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学科,它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重点不同,更加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和潜能的发展。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供以下启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源。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常以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资源。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点、强项和潜能,通过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积极资源,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出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信心和乐观情绪。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个人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程度,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理解和满足感,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尊和自信。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的内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正的幸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

心理弹性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保持心理稳定和适应力。

高校学生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等。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复原力和成长可能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应激反应和应对策略,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志向和激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对社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注重学生的积极资源、关注心理需求和幸福感、培养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以及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简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简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情感、积极品质和积极功能的心理学分支,它强调的是人类潜在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关注个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积极心理学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情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感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益。

研究和培养积极情感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2. 优点与优势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点、优势和特长,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功能的发展。

它认为,个体的优势和特长是其自身资源的体现,能够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3. 心理韧性和自我实现: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心理韧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个体应对挑战和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培养和提升心理韧性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4. 积极教育与正向心理学: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积极教育和正向心理学提出了积极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强调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倡导学校和家庭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成为积极的个体。

二、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的优点和优势的发掘与培养: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优点、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色,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

2. 积极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培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积极品质,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增强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心理韧性和自我实现的培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应对挑战和压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 积极教育与正向心理学的应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教育应该发展积极教育和正向心理学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024年教师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心理学心得体会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心理学在教师工作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心理学对于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在2024年的教师心理学心得体会,希望对未来的教师们有所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了心理学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过去,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权威式的传统模式,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作用是被动接受。

然而,通过心理学的启发,我开始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建立信任和理解,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这样的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其次,心理学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往,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习兴趣丧失。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我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困难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也注重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心理学的指导,我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心理学也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压力和疲惫感时常袭来。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我注意到,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我也学会了在工作中自我反思和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心理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会不断变化。

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心理学在教师工作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

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

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着人的内心世界、思维过程和行为表现。

它旨在了解人的心理机制,提供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教育和教学的启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个体差异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一刀切地对待。

个性化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尊重他们的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第二,学习过程的关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和记忆,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三,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第四,情绪和情感的管理。

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和情感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管理情绪,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第五,社会环境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角色和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与指导一、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心理学的出现不仅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还为实践应用提供了指导。

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科学教育教学。

孩子发展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其发展规律对于科学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强度不宜过高,应该以游戏和玩耍为主,培养其兴趣爱好;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情绪易变,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而成年人的学习思维能力已比较成熟,可以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和探究。

2.关注学生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对自身情绪、他人情绪以及情境中情绪的感知、表达、理解与调节的能力,是学生获得有益知识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注重启发学生的知觉与理解,注重情境行为的设计。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习效果。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其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开展问题探究等。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学业成绩,而且还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通过终身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继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生活水平。

二、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指导和支撑,同时也涌现了诸多有益于实践的教育教学法。

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心理学:能力培养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关注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能力。

研究表明,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锻炼感知能力、发展记忆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一些启示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一些启示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一些启示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管理育人或服务育人,若育人者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不仅能在育人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些实验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心理学实验供大家参考:一、罗森塔尔实验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

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

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

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

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

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

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雕像获得了生命。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当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一种学习动力。

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会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二、反馈效应实验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应该重视和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理解学生的积极心理对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教育工作的关键。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学生,内在动机,学习兴趣,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幸福感,学习氛围,教育环境,新思路,方法,教育质量,全面发展。

1. 引言1.1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在于,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关注他们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律性,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

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理解学生积极心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学生积极心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的关键问题。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此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而获得幸福。

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既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又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认知提供了指导。

1.1积极的认知“歪曲”有助于心理健康塞利格曼的学生阿罗伊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通过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两批被试(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然后让两组被试都参与点亮电灯的实验,试验中被试对于电灯的控制是随机的,实验结束后让他们自评对电灯控制的概率,结果抑郁组的被试对概率的估计比非抑郁组更准确,从而得出结论:抑郁的人比非抑郁的人对自我的认知更准确。

显然这一结论与奥尔波特等人“正确认知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的观点是相违背的。

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对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的研究兴趣,并发现了当个体面对威胁性情境或压力性事件时,采用轻微的积极的“歪曲”事实的知觉方式反而会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

1.2心理问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心理问题的治疗难度很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心理问题的指标不像生理问题指标那样明确,社会舆论会影响专业医务人员对个体行为的正确判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汉恩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他招聘了包括一名精神病学家在内的八名不同职业的正常人去看精神病医生,结果除一人之外,其他七人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被分别送进不同的精神病医院。

二是心理疾病究竟是被治愈的还是因为安慰剂效应,这一点说不清楚。

安慰剂效应是指不管治疗是不是真的有效,被治疗者都倾向于报告治疗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刻意维护自己已有行为的价值。

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点应在于预防而非治疗,预防是消除心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教育心理学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人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学业压力和教育方式等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育心理学提醒我们关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强调情绪管理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为频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同时,要教导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通过表达、倾诉、调节呼吸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处理和应对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适应能力。

第三,教育心理学提醒我们关注小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普遍面临着过多的学业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避免过度竞争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要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支持系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最后,教育心理学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潜能和发展需求。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指导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指导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指导儿童时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育、认知能力、情绪表达等方面都处于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与指导至关重要。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儿童教育。

首先,心理学启示我们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些个体差异源于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对所有儿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实行差异化教育。

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和特点,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其次,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在幼儿园和学校,我们应该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打造积极阳光的教育氛围,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第三,心理学提示我们儿童的学习需要积极的激励和反馈。

儿童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都需要积极的激励和正面的反馈。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激励和反馈对于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赞美或过度批评,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自尊和自信心。

第四,心理学提醒我们儿童教育要关注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发展对于其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并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此外,在教育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与情绪的健康发展,避免过度焦虑或情绪压抑。

心理学对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

心理学对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

心理学对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近年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与启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工具。

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视觉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图表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其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而情绪管理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情绪的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与其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授情绪管理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和赞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压力。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

此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

教育干预是指通过特定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些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干预来解决。

例如,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分为小块,每次集中时间较短,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行为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正向激励和行为奖励的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篇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篇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可以概括为预防观、幸福观以及积极观三方面,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心理 问题的负面因素,而且要更加关注对个体潜能的挖掘,加强自我监督管理,通过提高自身的积极品质克服心理上的 问题,并且用主观的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在对待困难和复杂 的问题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处理。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篇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篇
篇1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个体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并通过对这些心理品质的唤醒帮助个体获得更好地发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性中存在固有的美德和力量,它倡导人们以一种欣赏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发掘他人身上 的闪光点;同时,倡导个体要积极地肯定自己,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去积极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个体的全 面发展。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重要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促进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对完善,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要有积极的自我认知
首先,大学生应通过与周围人的对比,以及不同年龄段自己的对比,给予自己一种客观的评价,清楚地认识自 身的优点与缺点。其次,在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之后,大学生应积极运用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同时,也要理智地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弥补不足。
家庭成员与大学生有着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在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也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家长要 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美德的培养放在首位。其次,家长要为大学生做好的榜样,身体力 行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抗挫折能力面对成就时不骄不躁的品格,帮助孩子养成多方面的优良品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人性观,即“能动性”和“主体性”,教育工作者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教育与和谐的关系,努力创造出更加融洽的教育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样学生们就能够以自主的态度把握学习过程,构建起一个更加积极的个体性圈子。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重视和正确处理学生间的各种冲突和协调,尊重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尊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探究他们身边的世界,促进他们积极和成熟地参与交往,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性。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心
理健康意识,加强对社会心理健康的认知,以求以更丰富的知识去实践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提升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推进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的发展。

综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启示。

为此,相关部门和
教育者们应加强对它的理解,不断引导学生全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改善心理健康素质,以期营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心理学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学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心理学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学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心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心理学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心理学教育心得体会心理学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和教育是两个紧密相关且相互依存的学科领域。

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而教育则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教育也是心理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一、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性指导。

首先,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指导。

通过研究人的学习过程和机制,心理学揭示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为教育者提供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方法。

其次,心理学的发展对教育课程设计和评价提出了挑战。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心理学的测量和评价工具也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教育者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最后,心理学研究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现也对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心理学揭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教育者可以针对这些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教育作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首先,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其次,教育心理学的智力测量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教育机构进行选拔和评估。

通过心理学的智力测试和能力评估,学校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能力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安排和指导。

此外,教育还能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话题和实验场景,同时教育工作者的反馈和实践经验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启示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启示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启示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以便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的幼儿,他们主要通过感官和动作来探索世界。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可以多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操作的玩具和活动,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

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开始能够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表征事物,但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来引导他们学习,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和科学等抽象知识。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的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这时,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外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考试成绩、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或批评。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例如,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要合理运用外部动机,如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

此外,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启示近年来,儿童教育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期的培养和发展。

而在儿童教育领域,心理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心理学为儿童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一、儿童认知的发展与心理学人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期得到快速发展,而心理学研究了这一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儿童的认知发展关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所处的认知阶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发展其认知能力。

同时,心理学也揭示了儿童思维的特点,比如儿童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

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儿童情感的培养与心理学儿童的情感发展对其个人社会化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心理学对儿童情感的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心理学指出,儿童的情感发展经历着多个阶段,如情感依恋阶段、人际关系形成阶段等。

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

此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儿童的情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教育者应该为儿童创造和谐的环境,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社交技巧。

三、儿童行为的引导与心理学行为是儿童社会交往和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心理学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行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到其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影响。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来促进其积极的行为表现。

此外,心理学也研究了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干预方法。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儿童教育的启示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为教育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更在于给予了教育者一些启示。

心理学对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启示

心理学对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启示

心理学对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启示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方式。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策略。

1. 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早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操作、符号等不同的阶段。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儿童的情感需求在早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正向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智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为他们提供稳定和温暖的情感环境。

3. 倡导积极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以纪律严明和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调社会性的学习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到了很多重要的技能和价值观。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早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学习。

5. 个性化的教育与发展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和发展潜力。

心理学认为,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计划是提高儿童发展和教育效果的关键。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儿童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评估,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发展计划。

总结起来,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需求,注重积极的教育方式,强调社会性的学习,以及个性化的教育与发展。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对儿童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探讨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和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儿童是主体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感受、需求和特点。

这意味着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注重个体化的教学。

通过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天赋和潜能,我们可以针对其个体差异,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法和资源。

二、儿童学习与发展相互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学习的经验和环境因素会对儿童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儿童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方式。

因此,儿童教育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各方面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积极肯定与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对其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给予儿童正面的反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情绪与学习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状态对其学习和思考能力有显著影响。

情绪稳定和积极的儿童更容易专注学习,而消极或焦虑的情绪则会妨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儿童教育中,我们需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五、儿童的社交与合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交和合作能力对其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儿童可以学习如何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

因此,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提供合适的机会和环境,鼓励儿童参与团队活动和互动交流。

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学效应教育启示心得体会

心理学效应教育启示心得体会

心理学效应教育启示心得体会心理学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效应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通过合理运用心理学效应,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锚定效应启示: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锚定效应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

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或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参考点或框架,从而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方向。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思维路径,然后逐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通过锚定效应,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

二、认知失调启示:认知失调是指人们在面对冲突或不一致信息时产生的不安和困扰的心理现象。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失调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当学生遇到问题或矛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主动寻找解决方法。

通过认知失调,教育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原型效应启示:原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某一概念或对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到其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性实例的影响。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原型效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例子或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投入。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正向认知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四、社会认同启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认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集体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和协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来自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摘要: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化的进行就一直存在着,发展到21世纪,再纠结教育的起源已意义不大。

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本土化的新目标——素质教育。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学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一些成熟的观念和理论,并论述其运用于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应用赏识效应什么是教育?这个看似简单确是让很多学界的大师都头疼的问题。

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定义,众说纷纭。

鲁迅从教育的使命出发认为: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立足教育的历史责任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则从教育的功能上分析: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有关教育的定义还有很多,但综合以上三位大家的观点基本可以代表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

其落脚点都是侧重教育的实际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际意义的具体体现,有关教育目的的定性,学界有两种声音:一是教育的职业性,二是教育的文化性。

不管教育的目标是职业性的还是文化性的,或者是其他性质的,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必具备三个基本目标。

教育必须提供信息,必须训练学生某些能力,必须激发学生某些兴趣。

[1]因此要做好素质教育,必要从这三点出发。

有关心理学对教育的辅助,也将基于这三点。

一、教育必须提供信息在教育中,信息承载着知识。

所以更进一步,提供信息就是传授知识。

好的教育就是要高效率的将知识准确传达到位以及传授最必要的那部分知识。

而不太成功的教育往往在信息传达这一环节表现出信息沟通的障碍。

常见的信息沟通障碍表现有:1、语义障碍,理解差异。

2、个体差异造成的“选择性知觉”。

3、情绪造成沟通障碍。

4、地位差异和利害冲突妨碍交流,形成“过滤”。

5、层次的影响。

6、结构设计不当,沟通渠道不畅。

7、信誉不佳,妨碍沟通。

8、条件不清,弹性太大。

9、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2]这些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信息发出者教师而言,及时做到接受反馈并调整自我的信息传递方式。

对于个体差异,要区别对待。

但一般而言,小范围内的班集体中,个体差异不大。

最主要的差异表现为性别和智力水平。

较大范围内的调查首先说明男子的变化范围比较大,而女子比较接近平均水平。

极端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往往出现在男子中间。

男性的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天才以及罪大恶极的犯人表现出智力、情绪和意志力的最大发展。

而一般的女性特征就是比较耐心、忠诚、依赖、节俭、能干、富于同情心、富于想象力;另外就是比较任性、唠叨、常常夸大其词,不喜欢抽象思维,不适于数学推理,比较冲动过于情绪化等等。

无论好坏,作为教育者要清楚的是男性的各种意识内容是分离的,而女性则是混合一起的。

那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传达方式将有助于消除信息传达的障碍。

一般认为的智力含义是指对于新情景的心理调适能力。

了解自己班级情况的老师不准对学生做出智力上的评定。

这样的评定不一定完全对应于学生的整体智力成就,因为有些聪明的学生往往比较懒惰、粗心,而有些比较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勤奋努力,进而弥补了其在智力上的欠缺。

聪明的人可能由于记忆力不好而受挫,而不聪明的人可能由于记忆力好而受益。

但排除了这些对于智力工作有帮助的次要因素之后,智力低下的人还是很容易被鉴别出来的。

没有一个人的智力可以等同的胜任一切智力领域。

有些人的素质和所受的训练使他在纯粹的推理和抽象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复杂的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迅速的适应。

有些人则善于概括,有些人善于具体化;有些人喜欢发言,有些人喜欢沉思。

【1】针对这种智力上的区别,教育工作者应当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带有偏见和歧视。

对于智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也要因材施教,切不可“三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综上所述,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供参考的改善信息传递障碍的基本原则有:1、事先认真准备,正确理解、确切表述沟通内容。

2、提高自身在受教育群体中的信任度。

3、提倡平行沟通。

4、提倡双向沟通。

5、设计多途径沟通渠道。

6、克服不良习惯。

[2]二、教育必须训练学生某些能力只获得知识,只获得信息,却不能培养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绝不是教育的目标。

但是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外在的行为,同时也涉及智力活动,例如注意、思维、计算等。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外在动作功能这一类随意行为所包含的因素。

我们可以研究儿童是如何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或者成人是如何学会演奏乐器和打字的。

但是我们不能过多的强调外在行为和内在行为之间的共同性、四肢运动和思想活动之间的共同性。

回忆、创作、注意、观察、推理,都意味着调节内在冲动以达到最终目标,意味着压抑和抑制干扰因素,意味着激发和强化进步因素。

对于外在行为的训练实际上是一切心理能力训练的榜样。

如果我们希望从动作能力训练中找到一般能力训练的原理,就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心理因素:1、必须利用不随意反射。

2、必须利用模仿的本能。

3、必须将需要学习的复杂的行为分解成为各个元素。

4、必须利用暗示来强化行为。

5、必须利用重复,使行为过程自动化。

训练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还需要对相反冲动的抑制,这里暗示可以大显身手。

没有不需要重复的动作学习。

每一个新的行为都是不断地降低动作通道的阻力过程,直到对于刺激的反应达到自动化为止。

教师必须注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特定类型的困难应该立即得到解决。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纠正一切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不自然的、多余的动作。

教师应该制止干扰性习惯的养成,保证学习者在关键阶段不急于求成,说明完善的基本习惯是如何合成高级的习惯的。

阅读和书写训练是如此,未来的工程师的医生的及其复杂的职业训练也是如此。

但是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排除那些能够干扰习惯形成的得活动。

在疲劳的时候,避免重复也是重要的,因为无效的行为很容易破坏学习。

动作习惯的习得规律完全可以运用到内在能力的训练上。

对于复杂事物的注意必须建立在对于单个刺激的注意习惯上。

这里教师又要利用随意努力之前出现的不随意注意。

暗示的强化、反复的训练将使注意成为一种习惯。

一切都依靠成熟的指导和严格的纪律。

小时候没有学会集中注意的人将来也可以学会,但是难度很大。

一个难以转换的、常常被干扰刺激吸引过去的心里动作机制不可能轻易的就能够胜任重要的任务。

三、教育必须激发学生某些兴趣光有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运用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尤为重要。

知识和能力只不过是特指,而有了兴趣才能激活它们。

和任何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已有的动作反应特质一样,任何情感态度的形成也不能脱离简单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机体经验这一出发点。

此外,在情感反应中,反应的强弱、速度和稳定性显然也属于先天特质。

外来的训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气质。

不过教育对于儿童的情绪生活和对于他的满意感的发展可以产生影响,相应的就会对他的动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与教育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同样巨大。

理解暗示、抑制和模仿的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塑造情感。

四、重视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这一说法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口号“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给孩子以适当的提醒,增强其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它注重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合作、善于自律等优良品质,引导和培养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去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暗示巧妙地竖起无形的大拇指,培养出优秀学生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赏识、赞美、鼓励是一种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巨大的精神力量[7]赏识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震撼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田、敞开学生的心梦[3]。

下面两个有关赏识的案例将更具体的说明赏识的重要性。

1、教会孩子自己赏识自己在一次班会课上,我面带一惯的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孩子,说:“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表扬自己,自己赏识自己。

”话音刚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

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

”那个说:“老师,这样不是太骄傲了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我郑重地说:“孩子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在寻找自己的优点中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你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那名学习成绩最差的男孩只字未写,正急得抓耳挠腮。

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

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在班上发言时,总是低声细气,连头都不敢抬。

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

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

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

上次他主动出钱买挂钟,让我们在教室里都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有的说:“他经常与劳动委员检查班上工地的卫生,我还看见他主动捡过工地上的垃圾呢。

”还有的说:“他对老师很有礼貌,他总是给老师们打招呼。

”⋯⋯听到同学们真诚的赞赏,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我能看到他脸上洋溢着快乐与自信。

他第一次沉浸在被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

打那以后,他变了,真的变了。

他上课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还多次得到了科任老师的表扬。

2、让家长参与赏识孩子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他们就像一个“医生”,成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以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喋喋不休,期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所有别的孩子的优点,结果是把“钢炼成了铁”,他们不赏识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让自己和孩子都成天生活在痛苦和担忧中。

还记得,班上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在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变化,每日忧心忡忡,我便与她谈心,谈到她家里的事时,她沉默起来,伤心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在我的鼓励下,她说:“老师,其实我知道,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但他们的关心实在让人接受不了。

每次考试,考得好时,他们就说千万不要骄傲呀!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轻则唉声叹气,没完没了地批评,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我一顿。

老师,有时我觉得活得很累,总感觉自己很笨,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

”听了她的述说,我陷入了深思,在考虑周全之下,决定通过小型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