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实词活用现象

4、名词前有副词修饰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非其夫人所织则不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名词前后用“而”连接,连接动词 或修饰性状语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C、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动词用作名词
• 动词 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 法
四、数词活用作动词
• A、六王毕,四海一。 • B、固知一死生为虚妄,齐彭殇为妄作。 • C、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孰能一之?
形容词可作谓语,但一般不能带宾语 1、如果形容词后带有宾语,并且是该形容词 所支配的对象,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的一般用法。 A、素善留候张良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2、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表示一种变 化过程,该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A、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焉用亡郑以陪邻?民之厚,君之薄也。
2、形容词受动词、介词支配作宾语时,活用作名 词 A、举贤授能 B、而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 C、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3、形容词放在主语位置时,一般用作名词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知否知否,就是绿肥红瘦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二)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1、动词在“其”“之”之后作中心词时, 活用作名词。
•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B、盖其又深,其至又加少焉 •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E、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词的活用(全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可以遇到词类活用,那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呢?怎样才能词类活用呢?就高三复习而言,归纳总结极其重要.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古汉语词类活用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怎么样”的意思。 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能带宾 语活用为使动。 语活用为使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今以钟磬置水中,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将军披坚执 例如:将军披 执锐。 兼有百花之长而各去其 而各去其短 兼有百花之 而各去其短。 欲往投之。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 旧,欲往投之。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 可使在山。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在山。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操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文言文词类活用_文档1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 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 活用。
常见的现象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 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用作主语或宾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出现在 动词的位置,当动词用。
1、一狼洞其中 2、不能名其一处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 《口技》名: 带宾语“其一处”,名词活用做动词,说出。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妇抚儿乳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 《口技》 室铭》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腰白玉之环 7、狼不敢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 《岳阳楼记》 守(太守) :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隧:名词用作动词, (从柴草中)打洞。
《狼》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1、故自号曰醉翁也 12、皆指目陈胜 13、天雨墙坏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14、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 ,驱使。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17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
《核舟记》 袍敝衣: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 《送东阳马生序》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 18、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
破衣服。
1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数词活用为动词: 6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 (数词用作动词) :行千里。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在句子中具 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

【文言文】文言文“词类活用”词汇总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作、制:措施、制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④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实战演练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畜____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进__退______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捕______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谗__、__讥____ (5)而其见愈奇____见_____ (6)不敢复有株治___株__治____ (7)追亡逐北,流血漂橹__亡__、__北__ (8)司马子反渴而求饮__饮______ 规律和特点: 一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
饭:吃饭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 国也》)
王:称王
规律: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否定词等副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 动词
a.两个名词连用时其中的一个名 词
b.名词后带宾语 c.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主要是:动宾、主谓)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4、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穿 规律:
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敲鼓
6、江水又东 (《水经注》)
名作动,向东流
规律: 名词在代词前或名词在副词后,名词
活用为动词。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 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 ③ 良庖岁更刀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 位
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 词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亲眼,亲耳)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 用心一也
专一(形容词)
• 而或长烟一空 全(副词)
1、数词——名词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
(鼓、锣:打鼓、敲锣)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 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之四

让
让郑成为疆界
动词 拔剑撞而
破 之(代玉斗)
使
使玉斗破
形容词 因人之力而 敝 之
使
使秦穆公受损17 害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规律总结:
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 一,就是看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
成为“使(让)+ 宾 + 动词”的格式。
例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苏洵《六国论》)
例句中的“却”是不及物动词,后 面带了指代“秦”的宾语“之”, “却”就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 (之)退却”。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之四
三、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现象
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判定其是否活用。
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 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 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或主语中心词,宾语中 心词的位置。
追亡逐北 亡:逃亡——逃亡的人 北:败北——败北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
爱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规律
1、 形容词带宾语时,活用为动词 。 2 、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
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
巩固练习:先划分句子主干,判断下
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一文说清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

一文说清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主要有: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晋军函陵”中的“军”是驻扎的意思,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中的“奔”是飞奔的马,属于动词活用为名词。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是变直的意思,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积善成德”中的“善”是善行,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 数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是统一的意思,属于数词活用为动词。
6. 使动用法。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使……灭亡,属于使
动用法。
7. 意动用法。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认为……美,
属于意动用法。
以上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掌握这些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c.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c.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d.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d.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e. 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f.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f.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g.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 g.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 h. 两个重叠使用的后一个名词
①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所馆 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居住的馆舍 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 中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 在别人所捕捉的鱼的肚子里。 在别人所捕捉的鱼的肚子里。
动 词
动词 活用为 名词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动词 活用为 名词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为:到的人。 译为:到的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译为:埋伏的人(伏兵)。 译为:埋伏的人(伏兵)。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时前边有“ 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①(之,其) +动词,②动词做主语或者宾语】 动词, 动词做主语或者宾语】 动词 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翻译时,在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左右欲刃相如。 欲刃相如 ②左右欲刃相如。 假舟楫者, 能水也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云青青兮欲雨 ④云青青兮欲雨 规律二: 名词放在“ ”“可”“欲 规律二: 名词放在“能”“可”“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 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 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 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 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旧友
B.亲旧知其如此
形容词作名 :红花
C.公输盘之攻械尽
D.落红不是无情物
课堂小结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握着锐利。 (意思别扭,有问题) 1.初译句义
形容词活用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披、执,动词。坚、锐, 形容词。
2.区分词性 3.划分成分 4.确定活用 5.明确句义
•句中有主语、谓语、宾语。 •形容词不能作宾语,须活用 为名词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敬请关注
2607159237@
youyicongshu100
•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铠甲, 握着锐利的武器。
课堂小结
初中文言文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梳理
1、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 2、此皆良实 良:善良的人。 实:忠实的人。 《出师表》 3、温故而知新 故:旧知识。 新:新知识。 《<论语>十则》 4、众妙毕备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处。 《口技》 5、二男新战死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石壕吏》 6、亲旧知其如此 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五柳先生传》 7、百废俱兴 废:形容词用作名词,废弃的事。 《岳阳楼记》 8、落红不是无情物 红:形容词用作名词,花。 《己亥杂诗》 9、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愚公移山》 10、义不杀少而杀众 义:少数人。 众:多少人。 《公输》
主语:废——形容词
百废具兴
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 的事业
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 (人)差的(人)
知识讲解
•谓语动词:温、知 •宾语:故、新——形容词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的体会 •主语:吾与汝 •状语:毕力(用全力) •谓语:平(铲平) •宾语:险——形容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优翼 微课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情境导入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厌弃旧的事物。“新”“旧” 作名词,译为“新的事物”和“旧的事物”。 扶危济贫--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贫穷的人。 “危”“贫”译为“有危难的人”和“贫困的人”。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老”“贫”译为 “老人”和“穷人”。
成语积累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情况下,形容词因 表达的需要,临时改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 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这种现象在语法上, 我们称之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知识讲解
主语:妙——形容词
众妙毕备
形容词作名词:妙处 主语:优劣——形容词 谓语:得所
形容词 形容词 作主语,, 作主语 活用为 活用为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形容词 作主语 , 作宾语, 活用为 活用为 名词 名词
•主语:省略(汝) •谓语:义、杀、杀 •宾语:少、众——形容词
义不杀少而杀众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 多数人
实战演练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选出词类活用不同类别的一项:( C)形容词作名
A.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 善良忠实的人 形容词作动 词: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