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知识总结
岩土工程知识点总结
![岩土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5cca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2.png)
岩土工程知识点总结1. 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地基基础设计、地下水流动等内容。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2. 土壤力学2.1 土壤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和颗粒成分,土壤可以分为砂土、粉土、黏土和有机土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和力学性质。
2.2 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体积重、容重、孔隙比、含水率等。
这些参数影响着土壤的稳定性和水分运移。
2.3 土壤力学参数土壤力学参数包括内摩擦角、压缩模量、剪切强度等,这些参数用于描述土壤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参数。
3. 岩石力学3.1 岩石分类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3.2 岩石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吸水性等。
这些参数对岩石的稳定性和工程行为有重要影响。
3.3 岩石强度岩石强度是衡量岩石抵抗外力的能力,常用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岩石强度对岩石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地基基础设计4.1 地基类型根据地基承载形式和地质条件,常见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基,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4.2 地基勘察地基勘察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前提,通过采集土壤和岩石的资料,包括含水量、颗粒分析、荷载测试等,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4.3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加固或改良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灌注桩、沉桩和振动加固等。
5. 地下水流动5.1 地下水概述地下水是指土壤和岩石中饱含的水体,它对岩土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的流动性质主要受渗透系数和水头差的影响。
5.2 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描述了岩土中水分的渗透能力,是地下水流动方程中的重要参数。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岩石具有不同的渗透系数。
5.3 地下水压力地下水压力是指地下水对地下结构和地表的压力分布。
岩土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
![岩土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bc75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2.png)
岩土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岩土力学基础知识1. 土的力学性质土是由颗粒、空隙和水组成的多相介质,具有各向同性和非线性的特性。
土体的密实度、孔隙率、孔隙结构、水分状态、颗粒大小和形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土的力学性质。
2. 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系数土体中的水受到土颗粒和土体孔隙的约束,会产生孔隙水压力,这种压力作用在土体内外都会引起较大的影响。
孔隙水压力系数是表示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影响系数,通常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3. 土体的应力状态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内部的应力,主要包括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能够引起土体变形和破坏,孔隙水压力则会影响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土体的强度特性土体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的类型、含水量、密实度、孔隙结构、颗粒力学性质等。
通过室内外试验可以获得土的压缩特性、抗剪强度、固结性质等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土体的变形特性土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剪切变形。
土体的变形特性会影响到土的承载能力、变形模式、稳定性等。
二、岩土基础工程设计1. 地基地质勘察地基地质勘察是基础工程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勘察可以获取地下岩土层厚度、性质、承载能力、地下水位和水位压力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基础设计和工程施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土体的承载能力计算土体的承载能力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承载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土的类型、含水量、密实度、孔隙结构等因素,可以通过静、动力学试验获得。
土的承载能力是设计基础和选用地基类型的重要依据。
3. 土体的变形分析土体的变形分析包括地基沉降、变形模式、变形值等内容,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和现场观测等手段可以获得土体的变形特征和规律。
变形分析是衡量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考。
4. 岩土基础施工技术岩土基础的施工技术包括挖土、回填、打桩、支护等工序,需要根据地基情况、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01.注册岩土--土力学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第一章
![01.注册岩土--土力学重点知识笔记整理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c247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a.png)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1.1 土的形成1、工程上遇到的大多数土都是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
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土又可划分为更新世、全新世两类。
其中第四纪全新世(Q4)中晚期沉积的土,亦即在人类文化期以来所沉积的土称为新近代沉积土,一般为欠固结土(未完全固结的土,会有持续的沉降),强度较低。
表1 土的生成年代2、土的分类:第四纪土由于其搬运和堆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残积土(通常为粗粒土)、运积土(通常为细粒土)两大类;3、残积土:残积土是指母岩表层经风化作用破碎成为岩屑或细小矿物颗粒后未经搬运,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他的特征是颗粒粗细不均、表面粗糙、多棱角、无层理。
4、运积土:是指风化所形成的土颗粒,受自然力的作用,搬运到远近不同的地点所沉积的堆积物。
其特点是颗粒经过滚动和相互摩擦,颗粒因摩擦作用而变圆滑,具有一定的浑圆度。
5、根据搬运的动力不同,运积土又可分为如下几类: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泊沼泽沉积土、海相沉积土、冰碛土、风积土。
6、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次生矿物)、生物风化。
7、物理风化:岩石和土的粗颗粒受机械破坏积各自气候因素影响的作用,产生的矿物称为原生矿物(土颗粒/土块的大小发生变化,成分未发生变化)。
8、化学风化:岩石和土受环境作用而改变其矿物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也称次生矿物。
9、土的主要特点:碎散性、三相性、自然变形性(性质复杂、不均匀、各向异性且随时间变化)。
1.2土的三相组成1、土颗粒骨架构成的三要素:颗粒级配、矿物成分、颗粒的形状和比表面积。
2、土的粒组分类:表1-2土的粒组分类备注:1、摘自水利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属于粒径范围指该范围粒径占总颗粒50%以上;3、粒径级配分析方法:主要有:筛分法、水分法(比重计法)。
粗粒组应采用筛分法,细粒组应采用水分法;4、级配曲线:d10--有效粒径、d30--用于描述级配曲线的特征粒径、d50--平均粒径、d60--控制粒径(或限制粒径);5、不均匀系数Cu:Cu=d60/d10,(表征土颗粒的均匀性)(1)Cu=d60/d10,Cu越大、d60与d10的差距越大→土体越不均匀、级配曲线越平缓→故一般级配良好的土要求Cu≤5;→Cu≥5的土称为不均匀土,反之称为均匀土。
岩土力学知识
![岩土力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772fdfc1c708a1284a441c.png)
第三节岩体结构及其工程性质一.基本概念:1.结构面: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备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及不整合面等.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2.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块体,称结构体.3.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4.岩体结构: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与组合形成。
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
二.岩体结构特征:1.结构面的特征及性质(1)类型结构面的成因分类: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次生结构面,如下表所示:(2)特征:a.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产状与最大主应力作用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进而控制着岩体的强度。
如图β-结构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a) β为锐角,岩体将沿结构面产生滑动破坏(b) β为直角,表现为切过结构面,产生剪断、岩体破坏(c) β为0度, 平行结构而的劈裂拉张破坏b.结构面连续性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常用线连续性系数和面连续性系数表示.线连续系数(K):εa---各结构面长度之和;εb---完整岩石各段长度之和;K变化在0—1之间.K值愈大,说明结构而连续性愈好;当K=1时.说明结构面完全贯通.c.结构面的密度)是指结构面法线方向上单位测线长度交切结构面的条数(条/m);间距(d)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常用间距、线密度等指标表示。
线密度(Kd则是指同一组结构面法线方向上两相邻结构面之间的平均距离。
两者互为倒数关系。
即:结构面的密度决定了岩体的完整性和岩块的块度。
一般来说。
结构面发育愈密集,岩体的完整性愈差,岩块块度愈小。
进而导致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差,渗透性增强。
d.结构面的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可从侧壁的起伏形态和粗糙度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结构面侧壁的起伏形态可分为:平直的、波状的、锯齿状的、台阶状的和不规则状的几种,见下图。
岩土力学总复习
![岩土力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1a310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5.png)
岩土力学总复习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土体力学绪论第1章土体中的应力第2章地基变形计算第3章土压力理论第4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第5章土坡稳定性分析第二部分岩体力学绪论第1章岩块、结构面、岩体的地质特性简介第2章岩石(块)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第3章岩块(石)的变形与强度第4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第5章岩体的力学性质第6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7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第8章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符号说明:◆掌握(含记住)▲理解△了解第一部分土体力学绪论◆土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及土体的工程特性(与一般连续体相比)▲土体在工程建筑中的三种用途第1章土体中的应力§1.1 概述▲地基附加应力σz是引起地基变形破坏的根源§1.2 土体的自重应力(σcz)◆σcz的概念◆σcz的计算方法(含有地下水与不透水层的情况)§1.3 基底压力(p)与基底附加压力(p 0)◆p 、p 0的概念◆影响p 的因素有哪些?◆计算、的已知斜向偏心荷载竖向偏心荷载竖向中心荷载0p p e ⎪⎭⎪⎬⎫⎪⎩⎪⎨⎧⎭⎬⎫,P13式1-14要求记住。
§1.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σz )◆布氏解的假设前提及其适用范围◆局部荷载下σz 的影响因素◆矩形基础在⎪⎩⎪⎨⎧竖向梯形荷载竖向三角形荷载竖向均布荷载下σz 的计算其中注意B 边的取法与角点法、等效均布荷载法的应用◆条基均布荷载与三角形荷载下σz 的计算◆圆形基础均布荷载与三角形荷载下σz 的计算(前者r 范围,后者基底投影内)说明:σz 计算中,地基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若遇到,会给出表。
◆非均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集中现象与附加应力扩散现象及其概念第2章 地基变形计算§2.1 概述◆地基变形按成因的分类◆地基变形按计算原理的主要方法§2.2 分层总与法(应力比法)◆计算原理与主要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方法§2.3 规范法◆计算原理与计算步骤▲具体计算方法▲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含义△规范法的优点§2.4 相邻荷载对地基变形的影响▲采用分区后叠加法§2.5 e-lg σ法(考虑应力历史法)◆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变形计算中的压缩、再压缩与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e)的应用(公式不需死记)§2.6 弹性力学公式法(三向变形效应法)△一般了解§2.7 饱与粘性土的渗透固结▲渗透固结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一维渗透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固结方程的推导过程◆固结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固结层厚度(H)的取法第3章土压力理论§3.1 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土压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土压力的类型p0、p a、p p◆静止土压力的计算§3.2 朗肯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前提假设◆无粘性土、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填土分层、有地下水与表面有均布荷载情况下朗肯土压力的计算§3.3 库仑土压力理论◆基本假设◆无粘性土的库仑土压力计算原理△粘性土的库仑土压力计算原理◆坦墙的概念第4章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4.1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概念及剪切破坏本质与破坏条件△测定抗剪强度的常用方法◆掌握库仑公式的总应力法与有效应力法的表示方法◆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的公式法与图解法◆直剪试验条件对实际排水条件的模拟△孔隙水压力系数A、B的确定方法◆应力路径的概念及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应力路径的不同§4.2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概述◆地基破坏的基本模式、阶段与界限荷载◆地基承载力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概念§4.3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法◆临塑荷载公式法与临界荷载公式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极限承载力通式分析地基承载力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4.4 地基承载力的原位试验法与§4.5 地基承载力的经验法△一般了解第5章土坡稳定性分析§5.1 概述◆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5.2 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无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5.3 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瑞典)圆弧法的计算原理及确定滑弧圆心的技巧△毕肖普(圆弧)条分法的计算原理及设定圆心与分条的技巧◆掌握费伦纽斯法、毕肖普法与简化毕肖普法在计算原理上的区别△不平衡推力传递法与复合型滑面的土坡稳定性计算原理§5.4 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一般了解第二部分岩体力学绪论◆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工程)岩体的概念及其工程特性第1章岩块、结构面、岩体的地质特性简介§1.1 岩块的地质特性◆岩块及其结构的概念§1.2 结构面的地质特性◆结构面、软弱结构面与泥化夹层的概念▲结构面在岩体工程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1.3 岩体的地质特性◆岩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案§1.4 岩体的工程分类简介◆岩块的力学强度分类、RQD概念▲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中三项指标的含义第2章岩石(块)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2.1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空隙性中的n=n o+n c=(n a+ n b)+n c§2.2 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吸水率、饱与吸水率、饱水系数、软化系数与抗冻系数的定义及其与空隙性指标的关系§2.3 岩石的热学性质(不作要求)第3章岩块(石)的变形与强度§3.1 概述△岩块力学属性的基本类型§3.2 岩石(块)的变形性质一、单轴压缩下的变形◆岩块的变形阶段、机理及特征指标◆动荷载、蠕变荷载、弹性滞后、应变强化、回滞环、岩石的“记忆”、疲劳破坏与疲劳强度等概念▲荷载条件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二、三轴压缩下的变形△一般了解三、岩石的蠕变性◆岩石的蠕变、流动、长期强度、极限长期强度的概念◆蠕变类型、蠕变阶段的划分▲M、K、Bu蠕变模型及其本构方程、本构曲线§3.3 岩石(块)的力学强度◆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岩块三轴抗压强度(σ1m)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岩块单轴抗拉强度(σt)概念◆岩块抗剪强度(τf)概念及其按试验方法的分类§3.4 岩石(块)的破坏判据◆岩石破坏判据与强度理论的概念◆库仑—纳维尔判据与莫尔判据的基本原理◆格列菲斯判据与修正格列菲斯判据的本质及其区别第4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4.1 结构面的变形性◆结构面的法向刚度与剪切刚度的概念§4.2 结构面的力学强度(τf或c j、φj)△平直无充填结构面、粗糙起伏结构面、非贯通的断续结构面、具有软弱物充填的结构面4类结构面力学强度的主要特征第5章岩体的力学性质◆控制岩体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5.1岩体的变形性质△岩体变形的主要试验△岩体变形参数(E m、E me)的静力载荷试验法的确定原理△岩体变形的组成、类型及其特征◆岩体变形结构效应的概念§5.2 岩体的强度性质◆岩体剪切强度的概念及其分类与主要影响因素◆岩体抗压强度的结构面产状效应:公式法与摩尔图解法▲约翰图解法第6章岩体中的天然应力§6.1 概述◆天然应力与重分布应力的概念▲研究岩体天然应力的意义§6.2 岩体中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一般了解§6.3 岩体天然应力的量测▲量测原理§6.4 岩体中天然应力的估算不作要求第7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7.1 概述◆围岩与围岩应力的概念§7.2 围岩应力的计算◆无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洞壁处应力计算及λ的影响◆无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λ=1.0时围岩应力计算及其分布规律△(其它洞形洞壁处的σθ计算一般了解)◆无压圆形洞室塑性围岩的应力分带及求塑性圈半径的修正芬纳-塔罗勃公式的应用◆掌握有压圆形洞室弹性围岩的应力计算§7.3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的结构效应△弹性围岩与塑性围岩的位移计算▲围岩破坏区范围圈定的原理§7.4 围岩压力计算◆围岩压力的概念及其按形成机理的分类◆形变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冲击围岩压力的概念◆形变围岩压力的修正芬纳-塔罗勃公式的应用◆岩爆的产生条件§7.5 围岩抗力与围岩极限承载力◆掌握围岩抗力、抗力系数、单位抗力系数与围岩极限承载力的概念第8章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8.1 概述△一般了解§8.2 岩体边坡的应力分布特征◆应力分布特征△影响因素§8.3 边坡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分析简介(定性)▲掌握边坡岩体的变形类型与破坏类型△影响因素§8.4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步骤△一般了解§8.5 平面滑动型岩体边坡稳定性计算(平面问题)◆考虑地下水与地震荷载的单滑面岩坡稳定性计算原理与方法▲同向双平面滑动稳定性计算原理(含滑体内有与无结构面的情况)§8.6 楔形体滑动型岩体边坡稳定性计算(空间问题)▲楔形体滑动的稳定性计算原理。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023f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a.png)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规律,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
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1.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垂直方向外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者间接方法来进行测定,通常以MPa为单位。
抗压强度受到岩石成分和密度的影响,通常晶体颗粒越大、结晶度越高的岩石其抗压强度越高。
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拉伸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通常岩石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因为岩石在自然界中很少受到拉力的作用。
抗拉强度常常通过实验来进行测定,其数值对于岩石的岩石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切割或者剪切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剪强度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一般来说,岩石中存在着一定的位移面和剪切面,这些面的摩擦和滑移对于岩石的抗剪强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能力。
弹性模量也叫做“模量”,其数值越高,说明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对于岩石的岩石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破坏,其变形和破坏规律对于地质工程的设计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力学性质、结构、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1. 岩石的变形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其变形规律通常表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变形,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达到极限状态,无法继续承受力的作用。
2. 岩石的破坏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破坏,其破坏规律通常表现为压缩破坏、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
岩土力学知识汇总
![岩土力学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8e59de7524de518964b7d40.png)
1液限指数: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性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2液性指数: IL=(ω-ωp)/(ωL-ωp)。
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3塑性指数:塑性是表征粘性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IP,即IP=WL-WP。
过去的研究表明,粘性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和变形参数均与塑性指数有密切的关系。
4土的抗剪强度: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其数值等于土体产生剪切破坏时滑动面上的剪应力。
5岩石的长期强度:一种岩石既可发生稳定蠕变,也可发生不稳定蠕变,取决于岩石应力的大小。
超过某一临界应力时,蠕变按不稳定发展,小于此临界应力时,按稳定蠕变发展。
此临界应力叫长期强度。
6次生应力:指原岩体由于被破坏其应力平衡遭到破坏后应力发生重分布而产生的应力。
7岩石的RQD质量指标: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6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7应力集中:岩石开挖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造成应力重分布,使某些局部岩体应力增大。
8先期固结压力: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过最大的固结压力。
9分层总和法;是指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
这是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且常用的方法。
10崩塌: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向临空面突然崩落的现象10附加应力;是指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
是使地基失去稳定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
通常采用布辛涅斯克理论公式计算。
11蠕变:在常应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续而缓慢增长的现象11土的压缩系数;是土在有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在压力变化不大范围内,孔隙比的变化值(减量)与压力的变化值(增量)的比值。
12角点法:是利用角点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和应力叠加原理推求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的方法13被动土压力:挡土结构物向土体推移,致使侧压力逐渐增大至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它是侧压力的最大值。
岩土类知识点总结
![岩土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19bc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7.png)
岩土类知识点总结一、岩土工程基础知识(一)岩土工程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工程地质、地基和基础工程等方面的问题。
岩土工程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二)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变形特性、稳定性以及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各种工程问题。
主要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岩土工程地质调查、岩土构造、岩土地质灾害、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等。
(三)岩土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与地质学、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与基础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在工程实践中,岩土工程还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各个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岩石的性质和分类(一)岩石的组成和结构岩石是由矿物和岩石矿物、玻璃、胶结物等非晶体物质及空隙和裂隙组成的自然体。
根据岩石的结构和成因,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吸水性、孔隙度、渗透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岩石的性质和用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对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土壤的性质和分类(一)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度分布、密度、孔隙度、含水量、渗透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土壤的机械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的机械性质土壤的机械性质包括含水量、流变性、抗剪强度等。
这些机械性质对土壤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土壤的发育和分类土壤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气候、地形、岩石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土壤发育的差异,土壤可以分为成土土壤、淋溶土壤、碳化土壤、湿润土壤、干旱土壤等不同类型。
四、岩土工程地质调查和试验(一)岩土工程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地质调查是为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岩土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和地基基础条件等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册岩土专业土力学总结
![注册岩土专业土力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66a1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b.png)
注册岩土专业土力学总结
以下是为你总结的注册岩土专业土力学相关知识点:
1.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土的工程分类等。
需要掌握土的含水率、密度、比重、孔隙比、饱和度等物理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工程意义。
2. 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是指土在重力作用下能够透过水的能力,是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
需要掌握达西定律、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渗透力和渗透破坏的概念。
3. 土的压缩性: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是土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
需要掌握压缩试验、压缩指标的计算方法、土的压缩性分类和沉降计算。
4.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是土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
需要掌握库仑定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5. 土压力:土压力是指土体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压力,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需要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需要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确定方法和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7. 土坡稳定分析:土坡稳定分析是指分析土坡在重力、水压力等作用下的稳定性,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需要掌握土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圆弧滑动法和条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以上是注册岩土专业土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同时,还需要多做练习题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加深对土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岩土考试知识点总结
![岩土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19de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6.png)
岩土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岩土工程基础知识1. 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岩土工程是以岩石和土壤为对象的工程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岩石、土壤和岩土体等。
岩土工程的发展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质构造与岩土工程地质构造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的分类、地质构造的特点、地质构造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等内容。
3. 地层与岩土工程地层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地层的分类、地层的特点、地层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等内容。
4. 岩土物理性质岩土物理性质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内容,它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岩土体的物理性质等内容。
5. 岩土力学性质岩土力学性质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岩石的力学性质、土壤的力学性质、岩土体的力学性质等内容。
6. 岩土地基基础岩土地基基础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基基础的分类、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内容。
7. 岩土边坡稳定岩土边坡稳定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边坡的形成原因、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边坡的稳定性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改善等内容。
8. 基坑与支护基坑与支护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基坑的分类、基坑的开挖、基坑的支护等内容。
9. 地下水与岩土工程地下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地下水的特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的控制等内容。
10. 岩土灾害与防治岩土灾害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岩土灾害的分类、岩土灾害的预防、岩土灾害的治理等内容。
11. 岩土工程案例岩土工程案例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一些成功的岩土工程案例,如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内容。
二、岩土勘察与试验1. 岩土勘察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勘察的目的、勘察的方法、勘察的程序、勘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2. 岩土试验岩土试验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试验的程序、试验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岩土知识梳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
![岩土知识梳理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322a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5.png)
第1篇一、引言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地质、力学、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为了提高对岩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对岩土基本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岩土分类1. 岩石分类岩石根据其成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岩浆岩:包括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 变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碎屑岩:如砂岩、砾岩等;- 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特殊岩石:如盐岩、石膏等。
2. 土体分类土体根据其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砂类土:如砂、砂砾等;- 黏性土:如粉土、黏土等。
三、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 岩浆岩类- 火山熔岩: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 火山碎屑岩: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2. 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3. 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四、结论通过对岩土知识的梳理总结,本文对岩石和土体的分类、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掌握岩土知识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岩土知识,为我国岩土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第2篇一、引言岩土工程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领域,涉及岩体和土体的性质、稳定性和工程应用等方面。
通过对岩土知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于实际工程中。
本报告将从岩土的基本分类、岩体和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常见岩土工程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岩土考试知识点
![岩土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3feb9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4.png)
岩土考试知识点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地质、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准备岩土考试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一、土力学基础知识1、土的三相组成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固体颗粒是土的骨架,水和气体则填充在骨架的孔隙中。
了解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对于分析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密度、重度、含水量、孔隙比、孔隙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土的渗透性土中水的渗透规律是土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达西定律描述了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4、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压缩变形。
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是衡量土压缩性的重要指标。
二、岩石力学知识1、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密度、孔隙率、吸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岩石的力学行为有一定影响。
2、岩石的强度特性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岩石的强度与岩石的类型、结构、风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3、岩石的变形特性岩石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三、地基基础工程1、浅基础的设计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需要考虑地基承载力、基础埋深、基础尺寸等因素。
2、桩基础的设计桩的类型、桩的承载力计算、桩的沉降计算等是桩基础设计的关键内容。
3、地基处理方法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预压法、复合地基等,要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果。
四、边坡工程1、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等,能够评估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
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地震等。
3、边坡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护坡、锚杆(索)等的设计与施工。
五、地质勘察1、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勘察方法包括钻探、坑探、物探等,以及各种原位测试方法。
3、地质报告的编制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勘察成果。
六、地下水1、地下水的类型根据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岩土入门知识点总结大全
![岩土入门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4231e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a.png)
岩土入门知识点总结大全1. 岩石与土壤的工程性质岩石和土壤是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它们的工程性质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影响。
岩石通常由矿物、岩屑和胶结物组成,其工程性质包括强度、变形特性、渗透性等。
土壤是由颗粒、有机质和水泥质等物质组成,其工程性质包括土粒分布、密实度、压缩性等。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工程性质有助于进行地基处理、支护结构设计等工作。
2. 地层与地质条件地层是指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分布状态和组合结构,地质条件则包括地质构造、断裂、岩层倾角等因素。
地层和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地质灾害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地层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3. 岩土勘察方法岩土勘察是为了获取地下岩土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室内试验分析等。
野外地质调查是通过地貌观察、钻孔勘探、取样等方式获取地质信息;室内试验分析则通过对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工程性质的试验分析来获取相关数据。
岩土工程师需要掌握勘察的方法和技术,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4.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主要包括改良地基、加固地基、添土等方法。
改良地基包括碾压加固、灌浆加固、预应力加固等技术,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
添土是指在原地基上增加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5.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开挖地下开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工程活动,主要包括隧道开挖、基坑开挖等。
在地下开挖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水、地下岩土的稳定性、支护结构设计等问题,以确保地下开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 地下水问题地下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它会对工程稳定性、承载能力、排水等产生重要影响。
岩土工程师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状态、水文特征和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以便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7.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指地震、地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程建设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岩土工程师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需要掌握地质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预防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
岩土专业知识点总结
![岩土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8e92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2.png)
岩土专业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土力学是岩土工程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土体的应力、应变、变形和强度等性质。
在土力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土体的工程分类。
根据土体的成因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土体分为砂、粉砂、粘土、淤泥四种基本类型。
根据土粒间的亲密度和水分状态,可以将土体分为干土、湿土、饱和土、过饱和土四种状态。
2. 土体的物理性质。
包括土体的密度、孔隙比、含水量等基本物理参数,这些参数是计算土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基础。
3. 土体的应力分布。
了解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传递规律和应力分布特点,可以为地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4. 土体的应变和变形。
了解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变和变形规律,可以为岩土工程的计算和分析提供依据。
5. 土体的强度和破坏。
土体的强度和破坏特点是土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强度等力学性质。
二、地基工程地基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
在地基工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地基基础的类型。
地基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浅基础主要包括承台基础、地板基础、隔离基础等,深基础主要包括桩基础、井筒基础等。
2. 地基设计的原则。
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基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地基与地表建筑的相互影响以及地基的施工和维护问题等。
3. 地基工程的施工。
地基工程的施工包括地基基础的开挖、浇筑、固化等一系列过程,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环境,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和材料。
4. 地基基础的监测和维护。
地基基础施工后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地基安全可靠。
三、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层性质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
在地质工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地质构造的特点。
地质构造包括地壳的形成、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化规律等,了解地质构造的特点对地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力学
![岩土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4eb22a3169a4517723a316.png)
1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2塑性指数: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之差,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
3岩体: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4结构面: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
5泥化夹层:含泥质的原生软弱夹层经一系列地质作用演化而成的,它多发生在上下相对坚硬而中间相对软弱的刚柔相间的岩层组合下。
6软弱结构面:岩体中具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带(层)与两盘岩体相比具有高压缩和低强度的特征,在产状上多属缓倾角结构。
7蠕变:岩石在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且应力保持不变时,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8饱水系数: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之比。
9软化系数: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的比值。
10风化系数:风化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新鲜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11离子交换:黏粘表面扩散层中的离子与空隙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被吸附的离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的离子进入扩散层。
12凝聚作用:颗粒之间相互结合的作用。
13分散作用:颗粒之间相互分离的作用。
14触变作用:当黏粒发生凝聚,如果受到震动、搅拌、超声波、电流等外力作用时,往往会产生液化或由凝聚状态过渡到溶液或悬液状态,当这些外力消失后又重新凝结。
15陈化作用:有触变性的土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消失原来的触变性。
16松弛:岩石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应变保持恒定时,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
17自重应力:在修建建筑物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有效重量引起的应力。
18附加应力:建筑的修建而在基础底面处产生的增加的压力。
19土的抗剪强度:土受到外力作用以后,土粒间发生滑动,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或土发生剪切破坏时,在剪切破坏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20固结度:前期固结压力Pc与目前途的自重应力Po之比。
21剪胀作用:在法向应力较小的情况,在剪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剪胀,即结构面相对滑动时,由于结构面上的突起体的影响,结构面沿突起体斜面上开张开、发生膨胀的作用。
岩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岩土力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9803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f.png)
一、岩土力学基础1. 岩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岩土力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岩土力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岩石力学和土力学领域,包括岩石力学中的强度理论、地压理论以及土力学领域的固结理论和渗流理论等。
20世纪以来,随着岩土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岩土力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2. 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岩土体的力学行为以及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等。
岩土力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岩土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如地基基础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岩土体工程等。
3. 岩土力学的应用价值岩土力学的研究成果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岩土力学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岩土力学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岩土材料力学性质1. 岩土材料的分类岩土材料主要包括岩石和土壤两大类。
岩石是由矿物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土壤是由矿物颗粒、有机质、水和气体混合而成的多相系统,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2. 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度、含水率、渗透性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3. 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压缩强度等。
这些力学性质是岩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基本反应。
4. 岩土材料的蠕变性质岩土材料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蠕变变形,即在一定条件下,岩土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受力后会继续发生变形,这种变形是渐进的和不可逆的。
1. 岩土体的形成与变形岩土体是由岩石和土壤组成的复杂多相体系,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如压缩变形、拉伸变形、剪切变形等。
岩土体的变形是由岩土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岩土体的强度特性岩土体的强度特性是指岩土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afcf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a.png)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岩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土壤和岩石在受力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
在工程实践中,岩土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它为我们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岩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土体力学性质土体力学性质是指土壤在受力作用下具有的特点和变化。
其中最基本的性质包括固结性、密实性、抗剪强度和渗透性等。
固结性描述了土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能力,密实性与土体的颗粒排列和间隙大小有关,抗剪强度表示土体的抗剪性能,而渗透性则揭示了土体的液体和气体传递特性。
二、岩石力学性质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岩石通常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但其力学性质也会受到岩石类型、含水量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可以为岩石工程设计和岩体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三、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尺寸和承载能力等参数。
通过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可以有效地分散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四、边坡和挡土墙稳定性分析边坡和挡土墙是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它们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岩土力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评估边坡和挡土墙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加固和防护措施。
稳定性分析涉及到土体抗剪强度、土体侧压力、水分和渗透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五、地震工程地震是造成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震工程旨在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岩土力学在地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涉及地震力对土体和岩石的影响、土体动力学响应和地震液化等问题。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地震工程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指导。
结语岩土力学基础知识对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必备的。
本文介绍了岩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土体力学性质、岩石力学性质、地基基础设计、边坡和挡土墙稳定性分析以及地震工程等方面。
岩土力学知识总结(DOC)
![岩土力学知识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e26e65c1c708a1294a4433.png)
岩土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工程类型的多样性;材料性质的复杂性 ;荷载条件的复杂性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复杂性 ;相互作用问题为尽可能求得问题的可靠解答,人们的追求与选择大致有三个梯次,退而择之。
建立严格的控制物理方程-严格精确解基于假定建立较为精确的控制物理方程-近似理论解必要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得到的控制物理方程(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寻求数值解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Characteristics Line Method ,CLM)。
极限分析法(Limit Analysis Method,LAM)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包括土体应力变形、固结有限元及渗流有限元;离散单元法(Discrete/Distinct Element Method,DEM);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 DDA);岩土参数反分析法(Back Analysis Method ,BAM);三个常用软件应用(显式有限差分方法差分的拉格朗日法FLAC3D,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通用分析软件的ABAQUS,基于离散元方法的PFC )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掌握每种方法的数学力学原理,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2)弄清每种方法对岩土体材料模型及其参数的要求;(3)弄清每种方法对岩土体材料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参数的要求,包括岩石块体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4)分析岩土体是否存在渗流和与水的相互作用或其它耦合问题(5)分析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荷载特征等,确定模拟思路,正确建模;(6)对于反演分析,要研究和分析已知数据,明确待求未知量,选择恰当方法。
对于土体,滑移线理论、极限分析理论与力的极限平衡理论同属极限状态理论的范畴,都是求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解答的理论方法。
这些理论方法都是假定分析对象服从库仑材料破坏准则,求解时不考虑材料到达极限状态的过程,即不考虑材料的具体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求得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的解答,但他们各自求解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工程类型的多样性;材料性质的复杂性 ;荷载条件的复杂性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复杂性 ;相互作用问题为尽可能求得问题的可靠解答,人们的追求与选择大致有三个梯次,退而择之。
建立严格的控制物理方程-严格精确解基于假定建立较为精确的控制物理方程-近似理论解必要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得到的控制物理方程(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寻求数值解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Characteristics Line Method ,CLM)。
极限分析法(Limit Analysis Method,LAM)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包括土体应力变形、固结有限元及渗流有限元;离散单元法(Discrete/Distinct Element Method,DEM);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 DDA);岩土参数反分析法(Back Analysis Method ,BAM);三个常用软件应用(显式有限差分方法差分的拉格朗日法FLAC3D,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通用分析软件的ABAQUS,基于离散元方法的PFC )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掌握每种方法的数学力学原理,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2)弄清每种方法对岩土体材料模型及其参数的要求;(3)弄清每种方法对岩土体材料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参数的要求,包括岩石块体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4)分析岩土体是否存在渗流和与水的相互作用或其它耦合问题(5)分析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荷载特征等,确定模拟思路,正确建模;(6)对于反演分析,要研究和分析已知数据,明确待求未知量,选择恰当方法。
对于土体,滑移线理论、极限分析理论与力的极限平衡理论同属极限状态理论的范畴,都是求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解答的理论方法。
这些理论方法都是假定分析对象服从库仑材料破坏准则,求解时不考虑材料到达极限状态的过程,即不考虑材料的具体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求得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时的解答,但他们各自求解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
力的极限平衡理论假定土体为理想刚体,依据于经典静力学中刚体平衡理论推求极限状态解答,简称为极限平衡法。
该方法最为人们所熟悉,其突出优点是简单,应用广泛。
例如,经典土压力计算理论,假定滑动面的土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等。
极限分析理论假定土体为弹性-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强度包线为直线且服从正交流动规则的标准库仑材料。
当作用于土体上的荷载达到某一数值并保持不变时,土体会发生“无限”塑性流动,则认为土体处于极限状态,所对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极限分析理论就是应用虚功率方程推导弹性-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的普遍定理-上限定理(求极限荷载的上限解)和下限定理(求极限荷载的下限解)求解极限荷载的一种分析方法,称为极限分析法。
土力学中的滑移线理论是从经典塑性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假定土体为理想刚塑性体,强度包线为直线且服从正交流动规则的标准库仑材料。
滑移线理论是基于平面应变状态的土体内当达到“无限”塑性流动时,塑性区内的应力和应变速度的偏微分方程是双曲线这一事实,应用特征线理论求解平面应变问题极限解的一种方法,称为滑移线法。
在平面应变问题中,都有两个正交主应力,将各点主应力方向连续地连接起来就是主应力迹线。
土体处于屈服状态时,每一点都存在一对剪破面,即面和面,将平面上各点剪破面连续地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两族曲线,称为滑移线(或滑动线)。
滑移线上一点的切线就是该点的滑动面方向右端项分子分母同时为0,左端的导数值不定, z=z(x)称为特征线。
特征线的方程组:方程组是曲面方程,仍难以求得解析解,只能沿着曲面方程的特征线才能求得解答,因此称为特征线法。
比较滑移线的定义与此处的特征线方程,可知此处数学上的特征线就是物理概念上的滑移线。
应用特征线法求解极限荷载时必须首先根据滑移线性质构造应力场。
根据滑移线的定义,可推得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滑移线上的剪应力等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极限状态),滑移线网与屈服准则有关。
两族滑移线的夹角与内摩擦角 值有关,粘聚力c 不影响滑移线的两族滑移线的夹角和形状,而土体自重 影响滑移线网的形状但不影响两族滑移线的夹角。
()dz tg dxθμ=2[sin()cos()]cos d tg d dx dz γσσϕθαϕαϕϕ⋅=+沿一条滑移线的积分常数相同,因此:沿一条滑移线上的变化与的变化呈比例,的变化(滑移线的曲率变化)愈大相应的变化也愈大;如若某段滑移线为直线,则该直线段滑移线上的,值和应力分量均为常量。
两条族被两条族滑移线所切割的两滑移线段转角相等,同理两条族被两条族滑移线所切割的两滑移线段转角也相等(Henky第一定律)。
若沿某一滑移线移动,在交叉点处的另一族滑移线的曲率半径的变化(Henky 第二定律)沿一条滑移线的积分常数相同,因此:沿一条滑移线上的变化与的变化呈比例,的变化(滑移线的曲率变化)愈大相应的变化也愈大;如若某段滑移线为直线,则该直线段滑移线上的,值和应力分量均为常量。
两条族被两条族滑移线所切割的两滑移线段转角相等,同理两条族被两条族滑移线所切割的两滑移线段转角也相等(Henky第一定律)。
若沿某一滑移线移动,在交叉点处的另一族滑移线的曲率半径的变化(Henky 第二定律)。
特征线方程组的差分解法:依据问题定性作出较密的滑移线网格;逐点进行一次差分计算后,再在前一次差分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逐次迭代计算,在滑移线理论中,由于假定土体符合莫尔库仑准则,是理想弹塑性或刚塑性体,故不涉及具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所以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是求解极限平衡问题时的解答。
同时由于难以求得应力平衡方程的解析解,基于应力平衡方程是双曲线型方程其几何上的特征线就是物理上滑移线,从而求得极限平衡解答。
因为最终是用数值方法求解,故解答是近似解对于非均匀土体(符合本方法的基本假定),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可以近似应用,但由于基本方程是假定均质条件下推导的,应用特征线求解时相应区域的参数要随之变化,界面处特征线将发生偏转,因而只能说可以近似应用。
对于复杂应力条件和复杂边界条件等问题,用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求解目前尚存在困难。
当前岩土材料的滑移线理论都采用经典塑性理论中的关联流动法则,由此得出应力特征线与滑移线一致。
而试验得知,岩土材料并不一定服从关联流动法则,因而应力特征线与滑移线可能不重合。
广义塑性力学的出现,从理论上证明了塑性势面与莫尔库仑屈服面之间成一定的角度,因而应研究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来研究滑移线(进行中)。
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用于求得某些问题的数值解是其重要的方面,并且尚应继续深入研究并扩大应用范围。
滑移线理论与特征线方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经常用于对某些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判断,因而其基本概念有着广泛应用。
极限分析理论假定土体为弹性-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强度包线为直线且服从正交流动规则的标准库仑材料。
当作用于土体上的荷载达到某一数值并保持不变时,土体会发生“无限”塑性流动,则认为土体处于极限状态,所对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极限分析理论就是应用弹性-理想塑性体或刚塑性体的普遍定理-上限定理(求极限荷载的上限解)和下限定理(求极限荷载的下限解)求解极限荷载的一种分析方法,称为极限分析法。
1、在岩土工程问题中,一般都是根据已知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材料力学参数来求解区域内的应力、位移分布等这种分析过程通常称之为正分析。
2、反分析根据已知的系统模型和系统响应来反演系统参数或根据已知的系统参数和系统响应来推求系统模型前者又称为参数识别,后者又称为模型识别。
对于参数的识别和估计,实际上都应隶属于系统识别的范畴。
3、由工程基本情况确定几何条件、荷载条件、边界条件;通过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确定地质条件、本构模型、力学参数等;通过解析法、半解析法或数值法,求解结构或岩土介质的物理量(如应力、应变等)。
正(演)分析反(演)分析则是利用工程中的实测值〔如应力、孔压、位移等),通过数值试算确定岩土介质的参数,或是本构模型。
故反演可分为模型参数反演和具体模型识别;参数反演为主要研究对象4、反馈分析是综合原型观测资料正分析和反演分析的成果,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或归纳总结,从中寻找某些规律和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去,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目的。
难度但随着计算理论和计算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数值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快速及时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已成可能。
按反馈的对象分为:设计、施工和运行等方面。
5、位移反分析法可分为解析法和数值法。
a)解析法根据系统响应与待估参数之间的显示表达式,直接得出待估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从而直接基于系统响应得出待估的参数值b)但是由于实际工程中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一般很难用显式来表示系统响应与待估参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只适宜求解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下的线弹性和线粘弹性等问题。
c)在复杂岩土工程中,使用较广泛的是数值法。
6、数值法,解决复杂工程形态和非线性问题,对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7、数值法就其求解过程、是否考虑力学参数的非确定性、是否利用神经网络等智能方法又可做进一步分类。
比如就数值法的求解过程而言,它又可划分为逆解法(逆反分析)、直接法(正反分析)、正反耦合法、图谱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法⏹直接法是把参数的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目标函数的寻优问题,直接利用正分析的过程和格式,通过迭代最小误差函数,逐次修正未知参数的试算值,直至获得“最佳值”。
⏹这类方法采用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与正分析完全一致,具有很宽的适用范围⏹逆反分析是采用与正分析相反的解析过程,利用数学方法直接反推得到逆方程,从而解得待求反演参数:如初始地应力参数或其它力学特性参数等。
⏹显然,该法要求量测的位移数据个数不能少于欲求未知量的个数,且当量测得到的位移数据个数大于欲求未知量个数时,需采用优化的方法以期求得最佳值。
⏹优点是计算速度快,可一次求解出所有待定参数,但仅适用于线弹性等问题。
⏹逆反分析是采用与正分析相反的解析过程,利用数学方法直接反推得到逆方程,从而解得待求反演参数:如初始地应力参数或其它力学特性参数等。
⏹显然,该法要求量测的位移数据个数不能少于欲求未知量的个数,且当量测得到的位移数据个数大于欲求未知量个数时,需采用优化的方法以期求得最佳值。
⏹优点是计算速度快,可一次求解出所有待定参数,但仅适用于线弹性等问题⏹优化反分析是首先假设待求参数的值,然后利用正分析方法计算系统响应,将系统响应计算值与实测值按照一定的比较原则进行比较(该比较值常被称为误差函数),并使用一定的方法对此比较值进行优化,直到得出满意的参数解。
⏹该法可利用现有的正算程序,适应性强,适用于线性及各种非线性的复杂岩土问题的反分析,不足之处在于计算时间长,计算前需给出各待定参数的取值区间和试算值,且当欲求未知量较多时,收敛速度慢,解的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