓宽科技发展的视野,端正创新理念,摆正共同体的位置,

引导共同体成员快速识别战略目标,形成贯彻执行模式,响应总部决策和指导,因应前端及环境的变化,疏通渠道,传导信息,协调各战略单元的行动,并根据战略实施的进展启动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机制。创新的战略管理必须以保证方向、保证执行、保证疏导、保证调控为指针。

(三)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必须遵循科技研究及研究成果产业化、社会化的逻辑

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既要遵循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一些创新的逻辑。

其一,原创优先。尊重发明发现的优先权,尊崇原创性,是科技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是知识产权法规处理有关事宜的基本取向。不能实现原始性发明发现的"战略"不应成为科技创新战略的主导,所以,像技术引进这样贸易性政策和策略,只能成为科技创新战略必要的补充。

其二,胜者全得。由于现在的科技开发投入成本越来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对新产品的市场成长规律研究越来越深入,科技新产品率先进入市场更容易获得相对的垄断权,于是谁先取得优先权,也就容易获得技术标准的创制权和市场垄断权,后来就会占有大部分市场。

其三,常规扩张与突变革命交替发展。科技创新同知识发展一样,有其常规发展、按照一定模式扩张的一面,也有在一定程度产生革命性巨变。常规发展的波及效应很少也很短,而大大小小的革命性创新有着很强的波及效应、次生效应,也就是会产生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小小的鼠标就是一个创新革命鲜明的小事例,它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破坏力"现在还没有释放完。

其四,路径依赖。科技创新虽然讲求推陈出新,但也以一些主客观条件为前提。原有的发明发现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成因,这些因素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路径依赖如果单是科技因素造成的,这只是一种"弱锁定",如果是科技、制度、产业、文化多重锁定,则是一种"强锁定"。李约瑟难题就是一种强锁定现象,被锁定的封建社会中国的科技发展很难跳出的原来轨道。

其五,增量决定存量,替代存量。知识具有未来性,具有向后的兼容和覆盖力,所以,知识的发展遵循着"增量替代存量、兼容存量,从而最后决定存量"的逻辑,所以,需要指出的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应关注知识的增量发展,重心也应放在增量方面,学习发达国家把主要资源投向活的知识,这才能使创新战略真正成为发展的先导。

其六,知识的非线性迭加。知识的总量不是按照线性模式迭加的,两个大学的知识加起来并不见得比一个大学多,图书馆的知识量也并非正比于馆藏书本的总量。企业的情形也如此,创新投入与回报不是线性对应的,竞争之激烈有时会导致企业的新产品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