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编码:082820091总学时:40 学分:2.5适用对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城市规划原理》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 本课程要求掌握详细规划对城市局部地区功能、结构、空间、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划专业术语和详细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以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为主要核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方案构思、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同时能够了解、分析和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贸区等其它局部地段)的详细规划,从而达到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住宅区概论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 掌握住宅区的涵义及分类。
1-2了解住宅区的产生背景1-3了解住宅区的发展历程1-4了解住宅区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点:住宅区的邻里单位。
第2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掌握住宅区规划的一般原则。
2-2 了解生态社区的概念及常用生态技术。
重点:住宅区的生态优化。
难点:住宅区常用生态技术。
第3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3-1 掌握住宅区的设施分级概念。
3-2 掌握住宅区的主要设施的服务半径。
3-3 掌握住宅区的主要设施的位置要求。
3-4 分析住宅区规划方案或对实例进行结构分析。
重点:住宅区用地规模及配置、设施分级。
难点:分析住宅区规划方案或对实例进行结构分析。
第4章:住宅区的空间构成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4-1 掌握外部空间的特征。
4-2 掌握外部空间组织的一般方法。
4-3 掌握住宅区建筑群体组合的一般方法。
重点:住宅区建筑群体组合的一般方法。
难点:实例解析。
第5章:住宅区交通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 了解住宅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变迁。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内2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城市及城市规划研究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
在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了城市规划理论知识和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和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动态,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获得当前城市规划领域重点和热点问题、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的有关信息,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学生思考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采用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由多名(包括外聘教师)主讲,介绍各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见解。
根据需要采用讲课、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讨论会等多种教学形式。
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四、试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根据每年国内外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拟定的教学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的发展;人居环境与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研究;城市经济研究;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技术研究;城市交通研究等。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1)、(2)密切相关,并由于城市规划学科的跨学科特点,与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联系紧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为各专题讲义,参考资料由各主讲教师自定。
八、任课教师。
城市规划原理(I) 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I)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204Z10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I) /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I)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城市规划概论适用专业:城乡规划教材:1.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教学参考书:2. 陈友华、赵民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城市规划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城市规划原理(I)是城市规划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城市与城乡规划相关概念与思想发展,掌握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的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城市与城乡规划相关概念;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及其趋势;城乡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力;分析、采取正确态度的应对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前瞻预测能力。
素质:建立城市-区域-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的素质。
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程考勤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学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设置是在涵盖“城市规划原理”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导入近年来城市科学与规划有关的重大进展,尝试以城市演化规律为纲,有机地将城市规划学科中有关的内容有机地系统连接起来。
该课程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第二部分重点是讲解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城市规划工作的步骤与阶段划分;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城市性质与类型、城市人口以及城市用地问题;第四部分重点是城市的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第五部分重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第六部分重点是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和城市规划中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七部分重点是居住区规划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建筑群规划;最后一部分阐述城市规划的实施的有关问题。
In arranging teaching content, this lesson covered the main part of urban planning, and introduced most important and advanced developing about urban science and planning science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urban developing rules, the lesson tried to integrate various urban planning parts. In arranging teaching steps, this lesson found “new” and “deeply” knowledge as possible in theory, capacity of practice would be strengthen as possible in practice.The entitle lesson were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taught students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of city and urban science. The methods and content of urban planning were emphasized in the second part.The nature and kind of city were discussed in the third part, furthermore including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landing. The fourth part focused on factors of urban composing and urban landing planning. The forth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d how to arrange the total cit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economy were discussed in the sixth chapter. The seventh part focused on dwelling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urban center of public activity. The last chapter introduced execution of urban plann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1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绪论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分析、解决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城市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过程。
3、掌握城市用地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4、了解城市规划中的道路、绿化、工程规划与经济因素。
5、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和要求。
6、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学知识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四、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分22章叙述,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本书为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学专业及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参考。
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的底线纲领----永续城市城乡规划的高线纲领----和谐城市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本章知识点:1、了解1)城市的形成2)城市发展的规律3)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2、掌握城镇化的含义城市的定义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要求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结构体系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的初始概念包含“城”、“市”二个含义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
1-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 4 总学时: 64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 0 主撰人:主审人: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体系,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基本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且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本课程作为城镇规划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镇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程结构上又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并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同时为学生后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三、课程单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城市的产生、城市化的含义,掌握城市与城镇的概念。
2.教学内容和要求(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了解:城市产生的过程理解: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城市的定义(2)城市的发展了解: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历程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3)城镇化了解:中国城镇化道路、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理解: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掌握: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水平的含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城镇的定义,城镇化的含义,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城市与城镇的界定,城镇化的表现特征,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东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及经典规划案例之后,理解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熟悉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所面对的城市发展趋势与挑战。
2.教学内容和要求(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了解: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及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简史理解: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简史理解: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章》,卫星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等(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了解:现今城市规划面临的几大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4)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6200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5.总学时数:40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06.学分数:2.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并对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种突变使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引起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规划和管理的强烈需求。
数字城市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法。
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利用其管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巨大优势,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中起到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城市的形成,城市规划的发展。
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培养学生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章简介1.1 课程背景和目的1.2 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二章城市规划基础知识2.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2 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2.3 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第三章城市规划原则3.1 人本城市规划原则3.2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原则3.3 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原则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与方法4.1 城市总体规划4.1.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流程及要点4.1.2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与要素4.2 区域规划4.2.1 区域规划的原则与步骤4.2.2 区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4.3 区域性城市规划4.3.1 区域性城市规划的特点与需求4.3.2 区域性城市规划的编制流程与内容4.4 细部规划4.4.1 细部规划的意义和范围4.4.2 细部规划的编制程序和要素第五章城市规划调查与研究方法5.1 城市规划调查的目的和意义5.2 城市规划调查的方法和步骤5.3 城市规划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第六章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6.1 国内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6.1.1 深圳市规划实践案例6.1.2 上海市规划实践案例6.2 国际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6.2.1 纽约市规划实践案例6.2.2 巴黎市规划实践案例第七章城市规划评估与监测7.1 城市规划评估的意义和目的7.2 城市规划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体系7.3 城市规划监测的内容和手段第八章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8.1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8.2 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的发展8.3 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九章教学评估与作业要求9.1 教学评估方式9.2 课程作业要求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原则,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讨,加深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同时,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未来从事城市规划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城市规划原理Ⅰ》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Ⅰ》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Ⅰ)课程编码:21A5202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推荐教材: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靳东晓,《城市规划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课程讲授与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影响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与方法,城乡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城乡发展,关爱普通百姓的人文情怀,以达到服务于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目的。
课程需完成以下任务: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并学会编制城乡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课程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与实地调研,培养学生对当前城市格局、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历史与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关心城乡发展、热爱乡土环境、关爱百姓的人文素养。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城市与城镇化的概念,城市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城市与城镇化的概念。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与城镇化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深刻理解中西方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手绘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
(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并对国外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城市住宅区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重点以城市住宅区为对象,全面深入地剖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方法、原则、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定。
同时亦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内容。
四、教学及习题、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讲解和城市住宅区考察三种。
习题以综合性的住宅区考察报告为主。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初步》,其后续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
该课程是城市规划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六、学时分配
田园手绘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田园手绘 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田园手绘 中国最具专业的考研快题表现与设计机构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建工 2001;
2.《城市规划概论》 郭彦泓 建工 1984;
3.《国外居住区规划实例》 建工 1982;
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邓述平、王仲谷 建工 1996;
5.《城市的发展过程》 建工 1983;
6.《交往与空间》 (丹) 杨 盖尔 建工 1995;
7.“Housing as People’s Matter”, 1986;
8.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规范与标准。
八、任课教师
1、周俭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规划设计。
2、于一凡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与开发。
九、主要研究成果: 1)Organic Renewal & Housing Construction – Take Shang hai as a Example ,
Jou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Vol16,2000年; 2)巴黎贝西地区的更新与开发,时代建筑,2001年; 3)新加坡的居住环境设计,城市规划,2001年; (4)城市住宅的社会学研究问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